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全部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 实验2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 实验2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课件
。2021年3月14日星期日2021/3/142021/3/142021/3/14 ❖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1年3月2021/3/142021/3/142021/3/143/14/2021 ❖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1/3/142021/3/14March 14, 2021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THE END ❖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1/3/142021/3/142021/3/142021/3/14
谢谢观看
2.常见两种图线所表示的导体电阻的性质?
测量电路的选择 电流表外接
议展
电流表内接
误差 比较法 计算法 试触法
偏小
Rx RV Rx RV RA
电压表变化大
偏大
Rx RA
Rx RV RA
电流表变化大
供电电路的选择
限流式 接法
分压式 接法
1、如果限流式和分压式都能用时,优先采用限流式 2、如果滑动变阻器的额定电流够用,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必须采 用分压接法: (1)用电器的电压或电流要求从零开始连续可调. (2)要求用电器的电压或电流变化范围大,但滑动变阻器的阻 值小. (3)采用限流接法时限制不住,电表总超量程,用电器总超额 定值.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1.9《第1课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1.9《第1课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ppt课件

▪ A.若两板不平行,则v<v0 ▪ B.若A板面积很小,B板面积很大,则
v<v0
▪ C.若A、B两板间的距离很大,则v<v0
▪ D.不论A、B两板是否平行、两板面积
大解小析及:电两容板器间和电距源离相多连,少电v压都保等持于不变v0,根据eU=
1 2
mv2可知,不论A、B两板是否平行、两板面积大小及两
▪ B.2∶1,3∶2
▪ C.1∶1,3∶4
解析:粒子垂直电场进入做类平抛运动,水平方向x =v0t,得tA∶tB=xA∶xB=2∶1;竖直方向y=12at2=2qmE vx0 2,解得m=q2Eyvx202,mA∶mB=4∶3 ,D选项正确.
▪ 答案:D
▪ 1.下列粒子从初速度为零的状态经电压 U的电场加速后,粒子速度最大的是
小为:
a=mF=Emq=mUqd 若一个带正电荷的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
从正极板向负极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极板间的距离为
d,则由公式 v2-v20=2ax 可求得带电粒子到达负极板时的
速度为 v= 2ad=
2Uq m.
(2)从功能关系角度出发,用动能定理求解. 带电粒子运动过程中,只受电场力作用,电场力做的 功为:W=qU 根据动能定理有:W=12mv2-0,解得 v= 2mUq.
▪ 答案:BC
▪题 2压加型速,电然带子后进从电入静粒另止子一出个发的电被偏场1 转0强00度问V为的题5电
000 N/C的匀强偏转电场,进入时的速度
方向与偏转电场的方向垂直.已知偏转电
极长6 cm,求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的速
度【及解其析】与进在入加速偏电转场电中获场得时的的动能速度方向之间
的E夹k=角12m.v20=qU0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课件2.3《欧姆定律》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课件2.3《欧姆定律》ppt
• (2)开关S闭合之前,图甲中滑动变阻器的滑 片应该置于________端(选填“A”、“B”或 “AB中间”)
• 答案:(1)如图
• (2)A • 解析:(2)电键闭合前,将滑动变阻器滑动到
A端,使测量电路处于短路状态,起到保护 作用。
课堂知识构建
考点题型设计
• 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 若加在某导体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3/5时,
解法二:由R=UI00=ΔΔUI11=20U.40A/5 得I0=1.0A 又R=UI00=ΔΔUI22,所以ΔI2=I0,I2=2I0=2.0A 解法三:画出导体的I-U图象,如图所示,
设原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U0时,导体中的电流为I0。 当U=3U5 0时,I=I0-0.4A 当U′=2U0时,电流为I2 由图知I0-35U0.04A=UI00=025.U4A0 =2IU20 所以I0=1.0A I2=2I0=2.0A
• 答案:(1)见解析图
• (青岛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三校联 考)下图为“测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实验 的实物连线图,已知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
• (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 ①闭合开关前,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________;
• ②闭合开关后,逐渐移动变阻器的滑片, ________;
灯光
• (1)在图上画出I-U图线。
• (2)从图线上可以看出,当电压逐渐增大时, 灯丝电阻的变化情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图线表明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
• 解析:(1)根据U、I的数据,在坐标纸上找出 对应的点,连成平滑曲线,即I-U图线,如 图所示。
• 3.单位 • 在国际单位制中是:欧姆________,符号是Ω,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 2.5焦耳定律 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 2.5焦耳定律 课件

1、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要发热,在此过程中产生的 热量如何计算?电流产生的热量用焦耳定律来计算
2、焦耳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怎样表示?
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强度的平 方、导体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为:Q=I2Rt
焦耳定律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也适用于非纯电阻电路.
◆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可知: Q I 2Rt UIt U 2 t R
q
q
q
多少功?
电场力做的功:W=qU
◆在上面所述的导体中是否存在电流?电流强度是
多少? 存在,电流强度为:I=q/t
◆若用电流和电压来表示电流所做的功可表示成什么?
电场力做的功:W=qU=UIt 这就是电路中电场力做功即电功的表达式.

