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讨

合集下载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高校贫困生是指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生活条件艰苦,面临经济、情感、学业等多种困难的学生群体。

他们在高校学习生活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其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尤为重要。

如何进行有效的思政教育,提升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意识和素质,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高校应该加大对贫困生的关注和支持,提供更多的帮扶措施。

很多贫困生因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可能会遭受到很大的心理压力。

他们有时会感到自卑、无助、排斥,难以融入学术和社交圈。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高校应该落实好各项政策,如设置奖学金、助学金、免费食宿等,帮助贫困生度过生活难关。

同时,还应该举办心理咨询、文艺活动等,帮助贫困生心理压力得到缓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归属感和幸福感。

其次,高校可以从教学和思政教育方面入手,促进贫困生的综合发展。

在教学方面,高校应该把贫困生纳入到“双师课堂”计划中,实施一对一个性化教学、个性化辅导,帮助贫困生快速提高学业成绩。

同时,还应该加强实践教育和实习实训机会,提高贫困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在思政教育方面,高校需要设计符合贫困生学生群体要求的课程,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社会实践活动,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贫困生真正体会到“志存高远,道不虚发”的思想情怀和奋斗精神。

最后,高校还应该鼓励和帮助贫困生构建社会支持网络,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鼓励。

我们可以把学长学姐等已经获得成功的校友组织成导师团队,为贫困生提供课业、就业、人生规划等各个方面的指导。

同时,高校也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贫困生帮助平台,在网络上构建贫困生向心力强的社交圈。

这样,贫困生就能够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逐渐走出困境,实现人生价值。

总之,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关注和支持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资源,激发其学习和创新潜力,在指导和支持下培养他们成为优秀人才。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众多大学生中的一个群体,他们面临着许多独特的挑战,其中包括经济困难、社会适应性差、心理压力等方面。

对于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以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其综合素质,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一、了解困难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心理需求对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我们需要充分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需求,包括其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障碍等方面。

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他们遵循正确的人生道路,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二、激发困难学生的内在动力作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他们可能会感到对周围环境的不满或沮丧,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其内在动力。

这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时间和课外活动,支持他们参与社区服务等方式来实现。

三、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为了帮助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其综合素质,我们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强化宣传与教育,并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创新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事业,在这个方面下大功夫。

四、加强社会适应性培训作为正在逐步成长的人,高校学生不仅需要进行学习上的提高,还需要进行社会适应性的培训。

尤其是对于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他们可能会因为经济上无法跟上同学的生活水准而感到自卑或不自信,或者需要担心就业问题等。

因此,加强对这一群体的社会适应性培训,可以帮助他们逐渐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的要求,同时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五、强化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成长和求学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家庭情况的变动、人际关系等问题,他们需要具备较高的心理压力承受能力。

因此,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要接受专业、专注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在康复心态下承受压力、面对困难。

综上所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注重适应当前学生的成长环境、学科特点和市场需求,创新教育模式,推陈出新,寻求更加丰富的教育形式和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更好地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服务。

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问题分析贫困学生是指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生活水平低于一定标准的学生。

在中国,贫困学生在校园中占据一定比例,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固有的问题。

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贫困学生常常缺乏相关教育资源,导致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存在一定的滞后。

贫困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可能会影响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和信仰,甚至对其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些贫困学生可能会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导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态度。

面对这些问题,应当采取有效的对策,帮助贫困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对策建议1. 加强教育资源的投入针对贫困学生缺乏相关教育资源的问题,应当加强教育资源的投入,确保贫困学生能够获得与其他学生相同的教育机会。

学校可以通过设立特殊的资助项目,向贫困学生成立奖学金,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和资金支持,确保贫困学生在教育资源上不会因家庭经济条件而落后。

教育部门也可以配合相关政策,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多的补助和支持,确保他们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2.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针对贫困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滞后认识和理解问题,教育部门应当积极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使其更加符合贫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

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生动有趣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激发贫困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和热情。

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让贫困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3. 加强家庭关怀和教育4. 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5.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了更好地帮助贫困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应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可以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学指导,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增强贫困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和理解能力。

学校也可以设立特岗教师岗位,招聘一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优秀人才,提供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支持,确保贫困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析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析贫穷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高校贫穷生思想问题出现的原由( 一) 经济方面的影响。

