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12章 机械波 1 波的形成和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4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12.1波的形成和传播课件新人教选修3_4

B 位移是0,速度方向沿+y的方向 2
P
C 位移是-2cm,速度为零
01 -2
23
x/cm
D 位移是0,速度方向沿-y的方向
7、A、B、C、D、E、F、G是一条绳上的七个点, 当绳子的A端振动时,向右形成如图所示的绳波, 波刚传到G,则波源A已振动了 T,1.5绳上的C点
已振动了 T1.
C 参与振动的质点群有相同的频率 D 机械波是质点随波迁移,也是振动能量的传递
3、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A 振动是波的成因,波是振动的传播 B 振动是单个指点呈现的运动现象,波是许多质 点联合起来呈现的运动现象
C 波的传播速度就是质点振动的速度 D 波源停止振动,波立即停止振动
1、科学探测表明,月球表面无大气层,也没有水,
更没有任何生命存在的痕迹。在月球上,两宇航员
面对面讲话也无法听到,这是因为
B
A 月球太冷,声音传播太慢
B 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C 宇航员不适应月球,声音太轻
D 月球上太嘈杂,声音听不清楚
2、关于机械波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A 物体做机械振动,一定形成机械波 B 后振动的质点总是跟着先振动的质点重复振 动,只是时间落后
1、横波
(1)定义: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 向垂直的波叫做横波.
(2)波峰: 在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做波峰.
(3)波谷: 在横波中凹下的最低处叫做波谷.
2、纵波
(1)定义: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在 同一直线上的波叫做纵波.
(2)密部:在纵波中,质点分布最密的地方叫 做密部.
(3)疏部:在纵波中,质点分布最疏的地方叫 做疏部.
(2)传播规律:波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匀速传播 5、波向外传播的是振动的形式和能量、信息
高中物理 第十二章 机械波 第一节 波的形成和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4

声波是纵波,它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固体、液体 中传播.
三、机械波 1.形成: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 2.产生条件 (1)要有波源. (2)要有传播振动的介质.
第八页,共32页。
3.特点 (1)介质中有机械波传播时,介质本身并不随波一起传 播,因此说它传播的只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 (2)介质中本来静止的质点,随着波的传播而发生振动, 可见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3)我们能用语言进行交流,说明波可以传播信息. (4)介质中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均与波源开始振动的方向 相同.
第四页,共32页。
一、波的形成和传播 1.波的形成 当手握绳端上下振动时,绳端带动相邻质点,使它也上下 振动.这个质点又带动更远一些的质点……绳上的质点都很快 跟着振动起来,只是后面的质点总比前面的质点迟一些开始振 动,这样在整个绳子上就形成了凸凹相间的波.
第五页,共32页。
2.介质 (1)定义:波借以传播的物质. (2)特点:组成介质的质点之间有相互作用,一个质点的 振动会引起相邻质点的振动.
(2)离波源越远,质点的振动越滞后.但各质点的起振方 向与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第十六页,共32页。
二、横波和纵波的区别
横波
纵波
在波动中,质点的振动方 概
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 念
直
在波动中,质点的振动方 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在一条 直线上
介 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
质
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 中均能传播
特 在波动中交替、间隔出现 在波动中交替、间隔出现
第十三页,共32页。
波传播的只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介质的每个质点只在自 己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如运动会上表演麦浪的 团体操,许多表演者手举麦穗,随着音乐声依次上下起伏,于 是就形成了像一大片金黄的滚滚的麦浪.可是,这里的每个表 演者谁也没有向前移动一步.仅把上下起伏的运动形式依次传 递出去了.
高中物理 12-1 波的形成和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4

1.每一质点都是在前面质点带动下振动起来的,这种振动 是什么振动?有何特点?
提示:受迫振动。各受迫振动质点的振动周期(频率)都与波 源的振动周期(频率)相同。
2.声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吗? 提示:不能。声波是机械波,其传播需要介质。
完整版ppt
11
第十二章 第1节
金版教程 ·人教版物理 ·选修3-4
3.“在横波中,各质点不随波逐流,而在纵波中,各质点 却随波逐流”这种说法正确吗?
