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欧洲的百年—1640—1765年的世界学案-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三二轮复习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江苏二轮专版复习三维训练:第三板块 世界史 (九) 工业文明的曙光——近代前期的世界含答案

高考历史江苏二轮专版复习三维训练:第三板块 世界史 (九) 工业文明的曙光——近代前期的世界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九)工业文明的曙光——近代前期的世界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

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B.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为了“扫清海路”C.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D.新航路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解析:选C材料是假设,并不是否定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故A项错误;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贵金属和传播宗教,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出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故C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西方经济起飞,故D项错误。

2.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

对以上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体现了全球史观和整体史观B.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C.哥伦布掠夺美洲是非正义的,但客观上起着进步作用D.哥伦布的行为是进步性的,对近代文明有伟大贡献解析:选A“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表明是从全球史观和整体史观的角度来评价哥伦布及其事业的,故A项正确;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是站在欧洲殖民者的立场上,故B项错误;哥伦布掠夺美洲是非正义的,但客观上起着进步作用是从印第安人的立场来看待哥伦布及其事业的,故C项错误;哥伦布的行为是进步性的,对近代文明有伟大贡献的看法是片面的,没有放在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故D项错误。

3.如图是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①阶段荷兰人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B.在②阶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C.在③阶段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D.在④阶段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解析:选C①应是英国而非荷兰人,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诞生,在②阶段美国尚未诞生,故B项错误;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法国,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逐步建立起自诩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使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并非是殖民扩张影响下形成的,故D项错误。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走向近代化——14世纪—1640年的世界历史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走向近代化——14世纪—1640年的世界历史

走向近代化—(14世纪—1640年的世界历史)黄丽一、考点整合二、知识结构手工工场时期上(14世纪——17世纪)史料:15世纪的文艺复兴强调新的风格和信仰,在此之后,16世纪发生了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文化与政治变革,这就是新教改革和天主教对这种改革所做出的反应,一种新的商业和社会结构也逐渐发展起来,由于宗教改革和商品化的持续发展,从1600年开始,各种新的科学发现和政治形态逐步形成了。

————全球文明史斯特恩斯著三、整合的角度:社会的转型:封建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以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作为起点,资本主义的发展追逐资本、市场,具有扩张性,经济上推动了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进行资本原始积累;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思想上新兴的资产阶级产生,在思想上领导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宗教神学体系和罗马天主教会,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新兴资产阶级产生,冲击封建统治,神权衰落,王权兴起,近代民族国家兴起。

四、重要史实(一)经济1、新航路开辟:(1)历史背景:必然性:①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根本原因)②社会根源:欧洲人想去东方实现“黄金梦”③精神动力:天主教会鼓励人们去遥远的东方传播天主教④直接原因:土耳其阻断了传统的商路,需要开辟一条直接通往东方的新商路。

可能性:①科学技术的进步;②地理知识的进步;③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支持;④航海家的探险精神。

(2)新航路的开辟(3)影响:①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

②世界市场联系之路:贸易范围空前扩大,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③社会变革之路:引起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④殖民掠夺之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最终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

⑤思想震撼之路: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冲击了宗教神学理论。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二历史学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二历史学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复习目标:2013考点】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问题。

【重点知识梳理】(结合课本及白皮书第34—35页,重点记忆)【史料合作探究】1.今年,始于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引发了市场对欧盟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欧盟路在何方,举世瞩目。

请阅读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探究欧洲走向联合的历史。

材料一近代史上,欧洲各国有众多的思想者一直在为实现欧洲统一进行理论上的探索,然而,直至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血流成河的惨剧之后,欧洲人才痛定思痛,开始脚踏实地,向欧洲统一迈进。

——2002年1月《人民日报》海外版材料二 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对外援助法》规定:受援国必须在经济上接受美国监督,在政治上排挤和压制各国进步势力。

”材料三 60年代,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与中国建交。

70年代,联邦德国展开了旨在改善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新东方政策”。

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英国终于在1973年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结束了英美特殊关系。

