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尿激酶胸腔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积液的临床研究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对入院因症就诊发现胸腔积液病史不
超过3 周 ,肺 内无活动结 核病变 的单纯结 核性 渗 出性 胸膜炎包裹 性积 液或B 超检查有 纤维凝块 ,纤维分 隔形成的病例进 行常规抗 结核外 ,
1 . 3评价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无胸膜
2 . 1两组患者胸液 吸收时间 、抽液 总量及胸膜厚 度 比较 :观察 组的胸 液 吸收时 间为 ( 1 5 土 2 )d ,抽液 总量为 ( 4 2 8 2 士4 8 4 )m L,胸 膜厚
度为 ( 1 . 4 士0 . 2 );对照的胸液吸收时间为 ( 2 1 - 4 3 )d ,抽液总量为 ( 2 9 5 9 ± 3 8 6 )mL ,胸膜厚度为 ( 2 . 5 4 - 0 . 2 )l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
2结 果 进行中心静Fra bibliotek导管胸腔置管注药治疗包裹性积液及胸膜肥厚粘连,临
床治疗效果显著 ,具体报道如下 。 1资 料与 方法 1 . 1一般 资料 :本文 资料来 自 于我 院2 0 1 3 年1 月至2 0 1 5 年1 月收治 的结 核性胸膜 炎包裹 性积液患 者2 0 0 例 ,根据 治疗 方法 不同分为 两组 ,每 组1 0 0 例 。对 照组给予 常规治疗 ,患者 年龄 1 7  ̄ 6 9 岁 ,平 均 ( 4 2 . 5 2 士 5 . 2 1 )岁。观察组在 常规治疗 的基 础上在胸腔 注入尿激酶 ,患者年龄 1 6 ~ 6 7 岁 ,平均 ( 4 1 . 4 2 士5 . 6 3 )岁 。两组患者 在性别 、年 龄 、病程 等
烟胼 ( H)、利福平 ( R )、吡嗪酰胺 ( z )、乙胺丁醇 ( E )作为基 础治疗 : 在超声引导下选择穿刺位置、方向和深度 ,置人中心静脉导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摘要】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并研究其作用机制。
方法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病人72例,随机分为注药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6例,注药组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
比较两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及胸膜厚度。
结果注药组胸腔积液引流量平均为1421±208ml,显著多于对照组的756±214ml,P<0.01;注药后胸膜厚度为1.92±0.41m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2±1.2mm,P<0.05。
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积液,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为尿激酶激活纤维蛋白酶,降解纤维蛋白。
【关键词】尿激酶;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胸腔积液;结核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常由于治疗不当,或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导致包裹性积液。
包裹性胸腔积液,特别是多房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形成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
我院自2000年以来对36例结核性胸膜炎导致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在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同时加尿激酶(山东烟台北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胸腔内注射治疗,操作简单,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72例患者为我院2000~2004年收治的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2组。
治疗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18~56岁,平均34岁;病程20~60天,平均30天。
对照组36例,男24,女12例;年龄17~59岁,平均33岁;病程16~58天,平均31天。
两组患者临床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依据(1)以发热、咳嗽、胸痛发病,伴有典型结核中毒症状(低热、盗汗、乏力等)。
(2)胸腔B超检查证实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或胸部X线、CT扫描发现胸腔积液(单侧或双侧),合并或不合并肺部活动性结核。
(3)有胸腔穿刺抽液或多次抽液治疗。
(4)经痰菌检查、胸腔积液化验或结核菌素试验等证实结核菌感染。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2.1两组病例在发热、胸闷、乏力、盗汗、胸痛等临床表现改善方面无明显差别,治疗组中8例经一次引流、注药后,包裹性积液基本吸收;8例经二次引流、注药后,胸水基本吸收;有2例注入尿激酶3次;1例注入尿激酶4次,胸水基本吸收, 1例注入尿激酶5次,胸水才基本吸收。胸水吸收经B超、平片、CT证实。胸水吸收比较:胸水吸收时间治疗组为(7±5)天,对照组为(16±5)天,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1)。
参考文献
[1]张水英,王庆林,胡范彬.结核性胸膜炎发生胸膜肥厚因素探索[J].中国防痨杂志,1999,21(3):136.
