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1节总第课时2011年月日星期班级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汉字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两种特性,尤其是汉字构成的独具民族风格的书法篆刻艺术。
要求学生掌握汉字起源和发展演变大体进程的事实;在欣赏异彩纷呈的篆刻书法作品的同时,将书法放在时代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分析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理解书法、篆刻作为艺术的特征、审美情趣和民族风格;通过欣赏书法和篆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汉字、书法和篆刻的发展历程教学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假设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没有文字的社会,那么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无法清楚地知道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不能看书,无法与好友书信交流等)——文字的重要性便从我们这些小而重要的身边事情中体现出来。
一、文字的发展历程文字以一定的可视符号系统,将人们的社会生活经验、情感、语言、思想等记录下来,并大大突破了口头语言的时间、空间限制,使人类文化得以在空间上传播交流和在时间上世代传承,对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和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有“仓颉造字”的传说,据说仓颉发明文字的时候,“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天下起了谷子,鬼在夜里哭泣,龙藏了起来)。
阅读课后【解析与探究】——许慎认为是仓颉造字;康有为认为结绳记事精致细密,应为女子;丁山和鲁迅认为文字是古代劳动人们日常生活的创造。
中国古代长期流传的“仓颉造字”的传说,反映古人对文字发明的重大意义的认识和体验。
但事实上文字决不是仓颉一个人所能独创,而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有文字记事的时候,人们在集体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观察自然的事物,并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创制出来的。
中国古代的文艺成就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复习【学习目标】1、概述汉字与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3、了解就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自主学习】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艺术成就【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高度繁荣阶段,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璀璨夺目的成就。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若其消息盈虚,循环不已,则自未始有物之前,以至人消物尽之后,终则复始,始复有终,又未尝有顷刻之或停也。
——朱熹:《朱文公文集》卷十七,《读大纪》材料二苏轼在《论书》中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也认为“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
…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他还曾在诗中写到:“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材料三北宋宫廷画院曾出过考一道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般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
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
画家要表达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从科技、文学、戏曲和绘画等方面各举一例说明两宋时期的主要成就。
(2)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思想观点。
(3)简要分析宋代理学对材料二、三所述艺术风格的形成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请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说明两宋时期文化领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1)以上诗句的作者是谁?分属哪个流派?(2)你认为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明)杨柳青绘画《连年有余》(3)右图中的绘画属于什么画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画种的主要特点有哪些?(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作品所蕴含的历史信息。
2015高考历史(山东)一轮课件:第29课时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艺长廊

②世界首次发现恒星位置的变动。
(4)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比欧洲早300多年。
3.数学成就
①春秋时,出现九九乘法口诀。
(1)计算方法 ②春秋战国时,发明筹算计算法。 元代 ,出现更高效的珠算法。 ③_____ (2)数学著作:东汉时的《九章算术》 ①内容:总结了周秦至汉代的数学成就,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
诗歌的辉煌。
b.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使得许多来自中 下层的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
a.李白:其非凡气魄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 浪漫主义 。 向上的时代精神,风格属_________ 现实主义 。 ②代表 b.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风格属_________ c.白居易:表达了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风格属现 实主义。 ①背景:天下分裂、战乱频繁的现实;市井生活 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 (4)宋词 长短句 ,便于更加灵活自如地表达 ②特点:又称_______ 情感,并可配乐演唱。 ③代表:豪放派的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的柳永 和李清照。
(2)戏剧的形成——南戏。 ①产生背景:宋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喧闹的集市和 瓦舍 。 专门的娱乐场所——_____ 南戏 ②两宋之际:在浙江的温州一带流行“ _____”,形成完备
