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音词和复音词
02单音词和复音词

在古代诗歌中,对文是最常见的,可以利用 这些对文来考索同义词或反义词。
1.据对文求同义词。例如:
①杜牧《寄浙西李判官》:“青云满眼应骄 我,白髮浑头少恨渠。”
满、浑对文,浑即满也。
②姚合《和元八郎中秋居》:“酒用林花酿 ,茶将野水煎。”
古代汉语单音词与意义相当的现代汉语复音 词对应关系:
1.换了完全不同的词。 2.加上词头、词尾。 3.以两个同义词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
三、古代汉语复音词
根据组合方式分为单纯词与复合词。 1.单纯词:由一个词素构成。 (1)叠音词 (重言、叠字、重言形况字) 概念:重叠两个相同音节,只有一个语素的
类别:双音节,多音节。 特征:指物的单一性。
不能按语法关系去理解。
(2)加缀复词。 属于粘附式复合词。
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概念,另一个语素是附加 成分,粘附在实语素前后,充当词的前缀 或后缀,它们只是合成复音词而增添的一 个音节,并不表示实在意义。
(3)偏义复词。 概念:由两个意义相关联(同义、近义、义
词。如:翩翩 渺渺 漠漠 纷纷 类型:模拟声音、描绘状貌 特点:音节重叠,意义灵活
(2)连绵词 (联绵词、联绵字、连语、链语) 概念:由两个音节连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可分割
的整体,共同表示一个意义。 (双音节单纯词) 特点:a.双声叠韵的关系 双声:两个音节同声母。(零声母也算双声) 叠韵:两个音节的韵(主要元音和韵尾)相
★训诂的方法之“审文例” 文例,文章的条例或范例。
这里所谓文例,包括的内容比较复杂,举其 要者,有连文、对文、俪偶、上下文、整 部书的用词等等。
(一)连文
单音词复音词

3.复合词 判定标准 组合以后意义不等于两个单音词的简 单相加,而产生了新的意义。 如: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
古今同形的双音形式的判定: 心意:左将军心意楼船前有失军罪。 乐观: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 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语法依据
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二、复音词
1.叠音词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 周
南· 关雎》)
(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 周
南· 桃夭》)
注意与叠用词相区别。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2.联绵词 由不同音节连缀而成的意义不可分割 的整体。 如: 首鼠,又作首施、首尾、踌躇、踟蹰 胭脂,焉支、阏氏
联绵词的形成
(二)微殊
1、赦之,以劝事君者。 2、死生存亡,穷达贫富。 3、吾何爱一牛。 4、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5、大小之狱,虽不能察…
古今词义异同,不在迥异,而在微殊。
练习: 一、从下列词语中选出联绵词,并从语音上归类: 窈窕 仓廪 狼狈 依稀 跋扈 彬彬 踌躇 饥馑 望洋 扶摇 荒唐 葡萄 参差 社稷 二、分析下列加线部分,说明哪些是词组,哪些是 双音节词,在句中各是什么意思?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人不学,不知道 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
菜: 皮弁,天子之朝朝服也。 祭菜,礼先圣先师。 《說文· 艸部》:“菜草之可食者。” 《禮記· 學記》:“大學始教,皮弁祭菜。” 注:“菜,謂芹藻之屬。” 孔子困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粒,……而 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記載: 犹弦琴于室。颜回释菜于户外,子路、子贡 古代尊师之礼-释菜 仇泰然對一幕僚說:“某爲太守,居常 相与言曰:“夫子逐于鲁,削迹于卫, …… 《周礼· 春官》:“春入学, 不敢食肉,只是吃菜;公爲小官,乃敢食 今复见厄于此。杀夫子者无罪 ……夫子弦歌 舍采,合舞。”郑玄注: 肉,定非廉士。” 鼓舞 ……盖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孔 “舍即释也,采读为菜。始 子 ……叹曰:“由与赐小人也……”子路曰: 入学,必释菜礼先师也。 “如此可谓穷矣!”夫子曰:“君子通于道 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 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大寒既至, 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单音词和复音词