由于国家经济的迅速进展,教育政策的相对应变化,使得此刻高校学生的数目急剧上涨。

那么此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尽善尽美。

比方那些来自偏僻山村的或许城镇里的低保户家庭等等,他们的经济根源是靠政府辅助,使得学生没法缴纳学费。

这些学生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下,经济压力特别大,会致使一些心理问题。

既而会影响学习、生活、娱乐的各个方面。

全部说,高校在解决贫穷生问题的时候,第一要解决的就是他们的经济压力问题。

( 二) 心理方面的变化。

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天使”。

在大学校园里面,家庭条件优胜的学生必定是在“吃、穿、住、行”等方面都特别讲究。

可是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只好保持基本生活,有的甚至还要常常担忧学费的问题。

长此以往,这样的贫穷生就会产生自卑、抑郁、妒忌、不合群等等心理问题。

纵观这几年的大学生犯法的案件,好多都是由于所谓的同学之间的“小事”而惹起的,深层次原由就是大学生心里柔弱、敏感,心理问题亟待解决。

只有高校着重贫穷生的物质条件、精神世界,才能使得他们在校园念书时期,像其余同学同样绽开绚烂的笑脸。

二、完美高校贫穷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 一) 拟订科学资助系统。

任何事物都是拥有广泛性和特别性的,我们必定要把两者充足联合起来,科学拟订切合社会进展规律、切合本校实质状况的资助系统。

目前,绝绝绝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形成了大学生无息贷款、大学生奖助学金、还有减免学费等政策。

固然这些政策已经在实践中拥有了实效性;可是同时也存有劣势,比方资助条件不透明、审查条件不科学等等。

在这些工作详细实行过程中会造成不公正的现象发生。

因此,必定要拟订科学的资助治理系统,使得高校贫穷生真实获得辅助和扶助。

比方吉林大学在这方面做得就很完美,会在学生治理系统里面推行一系列的审查,学院审查、学校审查等。

贫穷又分为一般贫穷和要点贫穷的等级,真实做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高职院校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高职院校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高职院校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高职院校中,仍然存在着一部分学生因家庭贫困等原因而面临思想政治教育困境。

对于这部分学生,如何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了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出发,探讨如何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贫困学生健康成长。

在高职院校中,贫困学生的数量并不少见。

他们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缺乏生活的保障,往往容易产生消极的心态和行为。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部分贫困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也存在问题,如消极怠工,钻空子,甚至有的人还会偷盗、吸毒等行为。

对于这部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现实教育工作中,大部分高职院校对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很多高职院校仅仅停留在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忽视了对这部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贫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甚至有的学生在校期间偏离了正确的价值观,影响了他们的人生发展。

二、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要想改变贫困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1. 加强研究,深入了解贫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

对于贫困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这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深入了解贫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2. 建立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包括义务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心理辅导等多方面工作。

在高职院校中,应当建立起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包括对贫困学生进行义务教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心理辅导等多方面工作。