一一整理自2004年4月人教网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注:以1974年时的欧洲共同体九国作为一个整体)一一整理自2004年4月人教网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先贤们倡导欧洲统一的目的是什么?(4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通过《对外援助法》要达到什么目的?(4分)结合材料三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是什么?(4分)简述欧共体的成立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4分)(3)依据材料三、四分析说明“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是世界多极化的根源”。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含答案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含答案

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1848年-1917年的世界【学习目标】【史实链接】必修一: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1848年);《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1917年)必修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和电气技术的应用(19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必修三: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美术;量子论(1900年)、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内燃机(19世纪80年代)、汽车(1885年)、飞机(1903年)、电话(1875年)、无线电报(1902年);生物进化论的代表作《物种起源》的出版(1859年);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相对论(1905、1916年)选修: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和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马克思、列宁【时代特征】总体而言,是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涵盖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过程,而两次工业革命也是解读这个时段历史的两把钥匙。

总体特征是资本主义市场从初步确立(第一次工业革命)到最终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不断完善(德意志与法兰西),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诞生了马克思主义,并开始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最终在1917年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这一系列又或多或少地反映在文学、美术领域内。

【知识结构】《共产党宣言》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十月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世界市场确立1848 1859 1861 1868 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1917现实主义文学《物种起源》无线电报(1902)、相对论(1905、1916)【史料研读】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它在不同的国家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宪法的缔造者们真正有分歧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在多大程度上把各州权利融入联邦权力,以及他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独立。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世界近现代史--1917—1945年的东西方世界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世界近现代史--1917—1945年的东西方世界

【世界近现代史】1917—1945年的东西方世界(刘萍)时段起止:1917-1945重要阶段、考点和史实:第一阶段:(1917—1929)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和发展局面的开创1.俄国十月革命:考点(一)二月革命:(掘沙皇)1917年3月8日①革命对象:推翻了沙皇专制政体,②性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结果:二月革命胜利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

一个是占主要导地位的、掌握全部政权机关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的临时政府;另一个是监督性的、直接依靠武装的工人和士兵、体现工农革命民主专政的工兵代表苏维埃。

但这种情况并不能维持长久,它只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过渡现象。

考点(二)《四月提纲》:(指方向)1917年4月,列宁提纲全面分析了俄国革命的特点、前途等重大问题。

列宁认为,当前形势的特点和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因此,列宁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过渡方式:和平过渡)。

在报告中列宁还指出:新建的国家应是苏维埃共和国,而不是议会制共和国。

要做到这点,必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考点(三)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建政权)①原因:七月事件表明和平过渡已经不可能。

②起义斗争对象:克伦斯基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③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④过程:A.军事上:1917年11月6日,起义开始;7日,发表了列宁起草的《告俄国公民书》;攻打冬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拉开总攻的序幕。

B.政治上:11月7日在彼得格勒召开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还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成立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府,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案(2)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案(2)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三历史【课程标准】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自学质疑、基础知识梳理】一、在夹缝中求生存1、原因:2、所受压迫:(1)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与剥削(手段及事例)(2)封建势力的压迫和剥削(手段及事例)(3)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压迫和剥削(手段及事例)二、在斗争中求发展(革命性)1、原因:2、对象:3、斗争事例:4、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民族资产阶级产阶级为什么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联系辛亥革命)思考: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见《同步导学》P20)【史料探究】材料一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的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第二个理由因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作工,有伤风化。

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作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

人们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

又说高烟囱有伤风化.——1874年《捷报》卷12材料二中国资本家组织了一个公司,使用外国机器轧花……以资本五万元开始营业。

日本大阪造的机器,包括蒸汽机及锅炉……已于1887年(光绪三年)十月运到宁波.材料三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一百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

此厂已濒于停业--希望它只是暂时停业。

——摘自《海关十年报告》(1)上面材料中所述的公司是什么性质的企业?(2)根据材料一,把有关缫丝厂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照抄材料原句).(3)综合分析材料二、三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不仅资金紧张,原料也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扶持。

使荣家父子对共产党增强了信任感。

荣毅仁在1954年主动向上海市政府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他的举动为全国的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引导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也由此得来.1957年荣毅仁担任了上海市副市长,1993年又担任了国家副主席。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14.蒸汽时代(解析版)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14.蒸汽时代(解析版)

