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三支一扶考试申论备考:材料阅读方法解读
选调生:2015选调生申论备考之给定材料的三大阅读方法

选调生:2015选调生申论备考之给定材料的三大阅读方法选调生:选调生申论如何才能拿高分,这是众多考生苦恼的问题,也是一直在寻求方法解决的问题。
下面中选调生网就与各位考生分享选调生考试申论备考给定材料的三大阅读方法,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些技巧,快速提升申论成绩。
更多北京选调生考试内容等信息,请点击北京选调生网。
申论给定材料的阅读,不是逐字逐句,慢慢品味细读,而是要根据文段的内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抓住材料的主要信息。
一、跳读法跳读,即专门寻找所需资料的一种阅读方法,从字面上也可以理解为将某些内容跳过去不读。
要想抓住材料要领、掌握给定资料要点,那种按顺序逐条阅读材料、归纳每条材料的意义,甚至细致到归纳材料每一段段意的方法,在申论作答时间有限的条件下是不现实的。
阅读材料必须有选择性地阅读,要把浏览、跳读同精读、标注、摘要的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合理分配时间、精力,不延误作答进程。
(1)适用对象跳读法的主要适用对象是大段的数据材料。
给定资料中出现的数据较常采用罗列的形式,内容较多且难懂,如果仔细阅读必然会耽误考生较多的时间,影响后面题目的作答。
因此,在阅读此类包含大段数据的材料时,应当有选择性地阅读要点,将大段体现问题或论证问题的数据跳过去不读,既可以节省一部分时间,也有利于考生掌握材料的重点。
(2)选择方法在包含大段数据的材料中,要点并不是数据本身,而是数据所要表达的观点。
因此,我们首先要知道这些表达观点的重要信息在哪里,才能对其进行提炼和加工。
在此类材料中,表达数据观点的语句通常出现在数据的前一句话或后一句话,作为数据想要说明、解释或论证的论点。
二、快读法快读,即快速阅读,也叫浏览式阅读,就是一目十行地大致看一下给定资料所包含的内容,并从材料中选择有用信息。
(1)适用对象快读法的适用对象是案例和故事。
这一类型的材料通常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
2015年湖南三支一扶申论技巧:文章写作考情分析

2015年湖南三支一扶申论技巧:文章写作考情分析2015年湖南省三支一扶考试如期而至开始,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为大家准备了湖南三支一扶考试备考资料,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是文章题目主要以命题作文为主,如2013年三支一扶考试甲级作文题目“补齐全民健身的‘短板’需合力破题,乙级作文题目“被高温‘烧烤’的政府责任”;2012年三支一扶考试甲级作文题目“增强民族自信,重建节日文化”;2011年三支一扶考试甲级作文题目“让幸福落地,让文化生根”。
由此可见,三支一扶考试申论的文章写作多以命题作文居多,那么考生就会更容易把握写作主题,这样就容易下笔书写。
二是题干要求较为明确,题目要求中没有国考中要求复杂,如,2013年三支一扶考试乙级作文题目要求中“高温是一种自然灾害,以人为本、科学施政是防灾减灾的重要理念,请以“被高温烧烤的政府责任为题”写一篇文章。
首先审题,是命题作文,结合题目要求,直接可以明确判断,要解决高温天气这种“灾难”唯有发挥政府职能,而政府的主要防灾手段就是“以人为本”和“科学施政”,由此不难看出,三支一扶考试的作文题目要求非常清晰明了,只要我们认真审题,都可以明确写作观点,进而确定如何构架文章思路。
三是文章字数较为固定。
近几年三支一扶考试申论文章写作的字数几乎固定为甲级试卷900—1100字,乙级试卷800—1000字,了解这些基本情况后,对于平时备考不喜欢动笔书写的同学可以减轻点压力,如果开始备考对于写上述规定字数有困难,那么可以先从分析社会热点开始,然后逐渐增加字数,这样就可以练习到规定的字数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三支一扶考试是一条独木桥,要想顺利通过,只有准备充分,并且把握作答关键,这样才能在公考之路上一举夺冠。
如果你想更进一步考试信息,请关注:湖南省三支一扶考试网网(/html/sanzhiyifu/?Wt.mc_id=bk12390),里面有更多的、最新的湖南省三支一扶考试信息及备考资料。
2015福建选调生申论备考:阅读材料的核心技巧

2015福建选调生申论备考:阅读材料的核心技巧考生第一次接触选调生申论材料,对材料内容是完全陌生的,要想尽快了解材料内容,把握其中心和主旨,需要了解和掌握几个核心技巧。
中公选调生考试网为考生讲解如何运用技巧把握材料的中心和主旨。
(一)抓重点申论材料阅读量大,但时间有限,考生如果逐字逐句地阅读材料,会占用大量作答时间,客观上这是不允许的。
这就要求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善于抓住材料的重点和关键,对重点部分进行精读,并且仔细分析、深入研究其内在含义。
