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复习

合集下载

工业防毒复习题及答案

工业防毒复习题及答案

工业防毒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工业毒物: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或产生的毒物,叫工业毒物。

2.平衡分压:平衡时,溶液上方吸收质的分压称为平衡分压。

3.露点温度:如果已知空气中某种有机蒸汽的分压(蒸汽压),对应于此分压数值的饱和蒸汽压下的温度即为该混合气体的露点温度。

4.比表面积:1g吸附剂所具有的表面积称为比表面积。

5.空气过剩系数(n):燃烧时所用空气量与理论计算空气量的比值。

注:n=1时,即所用的是理论计算空气量,没有过剩的空气。

6.热力燃烧:是依靠辅助燃烧所提供的热量提高废气的温度,使可燃的有害组分氧化而达到销毁的目的。

7.物理吸收:指气体的溶解不伴随有化学反应,所以又称为简单吸收。

8.比质量分数:某组分的质量与此相中除此组分之外的质量之比。

9.空间速度SV:通常以每单位体积催化剂、每小时通过的气体体积(换算至标准状态)计算。

SV=废弃的体积流量m3/h÷催化剂体积m3(h-1)10.定压比热容C P:温度升高1K,所吸收的热度。

二、简答题1.简述吸附剂的劣化现象及其发生原因。

答:劣化现象:由于吸附剂的反复吸附—再生的循环使用,使吸附剂的吸附容量逐渐下降的现象,称为吸附剂的劣化现象。

原因:吸附剂的劣化现象主要是由滞后现象和吸附剂再生造成的。

2.简述3T条件的含义及其对于热力燃烧的作用。

答:含义:反应温度——Reaction Temperature驻留时间——Residential Time湍流混合——Turbulence Mix作用:1)提高温度,反应就会加速。

2)驻留时间充分,可以使有害气体的销毁更机充分。

3增大可燃组分的分子与氧分子或自由基的碰撞机会,使处于分子接触的水平,以保证所要求的销毁率。

3.简述吸附剂的选择要求。

答:1)具有巨大的内表面,吸附容量大;2)选择性高:吸附剂对不同的吸附质具有不同的吸附能力,其差异愈显著,分离效果愈好;3)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抗磨损;4)有良好的物理及化学稳定性,耐热冲击耐磨损;5)容易再生;6)易得,价廉。

工业分析与分离复习资料

工业分析与分离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工业分析有何特点由生产和产品的性质决定试剂的多样化、工业物料颗粒/数量大且不均匀、分析方法要求简便快捷2.工业分析方法有哪些分类方法按分析方法所依据的原理分类:化学分析法、物理分析法、物理—化学分析法按分析任务分类: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形态分析按分析对象分类:无机分析、有机分析按试剂用量分类:常量分析、微量分析、痕量分析按分析要求分类:例行分析、仲裁分析按分析测试程序分类:离线分析、在线分析按完成分析的时间和所起的作用分类:快速分析、标准分析3.何为公差某分析方法所允许的平行测定间的绝对偏差第二章试样的采取,处理和分解1. 工业样品分析的四个步骤是什么试样的采取与制备、样品的分解与溶解、分析测定、结果的计算与报出2.采样单元数的多少由哪两个因素决定11(1)对采样准确度的要求。

准确度要求越高,采样单元越多(2)物料的不均匀程度。

物料越不均匀,采样单元越多4. 固体物料制备的四个步骤是什么破碎、过筛、混合、缩分5. 试样分解和溶解的一般要求是什么试样完全分解待测组分不损失不引入含有待测组分的物质不能引入对待测组分有干扰的物质6. 无机试样分解常用的方法有几类什么情况下采用熔融法溶解法:水溶解、酸溶解、碱溶解烧结法(半熔融法)熔融法:利用酸或碱性熔剂,在高温下与试样发生复分解反应,是被测组分转化为可溶于水或酸的化合物用酸或碱不能分解或分解不完全的试样(如含硅量高的硅酸盐、少数铁合金、天然氧化物)7. 酸溶法常用的溶剂有哪些HCl、HNO3、H2SO4、HClO4、HF、混合酸等22v1.0 可编辑可修改33第三章 沉淀分离1. 进行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时,为什么不能完全根据氢氧化物的Ksp 来控制和选择溶液的pH 值沉淀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很多:实际浓度积与文献值有差异、金属与—OH 有羟基络合物、活度积与浓度积有差距受测定的形式、颗粒度大小及金属离子在溶液中受其它离子的干扰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2. 为什么难溶化合物的悬浊液可用以控制溶液的pH 值已知 Mg(OH)2的Ksp = 5×10-12,试计算用MgO 悬浊液所能控制的溶液的pH 值。

