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冬阳同年骆驼队》导学案

合集下载

《冬阳•童年•骆驼队》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冬阳•童年•骆驼队》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冬阳•童年•骆驼队》导学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导学案主备人:授课人:审核人:课型:精读课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毡帽、咀嚼、沙漠”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学习重难点:1、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

学法指导:学生自学,自读自悟,指导学生品读感悟,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并组织学生讨论。

自主学习:1、我能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读课文。

2、我能正确读写下列字词(写3遍)毡帽咀嚼沙漠寂寞袍子棉袄傻卸3解释课题:“冬阳”是;“童年”指;“骆驼队”是。

4、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件趣事,分别是;;;。

合作探究:1、学习交流“看骆驼咀嚼”。

(1)自己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哪里最有趣?什么叫看呆了?她看什么看呆了?(2)“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①“那样”这个词在句子中重复使用三次,为什么呢?自己读读这些句子,能体会出什么?②想想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学生想象“我”学骆驼咀嚼的画面。

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话。

2、交流“谈驼铃用途”默读第5、7、8自然段,猜测骆驼挂铃铛的原因,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3、交流“想替骆驼剪毛”朗读第十自然段,从小英子的想法里,你又体会到什么?4、学习“问骆驼去处”。

(默读(11——14)自然段)(1)“夏天它们到哪儿去了?”“骆驼呀!”从小英子的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2)想想看,骆驼夏天可能到哪里去了?5、学习最后两段,体会怀念之情。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冬阳·童年·骆驼队》导学案

《冬阳·童年·骆驼队》导学案

《冬阳·童年·骆驼队》导学案以下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发布的《冬阳·童年·骆驼队》导学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好的学习。

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抄写喜欢的句子。

课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课前准备1.歌曲《送别》2.电影《城南旧事》片断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断,配歌曲《送别》,了解小说《城南旧事》。

这是根据我国当代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拍摄的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断,这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阅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

2.电影中的主题曲是《送别》,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舍,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

3.读课题,闭上眼睛想一想,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三个词语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组合出无数的画面,教师要鼓励学生流畅地说出自己的想象。

二、自由畅读,步入童年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朗读相应的部分。

(1)看骆驼咀嚼。

(2)看骆驼脱皮毛。

(3)关于铃铛的遐想。

(4)怀念骆驼队。

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深入阅读,品味童年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①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我”观察很仔细:“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联系课文重点词句和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走进童年的画面,读出作者真实的感受。

2.结合作家林海音的相关背景资料,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深刻含义读出作者对童年消逝的淡淡感伤和深深的怀念之情,懂得珍惜童年。

教学重点:对文中描绘的四个画面进行品读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作者林海音的资料。

一、复习导入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这三个词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二、探究内容(1)搜寻童年的画面1.刚才大家在头脑中想象的画面,其实也是林海音女士无数次在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出示画面请学生欣赏,遥远的音乐起)你看,冬阳下的骆驼队缓缓地走来,响着悦耳的铜铃声。

这一幅画面成为作者关于童年生活的最为清晰的记忆,正如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所说的“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的心头”。

那么当作者的脑海中无数次地浮现出这一画面的时候,童年的哪些往事又重临于“我”的心头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这篇文章,用波浪线划出相关语句。

(可以在旁边写写批注)。

2.生自由朗读后交流童年往事。

看骆驼咀嚼关于铃铛的遐想看骆驼脱皮毛追问骆驼队去处(设计意图:通过寻找课文描写描写童年趣事的记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童年“画面”,将记忆锁在每一个画面上。

)(二)品读童年画面1.让我们再一次捧起书本,走进童年的画面,反复阅读文字,最有意思的是哪一幅画面深深地定格在你脑海里?2.交流:读读画面,说说印象(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重点品读)不仅看到了她的样子,还想到了她那傻傻的神情。

师:再次读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预设:“我”观察很仔细:“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冬阳·童年·骆驼队 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冬阳·童年·骆驼队 导学案

6《冬阳·童年·骆驼队》导学案年级:五学科:语文编号:小组:姓名:本周习惯:踏实认真预习,积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

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课型:精读课时:第一课时主备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认识3个,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3、把握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难点)【时间预设】导入2′合作学习10′预展5′展示探究18 ′达标检测5′【知识链接】林海音:台湾人,知名女作家。

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其中小说《城南旧事》(1960)最为著名。

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1968-1995)堪称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

本篇课文是《城南旧事》的序言,《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写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1960年出版。

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想念,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可视作她的代表作。

门头沟:地处北京西部山区,煤炭资源丰富,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优良革命传统的老区。

五年级上册我们曾学过她的一篇文章是《》。

学习流程教与学【自主预习】(认真多读,认真思考,是写好预习的基础)1、我能认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并能读正确、读好!任务一★①词语我会读正确:(要读对并且读好,需要的加上拼音!)毡帽、卸煤、咀嚼、交错、幼稚、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铃铛、驮着★②多音字我知道: (拼音书写要规范)(磨来磨去)(系着)(咀嚼)(暖和)磨系爵和()()(慢慢地嚼)()★③我能写形近字并组词:毡()咀()漠()袍()袄()毯()沮()寞()炮()妖()2、任务二★①我能写出这个字的正确笔顺:(用红笔标出易错笔画,重点,书写一定要一笔一画、规范)卸傻本课的生字我觉得比较难记的是。

