珂罗版印刷与传统书写墨迹的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如何鉴别一幅画是手绘还是印刷

如何鉴别一幅画是手绘还是印刷

如何鉴别⼀幅画是⼿绘还是印刷⼿绘品与印刷品价格区别,不同⼈的作品价格不等,历史名⼈或是稀缺物类,价格相差悬殊得不是惊⼈之说了,如是普通⼩有名⽓的价格⾄少在2~10倍之间悬殊;⼀、区别⼆者可从⾃然与⽴体感1,⼿绘⾃然,有墨迹⽴体感;相对来说印刷品表⾯是光滑,缺少⽴体感;2,中国画的⼯具主要是⽑笔。

落笔有笔触。

⼈在书写时也是⼀种运动。

有先后顺序所以放⼤后可以看出写字的笔画顺序。

还有字迹放⼤后看着断掉的笔画还有隐隐相连的笔迹。

墨⽔也因浓淡⽽落笔时会有笔晕;3,可咨询观察以下2幅画,其中⼿绘与印刷品的区别所在。

⼆、从线条和墨迹上看1,注意线条和墨迹。

⽊刻印刷因为是先刻再印,就画⾯死板很多。

⽽缺少了⽑笔的⾃如。

2,⽑笔的笔触。

浓淡墨⽔形成的笔晕。

3,颜料不同,通过放⼤,折射的光谱也不同。

4,印刷版的最⼤缺点是没有中国画的挥洒⾃如的笔韵。

单⾊印刷的⿊⾊不会变⾊。

5,不要从⾊泽上去判断新旧。

例如马王堆2000年⼊⼟的丝绸画都如此绚丽。

6,⽤⼿蘸着⼝⽔在画上搓下,搓出墨来了就是真品,反则就是印刷的;7,精致程度,⼿绘再厉害也没有印刷品精致;三、从纸张品质和⽴体感1,纸张,印刷的不可能⽤宣纸;2,从仔细观察墨、⾊厚重处,是否粗糙、有⽴体感,花鸟画中的花蕊是否突起纸⾯。

3,也有印刷后⼜经⼈加⼯的。

所以为了保险,可以在画⾯上有⾊的地⽅,⽤⼀点⽔润湿,看是否会有些许⾊彩会被摩擦掉。

掉⾊的是真的,有油性的是印刷品。

四、根据情况适当时可放⼤镜观察1,⽤放⼤镜观察,如果是印刷品就会出现印刷⾊的⽹点。

印刷品还真可以⽤宣纸印上去。

2,国画有时候墨迹会有⽑边的,仔细观察⽑边是晕染上去的还是印上去的。

有⼀种⼯艺叫珂罗版印刷,这种是套⾊的,所以不会出现印刷⽹点,那就要看套⾊有没有特别微⼩的不准确的地⽅,有种颜⾊相融合的地⽅,就能看出⼀些问题了。

3,如果没有装裱,直接看反⾯(正⾯没有反⾯明显),真迹是⼀笔⼀笔画上去的,墨和⾊都有⽤笔的痕迹;⽽印刷品反⾯墨⾊很均匀,⾊较艳丽。

京沪两地珂罗版印刷调研报告

京沪两地珂罗版印刷调研报告
本文 具体对 北 京东方 宝笈 (简 称京 )和 上海博 物馆 (简称沪 )的珂罗版印刷技术进行 比较和讨论。
一 、 调 研 目的
19世 纪60年代 由德 国摄 影师阿 尔贝特发 明的珂 罗版 ,从 清 朝光 绪初 年传 入我 国 已有近 150年 的历 史 。经 过百余 年 的应 用融合 、革新 ,珂罗版 印刷 已 经成为 中 国书画复制 的特殊 手工艺 。这一古 老的传 统手工 艺 , 曾经在 复制古 旧书画上盛 极一时 ,而 由 于现代 高科技 印刷技 术 的冲击 ,如今 已萎缩 并濒临 消亡 。但 优秀 的珂罗 版 印刷 复制 品弥足珍贵 , 已成 为 少 数 可 参 与 拍 卖 的 艺 术 品 。
木 版水 印 :复制 中 国水 墨画非 常 出彩 ,纸 墨渲 染 可乱 真 。但 是要完 成一件 作 品,需刻 版数十 块乃 至上千块 ,生产过程漫长 ,产 出率低 。
珂 罗版 印刷 :在宣 纸和丝 绢上 复制 古代书 画作
品,形象准 确 ,层 次丰 富, 印刷 效果高古逼 真 ,工 艺较为复杂 ,需要工艺 的各个环节协 同完成 。
作 者单位 :上海 博物馆 关键词 :珂罗版 复制 古代书 画 传承 创新 东方宝 笈 上海博物馆
四 、发展重点和建议
1.人才培养 从照相到修版 ,再从制版到印刷 ,最后到钤 印和 装裱 ,每一环节 皆是重点 ,每一步骤成功与否都取 决 于操作 工艺技 师 的经 验和技 术要 点不是 一个简单 的工 艺配 方可 以解决,更多的是靠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方法 。
2014年 ,国家加大 了对文 化产业 的扶持 力度 , 并 出台了一系 列相关政 策和措施 。珂 罗版 印刷 工艺 再 次受 到 了社会 的关注 。要振 兴和发展 珂罗版 印刷 工 艺 ,有 必要对 这一 古老工 艺进 行剖析 和研 究,通

