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统编版(2024)上册《我的白鸽》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七年级语文统编版(2024)上册《我的白鸽》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

18 我的白鸽——七年级语文统编版(2024)上册课时优化训练1.小文研读完课文,摘录了一些词语并将其分类。

请你从下列选项中,找出每对加粗字的读音都不同的一项( )A.豁朗/书声琅琅蜕变/脱胎换骨邋遢/踏歌而行B.骊山/玉米粒儿肮脏/情绪亢奋胆怯/情真意切C.屈膝/一团漆黑雏鸟/锥心刺骨博弈/神采奕奕D.客栈/风烛残年调动/乡村情调不舍/退避三舍2.小天从课文中提取了四个成语并试着运用它们写了四个句子。

其中有一个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请你帮忙找出( )A.动物是大自然的瑰宝,是人类的朋友,用实际行动拯救濒危动物迫不及待。

B.在作者眼中,湖中游弋的白天鹅已经被拟人化了,柔美的身姿宛若一位亭亭玉立的美人。

C.那匹骏马已至风烛残年,只能静静回望曾经在草原上飞奔的岁月。

D.在热带雨林这片气象万千的土地上,动物们展现着自己蓬勃的生命力。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文段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鸽子走路时头一顿一顿的姿态引发的争论已持续了数百年,其间涌现出过各种各样的理论。

甚至有许多人认为,鸽子的头与脚之间存在着类似曲柄结构的机械连接,因此脚步移动时头也会跟着晃动。

_________________①现在科学家普遍认为,以鸽子为代表,鸟类的这种奇特步态是为了增强视觉,更好地判断距离。

②然而真实原因可能比这些奇谈怪论更不可思议。

③这样可以增强鸽子判断距离的能力,在寻找食物和躲避危险时大有帮助。

④但是,通过头部快速频繁地点动,鸽子仅用一只眼睛,就能不断地从略微不同的位置获取图像,就好像双眼同时视物一样。

⑤鸽子的两只眼睛分别位于头部两侧,因此每只眼睛看到的世界都是平面的,缺乏立体视觉。

A.③②①④⑤B.①③⑤④②C.②①⑤④③D.⑤②④③①4.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立夏有三候,初候___________;二候___________;三候___________。

小学语文课时训练答案

小学语文课时训练答案

小学语文课时训练答案篇一:人教小语二下课时训练答案1 找春天野花解冻小溪躲开2.小溪是春天的3.春天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仔细4.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古诗两首1.未来荣华白菜干枯烧火住宿2.(1)唐白居易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2)春3.草木长的得很茂盛的样子。

枯萎。

完、全。

快跑,奔跑。

小路。

4. 草宿新市徐公店白居易杨万里离离原上草,篱落疏疏一径深,一岁一枯荣。

树头花落未成阴。

野火烧不尽,儿童急走追黄蝶,嫩芽是春天的眉毛春风吹又生。

飞入菜花无处寻。

3 笋芽儿1.sǔnláogāng zī hū huàn shì jia2.揉奏放伸扭穿3. 哗啦啦丁零零淅沥沥伸了伸看了看摸了摸哗哗哗轰轰轰咚咚咚4.(1)红绿(2)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 (3)拟人4 小鹿的玫瑰花1.ɡū hǎo shǔ sàn2.抽抽出浇浇水拐拐杖终终于躺躺下静安静3.种栽长浇抽出4.(1)静静地(2)惋惜地(3)渐渐地5.153425 泉水1.泉水清脆高塔杜鹃瓦片然后2.美丽的泉水流过歌声3. (1)泉水水池姐姐瓦打水泉水很多泉水流到泉水很多天然水塔(2)泉水平地杜鹃花泉水很清很清明亮的4. 例:泉水流进校园里,可爱的孩子们正在打水仗。

泉水说:“来吧!来吧!我得水很凉快,和我一起玩耍你们会更快乐!”6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1. c?ngnng jīng jí myíng曾荆2.雷雨宁静西边雪花泥泞洒水3.迷路弯弯年迈温暖晶莹蒙蒙4.(1)长长雷锋足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2)迷路冒着细雨泥泞足迹7 我不是最弱小的1.cù liáo jiāo xiān qīng suí2.一分芬芳;萝卜扑鼻;房间芳香;未来末尾;口令铃声;和风细雨胜利3.英勇保卫柔嫩4.随风芬芳雷声大雨例:夏天的天气非常多变,刚刚还是晴空万里,一会儿就雷声大作,下起倾盆大雨来。

