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艺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审美观与文艺追求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审美观与文艺追求中国古代文学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其独特的审美观和文艺追求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化表达。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审美观与文艺追求,以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所在。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观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观可以概括为“以内涵为主,追求真实和谐之美”。
古代文人注重作品内在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情感的表达,追求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和谐统一。
古代文学中的审美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抒发心灵的审美追求:中国古代文人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通过艺术手法将个体的情感与普世的情感相结合,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描绘了作家在异国他乡的寂寞之情,让读者感受到了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
2. 追求和谐的审美追求:中国古代文学追求生活、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古人普遍崇尚自然美,如崔护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以自然景物衬托情感,传达出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
3. 追求哲理境界的审美追求:中国古代文人尊崇儒家思想,注重作品中的哲理思考和人生智慧的传达。
经典作品如《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巧妙地融入了儒家思想,通过林黛玉等人物的形象塑造,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困境,引发了读者对人生的沉思。
二、中国古代文学的文艺追求中国古代文学的文艺追求可以概括为“以形神兼备,追求文学的独创性和艺术性”。
古代文学在审美追求的基础上,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形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艺追求。
1. 以形塑人物为核心的追求:中国古代文学以塑造复杂多样的人物形象为特色,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命运的抉择,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和生活哲理。
例如,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既是一个英勇果断的政治家,又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物,其形象的复杂性影响了后世很多作家对于真实人物形象的塑造。
2. 追求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手法:中国古代文学注重独创性和艺术性,在表达方式和形式上不断探索创新。
中国传统文艺思想

中国传统文艺思想中国传统文艺源远流长,主导传统文艺的核心思想是“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艺思想最重要流派,儒学思想要义伦理中心、政治至上、“内圣外王”等,全面渗透进入传统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面影响传统中国文艺的生产创作。
儒学指导下的中国古代文艺最显著的特质,是儒家学说对政治教化的极端重视及文艺作为政治的工具,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艺的生产创作及文艺发展历程。
以诗文作为思想政治教化手段历来受到儒家的重视。
春秋末期的孔子,提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育方式,确证了文艺在人格修养上的重要作用。
产生于儒学之前的《诗经》,经过孔子增删,强化了礼制政教的思想规范和道德约束,从而实现孔子推崇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的精神境界。
两汉儒学把诗歌功能定义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至此形成一整套儒学思想纲领,完备的诗文教化形式。
历时近两千年的中国传统文艺创作,始终处于上述文艺观的指导之下。
儒学逐渐成为古代中国推崇的政治思想,走向传统中国社会政治舞台中央,以《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文艺观成为中国古代文艺生产创作的基本指导思想,核心思想“文以载道”贯穿于整个古代文艺生产创作过程。
“文”与“道”或“文与道”的关系问题,是古代中国传统文论的中心问题之一。
“道”承载着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相对于“文”来说,“道”处于中心地位,起着指导“文”的作用。
赞同“文以载道”,反对“学文害道”是中国古代文艺作家的主流思想。
即使是提出“童心说”、“性灵说”、“以至情为文”与儒学思想相对抗的文艺作家,譬如,明代的徐渭、李贽、汤显祖、公安三袁等人,也不能完全摆脱“文以载道”思想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艺审美观十分注重美与善的高度统一,突出以“道”为先,倡导以善为美。
中国古代文艺在内容上十分重视政教伦理,文艺主题比较集中统一。
不论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原典,还是中国古典文艺,中心思想都是忠奸、正邪、善恶之间的争斗,呈现出对社会纲常伦理的执着关注。
国学文艺作品

国学文艺作品
国学文艺作品指的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哲学等为主题创作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
这些作品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为人们提供美的享受和思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国学文艺作品类型:
1. 诗词:包括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等,以及词、曲等。
这些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语言魅力。
2. 戏剧:包括京剧、昆曲、地方戏曲等。
这些作品以表演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3. 小说:包括历史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等。
这些作品以叙事文学形式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人物,具有广泛的读者基础和影响力。
4. 绘画:包括国画、油画、版画等。
这些作品以视觉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风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5. 音乐:包括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