1.电功:在一段电路中电场力所做的功,也就是通常 所说的电流所做的功,简称为电功.
例2.把一根长为L的电炉丝接到220V的电路中用它来烧 沸一壶水,需时间t秒钟,若将此电炉丝均匀的拉长, 使半径减小为原来的一半,而后再剪掉长为L的一段, 再将余下的电炉丝接到同样的电路中,仍用 它烧沸一 壶同样的水,则需时间 12t 秒.
解析:由电阻定律可知,此电阻丝阻值变为原来的12 倍,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功率变为原来的1/12,烧 沸同一壶水,需要电功相同,则时间变为原来的12倍, 故,答案为12t.
W=Q =UIt=I2Rt=U2/Rt P电=P热=UI=I2R=U2/R
(1)纯电阻电路——只含有纯电阻的电路,如电炉、 白炽灯等,像演示中电动机不转时的电路.
W电
Q热
电流做的功全部转化为内能W电= Q内 即 P电= P热
下一页
非纯电阻电路中,电能不但有一部分转化为内能还有 一部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所以电功不等于电热。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课件: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 (共19张PPT)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课件: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 (共19张PPT)

⑷、当小砧和测微螺杆并拢时,可动刻度的零点与固定刻 度的零点不相重合,将出现起点误差,应加以修正,即在 最后测长度的读数上去掉起点误差的数值。
14.134mm
8.561mm
1、游标卡尺构造:
由固定的主尺与可动的游标尺组成 2、游标卡尺功能:
可测物体的长度、深度、内径与外径.
3、游标卡尺分类: 有0.1mm、0.05mm、0.02mm三种不同精度
4、游标卡尺的原理 ⑴、 10分度游标卡尺的原理
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mm,游标尺上有10个小的等分 刻度它们的总长等于9mm,因此游标尺的每一分度与主 尺的最小分度相差0.1mm,当左右测脚合在一起,游标的 零刻度线与主尺的零刻度线重合时,只有游标的第10条刻 度线与主尺的9mm刻度线重合,其余的刻度线都不重合。 游标的第一条刻度线在主尺的1mm刻度左边0.1mm处,游 标的第二条刻度线在主尺的2mm刻度左边0.2mm处,等等。 游标的第几条刻度线与主尺的刻度线重合,就是零点 几毫米。
0 1 2 3
0 10
20
⑶、 50分度游标卡尺 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 mm,游标尺上有50个小的等分 刻度它们的总长等于49 mm,因此游标尺的每一分度与主 尺的最小分度相差0.02 mm,……
0
1
2
3
4
5
6
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
9
10
0 1 2 3 4 5 6 7 8 9 0
5、游标卡尺的使用 读数规则:主尺刻度(整mm值) + 游标刻度(小于整mm值) 读数=主尺整mm值 + 精确度×游标尺的对齐刻度数
读数=固定刻度(整mm含0.5mm) +可动刻度(不足0.5mm) 注意:必须估读!(读到千分之一毫米)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附录-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共34张)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附录-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共34张)PPT课件

20分度尺
被测
标尺读数
物体= 主尺读数(mm)+
长度
=10mm+
3 mm
分度
mm
20
=10mm+0.15mm
=10.15mm
精确到0.05mm
.
13
50分度尺
被测
标尺读数
物体= 主尺读数(mm)+
长度
=6mm+
45 50
mm
分度
mm
=6mm+0.9mm
=6.9mm
精确到0.02mm
.
14
内测量爪
长度 (mm)
100
=6.5(mm)+
22.5 mm 100
=6.725(mm) .
28
例5:如图所示以下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
被测
物体=
主尺读数+
标尺读(估 数读一位 mm )
长度 (mm)
100
=8.0(mm)+
46.5 mm 100
=8.465(mm) .
29
例6:如图所示以下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
被测
物体=
主尺读数+
标尺读(估 数读一位 mm )
长度 (mm)
100
=6.5(mm)+
22.5 mm 100
=6.725(mm) .
27
思考与讨论
可动刻度(标尺)的最小分度是多少?如果以 毫米为单位表示测量结果估读的那一位在小数点 后第几位?
0.001mm
第三位
被测
物体=
主尺读数+
标尺读(估 数读一位 mm )
.
35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电势能和电势优秀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电势能和电势优秀ppt课件