[3]从书写形式上看,联绵词写法比较自由。 从书写形式上看,联绵词写法比较自由。 求诸其声则得, 王引之《 “求诸其声则得,求注其字则惑”(王引之《经义述 闻》)如: 匍匐 匍伏 扶服 扶伏 蒲服 蒲伏 仿佛 彷彿 髣髴 方物 放物 放茀 徜徉 倘佯 常羊 尚羊 尚阳 尚佯 相佯 猖羊 逶迤 逶佗 逶虵 逶蛇 逶移 委佗 委蛇 委它 委移 威夷
5
2、单音词的多义性 单音词本身不带有起限制作用的其他语义成 外延相对宽泛,易于承载较多的义项, 分,外延相对宽泛,易于承载较多的义项,容易 出现多义现象。 出现多义现象。 欧阳修在谈到“ 欧阳修在谈到“打”的音义时说:
“其义本谓‘考击’,故人相殴,以物相击,皆谓之‘打’, 其义本谓‘考击’ 故人相殴,以物相击,皆谓之‘ 而工造金银器,亦谓之‘ 可矣,盖有槌击之义也。 而工造金银器,亦谓之‘打’,可矣,盖有槌击之义也。至于造舟 车者曰‘打船’ 打车’ 网鱼曰‘打鱼’ 汲水曰‘打水’ 车者曰‘打船’、‘打车’,网鱼曰‘打鱼’,汲水曰‘打水’, 役夫饷饭曰‘打饭’,兵士给衣粮曰‘打衣粮’,从者执伞曰‘打 役夫饷饭曰‘打饭’ 兵士给衣粮曰‘打衣粮’ 从者执伞曰‘ 以糊粘纸曰‘打粘’ 以丈尺量地曰‘打量’ 伞’,以糊粘纸曰‘打粘’,以丈尺量地曰‘打量’,举手试眼之 昏明曰‘打试’ 至于名儒硕学,语皆如此,触事皆谓之‘ 昏明曰‘打试’,至于名儒硕学,语皆如此,触事皆谓之‘打’。” 6 归田录》卷二) (《归田录》卷二)
15
双声联绵词: 双声联绵词: 参差 仿佛 伶俐 陆离 坎坷 犹豫 唐突 匍匐 踌躇 倜傥 叠韵联绵词: 叠韵联绵词: 窈窕 彷徨 依稀 从容 须臾 蹉跎 徘徊 龙钟 逶迤 逍遥 双声兼叠韵联绵词: 双声兼叠韵联绵词: 辗转 缤纷 缱绻 优游 燕婉
古代汉语讲义第五章单音词和复音词

古代汉语讲义第五章单音词和复音词第五章单音词和复音词一、古代汉语词的构成1.从语音的角度分:单音词、复音词2.从语素的角度分:单纯词——联绵词、叠音词、音译词;合成词——复合词、加缀复词3.从词义的角度分:单义词、多义词4.从语法功能角度分: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二、上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据统计,《庄子·逍遥游》全文用单字1465个,复音词只占80多个;《离骚》用字2470个,复音词只有140多个。
《诗经》中单音词占总量的90.8%,《左传》中占89%,《史记》、《尔雅》中占80%。
三、古汉语的复音词古代汉语的复音词根据词的组合方式分为单纯词与复合词。
1.单纯词(1)叠音词(重言、叠字、重言形况字)概念:重叠两个相同音节,只有一个语素的词。
如:翩翩渺渺漠漠纷纷类型:拟声叠音词、仿物叠音词特点:音节重叠,意义灵活(2)连绵词(联绵词、联绵字、连语、链语)概念:由两个音节连缀表达一个整体意义,只含一个语素的词。
类型:双声:仿佛参差伶俐玲珑踊跃叠韵:彷徨徘徊逍遥窈窕婵娟混沌双声兼叠韵:缤纷优游辗转非双声叠韵:扶摇芙蓉铿锵淡泊翡翠特点:义不分训;字无定写。
2.合成词(复合词)(1)偏义复词概念: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起充当一个音节的陪衬作用的词。
原因:音节;修辞(2)同义复词(3)其它复合词①联合式A.名词+名词B.动词+动词C.形容词+形容词②偏正式:A.名词+名词B.形容词+名词C.动词+名词D.形容词+动词E.数词+名词③动宾式④重迭式第六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的异同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基本词汇2.古今词义迥然不同抢:古是“碰”、“撞”之义,如《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战国策·魏策》“以头抢地耳”。
今是“抢劫”之义。
绸,古是“缠绕”之义,如《尔雅·释天》“素锦绸杠”,郭璞注“以白地锦韬旗之杆。
音词单音词和复

单音词和复音词古代汉语词汇按音节形式,可分为两类:单音词和复音词。
