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1《内环境与稳态》课件(1)(浙科版必修3)
合集下载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内环境与稳态》课件-新版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 B )
A.钙离子
B.呼吸酶
C.葡萄糖
D.血浆蛋白
4、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组织
水肿,其原因( B )
A.血浆渗入组织的速度降低 B.组织液回渗速率降低
C.淋巴生成速率降低
D.淋巴循环受阻
5、人体发生花粉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
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C )
态
D.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
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退
出
1.从细胞外液的成分看
细胞外液可以为细胞提供营养,并且细胞把产生 的代谢产物排到细胞外液中。 (细胞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内环境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中间媒介)
2.从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看 它可以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条件 细胞离开了内环境,细胞将不能正常生活直到死亡 通过一系列调节反应形成的动物机体内部环境相 对稳定的状态。——稳态
血浆的pH: 7.35~7.45 血糖的浓度:80-120 mg/100ml
案例分析
分析大头娃娃的成因
劣质婴儿奶粉中蛋白质等营 养元素含量过低。 血浆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减少
使血浆的渗透压减少 血浆中溶液过多进入组织液
组织水肿
稳态
稳态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 用,使各个器官、系 统协调活动,共同维 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状态叫做稳态。
各类细胞生存的具体环境
组织细胞
细 胞
血细胞
名
称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组织液
生 活
血浆 的
环 境
淋巴
细胞外液的三种主要液体的比较
细胞 外液
2016_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内环境与稳态课件浙科版必修3

【答案】
D
稳态
1.稳态的概念 通过调节反应形成的动物机体内部环境 2.稳态调节的实例 (1)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液葡萄糖浓度下降―→肝释放 葡萄糖 (2)氧、二氧化碳分压的稳定调节
氧 吸入 肺排出 ――――――→ 二氧化碳
相对稳定的状态
。
进入血液―→血糖稳定。
动脉血中氧和二氧化碳分压的稳定。
(3)水、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比较
项目 存在部位
血浆 血管内
组织液 组织细胞之间
淋巴 淋巴管内 ①组织液渗入毛 细淋巴管形成; ②由消化道吸收 而来 蛋白质含量低 淋巴细胞、巨噬 细胞
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 ①血浆透过毛细 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 成分来源 血管壁;②组织 来;③由淋巴在左右 细胞代谢产生 锁骨下静脉汇入 化学成分 含有较多蛋白质 蛋白质含量低 生活的细 胞
【解析】 巴,D 正确。
)
B.组织液 D.内环境
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
【答案】
D
2.护士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 A.血浆 C.淋巴
【解析】 【答案】
)
B.组织液 D.细胞内液
静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内环境血浆,A 正确。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24890004】
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 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 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 组织液→淋巴→血浆
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
【解析】
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它们
浙科高二必修31内环境与稳态课件1课时

入血
液
呼吸运动增强、增加 排气量、排出CO2 NaHCO3
过多的NaHCO3由肾脏排出
H2CO3/NaHCO3缓冲对—维持血液呼吸系统 参与物质交换的四大系统:
化
呼吸、循环、排泄、消化
系
统
组织细胞 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
营 养
循环系统
输送水、无机盐、激素等 物质
提供O2、有机物
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
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
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2. 关于稳态的实现,下列途述不正确的是( )
A. 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pH B. 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等 C. 细胞不断地进行有氧呼吸 D. 肝脏储存的肝糖元在血糖浓度下降时不断地释放入血液中
3.下列有关稳态的实质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
成年人:骨软化病 血液中钙、磷含量降低
儿童:佝瘘病
血钙过高:肌无力
淋巴水肿(橡皮肿)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 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 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 致残的主要原因
1、淋巴回流受阻
2、过敏反应
3、营养不良
4、肾炎、等疾病
5、组织细胞代谢旺盛 孕妇水肿、抽 筋
媒介、多器官图
如果摄入酸性食物过多,大大超过体内调整PH系统 的限度,那就会使体内PH位失衡,进而引起酸碱平 衡破坏。
血液中含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缓冲物质: 每对缓冲对 = 一种弱酸 + 相应的强碱盐 如:H2CO3 / NaHCO3 NaH2PO4 / Na2HPO4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共26张PPT)

