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训练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语文 课外古诗文阅读训练(三)(四)(五)

八年级下册语文 课外古诗文阅读训练(三)(四)(五)

④采菱歌:乐府曲名,梁武帝《江南弄》七曲之五《采菱曲》,此指陈州女子
所唱。⑤溶漾:波光浮动的样子。⑥暮云:这里指暮云遮住望眼,看不见济南。
学练案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2 分) A.词的上片追叙兄弟俩同游陈州柳湖的情景。 B.词中笔下的景物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如“花飞”、“麦摇波”、“鉴 新磨”、“飞棹”等都富有动感, C.词的下片写当前景物,并抒写了苏轼、苏辙二人离合的情思。 D.全词以柳湖为中心描写景物,犹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
(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有删节)
【注释】①陈子经:陈桱,明初史学家。②宋太祖废周主为郑王:宋太祖 发动陈桥兵变取得政权,废周主为郑王。③比朕于篡:把我与篡位者等同。④ 史贵直笔:史官贵在秉笔直书,无所避忌。
学练案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 分) (1)子经因昼寝. ( 睡觉 ) (2)不可易.也 ( 改变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 陛下欲臣死,即死耳。 陛下想要臣死,臣立刻就死罢了。
学练案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 题。(5 分)
龙卷风
熙宁九年,恩州武城县有旋风自东南来,望之插天如羊角,大木尽拔。俄
顷旋风卷入云霄中。既而渐近,所经县城官舍、居民略尽,悉卷入云中。县令
儿女奴婢卷去,复坠地,死伤者数人。民间死伤亡失者不可胜计,县城悉为丘
墟,遂移今县。
(选自《梦溪笔谈》)
学练案
学练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文阅读训练(四)
学练案
(一)送友人 (4 分) 李白
学练案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 分) A.“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云”和“石”以人的情 态。 B.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 C.最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 D.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2)作业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2)作业
1234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清幽脱俗的景致,
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由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
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之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1234
1234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2)下列对此诗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首联绘送别的环境。山青绿,水流转,一静一动,相映成趣。山静默,
水远去,离别亦如此。
B.颔联诗意转为抒情。诗人感叹今此一别,友人即如飘飞的蓬草,万里游
荡,无所归依。
C.颈联借景抒写离情。浮云飘荡恰如别后的你飘忽不定,落日深情正如我
1234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1)理解型默写。 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的诗句是 “__此__地__一__为__别___,__孤_蓬__万__里__征____”。 ② 借 马 鸣 犹 作 别 离 之 声 , 衬 托 离 情 别 绪 的 诗 句 是 “ _挥__手__自__兹__去____ , __萧__萧__班__马_鸣____”。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们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
处”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 “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地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 “悦”字表达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达了作者此时 此刻心中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1234

初二下册古诗练习题

初二下册古诗练习题

初二下册古诗练习题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初二下册的学习中,我们将接触到一些古诗的知识和练习题。

本文将针对初二下册的古诗练习题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习题。

第一题:根据以下古诗的内容,填入横线上适当的字词完成下面的表格。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 诗名:______2. 作者:______3. 描写的事物:明月、床、地上的______、思故乡。

解析:1. 诗名:静夜思。

诗歌的标题通常能够概括其主题或中心思想,这首诗的标题正是表达了夜晚的宁静和思乡之情。

2. 作者:李白。

了解一首诗歌的作者对于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首诗非常重要。

3. 描写的事物:明月、床、地上的霜、思故乡。

通过诗中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在静夜中望着明亮的月光,闻着清凉的夜霜,思念着自己的故乡。

第二题:根据以下古诗的内容,回答问题。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 诗中主要描写的是哪座建筑物?______2. 诗中的“更上一层楼”意味着什么?______解析:1. 诗中主要描写的是鹳雀楼。

通过解析诗中的描写,我们可以了解到鹳雀楼巍然矗立在山脚下,是一个高楼。

2. 诗中的“更上一层楼”意味着追求更高远的目标和追求。

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不断向前,不断进取。

第三题:根据以下古诗的内容,选出最佳的标题。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 观瀑感叹B. 庐山壮丽景色C. 瀑布如银河解析:最佳的标题是C. 瀑布如银河。

通过综合诗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诗人通过对瀑布的形容,将其与银河相类比,突出了瀑布的壮丽景色和令人惊叹的气势。

第四题:根据以下古诗的内容,完成对古诗的赏析。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清晨的景象,鲜明地表达了春天的到来。

初二语文下册古诗词练习题

初二语文下册古诗词练习题

初二语文下册古诗词练习题在初二语文下册的学习中,学生们常常需要进行古诗词的练习。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字理解能力等。

本文将针对初二语文下册的古诗词练习题展开讨论。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学的瑰宝。

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下面是几道初二语文下册的古诗词练习题,我们来一起进行分析和探讨。

练习一:下面是一首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请回答以下问题: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 这首诗以什么景物为背景?3. 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和意境?解析:1.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2. 这首诗以鹳雀楼为背景,描述了楼高临绝顶的景象。

3. 诗中表达了对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追求更高更远目标的憧憬,展示了诗人豪情壮志的情感和意境。