提示:不正确。在纵波中,尽管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 播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但质点的运动仅仅是在平衡位置附近小 范围内的简谐运动,并不随波向前传播。
完整版ppt
12
第十二章 第1节
金版教程 ·人教版物理 ·选修3-4
课堂合作探究
完整版ppt
13
第十二章 第1节
金版教程 ·人教版物理 ·选修3-4
要点一 机械波的形成、特点
完整版ppt
15
第十二章 第1节
金版教程 ·人教版物理 ·选修3-4
2.波的特点 (1)振幅:像绳波这种一维(只在某个方向上传播)机械波, 若不计能量损失,各质点的振幅相同。 (2)周期:各质点振动的周期均与波源的振动周期相同。 (3)步调:离波源越远,质点振动越滞后。 (4)各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振动,并不随波逐流。 (5)机械波向前传播的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同时也传递能 量和信息。
金版教程 ·人教版物理 ·选修3-4
一、波的形成和传播 1.介质特点(以绳为例,如图所示)
一条绳子可以分成一个个小段,一个个小段可以看做一个个 相连 的质点,这些质点之间存在着 相互作用 。
完整版ppt
6
第十二章 第1节
金版教程 ·人教版物理 ·选修3-4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第十二章机械波第1节波的形成和传播+课件

典例分析 【例2】如图是一列向右传播的横波在某时刻的情况,在
波中标出A、B、C、D、E五个质点在此时刻的振动方向。
A
B
CD
E
答案:A点振动的方向向下,B点振动的方向向上,C 点的振动方向向上,D点的振动方向与B、C相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个质点依次上下振动,把振动从绳的左端传到右端.已知
t=0时,质点1开始向上运动,t= T 时,1到达最上方,5开始向
上运动.问:
4
T
(1)t= 2 时,质点8、12、16的运动状态(是否运动、运动方 向)如何? (2)t= 3 T 时,质点8、12、16的运动状态如何?
4
【解题指导】(1)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中,前一质点带动 后一质点振动,后一质点重复前一质点的振动规律. (2)各质点的振动规律相同,只是振动的先后不同.
波:振动的传播过程 由波源向外(由近及远)的传播过程 前面的质点先振动
新课内容
一、波的形成和传播
绳波的形成过程分析:
1.绳子可看成由很多微小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均可看成_质__点____。 2.无外来扰动前,各个质点排在同一直线上,各质点所在位置称为 各自的_平__衡__位__置____。 3.外来扰动首先引起绳中某一质点振动,首先振动的质点称为_波__源__。
有疏部、密部。
3、声波是纵波
4、地震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
小结
三、机械波的传播特点:
1、机械波向外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各质点不随波发生迁移. (1)波传播时,各个质点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往复振动. (2)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依次开始振动.
先振动质点带动后一质点 后一质点滞后于前一质点
后一质点重复前一质点振动 每一质点的起振方向都相同
高中物理第12章机械波1波的形成和传播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4

振动.(2)由乙图可知,t=34T时,质点 8 正在向下振动,质点 12 向上振动,质 点 16 未振动.
【答案】 见解析
第十八页,共34页。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特点 (1)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特点可以概括为“带动、重复、落后”,即前一质 点“带动”后一质点振动,后一质点“重复”前一质点的振动形式,并且后一 质点的振动“落后”于前一质点. (2)就整个物体来说,呈现的现象是波动,而就构成物体的单个质点来说, 所呈现的现象是振动.
第十一页,共34页。
1.如图 12-1-1 是一列沿着绳向右传播的绳波波形,此时波刚传到 B 点,由 图可判断波源 A 点开始的振动方向是________.
图 12-1-1
第十二页,共34页。
【解析】 由于波刚刚传到 B 点,所以 B 点此时的振动方向就是波源的起 振方向,由图根据波的传播与质点振动的关系可以知道,B 质点此时正向上振动, 所以波源 A 质点刚开始的振动方向向上.
