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机变形病毒及其防治现状的探讨
关于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措施的研究

关于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措施的研究摘要:当今处于信息化时代,网络高度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球性工具。
计算机、手机的普遍应用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途径。
计算机病毒的快速传播不仅严重威胁着信息系统安全,阻碍信息化产业的健康发展,甚至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用户经济损失。
本文就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对防范计算机网络安全有所帮助。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现状;传播模式;防范措施引言二十一世纪以来,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之中,网络普及率不断呈现上升趋势,截止2018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已经突破8亿,网络普及率更是达到59.6%,而且还呈现增长趋势。
网络的普及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比如垃圾信息、计算机病毒等。
现如今,计算机病毒不仅数量快速增长,而且种类也不断增加,每年约有数十万的新型计算机病毒出现。
尤其一些网络黑客在利益的驱使下,研制各种计算机病毒,并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病毒,来窃取人们信息,造成用户信息泄露,甚至经济损失。
由此可见,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措施的研究已是一项十分重要且紧迫的事项。
一、计算机病毒现状分析(一)网络成为计算机病毒传播主要途径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越来越普及,世界都已变成了“地球村”。
计算机病毒传播由传统的移动存储设备介质转变为网络平台,通过网络传播的病毒越来越多,比如木马、网络蠕虫、恶意程序等等。
网络为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更便捷、更快速的通道,打破了时空限制,使得计算机病毒在短时间内就可在全世界范围内快速传播。
(二)计算机病毒多元化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日益成熟,各种软件不断出现。
各种计算机病毒也随着不同软件的出现而诞生,计算机病毒种类不断增多,呈现多元化趋势。
目前病毒的制作方法也越来越简单,很多病毒都使用高级语言编写,这种方法不仅简单易操作,而且容易被修改生成多种类型病毒。
此外,现如今,计算机病毒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更新升级速度也越来越快,病毒的复杂程度也不断提升,破解难度不断加大。
关于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的探讨

关于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的探讨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病毒越来越多的影响系统运行,导致系统出现崩溃。
计算机安全问题日益复杂,稍微不注意,就会导致计算机病毒侵扰,所以说,合理有效预防是防治计算机病毒最有效,最经济省力,也是最应该值得重视的问题,只有合理的防范计算机病毒,才能更好地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为我们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基于此,本文就针对计算机病毒及防范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前言计算机病毒通常是指一种侵入计算机系统并且同时破坏计算机本身的程序的一种特定程序。
一般来说,这类程序像癌细胞一样,具有自我的繁殖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很强,非常难以清除,所以称为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对电脑可以说是有致命的破坏能力,一旦侵入电脑,没有及时的杀毒,就会导致电脑正常的信息被破坏。
而且,病毒还具有伪装的能力,与此同时病毒还能够感染程序,可以使计算机的数据丢失,甚至严重的可以造成计算机的整个系统瘫痪。
1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分类及产生原因1.1 计算机病毒特点(1)破坏性凡是由软件手段能触及计算机资源的地方均可能受到计算机病毒的破坏。
其表现:占用CPU时间和内存开销,从而造成进程堵塞或破坏计算机内的文件,打乱屏幕的显示等。
(2)潜伏性第一种表现是专用采用病毒检测程序,否则病毒可以静静地躲在磁盘或磁带里待上几天,甚至几年,等时机成熟,就会四处繁殖、扩散,继续为害。
潜伏性的第二种表现是,计算机病毒的内部往往有一种触发机制,不满足触发条件时,计算机病毒除了传染外不做什么破坏。
触发条件一旦得到满足,有的在屏幕上显示信息、图形或特殊标识,有的则执行破坏系统的操作。
(3)隐蔽性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大多夹杂在正常程序中,甚至只有通过病毒软件检查出来,有的根本就查不出来,这类病毒处理起来很困难系数就会增加。
