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模拟理综试卷分析
高三一模考试物理试题分析

高三一模考试物理试题分析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参加理综考试有效人数9805人。
一模考试,总是被看作是后续二轮复习的“风向标”,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非常重视。
如今一模考试已经落下帷幕,为了帮助大家能更清晰的了解学生的状态,为第二轮复习能够更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特将本次试题物理部分分析如下:一、试卷结构和命题指导思想础知识、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做到有较大的覆盖面,以期检测第一阶段复习的效果。
试题难度适中,体现了新课标的内容,更加重视了对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的应用。
出题注意到了试题的灵活性,试题体现了过程与方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对实验探究、信息搜集与处理等多种能力进行了考查。
本次考试,全市物理平均分51.67分,难度值0.47,最高分110分,共8人。
其中,105分以上48人,100分以上173人,90分以上909人。
客观题难度系数:0.56,主观题难度系数:0.4。
二、知识点对应题目分类三、试题和评卷分析1、选择题部分试卷选择题的呈现方式,符合高考的一贯特点:“以面为主,局部拔高”。
14小题考查了物理学史。
正答率为60.43%,但C项选择率为24.35%。
C 选项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在初中学生就已经知道,所以平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能也较少提及,但是此次考试却反应了老师可能总是高估了学生。
15小题考查了平抛运动。
正答率为69.25%。
C项学生选择达14.32%。
说明学生不能正确分析平抛运动的过程,不能抓住关键的条件。
学生需要抓住两小球从等高位置抛出,要相遇则在竖直方向下落高度相等,即确定空中飞行时间相等,才能准确选择。
16小题考查了静电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
正答率为16.74%。
A项学生选择达12.34%.说明学生对于带点粒子在静电场中的运动轨迹问题仍然不能正确处理。
不太清楚曲线轨迹和受力特点之间的关系。
2018年邯郸市一模考试理综试卷分析

邯郸市一模考试理科综合试卷分析大磨中学郭振虎2018年邯郸市一模考试理科综合试卷分析一、试卷情况分析试卷满分120分,单选题38分、多选题9分、非选择题73分,从试卷结构、题量、题型的难度看比较适中,符合新课程标准。
既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又注重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加强知识的灵活运用与迁移,强调社会热点与书本知识的有机结合,重点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切合的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学生试卷中存在的问题1、基础知识不扎实、概念的理解与运用不透彻选择题部分试题明显体现了理科试卷考试的特点,既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又注重了对学生实验分析能力、比较能力等的考查。
但不少考生平时对基本知识和主干知识掌握不牢,出现问题。
2、审题不清,分析问题不深,理解能力欠缺3、多选题也是学生失分的重灾区,大多数都选了两个选项而致一分不得。
三、考试内容的特点1、落实基础,紧扣课程标准这次试题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
试题贴近现实、联系热点、材料丰富、图文并茂、形式活泼,十分符合初中生的逻辑分析问题心理。
通过这些题型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应用能力,并渗透对其他学科知识、课外阅读知识的考查,体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关怀。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彰显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
2、难度尚可,有较高区分度理科要想考出优异成绩,没有扎实的基础和逻辑思维是不行的。
从考生来看,多数学生感觉比以前的试卷略难。
77位学生参考,最高分78.5分,72分以上只有3人,最低分15分。
四、试卷答题情况分析(1)选择题:选择题总体上得分率不高。
学生失分严重的小题依次是5、6、7、11、12、14、19、20、21、22小题。
失分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准、分析和比较的能力较差,反映出学生理解知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差。
尤其是多选题,多数选了两个选项,还错了,一分不得。
(2)填空题:23题的作图题,扫描不清,多数没有改。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物理试卷分析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物理试卷分析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物理试卷分析
本次物理试卷总分120分其中客观占48分(单选4题,多选四题)。
主观题占72分(实验题18分,解答题54分)抽样调查100名学生。
得出平均分为49.3分,整卷难度系数为0.41分数段分布程线性分布,但高分人数不多与中间分数段分差较大,分数跨度也较大。
从试题上看题目回归经典,注重基础和能力得考察,能体现新课标探究的思想,试题难度依次增大。
考察内容中牛顿力学占43%,电磁学占46%,其他物理知识占11%完全符合新考试说明的'要求和我们预期。
同时实验占到总分的30%左右一如既往的重要。
从学生的得分情况来看:总体情况可以概括为简单题做的不够好与预计的难度系数相差不少,比如第14题可以说是送分的题目但是还有很多学生拿不到分数。
而较难题与预计难度相差不大,甚至有个别题目超水平。
而难题差距很远,个别题目可以说是全军覆没。
从学生中调查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和反思。
1. 还是要让学生对基础知识重视起来,特别是物理简单题基本都出现在原子物理和光学部分,还有力学基础部分,所以要求学生回去一定要多看书。
2. 要求学生审题的时间还是要保障,不能为了节约时间而不仔细审题
3. 对于难题要求学生不能完全放弃,因为难题中总是可以分解为若干简单问题而得到一部分分数的
4. 在时间分配上要更加合理,不能到最后大型解答题完全没有时间去做。
市模拟考理综试卷中物理部分分析