图1213
第三十二页,共34页。
【解析】 波源振动时,绳上各质点通过相互间的弹力作用跟着做受迫振 动,不考虑传播中的能量损耗时,各质点的振幅均相同,选项 A 正确;波传播 时,离波源远的质点的振动落后于离波源近的质点的振动,并跟随着离波源近 的质点振动.由题图可知,波源在左端,因此,质点 D 跟随离波源近的质点 C 正向上运动,质点 F 跟随离波源近的质点 E 正向下运动,两者速度方向相反, 选项 B 错误;同理,此时质点 A 正向下运动,质点 C 正向上运动,两者速度方 向也相反,选项 C 错误;由于此时 B、C 两质点都向上运动,B 比 C 先到最大位 移处,故 B 比 C 先回到平衡位置,选项 D 正确.同理知选项 E 正确.
2.振动与波动的联系和区别
【答案】 见解析
第十八页,共34页。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特点 (1)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特点可以概括为“带动、重复、落后”,即前一质 点“带动”后一质点振动,后一质点“重复”前一质点的振动形式,并且后一 质点的振动“落后”于前一质点. (2)就整个物体来说,呈现的现象是波动,而就构成物体的单个质点来说, 所呈现的现象是振动.
第十一页,共34页。
1.如图 12-1-1 是一列沿着绳向右传播的绳波波形,此时波刚传到 B 点,由 图可判断波源 A 点开始的振动方向是________.
图 12-1-1
第十二页,共34页。
【解析】 由于波刚刚传到 B 点,所以 B 点此时的振动方向就是波源的起 振方向,由图根据波的传播与质点振动的关系可以知道,B 质点此时正向上振动, 所以波源 A 质点刚开始的振动方向向上.
图1213
第三十二页,共34页。
【解析】 波源振动时,绳上各质点通过相互间的弹力作用跟着做受迫振 动,不考虑传播中的能量损耗时,各质点的振幅均相同,选项 A 正确;波传播 时,离波源远的质点的振动落后于离波源近的质点的振动,并跟随着离波源近 的质点振动.由题图可知,波源在左端,因此,质点 D 跟随离波源近的质点 C 正向上运动,质点 F 跟随离波源近的质点 E 正向下运动,两者速度方向相反, 选项 B 错误;同理,此时质点 A 正向下运动,质点 C 正向上运动,两者速度方 向也相反,选项 C 错误;由于此时 B、C 两质点都向上运动,B 比 C 先到最大位 移处,故 B 比 C 先回到平衡位置,选项 D 正确.同理知选项 E 正确.
2.振动与波动的联系和区别
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1波的形成和传播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_4

答案:BCD
2.(多选)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波的传播方向就是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 B.机械波的传播伴随着振动能量的传递 C.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质点并不随波迁移 D.波不但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 解析:机械波的传播方向是由波源通过介质向周围传播的方向, 而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是各质点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
波 源 介 质
2.机械波的特点 (1)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能量和信息,介质中各质点本身 并不随波传播而迁移,而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2)由于波的形成实际上是从波源开始依次带动介质中的各个 质点参与振动,所以各个质点都在做受迫振动,因此各个质点振动的 周期(频率)与波源的周期(频率)相同。 (3)在不考虑能量损失时,各质点振动的振幅相同,各质点的起振 方向都与波源开始振动的方向相同。
二、波的分类 机械波可分为横波和纵波两类。
定义
标识性物理量
实物波形
质点的振动
横 方向与波的
波 传播方向互
相垂直的波
质点的振动
纵 波
方向与波的 传播方向在 同一直线上
的波
①波峰:凸起的最高处 ②波谷:凹下的最低处
①密部:质点分布最密 的位置 ②疏部:质点分布最疏 的位置
绳上形成横波 纵波
声波是纵波,它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思考探究 1.有的同学认为,“如果波源停止振动了,波也会立即停止振动”, 这种说法对不对?