人教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下册 课时练习 Unit6 第四课时Section B(2a-3b) 含答案

人教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下册 课时练习 Unit6 第四课时Section B(2a-3b) 含答案

课时训练Unit 6第四课时Section B (2a-3b)一、根据句意和首字母或汉语提示填单词。

1. Where does Jack (学习)?2. Li Dan likes her h family very much.3. Is there a D Boat Festival in your country?4. The fish tastes very (可口的).5. Jane is (仍然)in Canada.二、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These ( child) are watching TV in the classroom.2. There are some interesting things in ( today ) newspaper.3. Mike and his ( old) brother are doing their homework.4. Here (be) a map of China.5.一Is Kate doing her homework?- No, she ( write) a letter to her friend.三、单项选择。

( )1. What are you watching ?A.in TVB. in the TVC. on TVD. on the TV()2.Lily is in Beijing. She her family very much.A. studying;missesB. studying; missingC. learning;missesD. learning;missing( )3. Jack wishes to the movies every night.A. goB. to goC. goingD. goes( )4. -There are giraffes , dolphins and koalas in the picture.一What animals are there in it?A. otherB. moreC. anyD. some( )5. In China, we celebrate Day on June 1st,Day on September 10th.A. Children's; Teacher'sB. Children ;TeachersC. Children's ;Teachers'D. Children's ;Teachers四、根据汉语意思完成句子,每空一词。

5.2 《大学之道》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2 《大学之道》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5.2 大学之道——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课时优化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____________(2)知止而后有定____________(3)定而后能静____________(4)安而后能虑____________(5)虑而后能得____________(6)致知在格物____________(7)物格而后知至____________(8)壹是皆以修身为本______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故木受绳则直C.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作《师说》以贻之D.欲治其国者;其皆出于此乎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周礼》《礼书》合称“三礼”。

B.儒家所称道的“礼”,可谓包罗万象,其内容涵盖政治制度、宗教仪式和社会风俗习惯等。

C.中国古代礼乐并称,乐其实是礼的一部分,附属于礼,用来补充仪文(礼仪形式)的不足,以助教化。

D.孔子教导学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周朝时,礼、乐皆为贵族专有。

4.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不以其道得之B.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C.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以其无礼于晋D.欲治其国者其皆出于此乎5.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沛公安在6.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B.若火之始然C.知者不惑D.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7.下列文言虚词“而”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人而不仁,如礼何B.黑质而白章C.蟹六跪而二螯D.剑阁峥嵘而崔嵬8.下列句子中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曲肱而枕之B.君子求诸己C.家齐而后国治D.一日克己复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人教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下册 课时练习 Unit2 第四课时Section B(2a-3d) 含答案

人教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下册 课时练习 Unit2  第四课时Section B(2a-3d) 含答案

课时训练 Unit 2第四课时Section B (2a-3b)一、根据句意和首字母或汉语提示填单词。

1. (有时)I go to the old people's home.2. My little sister e takes a walk or plays chess with my father after dinner.3. --Thanks a- You’ re welcome.4. The chicken ( 尝起来) delicious (可口的).5. People think cats have nine (生命).二、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He goes to school after he eats breakfast (quick).2. Either you or Mike (tell) stories to us.3. There are lots of ( apple) in the bag.4. The ice - cream tastes ( well).5. My grandparents have a ( health) life.三、单项选择。

( )1.They go to work after breakfast every day.A./ ;theB./;/D. a;a( )2.I do my homework six -thirty my brother.A. at;withB. at ;atC. with;withD. with;at( )3. Mary always runs half an hour in the morning.A. forB.atC. onD. in( )4. Mike doesn't want to walk home, and Bob doesn't, 。

A. alsoB. eitherC. tooD. then( )5. Music is good our life, and my friendLily is good music.A. at ;forC. with ;forD. at ;with四、根据汉语意思完成句子,每空一词。

课时分层训练

课时分层训练

课时分层训练课时分层训练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将学生按照不同的课程难度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课时分层训练中,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估,了解他们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

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会接受相应难度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以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课时分层训练的好处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有些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了一部分知识,他们需要更深入的学习和挑战;而有些学生可能刚刚开始接触某个领域,他们需要相对简单的教学内容。

通过课时分层训练,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课时分层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对于那些已经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够接受到更高层次的教学内容,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和激励。

而对于那些刚开始接触某个领域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够接受到相对简单的教学内容,这可以增加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课时分层训练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到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不同,这样教师可以更好地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教学。

对于那些已经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接受到更深入的学习和挑战,这有助于他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而对于那些刚开始接触某个领域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接受到相对简单的教学内容,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起基础知识和技能。

