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四单元作文:走近父亲的秦腔作文900字
2021初一范文精选:走近父亲的秦腔

2021初一范文精选:走近父亲的秦腔走近父亲的秦腔初一的寒假,我回到了父亲的家乡——河南。
在这个古老的省份,有着许多陈旧而又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最令人向往的莫过于秦腔。
秦腔是一种流行于河南、陕西一带的泛地方剧种。
它起源于明清时期,发展了几百年,有着丰富的表演形式和文化内涵,堪称中华文化的瑰宝。
我有幸在父亲的引领下,走近了秦腔,感受到了这一门艺术的魅力。
父亲是一位秦腔演员,年轻时曾是当地一个小剧团的主力演员。
现在虽然已经不再登台,但父亲对秦腔的酷爱却愈发深厚。
他常常在我们面前唱几段秦腔,每每都能把我们深深地吸引住。
他的声音沉稳圆润,技艺娴熟,仿佛一下就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另一个时空。
寒假期间,父亲带着我去了一家小剧团观看了一场秦腔表演。
那是一出古老的经典剧目——《女作书》。
剧场的布景并不豪华,但是舞台上的演员们却都神采飞扬,唱念做打,十分投入。
他们用极其真实的表演,把古老的剧情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而每每唱念的时候,父亲都会在我耳边低声解说这句念白的含义,让我更容易理解。
父亲还向我传授了一些秦腔的基本知识,让我对这门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
我才知道,秦腔是由念、唱、做、打、表情等多种形式组成的,它要求演员不仅要有一副好嗓子,还要有一身好武艺和一张活泼生动的脸。
而且,秦腔的表演形式很独特,有“快板”、“京板”、“道板”等多种板式,每种板式都有其独特的旋律和表演技巧。
了解了这些知识,我才明白秦腔背后的深厚底蕴和浓厚文化氛围。
在接触秦腔的过程中,我也不禁想起了爷爷。
爷爷曾是一位著名的秦腔演员,为人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戏目。
据父亲说,爷爷年轻时是当地一家大型剧团的班头,声音洪亮、嗓音宽厚,深受观众喜爱。
可惜随着时代的变迁,爷爷那一代的秦腔演员正在逐渐老去,秦腔这门古老的艺术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站在这些思考之后,我更加珍惜父亲所传授的一切。
我开始特别努力地学习秦腔,练习唱念做打,每天都要给父亲表演一遍。
他总是在我不足的地方给予我指导,鼓励我不断进步。
关于秦腔的作文

秦腔的作文关于秦腔的作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秦腔的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落户西安,晚上出去散步,远远地听见了唱秦腔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亲切,是枣园的自建乐班在唱秦腔,他们唱得有板有眼,伴奏、音响俱全,观众也不少,在场的观众以中老年人为主,但这声音、这场景却唤起了我久违的童年记忆——在河南生活了十五年的我,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过秦腔了。
因为河南是豫剧的天下,在那里生活久了,我也能哼一句“刘大哥说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但始终不喜欢豫剧,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节目办得非常红火,每一届都有出类拔萃的小戏迷被身边的人喜爱,我却没有感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孕育一种地方戏剧。
大西北的广袤,黄土地的厚重,孕育出了秦腔这种粗犷、苍凉的戏剧形式。
我生长在陇东高原,小时候每年春天的交流会、过年的庙会,唱大戏是最重要的娱乐方式,大戏就是秦腔,偶尔好像有眉户和碗碗腔。
幼小的我总是软磨硬泡着要跟着大人们去看大戏,但看了一晚上一句唱词也没有听懂,充其量就像鲁迅的《社戏》中所描绘的那样,只是看着台上的热闹,特别是丑角出现的时候抬起沉重的眼皮,提着兴致看一会儿,其他的都迷迷糊糊,但唱秦腔时锣鼓喧天的热闹、板胡响起的激昂却永远吸引着我……80年代在我们家乡陇东地区,应该是秦腔最繁盛的时候,看戏是要买票的,一张票白天5分钱,晚上1角钱,遇到新剧本观众是排队买票,交流会结束的时候还会加演,会提前预告,那种看戏的热情是盛况空前,县剧团的主角大人们是如数家珍,他们最期盼的就是西安来的演员,说起西安易俗社的秦腔演员,他们的崇拜之情溢于言表,不亚于现在一些明星的狂热粉丝(所以我送给久居福建的父母最好的礼物就是带他们去西安易俗社看一场秦腔)。
大概在我十一二岁那年的交流会期间,中午放学回家,我看见戏院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人们手里拿着票,排队进入戏院,我非常羡慕,很想进戏院看戏。
陕西秦腔作文