1.关键句关键句在材料中的作用有三种:第一,提示段意。
主要是段的起始句或结论性的句子。
第二,提示材料中心、主旨、观点。
主要是位于材料开头、结尾的结论性、概括性语句和段落的中心句。
第三,提示材料脉络层次。
主要是一些带有关联词或具有前后排比特征的句子。
2.关键词词是材料的基本元素,考生在阅读给定资料时应该对一些特殊的词多加注意。
正确认识、深入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对理解整个材料至关重要。
(1)多义词这里的多义词指在特定的语境中具有特定意义的词,与一词多义不同,它的含义是不固定的,是根据不同的语境所表现出的特定意义,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其意义就会发生变化。
语境指的是语言环境,包括词语运用的时间、地点、人物、对象、场合、题旨、上下文等等。
例:权威部门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十几年后变成“死海”……技巧点拨:上述材料的“死海”不是位于约旦和巴勒斯坦交界的死海,而是指鱼虾绝迹,海洋生物濒临灭绝,毫无生机与活力的海域。
(2)代词代词在材料中的运用非常多,也非常灵活,指代的内容很广,例如:实词、短语、句子、语段,或动物、人、事物,以及其它复杂的概念等。
(3)重点词对于重点词语,考生先要理解词语所在句段的内容,从该词的基本意义出发,结合上下文做出合理的引申或推断,并将结论代入原文进行验证,要注意从语段和材料内容出发进行分析。
申论材料中的重点词一般表现为: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前提、性质、特征、实质、观点、认为、方式等等。
2015江西三支一扶考试:申论备考之申论文章的写作套路

江西三支一扶考试:申论备考之申论文章的写作套路(一)申论文章的类型申论就是“申而论之”。
“申”可以理解成申述、申明、引伸,“论”则是议论、论说、论证。
申论就是针对特定事实提出对策并展开论述,表明自己观点或言论的文章。
申论要求在准确把握一定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必要的说明和引伸,然后发表中肯见解,提出方略,进行论证。
申论文章是特殊的议论文。
(二)申论文章的三要素.论点:确定论点的方法和步骤(立意):总的原则,整体性原则,把申论试题看作统一的整体,从阅读材料开始就要有问题意识,对于材料反映的问题现状、问题原因、解决对策有整体性把握。
⑴、仔细审题①审明问题的类型方式:议论文建议报告请示讲话稿②审出限制条件:论述的内容(重点分析原因还是对策)虚拟身份字数(不超过多于左右等等)⑵、确定论点的原则①高远:要有政治高度,结合理论热点②概括:选择一个具有概括性的论点,不要拘泥于细节,大题小作,否则容易跑题、偏题。
③正确:坚持正确的政治价值选择,立足人民的政治立场。
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起码要求。
④鲜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⑤新颖:论点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
但是这一点很难,不能强求,从阅卷的要求来说,这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⑶.突出论点的方法:前后照应①文章的题目就是论点②第二段单独成段,点明论点。
第一段概述材料的主要内容,紧接着第二段要点明论点。
③文章的每个分论点要扣住总论点,每段开头或结尾回扣总论点。
④最后一段总结总论点当然,这几处照应最好不要单调地重复论点,应注意用灵活的语言进行表述。
.论据:事实材料:具体的事例概括的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和感受理论材料:经典著作至理名言民间的谚语和俗语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论证:论证的方法:最根本的就是因果析理,或句话说,就是提出的论点就是一个问题,要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⑴、例证:最常用,从材料中找材料要和中心保持一致有代表性引申材料,发掘材料的深意⑵、引证:靠积累,有时也可从材料中找⑶、理论论证:。
2015国考申论答题技巧:材料分析题的解答【陕西华图】

2015国考申论答题技巧:材料分析题的解答【陕西华图】分析题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题型。
考生对于分析题往往是无从下手,没有思路。
陕西华图在此为广大考生讲解一下分析题的基本答题方法。
基本的作答方法1.审题通过对题目的阅读得知这是一道分析题。
