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表格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完整)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完整)
2.在你的心目中腊八粥是什么样的?谈谈你对腊八粥的印象。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跟着沈从文一起去品尝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
4.板书课题,介绍作者和作品。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唾沫(tuòmo)孥孥(núnú)
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腻、 灌、褐、筷”,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2.小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节日活动或印象最深的部分。
3.全班交流。(重点关注“京味儿”语言。)
五、课堂小结。
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按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文主要介绍了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截然不同,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②“把蒜瓣放进醋里……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翡翠”写出了蒜瓣的颜色,“辣”字写出了醋的味道,这样的色味双美当然让人忍不住流口水了,更让人感受到了老舍用词的简洁、巧妙。
(二)腊月二十三:
1.指名读第5自然段,说说人们在腊月二十三的主要活动。(放鞭炮,吃糖)
2.说一说腊月二十三为什么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过年的味道)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板书课题,交流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

难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准备: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初识民居1、出示CAI课件,说说你认识哪些民居。

2、教师介绍: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小小的礼物,那就是一段介绍各地民居的图片。

民居是人们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使用。

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

今天我们就认识其中两个。

3、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走进文中介绍的傣家竹楼和客家民居中去,看一看两个地方的民居能让我们感受到些什么?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

思考:客家民居或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三、自主研读,合作梳理师:刚才我们交流了这两个地方的民居给我们留下的初步印象。

可以说是零零碎碎的,现在王老师要把大家分成六个小组,如果在相应的时间里面,你们完成了一个民居的介绍,可以接着学习另一个民居。

每个组长手里有两张卡,组长负责把你自己读到的关于民居的特点读给成员听,组员交流讨论,然后发挥你们集体的智慧,运用简炼的语言概括出民居的特点,组长负责记录下来。

明白了吗?3、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傣家竹楼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四、反馈交流,了解民居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建筑成因: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偏僻、边远的山区,为防盗版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

建筑材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成土楼。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电子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电子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电子教案第一课:《读书》-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到读书的重要性,学会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方法的运用。

- 教学难点: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第二课:《童话故事》-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 教学重点:掌握经典童话故事的基本情节。

- 教学难点:理解并描述童话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第三课:《古诗词欣赏》-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诗词文化,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 教学重点:研究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

- 教学难点:理解并欣赏古诗词中深层含义。

第四课:《写人》-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学会运用适当的语言描述人物形象,提高写作能力。

- 教学重点:研究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 教学难点: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特征。

第五课:《写景》-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自然景物,提高写作水平。

- 教学重点:研究描写景物的方法。

- 教学难点:通过文字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景物的美。

第六课:《古文观止》-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 教学重点:研究古文的翻译和理解。

- 教学难点:理解并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

第七课:《写文言文章》-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学会写文言文,提高写作能力。

- 教学重点:研究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表达方式。

- 教学难点:运用文言文写作。

第八课:《小说欣赏》-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提高文学素养。

- 教学重点:研究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中的隐含意义。

第九课:《作文》-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作文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 教学重点:研究作文的基本写作结构。

-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技巧写作。

第十课:《修辞法与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修辞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学⼈教版六年级语⽂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学语⽂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学⽬标:1、要求会写80个字,指导学⽣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得端正。

2、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默读有⼀定的速度,并能抓住⽂章⼤意。

3、能联系上下⽂和⾃⼰的积累,体会课⽂中含义深刻的句⼦,体会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能把握课⽂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法,能抓住关键词句深⼊理解课⽂,积极主动积累语⾔。

5、在习作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的学习,引导学⽣观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同时,培养学⽣的修改习作的能⼒。

6、在综合性学习中,把握材料的学习要求,开展好活动,会写临别赔⾔,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

教学重点:1、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加快默读速度和边读边思考训练。

2、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综合运⽤已有的知识和⽅法,⾃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主读书的能⼒。

3、提⾼学⽣的交际⽔平和习作能⼒,培养学⽣良好语⾔习惯和习作的能⼒教学难点:1、把握课⽂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法2、培养学⽣习作兴趣,乐于习作。

教学时数:103课时课时安排:1、第⼀组………………………………………….13课时2、第⼆组………………………………………….10课时3、第三组………………………………………….11课时4、第四组………………………………………….11课时5、第五且………………………………………….11课时6、第六组…………………………………………..7课时7、总复习………………………………………….40课时第⼀单元教学计划教学⽬标:1、会写本单元8个⽣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等词语。

2、引导学⽣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内容,从中感悟到⼈⽣的哲理,获得⼈⽣的启⽰。

3、引导学⽣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活实际,领会⽂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增强语感。

六年级下语文全册教案

六年级下语文全册教案

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读懂并朗读课文内容,掌握词语和句子的基本意义。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并会运用于语言表达中。

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和意图,并进行适当的创作。

教学难点:1.阅读课文中的难点句子。

2.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写作创作。

教学准备:课本、教学PPT、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提问学生对于阅读的认识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新知(20分钟)1.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每段的主旨和细节。