古代单音词占绝大多数,复音词很少。
一、单音词古代单音词占绝大多数,而现代汉语中复音词占多数。
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经常要将之变成复音词:①利用古代的单音词作为词素,与另一个相近的词素组合,构成一个复音词。
国——国家,亡——灭亡、死亡,虎——老虎。
②换了完全不同的词,鄙——边邑,劝——鼓励古汉语单音词具有多义性(“兵”,兵器,军队,战争,士兵)、灵活性(“厚将得众”“邻之厚,军之薄也”,厚,土地扩大、势力增强)二、复音词(一)单纯复音词只包含一个词素,组成单纯复音词的每一个字,只代表一个音节,而不表示意义。
1、叠音词:重叠两音节所组成的词,前人称为“重言”。
主要用来模拟声音、描绘形状。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诗经·小雅·伐木》)(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史记·平原君传》)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赋得古原草送别》)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周南·桃夭)2、联绵词:由两个音节组成,合起来表示一个意义,不可分割。
又称“联绵字”。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望洋,迷惘地远视的样子;若,相传是海神名。
(直到宋朝,“洋”才有海洋义)。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诗经·周南·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诗经·周南·关雎》)“陟彼高岗,我马玄黄。
”(《诗经·周南·卷耳》)“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廓。
”(《孔雀东南飞》)联绵词的写法自由。
“望洋”“望羊”“望阳”“旺洋”;“恍惚”“慌忽”“恍忽”“怳忽”;“匍匐”,“蒲服”“蒲伏”“扶服”有双声、叠韵、双声兼叠韵、非双声叠韵几种。
(二)合成复音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构成的。
2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意义不是组成他们的两个单音语素意义的简单拼合, 而是产生新的意义。 如:《左传》:“天下之恶一也。”旧说地在天之 下,故称大地为天下。古籍中经常以家、国、天下 连称,指的则是最高统治者所管辖的范围。此外还 有“足下、君子、小人、先生、将军等。”
五、古汉语同义词的辨析
古代汉语里同义词很多。但绝大多数同义词的意义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一、单音词、复音词概念
单音词: 复音词:
二、单音词向复音词转化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中古时期,社会剧烈运动,新事物不断涌现,战争、
移民、民族融合、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交流 等各种因素,对汉语词汇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大 量新的词汇来承载纷繁复杂的新生概念。这就是汉 语词汇复音化形成的外在动因。(受多音节语言的 影响)
联绵字的特点:
1)从语音形式看,绝大多数联绵字的两个音节在语音上都是有联系的, 有双声:参差、犹豫、倜傥、仓猝; 有叠韵:即韵部相同,而不考虑韵头:望洋、逍遥、窈窕、绸缪、逶迤; 有双声兼叠韵的:辗转、缱绻、燕婉; 有既非双声又非叠韵的:权舆、跋扈、狼藉、滂沱。
2)从意义上看,表示联绵词的两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来解释,实 际上只是记录音节的标音符号:马虎:办事不认真;萧瑟:景色凄凉或指 风吹树木的声音(萧,艾蒿;瑟,古代弦乐器);艾蒿:一种含有香味的 草本植物。琵琶,一种乐器;
A:同义复合词
由两个同义语素组成,它的意义与两个语素的意 义相同或相近。汉语大部分双音词都是经过临时 组合阶段的。开始由两个同义词多次地长期并列 使用,逐步凝结成为一个整体。主要有以下三种 情况:
第一、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两