课时分层训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会接受到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教学,这样可以避免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能够在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教学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课时分层训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合理划分课时分层,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高中物理课时达标训练:时 追及、相遇问题

高中物理课时达标训练:时 追及、相遇问题

□,课前基础预习相遇问题的实质是研究两个物体的时空关系,只要满足两个物体在同一时间到达同一地点,即说明两个物体相遇。

追及问题追和被追的两个物体速度相等(同向运动)是能追上、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第一类:开始相隔一定距离的两物体,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如匀减速运动的甲物体追匀速运动的乙物体,或匀速运动的甲物体追同时匀加速运动的乙物体)。

①若两者速度相等时,甲仍在乙的后方,则永远追不上,但此时两者的距离最小;②若两者速度相等,刚好追上,此为临界状态;③若甲、乙处在同一位置时,甲的速度仍大于乙的速度,则乙还能追上甲.第二类:从同一位置出发的两物体,速度小者加速(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大者(如匀速运动)。

①当两者速度相等时二者间有最大距离。

②当两者位移相等时,追者追上被追者.在避碰问题中,关键是把握临界状态,避碰问题的临界状态还是反映在速度相等这一关键点上,即两个运动物体具有相同的位置坐标时,两者的相对速度为零。

相遇问题在同一直线上相向运动的物体,各自发生的位移的绝对值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解题思路分析两物体运动过程→画运动示意图→找两物体位移关系→列位移方程.错误!堂达标练习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108km/h 若驾驶员发现前方80m 发生了交通事故,马上紧急刹车,汽车以恒定的加速度经4s 才停下来,问:(1)该汽车是否会有安全问题?(2)若驾驶员看到交通事故时的反应时间是0.5s,该汽车是否会有安全问题?思路点拔:刹车过程应分为两个阶段,首先瘦反应时间内的匀速运动,其后才是匀减速刹车过程。

求解问题时注意分清楚过程,正确运用规律。

(1)不会有安全问题;(2)不会有安全问题解析:(1)驾驶员采取刹车措施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此过程中,初速度为108km/h ,即30m/s,汽车经过4s 停下来,为速度为0,选汽车行驶的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由公式0t v v at=+可得,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220030m/s 7.5m/s 4t v v a t --===-. 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22011[304+(7.5)4]m 60m 0m.22x v t at=+=⨯⨯-⨯=<8故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人教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下册 课时练习 Unit10 第一课时Section A(1a-2d) 含答案

人教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下册 课时练习 Unit10 第一课时Section A(1a-2d) 含答案

课时训练Unit 10第一课时Section A (1a-2d)一、根据句意及图片提示,写出所缺单词。

123451. Annie doesn’t like to eat rice. She would like some 。

2. The doctor asks me to eat more vegetables like3. We have some at home.4. Lucy eats every day , because she likes it.5. There is a on the table.二、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Lucy would like some (mutton).2. My brother likes to eat ( tomato).3. I' d like (eat)some tofu with vegetables.4. I' m not sure (still).5. They have some ( special).三、单项选择。

( )1.--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A. No,I don't want anything to eat.B. Yes, please.C. No,I don't.D. Why not have some cakes?( C 2.--Tom,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our English party this Saturday? ---A. Yes , pleaseB.I don't like toC. Yes,I'd love toD. Yes, thanks( )3.--What of noodles do you have?一We have mutton, cabbage, tomato and beef noodles.A. kindB. sizeC. kindsD. sizes( )4. There is little in the fridge.A. pearB. dumplingC. cabbageD. meat()5.-?--Yes. A glass of orange juice and a hamburger.A. Do you want anythingB. What do you wantC. Can you help meD. May I take your order四、根据汉语意思完成句子,每空一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大已经胜利召开
D.中苏关系严重恶化
答案 C
解析1949~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能,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它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故C项正确。

4.(2016·奉化学考检测)将卢梭“主权在民”的理论和马克思提出“国家一切权力归属于广大劳动人民”的观点付诸实践,作为我国政权建设根本原则的成功运用是()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建立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
C.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 C
解析1912年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形式上确立了民主政体,革命果实为北洋军阀所篡夺,故A项错误;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是一种党派间的合作制度,而非主权在民,故B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的代表来自人民,而且享有真实广泛的权力,是人民主权在新时期的成功应用,故C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种民族自治制度,不具有普遍性、广泛性,故D项错误。

