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人教课标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和证明声音是由于发生体的振动而产生的(2).说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3).识别回声现象,用机械运动的知识结合声音的传播速度进行简单的回声测距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和“真空罩中的闹钟”的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感悟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了解自然界及生活中振动发声的实例,能简单解释自然界及生活中一些发声现象,体会用物理语言进行表述。
(3)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利用转换法和科学推理的物理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在活动中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学重点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难点利用控制变量思想研究物理的方法。
(固体传声)教学用具:音叉水槽铁架台乒乓球细线口琴录音机磁带蜡烛火柴真空铃(气泵,电池盒,泡沫)小闹钟(扣碗)土电话(长线)分层教学环节:提问分层习题分层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前预习:设计实验 1.声音的产生由于物体振动 2.固体液体气体能传声课堂导学:●学生展示预习作业1,老师点评补充,声音的产生由于物体振动典型实验:1.喉咙发生2.音叉发生(触摸,乒乓球,水花四溅)3.鼓面振动(桌面振动),如何观察到它们的振动?问:如何消除手拍桌面时,风带来的影响?如果纸片效果不明显如何改进?4.乐器图片(口琴钢琴笛子)展示,让学生体会是什么物体在振动?●小结1.物理研究方法小结:转换法2.知识小结:声音的产生由于物体振动。
●知识过渡:声音的传播1.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人耳的?空气。
2.声音是如何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介绍声波概念。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PPT课件(人教版)

视察、体验、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归纳
知1-讲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知1-讲
【例1】〈实验探究题〉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
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 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 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 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发__声__的__物_。体小在华振同动 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 没有看到桌子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 进方法是:_在__桌__面__上__撒__一__些__纸__屑__(_或__泡__沫__)_等__轻__小__物__体__。
知识点 2 声音的传播
知2-导
提出问题:我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可以听到 美好动听的音乐,还可以听到远处汽车的喇叭声,那 么我们不仅要问: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
知2-讲
水波:一块石子投入 水中,水面会上下运 动,一圈一圈向外传 播。
与水波类似,音叉振 动使得它周围的空气 也像水似的,产生波 动,并向四周传播。
2 阅读课本中的声速表,你能获得关于声速的哪些 信息?
3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4 渔民通过播放鱼类喜欢的音乐,将鱼群诱入渔 网,如图所示。鱼儿能听到音乐声说明( ) A.固体能够传声 B.液体能够传声 C.气体能够传声 D.固体、液体和蔼体都能够传声
5 “五·一”休假期间,小羽一家乘坐游船在虹山湖游 玩,看见九孔桥向他们靠近,以九孔桥为参照 物,小羽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小 羽听到岸上汽车的鸣笛声主要是通过________传 到耳朵的。
总结
知3-讲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5篇)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5篇)写好教案是上一堂优质课的前提及保证。
那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大家了解吗?下面是精心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篇一课题§1.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总课时4知识目标1. 知道声音事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物质3. 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能力目标利用声速计算距离和测距方法情感目标了解天坛的回音壁,增强爱国热情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和回声及其利用教具板书设计§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
声音是如何被听到的声源发出声音〉通过介质传播〉被耳朵和人脑感知二。
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后返回的现象利用回声计算距离s=vt教后小结时间教师活动时间学生活动一。
新课引入我说上课,这个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声音的声源是什么?然后是怎么样传播的?最后大家就听到了这个声音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学生阅读阅读材料“人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闭合书本,用自己的语言回答上面的问题总结人耳听到声音的全部过程自己说话的声音自己能不能听得到?有一次,我去登泰山,到了山顶的时候,我对这后面的人大声叫了一声,结果我听到了我叫的声音,而且听到了两次,你们有没有先后两次听到自己同样的声音过?这是怎么回事啊?原来是因为回声阿!讲述: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例如在野外活动时,对着大山喊一声,你可能听到好几次回声。
如果回声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的深度、冰山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等。
原声与回声要隔0.1s以上我们才能听见回声。
请同学们算一算我们要听见回声,离障碍物体至少要多远?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解:340_0.1/2≈17米。
(2)利用回声测距离时间教师活动时间学生活动例题:某同学站在山崖前向山崖喊了一声,经过1.5秒后听见回声,求此同学离山崖多远?解:340_1.5/2≈255米。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探究新知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点 3 声速
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声音的速度称为——声速。
温度越高,声音 传播速度越大。 小资料
结论:(1)声速与介质种类有关。 (2)声速与温度有关系。
不同介质,声音 传播速度不同。
探究新知
回声的形成
点 击 图 片 播 放 视 频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反射
探究新知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思考: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
点 击 图 片 演 示 听 觉 的 形 成
巩固练习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例 百米比赛中,终点记时员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在看见起点发
令员发令枪冒烟的瞬间开始计时。若计时员操作失误,听到枪
声才开始计时,那么他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实际跑的时间长些
1. 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 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了解不同介质中的声 速。
探究新知
点 击 图 片 播 放 实 验 视 频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点 1 声音的产生
探究新知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大量的实验事实表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 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助各种介质向四面八方传播。
声波和水波都属于机械波,都能够传递能量,它们具有 相似的特点。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为类比法。
探究新知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体验探究:固体和液体能否传声?
亲身体验
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另一个同学把
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敲击声。
点 击 图 片 演 示 液 体 传 声
液体能否传声?
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
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A.空气 B.水 C.酒精
D.钢管
2.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敲一下铁管,甲同学听到两
响声,这是因为( C )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在铁中的大
B.有回声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在铁中的小
D.无法判断
例题:把恰好没在海面下的钟敲响。钟声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经过4s
,海水中的声速约为1500m/s,海的深度是_3__0_0_0__m
变试题:小明去旅游时对着一大山吼叫,结果3s后听到回声,请帮小明粗略计
算一下小明到大山之间的距离是__5__1_0__m。(空气中声速约为340m/s)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 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
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总结:正常时听觉的引起,是由于声波经外耳道 引起鼓膜的振动,再经听小骨和听觉神经传给大 脑,这一条声音传递的途径,称为气传导。 (气 体传声)
体验骨传导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 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 方式叫骨传导 。(固体传声)
三、归纳小结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依靠介质(气体、液体、固 体),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跟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15oC时, 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四、强化训练
以下实验现象中不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D)
A .打鼓时,放在鼓面上的沙粒不停地跳动 B .对着一张纸讲话,会发现纸也随着抖动起来 C .拨动吉它的琴弦发出声音,与琴弦接触的小纸片
会被弹开 D .拉小提琴时,琴弦调得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本课结束
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我们总是先看到闪 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
《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学PPT课件(5篇)