[2]李相杰.胸腔内注射药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肺科杂志,2006,11(1):101.
[3]易明福.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临床肺科杂志,2006,11(1):101.
1.3疗效观察(1)胸水吸收判断标准以胸部B超或X线检查示:分房粘连消失,胸膜肥厚明显减退,无积液症;(2)胸膜肥厚判断标准分三度,轻度<0.5cm,中度0.5~1.0cm,重度>1.0cm;(3)治疗后发热、胸痛、胸闷及结核中毒症状改善情况,每周复查B超观察胸腔积液变化和测量胸膜厚度。
1.4统计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
2.2两组胸膜肥厚水平比较。
3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是机体免疫功能相对低下时,结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胸膜腔而机体处于超敏状态时,引起的胸膜炎症性疾病[1]。病理特点是胸膜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内皮细胞脱落、纤维蛋白渗出、胸膜表面纤维蛋白沉积,若不及时治疗,纤维蛋白形成纤维条索将胸水分隔及沉着在胸膜上,逐渐机化,造成胸膜肥厚粘连,最终可导致脓胸或支气管胸膜瘘、纵膈移位、胸廓畸形。尿激酶为健康人尿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可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裂解纤维分隔,降低胸液的黏稠度,有利于防止和减轻胸膜增厚、粘连分隔。用尿激酶治疗胸腔积液,文献早有报道[2,3],本组经B超定位,胸腔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负压吸引引流胸水,尿激酶胸膜腔内注入。观察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的总有效率、胸水吸收时间、胸膜厚度改变三方面均有显著性的差异,疗效确切。至于尿激酶用量,有学者认为首剂20万单位,治疗量为10万单位[4];亦有报道尿激酶的用量每天增加到30万U亦无不良反应[5]。总之,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易行、住院治疗时间短、费用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后10min内抽液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55例疗效观察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后10min内抽液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55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后10min 内当即抽液,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55例疗效。
方法随机抽取2009~2010年来我科就诊的55例患者为常规组,2010~2011年就诊55例结核性网状粘连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55例为实验组进行对比,研究组55例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后10min 内即抽液,常规组55例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 2~3d 后抽液。
结果研究组所需的注药次数胸水吸收时间、胸穿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
治疗后 B超测胸膜厚度两组无明显差异。
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后,短时间内可起到治疗胸膜粘连包裹的作用。
【关键词】尿激酶结核胸腔积液胸腔注射【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3-0198-01近年来结核性胸膜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患者发现较晚、延误就诊时机,或医务人员反复多次、不规范胸腔穿刺抽液,导致包裹性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粘连,形成局限性或多房性积液,胸水常易形成包裹分房,导致抽液或引流困难,治疗时间加长,胸膜肥厚钙化肋间隙变窄或胸廓畸形,影响肺功能。
本文采用在注入尿激酶后10m in内抽液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较常规注药2 ~3d 后抽液有一定优势。
1.临床资料随机抽取2009~2010年来我科就诊的55例患者为常规组,2010~2011年就诊55例结核性网状粘连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 55例为实验组进行对比,用卡方公式进行计算统计。
两组疗效对比p<0.05统计学有明显差异2.诊断依据(1)胸腔积液伴结核中毒症状 (2)经痰菌检查胸腔积液化验或结核菌素(PPD) 试验胸水腺苷脱氨酶(ADA)胸膜活检等各项检查证实结核菌感染 (3)胸腔B 超探测证实有纤维网状粘连包裹性胸腔积液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痨治疗,胸部B超定位穿刺点后,进行常规消毒,局部麻醉行胸腔穿刺抽液,直到胸液不能抽出,给胸腔内注入尿激酶20 万单位加生理盐水20m l。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丁显峰
【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
【年(卷),期】2009(025)021
【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对2005~2008年我院2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在2HRZS(E)/6HR治疗基础上,抽胸液时胸腔内注入尿激酶的疗效观察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相同抗结核方案治疗并抽取胸液情况下,治疗组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愈率93%,对照组治愈率50%.结论:尿激酶是促纤维蛋白溶解药,能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使其变成纤维蛋白溶解酶,溶解纤维蛋白,使胸腔积液形成小房隔的纤维及胸膜层纤维蛋白溶解,使积液易于被抽出,有利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治疗.