(4)可触发性为了隐蔽自己,病毒必须潜伏,少做动作。
如果完全不动,一直潜伏的话,病毒既不能感染也不能进行破坏,便失去了杀伤力。
基于计算机病毒的防治问题探究

基于计算机病毒的防治问题探究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计算机病毒的研究背景,然后阐述了计算机病毒的定义,最后就计算机病毒的特征、类型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详细的探索与研究在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可与同行工作人员共同研讨。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防治;措施,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病毒也在不断地变换形式,而且这些病毒的侵入方式变得更加隐蔽,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
个人用户对计算机的使用,一定要采用非常规范的操作方法。
一、计算机病毒的研究背量广大的安全专家和计算机用户对计算机病毒非常担忧,虽然现如今计算机反病毒的技术在高速的发展和更新,但是仍然不能够改变反病毒技术被动落后的局面。
因此,计算机用户必须不间断的针对出现的计算机病毒进行应付。
由于现如今的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病毒的泛滥越来越严重。
我们可以从最新的几款病毒采用的技术和特点看出,计算机病毒的攻击方式和传播方式随着网络的普及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如今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的多样化,例如隐形依附在下载视频资料、文件传播、图片传播或邮件传播等。
计算机病毒传播是一种传播速度极陕、危害性非常大和可怕的代码。
因此,在计算机没有被病毒激活损害前进行病毒检测和杀毒能够非常有效的保障计算机安全。
二、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一般来讲,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人的对计算机的性能和数据造成破坏,进而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并且具有自我复制功能的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明确规定:病毒指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计算机病毒的实质是一组人为的程序或代码,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传染性和自我复制性。
三、计算机病毒的特征1、具有较强的破坏性:通常来说,只要是利用软件可以接触到的计算机资源,都有可能会遭到病毒的破坏。
例如计算机的CPU 时间被占用,内存开销,带来计算机的系统文件遭到破坏,工作进程堵塞,屏幕显示出现混乱状态等。
计算机病毒探讨和对它的防范措施

计算机病毒探讨和对它的防范措施摘要:计算机已普及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各个领域。
人们正确掌握了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且了解了计算机被病毒感染后的症状反映,就可以从某种角度来采取对病毒的扼制并可以全面地采取防范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概念特点症状防范措施目前,计算机已普及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各个领域。
在人们迈步进入网络时代后,计算机病毒也由以前的单机型病毒,转变为现在的网络型病毒。
以往的计算机病毒其传播途经主要是通过软磁盘和U盘以及移动硬盘进行,当人们使用和读取这些外存储设备的信息时才遭到病毒的侵害。
而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病毒的传播方式和途经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网络成了病毒的主要通道。
病毒可以通过人们发送邮件,访问不明网站以及通过网络QQ的聊天和信息传递来进入用户的主机。
然而病毒的这种攻击性已给世界各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甚至是灾难性的。
这一严重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和应对防范的重要课题。
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特点病毒的原意是指能使有生命的人或动植物致病的微生物。
它可以潜伏和隐藏在人或动植物的体内,致使肌体在一定的时候遭到侵害和破坏,失去正常的功能。
而计算机内部同样也会存在一种能使机算机失去正常运行功能的有害东西,所以人们形象地称它为“计算机病毒”。
不过,这种计算机病毒是人为制造的一组程序指令。
它在计算机运行中对计算机信息或系统起一定的干扰和破坏作用。
既然它是一种人为编制的程序指令,那它自然也会产生一些特点和表现形式。
以下是计算机病毒通常具有的一些特点。
(1)寄生性和隐蔽性:计算机病毒与其他合法程序一样,也是可执行的程序,所不同的是,它是一个非完整的程序,并且潜藏在其他可执行的程序中。
因此,它享有其它程序所能得到的权限,当执行这个程序时,病毒就会发作而起破坏作用,这就是它的寄生性。
当未启动该程序时,它通常不会被人们发觉,这就是它的隐蔽性;(2)传染性:传染性是病毒的基本特征,就像人体内的病毒会通过某种接触而进行传染。
浅析计算机病毒及防范的措施

