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1-2和3《太阳钟》《昼夜交替》

合集下载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 3.昼夜交替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 3.昼夜交替

昼夜交替现象
根据你的认知,猜一猜昼夜交替的奥秘。
你的猜想有哪些,你能验证自己的猜想吗?
假如地球是透明的,有昼夜之分吗? 假如地球本身会发光,有昼夜之分吗?
假如太阳光在同一时间能把整个地球都照亮,有 昼夜之分吗?
地球会发光吗?NO 地球是透明的吗?NO
那么,太阳同一时间内能把整个地球照亮吗?
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 太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球的一 半 ,产生昼夜。
推算昼夜及时间
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八点,那么, 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 收看实况直播?
德国人会在白 天看到实况直播。
美国人这时候 刚起床。
推算昼夜及时间
中国和美国时差约12小 时,美国应在早8时观看。 中国和德国时差约8小时, 德国应在中午12时观看。 中国和澳大利亚时差一 两个小时,澳大利亚约在 晚上22时观看。
古人对昼夜交替的解释
古代中国人认为,太阳是住在东海边上的一只三足金 乌。它白天巡逻,晚上休息。于是人们就把金乌出来时看 做是白天,休息时看做是黑夜。
古人对昼夜交替的解释
古希腊学者把地球想象为一个飘动着的“鼓”。他们 认为,“鼓”的外层是在雾里的火环,太阳、月亮在雾中 运转,人类从雾的开口处看到它们。
练习与拓展
选择题
1.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
在( B ),德国应该在( C ),澳大利亚应该在( A )
收看实况直播。 A. 晚上
你做对了吗?
B. 上午
C. 中午
昼夜交替的成因
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 方向转动?
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 地轴自西向东的运动。地 球自转一周约需24小时。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1、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连续观察,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知识与技能: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连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看见户外的阳光了吗?提醒学生,不可以直视阳光,以免对眼睛产生伤害。

2、站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呢?温暖、热、明亮。

3、同学们能够描述太阳此时此刻的位置吗?引导学生通过方位和高度两个方面来描述,借助校园里的一些参照物描述太阳的高度。

4、你们还看过天空中其他位置的太阳吗?那是在什么时候?早晨、傍晚、中午、下午。

二、观察影子1、谈话:找一根竹竿立在操场上,说一说,竹竿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2、引导学生亲自“立竿”“见影”,并指导学生做好记录。

3、用粉笔画出整条影子,并测出长度,记录当时的时间。

4、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人一组,在操场上走一走,看一看还有哪些东西有影子,也把它画下来,并记上时间。

三、讨论1、回到教室后,教师引导学生猜一猜,过一段时间,操场上的那些影子还会是原来的样子吗?影子会动吗?怎么动呢?朝哪个方向动呢?2、学生讨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实践活动,制作日影仪1、什么是日影仪?日影仪有什么作用?2、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日影仪。

学具袋中有现成的材料,引导学生组装起来即可。

3日影仪如何使用?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如何使用日影仪。

要特别强调的是,纸上的方位必须与实际方向保持一致,日影仪摆放好之后,用胶带固定,以免移位。

五、你模拟太阳运动的实验指导学生分组,用手电筒和竹篾模拟太阳的运动。

六、组织讨论1、引导学生到操场上去观察标记的影子的变化。

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

这个时候学生会惊奇的发现,影子已经偏离了原来的位置,而且长度也发生了变化。

2、总结影子变化规律3、在组织学生讨论教材提出的问题时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录,然后描出影子顶端的连线,用箭头表示移动的方向。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 上册全册课件
2020/11/17
1.1太阳和影子 1.2太阳钟 1.3昼夜交替 1.4 看月亮 1.5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2.1光的行进 2.2照镜子 2.3研究透镜 2.4七色光 3.1简单电路
2020/11/17
3.2导体和绝缘体 3.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3.4研究磁铁 3.5电磁铁 4.1测量呼吸和心跳 4.2 肺和呼吸 4.3心脏和血液循环 5.1解 释 5.2建立模型
2020/11/17
一天中, 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2020/11/17
早晚气温变化图
30 25 20 温度(℃) 15 10 5 0
6时 8时 10时 12时 14时 16时 18时 时间
2020/11/17
我知道,我 来回答:
一天中,早晚 气温较低,中午气 温较高。
2020/11/17
一天中,阳光下同一物体的 影子的长短、方向是怎样变化的?
2020/11/17
昼 当“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转”时, 夜 地球上有昼夜交替,但是太阳要绕地球一
圈,才会发生一次昼夜交替。太阳离地球 1.5亿千米,太阳运行的速度是250千米/ 秒,照此速度,科学家推算太阳绕地球一 圈要花1046.6小时。也就是说约要43天才
交 替 的
认 会发生一次昼夜交替现象,不会24小时内
2020/11/17
1.在同一时间物体的影子方向相 同。 2.一天中,中午影子最短,早晚 影子最长,并且与太阳运行的方 向相反。 3.早晨影子指向西方,中午影子 指向北方,傍晚影子指向东方。
2020/11/17
们我 的们 生来 活说 有一 什说 么太 关阳 系位 ?置
的 变 化 与 我
2020/11/17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