这些作品以音乐形式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人物,具有优美的旋律和音乐风格。
总之,国学文艺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作品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古代的文艺

专题二: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古代的文艺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西汉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2、印刷术:①唐:现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②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③13世纪后传入朝鲜、欧洲3、火药:①唐:发明火药,孙思邈《丹经》记载,唐末用于军事。
②五代、宋:广泛应用。
火炮、火箭、突火枪等③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4、指南针:①战国:司南②北宋:人工指南针用于航海③13世纪:传入欧洲二、书法艺术1 汉字起源和演变:商甲骨文-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统一小篆-汉隶书-三国楷书(钟繇)2 书法艺术发展1、秦汉小篆、隶书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书法艺术:王羲之《兰亭序》3、隋唐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狂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书法理论4、两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各具情态5、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祝枝山、文徵明二、绘画艺术1、起源:新石器时代2、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3、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4、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5、宋代:山水画兴起;民间风情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6、明清:八大山人木刻版画、年画等三、文学(一)诗歌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2、楚辞:战国屈原新体诗歌《离骚》3、汉赋:司马相如4、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二)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三)元曲:元朝民族歧视,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
关汉卿《窦娥冤》(四)小说1、唐代:传奇《柳毅传》《南柯太守传》2、宋代:话本3、明清原因: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代表作品:四大奇书、“三言二拍”、《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五)戏曲1、原始-汉唐:傩舞2、两宋:南戏3、元代:杂剧(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曲四大家)4、清代:京剧。
中国古代的文艺成就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复习【学习目标】1、概述汉字与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3、了解就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自主学习】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艺术成就【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高度繁荣阶段,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璀璨夺目的成就。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若其消息盈虚,循环不已,则自未始有物之前,以至人消物尽之后,终则复始,始复有终,又未尝有顷刻之或停也。
——朱熹:《朱文公文集》卷十七,《读大纪》材料二苏轼在《论书》中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也认为“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
…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他还曾在诗中写到:“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材料三北宋宫廷画院曾出过考一道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般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
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
画家要表达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从科技、文学、戏曲和绘画等方面各举一例说明两宋时期的主要成就。
(2)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思想观点。
(3)简要分析宋代理学对材料二、三所述艺术风格的形成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请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说明两宋时期文化领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1)以上诗句的作者是谁?分属哪个流派?(2)你认为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明)杨柳青绘画《连年有余》(3)右图中的绘画属于什么画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画种的主要特点有哪些?(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作品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历史教案:文艺的演变与时代的变迁

历史教案:文艺的演变与时代的变迁一、文艺的演变与时代的变迁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艺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在不同的时代中经历了多次演变。
它既受到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对时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以不同时期的文艺形式为线索,探讨文艺的演变与时代的变迁。
二、古代文艺:诗歌与绘画在古代,诗歌和绘画是两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常以吟诵、写作诗歌来表达情感并传承经典。
例如唐宋诗人杜甫以其激昂豪情和对民生现实问题关注而成为后人推崇的范例;而苏轼则以豪放洒脱、倾诉心声而家喻户晓。
同时,绘画也是当时文人士大夫们借以表达思想和审美观念的重要手段。
绘画作品通常包含有寓意深长或抒发个人情感之意,并通过画中所描绘事物及构图形式来展示真实世界或自身情境。
然而,古代文艺形式的演变更多地依赖于传统的学术体系和文化积淀,其发展速度较为缓慢。
