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课件:1.8 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平衡后与电源断开 (共38张PPT)

例与练
2、如图所示,将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分别
接在电压是6V的电池组正负极,跟电池组
负极相连的极板带电量为-9.0×10-8C ,则
电容器的带电量为 9.0×10-8 C,电容器
的电容为 1.5×10-8 F。若将此电容器两
极接电压5V的电池组正负极,电容器的电
容为 1.5×104 PF。 +Q
电容与电
二、电容(C) 2、定义: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两极板间
电势差U的比值叫电容器的电容。
CQ U
3、国际单位:法拉(F) (简称法)。 常用单位:微法(μF)、皮法(pF)。 1μF = 10-6F,1 pF =10-12F。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绵阳中学人教 版高中 物理选 修3-1课 件:1. 8 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平衡后与电源断开 (共38张PPT)
第八节、电容器 电容
绵阳中学物理组 刘殿发liudianfa
一、电容器
1、基本结构:
电容器的极板
由两个彼此绝缘又相距很近的导体,组 成。
平行板电容器
电容器的极板 电介质
观察纸介电容器的构造
该元件有两片锡箔(导体),中 间是一层薄纸。
一、电容器
2、电容器的充电、放电:
(1)充电
正极板
两有极短间暂 有的电压流
那么,Q与U有什么关系呢?
A
+Q 十 十 十 十 十 十 十 十 -Q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B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绵阳中学人教 版高中 物理选 修3-1课 件:1. 8 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平衡后与电源断开 (共38张PPT)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绵阳中学人教 版高中 物理选 修3-1课 件:1. 8 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平衡后与电源断开 (共38张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三3.2热力学第一定律 课件

瀑布上、下水潭的水温因瀑布的机械能转化成内能而相差多
少?水的比热容c为4.2 × 103J/( · ℃)。
0.14
℃
课堂练习
4.奶牛的心脏停止跳动后,大约在1h内体温由37.0℃降低到
33.5℃。请你由此估算,在这种环境下饲养奶牛,要维持一
个体重400kg奶牛的内能不变,每天喂养奶牛的食物至少要能
)
A.减小20J
B.增大20J
C.减小220J
D.增大220J
课堂练习
1.用活塞压缩汽缸里的空气,对空气做了900J的功,同时汽
缸向外散热210J,汽缸里空气的内能改变了多少?
1110
J
课堂练习
2.如图,在汽缸内活塞左边封闭着一定量的空气,压强与大
气压相同。把汽缸和活塞固定,使汽缸内空气升高一定的温
即外界对气体做功
新知讲解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决问题
1.根据符号法则写出各已知量
(、、Δ)的正、负。
2.根据方程Δ=+求出未知量。
3.再根据未知量结果的正、负来确定吸热、放热情况
或做功情况。
典例探究
例题2:一定量的气体膨胀对外做功100J,同时从外界吸收了
B
120J的热量,它的内能的变化可能(
热力学第一定
律
温故知新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做功
热传递
对内
对外
吸热
放热
(外界对物体
做功)
(物体对外界
做功)
(物体从外界
吸热)
(物体对外界
放热)
内能增加
内能减少
内能增加
内能减少
∆ =
∆ =
温故知新
少?水的比热容c为4.2 × 103J/( · ℃)。
0.14
℃
课堂练习
4.奶牛的心脏停止跳动后,大约在1h内体温由37.0℃降低到
33.5℃。请你由此估算,在这种环境下饲养奶牛,要维持一
个体重400kg奶牛的内能不变,每天喂养奶牛的食物至少要能
)
A.减小20J
B.增大20J
C.减小220J
D.增大220J
课堂练习
1.用活塞压缩汽缸里的空气,对空气做了900J的功,同时汽
缸向外散热210J,汽缸里空气的内能改变了多少?
1110
J
课堂练习
2.如图,在汽缸内活塞左边封闭着一定量的空气,压强与大
气压相同。把汽缸和活塞固定,使汽缸内空气升高一定的温
即外界对气体做功
新知讲解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决问题
1.根据符号法则写出各已知量
(、、Δ)的正、负。
2.根据方程Δ=+求出未知量。
3.再根据未知量结果的正、负来确定吸热、放热情况
或做功情况。
典例探究
例题2:一定量的气体膨胀对外做功100J,同时从外界吸收了
B
120J的热量,它的内能的变化可能(
热力学第一定
律
温故知新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做功
热传递
对内
对外
吸热
放热
(外界对物体
做功)
(物体对外界
做功)
(物体从外界
吸热)
(物体对外界
放热)
内能增加
内能减少
内能增加
内能减少
∆ =
∆ =
温故知新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2)《力矩和力偶》ppt课件1