工业分析期末复习题

工业分析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1〕、在国家、行业标准的代号与编号GB/T 18883-2002中GB/T是指〔 B 〕。

A、强制性国家标准B、推荐性国家标准C、推荐性化工部标准D、强制性化工部标准〔2〕、我国的标准分为〔 A 〕级。

A、4B、5C、3D、2〔3〕、国家标准的有效期一般为〔C 〕年。

A、2年B、3年C、5年D、10年〔4〕国际标准代号〔 C 〕;国家标准代号〔 A 〕;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 B 〕A、GBB、GB/TC、ISOD、Q/XX〔5〕( A )的结果是进行工艺核算,财务核算和评定产品质量的依据,要求有较高的准确度。

A、标准分析法B、快速分析法C、中控分析D、例行分析〔6〕、不属于工业分析的特点的是〔 D 〕A、分析对象的物料量大B、分析对象的组成复杂C、分析任务广D、对试样的全部杂质进行分析〔7〕制备好的试样应贮存于(A )中,并贴上标签。

A、广口瓶B、烧杯C、称量瓶D、干燥器〔8〕分样器的作用是( CD ) 。

A、破碎样品B、分解样品C、缩分样品D、掺合样品〔3〕、自袋、桶内采取细粒状物料样品时,应使用(B )A、钢锹B、取样钻C、取样阀D、舌形铁铲〔4〕、分析人员要从较坚固的原料堆中采样,应该使用〔 A 〕A、采样钻B、真空探针C、采样探子D、以上的工具都可以〔5〕、测定不稳定成分的水样采集方法应该〔 A 〕A、现场取样,随取随测B、取好样后密封保存,送到实验室检测C、采集完水样后马上送到实验室检测D、以上方法都可以〔6〕称量易挥发液体样品用(B)。

A、称量瓶B、安瓿球C、锥形瓶D、滴瓶〔6〕、以下有关留样〔即参考样品〕的作用中,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c 〕A、复核备考用B、比对仪器、试剂、试验方法是否有随机误差C、考核分析人员检验数据时,作对照样品用〔7〕、在采样点上采集的一定量的物料,称为〔 a 〕A、子样B、子样数目C、原始平均试样D、分析化验单位〔8〕、欲采集某矿石固体非均匀物料,已知该物料中最大颗粒直径为20mm,假设取,则最低采集量应为〔 a 〕m Q≥k d a 〔kg〕a=1.8-2.5A、24kgB、1.2kgC、1.44kgD、〔10〕、分析试样保留存查的时间为〔 c 〕。

工业设计制造基础 复习提纲

工业设计制造基础 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珠光体是和的共析组织,其含碳量为 %。

2、球化退火是一种退火工艺,适用于,其加热温度在以上20~30°C。

二、选择题1、纯铁的同素异晶转变过程中,下列哪种铁的晶格属于面心立方晶格?()A、α-Fe;B、γ-Fe;C、δ-Fe2、表示布氏硬度的符号是()。

A、HRB、HCC、HVD、HB3、在铁碳合金中,当含碳量超过()以后,钢的硬度虽然在继续增加,但强度却在明显下降。

A、0.8%B、1.2%C、1.0%D、1.1%4、在铁碳合金中,共析钢的含碳量为()。

A.0.67% B.0.77% C.0.85% D.0.90%三、简答题与名词解释四、判断题(如有错误写出正确答案)1、含碳量为1.0%的钢比含碳量为0.5%的钢硬度低(高)。

(×)2、攻(套)螺纹是用板牙加工工件的外螺纹的方法(×)五、分析、计算题1、画出铁碳合金状态简图,并用它说明共析钢的组织变化情况。

第一章金属的性能一、填空1.大小不变或变化很慢的载荷称为静载荷,在短时间内以较高速度作用于零件上的载荷称为冲击载荷,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的载荷称为交变载荷。

2.变形一般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种。

不能随载荷的去除而消失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3.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