的戏曲形式。
(3)戏剧的成熟与发展—元杂剧和昆曲
a.将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和角色配合。 ①元杂剧 b.形成了中国戏曲时空自由和以象征虚拟动作表 意的特殊传统。
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使古代中国的科技成果局限于生产 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突出是因为它满足了农业生产“授民
以时”的需要和为王朝统一天下提供“受命于天”的理论需 要,即天文学成果直接为农业生产和加强大一统服务。
4.东西方科技成就的差异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2-10.梨园春秋

【例1】
(2011· 福建· 17)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
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
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 B.戏曲之祖 C.元末初创 D.四大徽班
)
名族瑰宝 曲苑奇葩 声名鹊起 独领风骚
同光扬名 生旦净丑 京城献戏 康乾京化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10课
梨园春秋
(
)
A.吕剧 C.京剧 【答案】 【解析】 C 只有在京剧中有“旦角”。 B.昆曲 D.黄梅戏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10课
梨园春秋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5.阅读下图,这是哪一种戏曲形式中的人物(
)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10课
梨园春秋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A.傩戏 C.杂剧
B.南戏 D.京剧
(4)影响:明中后期,风靡大江南北,发展成全国性剧
种,对______剧、川剧、湘剧、越剧和____________等 多种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 “____________”。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第10课来自梨园春秋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三、“国粹”京剧 1.背景
(1)明清时期,四方艺人聚集在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 10 课
梨园春秋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10课
梨园春秋
第二单元
2013届高三二轮复习: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单元要旨概览
单元知识整合
一、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演变
时期 特征
绘画名家 或作品
备注
以人物肖 绘画艺术处 战国 像为主, 《人物龙 在从萌芽走 时期 有壁画、 凤图》 向成熟的关 帛画 键阶段 顾恺之 魏晋 “以形写 《女史箴 时期 或作 品
备注
创制法度, 吴道子《送子 唐代 题材多样、 天王图》 手法创新
3.文化原因:首先,隋唐的统一,使
南朝的绮丽文风与北朝的质朴风格相
融合,为隋唐诗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
的基础。其次,隋唐对外交流频繁,
有利于隋唐文化吸收外来优秀的文化
成果。再次,造纸术的普及为诗歌的
创造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京剧的艺术特点和成就
1.特点 (1)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2)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3)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起来,形
二、隋唐时期诗歌空前繁荣的原因
1.经济原因: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经 济的繁荣时期,一方面,为文化的发展 奠定了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庶族地主 队伍壮大,突破南北朝士族地主知识分 子的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浮靡文风, 丰富、充实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 义。
2.政治原因:隋唐实行的科举制对诗 赋考核较多,直接推动了诗歌的繁荣;隋 唐的统治者推行相对开明的统治政策,也 有利于文人的创作;另外,政局的相对 稳定也是促进诗歌繁荣的重要因素。
成一套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4)多采用虚拟性动作,把生活中实有
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术的
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
果。
(5)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则
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不以勇猛
火爆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2022_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汉字与书法课后篇巩固探究岳麓版必修3

第7课汉字与书法
课后篇稳固探究
学业水平引导
1.有人说:“文字的创造是人类开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
〞以下说法对“石破天惊〞的准确解读是( )
A.有了文字人类才得以交流
B.文字是传播和传承文化的唯一载体
C.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D.文字最能表达人类的创造力
,文字是文明的象征。
应选C项。
2.以下图是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这种符号一般被认为是我国文字的最早起源,你认为其
出现的时代是( )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新石器时代
D.春秋战国时期
,故C项正确。
3.某人从文物市场购置了一张发黄的宣纸,上边用甲骨文印制了一首词。
对其年代大家有不同的猜想,你认为以下哪个最准确( )
A.商代文物
B.汉代文物
C.唐代文物
D.当代臆造文物
,材料中的“宣纸、甲骨文、词〞明显不是同一朝代的,故这一文物最有可能是
当代人臆造的。
学案11-梨园春秋-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转回身去,想那些贼寇奸臣,谁报速、谁报迟,归家说与子孙。
对联三 三五人可做千军万马;六七步能行四海九州。
思考 (1)材料一描绘了京剧中的脸谱形象。能否认为京剧就是北京地方 戏曲形式?如果不能,那为什么叫京剧?其形成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它 为什么会长盛不衰? 答案 不能,京剧是徽剧与汉调相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 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而形成的新剧种。它在北京形成并最初在 北京流行,故称为“京剧”。徽班进京。它从上层权贵逐渐走向民间, 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行,形成大众化趋势。
