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知识点总结
《逍遥游》知识点

【通假字】1.北冥有鱼冥:通“溟”,海。
2.其正色邪无所至极邪邪:通“耶”,呢。
3.而后乃今培风培:通“凭”,凭借。
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
5.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
6.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
反:通“返”。
7.而御六气之辨辨:通“变”,变化。
8.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9.而宋荣子犹然笑之犹:通“繇”,喜。
10.而征一国而:通“耐”。
特殊句式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齐谐》者,志怪者也。
—判断句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判断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状语后置句而莫之夭阏(è)者。
—宾语前置句之二虫又何知。
—宾语前置句奚以知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有冥海者,天池也。
—判断句彼且奚适也。
—宾语前置句翱翔(于)蓬蒿之间。
—省略句3.词类活用。
1.名词用如动词范例讲解: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向南飞)2.使动用法范例讲解:彼于致福者(致:使……到来)3.形容词作名词范例讲解:鲲之大(大:庞大的体形)志怪(怪:怪异之事) 4.古今异义。
海运:海波动荡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野马:游动的雾气果然:饱的样子众人:一般人羊角:旋风怒:奋发不过:不超过现代汉语是转折连词。
5.一词多义。
以①去以六月息者也,凭、乘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用其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副词,表示揣测,相当于“是……还是……”①代词,代第一人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②代词,代第三人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③难道(其真无马邪)④其中(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⑤还是(吾其还也)且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再说①尚且(吾死且不惧,彘酒安足辞)②况且(且尔言过矣)③而且(以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④暂且(县官且顺群臣言)⑤一边……一边……(且战且退)⑥彼且奚适也,将要⑦且适南冥也。
(将要;到、往;海)⑧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将近)乃而后乃今培风,才①是,表判断(臣非知君,知君者乃苏君)②只,仅仅(乃自强步,日三四里)③竟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竟然④你,你的(家祭勿忘告乃翁)⑤与“无”连用,表示推测(无乃尔是过与)⑥于是(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时时则不至,有时①季节(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②隔一段时间,有时候(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③时候,时间(别君去兮何时还)④时运,时机(时不利兮骓不逝)⑤按时(学而时习之)⑥当时,那时(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⑦时常,经常(时与出游猎)知小知不及大知,同智,智慧①知道(朝菌不知晦朔)②知识,见解(孰为汝多知乎)③了解(知我者,鲍子也)④知己(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⑤主持(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修未有知其修者,长①整治,治理(修守战之具)②修建(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③研究、学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④高(邹忌修八尺有余)比行比一乡,联合①等到(比至陈,车六七白乘)②挨着(天涯若比邻)③处处(比比皆是也)④勾结(朋比为奸)⑤认为和……一样(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⑥等同(与天地兮比寿)。
3《逍遥游》知识点

• 且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再说 • ①尚且(吾死且不惧,彘酒安足辞) • ②况且(且尔言过矣) ③而且(以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④暂且(县官且顺群臣言) ⑤一边……一边……(且战且退) • ⑥彼且奚适也,将要 ⑦且适南冥也。(将要) • ⑧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
• 乃 而后乃今培风,才 ①是,表判断(臣非知君,知君者乃苏君) ②只,仅仅(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③竟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而彭祖 乃今以久特闻,竟然 ④你,你的(家祭勿忘告乃翁) • ⑤与“无”连用,表示推测(无乃尔是过 与) ⑥于是(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 人者,受上赏)
一词多义
•
以 ①去以六月息者也,凭、乘 ②生物之 以息相吹也,用
• 其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副词,表示揣测, 相当于“是……还是……” • ①代词,代第一人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 得极乎游之乐也) ②代词,代第三人称(北冥有鱼,其名为 鲲) • ③难道(其真无马邪) ④其中(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⑤还是(吾其还也)
• 善 泠然善也,高远 ①好,表答应(王曰:“善。”) • ②擅长(京中善口技者) ③善良的(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 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若入前为寿 • 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则风斯在下矣(就)
• • • •
则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连词,就) (2)时则不至(连词,或者) (3)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连词,那么)
古今异义
•
(1)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 样 今义:转折连词,用于上一个分句 •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 数人,大家 • (3)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 今义: 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 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逍遥游文言知识点总结