我采用的识字方法是比较难写的是,我采用的方法是此任务主要是读,要大声读,读正确,读流利!记得看课本第30页的“资料袋”啊!★②正确、流利、有感情领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朗读、批注、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留恋童年的复杂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初步了解作品的语言特点。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读中体会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思念。

教学难点:了解描写方法,感受语言特点教学预设:一、导读——回顾画面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林海音的作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

想一想,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场景?(随机板书)2.这四个场景是作者童年里最深刻的记忆,就像电影里的一组镜头常常浮现在她的脑海里。

看了这样一组镜头,你认为作者拥有一个怎样的童年?二、批注——感悟画面过渡:读着这样的童年故事,有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地笑出来。

那么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一个耐人寻味的童年写出来的呢?需要同学们认真读书,用心品悟词句。

请你从这四个场景中选择一个使你印象最深的,抓住关键词语或句子作批注。

你可以点点、圈圈,也可以画波浪线,在旁边注明自己的理解、感受、疑问等。

1.学生自主选择语段批注,教师巡视指导2.说一说你给哪个场景作批注?怎么批的?注了些什么?学咀嚼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注:细致、特点鲜明、看得入神)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呆(注:看傻了,傻得可爱)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注:小作者为什么这样?)(1)说一说你针对哪些词句作了批注?预想:样子——丑、长、安静;动作——磨来磨去、冒、沾;呆(2)由这些词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孩子?读出天真幼稚的小傻孩。

不同读法:轻声读,读出安静、缓慢,表现呆住;重读,读出骆驼神情、动作,表现作者好奇。

(3)小作者看得入神,写得更生动,这么好的语言,大家试着背一背。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导学案第【1】篇〗《冬阳·童年·骆驼队》是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

既是自传,便是一种追忆,这篇课文中便流水着作者浓浓的回味、追忆。

作者回忆骆驼队,着重从“学咀嚼”“谈驼铃”“剪驼毛”“念骆驼”四个方面展开,把自己小时的呆傻天真表露无疑。

于是乎,林海音回忆骆驼队,倒不如说是在回忆自己的童年,而她写此文的时候却已身居中国台湾,童年的记忆被一条海峡生生隔断,由此,我们可以想见,她回忆童年最终所吐露的却是思乡情节,这是文章品赏的情感目标,同是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正因为本文是一种回忆,因此我们在教学上也应循着一条“忆”的线索展开教学,娓娓叙来、悠悠思之、细细品之,营造一种温婉追远的课堂意境。

另外,本文描写以一个孩童的目光展开回忆,因此在文中有不少孩童特有的语言材质,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口味感情的主要素材,应该让学生反复品赏咀嚼诵读,并展开想象,把自己的心与林海音的心紧紧交融在一起,达到和谐共鸣,付之动情吟读。

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所在。

除了以上目标外,本文教学还应把握以下重要教学内容:一是在语言品味、想象拓展,上下联系中体会“咀嚼”“呆”“傻”等词的意思。

二是口味作者对骆驼的细致描写,感受作者对骆驼的喜爱与怀恋,并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内心想法。

通过以上内容的梳理,我觉得本文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步骤展开:一、初解课题,走近林海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从文本特别的题目入手,让学生猜测会写些什么,再让学生读“资料袋”自然地营造了一种悠悠的怀旧情结,为下文的教学营造了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解构文本,历数童年事高段的学生应该初步具有统览全文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积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整体上观照内容,把握全局。

在这个环节,我打算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让他们去整体梳理,林海音回忆了有关骆驼的哪几件事,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压缩成简短的板书,如“学咀嚼”“谈驼铃”“剪驼毛”“念骆驼”。

冬阳童年骆驼队

冬阳童年骆驼队

6《冬阳·童年·骆驼队》导学案一、应掌握的知识(学习程序:课外独立完成、学科组长评好分——课内小组交流3分钟——小展示、点评5分钟)1.课文写得非常生动有趣,我认真地读了()遍。

2.我会正确地读下面的生词。

咀嚼侵犯幼稚寂寞情趣清脆重临毡帽袍子驼绒3.我会正确地写课文的生字。

zhān mào xiam?i jǔju?shām?( ) ( ) ( ) ( )jìm?mián’ǎo páo zi shǎshì( ) ( ) ( ) ( )我要提醒同学们写正确这几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能划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读音。

(1)爷爷咬一口刚从果园里摘来的水蜜桃,慢慢地嚼(jiáo ju?)着,品尝着,仿佛在咀嚼(jiáo ju?)丰收的滋味。

(2)我仿佛又看见了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大头的骆驼系(xìjì)着的铃铛发出的缓缓悦耳的驼铃声。