市模拟考理综试卷中物理部分分析市模拟考理科综合试题是一份设计新颖较好体现考试说明精神,对今年高考有正确导向作用的试题。
对全市应届考生的前一段复习成果做了很好调研、总结,对下一阶段的复习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通过阅卷、分析总结如下:从成绩统计上可以看出,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比较扎实,识别能力及知识浅层次的的综合能力掌握尚可,但在实验题及对能力要求较高层次的问题上仍有较大差距,仍需进一步提高。
本次综合试卷中物理部分由7道客观题,即选择题和4道主观题即实验题和计算题组成。
第16题:通过核反应考查质能联系方程:是对考试说明中103号Ⅱ级知识点的考查。
考生只要仔细审题,正确写核反应方程:n He H H 10423121+→+不难发现题中给出的质量4321...m m m m 恰与方程中四种粒子的质量数相对应。
由质量亏损,应用质能联系方程,就能很快确定正确选项C ,个别同学由于未看懂题意,未能正确写出核反应方程,而靠无根据猜想而出错。
第17题:是热学小综合考查,通过对一定质量空气的绝热压缩过程,考查分子动理论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由于绝热,U W ∆=∴,由于压缩,外界对空气做功,内能必然增加,由于体积减小,分子间距离必然变小,故正确选项为B 。
部分同学错误地选D ,认为分子间作用力减小,则是对气体分子动理论缺乏准确把握,对于理想气体是不考虑分子力的。
第18题:是对振动和波动综合的考查,尽管去年未考这一知识点,但予计今年将会出现。
此题考查了波动的基本特征,以及学生头脑中正确的波动情景。
题干中明确给出“波源开始振动后一个周期时的波形图”,且质点振动的周期为T ,因为波在传播过程中,任何时刻波前质点总是在重复着波源质点初始时刻(t = 0)的振动状态,故正确答案应选C 。
第19题为静电小综合,对于静电场的两个基本性质历来是主考命题的热点,由于当前强调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因此本题设计了一个初速为零的电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AB 运动的v – t 图象,来考查电场的两个性质。
高三摸底调研测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分析

高三摸底调研测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分析阅读量必修模块考察内容选考题40题创设情景以制备单克隆抗体为主线综合考察动物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工程侧重考察教材原文填空,基因工程侧重考察对教材知识的变形应用。
做题感受:1、整套题目的阅读量相对不大,但由于问题设置不直接,学生仍需要花足够的时间才能分析得到正确答案。
预计难得高分。
2、选择题有5题均为一句话题干及一句话选项,看似简单陷阱较多,若学生基础概念掌握不扎实极容易出错。
预计得分率不会高,特别是2、5、6三题。
3、非选择题29题曲线图中纵坐标含义具有一定的干扰性,部分学生会有理解失误导致个别问题回答有误;30题本身难度不大,但学生书写的文字量较大,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要求较高,固不易拿高分;31题关键在于题干中的信息提示,若能熟练掌握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遗传图解及伴性遗传的特点,找到本题的突破口,不难拿高分。
但很多学生忽略题干提示,错误判断等位基因的位置导致全盘皆输。
32题创设实验情景考察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考察全面,问题紧凑,难度不大学生相对易得分。
4、选考题40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又不脱离教材。
动物细胞工程部分学生重复相对较少失分会多。
5、个人比较喜欢选择题第5题,非选择题31题、32题;有具体的情景设置,问题与情景紧密相关又考察了基础知识,有较好的区分度。
不喜欢选择题第6题,拼凑痕迹明显,但不可否认这种方式可以覆盖多个考点;感觉非选择题30题答案有待商议:实验使用试剂为“新鲜肝脏研磨液”,未提到“过氧化氢酶”,可以直接用“过氧化氢酶”来回答问题吗?较多的问题回答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改卷可能会较困难。
省模高考模拟理科综合质量分析

