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 我掌握的科学知识(36分)
1、我会判。

⑴所有的建筑物都是供人居住的。

()
⑵水泥是20世纪研制出来的。

()
⑶玻璃不是建筑材料。

()
⑷建筑物美观了就一定不会坚固。

()
2、我会选。

⑴根据功能可以与三峡工程分为同一类的建筑物是()。

A.天坛
B.人民大会堂
C.长城
D.都江堰
⑵赵州桥是()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日本
⑶楼板、立柱做成空心的是为了()。

A.节约建筑材料
B.减轻重量
C.美观
⑷下列建筑物属于实心结构的有()
A.铁架桥
B.大坝
C.体育馆
D.电视塔
3、我会填。

(1)人类最早的房屋可能是用做成的。

(2)竹楼是我国族人民居住的房屋,采用这样的建筑主要是因为他们居住的地方______ __。

(3)赵州桥做成拱形的,这样做的优点是。

二. 科学探究(36分)
1、鸟巢的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能经受住风吹雨打?
2、赵州桥用来减轻桥身重量的方法是什么?
3、傣族人住竹楼有什么好处?
三. 走进生活。

(28分)
1、在装修房屋时,你选择什么材料铺地面?请说说你的理由。

2、未来的建筑会向怎样的方向发展呢?请你写一写。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精彩补白。

(12*2=24分)1.因为放大镜的镜片中间(),边缘(),所以放大镜又叫()镜。

2.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

3.食盐、白糖等的颗粒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4.生物学家()于1632年出生在荷兰,他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5.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物体都是由()组成的。

第一个发现和提出这个名称的人是英国科学家()。

6.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单位。

7.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要靠(),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就将成为()的世界。

二、轻松判断。

(20*1=20分)1.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2.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明的。

()3.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

()4.2003年肆虐我国的“非典”是由病毒引起的。

()5.草履虫是多细胞动物,因为它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

()6.只要把洋葱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就能观察到洋葱细胞了。

()7.显微镜和量筒、弹簧秤一样,是人类认识周围物质的一种工具。

()8.在放大镜下观察,天牛的触角和蝴蝶的触角都是一样的,呈竹节状。

()9.物体内部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10.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1.昆虫的眼睛分为单眼和复眼。

()12.放大镜只在特定环境下使用,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使用不是很广泛。

()13.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镜的功能。

()14.昆虫的触角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15.晶体都是无色透明的。

()16.显微镜比放大镜放大倍数高,能更清楚地看清物体。

()17.晶体都比较大,都能用肉眼看到。

()18.放大镜直径越大,放大物体的倍数越大。

()19.酸牛奶是因为在牛奶中加醋形成的,和微生物没有关系。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题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题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题一、填空题:(10分)、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放大镜),而( 放大镜 )的发明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晶体 ),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 味精 )等。

、我们利用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细胞 )。

、放大镜把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的范围称为( 视野 )。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 越大 )。

、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2.5×、40×,那么物体图像将被放大(500倍 )。

、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 触角 ),就是它们的“鼻子”。

、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 叶绿体 ),那是植物进行蒸腾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

9分)、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 ( B )。

A 、反射 B 、折射 C 、不变 、凸透镜是( A )、透明的镜片。

A 、中间厚边缘薄 B 、中间薄边缘厚 C 、一样厚 、( A )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细胞学说 B 、动力学 C 、仿生学、蟋蟀的耳朵在 ( B )。

A 、头部 B 、足内侧 C 、腹部、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 C ) 倍。

A 、200 B 、2000 C 、200万 、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B ) 。

A 、相同 B 、相反 C 、无关、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 B )对足。

A 、2B 、3C 、4、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 ( A ) 越小。

A 、放大倍数 B 、焦距 C 、视野 、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物体,可以获得 ( C ) 的信息。

A 、更少 B 、同样多 C 、更多 10分)、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 √ )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同它的面积大小有关。

六年级科学下册1-4单元测试题(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1-4单元测试题(答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D )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A、近视镜B、显微镜C、远视镜D、放大镜2、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 C )A、伽利略B、布鲁诺C、培根D、傅科二、多项选择题。

1、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B ),放大倍数与(C )直接有关。

A、不透明的B、透明的C、中间较厚D、中间较薄2、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ACD)有着密切的关系。

A、生活B、生命C、生产D、环境3、在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常见的有(ABCDE )。

A、草履虫B、变形虫C、喇叭虫D、眼虫E、团藻三、填空题。

1、(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3、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 )组成。

4、使用放大镜的观察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5、使用放大镜的观察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6、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7、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8、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9、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10、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

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显微镜)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它使人类的视野一下子拓宽了许多。

11、生物学家(列文虎克)把两个镜片嵌在圆形金属管子的两头,中间还安上了可以调节两个镜片距离的螺旋杆,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姓名:班级:成绩:一、判断题。

(50分)1、我们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3、像放大镜一样,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4、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5、近视眼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7、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秘密。

()8、在放大镜下观察,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9、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10、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11、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片上不会滑落,这跟它的翅膀有关。