蒸汽时代单选题1.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A. 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B. 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C. 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D. 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可以用排除法来解答。

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是宗教改革的主张;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是启蒙运动的内容;三场运动都批判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故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内容2. “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

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

”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 卢梭B. 伏尔泰C. 孟德斯鸠D. 康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可知主要阐述的是社会契约论的思想,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伏尔泰的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他提倡“天赋人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

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康德认为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

卢梭是社会契约论的集大成者。

故选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卢梭3.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

……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A. 彼特拉克B. 莎士比亚C. 马丁·路德D. 伏尔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本题材料“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即可明确这是指启蒙运动,而A、B两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C项是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只有D项符合。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中国近代史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1895年甲午战争至1911【重要考点】其他涉及章节: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四节《走向整体世界》;必修三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选修一《戊戌变法》。

选修四《“亚洲觉醒”的先驱》之《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重要史实】1.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1)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影响、《马关条约》的内容。

(2)黄海海战的背景、爱国将领及结果。

(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背景、时间、代表人物、意义。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影响、《辛丑条约》的内容。

2.辛亥革命:(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的概况、纲领、性质及意义。

(2)武昌起义的背景、经过及意义。

(3)中华民国成立的经过及意义。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时间、内容和评价。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对中国近代化发展有哪些推动作用?)。

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时间、原因、代表人物及企业、历史影响。

4.维新思想: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等人的思想主张有哪些?分析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主要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5.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内涵、评价、指导下的实践活动。

【结构体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知识动态系统【阶段特征】列强发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要求变革的对象,从单纯的物质文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和制度层面,跳出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框框,把资本主义政治和资产阶级国家作为追求目标。

1.政治上: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阶级掀起反帝爱国运动;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领导了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其中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它们都没有能够改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能够使中国人民摆脱贫穷落后的悲惨境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就欧洲的百年—1640—1765年的世界
【学习目标】
【史实链接】
见《世纪金榜》第67——68页
选修部分:牛顿:
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经典力学的建立者。

1.提出二项式定理和微积分的初步算法;
2.奠定光谱学基础,发现光的本质,首创反射望远镜,使人类对天体的观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3.《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阐述了万有引力和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标志着经典力学理论诞生;
4.博学多才,注重实验,开创了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总之,牛顿在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研究方面都做出了划时代的发明和发现,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成为宇宙定律的发现者;是17世纪科学革命中所涌现出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知识建构】
【时代特征】
1.政治:英国首先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并逐步完善,实现了资本主义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斗争的胜利,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转折点,世界历史进入近代史阶段;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为工业文明的到来开启了大门。

2.经济: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各国加剧了对外部世界的殖民扩张和掠夺;随着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的开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步成熟,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使工业革命的发生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

3.思想文化与科学: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下,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大旗,使欧洲实现了持续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思想解放,为近代科学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条件;启蒙运动批判封建王权和宗教神权,成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并为资产阶级的理想社会提供了蓝图。

【史料研读】
材料一社会契约思想是在经历了中世纪漫长的反专制、反宗教愚昧,提倡人性、争取个性解放的文艺复兴运动和追求信仰自由的宗教改革运动,以及反封建专制、要求建立政治自由的启蒙运动的浪潮中逐渐催生、渐次发展起来的。

……从此,对人类智慧的信仰代替了对上帝的信仰,公民的概念取代了臣民的概念,自由契约观念取代了人身依附观念。

这些观念重新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其实质是对人本身的关注,人的生命、安全、财富、自由与平等。

——杨国栋《社会契约理论的历史回溯、思想评价及宪政意蕴》
材料二社会契约绝不是要消除自然的平等状态,相反,它是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这样,不管人类在力量与智力上是如何的不平等,人类也可以凭借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平等的状态。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在社会契约论看来,国家只不过是一种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契约,契约确立了作为统治者的政府和被统治者的人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这种契约的成文形式就是宪法。

……现代宪法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同时强调对政府权力的限制。

现代宪法对个人权利的保障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