练习二:下面是一首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请回答以下问题: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 诗人通过描写哪些景物表达了什么情感和意境?3.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解析:1.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陆游。

2. 诗人通过描写万里河山壮丽景色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表达了对祖国兴衰的关切和对困境挣扎的思考。

描绘了大漠沙场上的孤寂和遗民泪尽的凄凉,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和壮志凌云的意境。

3.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对困境中的挣扎与希望的表达。

练习三:下面是一首元代词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请回答以下问题:1.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2. 词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和意境?3. 词中的“牵牛织女星”是什么寓意?解析:1. 这首词的作者是元代词人马致远。

2. 词中通过描写秋夜的寒冷和夜色的宁静,表达了对秋天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展示了作者对时光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前四首原文作业抄写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前四首原文作业抄写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前四首原文作业抄写 1.《赠从弟》(其二) 刘桢汉末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丰,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存有本性!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初城阙(què)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3.《尼里幽州台歌》陈子昂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4.《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渭城朝雨浥重尘,客舍青青柳色崭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5.《宣州胡朓楼私宴校书叔云》李白唐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心绪.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明播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上涌,举杯订货恨恨更恨.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6.《早春呈圆形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就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7.《无题》李商隐晚唐相逢时难别亦容易,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恨云鬓改为,夜吟应法号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8.《相见欢》李煜五代南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抠不断,理还乱,就是往昔,别就是通常滋味在心头.9.《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飞去山上千寻塔,言说道鸡鸣见到日再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自)缘身在最高层.10.《苏幕遮》范仲淹北宋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送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低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为丛藓科扭口藓等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喻云亮,焜徐华胡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允文允武不不懈努力,老大徒伤悲。

今译早晨,园中存有碧绿的葵菜,温润的为丛藓科扭口藓等候在阳光下晒干。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
1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2)赏析“纵我不往”两句,体会人物情感。
10.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岁暮归南
北 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 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①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年已40岁的孟浩然在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好友王维住处所作。②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③青阳:指春天。
B.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C.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D.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3.毕业在即,同学们即将分离。假如用两句诗作为临别赠言,既不伤感又能表达与同学深厚情谊,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参考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同步练习
一、 单选题
1.
【答案】
A
2.
【答案】
B
3.
【答案】
C
二、 填空题
4.
【答案】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初二课外古诗练习题

初二课外古诗练习题

初二课外古诗练习题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还能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今天,我们来练习一些初二课外的古诗,提高我们的古诗欣赏和创作能力。

1. 赏析古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诗中表达了诗人在月色的照耀下,思念故乡的深情之意。

这首诗以构思简洁而脍炙人口,给人以深深的思绪和遐想。

2. 创作古诗《春日游园》春日游园乐无边,百花吐艳争奇鲜。

枝头鸟语婉转句,花下蝶舞绽芬芳。

清风拂面乐无限,山水相辉溢诗篇。

人间四季皆有趣,春天最是可人怜。

这是一首我根据春天游园的场景所创作的古诗。

诗中描绘了春天园林的美丽景色和生机盎然的氛围,展现了春天的活力与美丽。

3. 赏析古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诗人以登高望远的场景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追求进步和追求更高境界的向往与努力。

4. 创作古诗《秋日田园》黄叶飘落半空中,稻谷金黄笑语声。

村庄宛如画中境,田园风光美无穷。

姑苏山水融情意,田园风光舞旋风。

秋日金秋醉人耳,满园收获丰硕成。

这是一首以秋天田园景色为主题的古诗。

通过描绘田园的丰收景象和姑苏山水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对农田劳动的敬意。

5. 赏析古诗《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

诗人以登高远望的场景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通过展现自然的辽阔和人世间的艰难与困惑,表达了对时代困苦与自身境遇的痛切思考。

通过练习和欣赏古诗,我们能够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增加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希望大家在课余时间多读、多写、多欣赏古诗,感受其中的美妙与智慧。

让我们共同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一起享受古诗带来的美好体验。

八年级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带答案

八年级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带答案

八年级课外古诗鉴赏专项练习(一)寒夜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

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2分)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来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二)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养麦花如雪。

1.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3分)2.请描绘“月明养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3分)(三)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争堪悲。

路出①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②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③何处期。

【注解】①“路出”句:意为李端欲去的路遥远漫长。

人:指诗人自己。

②客:在外漂泊。

③风尘:喻指社会动乱。

1.诗人以一个“”字奠定全文感情基调,“”这一动作是此种情感的具体表现。

(2分)2.请结合诗句,赏析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2分)(四)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养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诗中颔联、颈联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出山野美丽的景象,请具体分析。

(3分)2.找出传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分)(五)望江南①李煜闲梦远,南国②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注解】①望江南:词牌名。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

②南国:李煜故国南唐,都城在金陵(今南京)。

1.这首词写江南秋景,选取了江山、、、明月等典型景物,描绘出南国秋天的景色。

(3分)2.有人评价这首词“朴素自然,没有一句直露地抒情,但又句句融情”,试以末句“笛在明月楼”为例,加以赏析。

(3分)(六)柏林寺南望郎士元溪上遥闻精舍①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②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注释】①精舍:佛寺的别称,此处指柏林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