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视听说的有效教学

合集下载

浅谈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方法

浅谈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方法

浅谈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方法浅谈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方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加,英语已经成为一门不可或缺的语言,也成为我们在职场和日常生活中必备的技能。

然而,很多学习英语的人会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即如何提高自己的听力、口语和表达能力。

针对这个问题,英语视听说课程应运而生。

英语视听说课程是一种基于听力、口语和表达技能的教学模式。

它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口语表达和表达技巧。

通过日常对话、听力材料和实践练习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英语视听说课程中,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教师需要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积极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打破传统教学框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听力训练。

听力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利用不同难度的听力材料,如录音、视频和广播等,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练习精听、泛听和听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听力技巧。

除了听力训练,口语表达也是英语视听说课程中的重点。

教师可以通过口语练习、角色扮演和实践活动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口语表达。

为了提高口语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时对话和辩论,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技巧和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表达技巧的培养。

在英语视听说课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语法和词汇功底,还需要掌握一些表达技巧,如恰当地运用互动策略、语音语调和手势等。

教师可以通过模仿、表演和情景演练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表达技巧。

总之,英语视听说课程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英语沟通能力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法上,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注重听力训练、强调口语表达和培养表达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积累,学生可以在英语视听说课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听力、口语和表达能力,为将来的职场和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综上所述,教师在英语视听说课程中应注重听力训练,因为听力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新标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案

新标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与犯罪相关的词汇和短语,如:crime, steal, rob, mug, victim, detective, police, arrest, sentence, prison等。

2. 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有关犯罪问题的对话和短文。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就犯罪问题进行简单的讨论和表达个人观点。

4. 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犯罪问题的看法和处理方式。

教学重点:1. 犯罪相关词汇和短语的理解与运用。

2. 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

3. 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犯罪相关词汇和短语的记忆与运用。

2. 听力理解中的细节把握和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课文、听力材料、图片等。

2. 录音设备,播放听力材料。

3. 课堂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犯罪问题的严重性,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2. 提问:What do you think about crime? Have you ever been a victim of crime?二、词汇学习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与犯罪相关的词汇和短语,如:crime, steal, rob, mug, victim, detective, police, arrest, sentence, prison等。

2. 学生跟读,并进行拼写练习。

三、听力训练1. 教师播放听力材料,学生边听边做笔记。

2. 学生回答听力问题,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四、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What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crime? How can we prevent crime?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与犯罪相关的词汇和短语?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听力训练1. 教师播放新的听力材料,学生边听边做笔记。

大学视听说教案

大学视听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问候和介绍用语。

2. 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口语交流的自信。

4. 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问候用语:Hello, hi, hiya, hey, how are you?2. 介绍用语:My name is..., I'm from..., I'm a student at..., etc.3. 日常对话:询问对方姓名、国籍、专业等基本信息。

4. 视听材料:相关视频、音频资料。

三、教学重点1. 问候和介绍用语的正确运用。

2. 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3.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口语交流的自信。

四、教学难点1. 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问候和介绍用语的掌握。

2. 在实际交流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 视听法:通过播放相关视频、音频资料,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接受信息。

2. 讲授法:教师讲解问候和介绍用语的用法,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 训练法: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模拟交流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问候和自我介绍,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如何问候和介绍自己的?(二)新授1. 教师讲解问候和介绍用语的用法,如Hello, hi, hiya, hey, how are you?;My name is..., I'm from..., I'm a student at..., etc.2. 播放相关视频、音频资料,让学生在视听中学习问候和介绍用语。

(三)练习1. 角色扮演: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进行问候和介绍练习。

2. 小组讨论: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候和介绍。

浅谈英语课堂的视听说教学

浅谈英语课堂的视听说教学

浅谈英语课堂的视听说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英语已经成为了全球通用的语言,因此学习英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英语教学中,视听说教学方式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本文将围绕视听说教学的理论基础、实施方式以及优点进行探讨。