一去不还(hái huán)的童年重(ch?ng zh?ng)临于我的心头。

5.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沉:①没入水中(跟“浮”相对)。

②是降落;向下放。

③深入,(程度)深。

④分量重。

(1)它们沉.默地站着。

()(2)要学骆驼,沉.得住气。

()临:①到,来。

②对着,靠近。

③照着字、画摹仿。

(1)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2)面临.风险要冷静沉着。

()6.词语搭配。

干冷的驼铃声安静的步伐软软的空气寂寞的态度轻松的旅程悦耳的脚掌7.写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安静——侵犯——寂寞——情趣——反义词:安静——侵犯——幼稚——清脆——8.根据课文填空。

作者在文中“默默地想,慢慢地写”了童年的四个场景和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阳童年骆驼队导学案

冬阳童年骆驼队导学案

冬阳童年骆驼队导学案《冬阳·童年·骆驼队》导学案课型精讲备课人使用人教学目标学海竞舟航海指南对学生进行学习提示行海日志学生的纠错与重点知识的摘要教师对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标注名其妙、寂(2、形似字组词毡(毯(袄(妖(3、解释词语反穿大羊皮:重临:幼稚:))))借助字典或工具书来完成。

漠(寞(醉(碎())))卸(缺(袍(饱())))咀(沮(傻(俊())))嚼(爵(稚(谁())))寂寞:咀嚼:4、写出下列词的同义词或反义词反义词:丑——(())长——()安静——(整齐——())轻松——(侵犯——()))增加——()旧——()问——缓慢——())同义词:寂寞——(悦耳——(5、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的站着)的旅程(()的问题)的脚掌(()的驼铃声()的影子()地安排)的步伐研讨性学案1、看到这个课题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题有什么不同?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2、课文围绕着骆驼队分别写了以下四件事:⑴⑶⑵⑷结合整篇课文来理解。

3、老师交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

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4、“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返了”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5、文中妈妈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在这篇文章中,林海音都问了些什么?通过这些提问,你能发现小时候的林海音是个什么样的孩子?6反馈性学案通过对《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的学习,你从中学到了什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拓展性学案:结合这篇课文,或者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首关于童年的小诗。

快来说说学习了这篇课文的收获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主备人:复审人:使用人:教研组长:
第二单元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毡帽、咀嚼、沙漠”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抄写喜欢的句子。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预习、交流、检测
第二课时
学习新课、展示、交流
第三课时
拓展延伸、达标检测
一、课前预习
1. 至少读三遍课文,达到正确、通顺。

2. 标出自然段以及生字词。

3. 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4. 阅读P30《资料袋》,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5.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6. 想一想,作者写了童年的哪几件趣事?骆驼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7. 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事读一读,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在旁边简单写出自己的感受。

二、预习交流、检测
1.全班交流预习情况。

(1)小组代表读生字词。

注意“嚼”、“傻”、“卸”字的读音和写法。

对于不理解的词语通过全班交流弄懂。

(2)各小组分段读课文。

(3)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4)解释课题:“冬阳”是;“童年”指
;“骆驼队”是。

(5)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件趣事,分别是;;
;;。

(6)交流,展示预习问题7。

2.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导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课文的题目,从这三个词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二)学习新课。

品读课文,体会童年趣事。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2)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1.学习交流“看骆驼咀嚼”。

(1)自己读一读,看看哪里最有趣?什么叫看呆了?她看什么看呆了?
(2)“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①“那样”这个词在句子中重复使用三次,为什么呢?自己读读这些句子,能体会出什么?
②想想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话。

2. 交流“谈驼铃用途”。

(1)朗读第8自然段,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不同的想法,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分角色朗读爸爸和英子的对话,注意体会英子的感情。

3. 交流“修剪驼毛”。

(1)指名读这部分。

(2)从小英子的想法里,你又体会到什么?为什么?
4.学习“问骆驼去处”。

(1)小组代表读读这部分句子。

(2)从小英子的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夏天它们到哪儿去了?
“总是问,总是问,”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她还会问些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二)学习最后两段,体会怀念之情。

(1)朗读文中最后两段话,你有什么感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
①出示句子:“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回再做了。

”体会这两句话的
含义。

可以从三个方面体会:;;。

②随着童年的消逝,年龄的增长,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不会再做了,还什么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呢?在英子的童年里,还有哪些是值得她想念的呢?
(2)伴着《送别》的深情音乐,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四)达标检测。

1.《冬阳童年骆驼队》选自()的《》这是一部()的小说。

本文讲的是主人公在()经历的童年往事。

2. 看拼音写词语。

zhān mào jǔ jué páo zi mián’ǎo jì mò shǎ shì( ) ( ) ( ) ( ) ( ) ( ) 3.我会扩写句子。

(1)我回忆童年。

(2)骆驼队走了。

4.我会填。

(1)从骆驼咀嚼时“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的样子,体会到。

(2)骆驼为什么系铃铛?作者想到的原因是:。

5.说说你对“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这句话的理解。

6.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抄写喜欢的句子。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