(3)F点电势高 越高;同一正试探电荷在电势越高的点,电势能越大
(2)在电场中,同一负试探电荷的电势能越大的点,电势
越低;同一负试探电荷在电势越高的点,电势能越小
(3)正的试探电荷电势能为负值的点的电势小于负的试探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1.4电势能和电势(共48张PPT)
电荷电势能为负值的点的电势。
我们通过静电力的研究认识了电场强度, 现在要通过电势能的研究来认识另一个物理量——电势,
它同样是表征电场性质的重要物理量。
电势
理解并掌握电势的定义。 掌握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
电势
规定 则 电荷q在任意一点A的电势能
与q成正比
反映了电场 本身的性质
该比值是一个与q无关,仅与电场及A点的位置有关的量。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1.4电势能和电势(共48张PPT)
问题与练习
在重力场中可以把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它的质量的比值定义为重力势。如果物 体在地面上的重力势能为0,试写出重力势的表达式。


可见,重力势为gh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1.4电势能和电势(共48张PPT)
在地图中常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势的高低; 与此相似,在电场的图示中常用等势面来表示电势的高低。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1.4电势能和电势(共48张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电-1势能1和.4电电势势优能秀和p电pt势课(件共48张PPT)
静电力做功的特点
试探电荷q 在电场强度为E 的匀强电场中沿几条不同路径从A 点移动到B 点, 我们计算这几种情况下静电力对电荷做的功。
沿直线AB移动:
电势能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 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课件:第一章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3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课件:第一章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3
(3)离子的电性:失去电子的原子为带 正电 的离子;得到电 子的原子为带 负电 的离子.
4.常见的两种起电方式 (1)摩擦起电: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被原子核束缚得不 紧的 电子 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得原来呈电中性的 物体由于 得到 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的现象.
(2)感应起电: ①自由电子:金属中离原子核较远 的能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 在金属中 自由活动 的电子. ②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 电荷间的 相互排斥或吸引 ,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远离或趋向带电体, 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 异号 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 带 同号 电荷的现象. ③感应起电:利用 静电感应 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
[后判断] (1)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是1 C.(×) (2)元电荷是电荷量的最小单位.(√) (3)某物体带电量为3×10-19C.(×)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 格中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问题4
学生分组探究一 三种起电方式的比较(对比分析) 第1步 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1.三种起电方式有何不同? 2.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是什么?
导体中的自由电子 受到带电体对它的 排斥(或者吸引), 而移向导体的远端 (或者近端)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使得自由电子在带电 体和导体上转移,且 重新分布
实质 均为电荷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的转移
第3步 例证——典例印证,思维深化 (多选)如图1-1-1所示,A、B为相互接触的用绝
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 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后判断] (1)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感应起电是电荷的转移.(×) (2)摩擦起电是电荷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感应起电过程仍符合电荷守恒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1:试说明图A、图B、图C分别代表哪种起电方式? 【提示】 图A为摩擦起电、图B为接触起电、图C为感应起电. 探讨 2:图 A 中玻璃棒带什么电荷?其带电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玻璃棒带正电.原因是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失去电子.
[核心点击] 1.三种起电方式对比
方式 产生 及 摩擦起电 两种不同物 体摩擦时 感应起电 接触起电 导体与带电导 体接触时
【解析】 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时,是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而使橡胶 棒带负电,A错误;橡胶棒靠近甲球时,发生感应起电,甲球带正电,乙球带负 电,移走棒后,两球上的电荷中和,都不带电,若先移开两球再移走棒,两球上 的电荷不能中和,甲、乙两球仍带电,故B、C正确;橡胶棒与甲球接触,是接触 起电,两球都带上负电荷,分开两球,仍都带负电,D错误.
[后思考] 1.当物体不带电时,物体内部就没有电荷吗? 【提示】 当物体不带电时,物体内部也存在电荷,只不过正电荷数量与负 电荷数量相等.
2.为什么导体能够感应起电而绝缘体却不能? 【提示】 因为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合作探讨]