一、理论基础视听说教学是一种基于听觉和视觉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和听力材料来获取语言信息,并通过口语表达来巩固知识,从而真正地运用英语。

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含了语言习得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理论。

语言习得理论认为,人类的语言习得是通过模仿、感知和表达来实现的。

而视听说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论,通过让学生观看和听力材料,使他们模仿、感知和表达,从而促进语言的习得。

认知心理学理论强调了知识的获取和理解是通过感知和认知活动来实现的。

通过视听说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感知和认知的过程中获得更深刻的语言理解,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

二、实施方式在实施视听说教学时,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1. 视频教学:在课堂上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获取语言信息。

这种方式能够提供生动直观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 听力训练:通过播放听力材料,让学生通过听觉获取语言信息。

听力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3. 口语练习:通过口语练习,让学生通过口语表达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口语训练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老师还可以结合课外活动,如实地参观、英语角等,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三、优点视听说教学具有许多优点,包括:1. 提高学习兴趣:视听说教学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生动的视频和听力材料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专注地学习。

2. 提高语言能力:通过视听说教学,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从而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多视角探索大学英语视听说的有效教学-PPT精选文档

多视角探索大学英语视听说的有效教学-PPT精选文档

写作(25)
阅读(30) 听力(30) 翻译(15) 总分(100) 口语自评分(5)
18.93(75.7)
17.01(56.7) 12.97(43.2) 10.17(67.8) 58.31 2.66
4.698
6.029 6.864 4.120 15.029 .958
学生口语表达时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现状
● 几项调查:
3) 徐锦芬、聂睿(2019):对2019级重点大学新生的调查结果: ● 调查全国不同地区的8所大学(综合型、理工类、农林类、师 范类)。每校抽300名左右新生参加调查测试,结果如下(表 1):
表1 英语水平考试得分及口语能力自评得分的描述性统计
单项技能(满分) 人数 1687 1687 1687 1687 1687 1687 均值(100) 标准差
二、原因分析
● 1、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 马冬虹、刘 昕(2019): 客观因素:社会环境、英语教师、听说教材、教学资源、 课程设置 主观因素: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方法、自主 学习能力 4) 鲁俐、李芳媛(2019): 听说教学的基本形式过于僵化:教师负责放音频或视频, 学生认真听,听完录音写答案,写完答案对答案;或是教师 再口头提出问题,让同学举手回答,等等。
多视角探索大学英语视听说的 有效教学
徐锦芬
华中科技大学外语学院
2019-03-25
提纲
● 一、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现状
● 二、原因分析
● 三、实现大学英语视听说有效教学的措施
● 1、实现视听说有效教学的理论指导

2、实现
● 几项调查:
1) 杨惠中(2019):学生掌握了英语基本语法和一定量的英语 单词,具备了初步的英语阅读能力,但是英语听说能力相对 较弱,尚不能从连贯的英语口语语流中获取信息,更难用英 语准确、流利、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2) 马冬虹、刘 昕(2019):受到高考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 试的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多是应付考试,因此过于注 重英语单词和语法知识的积累,却忽略了语言输出能力的 发展,英语听说能力明显滞后。

任务型大学英语视听说教案

任务型大学英语视听说教案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2. 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对象:大学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资源:1. 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2. 教学课件3. 视频资料4. 白板、投影仪、音响设备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文化差异对交流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自由讨论,分享自己经历过的文化差异案例。

二、听力训练1. 学生分组,每组观看一段关于文化差异的英文视频。

2. 观看结束后,每组用英语复述视频内容,并进行讨论。

3. 教师点评,纠正发音和语法错误。

三、口语训练1. 学生分组,每组根据视频内容,编写一个情景对话。

2. 各组轮流进行角色扮演,其他组学生点评。

3.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关注文化差异在交流中的应用。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化差异在交流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二、阅读训练1. 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文化差异的英文文章。

