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民间文化
我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菏泽作文

我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菏泽作文我家乡有好多好多好玩的东西,其中有一种特别有趣的东西叫做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学了一些大人说的话,知道这个叫做菏泽。
菏泽有好多东西,可是这个东西不是东西,是一种东西的名字。
菏泽有一种东西叫做舞龙舞狮,我看过了,好厉害!有好多人一起来,穿着彩色的衣服,还有好多好多鼓声,然后有一条大大的龙和一只可爱的狮子跳来跳去。
我在大人的肩膀上,看到了那么多的人围着龙和狮子,都笑得好开心。
我也想要一起跳,可是龙好长啊,我够不着,只能看。
菏泽还有一种东西叫做剪纸。
我看见奶奶坐在桌子前面,用小剪刀剪来剪去,刀刀剪出了花花草草,还有一只小鸟。
奶奶说这叫做剪纸,是一种很久很久以前的东西。
我也想学,可是奶奶说我手指太小了,还不会用剪刀,只能看她剪。
菏泽还有一种东西叫做传统戏曲。
爸爸带我去看,有好多演员穿得很漂亮,唱得很好听。
他们的脸上都画了好多好多颜色,有红的、黑的、白的,看起来很有趣。
我虽然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但是看他们唱得那么投入,我也觉得好开心。
菏泽还有一种东西叫做传统手工艺。
妈妈带我去看,有人用木头做成了一个小人,还有人用绳子编织了一条小绳子,还有人在绣花,画画。
我觉得这些东西都好神奇,可是妈妈说要用心才能学会,我得再长大一点才行。
菏泽还有一种东西叫做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好多,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玩意儿。
有的时候会放炮,有的时候会有很多人唱歌跳舞,有的时候会有好吃的东西。
我最喜欢的是过年,因为过年有红包,还可以吃很多好吃的东西,我觉得好开心。
我家乡的菏泽真的有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虽然有些东西我还不会,但是我会努力学习,长大了一定要学会。
山东菏泽人饮食的特点

山东菏泽人饮食的特点山东省菏泽市位于山东省南部,是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和中南半岛的经济区域的中心城市。
这座城市素以其精美的文化和饮食文化而著称。
山东菏泽的饮食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浓郁的烹饪技术传统山东菏泽的饮食有着浓郁的家庭烹饪传统。
菏泽市的家庭烹饪以煮、炒、烤、蒸、炸等各种方法为主。
这些方法使用传统的调味品和佐料,例如酱油、盐、醋和芝麻等。
当地常用的调味品是姜和葱,这些香料能够增添菜肴的 aroma 和味道。
2. 变化多端的烹饪技术菏泽的烹饪也有着变化多端的传统。
这种多样化包括红烧、炖、干锅、煮汤,炸、煎、烤、炒等等,这些方法可以用于不同的菜肴和原料。
山东菏泽人特别喜欢用煲炖的方法进行菜肴的烹饪,这种烹饪方式能够使菜肴的营养和味道都更加地浓郁。
3. 丰富的小吃和面食山东菏泽的小吃和面食非常多。
其中,糖饼是当地的特色小吃。
它是用麦粉和糖制成的,外边金黄饱满,内里松脆香甜。
另外,菏泽市还有各种口感独特的面食,如扁食、馄饨、刀削面、面包等等。
4. 以海鲜和河鲜为主要食材菏泽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处于黄河、淮河和邙山的中心地带,因此当地的饮食文化有着丰硕的水产资源。
农村地区的饮食以江河海鲜为主要食材,因此当地的餐桌上经常能见到鱼、虾、螃蟹等海鲜和鲤鱼、鲫鱼、草鱼等河鲜。
这些食材非常新鲜,味道鲜美。
当地人经常用这些食材制作美食菜肴,并以清蒸、红烧、炖等方法进行烹饪。
总而言之,山东菏泽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变化多端。
当地人以自家烹饪传统为基础,加入各种食材和烹饪方法,制作出独特的美食菜肴。
无论是吃海鲜还是河鲜,还是小吃和面食,都令人久久难忘。
我的家乡菏泽

1
菏泽的历史文化
菏泽的历史文化
1
菏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早在战国时期,菏泽就是魏国的领土,而后又成为齐
2
国、楚国等强国的争夺之地
悠久的历史给菏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著名的
3
牡丹文化、水浒文化等
2
菏泽的风景名胜
菏泽的风景名胜
菏泽的风景名胜 众多,其中最著 名的当属牡丹园
节日
此外,菏泽还有许多传统
D
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
踩高跷等,都是非常具有
地方特色的文化表演形式
5 菏泽的现代化发展
菏泽的现代化发展
尽管菏泽有着悠久的历 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但这座城市也在不断地 追求现代化发展
近年来,菏泽的经济实 力不断提升,城市建设 也日新月异
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完 善,菏泽与外界的联系 更加便捷,为这座城市 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 活力
6
总结
总结
菏泽是一座充满魅力 的城市,拥有丰富的 历史、文化和自然景
观
这里的人民热情好 客,生活节奏悠闲
自在
无论你是喜欢历史 文化还是追求现代 化发展,菏泽都能
满足你的需求
如果你还没有来过 菏泽,不妨来一次 说走就走的旅行, 体验一下这座城市
的独特魅力吧
01
02
03
04
7 菏泽的教育与科研
菏泽的教育与科研
的物流枢纽和商贸中心
总之,菏泽是一座充满活 力和潜力的城市,拥有丰 富的历史、文化、自然景 观和优越的地理位置。随 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菏泽必将展现出更加美好
的未来
-
20XX
感谢您的聆听
ADD YOUR TITLE ADD YOUR TITLE HERE.ADD YOUR TITLE.ADD YOUR TITLE. HERE.ADD YOUR TITLE.ADD YOUR TITLE
山东的地方渮泽的风俗

山东的地方渮泽的风俗
1、斗羊。
菏泽斗羊相传起源于三国时期。
曹操被袁绍打败,退兵曹州,人疲马惫,士气低沉,忽见两羊相抵,十分威武,精神为之一振,即召部下观赏,感染得群情激昂,反戈一击,大败袁绍。
2、曹州灯会。