【总页数】2页(P3245-3246)
【作者】丁显峰
【作者单位】辽阳市结核病医院,辽宁,辽阳,11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分析 [J], 缪凤彬
2.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 [J], 高峰;张国柱;
3.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 [J], 高峰;张国柱
4.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疗效分析 [J], 缪凤彬
5.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J], 白文丽;郭春伟;李秀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30例

证 实 有 包 裹 性胸 腔积 液 。③ 排 除 脓 胸 、 性 胸 腔 积液 及 其 血
他 肺 外 原 因 引起 的胸 腔 积 液 。 抗 结 核 治疗 有 效 。 凝 血 ④ ⑤
功能正常。
2 治 疗 方 法 对 于所选 病例均强调尽 量卧床休
息 , 少活动 , 给予正规 、 效 的抗结 核治疗基 础上 同 减 在 有 时 积极 抽 液 , 次 抽 液 前 B超 探 查 以 了解 包 裹 程 度 和 积 每 液 量 , 液 后 根 据 包裹 程 度 不 同 , 予 5 1 抽 给 ~ 0万 U 不 等 剂 量 尿 激 酶用 0 9 , %氯 化钠 注 射 液 1 ~ 2ml 释 后 胸 腔 内 O 0 稀 注 射 , 药 后 嘱 病 人 注 意 转 动 体 位 使 药 物 均 匀 分 布 ,4 注 2 ~ 4 h后 根 据 B超 定 位 再 次 抽 液 , 此 反 复 , 至 不 能 抽 出 8 如 直 为 止 , 后 复 查 胸部 x 线 片 。O例 患 者术 后 根据 病 情 至 少 最 3 复 查 1次凝 血 功 能 , 于气 短 症 状 明 显 的 1 例 患 者 分 别 对 3
1 临床 资料 本组 3 例患者中男 1 例, 1 o 8 女 2
例, 年龄 1~ 6 岁 , 均 3 岁 。 程 1 至 2月 不 等 。均 6 8 平 2 病 周 依 据结 核 性 胸 腔积 液 诊 断 标 准 0选 择 病 例 : 具 有 结 核病 ] ① 相关 症 状 和 胸 腔 积液 体 征 。② 胸 部 x 线 检 查 和 B超 检 查
胸 腔 积 液 ) 临床 最 常 见 的 类 型 , 中 富含 蛋 白 , 早 期 是 其 在
经 过 积 极 治 疗 多 数 患 者 可 完 全 吸 收 , 后 遗 症 , 部 分 患 无 但 者 因 为 上 述 各 种 原 因 , 胸 腔 积 液 中 纤 维 蛋 白沉 积 , 水 使 胸 局 限 , 成 包 裹 , 易 吸 收 , 治 疗 带来 困 难 , 重 时 甚 至 形 不 给 严 需 手 术 治疗 , 患 者造 成 不必 要 的经 济 负 担 。 给 胸 腔 内 注 射 药 物 治 疗 包 裹 性 胸 腔 积 液 已有 数 十年 的 历 史 , 期 主要 选 用 的是 链 激 酶 , 来 由于 链 激 酶 的抗 原 早 后 性 、 热 原 性 、 敏 反 应 以 及 长 期 应 用 导 致 抗 体 产 生 而 影 致 过
胸腔内置管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积液的临床疗效观察

胸腔内置管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积液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分析胸腔内置管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积液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包裹性积液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56例以及对照组5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胸穿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腔内置管联合腔内注射尿激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以及治疗效果。
结果:在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胸膜厚度为(2.38±0.1)mm、住院天数为(9.8±2.1)d、人均胸腔积液引流量为(1500.6±154.3)ml;对照组患者胸膜厚度为(3.35±0.3)mm、住院天数为(12.3±1.8)d、人均胸腔积液引流量为(780.3±35.3)ml,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3/5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7/56),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对包裹性积液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采用胸腔内置管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效果较好,同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胸腔内置管、腔内注射尿激酶、包裹性积液、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包裹性胸腔积液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病因中以结核性胸膜炎最为多见,由于患者治疗时间较晚,多次穿刺抽吸渗出液导致患者胸腔存积液较多,从而使胸膜逐渐变厚,使其胸腔畸形和肋间隙狭窄,情况严重的患者甚至可能发生限制性呼吸障碍[1]。