要求对“提高粮食价格是关键之策,不必担忧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这一观点进行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本题有两个点,一是提高粮价是关键之策,二是提高粮价对低收入群体没有影响。
其次,也要注意作答条件,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这就需要考生分点分条作答,并且字数不能超过400字。
2.破题表态通过对给定资料1、8-11的阅读,尤其是村民“希望粮食价格提一点,政府补助多一点”,胡总书记“发展粮食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以及资料9中粮食局领导Z先生“我们有足够的库存,使价格保持基本稳定”,我们可以得出题目中的观点应该辩证看待。
3.分析论证结合材料对该观点合理和不足之处分别进行论述即可。
合理之处主要是符合村民的愿望和诉求,不当之处是提高粮价不符合我国现有政策,以及对低收入群体会造成影响。
4.总结提升简单提一下正确的方法,可以引用材料中的权威观点作为对策。
真题回顾陕西公务员 | 事业单位招聘 | 大学生村官 | 卫生医疗 | 党政公选 | 军转干 | 政法干警考试2009年国家第二题2.“给定资料11”提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策略,认为提高粮食价格是关键之策,不必担忧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他的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20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400字。
1.审题通过对题目的阅读得知这是一道分析题。
要求对“提高粮食价格是关键之策,不必担忧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这一观点进行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本题有两个点,一是提高粮价是关键之策,二是提高粮价对低收入群体没有影响。
其次,也要注意作答条件,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这就需要考生分点分条作答,并且字数不能超过400字。
2015年申论备考写作方法:申论材料的阅读方法与技巧

2015年申论备考写作方法:申论材料的阅读方法与技巧2015年申论备考写作方法:申论材料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全面准确地从材料中找寻答案的要点并非易事。
对于广大考生而言,在阅读材料的时候,需要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提高阅读的速度与效率,为写作争取充足的时间。
阅读材料,考生要把握重要信息:问题(表现)、原因、影响、对策。
一、三大技巧(一)首尾句大量的实践告诉我们,一段文句的中心意思往往体现在开头和结尾的若干句话。
对于申论材料的阅读,其方法与普通的材料并无不同。
因此,广大考生要格外关注段落的首尾句。
(二)标志性词汇对于重要信息的把握,考生还需要通过一些标志性词汇法寻找。
这些标志性词汇用于引出重要信息。
表明观点的:某某说、指出、认为、强调、建议……表示重点的:然而、但是、可是……作出结论的:因此、所以、言而总之、总体上来看……表示问题的:远未、仅是……(三)逻辑关系分析法命题人在命制材料的时候,会有自己明确的逻辑。
这种逻辑通常是:问题+影响+原因+对策。
考生要能够梳理出材料的逻辑,这是作答申论必经的一个环节。
因为,作答要求通常会围绕常规逻辑命制题目。
另外,这也是写作文的最起码要求。
这些逻辑要求广大考生务必要牢固掌握,活学活用。
1、并列关系申论材料里的并列通常见于问题并列和对策并列,此外还有原因并列等。
例如,2012国家公务员申论真题,材料中谈到了道德建设中存在问题,医疗领域个别医生不讲良心,乱开提成,收受回扣;师德领域个别教师不讲师德,借补课家访名义收取学生好处费;领导干部借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换取个人升迁。
这属于明显的并列关系。
2、总分关系总分关系通常见于总对策和分对策。
3、递进关系递进关系常见于影响递进和对策递进。
例如,“保护传统文化从我做起”,这句话是总对策,接下来,第一我要热爱传统文化,第二我要学习传统文化,第三我要捍卫传统文化。
这三个层面属于明显的递进关系。
4、因果关系围绕问题,可以先有结果,再有原因;也可以先有原因,在描述结果。
2015年湖南省三支一扶考试申论资料:从概括题夯实申论基础

2015年湖南省三支一扶考试申论资料:从概括题夯实申论基础在湖南省三支一扶考试备考中,概括题一直以来都很少受到学生的重视,主要原因在于概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和加工能力,也就是说基本的答案都来源于材料,这一点使得这类题型看起来非常的简单,也就越来越少的有人重视这类题型。
