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物理 新人教统编版 高中物理必修一物理必修第1册
2024年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物理全册课件

2024/2/29
17
04
能量守恒定律与动量定理
2024/2/29
18
功和能概念辨析及计算方法
功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能的概念及分类
功是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果,表示力对物 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所做出的贡献。
能是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可以分为动能 、势能、热能等多种形式。
功和能的关系
功和能的计算方法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了多少功就有多 少能量发生了转化。
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向心力是维持质点做圆周运动的力,向心加速度是描述质点做圆 周运动时速度方向改变快慢的物理量。
24
万有引力定律内容讲解
2024/2/29
万有引力定律内容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且这个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 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引力常量
万有引力定律中的比例系数G,称为引力常量,其值由卡文迪许通 过实验测得。
13
牛顿运动定律内容讲解
2024/2/29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01
讲解惯性概念,阐述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不会
发生改变。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
02
阐述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质量之间的关系,即F=ma,并解释
其物理意义。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03
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
5
学习方法与技巧分享
01
02
03
04
理解概念
掌握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基 础,要注重对概念的理解和记 忆。
建立知识体系
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 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更好 地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册(必修)全册完整课件

四、摩擦力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册(必修 )全册完整课件
阅读材料 液体的阻力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册(必修 )全册完整课件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册(必修 )全册完整课件
二、重力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册(必修 )全册完整课件
三、弹力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册(必修 )全册完整课件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册(必 修)全册完整课件目录
0002页 0108页 0189页 0317页 0354页 0448页 0492页 0494页 0525页 0564页 0588页 0626页 0628页 0661页 0663页 0665页 0679页
绪言 一、力 三、弹力 阅读材料 液体的阻力 六、力的分解 一、几个基本概念 三、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四、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七、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阅读材料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一、牛顿第一定律 二、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四、牛顿第三定律 阅读材料 用动力学方法教版高一物理第一册(必修 )全册完整课件
第一章 力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册(必修 )全册完整课件
一、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课件【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课件【完整版】本课件适用于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涵盖了全册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课件采用了生动形象的动画和图表,以及清晰简洁的文字描述,使学习更加直观和有趣。
1. 物质和运动本部分介绍了物质的基本概念,以及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物质运动的规律。
2. 力和运动本部分详细讲解了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以及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3. 动能和势能本部分介绍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
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4. 机械能守恒定律本部分详细讲解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5. 热力学第一定律本部分介绍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原理,以及它与能量守恒定律的关系。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6. 热力学第二定律本部分介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原理,以及它与熵的概念。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7. 气体动理论本部分介绍了气体动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与气体状态方程的关系。
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气体动理论。
8. 固体和液体本部分介绍了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固体和液体的性质。
9. 热传导和热辐射本部分介绍了热传导和热辐射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热传递中的作用。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热传导和热辐射的原理。
10. 热力学过程本部分介绍了等温过程、等压过程、等容过程和绝热过程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热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热力学过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课件【完整版】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知识,我们精心准备了这份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课件。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物理课件 必修第一册:重力与弹力

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②质量分布不
均匀的物体,重心一般不在它的几何中心。
?
5.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1)力的图示:有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
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
(2)力的示意图:只需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触,弹力应垂直于球面的切面斜向上,必过球心O;B点属于点
与杆相接触,弹力应垂直于杆向上。丙中A、B两点都是球面
与平面的接触点,弹力应垂直于平面,且必过球心,所以A处弹
力方向水平向右,B处弹力垂直于斜面向左上方,且都过球心。
丁中小球P不管运动与否,都是属于平面与球面相接触,弹力
应垂直于平面,且过球心,即向上。
形变产生的。
?
3.利用弹簧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将劲
度系数为k的弹簧上端固定在铁架台的横
梁上,弹簧下端不挂物体时,测得弹簧的长
度为x0。将待测物体挂在弹簧下端,如图
所示。待物体静止时测得弹簧的长度为
x1。测量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求待测物体的重力的大
小。
提示: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弹簧的弹力F=k(x1-x0),弹簧的弹力
?
1.重力与弹力
第1课时 重力究·释疑解惑
课 堂 小 结
随 堂 练 习
?
课标定位
1.知道重力的三要素,知道常见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会画
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
2.知道形变的概念,会区分弹性形变与非弹性形变。掌握弹
力的定义及产生条件,会判断弹力的有无及弹力的方向。
3.掌握胡克定律并能解决有关问题。
?
二、弹力
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
部编版最新高一物理必修1全册课件(共493张ppt)