2. 学生分组,每组讨论文章内容,总结文化差异的特点。

3. 各组轮流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三、写作训练1.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文化差异的英文短文。

2. 学生互相批改,提出修改意见。

3. 教师点评,纠正语法错误,提高写作水平。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化差异在交流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英语4视听说教案

大学英语4视听说教案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

2. 增强学生对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理解,提高实际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3. 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教学内容:1. Unit 1: How we behave is who we are2. Unit 2: The power of words3. Unit 3: Dreams and reality4. Unit 4: Solving problems & seeking happiness5. Unit 5: Health and wellness6. Unit 6: Technology and its impact on society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听懂日常生活中的英语对话和文章。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知识进行简单的英语表达。

3. 学生能够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英语语音、语调的掌握。

2. 学生对复杂语法结构的理解和运用。

3. 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克服心理障碍,自信地表达。

教学方法:1. 听力教学:通过播放英语音频材料,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训练听力技能。

2. 口语教学: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阅读教学:通过阅读英语文章,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知识。

4. 写作教学: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Unit 1: How we behave is who we are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公共场所的图片,让学生思考不同的行为举止。

2. 听力训练:播放一段关于公共场所行为的英语对话,让学生听懂并复述。

3. 口语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在公共场所的行为举止。

4. 阅读文章:让学生阅读一篇关于行为举止的英语文章,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

5. 写作练习: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在公共场所的行为举止的短文。

Unit 2: The power of words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思考语言的力量。

大学英语视听说3教案

大学英语视听说3教案

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使其能够理解不同口音的英语口语;2. 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使其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3. 增强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使其能够阅读并理解英语文章;4. 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1. 听力:不同口音的英语口语理解;2. 口语:日常对话的表达;3. 阅读:英语文章的理解。

教学难点:1. 听力:快速捕捉关键词汇和句子;2. 口语:运用恰当的词汇和语法进行交流;3. 阅读:理解长篇文章的结构和主旨。

教学内容:一、听力部分1. 播放不同口音的英语口语材料,如美式、英式、加拿大式等;2. 学生跟随录音进行听力练习,并尝试回答问题;3. 教师讲解听力技巧,如如何捕捉关键词汇和句子。

二、口语部分1. 教师与学生进行日常对话,如询问天气、介绍自己等;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场景下的对话;3. 教师点评学生的口语表达,纠正错误,并给予建议。

三、阅读部分1. 分发英语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2. 学生总结文章主旨,并回答相关问题;3. 教师讲解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段落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2. 学生分享自己对英语视听说的理解和学习经验。

二、听力训练1. 播放不同口音的英语口语材料,学生跟随录音进行听力练习;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讲解听力技巧。

三、口语训练1. 教师与学生进行日常对话,学生尝试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进行表达;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场景下的对话;3. 教师点评学生的口语表达,纠正错误,并给予建议。