曹州灯会是以菏泽为中心的区域性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
3、民间杂技。
菏泽民间杂技表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4、皮影戏。
菏泽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戏曲形式,具有独特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风格。
5、斗鸡。
菏泽斗鸡活动起源于西周时期,盛行于唐朝,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我的家乡菏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我的家乡菏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雄厚,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主要涉及曲艺、传统戏剧、民间美术、舞蹈、音乐、文学、杂技与竞技、医药、军事等等。
我的家乡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同样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曹州面人曹州面人菏泽古称曹州。
曹州面人最早起源于(今菏泽市牡丹区)马岭岗镇穆李村。
它是在古代祭天地、敬鬼神的“花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传早在尧舜时代,地处黄河流域的菏泽就常因黄河决口,天灾人祸几乎不断。
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用面捏成猪羊,代替活的动物供奉神灵,即所谓的“花供”。
这就是曹州面人中最早的面塑艺术了。
“天下面塑出穆李。
”数千年间,当地面塑历经沧桑变幻,几度沉浮兴衰。
据碑文记载,清咸丰二年(1852年)江西弋阳的米塑艺人王清原、郭湘云来到穆李村,与当地的花供艺人郝胜、杨白四合作,把米塑与花供技艺结合起来,形成了今天的“曹州面人”。
从此,曹州面人脱离民俗功用,成为一种集观赏和把玩于一体的民间工艺品。
在面塑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穆李村面塑艺人走南闯北,影响全国,逐渐形成了三大流派,即山东菏泽的李派、北京的汤派、上海的赵派。
三派各具特色,而山东菏泽李派一直独占鳌头,其代表人物先后有李俊兴、李俊福、李芳清、何晓铮、穆绪建等。
李俊兴(1895—1979)是100多年来穆李村面塑贡献最大、名声最响,手艺最绝的面塑名家。
1935年,李俊兴改进面塑制作工艺,解决了面塑作品虫蛀、干裂问题。
1956年经省政府批准,以李俊兴为主任,成立“济南面塑合作社”,承接了中国面塑史上第一次大宗出口业务日本10万套“西游记”面塑订单。
1957年李俊兴荣获“国家工艺美术老艺人”称号,1959年11月李俊兴出席了省“文代会”,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并当选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李芳清(1930.3.30—2005.8.15)是李俊兴的侄子,也是其得意门生。
1958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得到刘开渠、张仃等名家指导。
菏泽文化调研报告

菏泽文化调研报告菏泽是一个位于中国山东省中部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在这篇文化调研报告中,我们将介绍菏泽的文化特点、历史背景、传统艺术、宗教信仰和重要节日等。
菏泽的文化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菏泽是山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夏朝。
其次,菏泽地处山东省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这为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提供了条件。
另外,菏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最后,菏泽的文化特点还包括多样性和包容性。
这座城市融合了多种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形成了多元而富有活力的文化景观。
菏泽的历史背景丰富多彩。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菏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据史书记载,早在夏朝时期,菏泽就是山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历史上的其他时期,菏泽也经历了齐国、朱雀国和劉齊的统治。
这些历史事件和统治者的影响,使菏泽成为山东省著名的文化名城。
菏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
其中,代表性的有菏泽鼓词和华山剪纸。
菏泽鼓词是一种独特的民间音乐形式,结合了歌唱、说唱和舞蹈。
它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悠扬的旋律吸引了广大观众。
华山剪纸是菏泽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以其精细的剪纸技艺和多样化的设计而闻名。
菏泽的宗教信仰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菏泽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有着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
著名的灵山寺和光仁寺都是重要的佛教寺庙,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
除了宗教信仰,菏泽还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
其中,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和重阳节是菏泽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等。