小孔成像(制作小孔成像)
主要活动: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误区和途径)
第二课:照镜子(平面镜和凹凸面镜)
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理解反射 研究光的反射


观察镜子里的物体 两面镜子 体验反方向
利用反射现象(制作和游戏) 其他形式的反射现象(凹凸面镜)


认识这些现象 生活中的运用
谢谢大家!
江苏无锡江阴华士实验学校 曾宝俊
主要活动:模拟地球自转的实验——侧重于分析
第四课:看月亮
心中的月亮——前概念 当天的月亮——指导观察 连续的月亮——总结规律
主要活动:讨论如何记录月相 连续记录月相
第五课: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花钟 昼夜对人体的影响——人体生物钟 昼夜对动物的影响——昼行动物和夜行动物
主要活动:调查活动——植物、人、动物的一天
光与色彩
行进 反射 折射 组成
光的行进
照镜子
研究透镜
七色光
小孔成像原理
沿直线传播
镜子成像原理 光的传播
方向可以改变 折射 透镜的作用 反射 色彩形成原因
潜望镜
聚光
第一课:光的行进
光源——自然,人造 光的直线行进
直接观察到的 用实验证明的
先预测再检验
总结提升概念
检验特殊的物体(人体、水、大地) 安全用电
观察常见的电器材料 行为辨认
第三课: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引入怎样判断导线的断和连 设计制作暗盒

如何安装电线、如何安装电池、如何连接灯泡
检测记录现象
判断盒内电路 打开并验证(为什么打开)
第四课:研究磁铁(发现法)

9《昼夜交替》 课件(15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素材

9《昼夜交替》 课件(15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素材

9《昼夜交替》课件(15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素材苏教版五年级下第三单元地球的运动3.9昼夜交替认识昼夜交替清晨,太阳缓缓升起,夜色逐渐消退;傍晚,太阳慢慢落下,夜幕悄悄降临,昼夜交替,周而复始。

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古人对昼夜现象的解释古代中国人认为,太阳是住在东海边上的一只三足金乌,于是就把金乌出来时看作是白天,休息时看作是夜晚。

金乌说古人对昼夜现象的解释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夜晚。

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一一不是太阳在绕地球转,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探究昼夜形成的原因模拟昼夜现象1.在黑暗的环境中,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上的中国。

2.观察地球仪的向光面和背光面,你看到了什么现象?3.在地球仪上找一找,哪些国家和中国一样正处于白天,哪些国家正处于夜晚?探究昼夜形成的原因模拟昼夜交替现象1.逆时针转动地球仪,让中国的西安慢慢从白天进入夜晚。

4.继续转动地球仪,让西安慢慢从夜晚进入白天。

5.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当西安处于清晨时,哪些地方正处于傍晚呢?探究昼夜形成的原因探究昼夜形成的原因为什么地球要自西向东转?探究地球自转方向日出东方,太阳升上太空。

在旷野或海边,我们可以欣赏到这壮丽的景象。

探究地球自转方向太阳东升西落,位置在太空不断变化。

探究地球自转方向模拟地球自转1.坐在转椅上,限制左右侧视野。

2.另一位同学逆时针转动椅子。

你发现周围物体有什么变化?https:///help/help_extract.php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昼夜交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昼夜交替》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运动”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单元属于“地球和宇宙科学领域”知识部分。