,对
D.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乳酸上升
(【3解)析直】1接.细参胞与外内液环包境括的血系浆统、有淋四巴个、;组织液,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2)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作用;
②表示用2.NaOH或盐酸分别对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处理。
考点七 五
1.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 主要调节机制。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共同维 持内环境的稳定;免疫系统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是37℃左右。
②表示用NaOH或盐酸分别对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处理。
3.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是37℃左右。
考点三
1.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内环境的“内”是相对于外界环境而言的。高等动物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同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与体内细胞物质交换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具体情 况如下:
细胞生活的环境
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血浆中的渗透压主要与
细胞 外液 理化 特性
无机盐、蛋白质 的含量有关) 酸碱度:血浆pH为7.35~7.45(血浆中与HCO-3、HPO2-4等离子有关) 温度: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 37℃ 左右(与汗腺等活动有
关)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 物质交换 的媒介
2.
内环境的概念是相对于外界环境提出来的。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具有相同的内涵和外
延,都是专用名词。需要注意的是:(1)体内细胞只有经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因此
(教师用书)高中生物 第2章 第1节 内环境与稳态同步备课课件 浙科版必修3

2.内环境三种主要成分的比较 成分 项目 存在部位 血浆 血管 组织液 淋巴
组织细胞间隙 淋巴管 ①血浆透出毛细 血管 毛细淋巴管吸收 来源 ②组织细胞代谢 部分组织液 产生 生活于其 各种血 大量淋巴细胞和 绝大多数体细胞 中的细胞 细胞 吞噬细胞
成分 项目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都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但是血浆中 所含化 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 学成分 含量很少 三者之 间形成 的关系
●教法指导 1.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细胞是 有生命的,那么,体内细胞生活在哪些环境中呢?从而逐步 引出各细胞具体生活的环境——内环境。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成分的转换关系及作用是本 节难点之一,可先让学生回顾初中知识,明白血液循环与淋 巴循环的关系,然后对学生讲解毛细血管壁及毛细淋巴管壁 的结构及透过性问题,从而明确三成分之间的转换关系。 3.内环境稳态是一个动态过程,让学生明白这一点,也 就为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做了铺垫。
稳态
1.稳态的概念 通过调节反应形成的动物机体内部环境 相对稳定的
状态 。
2.稳态调节的实例 (1)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液葡萄糖浓度下降―→肝释放 葡萄糖 进入血液―→ 血糖稳定。
(2)氧、二氧化碳分压的稳定调节 吸入氧 肺排出 ――→ 动脉血中氧和二氧化碳分压的稳定。 二氧化碳 (3)水、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消化管摄入 水和无机盐 肾脏排出代谢废物、水和无机盐 3.参与稳态调节的系统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依靠神经系统 和 内分泌系统 的活动 来完成。
内环境中的水、 无机盐平衡
2.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吗?
【提示】 不是。稳态并不意味着固定不变,而是指一 种可变的却又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与稳态PPT教学课件