陕西秦腔作文
哎呀呀,咱今天来说说这陕西秦腔!这可是咱陕西的宝贝呀!
你知道不,每次一听到那秦腔的声音响起,我就浑身来劲!那豪迈的唱腔,就好像是咱陕西人的性格,直爽、大气!就好比那黄土高原一样,宽广辽阔。
我记得有一次,跟着爷爷去听秦腔。
哇,那场面可热闹了!戏台上的演员们穿着花花绿绿的戏服,脸上画着各种各样的脸谱,一亮相,那真叫一个精神!他们一亮嗓子,我的心都跟着颤了一下。
旁边的大人们都听得可入迷了,时不时地还跟着哼上几句,那陶醉的样子,真有意思。
“爷爷,这秦腔咋这么好听呀!”我好奇地问。
爷爷笑着说:“娃呀,这秦腔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这里面可有咱陕西人的魂儿呢!”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你再看看那演员的动作,夸张又有力,一抬手,一转身,都是那么有韵味。
感觉他们不是在演戏,而是真的变成了戏里的人物。
我就在想,他们咋这么厉害呢,能把这些角色演得这么活灵活现。
而且呀,听秦腔的时候,大家都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感觉特别亲切。
就好像一家人一样,一起分享这份快乐。
这秦腔不就是把大家的心都连在一起了嘛!
咱陕西秦腔,那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它是咱陕西文化的代表,是咱陕西人的骄傲!不管到啥时候,咱都不能忘了这秦腔,要一直把它传下去呀!。
父亲的秦腔情结

乐 演 唱 ,这 是他 一直 以来 的梦想 。
腔 的剧 目。说到精彩之处 ,他会吼上两嗓子 ,有时
会 兴致 勃勃 的 和父 亲 比划 两 下 。 美 好 的 时光 总 是 短 暂 的 ,在 父 亲七 岁 那 年 ,爷
文 /焦潇乐
谈 到父 亲 ,不得 不 提 的便 是 他 最 爱 的秦 腔 ,父 亲 与秦 腔有着 深 厚 的情 意 …… 父 亲在 家 排 行 老 五 ,上 面有 三 个姐 姐 、一个 哥
渐 渐 地 ,父 亲 开 始逃 学 ,躲 在 麦 草垛 里 看 历史 小说 ;带 领着 村 里 的 孩子 们 ,在 衣 领里 插 着 高 粱秸 秆 唱大戏 ;站在 课桌 上 给 同学 讲历 史故 事 。 很 多 年 后 , 当我 问 及 父 亲 怎 会 有 那 样 的举 动
给 父 亲 讲解 跌 宕 起 伏 的故 事 情 节 ,坐 在 一 旁 的村 民 也会 跟 着参 与评 论 ,那 场面 热 闹不 已 。 茶 余 饭后 的时 间里 ,爷 爷 时 常会 给 父 亲介 绍 秦
打 那 以后 ,父 亲 置 办 了不 少 听 戏 、 唱 戏 的 家
什 。从彩 电 、 V C D 、D V D到家庭影院再 到现在 的电
奶 心里 是高 兴 的。
借助灯光和配音来表演 ,那栩栩如生的动态剪影便
是 灯影 戏 。
每 逢 唱 大戏 ,学 校都 会 放 假 。爷 爷 会带 着 父 亲 回村 看 戏 。幼 小 的 父 亲被 台上 那 些 画着 花 脸 、穿 着
官衣古装 、挥舞着刀大吼的人物所吸引 ,懵懂年纪 的他便喜欢上 了这样的表演。爷爷会在观看表演时
陕西秦腔作文800字

陕西秦腔作文800字陕西秦腔是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悠久,深受人民喜爱。
秦腔是陕西地方戏曲的一种,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和表现形式。
在秦腔音乐方面,常常配以独特的乐器演奏,如京胡、二胡、琵琶等,音色优美悦耳。
表演形式则多样,有“花脸”、“武行”、“老生”等不同角色类型。
The Qin Opera of Shaanxi is a Chinese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ith a long history of inheritance and beloved by the people. Shaanxi Qin Opera is a local opera in Shaanxi, with a unique local style and performance form. In terms of Qin Opera music, it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unique musical instruments, such as Jinghu, Erhu, Pipa, etc., with beautiful and pleasant sounds. The performance forms are diverse,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 types like "Hualian", "Wuxing", "Laosheng", etc.秦腔的唱腔深情款款,歌词优美动人,常常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厚的文化氛围。
演员们在舞台上表演时,眼神炯炯有神,动作舒展大方,让观众如临其境,仿佛置身于古代历史之中。
每一个细节都充满着艺术的魅力,展现着秦腔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The singing of Qin Opera is affectionate, with beautiful and moving lyrics, often making people feel a deep cultural atmosphere. When the actors perform on stage, their eyes are bright and their movements are graceful, making the audience feel as if they are in ancient history. Every detail is full of artistic charm, showing the unique charm of Qin Opera.秦腔的剧情多变,有悲有喜,有忧有乐,能够展现人性的复杂和丰富。
初一下册第四单元作文:走近父亲的秦腔【最新】