珂罗版印刷工艺详析

珂罗版印刷工艺详析

珂罗版印刷工艺详析珂罗版印刷工艺详析发布时间:2008-01-07 10:01:44浏览次数:1604(来源:中国包装印刷产业网)珂罗版印刷是平版印刷的一种。

珂罗版是英语Collotype的音译,也有说“珂罗”可译为胶质的意思,珂罗版印刷极大多数是用于古代藏画、书法、碑拓、玺印等数量不多的复制。

其过程是将原稿尽可能原大地经照相分色成四色胶片,经过修正后,复晒在涂布感光胶层并经过研磨的玻璃印版上,经涂上彩色油墨后以宣纸复盖其上,通过手动压力机(时称落石架子,后改为电动)逐一按规线将图像转印至宣纸上。

对彩色图像需反复套色。

因宣纸较薄,故套色正确颇为不易。

它没有网点组合,故易最大可能地类似原稿。

因印品数量极少,至今即使是书画复制膺品,了弥足珍贵了。

珂罗版印刷技术是德国人阿尔贝特发明的。

关于此项技术发明的确切时间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早在1864年,有的说是1867年、1868年、1869年等等,总之,这应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事儿。

这个时期,欧洲近代印刷技术发展很快,以蒸汽为动力的印刷机械也发明并投入使用。

1814年,德国制成蒸汽驱动滚筒式平台铅印机;1839年,法国发明银版照相法;1841年,英国发明碘化银纸照相法;1847年,法国人发明蛋白印相法;1850年,法国制成蒸汽驱动滚筒式平台石印机;1855年,法国人发明照相石印;1865年,美国制成卷筒纸轮转铅印机;1867年,平板印刷用金属板材替代了印石;1884年,德国发明加网复制出浓淡色调的印刷品;1907年,英国取得丝网印版专利;珂罗版复制法,即珂罗版印刷,又称玻璃版印刷,它是照相平版印刷工艺的一种。

1852年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发现经过铬酸盐处理的明胶膜层曝光后表面会发生硬化的现象,1867年至1871年间德国慕尼黑摄影师阿尔贝特根据这一原理,珂罗版产生在印刷技术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年代,一出现就显示出独特的、难以替代的艺术魅力。

它的工艺大致如下:在约10毫米厚的磨砂玻璃上,涂上一层很薄的硅酸钠为基底,上面再涂明胶和重铬酸盐,干燥后形成感光膜。

民国珂罗版碑帖(民国大佬们玩的碑帖)

民国珂罗版碑帖(民国大佬们玩的碑帖)

民国珂罗版碑帖(民国大佬们玩的碑帖)艺度艺度现如今,说到书画碑帖,人们往往会更加看重前者,毕竟墨迹真迹嘛,但是吴湖帆肯定不认同这种判断,他最为熟知的斋号有“四欧堂”“梅影书屋”“丑簃”等。

这几个斋号涉及到他的七件藏品。

《四欧宝笈》《常丑奴墓志》还有一件绘画,一件宋刻古籍。

如“梅影书屋”的名字,据吴湖帆的孙辈讲,来自当年潘静淑陪嫁带来的宋人汤淑雅《梅花双爵图》和宋刻印版《梅花喜神谱》。

宋刻印版《梅花喜神谱》当时顶级的藏家收购到心仪的碑帖,往往会对其进行一番全新的“改造”。

至于“改造”的效果,就是藏家财力与品位的综合体现。

所以,金石文化从来就不止于碑帖本身,得配上历代藏家的不断加持,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这其中,玩儿成典范的当属龚心钊和吴湖帆。