然而,在三支一扶申论考试中决定性的几分往往都来自于概括题,并且概括题是非常容易丢分的题目,作答内容、要求、问法的变换直接影响了考生对于这类题型的把握,往往在试卷中,概括题都以其绝对的作答内容少,分值比例高占据了不可轻视的地位,可以说抓住了概括题的答题要领就等同于做好了申论学习的基础工作。
而概括题通过训练提升起来是非常的快的,我们以典型的例题为例简单的练习一下。
【例】“给定资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
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
(10分)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此题为某年的考题,通过审题不难发现,题干当中出现了概括字样,要求为简明、条理清楚,可直接确定为概括题。
概括社会问题四要素中的原因,因此为单一式概括。
单一式概括题中出现了条理清楚的要求,因此在作答的过程中要分类作答,值得强调的是如果没有分类的做法,会扣掉相当的一部分分数,因此分类作答非常重要,而200字的字数要求也再一次的强调在作答此题的过程中要运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最多的内容。
在通常的作答过程中,此题的难点就是分类,但如果认真阅读材料其实就会发现,在材料当中已经存在分类的方法,即“以上所述主要是从治黄工程的角度看问题,但据黄河水文、植保专家的研究”,通过这句话,可以直接把王景治河安澜的原因分为以上两个类别。
同时此题看似简单,但有很多比较容易遗漏的点,比如首句原则勾画出的第一句是文言形式的表达就很容易被忽视,通过高频词汇勾画出的农牧界线北移,反推黄河安澜的原因是当时的农牧界线未北移也是一个难点所在,这都要求考生在作答过程中能够认真理解题意,做到细心谨慎。
申论高分技巧:申论材料阅读“三遍法”

申论高分技巧:申论材料阅读“三遍法”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笔试落下帷幕,地方公务员考试将随继展开。
如何在申论考试中得高分?申论材料阅读要按照浏览试卷、通读材料和重点研读“三遍法”来进行。
考生真正读懂给定材料,是答好申论题目的前提,但很多考生忽视了这个根本性的问题。
命题人的意图基本上都隐藏在给定材料中,如果在没有真正读懂材料的情况下就作答,很难得高分。
读懂申论给定材料,要按照浏览试卷、通读材料和重点研读“三遍法”来进行。
第一遍:浏览试卷俯瞰整片森林:当凌绝顶,一览众山。
考生拿到试卷后,首先要总览试卷,而不要去读具体材料。
浏览试卷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了解材料涉及的主题。
通过浏览答题要求,基本就能判断出来。
比如,2012年国考省部级申论的作文题:“‘给定材料7’中讲述了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太家人之间发生的一段感人故事,请你以这个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从题干就可以判断出,材料是围绕“社会公德”的主题展开。
二是了解问题的类型,初步了解是哪几种题型,所涉及的问题是什么,这样就有个预判,比如;2006年国考申论的“作答要求”:“1、假设你是一位新录用的公务员,请用不超过500字的篇幅,概述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供领导审批。
2、在线交流结束后,网友发表的帖子,有的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
3、在我国,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请你就我国政府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写篇文章,说出自己的看法。
”从“作答要求”中考生可以了解到,本次考试共有概括、分析和写作三大题型,而且主题是关于“政府应对公共事件”的,主题也预先知道了。
浏览试卷时,能够对材料的大致篇幅和结构有所了解,这样考生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遍:通读材料扫描所有树木:粗细有度,疏而不漏。
(一)通读技巧是否要带着“作答要求”中的问题去阅读呢?不同的考生阅读习惯不一样。
有一类考生习惯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能够抓住主要材料,对于问题涉及到的材料,就重点阅读,要更加仔细看;与问题没有直接关系的材料,可以一带而过,这样就节省大量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中公三支一扶考试网为大家讲解的是三支一扶申论材料阅读方法解读,以下为一篇真题的原材料,按照比较契合考官的阅读思路解读,各位考生可以根据解读的逻辑,对照自己在看材料的过程中是何种思路,基本的原则是不引申、不发挥,客观实际地反映材料中的内容。