图A
图B 图111
图C
如图所示的图A、图B、图C分别表示使物体带电的一种方式.
(3)感应起电方法分析 方法(一): ①将导体靠近带电体,导体内的自由电子受到带电体的作用力而定向移动, 使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分离; ②将导体分离后再移走带电体,则导体上两部分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方法(二): ①将一个导体移近带电体,用手接触一下导体(或用导线将导体接地); ②移走带电体,则导体带上异种电荷. 无论接触导体的哪一个位置都会得到相同的结论,因为接地时导体与大地连 为一体,地球是远离带电体的一端.
知 识 点
1
学 业 分 层 测 评
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知 识 点 2
学习目标 1.知道自然界中只存在 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 的相互作用.
知识脉络
2.了解使物体带电的
方法,会从物质微观结 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 的本质.(难点) 3.理解电荷守恒定 律.(重点)
电荷
[先填空] 1.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 负电荷. 2.电荷间的作用: 同种 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 电荷相互吸引.
②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 电荷间的相互排斥或吸引 ,导 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远离或趋向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 异号 电荷, 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 同号电荷的现象. ③感应起电:利用 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
[再判断] 1.摩擦带电、接触起电这两种方式都能使绝缘体带电.( × ) 2.静电感应现象是导体内部电荷的重新分布,显现出了电性.( √ ) 3.接触带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 )
【答案】 BC
感应起电的三个步骤
如图所示,感应起电应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使带电体C(带正电)靠近相互接触的两个导体A、B. (2)保持C不动,用绝缘工具把A、B分开. (3)移走C,则A、B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A带负电,B带正电).
【答案】 CD
2.(多选)(2016· 郑州高二检测)如图113所示,将用毛皮摩擦过的带负电橡胶 棒,移近或接触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开始时两导体球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08160001】
图113
A.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时,橡胶棒上的正电荷转移到毛皮 B.橡胶棒移近甲球,甲球带正电,乙球带负电,移走橡胶棒,两球都不再 带电 C.橡胶棒移近甲球,甲球带正电,乙球带负电,分开两球再移开橡胶棒, 甲球带正电,乙球带负电 D.橡胶棒与甲球接触一下移开,再分开两球,甲球带负电,乙球带正电
1.(多选)用棉布分别与丙烯塑料板和乙烯塑料板摩擦,实验结果如图112所 示,由此对摩擦起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08160000】
图112
A.两个物体摩擦时,表面粗糙的易失去电子 B.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一定同时带上种类及数量不同的电荷 C.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带上电荷的种类不同但数量相等 D.同一物体与不同种类物体摩擦,该物体的带电荷种类可能不同 【解析】 两物体摩擦时得失电子取决于原子对电子的束缚力大小,A错; 由于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所以两物体带电种类一定不同,数量相等, B错,C对;由题中例子不难看出同一物体与不同种类物体摩擦,带电种类可能不 同,D正确.
导体靠近带电体时
条件
两物体带上 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 导体上带上与 现象 等量异种电 种电荷,且电性与原 带电体相同电 荷 带电体“近异远同” 性的电荷
不同物质的原子 原因
导体中的自由电
核对核外电子的
束缚能力不同而 发生电子得失
子受带正(负)电
物体吸引(排斥) 而靠近(远离)
电荷之间的
相互排斥
实质 均为电荷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的转移
3.原子
质子:带 正电 原子核 (1)原子结构:原子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 负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原子电性:原子核的正电荷的数量与核外电子负电荷的数量 相等 ,整个 原子对外界较远的位置表现为电中性. (3)离子的电性:失去电子的原子为带 正电 的离子;得到电子的原子为带
负电 的离子. _______
4.常见的两种起电方式 (1)摩擦起电: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被原子核束缚得不紧的 电子从一 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得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 得到 电子而带负电,
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的现象. ______
(2)感应起电: ①自由电子:金属中离原子核
自由活动 的电子. ______________ 较远 的能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
2.三种起电方式分析 (1)摩擦起电过程分析:分析摩擦起电问题时应明确原子核中的质子不能脱离 原子核而移动,即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中转移的不可能是正电荷,转移的只能是 负电荷即电子.带正电的物体一定失去了电子,带负电的物体一定获得了电子.
(2)接触起电过程中电子转移的规律分析 ①带正电的物体与带负电的物体接触,电子由带负电的物体转移到带正电的 物体上. ②带正电的物体与不带电的中性物体接触,电子由中性物体转移到带正电的 物体上. ③带负电的物体与不带电的中性物体接触,电子由带负电的物体转移到中性 物体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