(2)平面坐标系:物体在某一平面内运动时需建立平面坐 标系.如图 1 - 1 所示,在图甲中, a 、 b 、 c 三点有相同的横 坐标,在图乙中,A、B、C三点有相同的纵坐标,由此可以 发现:如果仅仅确定某点的横坐标或纵坐标,该点的位置并 不能唯一确定,如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时确定某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则该 点的位置唯一确定.
三、参考系 1.选择参考系的意义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首先选好参考系,对于同
一个运动,如果选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观察到的运动情况 可能不相同. 例如:甲、乙两辆汽车由西向东沿同一直线以15 m/s 的 相同速度行驶着.若两车都以路边的树木作为参考系,则两 车都是以15 m/s的速度向东行驶;若以其中任意一辆车为参 考系,则另一辆是静止的. 2.选择参考系的原则
物理
人教版·必
修1
目
录
• 课时13 弹力
课时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第
课时2 时间和位移
课时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课时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课时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课时6 《运动的描述》单元小结 课时7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课时8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课时9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速度的关系 课时10 自由落体运动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课时1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小结 课时12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课时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课前导航
我国是文明古国,对运动早就有研究.早在汉代成书的 《尚书纬· 考灵曜》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地恒动不止,而人 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 ( 窗户 ) 而坐,舟行而人不觉 也。” 毛泽东同志的诗中也有一名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 天遥看一千河。” 请你思考: 1.选什么物体为参考系,才能说“地恒动不止”? 2.“日行八万里”的地球可否视为质点? 3.有一个成语叫做“刻舟求剑”,如果说刻舟求剑者的 错误在于错选了参照系,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2024版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册(必修)全册ppt课件

2024/1/28
弹性系数
弹性系数是描述物体弹性大小的物 理量,其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和形状 有关。
弹力的应用
弹力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如制作弹簧、设计减震器等。
20
摩擦力
摩擦力的概念
摩擦力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 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
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的分类
重力的概念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 力,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 成正比,方向竖直向下。
2024/1/28
重力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是描述重力作 用强弱的物理量,其大小 与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有 关。
重力的应用
重力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 泛应用,如测量物体质量、 设计建筑结构等。
19
弹力
弹力的概念
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 的力,其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
6
02
运动的描述
Chapter
2024/1/28
7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01
02
03
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 点。
2024/1/28
参考系
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 定为不动的物体。
坐标系
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 标系,可以定量描述物体 的位置和位置变化。
8
时间和位移
时间
时刻和时间间隔。
位移
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 擦力和滚动摩擦力三种类型。
摩擦力的应用
摩擦力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应 用,如刹车系统、传送带等。
2024/1/28
21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
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全册课件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指在闭合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与电源电动势成正比,与整个电 路的电阻成反比。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解题方法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出等式,求解 相关物理量。
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简介
能量转化
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电能和热能之 间的转化等。
能量守恒定律
在一个孤立系统中,总能量保持不变,即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 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06
电场与电路基础
电场的基本性质
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 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 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 械能保持不变。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动能定理
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 动能的变化。
应用
通过计算合外力做功,可以求解 物体动能的变化,进而分析物体 的运动情况。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应用场景
适用于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 统,如自由落体、抛体运动、简谐振 动等。
加速度定义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等于速度 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定义
加速度恒定且方向与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
v=v0+at,x=v0t+1/2at^2,v^2-v0^2=2ax。
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
中间时刻速度等于平均速度,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定值。
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定义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基本公式
v=gt,h=1/2gt^2,v^2=2gh。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力的合成和分解【精品课件】

新课讲解
知识点一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探究点1 等效替代思想 如图所示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 曹冲根据什么得到大象和船上石头的重力相等?其中包含什么思想方法?请你结合生 活经验再举一个相似的例子。
探究点2 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的方法 如图所示,一辆小车可以由一个人拉着向前运动,也可以由两个人反向拉着或一个 人推着另一个人拉着向前运动。 请结合图思考如何求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
(7)在数学上,要确定三条线段的关系,常常将它们归入到一个几何图形中去进行分析 比较。据此请思考:合力与两个分力间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表示两个分力的有向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边,表示合力的有向线段就是 平行四边形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这就是合力和两个分力之间的关系——平行四 边形定则。
【归纳总结】1.合力与分力的相关性 (1)等效性:合力的作用效果与分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它们在效果上可以相互替代。 (2)同体性:各个分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分力与合力为同一物体,作用在不同物 体上的力不能求合力。
答案 D
力的分解
1.不受限制条件的分解: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从理论上讲有无数组解。因为以同 一条线段为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有无穷多个(如图甲、乙所示)。
甲
乙
可见,将已知力F分解为两个等大的分力时,两分力间的夹角越大分力越大。
(2)力的分解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分解,解题常用思路为
例6 如图所示,光滑固定斜面的倾角为θ,有两个相同的小球,小球所受重力均为G, 分别用光滑挡板A、B挡住,挡板A沿竖直方向,挡板B垂直于斜面,则球1对挡板
3.三个力合力范围的确定 (1)最大值:三个力方向均相同时,三力合力最大,Fm=F1+F2+F3。 (2)最小值 ①若一个力在另外两个力的和与差之间,则它们的合力的最小值为零。(即满足三 角形边的关系) ②若一个力不在另外两个力的和与差之间,则它们的合力的最小值等于三个力中最 大的力大小减去另外两个力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物理新人教统编版高中物理必修
一物理必修第1册
(新课标人教版)是高中物理必修一,也就是高中物理的第一部分内容,是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一环。
这本书包括一共八个章节,分别是物理的基本概念,传热,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热学,力学,旋动学,波动。
在这八个主要章节中,将物理现象、定律和原理都叙述了一遍,中心思想是归纳于综合运用,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进物理实践素养。
为了保证课本的教学质量,新课标物理书的核心思想还有元学习等新型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