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之诗歌答题技巧【分析情感、主旨型】揭秘.doc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之诗歌答题技巧【分析意境型】揭秘.doc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之诗歌答题技巧【分析意境型】揭秘诗歌阅读是高考语文的必考题型,很多学生在诗歌阅读上丢了很多分数,为了帮助大家轻松应对诗歌阅读题,下面为大家带来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之诗歌答题技巧【分析意境型】揭秘,希望高考生能够认真阅读。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分)[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018届高考古诗鉴赏答题方法指导讲义

高考古诗鉴赏答题方法指导讲义1、鉴赏古诗无需引经据典,无需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鉴赏评价作品本身的特点。
注意积累古诗词曲的背景知识,这方面主要包括作者的生平经历﹑艺术风格﹑思想感情等,还要注意诗歌提示性的信息,如题目﹑背景提示﹑注释等。
鉴赏口诀:1.从题目认识对象,2.从字面读出感觉,3.从注释破解难点,4.从作者了解背景,5.从原作找到根据,6.从题干得到启示,7.从首联找到特点,8.从尾句参透主旨,9.从景物把握情感,10.从意境洞察心胸。
命题指向:1.范围扩大:从《诗经》到清诗。
2.体裁增多:诗、词、曲。
3.考熟悉的作者,陌生的诗。
第一部分、基础常识一、了解古典诗词的发展变化《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曾为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直至宋元明清的一代又一代诗人所发扬光大。
特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
《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并为李白、李贺、苏轼、辛弃疾、陆游、龚自珍等优秀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
特征:善用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
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
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
②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
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
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
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
④北宋诗重义理。
⑤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
⑥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
因此诗歌之中多重忠义。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之诗歌答题技巧【分析语言特色】揭秘.doc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之诗歌答题技巧【分析语言特
色】揭秘
诗歌阅读是高考语文的必考题型,很多学生在诗歌阅读上丢了很多分数,为了帮助大家轻松应对诗歌阅读题,下面为大家带来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之诗歌答题技巧【分析语言特色】揭秘,希望高考生能够认真阅读。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
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之诗歌答题技巧【分析语言特色】揭秘这篇内容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高考语文诗歌阅读题,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减少丢分。
2018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策略

2018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策略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必备考点,对于那些摸不到规律的童鞋
有福喽,下面这10大规律,希望对同学们能够有所帮助!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
界全出。
2、意象
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
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
高考诗歌鉴赏的八种答题技巧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 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意境
清雅 幽静
形象
闲庭 环 境 夜凉 砌竹 月如霜
凉爽的闲庭 寂静的夜空 如霜的秋月 清幽 寂静
答案示例: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得分点)暗蓝 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 阶低吟。清泠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
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蛾冠广袖
的少女徘徊的身影。(得分点)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 (步骤一)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 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 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 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 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 “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内心由 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古代诗歌鉴赏的八 种答题技巧
一、分析意境型 二、诗型 六、情感、主旨型 七、评价题型 八、比较评价题型
一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 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 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 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探析201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类型及答题策略

探析201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类型及答题策略作者:朱成琴来源:《读天下》2018年第02期摘要:一首好诗往往都会有一个鲜明的形象,通过这一形象我们可以感知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为此,分析鉴赏诗歌所描写的形象是走入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感情;技巧今年带高三毕业班,发现学生在各类语文考试中,面对诗歌鉴赏题时,往往茫然不知所措,不知从何说起,答非所问。
在此,笔者根据2018年《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进行分类解说,并针对2017年各省份诗歌鉴赏类题型谈谈答题策略,希望对2018年考生能有一点帮助。
第一类题型:鉴赏语言【常见设题方式】①某联哪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或哪两个字?请简要分析。
②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③诗的第几句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典例精析】[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设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分析:本题考查炼字。
答题时先解释“斗”“攒”的意思,“斗”“攒”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崖、山峰人格化。
阐释时注意突出“斗”“攒”这两个字的意思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最后指出运用这两个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了什么情感。
2018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2018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一】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1】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2】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二】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手法1、烘托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2018年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2018年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一】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答题技巧1】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2】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
东篱(高雅,洁身自好)【二】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1.抓句式特点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2.抓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3.抓结构作用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
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4.抓思想内容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
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文章中心的方法1、写人是为了表达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自己读文章的时候用几个词语通俗的表达一下,提醒自己这几点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能忘记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之诗歌答题技巧【分析情感、主
旨型】揭秘
诗歌阅读是高考语文的必考题型,很多学生在诗歌阅读上丢了很多分数,为了帮助大家轻松应对诗歌阅读题,下面为大家带来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之诗歌答题技巧【分析情感、主旨型】揭秘,希望高考生能够认真阅读。
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1:
南柯子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①。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
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步骤三)
答题示例2: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参考答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
(步骤三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之诗歌答题技巧【分析情感、主旨型】揭秘这篇内容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高考语文诗歌阅读题,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减少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