这是因为古代社会封建专制的限制使得很少有广泛参与文化创作和享受文化产物的机会,只有少数人能够获得音乐、戏剧和书法等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与表达。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结构的变革,文艺开始迎来深层次及大规模发展,并逐渐呈现出新时期独特的特点。
三、现代文艺:电影与摄影随着工业革命、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推动,现代社会以更快的速度在各个领域中展开了巨大变革。
这种时代背景带来了新型媒体对文艺创作和传播方式的重塑,其中最重要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介就是电影和摄影。
电影艺术如今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影凭借其流动画面、声音效果和故事情节等元素向观众传递丰富多样的情感和信息,成为当代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
从黑白无声电影诞生到现今以3D、VR技术为基础的电影制作,电影艺术表现形式不断刷新。
摄影则通过记录实际景物或事物的形象来表现创作者对时代和社会的关注。
摄影作品通过具体场景反映出时代特色和人们的生活态度,抓住瞬间美好,见证历史瞬息万变。
从早期胶片相机到如今数字化摄影设备,摄影技术在不断改良完善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对于视觉艺术的追求。
初唐文艺的风格与特点

初唐文艺的风格与特点初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时期之一,这个时期的文艺风格和特点非常突出,成为了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文学作品多种多样,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等,各种文艺形式都表现出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下面,我们来分别看一下初唐文艺的风格和特点。
1. 诗歌风格的特点初唐时期的诗歌风格非常高远、瑰丽、雄浑,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出了诗人们豪放自由、奔放不羁的个性。
初唐的诗歌具有手法多样、韵律优美、意境丰富的特点。
大量使用比喻手法,表现生动形象的意象。
在初唐的诗歌中,诗人们多选风景秀丽的地方作为主题,如巨石、峭壁、流水、花木、云霞等等。
表现出大自然的壮美和神秘,使人不禁感叹万物之灵,景色之美。
初唐时期还有一种很特殊的诗体——古文体,这种诗歌形式通常以古体诗的形式写成,是一种古朴、典雅的风格。
初唐诗人们在古文体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现代诗歌的技巧,使这种诗歌形式更加有生命力和表现力。
2. 散文风格的特点初唐的散文具有简练、明晰、自然的特点。
散文主要以写事为主,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情味道。
初唐散文具有文字简洁,形式多样的特点,有传记、游记、笔记、杂记、议论等多种形式。
在初唐散文中,最为突出的要算传记。
传记多以名人为主题,是以作者与传主之间的真实关系为基础的,其目的是为了展示传主的人生经历、道德风范和文化成就。
初唐时期杜君羡、颜之推、王仁裕等人都写过很多优秀的传记,这些传记不仅是文学艺术的创作,更是历史资料、文化遗产的珍品。
3. 小说风格的特点初唐的小说主要指《开元天宝遗事》、《幽都离怨》等代表作品,它们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早期代表作品。
初唐的小说风格继承了唐代以前所发展的语言、内容和形式,同时还与当时文艺风格相结合,呈现出快节奏、轻松活泼的特点。
在初唐的小说中,人物塑造非常生动,奇人异事、神怪传说也是主要内容之一。
一些经典的故事如“秦平山鬼”,“唐梁王案”,都成为大家所熟知的经典故事。
初唐时期还有一些短篇小说,如《宇文公惊龙记》、《胡八一》等等,这些小说以故事的形式描绘了普通人们的人生故事,以及社会现象和习俗,这为以后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代文人墨客艺术与人生的追求

古代文人墨客艺术与人生的追求古代文人墨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他们以文艺才华和人生追求而闻名于世。
他们的艺术成就和思想境界与他们卓越的追求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从古代文人墨客的文艺才华、人生追求以及二者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古代文人墨客的文艺才华古代文人墨客以才华横溢而闻名,他们通常涉猎诗、书、画、骈文等多种文学艺术形式,更是精通琴棋书画,技艺出众。
其中,诗歌是他们最为擅长的文学形式之一。
通过对自然景物、人情世态的深入观察和思考,他们能够抒发内心的感受,并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他们的诗作充满哲理和想象力,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同时,古代文人墨客的书法和绘画也是他们创造的重要方面。
他们独特的笔法和意境表达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
二、古代文人墨客的人生追求古代文人墨客追求人生的境界远不止于文学艺术领域,他们还关注人性、道德和尊严等更高层次的追求。
他们崇尚自由和独立的思想,追求内心的自在和人生的深邃。
在这个追求中,他们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和对自我的认同显得尤为重要。
他们在创作和生活中追求自我理想的完美,努力展现出自己独特的思想和个性。
因此,他们往往不受世俗的束缚,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追求内心的自由与真实。
三、文人墨客的艺术与人生的关系古代文人墨客将艺术作为他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认为艺术是他们追求人生和心灵自由的重要途径。
他们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找心灵的宁静和安宁。
艺术给了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能够面对人生的苦难与不易,同时在创作中寻找到满足和快乐。
文人墨客的艺术也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们将自己的追求和信念融入到了艺术中,通过艺术来启迪人们的心灵。
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表面的艺术享受,更是一种思想和精神的指引。
通过艺术,他们向人们传递着对美的独特理解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在继承和创新的道路上,古代文人墨客通过艺术的表达方式,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使艺术与人生交相辉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考纲:汉字的起源演变与书画的发展;文学成
就;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
• 课标: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
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知道诗经、 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 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了 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 就。
文人 画 以
形 写 神
文学
体裁
代表作
《诗经》 楚辞
赋:铺陈 辞藻文 采华丽
隋唐
盛世、经 繁荣、 开放、 科举。
重法度规范 草书、 楷书、 理论成 熟
唐诗
宫 廷 画
吴道 子
时 代 时代特征
书法 特点
宋元 10C14C
重文,商业 繁荣,市民 兴,社会生 活丰富、理 学。元:元 代实行民族 分化政策, 汉族文人进 取无望,心 情压抑。