第2单元第6课《逍遥游》文言知识点总结一、重点词语1.怒:。
2.抟:。
扶摇:。
3.夭阏( ):。
4.奚以……为:5.晦:。
朔:。
6.绝:。
二、通假字1.北冥有鱼()2.三餐而反()3.小知不及大知()4.此小大之辩也()5.而(nài)征一国者()6.旬有五日而后反()7.而御六气之辩()8.而后乃今培风()9.其正色邪()10.汤之问棘也是已()11.辩乎荣辱之境()12.旬有五日而后反()三、古今异义1.虽然:古义:。
今义:。
2.果然:古义:。
今义:。
3.众人:古义:。
今义:。
4.野马:古义:。
今义:。
5.羊角:古义:。
今义:。
6.天池:古义:。
今义:。
7.海运:古义:。
今义:。
8.小年:古义:。
今义:。
9.是:古义:。
今义:。
10.控:古义:。
今义:。
11.虫:古义:。
今义:。
12.枪:古义:。
今义:。
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水击三千里()(二)名词作动词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不过数仞而下()(三)形容词作名词《齐谐》者,志怪者也()(四)形容词作动词怒而飞()(五)使动用法1.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2.彼于致福者()五、一词多义1.之:①鹏之徙于南冥也()②之二虫又何知!()③穷发之北()2.息:①去以六月息者也()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其:①则其负大翼也无力()②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③其自视也,亦若此矣()4.以:①去以六月息者也()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③以八千岁为春()④奚以知其然也()⑤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六、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齐谐》者,志怪者也。
()2.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3.南冥者,天池也。
()4.此小大之辩也()5.此小年也()6.此大年也()7.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①奚以知其然也?()②莫之夭阏(è)者()③彼且奚适也()④之二虫又何知()⑤彼且恶(wū)乎待哉()2.状语后置句①覆杯水于坳(āo)堂之上()②翱翔蓬蒿之间()③去以六月息者也()(三)省略句翱翔()蓬蒿之间。
文言文《逍遥游》知识点

文言文《逍遥游》知识点文言文《逍遥游》知识点_逍遥游《逍遥游》是道家经典《庄子》的首篇,文章第三部分从“惠子谓庄子曰”至结尾,表达了反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优游自得的生活旨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逍遥游》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庄子《逍遥游》知识点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庄子《逍遥游》翻译北海有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
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
鹏的背脊,不知道它有几千里,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象挂在天空的云彩?这只鸟,海动时就将迁移而飞往南海。
南海就是天的池。
《齐谱》这部书,是记载怪异事物的。
《齐谐》的记载说:“大鹏迁移到南海去的时候,翅膀在水面上拍击,激起的水浪达三千里远,然后趁着上升的巨大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离开北海用六个月的时间飞判南海才休息。
高二语文必修五《逍遥游》知识点总结

高二语文必修五《逍遥游》知识点总结本文是关于高二语文必修五《逍遥游》知识点总结,感谢您的阅读!
高二语文必修五《逍遥游》知识点总结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
(5)而徵一国(通"耐",能)
(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2.古今异义
(1)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4)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
(5)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
3.一词多义
(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
(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
(2)使动用法。
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逍遥游》知识点整理复习

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北冥有鱼(2)小知不及大知(3)此小大之辩也(4)旬有五日而后反(5)而徵一国(6)御六气之辩2.古今异义(1)腹犹果然古义: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2)众人匹之古义:今义:多数人,大家(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今义:转折连词(4)穷发之北古义:今义:头发(5)小年不及大年古义:今义:丰收年;春节3.一词多义(1)辩辩此小大之辩也而御六气之不辩乃而后乃今培风,臣非知君,知君者乃苏君乃自强步,日三四里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家祭勿忘告乃翁无乃尔是过与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2)知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圣人无名(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4.词类活用而后乃今将图南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德合一君彼于致福者而徵一国者二、文言虚词1.之(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2)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3)而莫之夭阏者(5)之二虫又何知(6)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而(1)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2)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4)而控于地而已矣3.则(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时则不至(3)则其负大舟也无力4.然(1)奚以知其然也(2)虽然,犹有未树也(3)未数数然也5.以(1)以五百岁为春(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奚以知其然也6.且(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2)彼且恶乎待哉(3)且适南冥也7.于(1)彼其于世/彼其于世(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8.其(1)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其名为鹏三、文言句式(1)此小大之辩也(2)《齐谐》者,志怪者也(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4.倒装句(1)而莫之天阏者(2)彼且奚适也(3)奚以知其然也(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5)翱翔蓬蒿之间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5)而徵一国(通"耐",能)(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2.古今异义(1)腹犹果然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2)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3)虽然,犹有未树也。
文言文《逍遥游》知识点有哪些

