中国的人口和民族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人口和民族课件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中国人口和民族课件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旅游资源开发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影响 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实现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总 结 与 展 望
中国人口与民族发展总结
中国人口与民族概况 中国人口与民族发展历程 中国人口与民族政策及成就 中国人口与民族未来展望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人口增长趋势:预测未来人口数量及增长速度 民族分布变化:分析民族分布现状及未来趋势 人口老龄化:探讨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人口流动与城市化:分析人口流动与城市化的关系及未来挑战 可持续发展与挑战:讨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面临的挑战
西北地区:回族、维吾尔族、 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裕 固族等
东北地区:满族、朝鲜族等
东南地区:高山族等
民族语言与文化特色
民族语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如汉语、藏语、维吾尔 语等。
文化特色:各民族在文化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如服饰、饮食、建筑、音乐、舞蹈等方面都 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机关,保障少数民族当 家作主的权利 民族共同繁荣政策:推动各民族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共同发展,实现国家 繁荣富强
标题:民族团结与和谐发展
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民族关系:平等、和谐、共同发展 民族团结: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 和谐发展:各民族在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共同进步
与民 发族 展文
化 传 承
民族文化遗产保护
民族文化遗产的重 要性
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的措施
民族文化遗产传承 与发展的关系
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的意义与价值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民族文化产业定义 与范围
中国民族文化产业 现状分析

《人口人种和民族》课件

《人口人种和民族》课件

社会制度: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封建主义等
肤色:白种人、黄种人、 黑种人、棕种人
眼色:黑眼、蓝眼、绿 眼、灰眼
体型:瘦型、胖型、中 等体型
语言:英语、汉语、法 语、西班牙语等
宗教信仰:基督教、伊 斯兰教、佛教等
人种的分布
白种人:主要分布 在欧洲、北美洲、 大洋洲和西亚等地
黄种人:主要分布 在亚洲东部和东南 部,如中国、日本、 韩国等
城市人口分布: 东京、德里、上 海、圣保罗、墨 西哥城、开罗、 孟买、北京、达 卡、伊斯坦布尔
农村人口分布: 非洲、亚洲、拉 丁美洲的农村地 区
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速度:全 球人口增长速度在 减缓
人口增长原因:医 疗技术进步、生活 水平提高、教育普 及等
人口增长影响:对 资源、环境、社会 经济等方面产生影 响
人口年龄结构:不同年 龄段的人口比例
人口种族结构:不同种 族的人口比例
人口职业结构:不同职 业的人口比例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 原因、方向和影响
人种
第二章
人种的分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白种人:主 要分布在欧 洲、北美洲、 大洋洲等地
黄种人:主 要分布在亚 洲东部、东 南亚等地
黑种人:主 要分布在非 洲、南美洲 等地
棕种人:主 要分布在大 洋洲、南美 洲等地
第五章
世界人口的发展趋势
人口增长:全球人口持续增长,预计2050年将达到100亿 人口老龄化: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 城市化: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比例逐年上升 移民:全球移民数量持续增长,移民成为人口流动的重要方式
人种的发展趋势
人口增长:全球 人口持续增长, 预计未来几十年 内将达到峰值

人教版高中地理(区域地理)课件第3章 中国地理第2节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共55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区域地理)课件第3章 中国地理第2节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共55张PPT)