答案
探究点2 宋代南戏流行的阶层及其社会功能 材料 周密《癸辛杂识》记载,温州乐清县人祖杰欺压百姓。乡人告到官 府,祖杰行贿于官府,官府反而将告状人治罪下狱。于是民间艺人将之写 成戏文上演,在舆论压力下,官府被迫将祖杰治罪。 思考 依据材料指出宋代南戏主要流行于社会哪个阶层?体现了怎样的社 会功能? 答案 主要在民间流行,一般由民间艺人或下层知识分子创作。剧目多表 现民间故事,揭露社会黑暗,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解析答案
1 2 3 4 56
4.以下与京剧的形成无关的是( D ) A.乾隆末年,为给乾隆祝寿,徽戏班进京 B.道光年间,湖北的汉剧进京 C.同光年间,在京艺人的互相吸收借鉴 D.1905年,拍摄电影京剧《定军山》 解析 京剧的形成是在清代,拍摄电影京剧《定军山》时京剧已经形成。
解析答案
1 2 3 4 56
解析答案
1 2 3 4 56
3.乾隆时期,北京百姓“所好唯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 辄哄然散去”的原因是( D ) A.百姓与士大夫有矛盾 B.朝廷扬“雅部”而抑“花部” C.秦声、罗、弋比昆曲好听 D.昆曲脱离广大民众
解析 百姓不喜欢昆曲的主要原因是其脱离民众,无法满足民众的精神 需求。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检测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1、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
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
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2、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
这位诗人应该是A.杜牧B.孟浩然C.杜甫D.白居易3、“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②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③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关汉卿在《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
曲中唱道,“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A.显露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5、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
该作品是A.《诗经》B.《老子》 C.《庄子》D.《离骚》6、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7、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江苏高考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 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 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 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 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 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 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1、娱乐演艺场所。 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诚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 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3、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4、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 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3分)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 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
例5 [2010· 烟台模拟] 宋代著名诗(词)人陆游、辛弃疾的作 品都渗透出浓厚的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国家危亡,民族矛盾尖锐 B.土地兼并,社会矛盾激化 C.政治腐败,经济崩溃 D.战乱频繁,百姓的苦难 例6 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是利用典型的艺术形象,真实 地反映生活本来面目的创作方法。下列文学作品采用现实 主义创作方法的有( ) ①《诗经》 ②《离骚》 ③《子虚赋》 ④《红楼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例7 [2010· 济南模拟] 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 的主流形式。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 ) A.士人群体的形成 B.市民阶层的壮大 C.资产阶级的产生 D.农民文化需求的增加
2、概述书法的发展历程。 3、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时代风貌 社会危机、士人 魏晋南北 群体形成,笔墨 朝(自觉) 纸张等文具改进
隋唐 (新高峰)
时
期
人物或作品
王羲之《兰亭 序》 张旭、怀素 欧阳询、颜真 卿、柳公权
艺术特色
虚玄灵动
草书:狂放不羁 楷书:注重规范法 度
政治统一,经济 繁荣,文化发展
考点四
梨园春秋
1、概述戏曲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戏曲的萌芽——“傩” 戏曲形成——南戏 戏曲成熟——元杂剧 戏曲发展——昆曲“百戏之祖”
戏曲鼎盛——京剧
2、“国粹”京剧 形成的原因①明清时期,北京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 心,为京剧形成提供舞台; ②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献艺; ③受其他剧种和京城文化的熏陶; ④广大艺术家的努力;统治者的重视(封建政 府的促进作用)
考点三
诗歌、小说
1、简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成就。
先秦诗歌:《诗经》(地位、内容、特点、影响)
楚辞 (含义、代表、影响)
汉赋:背景、特点、代表作品《子虚赋》《上林赋》
唐诗:背景、代表
宋词:背景、特点、代表 元曲:特点、原因 明清小说:背景、成就、评价
2、
社会变迁对唐诗、宋词、元曲的影响
