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
2009浙江考试方案

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方案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本次高考改革的直接动因是高中新课改,高中新课改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它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高中新课改以教育部2003年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为标志而在全国部分省区逐步展开。
2004年首批试点省区为山东、宁夏、广东、海南,2005年江苏加入试点,我省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于2006加入试点,同年加入的还有安徽、福建、天津、辽宁四省。
高中新课改在教育理念上的鲜明特色为:1、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全面性:强调知(认知)、情(情感)、能(技能)三维目标的统一,把技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和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等一起并列为八大学习领域;2、课程内容的选择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性,实行学分制,设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3、评价的过程性和综合性,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4、课程管理的民主性:改单一的国家课程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
与传统的课程体系相比,高中新课程体系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是在课程领域的一次重要的改革。
高考作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对基础教育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高考办法是否与新课改相适应,事关新课改的成败。
正因如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 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
要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
”高中阶段现有的考试评价体系为高考改革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省自上世纪80年 代实施普通高中会考制度,已积累了二十多年的经验。
2009年浙江省高考英语考试说明附带试卷

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英语考试说明英语卷第I卷(共80分)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单项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满分10分)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选项标号涂黑。
1. — Are you going to live with us this summer, Auntie Rosemary? — ______, dear.A. I don’t expect soB. Don’t mention itC. Never mindD. It doesn’t matter2. The Taylors decided that they would employ ______ cleaner to do ______ housework.A. a; aB. a; theC. the; aD. 不填; the3. My cousin left for London ten years ago, and I ______ her ever since.A. wouldn’t s eeB. hadn’t seenC. didn’t seeD. haven’t seen4. What we need is a better transport system, ______, more buses and trains and fewer cars.A. as a resultB. in other wordsC. as a matter of factD. by the way5. Medicines should be put in place s ______ children’s reach.A. besideB. overC. beyondD. within6. — Happy birthday, Tom.— Well, ______, my birthday was yesterday. Anyhow, thank you all the same!A. actuallyB. basicallyC. probablyD. certainly7. ______ I suggest that you consider the matter further before taking any action?A. MustB. MayC. WillD. Need8.Mr. Smith ______ a lot of his business on the Internet these days, so he doesn’t have to visit his customers often.A. doesB. makesC. takesD. gets9. With the world population ______ to increase, our demand for energy is also growing.A. to continueB. continueC. continuingD. continued10. The young man we’ve just talked to is a traveler ______ parents visited us last year.A. thatB. whoseC. whomD. which11. ______ she is doing now will determine her future in the company.A. WhereverB. WheneverC. WhicheverD. Whatever12. Some of us are sensitive to smells while ______ find colors easier to remember.A. the otherB. the othersC. othersD. another13. I spent several years in France, ______ I never learnt to speak French.A. forB. yetC. orD. so14. The nurse found a little boy in the corner of the room, ______ and crying.A. frightenedB. frighteningC. being frightenedD. having frightened15. When I was looking through my family’s old photos the other day, I ______ a photo of my parents’ wedding.A. came forB. came afterC. came toD. came across16. The sweater that my mum made was twice the ______ it should have been.A. quantityB. sizeC. numberD. quality17. The ground has been cleared and houses ______ for those homeless people now.A. buildB. have builtC. are builtD. are being built18. She spends most of her monthly income on books, and the rest ______ to food and clothing.A. goesB. goC. has goneD. have gone19. I usually do the washing up and leave the cooking to my wife, ______ she’s a better cook than me.A. unlessB. even thoughC. asD. in case20. —I think it’s a good idea.— ______.A. No problemB. My pleasureC. Sounds niceD. I couldn’t agree more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21 ~ 40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选项标号涂黑。
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理科数学(2009年与2010年对照版)

2009年与2010年对照版(红色的删除,蓝色的添加)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数学(理科)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公布的内容范围命题,不超出《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必修模块和指定选修模块(IA)的范围。
数学学科的考试,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科的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考查中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查对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以及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一、知识要求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一)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二)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用数学语言表达,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掌握:要求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
二、能力要求能力是指空间想像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公开阅读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

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数学(文科)(征求意见稿)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的内容,确定理工类高考数学科考试内容。
数学科的考试,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科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考查中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查对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以及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一、知识要求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一)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二)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用数学语言表达,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掌握:要求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能够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
二、能力要求能力是指空间想像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历年高考09年浙09年浙江省高考方案