浅析计算机病毒及防范的措施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破坏性的软件代码,可以自我复制并感染计算机系统。
它们以各种形式出现,包括破坏数据、窃取个人信息、占用计算机资源等。
计算机病毒可能通过电子邮件、下载的文件、移动存储设备等途径传播,给使用计算机的个人和组织带来威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浅析计算机病毒及防范的措施。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计算机病毒的一些常见类型。
最常见的计算机病毒类型之一是病毒。
这种类型的病毒可以像人类病毒一样通过感染其他文件进行传播,并且可以在受感染的文件中潜伏。
一旦激活,病毒会破坏文件或系统的功能。
另一种常见的计算机病毒类型是蠕虫。
与病毒不同,蠕虫不需要感染其他文件来进行传播。
它可以自我复制并通过网络或电子邮件来传播。
一旦蠕虫感染一台计算机,它会继续传播并执行破坏性的任务,如删除文件或占用系统资源。
除了病毒和蠕虫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计算机病毒,如木马、广告软件、间谍软件等。
这些病毒的目标可能是窃取个人信息、嗅探用户活动、广告投放等。
针对这些计算机病毒的威胁,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来保护我们的计算机系统。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防范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安装可靠的安全软件,如杀毒软件和防火墙。
杀毒软件可以检测和清除计算机中的病毒,而防火墙可以监控网络连接并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这些安全软件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处理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其次,我们需要保持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更新。
计算机病毒通常会利用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中的漏洞来进行感染和传播。
通过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我们可以修复这些漏洞,从而减少计算机病毒的入侵风险。
此外,我们应该谨慎地下载和安装软件。
当我们下载软件时,应该选择来自可信来源的软件,并仔细阅读软件许可协议和用户评论。
避免下载和安装不明来源的软件可以减少感染计算机病毒的风险。
另外,我们需要加强对电子邮件的警惕。
电子邮件是计算机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我们应该避免打开未知或可疑的附件或链接,尤其是来自不熟悉的发件人。
浅析计算机病毒与防治范文

位置来看,不同的病毒隐藏在不同的位置,有的隐藏在扇区 ス
中,有的则以隐藏文件的形式出现,让人防不胜防。③潜伏 硪
性。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是指其具有依附于其他媒体而寄生 摊
的能力,通过修改其他程序而把自身的复制体嵌入到其他程 淘
2/8
序或者磁盘的引导区甚至硬盘的主引导区中寄生。④可触发 ÷
性。计算机病毒一般都具有一个触发条件:或者触发其感染,
病毒。脚本病毒依赖一种特殊的脚本语言来起作用,同时需
3/8
要主软件或是应用环境能够正确地识别和翻译这种脚本语
言中嵌套的命令。④“特洛伊木马”程序。特洛伊木马程序比 褴
起其他各种恶意的软件来说都更加了解用户的心里状态— 束
—这种程序的创作者用在怎么样使运行特洛伊木马程序的 妃
功夫可能和他们创作木马的时间一样多。
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计算机病毒是指利用网络进行传播的一类病毒
的总称。而现在网络时代的计算机病毒,已经不是如此单纯 螳
的一个概念,它被溶进了更多的东西。如今的计算机病毒是 嚆
指以网络为平台,对计算机安全产生安全的所有程序的总 驱
和。
.1 “间谍”式木马病毒出现。如果说传统木马病毒是个骗
狗
┋
子的话,那么现在的木马病毒则更像一个活生生的间谍。如
发性、破坏性衍生性等特征。下面简单就计算机病毒的特性 拘
加以介绍:
①感染性。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性也称为寄生性,是指计
算机病毒程序嵌入到宿主程序中,依赖于宿主程序的执行而 累
生成的特性。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性是计算机病毒的根本属
性,是判断一个程序是否为病毒程序的主要依据。②隐蔽性。 徘
隐蔽性是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之一。从计算机病毒隐藏的 匍
计算机变形病毒发展剖析及解决策略

计算机变形病毒发展剖析及解决策略赖瑞麟【期刊名称】《信息安全与技术》【年(卷),期】2012(003)002【摘要】计算机变形病毒的发展伴随着病毒的发展史,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变形病毒发展经历了加密病毒、单变形、准变形、完全变形病毒,一直到现在的网络变形病毒阶段。
与变形病毒紧密相关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如解密技术、网络技术、各种数学算法等,它们的发展也加速了变形病毒的无穷更新变种。
同时,这对反病毒技术的变革和更新换代不断地提出新挑战。
文章中对变形病毒的解决策略就是以网络蠕虫的变形为分析例子。