2.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并通过示例进行操练。

三、合作探究(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篇课文,进行小组朗读和讨论。

2.提醒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并进行总结。

四、拓展延伸(20分钟)1.阅读其他相关课文,了解相关知识和语言表达方式。

2.进行课文改编或自由写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巧。

2.回答学生的问题,解答疑惑。

六、作业布置(10分钟)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进行批改和讲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合作探究和拓展延伸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和重点语言知识。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学习和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拓展延伸环节中,学生进行了写作创作,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了解和评估,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表格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表格

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周次时间预定进度实际进度说明起讫12月22日2月26日1.文言文两则 2.匆匆22月29日3月4日3.桃花心木 4*顶碗少年5*手指3 3月7日3月11日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 6.北京的春节43月14日3月18日7*藏戏 8*各具特色的民居9*和田的维吾尔53月21日3月25日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 10.十六年前的回忆63月28日4月1日11*灯光 12.为人民服务13*一夜的工作7 4月4日4月8日口语交际〃习作三回顾〃拓展三 14.卖火柴的小女孩84月11日4月15日15.凡卡 16*《鲁滨孙漂流记》 17*《汤姆·索亚历险记》94月18日4月22日口语交际〃习作四回顾〃拓展四104月25日4月29日18.跨越百年的美丽19*千年圆梦在今朝11 5月2日5月6日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1*我最好的老师12 5月9日5月13日口语交际〃习作五回顾〃拓展五135月16日5月20日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145月23日5月27日综合复习155月30日6月3日综合复习16 6月6日6月10日综合复习176月13日6月17日毕业检测186月20日6月24日196月27日7月1日20 7月4日7月8日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授课计划总的教育教养目辬教育教养1.识字与写字教学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8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

对于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鼓励学生勤查字词典,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独立识字和理解词语的能力。

2.阅读教学(一)精读课文的教学(1)指导朗读.默读。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3)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各单元全册教学设计及教材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各单元全册教学设计及教材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精品第一组教材分析1. 《卜算子 咏梅》 此词为毛泽东对陆游词“反其意”而作。

作于广州,是内外交困之时的革命宣言。

陆游词中梅花,孤芳自赏,虽不同流合污,也只落得寂寞愁苦。

毛词中的梅花,则是斗争的梅花,不惧风雪严寒,傲然俏立;也不是孤芳自赏的梅花,而是期待“百花齐放春满园”。

此词除豪气干云的革命精神外,用词精巧传神,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如“送”、“归”“迎”、“到”、“俏”、“报”、“笑”、“山花烂漫”等词值得反复吟诵体味。

本课主要目标:(1)熟读成诵,体会感情,体味语言;(2)理解体会词中赞颂梅花品格的句子。

2.《十六年前的回忆》 此文为回忆性文体,采用了首尾照应的手法,突出了“被难日”,反映了作者对父亲李大钊的沉痛怀念。

文章主体采取记叙手法,文字朴实,通过“烧文件”、“被捕”、“法庭斗争”等几件事,以一个女儿和孩子的眼中事实痛斥了反动派的残暴和赞颂了李大钊同志的忠贞不屈的革命精神。

主要教学目标:(1)学习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2)概括和复述文章的内容;(3)学习寻找和体会文中需要深入体会的句子;(4)体会和积累词语。

3.《灯光》 此文为略读课文,是上一课的扩展与巩固。

基本方法为:(1)熟读复述故事;(2)按阅读提示的问题让学生自学交流汇报;(3)反复朗读,体会首尾照应的方法。

(体会:“特征事物”包括“灯光”和“多好啊”,因此,本文的首尾照应是多重的。

)(4)建议进行小练笔,运用“首尾照应”方法仿写。

4.《为人民服务》本文为著名的“老三篇”之一。

毛主席在一个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上,借题发挥,深刻地指出: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队伍,是为人民的利益服务的,所以不怕批评、勇于改正;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全民族的解放,我们要不怕牺牲、团结奋斗。

本课目标主要是:复习和巩固“寻找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词语”的方法,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5.《延安,我把你追寻》现代诗歌,略读课文。

难点在于学生不能理解我们的历史,更难以理解作者追寻的“延安精神”。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

课题订正试卷课时累计65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订正第五单元测试卷2、复习第五单元的相关内容3、引导学生理解第五单元的主旨重点订正第五单元测试卷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五单元的主旨教具准备教学程序教学活动一上课,明确主题这一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订正前面发给同学们在家完成的试卷。

拿出试卷教学活动二订正第一、二部分侵蚀荣誉捐赠卓有成效诞生破绽领域司空见惯目瞪口呆古为今用不耻下问别出心裁风华正茂标新立异集思广益知难而上各抒己见触类旁通发愤图强豁然开朗改正错误的答案教学活动三订正三、四部分夸张反问设问拟人比喻他学习知识。

中午,我把家务活做完才去上学。

我们在教室里经常讨论数学题。

改正错误的答案教学活动四作文评讲本次的作文,没有体裁、内容的要求,只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在通顺,情感真挚,不少于400字。