总的来说,菏泽市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传统艺术,这些都是这座城市独特魅力的体现。
通过对菏泽的文化特点、历史背景、传统艺术、宗教信仰和重要节日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体验菏泽的文化。
同时,这也为菏泽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菏泽游艺民俗发展现状

菏泽游艺民俗发展现状
菏泽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游艺民俗发展也日益壮大。
首先,菏泽的传统民俗文化底蕴深厚。
菏泽是鲁西北的重要城市之一,在过去的几百年中,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活动。
例如,端午节时的赛龙舟、舞龙舞狮等,春节期间的庙会活动,以及中秋节时的赏月、猜灯谜等,都是菏泽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
其次,菏泽的游艺项目日渐丰富多样化。
如今,菏泽出现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游艺项目。
比如,传统的旋转木马、摩天轮等,以及新兴的VR游戏、射箭、攀岩等,都受到了广大游客
的喜爱。
这些游艺项目既满足了市民和游客的娱乐需求,也促进了菏泽旅游产业的发展。
第三,菏泽的游艺民俗发展受到政府的积极支持。
为了促进游艺民俗的发展,菏泽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投资兴办游艺场所,并提供相关的补贴和优惠政策。
政府还加大了对游艺民俗活动的宣传力度,组织举办各类文化旅游活动,提高了市民和游客对菏泽游艺民俗的认知和参与度。
综上所述,菏泽的游艺民俗发展现状呈现出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态势。
传统的民俗文化与现代游艺项目相结合,为菏泽的旅游产业注入了新活力。
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市民的积极参与,相信菏泽的游艺民俗将继续蓬勃发展。
菏泽的风土人情

菏泽的风土人情
菏泽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
这里有着独特
的风土人情,让人流连忘返。
一、美食文化
菏泽是豫菜的发源地之一,这里的豫菜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口味独特,
备受中外游客的喜爱。
最著名的菜品当属酱爆猪肉丁和麻辣豆腐,风
味独特、色香味俱佳。
此外,在菏泽还有许多传统小吃,如芝麻烧饼、皮蛋豆腐、老豆腐等,让人流连忘返。
二、文化底蕴
菏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有着许
多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如曹州府、西华山石窟、随圣陵等。
此外,
菏泽还是著名的红旗渠的发源地之一,这条长达4,000多公里的运河,
是中国现代农业灌溉事业的奇迹。
三、民俗文化
菏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豫剧、蒙山大鼓、华亭鼓等。
其中,豫剧是菏泽市的地方剧种,以其优美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著称。
蒙山大鼓则是地方戏曲中的另一种形式,表现了人民对神秘、神话、
传说等的独特感悟。
四、生态环境
菏泽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这里的景色秀美、空气清新,是人们远离城市喧嚣、享受自然的好去处。
菏泽有着许多著名的景点,如郑国渠、五岭山、仙人洞等。
此外,这里还有许多的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如武功山、九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吸引了许多爱好户外活动的人士前来探险、徒步或者露营。
总之,菏泽的风土人情是多么的丰富多彩,让人无法忘怀。
这里的美食、文化、民俗和生态环境都各具特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菏泽民间文化
牡丹之乡
菏泽市牡丹栽培历史悠久,明代已负盛名。
蒲松龄在其《聊斋志异》里就有“曹州牡丹甲齐鲁”之说,并写下了葛巾玉版的神话故事,后又有“中国牡丹之乡”之称。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富有历史传统的曹州牡丹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目前,该市牡丹种植面积已达5万多亩,品
种多至600余个。
历史上形成的包括药物学、
植物学、园艺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戏剧
曲艺、民俗学等多科在内的牡丹文化,是中
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
的建立,菏泽成立了牡丹研究所、天下第一香学会、研究会,系统研究开发、利用牡丹资源,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
自1992年起,我市举办了“以花为媒、广交朋友、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开发旅游、振兴经济”为宗旨的菏泽国际牡丹花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八届,是继洛阳牡丹花会后的全国第二大牡丹节会。
每至花会,各种商贸活动、文艺活动珠联璧合,游客如织,商家云集,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牡丹产业已成为一方经济的支柱产业,花随人意,四季常开,美化着人们的生活,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并远销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牡丹已成为菏泽人的骄傲,并为菏泽的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目前菏泽牡丹黑、红、黄等九大花色1156个品种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源产地标记注册认证!