(三)中国的民族政策
中国的民族宗教、节日
(四) 民族宗教
汉族—佛教为主; 维吾尔族、回族—伊斯兰教; 藏族、蒙古族—喇嘛教。
(五) 少数民族节日
傣族—泼水节、孔雀舞 ;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摔跤。
【少数民族节日】布依族传统节日-查白歌节
【少数民族节日】藏北农牧民的传统节日-赛马节
【少数民族节日】古尔邦节的叼羊-维吾尔族
(三)中国的人口问题
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每年国家所产生的新增财 富很大一部分为新增人口所抵消。人口发展必须与社会经 济发展速度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目前, 人口已成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资源、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
2、就业形势严峻,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
3、老年人口增多,社会负担加重。 4、流动人口增多,交通压力增加,社会治安问题严重。
(一)中国的人口数量
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 人口大国,而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就有9个。
人口排名——省区市——人口数量 1―――――河南省——9613万人 2—————山东省——9082万人 3—————四川省——8673万人 4—————广东省——7859万人 5—————江苏省——7381万人 6—————河北省——6735万人 7—————湖南省——6629万人 8—————安徽省——6338万人 9—————湖北省——5988万人
新课导入
中国地理 第二节
第2节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本节主要内容:
一、 中国的人口
二、 中国的民族
第2节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一、中国的人口
(一)中国的人口数量
(一)中国的人口数量
世界上人口超过1 亿的国家(2 0 0 0 年) 单位(亿) 14 12.95 12 10.14 10 8 6 4 2 0

人口与民族优秀课件

人口与民族优秀课件

Question 1: 同学们是什么民族?Question
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比例
91.51%汉族 12.2亿
少数民族8.49%1.2亿
数据来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比例91.51%汉族少数民族8.49%数据
民族
人口总数
汉 族
1220844520
中国的民族-提纲
56个民族是一家
各民族分布特点
我国民族政策
华人、华侨、侨乡
中国的民族-提纲123456个民族是一家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民
56个民族是一家
156个民族是一家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T
Question 1: 同学们是什么民族? Question 2: 同学们有别的民族的朋友吗?
因为我过有很多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习惯,我们要和睦相处首先要尊重各个民族的文化,所以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置了自治区、自治州、自制县、自治乡等不同级别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
为什么要设自治区呢?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因为我过有很多民族,每个民族
华人、华侨和侨乡
蒙古那达慕大会
傣族泼水节
孔雀舞
彝族火把节
藏族雪顿节
风土人情 节日蒙古那达慕大会傣族泼水节孔雀舞彝
民族文化 文字和语言
2.有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自己的文字
1.很多民族不仅有自己的语言,还有自己的文字
3.不同民族交流通用语言为普通话
民族文化 文字和语言2.有的民族有自己的语
壮 族
16926381
回 族
10586087
满 族
10387958
维吾尔族
10069346
苗 族
9426007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人口、民族_课件 (57)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人口、民族_课件 (57)

思考
中国人口增长示意
1.我国人口增长总趋势是怎样的? 2.增长高峰是哪一年? 3.1949年以后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1982年以后人口增长明显减慢,为什么?
计算:甲、乙两地人口分别为1.2亿、12亿,人口
自然增长率均为1%。,两地每年净增人口数是多少?
甲地 120万
乙地1200万
(2010年)Βιβλιοθήκη 人均粮食产量(千克/人)人均教育经费(元/人)
(1)读图1.11,说说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晚婚晚育5年,100年可少生一代人,降低 了人口增长速度。实行晚婚晚育,有利于 控制人口的增长,改善人民的生活。
图1.11
(2)读图1.12,认识少生的作用
①估算在不实行计划生育条件下 ,2010年我国的人口数量。与实 际人口数相比,算一算少生了多 少人。 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2010年我 国人口数量约为17亿,与实际人 口数相比,少生了约3.6亿。
19
18
17
15
13
11
9
209
7
5.9
5
1953
12 259
8.1
1968
325 10 10.1
1980
450
400
385
ÈË ¾ù ¸û µØ
350
ÈË ¿Ú ÈË ¾ù Á¸ ʳ
12.01
图中数据单位: 300
10-2公顷
250
亿
8
200
千克
150
1992
返回
主要人口问题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资金积累困难。
(2)读图1.12,认识少生的作用
①估算在不实行计划生育条件下,2010年我国的人口数量。与 实际人口数相比,算一算少生了多少人。