古汉语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 叠音词属于单纯词,两个音节只包含一 个词素。大多数的叠音词,两个音节中 的单一音节,在该叠音词中并不表示意 义。如: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坎坎伐檀兮 • 《诗经· 小雅·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 依依。”
• 陶潜《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 荣。” • 还有一部分叠音词,实际上是两个相同 单音词的重叠形式,其词义与单独一个 音节所表示的意义相同,词同记录词的 字在意义上是一致的。 • 《诗经· 卫风· 伯兮》:“其雨其雨,杲杲 出日。”
• 我们常常犯的错误:由于习惯于现代汉 语的双音节词,往往也把古代汉语的两 个单音节词当成一个双音节词去理解。 • 《周易· 革卦》:“汤武革命,顺乎天而 应乎人。” • 《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 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 实味不同。”
• 《韩非子· 五蠹》:“古者文王处丰、镐 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遂 王天下。” • 《汉书· 霍光传》:“党亲连体,根据于 朝廷。” • 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 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根据联绵词两个音节之间的关系,可分 为双声联绵词和叠韵联绵词等几种形式。 如:仿佛、彳亍;望洋、匍匐。
• 偏义复词:古汉语中有一部分复合词, 是由两个意义相对或相反的单音节词素 合成的,但其中只有一个表示意义,另 一个则仅作陪衬而已,出现词义偏落的 现象,这种复合词通常叫偏义复词。古 人称“复词偏义”或“连类而及”。 • 偏义复词的词义究竟偏落在哪个词素, 只有联系上下文意进行分析,才能作出 正确的判断。
• 关于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原因,学术界有争 论: • 1980年6月出版的王力《汉语史稿》中册: “汉语复音化有两个主要的因素:第一 是语音的简化;第二是外语的吸收。”
词的构成

素。
1、复合式合成词 (1)联合式(并列式词性相同)
如:朋友 语言
(2)偏正式 如:火车 铁路
斗争
优点
伟大
重视
勇猛
雪白
刚才
只要
(3)补充式: A、后一个语素是补充说明前一个语素所表示的行为动 作的结果,它们之间是补充关系(动词+形容词) 如:说明 提高 看见 推广 降低 认清 B、前一个词根表示事物,后一个词根从“量”上对前一个词根进行补
充说明。他们通常表示这一事物的总称,是集合名词。
(4)动宾式(动词+名词)
如:革命 带头
动员
有限
干事
绑腿
(5)主谓式(名词+动词/形容词) 如:地震 冬至 心疼 年轻 性急 胆怯
2、重叠式合成词——由两个相同的词根重叠而成。
如:爹爹、仅仅、偏偏、哥哥、家家户户、人人 叠音词与重叠式合成词的区别:
重叠式是重叠同一个语素构成的合成词,被重叠的语素的语素义构成这
词的基本知识
词的构成
单音词和复音词
1、单音词——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单纯词) 一个字——一个语素——一个词 如:人、花 2、复音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
注意:可以是一个语素(单纯词)
也可以由多个语素构成(合成词) 如:批评、思想性、奥林匹克
(一)单纯词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1、单音节单纯词 如:天、地、家、走、了、很
个词的基本义。 叠音词是两个相同音节重叠构成的单纯词,这个音节单用无意义,或单
用虽有意义却与叠音后的词义无关,从某种程度说,叠音词就是既双声又叠
韵的连绵词——两个音节只有连缀起来才有意义,分开则无意义。 如:匆匆、微微、奶奶、蛐蛐、蝈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单音词和复音词
单音词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
复音词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词。
第一节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