答案:不对。虽然波源停止振动了,但波(也就是振动的形式和能 量)还是可以继续向前传播的,即波可以离开波源而独立向前传播。
2.有同学认为,“随波逐流”一词在波的形成中是很形象的,跟同 学讨论交流你的看法。
答案:在波的传播过程中,各质点只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 动,把能量和振动形式向前传播,而自身并不随波一起向前传播,不要 误认为波在传播时,质点也会“随波逐流”。
2.(多选)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波的传播方向就是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 B.机械波的传播伴随着振动能量的传递 C.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质点并不随波迁移 D.波不但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 解析:机械波的传播方向是由波源通过介质向周围传播的方向, 而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是各质点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
波 源 介 质
2.机械波的特点 (1)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能量和信息,介质中各质点本身 并不随波传播而迁移,而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2)由于波的形成实际上是从波源开始依次带动介质中的各个 质点参与振动,所以各个质点都在做受迫振动,因此各个质点振动的 周期(频率)与波源的周期(频率)相同。 (3)在不考虑能量损失时,各质点振动的振幅相同,各质点的起振 方向都与波源开始振动的方向相同。
二、波的分类 机械波可分为横波和纵波两类。
定义
标识性物理量
实物波形
质点的振动
横 方向与波的
波 传播方向互
相垂直的波
质点的振动
纵 波
方向与波的 传播方向在 同一直线上
的波
①波峰:凸起的最高处 ②波谷:凹下的最低处
①密部:质点分布最密 的位置 ②疏部:质点分布最疏 的位置
绳上形成横波 纵波
声波是纵波,它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思考探究 1.有的同学认为,“如果波源停止振动了,波也会立即停止振动”, 这种说法对不对?
答案:不对。虽然波源停止振动了,但波(也就是振动的形式和能 量)还是可以继续向前传播的,即波可以离开波源而独立向前传播。
2.有同学认为,“随波逐流”一词在波的形成中是很形象的,跟同 学讨论交流你的看法。
答案:在波的传播过程中,各质点只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 动,把能量和振动形式向前传播,而自身并不随波一起向前传播,不要 误认为波在传播时,质点也会“随波逐流”。
高中物理 第12章 机械波 第1节 波的形成和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4

②疏部:质点分布__最__疏____的位置
机械波
1.介质 (1)定义:绳、弹簧、水、空气等___波_____借以传播的物质。 (2)特点:组成介质的质点之间有_相__互__作__用_,一个质点的振动会引起相邻质 点的振动。 2.形成 机械振动在__介__质____中传播,形成机械波。 3.两个产生条件 (1)要有__振__源____。 (2)要有传播振动的__介__质____。
4.传递的三个特点 (1)介质中的机械波传播时,介质本身并不随波一起传播,它传播的只有 __振__动____这种运动形式。 (2)波是传递_能__量_____的一种方式。 (3)波可以传递__信__息____。
『判一判』 (1)在水平方向传播的波为横波。( × ) (2)在机械波中各质点不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 ) (3)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中,所有质点同时运动,同时停止运动。( × ) (4)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各质点振动的周期、起振方向都相同。( √ ) (5)纵波指的是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 ) (6)横波中分密部和疏部,纵波中分波峰和波谷。( ×)
机械波按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的关系可分为横波和纵波。
(1)(多选)关于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C A.在横波中二者方向有时相同
B.在横波中二者方向一定不同
C.在纵波中二者方向有时相同 D.在纵波中二者方向一定不同
(2)如图所示,若一列横波在x轴上传播,a点是波传播方向上的某一质点, 则质点a的振动方向一定上下振动吗?
复习课件
高中物理 第12章 机械波 第1节 波的形成和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4
第十二章
机械波
〔情 景 切 入〕 波是常见的运动现象,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波,其中水波、声波是我们 熟悉的。那么,波是怎样产生的?它有哪些规律? 〔知 识 导 航〕 本章在机械振动的基础上学习波动的基础知识。波动是振动在介质中的传 播而形成的,是自然界中一种普遍的运动形式。本章通过波的形成、波的描述 、波的图象、波的传播规律、波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来学习波的 基础知识,了解波的特性,为以后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波动是以振动为基础的一种运动形式,它研究的是波的传播方向上参与波 动的一系列质点的运动规律。因此机械波的形成就构成了本章的难点,而形象 的描绘机械波传播的波的图象是本章的重点。
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1波的形成和传播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2.机械波是由波源的振动引起的,那么有机械振动一定形 成机械波吗?