()12、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它们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13、自然界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14、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大致一样。

()15、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16、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由长石、云母、石英三种。

()17、由于显微镜的发明,人们能够观察到比通过放大镜观察所能达到的更为丰富的微观世界。

()18、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19、显微镜和量筒、弹簧秤一样,是人类认识周围物质的一种工具。

()2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无限的。

()21、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22、把整个洋葱放到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它的精细结构。

()23、第一台显微镜的制造者列文.XXX最早发现了细胞。

()24、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

()25、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能够增加目镜中标本图像的亮度。

()二、选择题。

(10分)1、()发明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姓名:班级:成绩:一、判断题。

(50分)1、我们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3、像放大镜一样,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4、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5、近视眼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7、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秘密。

()8、在放大镜下观察,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9、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10、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11、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片上不会滑落,这跟它的翅膀有关。

()12、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它们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13、自然界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14、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大致一样。

()15、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16、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由长石、云母、石英三种。

()17、由于显微镜的发明,人们能够观察到比通过放大镜观察所能达到的更为丰富的微观世界。

()18、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19、显微镜和量筒、弹簧秤一样,是人类认识周围物质的一种工具。

()2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无限的。

()21、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22、把整个洋葱放到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它的精细结构。

()23、第一台显微镜的制造者列文.虎克最早发现了细胞。

()24、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

()25、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图像的亮度。

()二、选择题。

(10分)1、()发明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A、格罗斯塔斯特B、牛顿C、培根2、光学显微镜的镜片()。

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一单元(一)∣教科版(含解析)

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一单元(一)∣教科版(含解析)

教科版六年级下学期科学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二)一、填空1.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顺序是________。

①注视物镜,用手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②看到物体图像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③将所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④左眼注视目镜,并用手调节粗准焦螺旋,缓慢地提升镜筒2.放大镜放大的倍数与它的________是密切相关的。

3.第一个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是________国物理学家________。

4.光线从空气中进入________中会产生折射变________,而人们认为从物体反射的光是________,所以通过________看到的物体会感觉大些。

5.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________镜。

通过放大镜等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________。

6.________是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的生物学家。

7.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________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8.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________。

9.如果一个放大镜平贴在书上能看清一排有8个字,提升高度以后字被放大到最大而不模糊时只能看清2个字,说明这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倍二、选择10.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画面时,会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光区域( )。

A. 红、黄、蓝B. 红、绿、黄C. 红、绿、蓝11.我们在观察洋葱切片时用(________),在观察食盐晶体时用(________)。

A.望远镜B.肉眼C.放大镜D.显微镜12.17世纪是( )用显微镜看到了奇妙的微生物世界后,给人们带来了治病的希望。

A.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B.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C. 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D. 美国科学家爱迪生13.下列物体不适合用来培养微小生物的是( )。

A. 鱼缸里的水B. 矿泉水C. 池塘水14.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 )倍。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期末复习题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_______有关,它的特点是透明的,中间______,边缘______。

2、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______琢磨而成。

3、科学研究表明,昆虫的“鼻子”是它的______,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4、人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______,如厨房里的食盐、白糖、面碱等。

5、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花岗岩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矿物的晶体。

6、17世纪,______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到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7、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________制成的,可以放大近300倍。

8、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上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_____,每个房间里的小黑点是_____。

9、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______组成的,_______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0、鱼缸里的水变绿了,可能是______繁殖的结果。

11、罗伯特·胡克最早发现并提出“_______“这个名称。

12、在观察叶的表皮细胞时,我们发现了______;在观察叶的叶肉细胞时,我们发现了_______,它们分别与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关。

13、微生物是______,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题1分,共10分)1、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

()2、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3、苍蝇的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

()4、胰岛素是利用细菌能在短期内大量繁殖的优势来生产的。

()5、我们可以从瓶装矿泉水中采集微生物,也可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6、在13世纪,英国格罗斯泰斯特最早设计并制造出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7、清晨田野草上的晶莹露珠能放大物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自测题年级姓名等级
一、我会填空(每空1分,共52分)
1、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
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增进视力的眼镜。

早在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放大镜能把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

2、放大镜由和组成,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就越,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越。

3、在放大镜下我们能看到彩屏的荧光点是由、、三色组成的。

4、昆虫的身体分为、、三个部分,有对足,有对触角,在放大镜下能看到它的眼是眼,这种眼有、更能看清目标的作用。

在放大镜下还能看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蟋蟀的“耳朵”在、蝴蝶翅上的彩色小鳞片是的细毛。

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
就是它们的“鼻子”。

5、我们把自然界中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它是从中诞生或在一定和下形成的。

6、17世纪,荷兰生物学家用片镜片,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在这种显微镜下,他第一次看到了血液在里流动,发现了水中微小活泼的物体,这种物体就是人们常说的。

7、1663年,英国科学家在复合显微镜下发现软木的“小房间”结构,并把它命名为。

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内表皮上的像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内表皮。