从教材编写来看,教材的目的是鼓励学生打开思路,使学生经历一个比较接近真实的科学探究过程,重演一次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 1.(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 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 2.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 镜片叫(凹透镜)。(凸透镜)有(放大)作用;能使光线(聚焦) ;能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
• 3.放大镜和老花镜的镜片都是(凸透镜),(水滴)是中间厚、边缘薄 的透明体,与凸透镜相似,所以是天然的(放大镜)。
• 6.(血液)相当于(“运输兵”),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肺吸 进的(氧气)、小肠吸收的(养料)带给身体各部分,又把身 体各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走,交给肺和 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第5单元 解释与建立模型
• 1.(解释)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 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第2课 导体和绝缘体
• 1.利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组合成一个(检 验器),检验连接在两条导线间的物品能否使(电 流)通过。(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 2.常见的导体有:各种金属(金、银、铜、铁、 铝等);酸、碱、盐的水溶液(硫酸、盐酸等); 人体;大地;自然界的水;盐水;湿木头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第1课太阳和影子
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自东向 西)。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2. 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自西向东), 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早晨、 黄昏)时,影子(长),(正午)时,影子(短),
3. 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一天中气 温变化的规律是(低—高—低)。
2.心跳、呼吸的快慢和(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
3.人在安静状态下,一般每分钟呼吸(20次)左 右,心跳(80次)左右。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昼夜交替》教案-最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昼夜交替》教案-最新
长时间。
3.通过观察比较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和太
阳绕地球所需时间的长短。
4.探讨交流:实验说明昼夜形成到底是什么原因
5.小结:太阳围绕地球转一周,比地球自转一周
所需的时间要长的多,因此昼夜交替只能是地
球自转的结果。
6.讲述:哥白尼是世界上第一位认为“地球围绕太
阳转”正确结论的人。
7.教师演示:当太阳照射地球时,地球上被太阳
5.交流自己的发现。
三、模拟昼夜的成因
1.讲述:昼夜形成的原因?并通过模拟实验来验
证。
2.介绍模拟实验的方法。
(1)用手电筒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
(2)围绕地球仪转动手电筒,观察地球仪上的明
暗变化,提问太阳绕地球一周,可能需要多
长时间。
(3)固定手电筒位置,转动地球仪,观察地球
仪上的明暗变化,提问:地球自转一周需多
难点:根据已知条件推算某地的时间。
教具
学具
投影仪、地球仪
板书
设计
3.昼夜交替
地球自转→昼夜
作业
设计
1.上网查一查北京时间8:00,美国的纽约是几时?德国的的柏林是几时?澳大利亚的堪培拉是几时?加拿大的渥太华是几时?埃及的开罗是几时?
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演示昼夜交替情景,谈话:你们知道这
昼夜交替第1课时
第( 一)单元 第_3课
课题
3.昼夜交替
作课时间
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用地球仪、手电筒模拟昼夜的形成。
2.知道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3.能够根据地球自转大致推算出某地的时间。
4.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主要内容,意识到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不断的进步。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昼夜交替共45页文档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昼夜交替共45页文档
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昼夜交替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分发给学生小地球仪,让学生按小组进行模拟实验。提出要求,当中国处于早晨的时候哪些国家处于傍晚?当中国处于深夜,哪些国家处于正午?哪些国家和中国相差大概6小时呢?
4.介绍世界上一些国家首都与中国
学生观图。
学生提出自己的认识。
讨论,帮助学生思维,一同学为太阳,手指着另一同学(地球)该同学怎样运动才与现实一样呢?实验得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太阳是东升西落,所以地球是逆时针转动。
学生准备:手电筒
课时
第1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
1.出示图片,同一区域白天黑夜图。
2.白天称为昼,黑夜成为夜,昼夜变化有什么规律?对此,你有什么问题?
二、探究
1.做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探究昼夜变化的原因。
2.我们来模拟昼夜变化的情况,用投影表示太阳,用地球仪表示地球。那么“地球”是怎么转动的呢?请学生协助进行模拟实验。适时提问:祖国现在是什么时候?
引发学生认识正好处在地球另一边的国家与中国的昼夜情况正好相反大概相差(12小时)。有些国家又和我们国家大概相差6小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北京时间的时差情况。
5.远古时候,人类是怎样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呢?
6.多媒体介绍有关昼夜形成原因的科学史。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回答
设计者
形成。
2.能够根据地球自转大致推算出某地的时间。
3.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主要内容,意识到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探究昼夜变化的成因。
难点:根据已知条件推算出某地的时间。
教学
方法
实践法、探究法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地球仪、投影、小地球仪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鼓励学生进行制作比赛。
介绍手掌日晷的操作方法。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用上一天时间观察。
记录,并制作完成。看哪个小组制作得又准又漂亮。
当堂进行尝试。




太阳钟
昼夜交替为“天”
光影计时
日晷圭表
责任编辑:张玉华责任校对:葛娜
课题
昼夜交替
学校
通山小学
学生自学,可以补充课外收集到的资料。
讨论:这几种传说和理论当中哪一种更加可信,
列出这几种理论中合理的成分。




3.昼夜交替
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责任编辑:张玉华责任校对:葛娜
教学
方法
实践法、探究法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日晷图片
学生准备:收集日晷资料
课时
第1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
1.问学生时间,古人没有钟表怎样知道时间?
2.介绍古代计时工具――日晷。
出示挂图――日晷,引导学生观察其组成部分与工作原理。
二、探究
1.制作日晷,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生活。
提问:如何制作日晷?
2.介绍手掌日晷。
介绍具体制作方法
交流(运用上课所学知识)
观看图解(日晷组成:固定的刻度和小棒。日晷工作原理:太阳照射到小棒上投下影子,有规律的划分刻度,反之往后根据影子指向得出时间。)
指导学生讨论
根据时间在固定不动地小棒影子上做上记号。标出时间。把6:00~18:00都标上。往后就可以使用了。(强调:太阳钟要固定好位置,或者摆正方向,否则不准确。)
课题
太阳钟
学校
通山小学
设计者
教学
目标
1.知道太阳钟是利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2.了解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及其原理。
3.能做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4.意识到掌握利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服务。
教学
重难点
重点:了解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国家、不同制作方法的日晷(太阳钟)的制作原理。
难点:根据当地的纬度制作太阳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