看图 §2-2
力矩、力偶
§2-2 力矩、力偶
第二节 念、力偶矩计算公式
(力 §2-21、力对点之矩 力矩、力偶
扳手拧螺母,使得扳手与螺母绕定点O转动,称为
矩)
力F对O点之矩,简称力矩。
矩心 :O
力臂:d
2、力矩计算公式(重点)
§2-2 力矩、力偶
O
§2-2 力矩、力偶
3、力矩的性质 (1)当力的大小等于零或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时,力 矩为零 (2)当力沿其作用线移动时,力矩不变。 (3)力矩的大小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同时与矩心的 位置有关。
§2-2 力矩、力偶
4、讨论:如图所示,怎样利用力矩的原理来 提高转动效应?
1、增加力的大小
O
2、增加力臂的长度
M。(F)=±Fd
M。(F)—力矩,力F对点0之矩。
符号:“+ ”—— 使物体逆时针转动时为正; “-” —— 使物体顺时针转动时为负。
F—力
d—力臂,力F作用线与矩心的垂直距离。
单位:N.m(牛顿.米)
§2-2 力矩、力偶
例:如图,已知F=100N,d=10cm,求力F对O 点之矩。
M O ( F ) Fd 100 0.1 10 N .m
§2-2 力矩、力偶
第二节 力矩、力偶
力矩概念、计算公式、性质 力偶概念、力偶矩计算公式
§2-2 力矩、力偶
二、力偶
力偶实例
§2-2 力矩、力偶
1、力偶
力偶作用面——力偶所在平面。
A
F
d
B
F
力偶——两个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作用线平行的一对 平行力。(Fˊ、F) 力偶臂——力偶中两力作用线 之间的垂直距离。(d)
力矩、力偶
§2-2 力矩、力偶
第二节 念、力偶矩计算公式
(力 §2-21、力对点之矩 力矩、力偶
扳手拧螺母,使得扳手与螺母绕定点O转动,称为
矩)
力F对O点之矩,简称力矩。
矩心 :O
力臂:d
2、力矩计算公式(重点)
§2-2 力矩、力偶
O
§2-2 力矩、力偶
3、力矩的性质 (1)当力的大小等于零或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时,力 矩为零 (2)当力沿其作用线移动时,力矩不变。 (3)力矩的大小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同时与矩心的 位置有关。
§2-2 力矩、力偶
4、讨论:如图所示,怎样利用力矩的原理来 提高转动效应?
1、增加力的大小
O
2、增加力臂的长度
M。(F)=±Fd
M。(F)—力矩,力F对点0之矩。
符号:“+ ”—— 使物体逆时针转动时为正; “-” —— 使物体顺时针转动时为负。
F—力
d—力臂,力F作用线与矩心的垂直距离。
单位:N.m(牛顿.米)
§2-2 力矩、力偶
例:如图,已知F=100N,d=10cm,求力F对O 点之矩。
M O ( F ) Fd 100 0.1 10 N .m
§2-2 力矩、力偶
第二节 力矩、力偶
力矩概念、计算公式、性质 力偶概念、力偶矩计算公式
§2-2 力矩、力偶
二、力偶
力偶实例
§2-2 力矩、力偶
1、力偶
力偶作用面——力偶所在平面。
A
F
d
B
F
力偶——两个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作用线平行的一对 平行力。(Fˊ、F) 力偶臂——力偶中两力作用线 之间的垂直距离。(d)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附录-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共34张)PPT课件

20分度尺
被测
标尺读数
物体= 主尺读数(mm)+
长度
=10mm+
3 mm
分度
mm
20
=10mm+0.15mm
=10.15mm
精确到0.05mm
.
13
50分度尺
被测
标尺读数
物体= 主尺读数(mm)+
长度
=6mm+
45 50
mm
分度
mm
=6mm+0.9mm
=6.9mm
精确到0.02mm
.
14
内测量爪
长度 (mm)
100
=6.5(mm)+
22.5 mm 100
=6.725(mm) .
28
例5:如图所示以下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
被测
物体=
主尺读数+
标尺读(估 数读一位 mm )
长度 (mm)
100
=8.0(mm)+
46.5 mm 100
=8.465(mm) .
29
例6:如图所示以下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
被测
物体=
主尺读数+
标尺读(估 数读一位 mm )
长度 (mm)
100
=6.5(mm)+
22.5 mm 100
=6.725(mm) .
27
思考与讨论
可动刻度(标尺)的最小分度是多少?如果以 毫米为单位表示测量结果估读的那一位在小数点 后第几位?
0.001mm
第三位
被测
物体=
主尺读数+
标尺读(估 数读一位 mm )
.
35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电势能和电势优秀ppt课件