1.龚心钊与宋拓九成宫1934年农历腊月二十五,龚心钊经北京庆云堂张彦生介绍,以6000大洋高价又购藏一本宋拓《九成宫》。

先付3000元,尾款在1935年农历二月初十左右付清。

此账单被龚心钊装裱进册页里这件拓本是难得的宋拓宋装本,到了龚心钊手上,他又进行了一番精心改装。

但是他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尽量保持原件风貌。

如原书封面、封底的面料用的是缂丝,虽然多有磨损,但重装时只用包角的余料略做补缀,基本保存了宋代缂丝的原貌。

碑文四边的旧装宋纸都予以保留,不作更新。

即便是校碑记录,也是另纸抄写,贴裱在拓片上。

原书的背页因为年久脱落,重装时也是修旧如旧,用了储蓄的宋软黄纸、贵州楮皮纸各一层进行了加褙。

这些操作他都记录下来贴裱在册页后面。

从记录中可知,为了装好这部书,龚心钊特地把北京的名工王仪堂招来了上海,完工之后,想必龚心钊非常满意,特别让王仪堂题写了一张名条,粘于书背。

旧时,这种装裱工作的师傅基本上不会留下姓名,这也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褒奖。

所有程序走完后,他再拍照”观碑图“留念,并将照片装潢入册。

最后加固旧装的明代提花缎如意纹四合函套,再包以柔软坚韧的鹿皮。

一套操作干净利落,对藏品来说是锦上添花。

活版印刷和柯式印刷比较

活版印刷和柯式印刷比较

活版印刷和柯式印刷比较
活版印刷
文字多,相片及图画少,文字的更改机会多,印品数量不大数百或数千之间的印刷品皆宜用活版印刷。

铅字印刷次数不宜超过3万,精细图片电版亦不宜超过七八万。

印图片必须选用粉纸才能获得完美的网点。

所以不能用廉价的纸张来印图片而希望取得精美的效果。

用活版排线版表格时,线条的交接处容易分离脱节,这是常见的缺点。

此外,施印时印压力太大或是压力筒表层太软都会使制成品印张的背面有浮雕似的凸起,这会大大减低印刷品的质素。

柯式印刷
柯式印刷与活版印刷最大的不同点是,活版印刷印网版图片必须选用表面光滑的纸质,柯式印刷却没有这个需要,只要纸质不过分粗糙。

印网版效果比活版柔和,容易印得浑圆的网点。

树脂版或尼龙版是另一种比上述的几种版更能经得磨损的印版,印次可达100万,可说是印版中最长寿的。

不过,使用这类印版的方法已经与普通的柯式印刷方法略有不同,就是不用润湿系统,故取名为干柯式印刷。

大致上印刷品中图片越多,图片面积越大,越宜用柯式印刷而不宜使用活版印刷。

如上述,用柯式印刷印制图片效果比活版印刷好,是以一般彩色印刷、四色印刷都采用柯式印刷而不用活版印刷。

提高珂罗版印刷工艺措施的探讨

提高珂罗版印刷工艺措施的探讨

广东印刷技术专栏印刷工艺是工艺技术人员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黄、品红、青三原色印刷油墨不管何种品牌,都有一定的灰色成分,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偏色。

选择合理的印刷色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不足,起到纠正色偏的作用。

色序安排科学,会使印刷品颜色更逼近原稿,甚至加强某种颜色气氛,使层次清楚,网点清晰,套印准确,颜色真实、自然、协调。

安排色序的原则是根据原稿内容和特点安排色序。

印刷是表现版面图文设计的一个手段,而且各个色彩体现的感情成分也不同,因此色序的安排必须首先考虑原稿内容和特点。

编辑在设计图文版式时,往往已选择好版面色彩的基调,这个基调就是代表整个色调的总体感觉,成为印刷时支配性的颜色。

从色性而言,以红、橙、黄为基调的称为暖色调;以绿、蓝为基调的称为冷色调。

由于油墨具有遮盖力的原因,一般以暖调为主的先印黑、青,后印品红、黄;以冷调为主的先印品红,后印青色。

谁都希望熟透了的西瓜瓤是红色的,不愿意看到印刷品所表现的呈偏紫、偏绿。

总之,在胶印的生产过程中,引起印品色差的因素很多,需要分析其中的各个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合理利用密度控制法和色度控制法对整个生产过程加以控制,以保证印刷品的颜色。