%Polymorphic Viru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mputing virus history.Form 1990s by now,polymorphic virus passes by the following stages:single encrypted virus,encrypted virus with variable keys,polymorphic virus,full metamorphic virus and networking metamorphic virus.Following by polymorphic virus,some key technologic is developing rapidly such as decryption,networking,mathematic algorithm etc.So the developing polymorphic virus brings more and more big trouble and challenge to the anti-virus skills.In the paper,a trouble shooting strategic of the latest worm polymorphic virus will be analyzed.【总页数】2页(P41-42)【作者】赖瑞麟【作者单位】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广州5105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09.5【相关文献】1.计算机病毒的变形技术及变形引擎研究 [J], 吴卉;董卫宇;黄华星2.浅谈中国计算机病毒与反计算机病毒技术发展与免杀技术 [J], 杨楠3.计算机病毒的变形技术及变形引擎研究 [J], 吴卉;董卫宇;黄华星4.计算机病毒剖析及防范艺术 [J], 张伟5.计算机病毒剖析及防范艺术 [J], 王轶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反病毒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反病毒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背景】由于Internet的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病毒制作技术扩散、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计算机病毒已成为当代信息社会的致命杀手,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病毒像幽灵一样,无处不在。
病毒开发者之间已经出现了团队合作的趋势,尤其是病毒与黑客技术相结合,使其对抗反病毒技术的能力越来越强。
面对这种严峻形势,人们急需要了解病毒的特征和反病毒技术,做到防杀结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计算机病毒的产生1983 年11 月,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病毒在美国实验室诞生,1986 年,巴基斯坦两兄弟为追踪非法拷贝自己软件的人,又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传染个人电脑兼容机的“巴基斯坦”病毒。
1988 年,计算机病毒开始传入我国,在短短几个月之内迅速感染了全国20 多个省、市的计算机。
二、计算机病毒的特点1.电子邮件已成为病毒快速传播的主要媒介前期,病毒只能通过软盘或光盘在计算机之间传播,而在网络中则可以通过网络通讯机制迅速扩散。
1989 年,FORM 引导区病毒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才流行起来,而通过电子邮件,Sircam 病毒一周之内就使全球数以万计的计算机用户受到波及,Nimda 更是用了不到30分种。
电子邮件在为信息社会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使计算机病毒找到了一条新的传播途径和载体。
2.病毒与黑客技术相互融合病毒结合黑客技术利用系统漏洞进行双重攻击的方式,已经成为病毒编码的新趋势。
这类病毒更具伪装性、主动性和破坏性,所造成的威胁不容忽视。
2001 年引起轩然大波的“尼姆达”、“红色代码”和“求职信”病毒就是典型的黑客型病毒。
3.病毒采取了诸多自我保护机制计算机病毒为了能够躲避现有病毒检测技术,争取较长的存活期,进而实现广泛传播的目的,想尽各种办法隐蔽和保护自己,蠕虫病毒更是采取主动抑制杀毒软件的手段,加强对反病毒技术的对抗。
4.大量采用压缩技术目前的大部份病毒都是在原生病毒的基础上,经压缩变形而成。
压缩后的病毒内容虽然同原生病毒一模一样,但病毒特征代码已经完全改变,相当于产生了一个新的变种病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变形病毒 的基本原理和特征
病 毒其 实就是 一段 程序 代码 , 期 的计算 机病 早
发现了许许 多多变形病 毒 , 其名字称 为“ ot ” D c r o ( 医生 ) C se ( 死 脖 幽 灵 ) G otO e H l 、 apr 卡 、 hs n — a/ / f 34 幽灵 ) A A / 7 ( 54( N T S44 拿他 死 幽灵王 ) 等病 毒 。
中图 分 类 号 T330 ‘ P 9 .8
1 引言
电脑病毒 的概 念起 源相 当早 , 在第一 部商 用 电 脑 出现 之前 好 几 年 时 , 电脑 的 先 驱 者 冯 ・诺 伊 曼
(o nV nN u n ) 他 的一篇 论 文 里 已经 勾 勒 Jh o eman 在
出病毒。然而 , 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对该种病毒 了 如指 掌和 可预 测其发 展 的前提 下 , 如果 病毒可 以 但 变换 自己的代码, 使得我们无法准确采集特征码 , 我们 又该如 何 呢?