(3)F点电势高 越高;同一正试探电荷在电势越高的点,电势能越大
(2)在电场中,同一负试探电荷的电势能越大的点,电势
越低;同一负试探电荷在电势越高的点,电势能越小
(3)正的试探电荷电势能为负值的点的电势小于负的试探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1.4电势能和电势(共48张PPT)
电荷电势能为负值的点的电势。
我们通过静电力的研究认识了电场强度, 现在要通过电势能的研究来认识另一个物理量——电势,
它同样是表征电场性质的重要物理量。
电势
理解并掌握电势的定义。 掌握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
电势
规定 则 电荷q在任意一点A的电势能
与q成正比
反映了电场 本身的性质
该比值是一个与q无关,仅与电场及A点的位置有关的量。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1.4电势能和电势(共48张PPT)
问题与练习
在重力场中可以把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它的质量的比值定义为重力势。如果物 体在地面上的重力势能为0,试写出重力势的表达式。
因
故
可见,重力势为gh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1.4电势能和电势(共48张PPT)
在地图中常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势的高低; 与此相似,在电场的图示中常用等势面来表示电势的高低。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1.4电势能和电势(共48张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电-1势能1和.4电电势势优能秀和p电pt势课(件共48张PPT)
静电力做功的特点
试探电荷q 在电场强度为E 的匀强电场中沿几条不同路径从A 点移动到B 点, 我们计算这几种情况下静电力对电荷做的功。
沿直线AB移动:
电势能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 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18.1-2电子的发现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学课件共29张PPT

二。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
1、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 2、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 子核里. 3、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着核旋转.
课堂巩固
1.α粒子散射实验中,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 下列四个选项中哪一项属于实验得到的正确结果
(B)
A.α粒子穿过金箔时都不改变方向 B.少数α粒子穿过金箔时有较大的偏转 C.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时有较大的偏转 D.α粒子穿过金箔时都有较小的偏转
汤姆孙的原子模型
汤姆孙的原子模型: 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核 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而 电子就像大枣镶嵌在蛋糕 里那样镶嵌在原子里面.
汤姆孙的“枣糕模型”对吗?
正电荷
电子 勒纳德用电子轰击金属膜
一。α粒子散射实验 1.实验装置
全部设备装在真空中。
卢瑟福
2.实验步骤
(1)α粒子从铅盒的小孔射出,形成很细的一束射线, 射到荧光屏上产生闪光,通过放大镜可以看到这些闪 光点。
中正确的是:( C )
A.说明α粒子的速度很大 B.说明α粒子的质量比金原子还大 C.说明金原子的内部大部分是空的 D.说明金原子也是个球体
3、(2017·江苏·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质子与中子的质量不等,但质量数相等 B.两个质子之间,不管距离如何,核力总是大于 库仑力 C.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核有相同的质量数,但中子 数可以不同 D.除万有引力外,两个中子之间不存在其它相互 作用力
2.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 D )
A.原子带正电 B.原子是一个球体 C.电子在任意一个圆形轨道上运动 D.原子内部的正电荷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 中在很小的体积内
三。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
1.原子的组成
浸润和不浸润 高中物理选修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