文言文《逍遥游》知识点有哪些庄子《逍遥游》知识点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庄子《逍遥游》原文北冥有鱼①,其名为鲲②。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
南冥者,天池也⑦。
《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
”野马也(13),尘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
天之苍苍,其(70)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6)?其(70)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逍遥游》文言知识点整理

第十三周高二A早读材料14《逍遥游》文言知识点整理一、重点字词解释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
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志,记载。
抟(tuán):回旋而上。
“去以六月息者也”以:凭借。
息:风。
苍苍:深蓝。
其正色邪:或许是上天真正的颜色?其,抑,或许。
正色,真正的颜色。
邪,同“耶”,疑问语气词。
极:尽。
下:向下。
亦:也。
是:这样。
已:罢了。
芥:小草。
置杯焉则胶:将杯子放于其中则胶着搁浅。
置,放。
焉,于此。
胶,指着地。
斯:则,就。
而后乃今:“今而后乃”的倒文,意为“这样,然后才……”。
培:凭。
莫之夭阏(yāo è):无所滞碍。
夭,挫折。
阏,遏制,阻止。
“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的倒装。
图南:计划向南飞。
决(xuè):疾速的样子。
抢(qiāng):触,碰,着落。
控:投,落下。
奚以:何以。
之:去到。
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相当于“呢”。
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行)。
“奚以……为”,即“哪里用得着.......呢”。
适:去,往。
莽苍:色彩朦胧,遥远不可辨析,本指郊野的颜色,这里引申为近郊。
犹:还。
果然:吃饱的样子。
宿:这里指一夜。
宿舂粮:即舂宿粮,舂捣一宿的粮食。
之二虫:此,这。
众人:一般人。
匹:配,比。
修:长。
绝:穿过小大之辩:小和大的区别。
效:效力,尽力。
官:官职。
行(xíng):品行。
比:合。
合:使...满意。
而:通“能”,能够。
征:征服。
举:全。
劝:勉励。
非:责难,批评。
沮(jǔ):沮丧。
定:认清。
内外:这里分别指自身和身外之物。
在庄子看来,自主的精神是内在的,荣誉和非难都是外在的,而只有自主的精神才是重要的、可贵的。
境:界。
数数(shuò)然:汲汲然,指急迫用世、谋求名利、拼命追求的样子。
泠(líng)然:轻妙飘然的样子。
善:美好的。
旬:十天。
有:又。
虽:虽然。
待:凭借,依靠。
乘:遵循,凭借。
天地:这里指万物,指整个自然界。
正:本;这里指自然的本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逍遥游
1、通假字
北冥有鱼小知不及大知此小大之辩也三餐而反
旬有五日而后反而徵一国御六气之辩汤之问棘也是已
故夫知效一官而征一国者
2、古今异义
腹犹果然众人匹之虽然,犹有未树也野马也
3、词类活用
而后乃今将图南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时则不至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我腾跃而上
此亦飞之至也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志怪者也不过数仞而下
4、文言句式
此小大之辩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有冥海者,天池也翱翔蓬蒿之间彼且恶乎待哉
彼且奚适也而莫之夭阏者彼且奚适也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之二虫又何知奚以知其然也此小年也
5.重点词语
其名.为鲲。
()()志怪
..者也。
()()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
..则将徙于.南冥。
()()()()()
抟扶摇
..六月息.者也。
()()()()()...而上.者九万里,去以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置.杯焉则胶.()()汤之问棘也是已
..。
()()
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适.百里者,宿.舂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奚.以.知其然.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
绝.云气,负青天,且适
..南冥也。
()()()
彼.且.奚适
..也?我腾跃而.上()()()()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辩.乎荣辱之境
()()()()()()
未数数
..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
泠然
..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