初一下册第四单元作文:走近父亲的秦腔父亲爱唱秦腔,常扮演老生的角色。
每到新年,他总要在村【最新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下一页继续)里的戏台上唱上个三本五折,七天八晚。
小时候的我并不知道秦腔是什么,然而就是喜欢听那有板有眼的调子,觉【最新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下一页继续)得如同那时常爱吃的酸杏一样有味。
于是,每到新年,就盼秦腔;每到秦腔演出时,则看得废寝忘食,毫无倦意。
【最新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下一页继续)俗话说:知子莫如父。
父亲对我痴迷秦腔的言行表示反对。
他说什么“唱戏是下贱人的职业,学好了也无【最新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下一页继续)用处”啦,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啦。
我听了似懂非懂,嘴里虽然答应着,心里却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最新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下一页继续)。
然而我毕竟听从了父亲的话,被父亲送到了学校。
日子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流过,秦腔的影子离我越来越远。
父亲【最新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下一页继续)那宽厚结实的胸背遮住了我透视他心灵的眼睛,当我听他唱那一折折声情并茂的秦腔时,也体味不出他那复杂的思【最新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下一页继续)想感情。
人生如戏,转眼间已演了几折,当我戴着中学生校徽从无知逐渐走向成熟时,我才渐渐从心灵上【最新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下一页继续)走近父亲。
虽然他的“唱戏是下贱人的职业”的观点带着浓厚的封建思想,虽然我对没能学唱味道醇厚、令人荡气【最新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下一页继续)回肠的秦腔感到遗憾,但我还是很感激他。
是父亲让我学到了知识,走近他的秦腔。
那一声声时而悲壮,时而婉约【最新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下一页继续),时而苍凉的调子无不代表着他的思想感情,也从侧面反映了世事盛衰、人生百味。
秦腔已成为父亲生命中不可缺【最新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下一页继续)少的精神食粮,秦腔寄寓着他全部的情怀。
高兴的时候,他会在火炕上一边品茶一边唱;忧闷的时候,他也会唱上【最新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下一页继续)几句。
秦腔作文600字左右想象作文

秦腔作文600字左右想象作文秦腔,是中国戏曲的一种,起源于陕西省。
其在隋唐时期已经形成,到了宋代则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
秦腔的形成,少不了戏曲的发展历程。
在唐代,出现了一些有关歌舞的文字记载,而且在唐代的时候,已经有了部分声韵。
而到了宋代,秦腔的唱腔已经相当丰富。
秦腔的特点,是以曲艺为主,表演形式多样,能表现出许多优美的舞蹈、唱腔和音乐。
其表演特点以抒情、流畅、活泼、明快等为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秦腔的演出,主要是通过身段、唱腔、表情、眼神等方式来表现出情感,这种艺术表演形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演出的时候,演员会运用头顶、街鼓、侠女、摇旗、闹子、马灯等道具,从而使观众得到了更加生动的感受。
秦腔也有很多经典剧目,比如《白刃战》,《常胜将军关云长》,《美少女打翻了》,《杨家将大战宋家军》,《七大元帅》,《阎罗河》,《十番坞》,《神将神农》等等。
秦腔的传承,需要有艺人的不断努力,同时也需要有政府和社会的关心支持。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诸多原因,秦腔的传承和发展出现了些许困难。
但是在近几年,随着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秦腔也逐渐得到了重视,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和关注。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秦腔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也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投身其中,对秦腔产生了极大的热情。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秦腔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
总得来说,秦腔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一种戏曲形式。
它通过歌舞表演,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内容,起到了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的作用。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秦腔能够得到更多的拓展和发展,让这一优秀的文化艺术形式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初一叙事作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四单元作文:走近父亲的秦腔》900字(共12页PPT)