由于包裹性积液情况严重,采用常规治疗往往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将分析胸腔内置管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积液的临床疗效,现将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包裹性积液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56例以及对照组5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胸穿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腔内置管联合腔内注射尿激素治疗,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27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63.3±3.1)岁;观察组男30例,女例,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65.3±2.8)岁。
尿激酶治疗结核包裹性胸腔积液临床应用与观察

尿激酶治疗结核包裹性胸腔积液临床应用与观察目的觀察尿激酶治疗结核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为该治疗方法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10月接诊的52例结核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26例患者接受常规胸腔穿刺抽胸水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26例患者在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辅助治疗。
观察并记录两组学胸腔积液吸收时间、遗留胸膜肥厚度,对比分析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
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胸水引流时间明显更快,遗留胸膜肥厚度明显更低,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另外,对照组26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3.1%,观察组26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2%。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佳,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使用尿激酶治疗结核包裹性胸腔积液,能有效改善预后质量,提高胸水吸收速度,降低胸膜粘连的可性,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尿激酶苏;结核包裹性胸腔积液;应用分析结核性胸膜炎病情发展速度快,临床若未及时给予有效救治,容易形成包裹性胸腔积液,会对患者通气功能造成严重影响[1]。
近年来,我国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生率与日俱增,因治疗方式不当,导致病情耽误的现象屡屡发生。
为提高结核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笔者将我院2013年5月~10月接诊的52例结核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尿激酶治疗结核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为该治疗方法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3年5月~10月接诊的52例结核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26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为22~63岁,平均年龄(42.5±5.4)岁。
观察组26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为22~66岁。
平均年龄(44±4.8)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i JMo hn d
・
7 ・ 9
2 结 果
治疗原则为 : 梗阻型 A P患者 , 非 G 无论 轻症 、 重症 , 早期 均 为非手术治疗 ,待 急性 胰腺 炎 控制 后 ,择 期 手术 治 疗胆 石 症 ,以防急性胰腺 炎 的复发 。梗 阻型 A P患者 , 症早 期 G 轻 宜行非 手术 治疗 ,因为轻型 A P胰腺 病变 以水肿 和 间质 炎 G 症 为特 点 , 结石所致 的梗 阻多是一过性 的 , 梗阻后 的胰胆 管 高压状态 常可将 结石排 人肠 道 ,使 A P症 状得 到缓解 ,早 G 期非手术治 疗对 于 消 除水 肿 、 除共 同通道 的梗 阻非 常有 解 利 。在非手术治 疗 的同 时应严 密监 测 病情 的变 化 ,如 在 治 疗过程 中出现轻症 急性 胆源 性胰 腺炎 向重症 急性 胆源 性胰 腺炎转变 ,或伴 有化脓性胆管炎症 , 即 中转 手术治疗 , 立 去 除胆道梗阻 ,充 分 引流 胆 汁胰 液 ,阻 断 MA P 向 S G G A P转 化 。重症梗 阻型 A P患者早期 主张急诊 手术 ,解除胰 胆管 G
治愈 。 参考文献
[ ] 中华 医学会外科学 会胰腺 组.急性胰 腺炎 的临床诊 断及分级 1
标准. 中华外科杂 志,19 3 (1 ): 3 . 97, 5 2 7 3
时亦应 明确病例 是以原 发性 胆道疾 病 还是继 发性 胰腺 炎为 主 , 而制定正确 、 理 的治疗方 案 ] G 从 合 。A P外科 治疗 重要 的不是胰腺炎本身而是 伴 随的胆石病 ,故笔者 主张 A P 的 G
[ ] 孙立新 , 2 刘刚 , 小滨. 李 重症急性胰腺炎 的早期手术 治疗 (附 2 1例病例 分析) 肝胆外科杂志 , 9 8 6 6 3 5 4 . . 19 , ( ): 4  ̄ 6 [ ] 袁志林 , 3 王克成 , 谢吴玲 , 等.胆源性胰腺炎 1 3 的腹腔镜 4例 治疗. 四军医大学学报 , 0 4, 5(1 ): 54 第 20 2 7 15.