(1)对唐诗的影响:盛唐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 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 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 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帝国的 由盛转衰。 (2)对宋词的影响:宋代城市经济繁荣,词大多体现了太 平气象下城市的多彩;两宋之际,金人南下,词充满 了流落异乡的士人们的思乡之情;南宋朝廷不思进取 ,词体现了词人们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3)对元曲的影响:元朝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 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遂用散曲来抒发人生的失意 和理想的破灭。
宋代
宋代重文,市民 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 阶层兴起,社会 苏、黄、米、 倡导“有意无法” 蔡四大家 生活丰富多样 社会进一步平民 化、世俗化
祝枝山、文征 明
强调个性化
明代
(1)中国书法艺术的特点: 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相结合 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相结合 表达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和个性的独特艺术 (2)中国书法字体的特点: ①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②隶书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③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④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兼有楷书和草书 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⑤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 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例1 [2011· 佛山模拟] 关于古代书法,有以下一些说法: 晋人尚韵,宋人尚意,明人尚姿,清人尚变,据此标准, 唐人( ) A.尚法 B.尚态 C.尚志 D.尚理
例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 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绘画的发展
文学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
明清小说
戏曲艺术:傩戏、南戏、元杂剧、昆曲、京剧
重点分析
考点一 汉字与书法
1、概述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演变历程。
起源: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出现一些刻画符号。 发展: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汉字。 商周时期,人们将汉字铸造在青铜器上,被称为金文。 统一:秦朝统一后,用小篆作为统一全国的文字。后来出现进 一步简化和规范的隶书。 注意:秦统一文字的背景和意义 汉字形体演变——甲、篆、隶、楷、草、行(演变序列) 演变趋势——由繁到简
例3 [2010· 皖北模拟] 中国书法到明清时出现了一种新 的书体——馆阁体,如下图所示。馆阁体属于官方使用 的书体,在科举考场上,必须使用这种书体,它强调楷 书的共性,即规范、美观、整洁、大方。下列说法中不 正确的是( )
A.馆阁体体现文人的个性 B.馆阁体反映了文人受压抑的社会现实 C.馆阁体反映了科举制度走向僵化的特点 D.馆阁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专制主义的加强
宋元
明清
民间 绘画
木刻版画、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画
2、中国绘画艺术的特点:
①写实与写意并存。宫廷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文人画注 重写意。 ②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③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 现手法灵活、自由。
例4 (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3题)图4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 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 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
课程标准 (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 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 明清小说(3)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 术成就。
知识结构
汉字与书法
中 国 古 代 文 艺 长 廊
中国书画
时期
时代特 书法 征
绘画
文学
戏剧
京剧形成的过程 开始——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风行一时 形成——道光年间汉剧艺人进京,形成徽汉合流局面 完善——经过广大艺人表演实践,徽汉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 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新剧种京剧 成熟——同光年间京剧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绝 等 艺人,京剧进入第一个繁盛期 京剧特点 ①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②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③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④多采用虚拟性动作,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 得到艺术的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 ⑤乐器:京胡、二胡、笛子、唢呐 地位:被誉为“国粹”在人类文艺夫人殿堂上放射着奇光异彩 例8(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7题)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 “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
考点二 绘画艺术 1、中国古代绘画发展脉络
时代 新石器时 代 战国汉代 魏晋 唐代 画种 岩画 帛画 文人画 画种丰 富 文人山 水画 民间风 情画 文人画 绘画风格 时代特征 代表人物及其特点 自然、生动、质朴、粗犷, 生产力落后 又不失浪漫 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凸显个性 雍容华贵 注重意境 描绘市井生活 不拘成法 西汉儒学神学化 社会危机、士人 群体形成 政治统一、经济 繁荣推动文化发 展 文人阶层壮大; 理学的兴起 商业兴盛、城市 发展、文化普及 时代变化、社会 动荡 顾恺之“以形写神” 吴道子“吴带当风” 马远、夏圭 残山剩水 张择端 八大山人、风格奇 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