3.如果波源停止振动,机械波能马上消失吗?为什么? 4.机械波的形成是由前面的质点依次带动后面的质点形成 的,那么波源停止振动后,是离波源近的质点先停止振动还是 远的质点先停止振动?为什么?
【解析】 波形成后,如果波源停止振动,波不会立即消失, A、B 错;波源的能量不断向远处传播,故离波源较近的质点先 停止振动,C 正确,D 错.
A.介质中所有的质点的起振方向都竖直向下,但图中质点 9 起振最晚
B.图中所画的质点的起振时间都是相同的,起振的位置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起振的方向是不同的
C.图中质点 8 的振动完全重复质点 7 的振动,只是质点 8 起振后,通过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处的时间总是比质点 7 通过 相同位置时落后T4
D.只要图中所有的质点都已振动了,质点 1 与质点 9 的振 动步调就完全一致,但如果质点 1 发生的是第 100 次振动,则 质点 9 发生的是第 98 次振动
1.波的概念 振动的传播称为波动,简称波. 2.波源 引起波动的振动体叫波源. 3.介质 能够传播机械振动的物质叫介质,它可以是固、液、气三 态中任意一种,可以把介质看成由许多质点构成,各质点跟相 邻质点互相联系.
4.波的形成 在介质中,波源首先振动,带动邻近的点依次振动,形成 向远处传播的波动. 【实例精讲】 当手握绳端上下振动时,绳端带动相邻质 点,使它也上下振动.这个质点又带动更远一些的质点……绳 上的质点都很快振动起来,只是后面的质点总比前面的质点迟 一些开始振动.如图所示.
6.波的形成条件 波源通过质点间的弹力作用带动周围质点振动,故波的传 播必须有弹性介质存在,即有波源和介质.
【例 1】 (多选)如图所示,沿水平方向的介质中的部分质 点,每相邻质点间的距离相等,其中 0 为波源,设波源的振动 周期为 T.自波源通过平衡位置向下振动时开始计时,经过T4,质 点 1 开始振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D)
3.如果波源停止振动,机械波能马上消失吗?为什么? 4.机械波的形成是由前面的质点依次带动后面的质点形成 的,那么波源停止振动后,是离波源近的质点先停止振动还是 远的质点先停止振动?为什么?
【解析】 波形成后,如果波源停止振动,波不会立即消失, A、B 错;波源的能量不断向远处传播,故离波源较近的质点先 停止振动,C 正确,D 错.
A.介质中所有的质点的起振方向都竖直向下,但图中质点 9 起振最晚
B.图中所画的质点的起振时间都是相同的,起振的位置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起振的方向是不同的
C.图中质点 8 的振动完全重复质点 7 的振动,只是质点 8 起振后,通过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处的时间总是比质点 7 通过 相同位置时落后T4
D.只要图中所有的质点都已振动了,质点 1 与质点 9 的振 动步调就完全一致,但如果质点 1 发生的是第 100 次振动,则 质点 9 发生的是第 98 次振动
1.波的概念 振动的传播称为波动,简称波. 2.波源 引起波动的振动体叫波源. 3.介质 能够传播机械振动的物质叫介质,它可以是固、液、气三 态中任意一种,可以把介质看成由许多质点构成,各质点跟相 邻质点互相联系.
4.波的形成 在介质中,波源首先振动,带动邻近的点依次振动,形成 向远处传播的波动. 【实例精讲】 当手握绳端上下振动时,绳端带动相邻质 点,使它也上下振动.这个质点又带动更远一些的质点……绳 上的质点都很快振动起来,只是后面的质点总比前面的质点迟 一些开始振动.如图所示.
6.波的形成条件 波源通过质点间的弹力作用带动周围质点振动,故波的传 播必须有弹性介质存在,即有波源和介质.
【例 1】 (多选)如图所示,沿水平方向的介质中的部分质 点,每相邻质点间的距离相等,其中 0 为波源,设波源的振动 周期为 T.自波源通过平衡位置向下振动时开始计时,经过T4,质 点 1 开始振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