本组 8 0例 A P患 者 中轻症 急性 胆源 性胰 腺炎 5 G 3例 , 急诊手术治疗 3例 ,非手 术 治疗 5 0例 ,病情 稳定 后均 在 3
个月 内行腹腔镜胆囊切 除术 或胆囊切除术 ,均痊愈 出院;重 症急性胆源性胰腺 炎 2 7例 , 行急 诊手术 治 疗 ,1例在 术 均 后第 2天发现胰 瘘 , 积极肠 内 、 外 营养 , 持水 电解 质 经 肠 维
胸 腔 内 注 射 尿 激 酶 治 疗 结 核 性 包 裹 性 胸 腔 积 液 的 临床 观 察
孟 秋 丽
【 摘要 】 目的
观察胸腔 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 的疗 效和方法 。方法 结核性
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 7 2例 , 随机分 为注药组及对照 组 , 每组各 3 6例 ,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抗 结核治疗 , I V服 强的松 3 gd 每周 减量 5m , 0m / , g 总疗程 4~ 6周 。注药组 也采取标 准 的抗结核 治疗 , B超定位包 裹性胸 腔积液最大腔 , 胸腔穿刺抽液后于胸腔 内注入尿激酶 1 0万 U。比较两组胸腔 积液引流 量及胸膜 增厚程 度。结果 注药组胸腔积液 引流量平均为 ( 4 1± 2 4 m , 膜增厚 l l 7 6± 1 ) l胸 钙化明显 降低 , 0 0 。结论 胸腔 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 腔积液 , P< . 1 疗效显 著 , 其作 用机制 为尿激酶激活纤维蛋 白酶 , 降解纤 维蛋 白。 【 关键词】 尿激酶 ; 胸腔积液 ; 结核
及 酸碱平衡 , 应用抗 生素等综 合治疗 , 1个月痊 愈出 院 , 于 其余 2 例均痊愈 出院。 6
3 讨 论
急性胆 源性 胰腺炎 发病 机制 比较公 认 的是各 种胆 道原 因引起 的胰 管受 阻 , 胰腺 防御机制 受到破坏 , 蛋 白酶原被 胰 激活 ,导 致胰 腺 及其 邻 近组 织 炎症 、 水肿 、 出血 、 死 等改 坏 变, 严重者 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而危及 生命 。A P的 G 早期诊断有 时比较 困难 ,因为 A P既有 胆道 系统病 变 ,又 G 有胰腺炎症改变 。临床上 当胰腺 炎 以胆 道感 染为 突 出表现 时, 往往容易 与胆道感 染相混淆 ;再则 ,并非所 有急性胰 腺 炎患者 ,只要有 胆结 石病史 或 B超证实 有胆 结石就 可诊 断 为AP G 。因此要 充分认识 A P临床特点 和全 面分 析病情 才 G 能做 出诊 断。
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 临床 比较常见 , 由于患者就诊 多是
较晚 , 胸腔积液治疗不及时 , 胸水被包裹成多房性积液 , 导致抽
两组患者 临床情况 差异无统计 学意 义 ( P>00 ) 治疗 组患 .5 ,
者无尿激酶过敏史 , 用药 前查凝 血功 能正 常 , 血小 板计 数正 常。两组患者均进行联 合化疗 Z Z / H HR E 4 R。
由于 A P的病 变特 点是 同时存 在胆 道 与胰腺 损 害 , G 因 此在制定 A P治疗 方案前 ,应首先 区分 有无 胆道 梗 阻 ,同 G
梗 阻。手术 方式应 视具 体情 况 而定 , 囊切 除术 为 其基 本 胆 手术方 式 , 伴有胆 总 管结 石 、 虫 、 总管扩 张则 同时行 胆 蛔 胆 总管探查加 T管引流术 J 。根据 A P病 因及 临床分型合 理 G 选择外科 治疗方法 , 大 多数急 性胆 源 性胰 腺炎 患者 均 可 绝
液或引流困难 , 治疗时间延长 , 甚至肋间隙变窄或胸廓畸形 , 造
成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多房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形成后 , 常规 治疗效果欠佳, 预后不 良。于 20 - 0 年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 032 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