【给定资料】
公路运输超限超载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有关专家曾形象地将超限超载车辆比喻为“掠夺性命的武器,道路设施的天敌”。
许多国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超限超载问题,也相应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措施。
如美国出台多部法律治超,1913年通过第一部限制车重的法律,随后又出台了多部联邦法律,对超限超载车辆的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
目前,美国的超限超载车辆约占被检测货运车辆总数的3.5%。
处理超限超载车辆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向违章车辆发出违章传票,确定罚款金额,并辅以其他惩罚措施,如交付路产补偿金、被列入驾驶员和运输企业不良记录档案等。
二是卸载或均载(移动货物直到轴载不超限)。
三是对严重超限超载或屡次违章者采取司法行动,包括刑事诉讼、短期拘留和多达1年以上的监禁。
韩国从1973年7月开始对重车实行重点检查。
1994年10月,超限超载车辆过多导致圣水大桥坍塌后,韩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治理力度,在全国设立了400余个超限超载检测站(点)。
目前,韩国超限超载车辆仅占被检测货运车辆的1.5%。
韩国法律规定,对超限行驶者或强迫驾驶员超限运营者判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处以200万元韩币(约合人民币1.5万元)以下罚款;对擅自改装车辆或妨碍检测者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处以700万元韩币(约合人民币5.2万元)罚款。
超限运输车辆一经发现,将被公路部门直接引导至法院接受法律惩处。
德国在1100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共设有700多个超限超载检查站。
德国对超限运输驾驶员的处罚办法中规定,第一次超限的驾驶员将被登记在案并口头警告;第二次被发现将面临3个月的监禁;1年内超限3次以上的驾驶员,将被吊销驾驶执照,列入“黑名单”,终身不得从事驾驶行业工作。
南非非常重视车辆自动称重技术的研究工作,将电子秤应用于治理超限超载工作中。
电子秤可以对时速不低于10公里的重载车辆进行自动称重,并显示在重载车辆信息管理系统上,管理部门据此对这些超重车辆进行卸载和处罚。
这一技术系统在近10年来的治理超限超载工作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目前南非超限超载车辆的比例已下降到10%以下。
日本使用固定或移动称重设备对超限车辆进行检测,在高速公路收费站设有电子秤测量超载,大型货车还要安装货物自动测重仪。
日本还实行“一超三罚”制度,即罚货主、罚运输企业、罚司机。
根据日本相关法律,超过行驶证最大载重量的,处6个月以下徒刑,10万元罚款(约合人民币7400元);超过车辆总重量一般限值20吨的,处以30万元罚款(约合人民币2.2万元);禁止货运企业接受超载运输业务或指示驾驶员进行超载运输等。
【中公解析】考试中,本材料合为一段,在此,为了方便考生查看,我进行了分段,不同国家各自分为一段。
按照我们的阅读方法来解读这则材料,实际上是案例型材料,一个国家可以理解为一个小故事,一个故事看完之后总结为一句话,注意每段的总括句,总分结构,主次关系,这样,至少每段提炼出五种做法,理解为五个对策,如果有重复的需要合并,大于五个的需要单独列出,基本的逻辑思路至少应该将每个国家表达的核心做法概括出来,再转变为对策,成为我国治超工作的启示。
作答要求:“给定资料”提到国外治理超限超载的一些做法。
请简要分析这些做法对我国治超工作的启示。
要求:分析到位,言简意赅,具有针对性;不超过350字。
【参考答案】美德日韩等国采用法律和经济、技术手段治理超限超载,对我国的重要启示是依法治超,严管严控。
具体可归纳到以下五方面:一是细化法律法规,明确治超范围和具体措施,提高管理法制化水平。
通过立法明确车辆超载超限的认定标准和处罚措施,健全法律规定,区别具体情节实施处罚,采取司法手段进行管理。
二是明确执法重点,加大经济和法律处罚力度。
重点检查重载车辆,对超限行驶者或强迫驾驶员超限运营者处以高额罚金,必要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三是均衡全国治超站点布局,提高站点密度,统一管理机构,严控超限超载车辆。
四是广泛应用电子设备,改进技术手段,提高检测效率,改善控超效果。
五是实行“一超三罚”制度,扩大处罚范围,提高违法成本。
将超限超载的货主、运输企业和司机一并处罚,使其分别承担相应责任,从源头上控制超载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