5.(2016·余杭学考加餐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
B.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它维护了中国政局的长期稳定
D.它适合中国国情从未被修改
答案 B
解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可追溯至晚清的《钦定宪法大纲》,故A项错误;1954年宪法规定了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故B项正确;中国政局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够稳定,故C项错误;宪法在后来多次被修改,故D项错误。

6.(2016·杭州学考加餐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制建设步伐大大加快,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
A.中共十五大B.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
C.中共十六大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答案 D
解析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

7.(2016·金华学考加餐练)1990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实现香港顺利回归奠定了基础。

《基本法》中所蕴含的原则有()
①“一国两制”②港人治港③高度自治④社会主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②③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了“一国两制”的有关特点,根据所学知识,①②③项正确,第④项社会主义说法错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8.(2016·普陀学考加餐练)“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

百年的梦想,就在今天实现。

米字旗降落,宣
告一个时代的结束,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

”这首诗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胜利 B.新中国成立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答案 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米字旗降落”“五星红旗升起”分析可知是指香港回归,故选C项。

9.(2016·定海查缺补漏)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这反映出()
A.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
B.“求同存异”的思想得到实践
C.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
D.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
答案 C
解析新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是正常外交活动,不能体现出中国欲摆脱两极格局影响,故A项错误;“求同存异”思想于1953年提出,故B项错误;新中国初期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反映出外交活动没有受到“一边倒”
政策束缚,具有灵活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放弃“一边倒”的方针,故D项错误。

10.(2016·绍兴学考加餐练)有学者指出,我国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基本形成了新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

支撑这一观点的相关史实是()
A.提出“一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答案 B
解析1953年,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故B项正确;“一边倒”方针,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2001年推动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D项错误。

11.(2016·舟山学考加餐练)1955年万隆会议制定的会议议程共5项: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
主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

据此可知该会议议题侧重于()
A.去殖民化 B.政治中立C.经济独立 D.区域集团化
答案 A
解析1955年在万隆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根据材料中“人权和自主权”“附属国问题”得出反对殖民主义,故A项正确;政治中立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B项错误;经济独立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C项错误;万隆会议虽然推动经济合作,但是尚未形成区域集团化,故D 项错误。

12.(2016·金华学考加餐练)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简称《上海公报》)。

该公报()
A.确认了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
B.宣告了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C.提出了以互信求安全的主张
D.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合作
答案 A
解析《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故A项正确;直到1979年中美两国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故B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故C项错误;上海亚太经济合作会议,为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了重大贡献,故D项错误。

$来&源: 13.(2016·丽水学考加餐练)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这两个历史事件表明中国外交()
A.坚定奉行友好同盟政策
B.力图打破西方国家封锁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答案 D
解析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未体现“友好同盟政策”,故A项错误;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不是为了打破西方国家封锁,而是为了共同应对国际恐怖主义,故B项错误;1950年中苏关系友好,未体现“多边外交”原则,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关系友好,2001年中俄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特点:妇女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原因:法律制度的完善,男女平等的思想。

解析(1)从表格里可以看出,新中国的法律体系比中华民国时期的法律多出了《社会法》《经济法》,说明新中国法制建设更全面。

(2)第一小问可以直接归纳材料二得出,“《共同纲领》中首先订明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并公布的《选举法》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重申了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说明提高妇女地位的方式是立法;第二小问考查特点,材料反映了妇女地位的不断提高;第三小问需要分析原因,可以结合法制的不断完善和男女平等思想作答。

17.(2016·金华学考加餐练)近代以来,大国关系错综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持续不断。

请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尼克松的两段讲话:
1960年11月4日,“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

我同样反对共产党加入联合国。

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1972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

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尼克松回忆录》节选
材料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斗了一个世纪,没有胜利者,都在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上有探索,资本主义在实现经济效率问题上有成就,两者必须结合,合成一个新东西,才能建成一个现实的、缺陷最少的社会。

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博弈了一个世纪得出来的共同结论。

——辛子陵《20世纪下半叶中美苏三国志》
(1)据材料一,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变化的原因。

(2)列举史实说明“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

答案(1)变化:由敌对到关系正常化。

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及亚非拉独立运动的发展(或多极化趋势出现);美苏争霸中,美国战略收缩(或美国经济出现“滞胀”)。

(2)痛苦:八国联军侵华(或门户开放);效仿:建立中华民国(或临时约法)。

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或共同反法西斯)。

对抗:抗美援朝(或朝鲜战争)。

解析(1)从材料中1960年的反对承认共产党中国到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反映出了中美由对抗到关系正常化。

原因可从中国、美国、世界形势三方面分析。

(2)本题史实纯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