. . 。
. .2009年浙江省高考方案浙江在2009年将出现三种不同的高考试卷组合,供学生选择。
这三种试卷组合共同的部分是都有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不同的是:考“一本”的学生,除了考传统的“3(语、数、外)+X(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外,还要加试“自选模块”,满分从现在的750分上升到810分;考“二本、三本”的学生和现行高考制度一样,只考“3+X”,满分保持75 0分不变;考“高职高专”的学生只考语文、数学、外语,不再考“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但要加试技术考试,满分为550分。
五大变革淡化相互攀比新课改高考方案以现行的高考方案为基础,主要作了以下五方面的变革:1、不同批次的学生采用不同考法。
新高考改单一考试科目为分类设置考试科目。
以“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为主体,分三类设置考试科目。
第一类(一本):3[语、数(文/理)、外]+X[综合(文/理)]+自选模块第一类科目在保持原有“3+X”科目组合的基础上,增考自选模块,增加测试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现行的第一批录取院校或专业自主决定是否选用此考试科目组。
“自选模块”即由考生在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学科IB选修模块的18道题中,自主选答6题。
第二类(二本、三本):3[语、数(文/理)、外]+X[综合(文/理)]第二类科目维持原有“3+X”科目组合,重点测试通用型知识和能力,基本对应现有的第二、三批录取院校。
第三类(高职高专):3[语、数(文/理)、外] +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第三类科目在保持共同科目“语、数、外”基础上,增加技术考试,侧重测试技能型能力,对应现有的第四批录取的高职高专院校。
技术科目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先由学生自主选考一门,条件成熟时二者皆考。
艺术、体育类考生的考试科目为:本科:3[语、数(文/理)外]+X[综合(文/理)]+艺术专业/体育术科。
专科:3[语、数(文/理)、外]+艺术专业/体育术科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作为录取重要依据。
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

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正式出台,从该方案看,高校招生的选拔模式,将实行在全科会考基础上的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综合评价、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选拔模式。
2009年高考将实施一类二类三类考试科目组:一类(相当于一本):考试科目为3(语、数、外)+X(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自选模块。
其它评价项目为综合素质测试。
二类(相当于二本、三本):考试科目为3(语、数、外)+X(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其它评价项目为综合素质测试。
三类(相当于高职高专):考试科目为3(语、数、外)+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其它评价项目为综合素质测试。
体艺类:本科:考试科目为3(语数外)+X(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艺术专业/体育术科。
其它评价项目为综合素质测试。
专科:考试科目为3(语数外)+艺术专业/体育术科。
其它评价项目为综合素质测试。
★各考试科目的分值、考试时间与日期(一)分值与时间考试科目考试时间分值语文150分钟150分数学120分钟150分英语(不含听力)120分钟130分英语听力20分钟20分其他语种(含听力)120分钟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分钟300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90分钟100分自选模块90分钟60分(二)具体日期高考时间是每年的6月7日和8日。
7日上午语文,下午数学,8日上午综合,下午外语。
每年3月和9月为英语听力考试;每年4月和10月进行技术考试。
★命题语文、数学(文科/ 理科)、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依据教育部《考试大纲》和浙江省《考试说明》公布的内容范围命题,不超出《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相应科目的必修模块和指定选修模块(IA)的范围。
自选模块考试依据教育部《考试大纲》和浙江省《考试说明》公布的内容范围命题,不超出相关课程《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自主选修模块(IB)的范围。
自选模块考试内容将在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9门学科的18个自主选修模块(IB)的内容中,每个模块编制1道试题,共18题,每题10分,由学生任意选答4道题。
2009年浙江省高考政治科考试说明解读及备考策略

2009年浙江省高考政治科考试说明解读及备考策略《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文科综合考试大纲说明(思想政治)》(以下简称《说明》),是浙江省在坚持科学、稳定与创新的原则下,首次自主编写的新课程考试说明。
与以往的考试说明相比,《说明》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高考复习教学中,理解考试说明的内容和精神,把握命题的依据与要求,是师生学科备考的核心与关键。
本文将对《说明》进行必要的解读并提出一些复习策略。
一、《说明》的依据与要求《说明》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并参考《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基础上确定了考试的内容与要求。
这表明命题将充分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政治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到紧密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
坚持知识考查、能力考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有机统一。
而且,在遵循国家统一考试要求的同时,适当体现浙江地方特色。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从《说明》提供的样卷可以看出,2009年浙江高考文科综合政治卷,仍然采用政治、历史、地理文科综合的方式,考试方式、考试时间、试题分值、试卷的结构与试题难度保持相对稳定。
政治科具体见下表:从上表统计看出,与以往不同的是,《说明》用“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样卷”取代以往的“题型示例”,样卷不仅可以说明试题类型,而且对试卷中的题量、分值以及考试内容比例等也作出了说明。
样卷试题也不再是出自以往高考试卷的陈题,而是自主编制的新题。
文科综合试卷分为I、Ⅱ两卷,两卷中政治学科满分为100分。
第1卷题型为单项选择题,政治学科12题共计48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综合题),两个大综合题下设置的5个小题,共计52分。
其中各模块分值的比重为:《经济生活》占30分,《生活与哲学》占26分,《政治生活》占14分,《文化生活》占16分,《国家与国际组织》占14分。
浙江省2009年高考考试说明出台