(可变的,又相对稳定)
主要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调节
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
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020/12/10
8
PPT教学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9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如何与外界进行物 质交换?
2020/12/10
1
第一节 内环境与稳态
2020/12/10
2
概念: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细胞内液(占2/3)
血浆
体液:
细胞外液
(占1/3)
(由细胞外液 构成的细胞直 接生活的液体 环境叫内环境)
组织液 淋巴等
2020/12/10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血浆
2020/12/10
4
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020/12/10
5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如何与外界进行物 质交换?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排泄系统 消化系统
2020/12/10
6
内环境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血糖浓度 内环境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相对稳定
2020/12/10
7
稳态:
通过调节反应形成的动物机体内 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淋巴回流受阻 2、过敏反应 3、营养不良 4、肾炎、等疾病 5、组织细胞代谢旺盛
孕妇水肿、抽筋 媒介、多器官图
(1)保持温度的相对稳定——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2)保持O2 、CO2 浓度的相对平衡——通过呼吸系统吸 入氧排出二氧化碳和循环系统的运输; (3)维持血糖平衡——消化系统吸收、循环系统运输, 肝脏形成或分解肝糖元;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调节等 (4)含氮等废物的排出:排泄系统(肾脏)把代谢废物 等排出体外 (5)血液酸碱度即pH相对稳定的调节
消化系统 O2 呼吸系统 CO2 尿素等 泌尿系统 排泄系统
血液循环
循 环 系 统
血浆
组 织 液
淋巴
体 内 细 胞
淋巴循环
细胞需要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
三、稳态
• 定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人和动物 机体内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人的体温: 37℃
血浆的PH: 7.35~7.45
血糖的浓度: 80-120 mg/dl
酸碱平衡
血液pH值为什么能够维持在7.35-7.45之间?
血液中含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缓冲物质:
每对缓冲对 = 一种弱酸 + 相应的强碱盐
如:H2CO3 / NaHCO3 NaH2PO4 / Na2HPO4
机体 剧烈 运动
乳酸 +NaHCO3
H2CO3
思考: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是不是体液?脑脊液?
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
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 也叫淋巴。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 有何联系?
细胞内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释以下组织水肿的原因
1、淋巴回流受阻 2、过敏反应 3、营养不良 4、肾炎、等疾病 5、组织细胞代谢旺盛
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稳态的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意义:内环境稳态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 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若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就会引起细胞新陈代谢 紊乱,并导致疾病。
成年人:骨软化病 血液中钙、磷含量降低 儿童:佝瘘病 血钙过高:肌无力
小结
细胞 内液
组织液
淋巴 血浆
消化、呼吸 循环、泌尿
外界 环境
细胞外液 (内环境) • • • •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组织液是体内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淋巴和组织液是淋巴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氨基酸
一个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 A.血浆中尿素过多
草履虫
人的细胞所生活的环境呢?
第一节
内环境与稳态
一、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
人体内各种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血液?
红细胞
血 浆 血 细 胞 白细胞 血小板
一、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
人体内各种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 体液 细胞外液
(存在于细胞内,占2/3)
组织液 血浆
(存在于细胞外, 淋巴 占1/3)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1.人体细胞的生存环境——内环境 2.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和体液调节
讨论
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与环 境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 环境有何异同?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 ——单细胞生物:原始海洋 草履虫等单细胞的生物: 水
外部环境 食物
消化 系统
呼吸系统
参与物质交换的四大系统: 呼吸、循环、排泄、消化
组织细胞 营 养
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
输送水、无机盐、激素等物质 提供O2、有机物 带走CO2 、含氮废物
循环系统
物 质
细胞外液
排泄系统 粪 液体废物(尿素尿酸)
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 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
食物
外 界 环 境 中 的 物 质
淋巴
各类细胞生存的具体外液
细胞名称
组织细胞
血细胞
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 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
内环境
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的体 内细胞赖以生活的液体环境叫做人体内环境
内环境与体液的关系 细胞内液 体液 细胞外液
(存在于细胞内,占2/3)
组织液 血浆
内环境
(存在于细胞外, 淋巴 占1/3)
B.皮下脂肪组织积存过多
C.血糖含量过少
D.血浆蛋白含量过少
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C A 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 B 牛奶喝进胃中 C 注射胰岛素 D 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
内环境中不含 ( A 胰岛素、氨基酸、尿素 B 酶、甘油、维生素 C 麦芽糖、淀粉、乳糖 D 无机盐、葡萄糖、性激素
C)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D ) A O2、CO2、血红蛋白、H+ B H2O2 酶、抗体、激素、H2O C 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 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人体内的体液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消化道 D液体
A液体 B液体 C液体
(1)C和D 液体分别为 细胞内液、淋巴 。 (2)A和B 液体的交换通过组织中的 毛细血管 结 构完成。 (3)B和C之间的水分交换方式是渗透(自由扩散) 。 (4)A液体中的水分排放到外界去主通要 过 肾、皮肤、肺 和消化道四种结构完成。
乳酸钠 +H2CO3
H2O+CO2 呼吸中枢
蔬菜 水果 中的
Na2CO3
呼吸运动增强、增 加排气量、排出CO2 Na2CO3 +H2CO3 NaHCO3 过多的NaHCO3由肾脏排出
进入 血液
H2CO3/NaHCO3缓冲对—维持血液酸碱度稳定
三、稳态
• 定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人和动物 机体内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