古: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今:秦国军队轻浮而且没有礼节必定失败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的主要特点就是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即一个字节有很多意义,它们占据一个字形,如“节”字,现代汉语的“竹节”、“季节”、“骨节”、“节省”等几个双音词的词义在古代汉语中都只用一个单音词“节”表示。
古代汉语的单音词变为复音词,一般有三种途径:
1、加缀:如:虎——老虎,鼠;舌——舌头,斧;房——房子,兔;
2、合成:燃——燃烧;道——道路;友——朋友;弃——抛弃:
3、代替:如:股——大腿;津——渡口;遏——阻止;乖——违背;铄——熔化。
第二节古代汉语的复音词
古代汉语的复音词有四种类型:
一、联绵词二、叠音词三、附音词四、合成词
一、联绵词
联绵词又称联绵字,是两个音节连缀成意而不能分割的词。
是一种双音节的单纯词,是由两个字构成的一个词,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音组织,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又叫连语,涟语。
根据联绵词的声音特征分类,普遍分为三类:
1、双声联绵词:双声是说两个字古音中的声母相同。
磊落坎坷倜傥犹豫萧瑟崎岖陆离玲珑伶俐参差含糊容与仿佛2、叠韵联绵词:韵是指韵部,一般韵腹、韵尾相同或相近的归入同一韵部。
窈窕依稀扑朔荒唐婆娑混沌朦胧莽撞峥嵘葫芦芍药玫瑰橄榄3、非双声叠韵联绵词
栝楼芙蓉蝌蚪鹦鹉扶摇葡萄狼藉跋扈不律龟兹铿锵
1.联绵词的声韵:判定古文中的双声、叠韵联绵词必须以古音为标准依据,不能用现代汉语的音读作标准。
2.联绵词书写形式多样化:一个联绵词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书写形式,
如“徜徉”,至少有十多种不同的书写形式。
相佯:倘佯:尚佯:尚阳:尚羊:常羊:相羊:倡佯:忀徉:儴佯:襄羊等。
3.联绵词的一词多义:联绵词虽然在结构上和其他的词不同,但它们本身的词义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萧瑟:(1)秋风声(2)形容凄凉、寂寞的样子
二、叠音词
叠音词是重叠两个相同的音节所组成的词,前人把它叫做重言,由于这类词多是形容事物形状、状态的,所以古人又叫它重言形况词,现在就其音节来看称为叠音词。
分类:从表示的对象上看:
一、模拟声音的:
关关、坎坎、霍霍、辚辚、萧萧、絮絮、呼呼等,叠音象声词的广泛使用,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
二、描绘状貌:
夭夭(少壮),灼灼(鲜艳)恢恢(广大)溶溶(缓慢)盘盘(一盘一盘的)囷囷(一
坉一坉的)融融(和煦)凄凄(凄凉)荧荧(闪闪烁烁)扰扰(纷纷杂杂)等叠音词在词性上可以分为名词型、动词型、形容词型三种类型:
形容词型:“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
动词型:“采采卷耳,不盈倾筐。
”
名词型:“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名词型有两点值得注意:1、它往往含有每一或一切的意思。
2、表示名称的形式之一。
从能否单独使用又可以分为重叠造词、重叠用词两类:
重叠造词:不重叠不能用的。
“坎坎伐檀兮”磨刀霍霍向牛羊。
”这类叠音词单字本身另有意义,但单字在叠音词中只是一个音节,与它的原义无关。
重叠用词:不重叠也能用的。
“人人自谓获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它们虽然重叠,却与原来单字的意义相同,不过语气上加重了一些。
三、附音词
附音词是在单词语素的前后附着一个词头或词尾,词头或词尾是附加的辅助成分,黏着在表示概念的实语素前后只是为构成复音词添加一个音节,并不表示实际意义。
在古代汉语中,附在单词语素的前面的主要有“有”、“阿”两个字,“有苗”“有夏,有殷。
”有众、阿母、阿爷
附着在单词语素后边的有“然、焉、尔、如、乎”等。
喟然、焕乎、率尔、沃若
四、合成词:
这类复音词是由两个独立的单词结合而成的,它本是两个词的组合,凝固得只表示一个单纯的意义,如果把它拆开,它的意义各不相同。
合成词可以分为四类:
1、联合式:
近义联合:宾客、干戈、国家、社稷、嫉妒、跋涉、讨论、倾覆、纯粹、恐惧、勤劳、
对义联合:父母、宇宙、山川、寒暑、呼吸、成败、、兴亡、得失、贵贱、轻重、异同2.偏正式:诸侯、黎民、寡人、少年;国风、布衣、君子、经书;四海、四方、百姓、3。
支配式:借口、将军、
4.主谓式:夏至、冬至、日食、春分、秋分;