初一叙事作文《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四单元作文:走近父亲的 秦腔》
”父亲也挺有责任感,同
台演员在演出时卡了壳忘了
台词,他就及时小声告诉对
方。他说不能蒙混过关,让台下的
观众笑话,有的观众不懂,可
行家 他们中也有
哩。村里有个老
阿婆,一生无依无靠,孤独凄惨,平
秦腔 日里就爱听
,父亲知道这个
情况后,一有空就去给她唱。
从老阿婆的屋里传出时,
戏瘾 村里就有人说:“听,××的
犯了又没处唱了。”可我知道,那一
父亲 声声的秦腔寄托着
对老阿婆
的安慰和同情,村里人哪知
他的内心呢!
关键词:每当,秦腔,老阿婆,屋
里,传出,村里,有人,戏瘾,处唱,知 道,一声声,秦腔,寄托,父亲,老阿婆, 安慰,同情,村里人,内心。
初一叙事作文《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四单元作文:走近父亲的 秦腔》
秦腔,扮演,老生,角色,新年,总要, 村里,戏台,上唱,上个,三本,五折, 七天,八晚,小时候,并不知道,秦腔, 什么,然而,就是,喜欢,有板有眼,调 子,觉得,如同,时常,爱吃,酸杏,一 样。
初一叙事作文《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四单元作文:走近父亲的 秦腔》
秦腔 于是,每到新年,就盼
;每
到秦腔演出时,则看得废寝忘食,毫 无倦意。
关键词:父亲,让我学,知识,走
近,秦腔,一声声,时而,悲壮,时而, 婉约,时而,苍凉,调子,无不,代表, 思想感情,侧面,反映,世事,盛衰,人 生,百味,秦腔,成为,父亲,生命,不 可,缺少,精神食粮,秦腔,寄寓,全部, 情怀,高兴,时候,火炕,一边,品茶, 一边。
初一叙事作文《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四单元作文:走近父亲的 秦腔》
初一叙事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父亲的秦腔父亲爱唱秦腔,常扮演老生的角色。
每到新年,他总要在村里的戏台上唱上个三本五折,七天八晚。
小时候的我并不知道秦腔是什么,然而就是喜欢听那有板有眼的调子,觉得如同那时常爱吃的酸杏一样有味。
于是,每到新年,就盼秦腔;每到秦腔演出时,则看得废寝忘食,毫无倦意。
俗话说:知子莫如父。
父亲对我痴迷秦腔的言行表示反对。
他说什么唱戏是下贱人的职业,学好了也无用处啦,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啦。
我听了似懂非懂,嘴里虽然答应着,心里却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然而我毕竟听从了父亲的话,被父亲送到了学校。
日子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流过,秦腔的影子离我越来越远。
父亲那宽厚结实的胸背遮住了我透视他心灵的眼睛,当我听他唱那一折折声情并茂的秦腔时,也体味不出他那复杂的思想感情。
人生如戏,转眼间已演了几折,当我戴着中学生校徽从无知逐渐走向成熟时,我才渐渐从心灵上走近父亲。
虽然他的唱戏是下贱人的职业的观点带着浓厚的封建思想,虽然我对没能学唱味道醇厚、令人荡气回肠的秦腔感到遗憾,但我还是很感激他。
是父亲让我学到了知识,走近他的秦腔。
那一声声时而悲壮,时而婉约,时而苍凉的调子无不代表着他的思想感情,也从侧面反映了世事盛衰、人生百味。
秦腔已成为父亲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秦腔寄寓着他全部的情怀。
高兴的时候,他会在火炕上一边品茶一边唱;忧闷的时候,他也会唱上几句。
父亲的一些性格特点在唱戏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记得在台上演出时,别的演员都不愿演不光彩的角色,可父亲却很乐意,他认为演这些角色更有教育意义。
有人说他太固执,他却笑道:唱戏的,何必当真呢?父亲也挺有责任感,同台演员在演出时卡了壳忘了台词,他就及时小声告诉对方。
他说不能蒙混过关,让台下的观众笑话,有的观众不懂,可他们中也有行家哩。
村里有个老阿婆,一生无依无靠,孤独凄惨,平日里就爱听秦腔,父亲知道这个情况后,一有空就去给她唱。
每当秦腔从老阿婆的屋里传出时,村里就有人说:听,××的戏瘾犯了又没处唱了。
可我知道,那一声声的秦腔寄托着父亲对老阿婆的安慰和同情,村里人哪知他的内心呢!走近父亲,走近他的秦腔,我细细聆听着,我深深思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