中国人口与民族精品PPT课件

中国人口与民族精品PPT课件

D A.朝鲜族、彝族、哈尼族 B.傣族、白族、黎族
C.回族、苗族、傣族
D.傣族、白族、哈尼族
练习巩固
1、人口密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 C )
A、平均每人占有的面积数 B、每平方米人口数 C、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 D、人口的年平均增长数
2、我国人口地理界线大约在( A ) A、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的连线 B、长江为界 C、秦岭-淮河为界 D、黑龙江的漠河至海南的海口一线
11个过亿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 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墨西哥
人口总数前五名名:广东、山东、河南、四川、江苏。 人口总数后二名:澳门、西藏。
2、人口分布不平均。(课本p196)
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
3、华侨与华人分布在世界各地,共约3000多万人。 广东、福建两省的华侨最多。
黑河
面积:57% 人口:6%
腾冲
面积:43% 人口:94%
20.10.2020
提示: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
5
<10
>200
43%面积 94%人口 气候适宜 地势平坦广阔、 土壤肥沃, 农业发达, 开发历史悠久, 交通便利。
中国人口的分布
P285
1、我国人口平均密度在135人/平方千米以上。
2、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以腾冲-黑河线为界,东 部人口多,人口密度较大;西部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1)中国民族的构成: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
(2)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1600万),
(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族人口过400
万人)
最少的是珞巴族(3000人)
(3)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数91.5%,分布遍及各地。

高二中国地理中国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上课用)课件

高二中国地理中国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上课用)课件
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 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 特别行政区。这些省级行政区划构成 了中国行政管理的基本框架。
特别行政区划
特别行政区划是指国家为了特殊管理和服务需要,在某些特定地区设立的行政区 域。
中国现有两个特别行政区,分别是香港和澳门。这两个特别行政区拥有高度的自 治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特殊的地位和权利。
音乐舞蹈
中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和舞蹈独具特色,如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蒙古族的“长调” 等。这些音乐和舞蹈形式丰富了中国的文化艺术宝库。
民族政策
民族平等
中国政府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
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即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目前,中国有五个省级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一百多个自治州、自治县。
发展少数民族经济
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如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 少数民族企业等,以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THANKS
感谢观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的层级
01
行政区划的层级是指国家按照行 政管理的需要,将领土划分为不 同层次的行政区域。
02
中国行政区划的层级包括国家级 、省级、市级、县级和乡级五个 层级。每个层级都有相应的行政 机构负责管理和服务。
省级行政区划
省级行政区划是指国家按照行政管理 的需要,将领土划分为省级行政区域 。
陆地疆域
面积广大
中国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 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课件区域地理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课件区域地理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 人口和民族课件区域地理
探索中国丰富多样的地理特征,包括疆域边界、行政区划、人口分布和多样 的民族群体。
中国的疆域
国土面积
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国家,国土面积约9.6百 万平方公里。
领海范围
中国拥有广阔的领海,约为近岸6.5万平方公 里。
边境线
中国与14个国家接壤,拥有超过2.4万公里的 陆地边界。
2 人口结构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 不均衡,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中国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老龄化趋势明 显。
3 人口增府实施计 划生育政策以控制人口增长。
中国人口流动性增加,城市化进程加速,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民族
1
民族的数量和分布
中国拥有56个民族,汉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其他少数民族广泛分布于各地。
地形地貌特点
中国地势多样,包括高山、平原、盆地和河 流,形成了多样的地貌景观。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的级别
地理分区
中国行政区划分为省、自治区、 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中国根据地理特征划分为东部 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行政区划变更的历史
中国的行政区划历史悠久,经 历了多次变更和调整。
人口
1 人口数量和分布
中部地区
中国中部地区是农业和工业 发展的重要区域,具有丰富 的资源和广阔的农田。
西部地区
中国西部地区是资源丰富但 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政府 推动西部大开发以促进区域 发展。
地缘政治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及意义 台湾、香港、澳门的归属问题 边界争端与外交 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合作
中国力求通过自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国家。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