通过这些工作,可以帮助贫困学生了解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增强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
意 义。
1 目前高校贫困生思想教 育工作 中存在 的不足
目前高 校 贫 困生 的 工 作 得 到 了 党 和 政 府 的 高 度 重 视 , 多高 校 也 非 常 重 视 贫 困 许 生 这 一 群体 , 极 采 取 各 种 资 助 措 施 , 力 积 努 为 他 们 的 成 长 成 长 创 设 条 件 。 想 政 治 教 思 育是高 校贫困生工作 的一个重要方面 , 但 在 目前 的 高 校 贫 困 生 思 想 教 育工 作 中 , 仍 普 遍 存 在 以 下 问题 。 1. 强调 经济 资助 , 视思想 道德 教 育 1 忽 长 期 以 来 , 困 生思 想单 纯 , 庭 成 员 贫 家 勤 劳节 俭的 生 活 习惯 使 他 们 保 持 了 良好 的 生 活作 风 , 其 他学 生 相 比 , 们 独 立性 较 与 他 强 , 想 较 成 熟 , 知 识 改 变 命运 ” 真 理 使 思 “ 的 他 们 在 学 习和 工 作 中 都 更 加 勤 奋 刻 苦 。 但 是 , 年 来 随 着 经 济 的 持 续 发 展 和 信 息 化 近 进 程 的加 快 发 展 , 困 生 与 其 他 大学 生 一 贫 样 , 想 受 到 了很 大 的 冲 击 , 们 的思 想 观 思 他 念 和 价 值 取 向呈 现 出 多 元 化 , 多 贫 困 生 很 盲 目认 为 自己 考上 了大 学 就 已经 实 现 了 脱 贫 的 梦 想 , 同程 度 存在 着 理想 信 念 模 糊 、 不 社 会 责 任 感 弱 化 、 织 纪 律 性 淡 薄 等 不 良 组 现 象 。 有 些 贫 困生 功利 性 强 , 值 观 发生 还 价 偏 差 , 国家 的 帮 扶 政 策 视 为 获 取 利 益 的 将 机 会 而 奋 力钻 营 。 当前 的 贫 困 生 资 助 政 而 策 主 要 集 中在 “ 质解 困 ” , 贫 困生 能 物 上 使 够 解 决 学 习和 生 活 上 的 困境 , 往 往 却 忽 但 视 贫 困 生 的 “ 神 脱 贫 ” 使 资 助 真 正 成 为 精 , 帮 助贫 困生 成长 成 才 的 助 推 器 。 1 2 对 贫 困生 心理健 康 教育 不够 重视 . 随着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体 制的 建立 , 社 会 竞 争 愈演 愈 烈 , 富 差距 的现 实 存 在 , 贫 使 尚不 成 熟 的 大学 生 产 生 越 来 越 多 的 心理 压 力与 心 理 问题 , 要 表 现 在 坚 强 与 脆 弱 主 并存 , 自尊 与 自卑 并 存 , 立 与 封 闭 并 存 。 独 般 说来 , 困 生遇 事 较 有 主 见 , 日常生 贫 在 活 与 学 习 中显 现 出 较 强 的 独 立 意 识 。 这 但 种 独立 性 又 时 常 带 有 明 显 的 不确 定 性 和 不

最新-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精品

最新-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精品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随着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中贫困大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伴随着贫困生数量的增多,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不仅关系到贫困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还关系到高校的安全与稳定,更加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培养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如何提高高校贫困生的思想健康状况,引发众人深思。

本文将根据现实状况,从而提出相应的建议,为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找到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对高校贫困大学思想状况的改善做些有益的工作。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历年来国家高度教育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和教育部、财政部的有关司局相继研究制订了一系列资助高校贫困生的政策和措施,各高校也加大了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力度,逐步形成了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资助体系。

但是这只能改变部分贫困生的生存现状,或者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贫困程度。

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充分重视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这是一份责任,同时也是保障贫困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一、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1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不够重视贫困生长期以来的心理压力较大,考入大学后,一心只想毕业后挣钱养家,他们往往把金钱看得很重要,他们一心想摆脱贫困,因此容易将金钱当成衡量价值观的唯一尺度,由于经济上的压力较大,容易形成低人一等的心理,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形成自身的自卑心理,不利于其健康发展。

所以当前不仅要对贫困大学生的物质上予以帮扶,更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心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在大学生的心理上给与一定的关爱和支持。

当前大学生因受经济、就业、学习、情感等方面形成的压力的影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及时,进行有效的疏导,将会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如果处理不及时,将会严重影响其健康发展,还有可能导致极端事件的发生。

2对贫困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不够深入高校的贫困生有着经济和精神方面的双重压力,他们既要为自己解决上学期间的学费、生活费,又要更加努力学习,才能在毕业后减轻家庭的生活负担。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h at y go h t e a e a o tn icp ie o n v ri t d n r h e r n i lme s r o tb l y e l r wt o t m r n i h h mp ra t s i l fu i e s y s e t d n t u wo k i t e n w e a a d a vt a u e frsa i t n a i o c o l. h ril, a e n a t ai fu ie s is i e n l s o t e s t s q o o e w r n r vd sc n tu - fs h os T e a t e b s d o cu l y o n v ri e ,gv sa a y i t t u u ft o k a d p o ie o s e c t t s h a h r t e me s r sa d s g e t n t ma et e w r et r i a u e n u g si O v o k ok b t . h e
i h r wi g p o e sd o t i c n mi o iins To do a b te de l gc la l ia r o h m nd deie n t e g o n r c s ue t here o o c c ndto . e tri oo ia nd poi c lwok frt e a l ra t v
【 b t c 】 or tdns a ei r pi u i rt, r ieetrm te u et bt elg n e ai A s a t P o s e t sas c l o nv sy a dfrn o o r td ns o i i o yadhh v r r u , p agu n ei e f f h s hnd o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讨【摘要】现代贫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问题容易产生很多的思想问题,他们属于一类特殊弱势群体,应当引起社会的关注。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高校研究的思想政治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针对目前学校贫困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贫困学生主要指因家庭贫困而支付不起在校就读期间的学费、生活费等基本学习生活条件得不到保障的在校学生。