菏泽牡丹园是菏泽牡丹最多的地方,来菏泽不可不去牡丹园。
2000年,菏泽被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牡丹之乡”。
2006年,菏泽被评为“中国牡丹城”。
我国书法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书法家舒同曾为菏泽牡丹挥毫题下“曹州牡丹甲天下”。
溥杰先生也曾经为菏泽牡丹留下过“天下第一香”的墨宝。
菏泽牡丹还曾经被新闻界拍成电视、电影。
新闻记录片《泰山南北》中盛赞:“菏泽牡丹甲天下,天下牡丹出菏泽。
”每年4月中旬,牡丹花盛开时,菏泽都要举办“国际牡丹旅游文化节”。
书画之乡
菏泽市历史上书画名人众多,宋代晁补之、李昭己、何氏家庭、曹氏家庭都为书画艺术留下了宝贵历史遗产。
较知名的近代书画家有牛千古、
李眉川等,现代有晁楣、田伯平、何方华、张得蒂、包备五、鲁风等。
真正群众性的书画热活动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兴起的。
近年来发展较快,习书画者众多,书画热遍及城乡,各级各类书画展览活动不断,书画队伍逐渐壮大,老作者宝刀不老,后起之秀接连涌现。
全市成立有各类书画协会、书画研究会等20多个,全国书协、美协会员5人,省级美协、书协会员200多人,每年举办各类书画比赛、展览、笔会等活动上百次,建有各类书画、美术专业脱产(业余)校(班)近百处。
全市书画营销门市300多个,从业人员2000多人,形成了一个产、供、销一条龙的文化产业大军。
目前,菏泽的书画产业已形成城市、乡村于一体的网络,如菏泽城内的马海书画产销一条街、曹县邵庄农民书画之乡已初具规模,巨野县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巨野农民绘画之乡”的称号,该县农民书画作者近2000人,年书画产值达2000多万元。
曹州书画院作为全国地市级最大的书画院,建院以来已举办书画展览200多次。
戏曲之乡
菏泽市戏剧活动历史悠久,剧种繁多,异彩纷呈,享有“戏曲之乡”的美名。
是山东梆子、柳子戏、两夹弦、枣梆、大平调、大弦子戏、四平调的发祥地,现有传统地方戏剧种山东梆子、柳子戏、两夹弦、枣梆、大平调、大弦子戏、曲剧、四平调和豫剧;曲艺有山东花鼓、山东落子、莺歌传书、山东琴书和河南坠子等。
其中枣梆系全国仅有的,有“天下第一团”之称。
菏泽戏剧历史辉煌,五彩缤纷。
1954年郓城县工农剧社参加了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其出演剧目《黄桑店》等获演出奖,主要演员也分获演员奖。
同年,郓城县工农剧社调菏泽为地区柳子剧团。
1959年又上调省,成为山东省柳子剧团。
菏泽是山东梆子前身曹州梆子的故乡,巨野大姚班和定陶大兴班等古老山东梆子科班都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其中大兴班解放后来到菏泽,定名为“菏泽专署人民剧社”,1958年调省,成立了山东省梆子剧团。
牡丹区(原菏泽市)大平调剧团先后被山东省人事厅、山东省文化厅授予“全省先进剧团”和“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剧团创作演出《张三李四》、《法魂》等大型现代戏在全省全国荣获多项大奖,特别是《张三李四》进京汇报演出后,受到国家领导人和戏剧界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并荣获“全国人口文化奖”;《法魂》在1995年荣获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填补了菏泽地区没有“五个一精品工程”奖的空白。
1959年10月毛泽东主席观看了定陶两夹弦《三拉房》剧目,1964年春,朱德委员长观看了柳子戏《向阳人家》等剧目,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刘少奇、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看过菏泽的地方戏,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有些剧目如山东梆子《老羊山》、《墙头记》、柳子戏《孙安动本》等,
还被拍摄成电视、电影。
地方戏曲在历届全国、全省戏剧汇演评比中,多次捧回大奖。