4.强度的常用衡量指标有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分别用符号σs 和σb表示。

5.有一钢试样其横截面积为100㎜²,已知钢试样的σs=314Mpa,σb=530Mpa。

拉伸试验时,当受力为31400N时,试样出现屈服现象,当受到拉力为5300N时,试样出现缩颈。

6.断裂前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称为塑性。

金属材料的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的数值越大,表示材料的塑性越好。

7.一拉伸试样的原标距长度为50㎜,直径为10㎜拉断后试样的标距长度为79㎜,缩颈处的最小直径为4.9㎜,此材料的伸长率为58%,断面收缩率为75.99%。

工业安全技术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工业安全技术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工业安全技术》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成年男性的平均摆脱电流约为()毫安。

A.160B.1.6C.16D.0.16答案:C2.在金属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时会用到表面氰化,操作时将金属放入加热的含有氰化钠的渗氰槽中。

在此过程中会产生氰化氢气体,该气体有剧毒。

为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需将车间内的氰化氢及时排出。

该车间内的电力负荷为()。

A.一级负荷B.二级负荷C三级负荷答案:A3.下图为()系统。

A.TN-C系统B.TN-C-S系统C.TN-S系统D.TT系统答案:A4.某工厂电解槽4角立柱之一与电解槽壳体之间绝缘失效,电弧烧损,需要检修。

当检修工用扳手拆卸螺栓时,绝缘性被破坏,法兰处发生电弧烧损,电弧把一名检修人员的工作服烧穿。

送至医院检查后发现,该工作人员皮肤变厚变硬,有金属颗粒渗入皮肤,皮肤表面呈现黑色。

则该检修人员遭受的电气伤害为()。

A.电烧伤B.电烙印C.皮肤金属化D.电光眼答案:C5.下列不属于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主要技术参数的是()。

A.额定剩余动作电流B.额定剩余不动作电流C.分断时间D.额定误动作电流答案:D6.采用双重或加强绝缘的是()。

A.I类设备B.II类设备C.III类设备D.0类设备答案:B7.电动机允许温升是以()摄氏度为基准环境温度。

A.40B.45C.35D.50答案:A8.某一灯具的绝缘外壳防护等级为IP67,铭牌的防护等级为IP44,带电部件的防护等级为IP22,则该灯具的主标记IP代码应为()。

A.IP67B.IP44C.IP22D.IP62答案:C9.下列关于弧焊机接地/接零错误的是()。

A.B.C.答案:C10.下列低压保护电器不能直接断开负载回路的是()。

A.断路器B.熔断器C.保护类继电器D.隔离开关答案:D11.良好的绝缘是保证电气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选择绝缘材料应视其环境适应性。

下列情形中不会造成绝缘破坏的是()。

A.石英绝缘在常温环境中使用B.矿物油绝缘中杂志过多C.陶磁绝缘长期在风吹日晒环境中使用D.聚酯漆绝缘在高电压作用环境中使用答案:A12.保护接零属于()系统。

工业分析复习题

工业分析复习题

工业分析复习题一、填空题1、质量管理发展过程大致分为: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质量管理标准化新阶段。

2、根据试样用量或待测元素含量的不同,分析方法可分为:(1)常量分析,试样质量大于100mg,元素含量大于0.1%(2)半微量分析,试样质量10~100mg,元素含量0.01~0.1%(3)微量分析,试样质量0.1~10mg,元素含量0.0001~0.1%(4)超微量分析,试样质量小于0.1mg,元素含量小于0.0001% 其中常量分析和半微量分析一般采用重量法或滴定法。

3、在不同单位对分析结果有争议时,要求有关单位用指定的方法进行准确的分析,该分析工作称为仲裁分析。

4、混合溶剂中的王水指3HCl+1HNO3,逆王水指1HCl+3HNO3,红酸指1HCl+1HNO3。

5、试样分解常用的方法有酸溶法,碱熔法,熔融法6、消除干扰的方法可概括为两类:分离法:包括沉淀分离、萃取分离和色谱分离;掩蔽法:包括沉淀掩蔽法、络合掩蔽法和氧化还原掩蔽法。

7、实验室常用试剂规格按纯度分类有:优级纯,代号GR,颜色标志绿色;分析纯,代号AR,颜色标志红色;化学纯,代号CP,颜色标志蓝色;实验纯,代号LR,颜色标志黄色。

8、常用酸物质的量浓度(mol/L):盐酸为12、硝酸为16、硫酸为18、高氯酸为12、磷酸为15.9、滴定法分为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