作者单位:湛江财贸学校印刷系责任编辑欧定军提高珂罗版印刷工艺措施的探讨文/钱银超黄少云徐宏伟冯汉禄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收藏热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收藏者对古字画复制品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

人们对复制品的收藏也有了新的认识:复制品同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潜在的经济价值。

基于以上原因,又由于珂罗版印刷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原稿件的艺术特色,达到其他印刷手段难以达到的艺术境界,因此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

一、珂罗版印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目前,复制字画大多采用木版水印和影印,高级复制品采用珂罗版印刷,相比之下,木版水印成本低,能够复制出层次分明的字画作品。

但因木版雕刻完全靠手工,要求操作者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卓越的临摹技能,而且要根据书画作品的运墨手法,将原作的技法和笔触完整地表现出来,一般需两套以上印版才能很好地套印出效果,虽说现在可利用电脑雕刻机快速精确制作木版,但应用并不多见。

探索百年工艺——浅谈中日珂罗版发展近况

探索百年工艺——浅谈中日珂罗版发展近况

【学术研究】Academic Research070Vol.183珂罗版印刷术是1855年法国工程师Alphonse发明的,多年来曾有过lichtdruck、inkphoto、hydropype、photogelatine、artotype和phototype等名称①,它融合了摄影和平版印刷技术。

美国珂罗版印刷技术1970年开始逐渐衰落,全美仅剩6家珂罗版商业化公司。

②珂罗版在19世纪末从欧洲传到日本并被广泛地接纳和传播。

清朝光绪初年由日本传入我国,经过百余年的应用、融合和革新,珂罗版印刷已经成为中国书画复制的特殊工艺。

这一古老的传统手工艺,曾经在复制古旧书画上盛极一时,由于现代高科技印刷技术的冲击,如今已萎缩并濒临消亡。

但优秀的珂罗版印刷复制品弥足珍贵,已成为少数可参与拍卖的艺术品。

③如今只有中国、日本和德国还保留着这项工艺。

目前该工艺在中国正面临失传的处境,还在从事该工艺的手艺人更是少之又少。

20世纪50年代,上海博物馆成立珂罗版书画复制部门。

受当时的展陈条件所限,为防止恶劣天气时书画文物展品受到损害,就用珂罗版复制的作品代替真迹展出,对文物起到了保护、研究和推广的作用。

同时,凭借着馆藏庞大的古代书画藏品资源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几十年来承接了本馆和同行业大量的文物复制工作,为保护文物做出了直接的贡献。

④⑤近些年现代印刷技术的崛起对传统手工印刷技术产生了很强的冲击,传统技术所需要的原材料很多都很难购买,自身技术力量还需要更好的提升。

上海博物馆的珂罗版技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为追溯传统技术的渊源,使传统工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上海博物馆几位珂罗版专家组成小组赴日本京都便利堂考察交流,探寻日本珂罗版发展近况。

在考察中发现,虽然便利堂与上海博物馆在珂罗版制作工艺流程上一致,但是部分材料和设备以及操作技术方法各有不同。

如今在珂罗版工艺的发展方向和应用上,中日双方也有不同的理念。

1 上海博物馆与便利堂珂罗版工艺技术对比以及新技术的运用1.1 照相我们在与日本便利堂技术人员交流中得知,因为传统底片已不生产,他们基本淘汰了采用传统底片对原稿进行照相(图1)的方法,而是使用数码照相技术全面取代。