全省高考模拟考试试卷理科综合部分质量分析本次省级模拟考试仍实行限时、封闭形式进行,我校按期进行,模拟考试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知识系统性的综合应用。
下面就本次考试作具体分析。
试题分析(一).物理部分分析:试题着重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理解的准确程度和深度,同时注重考查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理论知识对物理问题进行判断、分析、推理和解决的能力。
试卷中易、中、难试题所占分数比例合理。
其中,容易、中等试题主要分布在选择题中,较难试题主要分布在非选择题中。
这样做符合题型功能特点,有利于考试的效度和评分的公平、合理。
试卷质量较高,对高三备考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本次物理试题主要特点是:1.注重基础知识和重要内容的考查。
该试卷中,匀变速运动、力的平衡、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静电场、电磁感应定律、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等重要内容均有考查。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
试卷中有许多试题都是结合实际或具有理论基础的,反映出高考物理试题一贯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考查的思想。
例如:第20题以极光的产生机理为背景考察能量的转化守恒;第25题,以游戏《愤怒的小鸟》为模型,设置问题,层层推理,计算论证。
3.注重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
本次试卷中的许多试题,如21题、第25题,要求弄清物理情景和过程,找出这些物理过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通过一定的分析和推断,最后用物理规律运算,得出结论。
4.注重实验能力的考查。
试题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结论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所学实验知识和理论知识来综合分析和解决带有新意的、简单的设计性实验的能力。
5.注意考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或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高考物理一直注意设计少量带有一定新意的试题来考查考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对比较优秀考生的良好区分。
例如卷中的第17题以客观实施考察万有引力定律提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公式规律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一定的新意。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物理学科课件 (共21张PPT)

学生A选项答错在于角速度周期的关系不熟悉, 选C在于输出电路没看懂,也存在思维定势
受力分析与多物体平衡 BC选项正确,看到单 个选项选对的很多,超过60%以上,但全部选对 的正答率却很低,原因在于存在漏选,也可能把 错误的选项选上了
正确率只有不到10%,各选项基本都平均了,显示 了学生对于力学综合的分析能力欠缺,这正是我们在 二轮复习过程中需要突破的地方
选做题
三个选做题给出的都是基本练习题,源自度都不大总体印象各类题型比较全面,相对于2015高考题难度略差 一些,情景创新较少,但也能看出出题者在编题方 面的各种用心。
难点突破
1、针对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更加突出了二轮专题 的必要性。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力和运动,电磁感应中 的图像,力学综合,实验、选做题这些方面存在 不少问题。所以我们需要抓住薄弱环节,展开专 题复习和训练,加强这些方面的应试能力。
示例:
2、加强规范训练,限时训练,以应对 理综考试
谢谢
320试卷分析及后续 复习建议
320试卷分析
本试卷考查内容
1、选择题考查了万有引力和航天、电容器、多物体整体法和隔离法、电 磁感应图像、传送带力和运动、交流电变压器、多物体受力分析力的合成、 物体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2、实验题: 力学实验:验证牛二律 电学实验:游标卡尺、欧姆表、电路故障判断、测电阻率考查较多
实验题分析
典型的一力一电,体现基本的实验内容,但学生 的得分率不高,有待加强
计算题
一运动一电,运动学容易电学稍难。运动问题为直 线运动中的加减速时间位移计算,较为容易。
电学问题为带电粒子先在两个磁场中偏转,然后 在电场中的偏转。前面在磁场中的偏转体现了基本的 洛伦兹力作用下的圆周运动计算,后面电场中的偏转 难点在于变力做功的计算,难度较大一些。从答题的 情况看放弃的学生较多。
2023年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一次联合调研检测(高考一模)理综试卷含详解