10、例行分析工作时,一个试样只平行测定2次,若数据较为接近,以平均值报出分析结果。

11、常见干扰元素的掩蔽剂:Cu用硫脲、Fe用抗坏血酸、Al用三乙醇胺、Sn用苦杏仁酸。

12、对天然水而言,碱度主要指氢氧根、碳酸根、重碳酸根浓度的总和。

13、一般的,国家标准方法和行业标准方法有效期分别为5年和4年。

14、标准样品所具备的基本条件是足够的均匀性、组分很好确定、有足够的稳定性。

15、水中杂质种类溶解性气体;可溶性盐类;胶状物质;固体悬浮物;微生物二、简答题1、工业分析的特点是什么?①分析对象物料量大。

中国工业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工业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工业复习题及答案中国工业复习题及答案中国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全球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工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低端制造业逐渐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工业的复习题及答案,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一、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1. 中国工业的起步时间是哪一年?答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工业开始有计划地发展。

2. 中国工业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答案:中国工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1949年-1978年),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2000年),转型升级阶段(2000年至今)。

3. 中国工业的起步阶段主要依靠哪些产业?答案:中国工业的起步阶段主要依靠冶金、煤炭、电力、机械等传统产业。

4. 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发展的重点转向了哪些领域?答案: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发展的重点转向了轻工业、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二、中国工业的现状1. 中国工业在全球的地位如何?答案:中国工业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占据着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0%。

2. 中国工业的竞争优势有哪些?答案:中国工业的竞争优势包括庞大的市场规模、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较低的劳动力成本等。

3. 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面临哪些挑战?答案: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面临着高端制造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环境污染等挑战。

4. 中国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答案:中国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转型,提高产业链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

三、中国工业的创新与科技1. 中国工业的创新能力如何?答案:中国工业的创新能力在不断提高,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2. 中国工业的科技创新主要依靠哪些途径?答案:中国工业的科技创新主要依靠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合作创新等途径。

工业分析总复习题答案

工业分析总复习题答案

总复习思考题一、选择题1.国家标准的有效期是年。

( C )A.三年B.四年C.五年D.六年2.在标准代号与编号GB/T176—2008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中“GB/T”是指(B )。

A.强制性国家标准B.推荐性国家标准C.强制性化工部标准D.推荐性建材部标准3.硫在钢铁中是元素。

( B )A.有益B.有害C.无作用D.少量有益、大量有害4.普钙磷肥的主要有效成分为。

( C )A.磷酸钙B.磷酸一氢钙C.磷酸二氢钙D.游离磷酸5.测定水样化学需氧量,取水样100mL,空白滴定和反滴定时耗用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分别为15。

0 mL和5。

0 mL,其浓度为0.10mol/L,该水样的化学需氧量为( B )。

A.40 mg/L B.160 mg/L C.80 mg/L D.8 mg/L6.分析纯化学试剂标签颜色为。

( D )A.绿色B.兰色C.棕色D.红色7.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必须使用试剂。

( A )A.基准B.化学纯C.分析纯D.工业纯8.使用碳酸钠和碳酸钾的混合溶剂熔融试样宜在坩埚中进行。

(B )A.瓷B.银C.铂D.金9.试样的采取和制备必须保证所取试样具有充分的.( A )A.代表性B.唯一性C.针对性D.正确性10.不属于钢铁检测中五大元素的是。

( B )A.硫B.铁C.锰D.磷11.下列元素中,哪个不是肥料的主要元素( C )。

A.氮B.磷C.硫D.钾12.氟硅酸钾法测二氧化硅所用标准溶液是( B ).A.Na2CO3B.NaOH C.EDTA D.HCl13.煤的挥发分测定时,盛装试样的器皿是( B )。

A.玻璃器皿B.一种带盖瓷坩埚C.灰皿D.称量瓶14.容量法测定硅酸盐中钙、镁离子时所用标准溶液是( C )。

A.Na2CO3B.NaOH C.EDTA D.HCl15.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测定时,所用标准溶液是( C )。