(文人画)两种,画法追求神似,抒发个 人性情。 • 文学:越来越趋于平民化,世俗化。
三、问题探究
• 1、我国古代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已经兴起, 多用来记载一些社会名流的奇闻轶事,描写一 些怪异传说,这些小说都是用文言文写的。到 了宋代,特别是南宋以后,话本出现,多用当 时的口语写成,内容多描写现实生活、通俗易 懂,现实性强。
4.文化政策因素: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是否有利 于文化的发展
5.文化交往因素: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是否 存在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因素。
6.前代文化发展所提供的历史条件。
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1.先秦:生产力水平低下;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思想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2.秦汉: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加 强。文化由此得到迅速的发展,文学艺术各放异彩。 3.隋唐: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化艺术全面繁荣, 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称为社会的需要。中唐以后,安史 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 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1)依据材料概括“话本”的特点。(3分)
(2)话本的出现反映了宋代怎样的文化现象?(2分) 结合宋代的史实分析其原因。(6分)
影响文化发展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1.社会环境因素:社会是否安定或者相对安定。 2.政治因素: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稳 定。
3.经济因素:经济是否发展繁荣,经济的发展 为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
• ①商品经济繁荣 ② 市民文学兴盛 ③ 印 刷工艺提高 ④专制政治强化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一、考题呈现
高考情况统计: 选择题:07、09年 主观题:10年 市民群体对文化影响题
• (07年广东) 5.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 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 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宗教化 B.逐渐贵族化 •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平民化 • (09广东)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应西周时期
• (2011年福建文综,17)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 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 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
• 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
• (2010·安徽文综13)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 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 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 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
•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 源
•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 茶起源于晋代
•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 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 氏时期
• (2009高考四川文综)明末文人袁宏道 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 “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 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4.宋元:宋代重文轻武,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 丰富多彩。两宋之际,太平景象被金人铁蹄踏破,士人南下,流 落异乡。南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了诗人救亡图 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朝廷不思进取。元代实行民族分化 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 5.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 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从而出现了揭露 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 1.(2011年安徽文综,13)图4为苏轼的《枯木怪石 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 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 格的是( )
•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 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 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
追求个性 而忽略法 度,倡导 有意无法
绘画
代 流派及 代 表 特点 表
体裁
文人 山水 画,
14C- 君专, 17C 商经繁
荣,资
清 芽,文 17C- 化专制、 20C 八股取
个性化
文人 画、
民间 风情 画、
小说
小结:
• 汉字:由繁到简 • 绘画:有写实(宫廷画、民间画)和写意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一定时期的文化反映一定时期的政治经 济情况
二、基础知识梳理
时代
春秋 战国
秦汉
魏 晋 南 北 朝
时代特征
书法
绘画
特 点 代 表 特点 代表
大变革
混乱
大一统、 中集
小篆:圆润 纤细
汉隶:雄放 洒脱
浪 漫 神 秘、
气 势 宏 大
大分裂, 民融, 大动荡 士族黑 暗。
汉字发展成 为自觉 的书法 艺术, 其特点: 虚玄灵 动
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 A.《老子》 B.甲骨卜辞 • C. 《诗经》 D. 《楚辞》
• (10广东)(28分)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 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 迁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 题。
• (1)市民群体在宋代有较大发展,主要原 因是什么?结合史实,简述市民群体的发 展对宋代文学艺术的影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