传统印刷技艺的复兴——珂罗版的过去和现在

传统印刷技艺的复兴——珂罗版的过去和现在
通过以上描述就可以看出,从制版到 印刷的过程中,有诸多环节都需要注意, 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由于珂罗版版基 是玻璃,印刷部分和空白部分又都是明 胶,所以印刷量很小,一块版一般印刷 300~500 张左右便不印了,否则会影响印 刷效果。要想增大印量就只能重新制版。
“工匠精神”的体现
为了更直观地体会珂罗版技术的特 点,记者采访了珂罗版专家李东方先生并 参观了她负责的“东方宝笈”珂罗版制作 中心。
照相之后便是修版,记者在修版室看 到工作人员在刮版。为了充分曝光,工作 人员需要非常耐心地一点一点将底片上的 同色部分刮掉直至透明。要制作多少个 版,就要刮出多少张底片。“眼睛能看出多 少颜色,我们就得分多少色,做多少版”, 李东方说道。
玻璃板的磨制,感光明胶的涂布、烘干 和曝光,直至最后的印制在制版室完成。记 者看到在几个操作台上,工作人员用辊子在 版上涂布颜料,然后极为认真地将一张宣纸 铺在版上,再完成压印。“我们印刷用的是和 传统书画所用相同的油墨和颜料。为了保证 色彩的逼真还原,工作人员需要有经验和悟 性,调什么样的色,上多少墨都是有讲究的, 最好是将原作和印出来的作品直接用肉眼 对比以消除色差。还有一个难点就是,一张 宣纸要经过十几次甚至几十次的套色印刷, 怎么能保证每次都精确放置在正确的位置, 一根头发丝的误差都不能有,这也是我们长 期摸索出来的。”李东方介绍说,“你看到了, 我们这里除了滚筒压印是电动外,其余都是 对技术要求很高的纯手工制作,是一种再创 作,‘再艺术’的过程,唯如此才能创作出逼 真生动,甚至可以乱真的作品,所以我们不 称之为印刷,而是‘临制’。”
“我们这里主要生产中国传统书画、壁 画的彩色珂罗版,你在这里可以看到珂罗 版的整个制作过程,能看到作品有多逼 真,也能看到这种传统技术有多复杂,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F g.4 SEM picture of Collotype printing ink
1.2.3 扫 描 电 子 显 微 镜 - 能 谱 分 析 实 验 采 用
FE I公 司 Quanta 6 5 0 型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配备 有 TEAM能谱仪。
测试条件:将 样 品 置 于 高 真 空 仓 中 ,加速电压
20kV,工 作 距 离 10mm。 1 . 2 . 4 傅 里 叶 红 外 光 谱 美 国 Thermo傅里叶红外 光谱仪,采 用 水 平 - A TR 附件测试,将样品置于样
笔及多余 的过渡自然。 扫 描 电 镜 下 观 察 ,3 种
区别更为明显
(图4~6)。
油与
介:
,代
油烟
纸上干燥后渗人纸
张纤维内部,在纸张
成一
结 构 ,纸张
纤维基本都
。而 珂 罗 版 油 基 本 纤
, 能入到纤维内部。
图 1 珂罗版印刷墨迹照片
iF g.1 Picture of Collotype printing ink
珂罗版印刷与传统书写墨迹的比较研究8l2结果和讨论21形貌分析150倍视频显微镜下可以明显观察到图13珂罗版印刷的油墨浮于纸张纤维表面墨迹不能深入到纤维内部下层部分纤维依稀可见墨迹边缘较为模糊边缘洇散效果不明显收笔过渡不自然
第 #0卷 第 4 期 2018年 8 月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SCIE:NCES OF CONSERVATION AND ARCHAEOLOGY
本研究尝试利用显微镜、扫描电镜、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等无损和微损的分析方法,对珂罗版印刷、 墨汁和传统油烟墨书写墨迹进行比较研究。
1.1 实验材料及准备 材 料 :红星棉料单宣、珂罗版油墨、油烟墨锭、曹
素功墨汁; 准 备 方 法 :分 别 将 墨 锭 研 磨 后 的 油 烟 墨 和 曹 素
功 牌 墨 汁 用 毛 笔 书 写 在 宣 纸 上 ,珂 罗 版 油 墨 采 用 珂 罗版印刷方法印制在同一宣纸上。 1 . 2 仪器
品 台 ,施 加 固 定 压 力 后 测 试 ,扫 描 范 围 400 ~
4000cm —1,扫 描 数 3 2 次 ,分 辨 率 4Cm —1。
收稿日期:2〇18 - 01 - 23 ;修回日期:2018 - 03 - 22 作者简介:徐文娟(1976— ),女 ,2002年硕士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有机质文物保护,E - mail: wjhdq@ 163. >m
文 章 编 号 :1005 —1538(2018)04—0 0 8 0 —05
.工作简报.
V 〇1.30,N〇.4 A u g ,2018
珂罗版印刷与传统书写墨迹的比较研究
徐文娟,裔传臻,褚 昊 ,黄 瑛 ,沈 骅
(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上 海 200231)
摘 要 :珂 罗 版 印 刷 是 书 画 文 物 主 要 复 制 方 法 之 一 。 由 于 该 方 法 复 制 书 画 真 迹 印 刷 品 仿 真 程 度 高 ,满 足 了 广 大 书 画 爱 好 者 研 究 和 收 藏 的 需 要 ,同 时 给 书 画 真 伪 识 别 带 来 一 定 的 难 度 。本 工 作 通 过 视 频 显 微 镜 、扫 描 电 子 显 微 镜 、红外 光 谱 、拉 曼 光 谱 等 多 种 检 测 手 段 对 珂 罗 版 印 刷 油 墨 和 传 统 书 写 墨 迹 进 行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珂 罗 版 印 刷 油 墨 与 传 统 油 烟 墨 和 墨 汁 在 形 貌 、成 分 方 面 均 存 在 一 定 的 差 异 ,从 而 对 可 疑 书 画 印 刷 品 的 鉴 别 提 供 了 科 学 依 据 。 关 键 词 :珂 罗 版 ;墨 迹 ;鉴 别 中 图 分 类 号 :K879 文 献 标 识 码 : A
传统意义上的书画鉴定一般是由行业内资深的 书画专家对一副书画作品的绘画风格、水 平 、技 巧 、 神 韵 、签章、纸张等进行综合检验分析后,确定其是 否 为 “真 迹 ”。但 高 仿 真 书 画 印 刷 给 检 验 鉴 定 带 来 了一定的挑战和难度。为 此 ,借助现代科学分析仪 器 建 立 新 的 方 法 对 各 种 墨 迹 进 行 准 确 、可 靠 的 检 测 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有关书写墨水、圆珠笔字迹及 打 印 油 墨 方 面 有 一 些 研 究 ,主 要 的 方 法 有 :光 谱 法 、 色谱法、质 谱 法 和 色 谱 -质 谱 联 用 技 术 等 。有关珂 罗版印刷和书法墨的分析较少[2q4]。
1•2•1 视 频 显 微 镜 日 本 Keyence公 司 的 VHX -
5000型视频显微镜。将 3 种纸样置于显微镜下直
接观察。
1 . 2 . 2 显微拉曼光谱 RenishawinVia型激光共焦 显微拉曼光谱仪,配 有 Leica镜 头 ;激 光 器 :785nm; 1200mm光 栅 ;50 x 物镜;扫描频次为)10 x 10s。
, V
A> .
5 r ^% '
r s^ .
o
;ic.
F
.
a
^
知 s'