A.苯甲酸B.NaOH C.EDTA D.HCl16.某溶液主要含有Ca2+、Mg2+及少量Al3+、Fe3+,在pH=10时加入三乙醇胺后,用EDTA滴定,用铬黑T为指示剂,则测出的( B )的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怎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①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 ②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 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依靠 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③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处理好经济与环境、资 源相协调的关系。(或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 发展) ④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以高新技 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 发展的产业格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⑤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⑦发展循环经济。等等。
角度不同
从我国国民经济的部门和行业划 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角度来 分角度来说 说
表现不同
表现为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 体现在控制力上 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2)工业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①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 ②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和原材料。 ③它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 ④它是国家积累的重要来源。 ⑤它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3)现状:①成绩: ②问题:我国的工业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 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
①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 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 力资源得到发挥的工业化道路。(5 分) ②从该企业的运行模式来看,它注重依靠科技,改变了企业过 去的那种“资源—产品—废弃物”的模式,形成了“资源—产品— 再生资源”的模式,既充分利用了资源,提高了经济效益,又降低 了环境污染,从而体现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7分)
C
4、论述题材料一:1999—200年我国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999年
信息产业产值(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8300 83190
2000年
10000 89404
2001年
13500 95933
注:从1999年起,信息业已经成为我国工业中的第一产业。 材料二: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值的比较
①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 发展。
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 工业化路子。
③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农业、工业、 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
怎样发展工业(措施)
1.着重发展支柱产业。着重发展建筑业和工业部门中的机械 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信息产品制造等支柱产业。 2.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 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1)怎样理解新型工业化的内涵: ①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的、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形成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的模式。(即在三大产业 的协调发展中完成工业化的任务,而不是孤立片面地实 现工业化) ②新型工业化注重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从而能 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 ③新型工业是强调经济建设与资源、生态协调发展,能 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化。 ④新型工业化是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 化。(即在工业化过程中尽力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 优势,而不是造成大量劳动者失业)
数量
1000万以上
1400多万
1.5亿以上
结合材料一、二、三说明我国如何实现工业化?
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继续推进中国的 工业化进程,最终完成这一宏伟的历史任务。 ⑴、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 化。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并以 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 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开发和节约 自然资源,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 ⑶、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既注重发 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注重发展劳动密集 型产业。
近年来,“中国制造”成为国际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 在制造业方面,中国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为“世界工厂”,但缺 乏核心技术仍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这说明 A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B 自力更生原则要求我们避免从国外引核心技术 C 我国制造业的出路在于大力发展科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D 我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
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面临着资源缺乏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 力。在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某企业利用当地丰富的小麦 资源生产味精,形成了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构建起粮食加工和 养殖产业链,实现了生态农业产业化。这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是: ①生产味精带动小麦种植,小麦加工成味精、氨基酸、面粉等; ②对生产废水、副产品进行生物技术加工,变成优质饲料和肥料; ③用加工处理后的饲料养牛;④将牛肉、牛奶和皮革制品销往国 内外。 (1)简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涵义,并说明该企业运行模式 是如何体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的。(12分)
耕地(公顷/人)水(立方米/人) 森林(公顷/ 人) 中国人均占有量 0.09 2285 0.128 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 1/3 1/4 1/5 注:据测算,如果我们的人均石油消费跟美国一样,那么全世界的石油产量 还不够我们使用 材料三:未来5-10年我国劳动力供应情况
来源 每年新增适龄劳动人口 城镇现有下岗失业人员 农村现有富余劳动 力
知识结构
含义 是什么 分类 地位
工 业
为什么
作用 现状
怎么样
着重发展支柱产业 新型工业化路子
为什么要加强工业发展
(1)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民经济各部 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和“国有经济在国民经 济中起主导作用” 有什么区别
比较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 作用
经过 20多年努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大国。 加入 WTO后,我国制造业的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这主要是 为了 A、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竞争力 B、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 C、加强基础建设,增加收入 D、加速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A
拍卖预展 龙威
①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 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 力资源得到发挥的工业化道路。(5 分) ②从该企业的运行模式来看,它注重依靠科技,改变了企业过去 的那种“资源—产品—废弃物”的模式,形成了“资源—产品—再 生资源”的模式,既充分利用了资源,提高了经济效益,又降低了 环境污染,从而体现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7分)
材料2
2001年——2005年广东省人均GDP变动情况
年份

2001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广东省人 均 G D P 1660.22 1812.09 2081.38 广东省单位 GDP能耗变动状况 材料3 (材料3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7分)
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面临着资源缺乏和环境恶化的双重 压力。在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某企业利用当地丰富的小麦 资源生产味精,形成了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构建起粮食加工和养 殖产业链,实现了生态农业产业化。这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是:① 生产味精带动小麦种植,小麦加工成味精、氨基酸、面粉等;②对 生产废水、副产品进行生物技术加工,变成优质饲料和肥料;③用 加工处理后的饲料养牛;④将牛肉、牛奶和皮革制品销往国内外。 (1)简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涵义,并说明该企业运行模式是 如何体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的。(1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