一切生物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是。

8、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那是植物进行
作用、作用和作用的重要器官。

9、微生物是一种,它是由组成的,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

垃圾和污水的处理要靠,如果没有它,地球将成为垃圾的世界。

10、草蛉、七星瓢虫是的天敌。

人体白细胞是、的天敌。

把人胰岛素插到细菌中,利用细菌生产大量胰岛素,用于治疗。

11、在人的感觉器官中,能获得比其他器官更丰富的信息,人的最高视力能看清毫米的微小物体,和的发明大大扩展了人类的观察视野,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2、透明的圆柱形、球形的器皿也有放大功能。

()3、草履虫、喇叭虫、动物的卵、鸡蛋等都只有一个细胞。

()4、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不可能完成呼吸、排泄、繁殖等所有的生命活动。

()5、所有放大装置的共同特点都是“凸”和“透”。

()6、我没有发现土壤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所以它不是晶体。

()7、利用微生物提供或生产的食物对人来说都是有害的。

()8、观察工具的发展经历了放大镜、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历程。

()9、地球上至少存在着250万种生物。

()10、蚜虫很小,至少要在5倍放大镜下才能看清它的肢体。

1、下面物体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A.平板玻璃B.水滴C.玻璃球
2、下面的观察工具中,已经能把物体的像放大200万倍的是()。

A.放大镜B.光学显微镜C.电子显微镜
3、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A.相反B.相同C.无关
4、光线从空气进入放大镜镜片时,在界面处光线会()。

A.反射B.折射C.沿直线传播
5、利用微观技术对水稻进行改良,培育出杂交水稻的人是()。

A.袁隆平B.巴斯德C.培根
6、()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动力学说B.仿生学说C.细胞学说
7、下面物品中,能放大物体像的是()。

A.玻璃板B.玻璃管C.玻璃棒
8、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

A.细胞核B.细胞质C.细胞膜
9、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生物时,不宜采集的水是()。

A.池塘水B.井水C.纯净水
10、生物技术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是()。

A.发现细胞B.发现微生物C.克隆羊“多利”的诞

11、在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25×、40×的显微镜下能看到被放大()倍的物体的虚像。

A.15 B.65 C.
1000 12
、人长得像父母、乌龟不能长得像天鹅,这是细胞的()作用。

A
.繁殖B.遗传
C.免疫
13、雪花、冰晶都是()角形。

A.四B.五C.六四、我会观察(每空0.5分,共8分)
1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可以和人眼之间的距离不变,

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晰;也可以
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
,直至图像大而
清晰。

在放大镜下能看到
一些物质的晶体:图A是
的晶体、图B是
的晶体、图C是
的晶体、图D是
的晶体。

2、在显微镜下能看到一些物质的精细结构,下面图A是、图B是、图C是、图D 是、
图E是、图F是、图G
3、在显微镜下,我观察到洋葱表皮上一个个
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还看到了一
个个大液泡且中间有一个。

我把看到的洋葱
表皮细胞的样子画出来就像右图所示。

五、我会探究(每空0.5分,共5分)
C D
F
A D
C
B
1、(1)在右图中指出显微镜相关部分的名称。

(2)从目镜往下看,发现里面黑呼呼的,什么也
2、我曾经制作过洋葱内表皮细胞的切片 标本,我是这样制作的:(1)用滴管在干净 载玻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把洋葱鳞茎切 成两半,掰下其中一块,并用小刀在内表皮 上划“ ”字。

(3)用镊子撕取这个字中 间表皮,并把它 放置在干净载玻片中 间的水滴中央(如右图所示)。

(4)用盖玻片 盖到标本上面。

(5)从标本边缘滴一 滴稀释的 ,微微倾斜玻片,用吸水纸 从另一端吸掉多余的水。

3、我曾经制作过水中微生物标本,我是 这样制作的:(1)取一些 里的水,并 把干草浸泡在水中(如右图所示)。

(2)用滴 管取一滴浸泡了干草的水放在载玻片的 (如下图1所示),盖上盖玻片(如下图2所 示)。

(3)再用吸水纸从 的边缘吸 去多余的水分,以控制 (如下图3所示)。

3分,共6分)
1、观察工具的发明和改进有什么重要意义?
2、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有什么重要作用?
) ) ) 1
2
3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自测题参考答案
四、我会观察(每空0.5分,共8分)
1、物体 放大镜 物体 维生素C 碱 白糖 味精
2、花粉管 叶表皮上的气孔 苔藓类植物细胞 血液细胞 大肠杆菌 SARS 病毒 青苔
3、小房间 小黑点
五、我会探究(每空0.5分,共5分)
1、(1)目镜 物镜 反光镜 (2)对光不好 反光镜 (3)聚集不好 调节旋扭
2、物体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过远 移动放大镜缩短物体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六、我会制作(每题1分,共11分)
1、不含盐粒 滤去溶液中的残留晶体 添加饱和盐水
2、# 平展 倾斜 碘酒
3、池塘(河、井、鱼缸等) 中间 盖玻片 微生物的运动 七、我会解答(每题3分,共6分)
1、答:观察工具的发明和改进,扩大了观察范围和领域,揭示了微观世界的许多秘密。

2、答: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
生活的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