四、阅读训练1. 分发英语文章,学生进行阅读;2. 学生总结文章主旨,并回答相关问题;3. 教师讲解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段落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五、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2. 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实现大学英语视听说有效教学的措施
● 1、实现视听说有效教学的理论指导
4) 学习者个体差异
-- 教师要了解哪些因素是不变的稳定因素(如智力、语言学 能、工作记忆、个性等),哪些是可变的动态、情境化因素(如 动机、焦虑等)。
-- 在处理稳定因素时,教师必须合理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以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因为他们无法寄希望于改变学习 者的学能或个性(至少在短时间内)
二、原因分析
● 1、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 马冬虹、刘 昕(2014):
客观因素:社会环境、英语教师、听说教材、教学资源、 课程设置
主观因素: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方法、自主 学习能力
4) 鲁俐、李芳媛(2015): 听说教学的基本形式过于僵化:教师负责放音频或视频,
学生认真听,听完录音写答案,写完答案对答案;或是教师 再口头提出问题,让同学举手回答,等等。
认知主义:
● 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是通过个人与环境互动过程中的同化与顺 应建构起来,强调学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以认知主体的主动 建构为前提。
● 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布鲁纳进一步指出教育要以发展学习 者的认知能力为目的,强调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者的内在动机。
● 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理论则重视社会和文化在个人认知过程中 的重要作用,强调有效学习的关键在于“中介人”(教师与同伴 )在学习者“最近发展区”内通过互动提供的帮助。
● 这种强调语言是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通过学习者自身的参与、 在与他人或环境真实互动的过程中学会的观点与任务型教学理念 不谋而合。
● 重视创造真实语境,强调“做中学”
三、提高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 1、提高视听说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指导
3) 二语习得理论:
-- 输入假设 -- 输出假设 -- 互动假设 -- 注意假设
1) 郭燕、徐锦芬(2013): 听说课堂上,学生最常做的是核对答案(M= 3.7529 )和认
真听讲 (M=3.6458),这说明大学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受 到高中英语学习方式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仍以考试为导向。
2)柴阳丽(2014): 视听说学习活动开展不够,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环境无法 满足学生听说练习的需要等;大学生对视听说教学的满意程 度较低,有超过 1/3 的学生对目前的视听说教学不认同。
● 系统功能语言学关注语言的社会功能与实际使用,强调语言 是形式和功能的统一,并以功能、语义和语境作为研究重点 (束定芳、庄智象, 2008)。
● 把语言视为社会交际工具的观点意味着我们不能把外语当作 需要死记硬背的静态的知识来教,而是要创造真实的交际场 景让学习者在交流互动中、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掌握语言。
三、提高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 1、提高视听说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指导
-- Swain(1985)认为仅仅有可理解性输入还不足以保证二 语学习的成功,还需要“可理解性输出”。
-- Schmidt(1990)的“注意假说”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指出 在语言习得的输入—吸收—输出环节中,“注意”是“输入” 转化为“吸收”的必要条件。
三、实现大学英语视听说有效教学的措施
课堂教学的五大功能(束定芳,2011): ● 激发兴趣 ● 提供优质教学资源 ● 训练学习策略 ● 解决学习困难 ● 课堂(学习成果)展示
三、实现大学英语视听说有效教学的措施 ● 1、实现视听说有效教学的理论指导
1)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知主义与人本主义 2) 语言学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 3) 二语习得理论:输入假设、输出假设、互动理论、注
2) 马冬虹、刘 昕(2014):受到高考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 试的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多是应付考试,因此过于注 重英语单词和语法知识的积累,却忽略了语言输出能力的 发展,英语听说能力明显滞后。
一、大学生锦芬、聂睿(2016):对2014级重点大学新生的调查结果: ● 调查全国不同地区的8所大学(综合型、理工类、农林类、师
同(李法敏, 2012)、练习设计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内 生表达动力”(王初明, 2014),等等。
三、实现大学英语视听说有效教学的措施
前提: ●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性质 ●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目标 ● 视听说有效教学的内涵
三、实现大学英语视听说有效教学的措施
●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性质:
三、提高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 1、提高视听说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指导
-- Krashen(1985)的“输入假说”认为“可理解性输入 ”是二语习得的必要条件。同时他还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 ,强调只有当情感过滤低,即学习者学习自信高、兴趣浓、动 机强时对输入的吸收更多,学习效果更好。
-- Long(1983)的“互动假说”侧重研究如何使输入可理解 ,认为以意义协商为形式的言语互动能够修正并调整互动结构 ,使语言输入可理解,从而促进语言习得。
三、实现大学英语视听说有效教学的措施
● 1、实现视听说有效教学的实践体现
1) 编写高质量的教材 -- 教材的编写理念 -- 教材的内容编排及任务设计 -- 教材特色
三、实现大学英语视听说有效教学的措施
● 1) 教材编写理念 (1) 以培养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为核心 (2) 以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共同提高为目标
范类)。每校抽300名左右新生参加调查测试,结果如下(表 1):
表1 英语水平考试得分及口语能力自评得分的描述性统计
单项技能(满分) 人数 均值(100)
写作(25) 阅读(30) 听力(30) 翻译(15) 总分(100)
1687 1687 1687 1687 1687
18.93(75.7) 17.01(56.7) 12.97(43.2) 10.17(67.8)
探索大学英语视听说的有效教学
徐锦芬 华中科技大学外语学院
2017-05-12
一、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现状
● 几项调查:
1) 杨惠中(2008):学生掌握了英语基本语法和一定量的英语 单词,具备了初步的英语阅读能力,但是英语听说能力相对 较弱,尚不能从连贯的英语口语语流中获取信息,更难用英 语准确、流利、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4) 郭燕、徐锦芬(2013):教材内容没能激发学习兴趣、教 材没能保证学习的可持续性(最不满意) 。
二、原因分析
● 2、听说教材存在的不足:
5) 其他 --很多高校外语教师对教材不满意(刘润清 戴曼纯, 2003);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存在明显不足, 不少教材在实际
使用上并没有达到教学改革的目标(陈坚林, 2007); --目前的教材带有明显的应试倾向(蔡基刚, 2011)、主题雷
三、提高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 认知语言学强调语言基于使用,重视学习者的能动性和社会环
境的影响。
● 二语是通过互动体验学会, 是学习者从输入中接触语言实例,加 工归纳并形成概括性强的抽象语言形式的过程。因此,在这个过 程中,主观因素如学习者的动机和注意(Hudson, 2008),以及客 观因素如语言输入的质和量特别是输入频率至关重要。
大学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p.2),大学英语视听说 课程是大学英语课程的一部分。
就工具性而言,视听说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能 力(基础阶段)以及学术英语听说能力(高级阶段); 就人文性而言,视听说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进行跨文 化教育。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 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p.3)
58.31
口语自评分(5) 1687
2.66
标准差 4.698 6.029 6.864 4.120 15.029 .958
学生口语表达时普遍存在的问题:
● 语言的正确性、流利性方面问题都表较大 ● 所用词汇简单;时态、主谓一致性等问题很多 ● 内容没有深度 ● 发音问题
二、原因分析
● 1、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实现大学英语视听说有效教学的措施 ●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日常和学术英语听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 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
三、实现大学英语视听说有效教学的措施
大学英语视听说有效教学的要素/特点(杨惠中, 2011):
● 教学材料选择 ● 课堂整体设计 ● 热身阶段 ● 语言训练 ● 听能训练 ● 口语训练 ● 课外作业 ● 教师讲课风格 ● 师生互动 ● 教师英语能力 ● 教师素质
三、提高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 1、提高视听说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指导
2)语言学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 外语教学是一种建立在语言学理论基础上的实践活动。
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是当今语言学界的两大主流学 派,它们对语言本质和语言学习过程的认识为语言教学实践 带来很多新的思考。
三、提高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意假设 4) 学习者个体差异
三、实现大学英语视听说有效教学的措施
● 1)教育心理学理论:认知主义与人本主义
● 认知主义强调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有目的的信息加工过程, 主要表现为认知的建构与重组,其代表理论有皮亚杰的个人 认知建构主义、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以及维果茨基的社会 建构理论。
三、实现大学英语视听说有效教学的措施
二、原因分析
● 2、听说教材存在的不足:
1) 赵庆红等(2009):大学生对大学英语(视)听说教材的不满 广泛且较为强烈,主要体现在内容趣味性差、不感兴趣上。
2) 崔敏、田平(2010):超过50%以上的学生要求“对所用 英语教材进行颠覆性的改革”。
3) 国红延、战春燕(2011):教材内容时效性差、缺少语言 情境、互助合作活动缺乏等等
三、实现大学英语视听说有效教学的措施
很多研究证明“注意”有利于二语习得,比如能加快句法、 词法的学习进程;在词汇含义的习得方面,学习者注意程度越 深越能牢固掌握其含义(范烨 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