毒结构相对简单 , 只要在它们发作了 以后 , 我们便 可 以从 这个 病毒程 序 中采 集一 段独一 无 二 的、 又 但
足 以表 达该病 毒 的二 进 制 代 码 , 病 毒 的特 征 码 , 即 是 区分 病毒代 码 与其 它 文 件或 数 据 的一段 特 殊 的 字 节 。这 段代 码有 时是病 毒 内的一种数 据 类型 , 有 时是 加密法 或 者解 密 法 , 者 是其 它 的识 别 特 征 , 或
上 面提 到 的这 一 类 型 病 毒 就 是 所 谓 的 “ 形 变 病毒” 。为 了使 自身 的特 征 码 不 被 反 病 毒 软 件 侦
出病 毒程 序 的蓝 图。不过 在 当时 , 大部分 的电脑 绝
专家都无法想象会有这种能 自我繁殖 的程序 。直
到 18 9 7年 , 第一 个 电脑 病 毒 C—B A N终 于诞 生 RI 了。从 此 , 场 没有硝 烟 的计 算机 病毒 之 战便 打 响 这 了。在与计算 机病 毒 的较量 中 , 人们 设 计 出了反病 毒 软件 , 并研 究 出了防火 墙 。早期 的病毒 防治 技术 多基于病 毒 特征码这 一 思想 , 即病毒 专杀 工具 能根 据 已知病 毒 的特征代 码较 容易 的发 现病毒 , 效果 十 分 明显 。一 时 间我们 似 乎 战 胜 了计 算 机 病 毒 。但 变 形病毒 这一不 速之 客 的出现 , 一改 以往病 毒 的入 侵 机制 , 病毒 防治 理论提 出 了新 的考 验复制时 , 都可以改变 特 征代码 或者 对其 进行 变异来 躲避 检测 , 同一 种病 毒 的病毒 代码 不 同 , 乎没 有 稳 定 代 码 , 至没 有 几 甚
一
个 连续 的字 节是相 同的 , 所有 采用 特征 法 的检 测
工具都 不 能识 别 它们 。 还有 些 使 用 特 征代 码 加 密 技 术来 进行 变形 , 而为我们 采 集其 特征码 带来 了 从 困难 。 19 92年 , 我们 首次 发 现 了 国 内第 一 例 变形 病 毒 , 毒名 字为 “ ot ” 医 生 ) 目前 , 国 已 病 D co ( r 。 我
“ X ”Cse 卡死脖 )N T S44 ( 他死 幽灵 王) 。首先介绍变形病毒的特征 , 次分析变 形病毒 的基本 原理和入 H H 、a r p( 、A A /74 拿 等 其
侵机制 , 最后 总结对此类病毒 的防治现状 , 并提出 自己对该病毒 防治方法的观点 。 关键词 变形病毒 智能化 特征码 变形
就好 比我们人类的指纹。因而 , 我们每发现一种病 毒, 都要及时提取 出它的特征码加人数据库 中, 以 后扫 描程序 文件 时 , 与特 征码 加 以对 应 , 能 侦测 便
收 到本文时 间:0 6年 1 20 O月 1 01 3
作者简介 : 王珊珊 , , 女 硕士研究生 , 研究 方向 : 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 。孔韦韦 , , 士研 究生 , 男 硕 研究方 向 : 数字模 拟。 张捷 , , 男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 。
维普资讯
第 3 (0 7 第 8期 5卷 2 0 )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7 9
再看加密变形病毒 , 它是 由加密病毒演化而来 的。所 谓 加密 病 毒 , 的入 口处 具 有解 密 子 , 对 它 并
维普资讯
7 8
计 算机与数字工程
第3 5卷
基 于计 算 机 变 形 病 毒 及其 防治 现状 的探 讨
王 珊珊 孔韦韦 张 捷
三原 730 ) 180 ( 空军工程大学导弹学院防空指挥系
摘 要 近几年, 国内外连续发现多种更高级的能变换 自身代码的变形病毒,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D c r ( 生) “ ot ” 医. 、 o
代码 变换 , 国外 有一 种 臭 名 昭著 的 “ 多态 性 发 生器 ” 软件 工具 。Muai nie MT 是一 种 程 ttnE g ( E) o n 序变形 器 , 以使程 序代 码 本 身 发 生变 化 , 保 持 可 而 原有 功能 。利用 计算 得到 的密钥 , 形机产 生 的程 变 序代码 可 以有很 多 种 变 化 。 当病 毒采 用 这 种 技 术 时 , 变 成 一 种 具 有 自我 变 异 功 能 的计 算 机 病 也会 毒 。这 种病 毒程 序 可 以衍 变 出各 种变 种 计 算 机病 毒, 且这 种变 化不 是 由人 工 干预 生 成 的 , 是 由于 而 程 序 自身 的机 制 。这 类 变 形 病 毒 每感 染 出 下一 代 病毒 , 程序代 码 全 发 生 了变 化 , 病 毒 软 件如 果 其 反 用 以往 的特征 串扫 描 的办 法就 已无 法适用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