F
F
毛细现象
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 下降的现象,称为毛细现象。
F
F
在材料和液体相同的情况下,细管内径越细,
液体所能达到的高度越高。
知识讲解
生活中的毛细现 象
知识讲解
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保持水分,把土壤锄松,破 坏毛细管
引出水分,把土壤压紧,使 毛细管更细
小结
浸润
不浸润
浸润不浸润取决于液体和固体双方的性质。
不浸润
当F1大于F2时,会使附着层液体分子比 液体内部分子稀疏,附着层分子之间表 现为引力,使附着层有收缩的趋势,液 体不可以附着在固体表面表现为不浸润。
知识讲解
浸润不浸润现象
液体浸润玻璃,在 液体不浸润玻璃,在 容器内形成凹液面 容器内形成凸液面
游禽用嘴把油脂涂到羽毛上, 使水不能浸润羽毛
知识讲解
距离=r0分 子力为零
(液体内部)
液体边缘??
距离>r0分子 力表现为引力
浸润和不浸润是液体与固体之间变现出来的性质。
知识讲解
液体内部分子 对附着层液体 分子引力F1
浸润
固体分子对附 着层液体分子 引力F2
附着层
当F2大于F1时,会使附着层液体分子比 液体内部分子密集,附着层分子之间表 现为斥力,使附着层有扩张的趋势,液 体可以附着在固体表面表现为浸润。
浸润不浸润微观本质是分子作用力的表现。
高中物理--选修3-3 第九章第2节
课题:液体 难点名称:理解浸润和不浸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导入
知识讲解
一种液体会润湿某种固体并附着在固体表面上, 这种现象叫浸润。
一种液体不会润湿某种固体也不会附着在固体 表面上,这种现象叫不浸润。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课件 17 粒子的波动性课件

①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了光的波动性,光的偏振 现象说明光是横波. 偏振现象是横波特有的现象. ②应用:照相机镜头、立体电影、消除车灯炫光等.
说明:除从光源(如太阳、电灯等)直接发出的光以外, 我们通常看到的绝大部分光都是不同程度的偏振光.
4.偏振光的产生方 式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 |选修3-5
如图所示,偏振片P称为起偏器,自然光通过P后成为 偏振光,偏振片Q称为检偏器,沿垂直于光的传播方 向旋转Q,光屏上光的强度发生周期性变化,透振方
A.人从右侧向左看,可以看到 彩色条纹
B.人从左侧向右看,可以看到 彩色条纹
C.彩色条纹水平排列 D.彩色条纹竖直排列
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 下图(甲)所示.将一块平板玻璃放置 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在一端夹入两 张纸片,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 一个劈形空气薄膜.当光垂直入射后 ,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如下图(乙 )所示,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
②自然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如果光入射的方
向合适,使反射光和折射光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时,
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偏振光,且偏振方向相互垂直.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 |选修3-5
例.(全国理综卷Ⅱ)如图所示,P是一偏振片,P的透振
方向(用带有箭头的实线表示)为竖直方向.下列四种
入射光束中,哪几种照射P时能在P的另一侧观察到透
是D
A.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竖直的,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水平的 B.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竖直的,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竖直的 C.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斜向右上45°,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 斜向左上45° D.前窗玻璃和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都是斜向右上45°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 |选修3-5
例.抽制细丝时可用激光监控其粗细,如图所示,激光 束越过细丝时产生的条纹和它通过遮光板上的一条同 样宽度的窄缝的规律相同.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BD) A.这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B.这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 C.如果屏上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粗了 D.如果屏上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细了
说明:除从光源(如太阳、电灯等)直接发出的光以外, 我们通常看到的绝大部分光都是不同程度的偏振光.
4.偏振光的产生方 式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 |选修3-5
如图所示,偏振片P称为起偏器,自然光通过P后成为 偏振光,偏振片Q称为检偏器,沿垂直于光的传播方 向旋转Q,光屏上光的强度发生周期性变化,透振方
A.人从右侧向左看,可以看到 彩色条纹
B.人从左侧向右看,可以看到 彩色条纹
C.彩色条纹水平排列 D.彩色条纹竖直排列
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 下图(甲)所示.将一块平板玻璃放置 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在一端夹入两 张纸片,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 一个劈形空气薄膜.当光垂直入射后 ,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如下图(乙 )所示,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
②自然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如果光入射的方
向合适,使反射光和折射光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时,
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偏振光,且偏振方向相互垂直.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 |选修3-5
例.(全国理综卷Ⅱ)如图所示,P是一偏振片,P的透振
方向(用带有箭头的实线表示)为竖直方向.下列四种
入射光束中,哪几种照射P时能在P的另一侧观察到透
是D
A.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竖直的,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水平的 B.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竖直的,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竖直的 C.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斜向右上45°,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 斜向左上45° D.前窗玻璃和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都是斜向右上45°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二 |选修3-5
例.抽制细丝时可用激光监控其粗细,如图所示,激光 束越过细丝时产生的条纹和它通过遮光板上的一条同 样宽度的窄缝的规律相同.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BD) A.这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B.这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 C.如果屏上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粗了 D.如果屏上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