第三节正确区分单音词和复音词
一、不要把貌似双音词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是双音词。
1、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
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
”
2、故心不可以不知道,心不知道,则不可道而可非道。
”
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
4、“数犯主之颜色。
”
5、“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
”
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在某种情况下是两个词连用,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又是一个词,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国家:《左传桓公二年》:“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
故天子立国,诸侯立家。
”而《左传桓公二年》:“国家之败也由官邪也。
”这里的国家是一个词。
寻常:“布帛寻常,庸人不释。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室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
二、联绵词不能拆开来理解:
“犹豫”是联绵词,又可写作“犹与”、“犹预”“由豫”、“犹夷”、“由夷”等,但《尔雅》“犹,兽名。
既闻人声,乃欲缘木,如此上下,故称犹豫。
”“犹”解释为犬,附会出
“犹豫”的意思。
“狼藉”,又可写作“狼疾”、“狼戾”。
是纵横交错、杂乱无章的意思。
《苏氏演义》却认为“狼藉”的来源是“狼群常藉草而卧,起则践草使乱以灭迹。
”
“狼狈”本是困顿窘迫的样子。
以狼狈皆从“犬”,就认为狼狈都是兽名。
因此而产生了“狼狈为奸”这个词。
“望洋”可写作“望阳”、“望羊”、“望佯”等。
意思是“仰视”的样子。
郭庆藩〈庄子集释〉中说:“其正字当作‘阳’,……言望视太阳也。
三、同义词连用一般可以把它们当作一个复音词来对待:
商贾:“积反货而为商贾,积礼义而为君子。
”“坐商行贾”,两个词经常连在一起使用,可以看作复音词。
恐惧:《墨子明鬼下》:“郑穆公见之,乃恐惧奔。
”《冯谖客孟尝君》:“齐王闻之,君臣恐惧。
”经常连用,成为一个词。
恭敬:“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恭”和“敬”本是两个词,“恭”指外表有礼貌,“敬”指内心严肃不苟。
两个词经常连用,可看作一个复音词。
四、复词偏义:
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相对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素组合成的、其中一个词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充当陪衬音节的复音词。
它的构词方式都是联合式,从词素的意义上看,可以分为近义合成和反义合成。
近义合成的偏义复词,如:
衣冠——衣“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坐,以观公子。
”
园圃——园“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
醉饱——醉“言其醉饱得过,乃丞相以他事诬罪之。
”
反义合成的偏义复词,如:
缓急——急,“今公常从数骑,一旦有缓急,宁何足恃乎!”
寒暑——寒“无羽毛以御寒暑。
”
异同——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偏义复词其意义究竟是偏在哪个语素上,必须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确定。
如:耳目:“而歌乎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偏在“耳”上,“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人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偏在“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