就是说,同学们可以写自己想写的任何事情,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就好了。

对照老师明确的要求,同桌间相互评议作文。

板书设计侵蚀荣誉捐赠卓有成效诞生破绽领域司空见惯目瞪口呆古为今用不耻下问别出心裁风华正茂标新立异集思广益知难而上各抒己见触类旁通发愤图强豁然开朗教后反思在订正试卷的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学生复习课文的内容,比如在做到某个词或句时,考出处就是一个办法。

课题复习第一单元课时累计66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复习第一单元的词语,课文2、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解决学习态度的问题3、再次背记课文重点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解决学习态度的问题难点4、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解决学习态度的问题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程序教学活动一组织教学,明确目标这一节课,我们要复习第一单元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明确目标教学活动二复习课文1、齐读课文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课文3、教师串讲4、深化主题齐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活动三复习词语1、齐读词语盘点2、听写(3轮)3、复习日期积月累读读记记教学活动四完成作业练习册中的习题完成作业板书设计(提示内容)教后反思复习时,引导学生深化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是一个难题,也是复习课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表格
年级六年级课题《文言文两则》第一课时教师杨莎
教学目标三维
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
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重点理解文言文
难点体会文中所包涵的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教




导入新课。

介绍孟子的一些知识。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

(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

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教




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字典理解文章内容。

用小组学习的形式,组织同桌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参与,并且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引导,鼓励学生发言。

也让学生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去了解文言的特点,以及与现代人语言的差别。






教师集中讲解文章的内涵。

本文通过两人在一个师傅那学习同样的事情,一个专心,一个三心二意,学的结果大不一样,就是要告诉我们学习时要专心致志,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背诵文章。

在5分钟的时间内,大家同时练习背诵文章,看谁能最先背诵下来。

检查验收。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年级六年级课题《文言文两则》第二课时教师杨莎
教学目标三维
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
容。

3.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重点了解孔子的相关知识。

难点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教




检查预习
先叫几个学生分别起来朗读课文,从熟练程度就能体现其理解的程度。

并说一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结合注释和同学的讨论来理解课文内容。

本文易懂,只有个另词句学生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去慢慢体会。






讲解: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反问句:这不就是因为远了看起来小而近就看起来大一些的道理么?
下句同理。

孰为汝多知乎?
还以为你什么都筹到呢?





学无止境:
像孔子这样的大圣人也有不知道的知识,那么我们更是有许多不知道的知识,那么我们就更应该努力学习。

板书设计教后反思
年级六年级课题匆匆(第一课时)教师杨莎
教学目标三维
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
裸。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
下来。

重点学会生字新词
难点学会生字新词
教具准备
教学程序教




名言欣赏,激趣引入
指名背诵课前搜集的惜时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师:是啊!时间转眼就流逝了,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可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

80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

(板书课题)





学习生字词。

先默读课文一遍,勾出为会生字词。

集中学习生字词。

头涔涔泪潸潸一去不返伶俐徘徊蒸融





现读课文,勾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或者难理解的句子。

出示引导问题,帮助学生去自学课文。






朗读比赛。

组织朗读比赛,能过比赛让学生反复一遍遍过课文的内容,以期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

板书设计教后反思
年级六年级课题匆匆(第二课时)教师杨莎
教学目标三维
目标
1.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时光匆匆,要
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重点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远教资源
教学程序教




复习导入新课
复习是采用听写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于本课词语的掌握情况。

课文问答。






再读课文,并找出文中的重点句子。

《匆匆》一文就是围绕时间过得飞快,作者想抓住时间,去不能够,于是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做出一些成绩,留下自己生活过的“痕迹”,不白白走一遭。

学生如果能在读课文的过程对这一问题有所觉察,必能从文中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






讲解重点句子,进一步明确中心。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作者通过这样的描述,就是体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无限哀伤和无可奈何,最后明白抓住时间不是可能的,唯一能做的是用好时间。

教学活动四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

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

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体会作者排比、比喻、拟人等写法的精妙)
2.有感情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教后反思
年级六年级课题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师杨莎
教学目标三维
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
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重点学习生字词。

难点初读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程序教




谈话导入新课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这句相信大家都听过,那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树和人的成长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也是与这一主题相关。

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
首先出示引导问题。

(利用小黑板出示引导问题)
学生读文。

讨论交流
教学活动三全班交流收获
先让学生讲讲自己在读过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结合提示问题来交流所得。

教师引导学生去探讨文章的主题;然后再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去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活动四学生生字词。

学习生字,读生字表基本能解决问题。

重点是学习词语。

教师在讲解这些词语的含义的时候可以适当结合文章的内容。

板书设计教后反思
年级六年级课题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师杨莎
教学目标三维
目标
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
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重点学习作者类比的写作方法。

难点
让学生理解课文中借树喻人的方法,体会人应该在不确定中成长的原因,认识
到在生活中要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

教具准备
教学程序教




复习导入新课。

先是听写前一节课中学习的词语。

前一节课,我们一起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一节课我们来深入地学习文章的内容。






引领研读,感悟道理
树苗种下以后,他总是隔几天才来浇水。

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

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

所以,他来的时候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