)
A.只有气体能够传声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固体能够传声
D.纸杯不振动也能产生声音
图5-K-1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0.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A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创新提升
15.气温影响空气的疏密程度,气温高,空气比较稀疏,则声
音传播的速度就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产生声音不一
定由声源向外沿直线传播的情况。晴天的中午地表温度迅速升
高,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传播得
较上层快,于是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
人们仍然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D.把正在发声的音叉与水面接触,看到溅起小水花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三、实验探究题
14.探究声音的传播。
问题: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吗?
猜想:可能需要。
实验器材:耐高温的广口玻璃瓶、密封盖、小铃铛、铁丝。
实验观察:
能
(1)紧密封严瓶盖,摇动铃铛,_______(选填“能”或“不
介质
水(液体)能够传声
声波能把远处的鱼引诱到渔网中,说明__________________;我
国古代医生用“悬丝诊脉”的方法为病人诊病,说明
细线(固体)能够传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球上没有空气,两个登上月球的宇
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要借助无线电进行交谈,这说明了
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传播的概念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回声测距离:2s=vt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重点定义: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 振动可以发声要点: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 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疑点: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重点定义: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要点: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3 真空不能传声重点: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三:声速和回声重点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拓展: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2 回声的作用: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3 回声测距离:2s=vt。
人教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件(54张ppt)

小资料 一些介质的声速
介质
声速/(m∙s-1)
介质
声速/(m∙s-1)
空气(0℃)
331
海水(25℃)
1531
空气(15℃)
340
冰
3230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00
煤油(25℃)ຫໍສະໝຸດ 1324铝(棒)5000
水(常温)
1500
铁(棒)
新知导入
问题 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如图所示) ······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那么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呢?
新知导入
问题 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如图所示) ······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那么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呢?
新知讲解
科学世界 骨传导 生物课上我们已经学习了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传给相应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通过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在这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
新知讲解
二、声音的传播 人们听到声音时往往距发声的物体有一定的距离,那么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的呢?
新知讲解
演示 研究声音的传播 如图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声音的变化。
新知讲解
一、声音的产生 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说出一些发声现象的道理吗?比如,蝈蝈是怎么发声的?如果让发声的物体不在发声,又该怎么做?
新知讲解
一、声音的产生 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