九十年代,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于1995年参加了省第五届艺术节戏曲汇演获9项奖;1996年排演的现代戏《龙门渡口》(马家振编剧)获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并在全省地方戏邀请赛上获12项奖,同时摄制成电视艺术片;巨野县山东梆子剧团改编、排演的传统剧目《老羊山》,被山东省电视台摄制成电视艺术片,并在全国发行。
菏泽市戏剧院创作演出的山东梆子现代戏《山东汉子》,取材于菏泽单县农民孟昭良脚蹬三轮车行程三千里,义送土家族残疾女返回湖南老家的真实事迹。
2003年8月进京汇报演出,荣获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戏曲金奖及最佳编剧、导演、音乐、舞美、男、女最佳演员6个单项奖;2004年9月参加第七届中国艺术节,获文华新剧目奖及文华剧作、导演、音乐设计、表演奖;10月,赴京参加庆祝建国55周年献礼演出;2006年,参加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展演。
《山东汉子》还曾荣获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第八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大奖及导演、编剧、音乐设计等8个单项一等奖;2005年该剧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30台初选剧目。
菏泽市枣梆剧团演出的《包公卖官》参加全省第七届文化艺术节演出,并获得九项大奖。
戏剧事业的发展,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社会认可、颇有影响的著名演员,如任心才、刘君秋、刘桂荣、刘桂松、李京华、张文英、朱桂芹、王凤云、何西良、马金凤、崔兰田等。
山东梆子著名表演艺术家任心才先生1956年参加山东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他在《闯幽州》中饰杨继业,荣获演员一等奖。
此外他还多次在省市会演中获奖。
中年演员朱桂芹还夺得了第十六届全国戏剧“梅花奖”。
青年演员刘翠芳夺得河南“香玉杯”戏剧大赛金奖。
孙鸿雁、李俊山等9名青年戏剧工作者勇闯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戏剧擂台赛,并多次捧回大奖。
目前,全市现有县区剧团11个,各类民间演出团体200多个。
武术之乡
历史上曹州为中原重镇,菏泽市人民历来崇文尚武,人才辈出,清朝科举中武状元2人,武进士30多人。
流传的武术拳种如梅花拳、洪拳、猴拳、少林拳、太极拳等达39个之多。
解放前菏泽各县大都建有国术馆。
建国后,优秀传统武术艺术得到了弘扬,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的武术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武术组织、社团越来越多。
据不完全统计,以国家、集体办、民办公助、集体与个人联办、个人自办等形式,组建有各类武术及社团1828个,其中学员在百人以上的武术馆校36处,较有影响的宋江武术院、曹州武术馆、东明县东方武术学校等招生都在千人以上。
单县、郓城、巨野、牡丹区、鄄城等五县区被国家体委命名为“武术之乡”;郓城宋江武术院、单县民族武术馆、东明东方武术学校被评为全国百处优秀
武术馆(校);群众武术活动遍布城乡,全市有80%的乡镇,40%的行政村开展有武术健身活动,全市有30多万人参与武术运动,男女老幼习武者到处可见。
近年来,武术馆(校)办学水平逐渐提高,优秀人才成批涌现。
从菏泽走出较有影响的武术、体育明星有全国武术全能冠军张玉萍、现代中国武状元陈超、举重运动员马文广和篮球健将穆铁柱等。
特别是郓城宋江武术院的武术舞蹈“狗娃闹春”闹响了全国,跳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还有曾获得过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第一名的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