浙江省2009年高考考试说明出台《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简称《考试说明》)2月10日出炉,这套堪称我省高考生的应考“宝典”,今天起将陆续送达考生手中。
《考试说明》,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专家编写,共有2册,一册是文科,一册是理科。
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自2006年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2009年将首次实行高中新课改的高考,高考自主命题的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和自选模块。
《考试说明》根据教育部《考试大纲》,从浙江省实际出发,在《中学教学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内,对2009年高考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和自选模块的考试内容、要求、形式作出具体解释,并提供参考考卷,是浙江省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
有关负责人表示,《考试说明》细化了《考试大纲》对考试的知识内容要求和能力要求,有助于考生复习时对《考试大纲》的理解。
而且,为了尽快将《考试说明》送到考生手中,《考试说明》从编写到出版,比去年整整提早了一个半月。
昨天,记者特别邀请了杭州高级中学、杭州外国语学校等高三年级各科备课组组长,对《考试说明》进行了详细解读,并针对今后考生们的复习做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语文开放式题目更考验学生□周伟(杭州高级中学语文备课组组长)从考试内容上看,实用类的考试范围与以往有变化,今年改成了“实用类(包括论述类)”,以往这一块只考查自然科学类文章,今年可能还会包括各种论述类文章,比如像讨论“美学”这样的文章,也可能出现在这里。
背诵的范围也基本与课本要求相符,要求略高于课本。
从试题结构上来说,试卷的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前是分为客观、主观题两个部分,今年则“语言文学运用”、“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和“写作”四部分,学生在平时练习时就应尽早习惯这种模式,以免考试时不适应。
自选模块与以往最大不同的部分可能出现在自选模块部分,首先这块的要求非常高,它要求深入测试学生“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的能力,题目的开放性也前所未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2009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数学(文科)(征求意见稿)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的内容,确定理工类高考数学科考试内容。
数学科的考试,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科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考查中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查对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以及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一、知识要求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一)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二)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用数学语言表达,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掌握:要求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能够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
二、能力要求能力是指空间想像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空间想像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像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二)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就是从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
(三)推理论证能力:中学数学的推理论证能力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初步的推理能力。
(四)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五)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
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
(六)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
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
(七)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个性品质要求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
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考查要求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结构框架。
(一)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
(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须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
(三)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
对能力的考查要全面考查能力,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要切合学生实际。
对推理论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全卷,是考查的重点,强调其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
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的互相转化。
对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主要是算法和推理的考查,考查以代数运算为主。
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运用概率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对应用意识的考查主要采用解决应用问题的形式。
命题时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试题设计要切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践经验,使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符合考生的水平。
(五)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
在考试中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要注重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
精心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试题;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试题;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的试题。
(六)试题要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价值立意,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要注意数学概念、数学本质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常规方法。
试题设计力求公平,贴近学生实际,在熟悉的情境中考查能力;试题设计力求入口宽,方法多样,并且具有层次,以使学生在公平的背景下展示真实水平。
Ⅲ.考试内容一、集合(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三)集合的基本运算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韦恩图(Venn)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二、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一)函数1.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
2.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图象法和列表法,能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简单的函数。
3.了解分段函数,能用分段函数来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4.理解函数的单调性,会讨论和证明一些简单的函数的单调性;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会判断简单的函数奇偶性。
5.理解函数的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并能求出一些简单的函数的最大(小)值。
6.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二)指数函数1.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2. 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会求与指数函数性质有关的问题。
4.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三)对数函数1. 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
2. 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会求与对数函数性质有关的问题。
3.知道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4.了解指数函数x y a =与对数函数log ay x =互为反函数(0,1a a >≠)。
(四)幂函数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
2.结合函数12231,,,,y x y x y x y y x x =====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五)函数与方程1.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
2.理解并掌握连续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能利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判别函数零点的个数。
(六)函数模型及其应用1.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增长特征。
知道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2.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3.能利用给定的函数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立体几何初步(一)空间几何体1.了解和正方体、球有关的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理解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3.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4.能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理解三视图和直观图的联系,并能进行转化。
5.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二)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2.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
理解以下判定定理。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