2023年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一次联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N元素是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必需元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菌吸收的N元素可以合成蛋白质﹑脂肪﹑核酸和ATP等物质B.根瘤菌可以将N2转化为NH3,并利用此过程中获得的能量来合成有机物C.小麦从土壤中吸收有机肥中的N元素,在此过程中有机肥中的能量流向小麦D.动物线粒体内膜N元素含量高于外膜2.免耕法是指农业生产中不松土或少松土,收获时只收割麦穗或稻穗等部位,而将经过处理后的农作物秸秆和残茬保留在农田地表,任其腐烂。
提倡免耕法取代传统种植方法(例如深耕、中耕松土等措施)的原因不包括()A.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B.传统中耕松土不利于水土保持,能增加沙尘暴的发生C.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从而减少灌溉次数D.减少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输出,使土壤肥力得以提高3.下列有关教材实验中使用的试剂和实验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线粒体时,需在洁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B.盐酸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的作用相同C.向某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有葡萄糖D.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水的作用原理相近4.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理效应的全过程。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最重要特征是免疫反应的效力随着反复接触抗原而显著增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与第一次免疫应答反应相比,机体第二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抗体量更多B.适应性免疫应答可通过增加疫苗接种次数,使机体获得和维持保护机体所需的高抗体浓度C.当同种抗原进入已免疫的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D.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可接受抗原刺激,是由于其细胞内存在特有的受体基因5.某雌雄异株的植物,其红花、白花由独立遗传的A/a,B/b基因控制(如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模拟理综试卷分析
化学部分
今年我省试题内容具有较高的信度、和适当的难度及较好的区分度,立足基础知识,强化了探究学习、开放创新思维,突出了学科特点,充分联系实际,为我们今后把教学改革进一步引向实效、深入起到了导向作用。
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的特点:
1、试题保持了与往年中考试题的连续性:
河北省试题在题目的设置上,保留了部分有生命力的传统题,如框图推断题、溶解度曲线题、金属活动性的探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没有出现“难、偏、怪”,的试题,给人以平和的感觉,保持了与往年试题的连续性。
2、对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命题越来越注重创设问题的真实情景,注重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特别是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
试卷更加注重对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考查,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的考查上。
对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3、重视考查学科能力,体现了试题综合性。
09年中考化学试题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注重学科内在联系和知识综合的原则,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试题源于教学大纲,但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体现了较好的能力考查的要求。
4、注重实践,体现探究的思想:
新课标和考试大纲非常重视学习的活动性和思维的发展性,突出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今年的试题中,以实验为载体对化学的双基进行多方位考查,需要学生通过思考并与所学的知识进行关联、整和,才能得出实验原理,从而设计出实验步骤,考查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理论联系实际,试题具有时代特点:
试题立足于学生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重视了化学与STS的联系,选取的素材比较新且来源广泛,内容涉及环保、材料、能源等,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现在河北正在进行的三年大变样,省会道路建设首次采用先进的橡胶沥青
铺路,橡胶沥青保存了橡胶良好的弹性,使路面更具柔韧性,选择题中理化综合部分就考查了相关的知识。
物理部分
从整体来看,今年的物理部分的试题新颖、灵活,一些常考的知识点都改变了问法,增加了内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列举如下:1、往年的光学选择题都是结合实际的凸透镜成像问题或者光学现象的汇总判断,今年的光学题把物体和像都给出来,要求学生判断凸透镜的位置;2、以往的浮力题都是从生活中截取一个现象,判断物体所受浮力的变化等等,今年的浮力题要求学生对物体入水后的压强和浮力变化从图像上进行分析,考察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读图能力;
3、以往的磁学试题都取材自课本上的图片,这次的磁学题给出一个比较新的电路,要求学生分析滑动变阻器滑动过程中的种种现象,这个题综合电学、磁学、受力分析等知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很高,而且最后又把电路中的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换成一块电流表,从电磁铁摇身一变成了电磁感应现象,实在是非常灵活。
综上所述,今年的物理试题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应变能力,死读书、读死书的同学应对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非常贴近生活,关注物理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今年的物理中考题中涉及到非常多的生活细节:听诊器增大响度的原理、洗衣机的功率和所用的插座、双层玻璃的作用、河北省的平均气温、推桌子问题的受力分析、黑板反光的原因和改进方法、滑雪运动中的物理问题、怎样测量热水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家庭电路电压偏低的原因、家庭电路烧保险的原因等等……物理是一门科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今年的中考题非常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提示我们学习物理学时也不应该仅仅局限在看书和做题上,应该用我们学习过的知识试着去解释平时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多动手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小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在生活中应用物理;在生活中学习物理。
深挖细节,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更有效
今年的中考题对一些原本常规的东西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在命题中把一些细节突出出来,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
比如:33题的“测量干燥软木塞的密度”实验,把我们平时不太注意的“木塞吸水”问题挖掘出来,并加工成一道题,非
常贴近生活,学生不但要知道测木塞密度的原理,还要知道实际测量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以及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还有一个开放性环节:学生自己想办法改进实验。
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
今年的物理试题,要求语言表达的题目明显增加:23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自己提出问题并回答;32题要求写出实验过程和实验原理;34题要求写出实验步骤;39题要求写出机械效率的变化情况的分析;另外一些填空题也必须用一句话而不是几个字来做答。
这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又提高了。
“尽可能地用物理语言来表达、力求简洁和准确”是这类题的解题要求,绝不是写得越多越好。
对实验设计能力要求提高
实验题中的32题,利用木梳和气球设计实验,写出做法并说明其中的物理道理;34题“在电压表损坏的情况下利用原电路剩余的器材,测量一个未知电阻Rx的阻值”要求学生设计出实验步骤并推导出电阻的表达式。
综上所述,物理实验题的四个题中有三个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对比往年中考,实验设题题的量大大增加,可见对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的要求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