如何解决贫困学生在经济上的困难和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成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帮助贫困学生摆脱经济问题和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贫困学生的心理现状以及出现的心理问题
和其他的学生相比,贫困学生有许多优秀的品质,但同时,家庭贫困也造成了部分贫困大学生心理失衡,使他们在心理上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

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强烈的自卑意识和失落感
贫困学生大多因经济上的困难,容易在学习上、生活上自我否定,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而陷入自卑之中。

贫困学生与其他同学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生活节俭、学习认真;但是由于成长环境、教
育背景的不同,他们往往知识面较窄,学习上有困难,人际交往处理不当,朋友很少,特别是极少部分同学的言行不当,极易伤及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较强的自卑心理和失落感。

2.敏感的人际关系和孤独感
贫困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表现对人际关系很敏感,家庭经济困难使他们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和加入学生组织,他们往往自我封闭、交往面狭窄。

由于强烈的自卑,这些贫困学生对人际关系极度敏感,周围同学的一言一行都能引起他们的注意,甚至对他们的误会。

3.淡薄的感恩意识和冷漠感
绝大多数的贫困生具有强烈的危机感和责任意识,他们尤为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同时在日常与人相处的过程,也知道人与人互相帮助的温暖,懂得关心体贴同学,也会在自己课余时间找一些兼职来勤工俭学减轻父母的负担。

但现今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远大于对精神的需要。

部分贫困学生受助后毫无音讯,一些贫困学生从未主动联系资助人,很少向资助人诉说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把自己受到的资助看成是理所当然的。

这些贫困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思想变消沉,人际关系冷漠。

二、加强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贫困学生正处在思想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学校特别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
应根据贫困学生的思想特点,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贫困学生健康成长,切实有效地解决贫困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

1.拓宽对贫困学生的资助渠道
资助贫困学生不仅仅是国家和学校的工作,而且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参与这项活动中来。

学校在原有的救助体系基础上,要不断拓展救助渠道,实现救助资金的多样化,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也不可忽视。

要建立多种对贫困学生的经济扶助体系,有条件的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尽可能地为学生广开更多的校外勤工助学岗位。

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贫困学生克服困难,摆脱贫困,树立生活的信心。

2.强化贫困学生的人生观教育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广大贫困学生的理想和信念、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作为当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长抓不懈。

要教育和引导广大贫困学生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贫困学生坚强刚毅的优良品质。

贫穷不是人的根本,不是社会耻辱,要把贫穷作为励志不竭的动力,切实加强贫困学生理想信念及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3.强化贫困生感恩教育
要积极探索贫困生心理教育的新方式,首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素
质和心理承受能力。

一是加强贫困学生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学校可通过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开展多种诚信教育活动,努力提高贫困生诚信意识。

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提升贫困生感恩意识。

学校可通过感恩主题班会、座谈会、优秀人物演讲等活动,培养贫困生的感恩意识。

三是建立感恩教育长效机制。

学校可通过建立感恩实践基地和参观革命烈士遗迹,鼓舞了贫困学生的干劲,使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帮助贫困学生树立良好的感恩意识。

总之,学校应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的地位,坚持资助和育人相结合,形成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

要拓宽一切渠道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要不时发现贫困学生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贫困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引导贫困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正确看待目前的困难,树立正确的贫困观。

使贫困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的心态,一颗感恩的心,“人穷志不穷”努力学习,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家庭。

参考文献:
[1]张振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中国社会科学报,2004
[2]熊尚鹏.高校贫困生非正式支持的现状与拓展[j].教育评论,2007(4):73—77
[3]田勇,李妍蓉,贫困家庭高等教育投资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0,(3):77—80
作者简介:
马柴锦,女,(1987.1.10—),职称职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河南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