'^J '
i
图2@油 烟

iF g.2 Picture of traditional handwriting soot ink
图 ! 墨汁墨迹照片
iF g.3 Picture of Chinese ink
图 4 珂罗版墨迹扫描电镜照片
0 引言
1 实验样品和方法
珂 罗 版 印 刷 ,又 称 为 玻 璃 板 印 刷 ,是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印刷的 一 种 ,由德国摄影师于1 9 世 纪 6 0 年代年发明,清光
绪初年传入我国。珂 罗 版 印 刷 通 过 照 相 、修 版 、制 版 、印刷、人工设色、钤印等步骤完成复制印刷。珂 罗 版 印 刷 作 为 一 种 特 殊 的 复 制 印 刷 方 法 ,在 笔 画 线 条 和 层 次 上 表 现 出 高 仿 真 的 效 果 ,可 保 持 原 作 品 的 绘画笔墨之神韵,真实自然。这种方法常用来复制 绘 画 、墨迹、碑帖、古籍 善 本 、古籍 图 录 等 等 ,满足了 广大书画爱好者研究和收藏的需要[1]。
第4 期
徐文娟等:珂罗版印刷与传统书写墨迹的比较研究
81
2 结果和讨论
2 . 1 形貌分析
150倍视频显微镜下可以明显观察到(图 1 ~ 3 )
的油
纸张纤
&
能深
人到纤维内部, 分纤维依
,墨
为, 散
显 、收笔过 自然;而
油烟
的 墨 迹 ,墨 色 深 人 纸 张 纤 维 内 部 ,


显 , 出运笔的力 化 ,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