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钻井平台撤西沙 南海的大气候和越南的小气候
中国的气候类型及特征和分布都是什么

中国的气候类型及特征和分布都是什么中国作为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气候类型和特征有很大的差异,并且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分布规律。
总体来说,中国的气候类型可以分为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气候六大类型。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
首先是热带季风气候,它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东、广西、海南等南部沿海地区。
该气候类型特征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平均温度较高,在25摄氏度以上;冬夏温差较小。
一年四季雨水充沛,特别是夏季,降水量较大,多余蒸发量,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
温带季风气候是中国最典型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华北、东北地区。
它的特征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度变化明显,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
降水量较全年均匀,但夏季降水量最多,约占全年的50%以上。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福建、台湾等地区。
它的特征是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
受到季风的影响,气温变化不明显,全年降水量分布均匀,夏季降水相对较多。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和内蒙古、甘肃、新疆的大部分地区。
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度变化明显,夏季温度较高,冬季温度较低,且日温差大。
年降水量较少,全年呈现干旱特征,冬季雪量较大。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黑龙江、吉林等东北地区。
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夏季短暂而凉爽,冬季寒冷且漫长。
温度变化明显,夏季温度较低,冬季温度极低,年平均气温较低。
年降水量较少,夏季降水量稍多。
最后是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如青藏高原。
这一气候类型的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凉爽多雨。
由于海拔较高,气温明显低于平原地区。
降水量较多,以夏季为主,占全年大部分。
总的来说,中国的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受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对中国的农业、水资源、能源利用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于南海的知识

关于南海的知识南海是位于中国南部、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之间的一个重要海域。
以下是关于南海的一些知识:1. 地理位置:南海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毗邻中国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和印度尼西亚。
南海北至华南沿海,南至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东至菲律宾,西至越南的泰兴市。
2. 面积和海域划分:南海的总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争议地区之一。
根据中国的九段线,南海被划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黄岩岛和钓鱼岛等海域。
3. 资源丰富:南海被认为是世界上重要的渔场之一,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此外,南海还被发现存在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和矿物等资源,因此引起了周边国家之间的资源争夺。
4. 领土争议:南海是多个国家之间的领土争议地区。
主要争议的焦点是中国九段线的范围、各国对于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钓鱼岛/钓鱼屿的主权声索。
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也声称对南海部分地区拥有主权。
5. 区域安全问题:南海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是亚太地区的重要安全问题之一。
南海争议引发了各国之间的领土争端、海上冲突以及与国家利益挂钩的航行自由问题。
6. 国际法的作用:南海争议的解决倡导国际法的运用。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被视为解决南海争议的主要框架,而中国和一些周边国家都是UNCLOS的缔约国。
7. 外部干预:南海争议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包括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介入。
这些国家通过军事部署、联合军演和经济支持等方式对南海局势施加影响。
总之,南海是一个重要的海域,涉及资源、领土和安全等多个方面的争议。
解决南海问题需要相关国家之间的对话、协商和一体化发展的合作。
高考文综地理热点复习:南海争端

高考文综地理热点复习:南海争端1、范围和位置:中国南方号称南海的,有两个范围:南中国海是国际上的便称型地理水域,南接爪哇海,西通印度洋;中国南海是九段线内的领海、是主权区域(中国海外领事馆用此名介绍)。
南海位居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四周大部分为半岛和岛屿,在经济上、国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气候:南海和南海诸岛全部在北回归线以南,接近赤道,属热带雨林、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范围。
具有四大特征:终年高温、降水充沛、季风明显、台风影响大。
3、水文:南海海水表层水温较高从25℃到28℃左右,年温差3℃到4℃,盐度为35‰,潮差平均2米。
4、海底环境:主要以大陆架、大陆坡和中央海盆三个部分呈环状分布。
5、岛礁:南海诸岛一般指中国南海(即南海的中国管辖区)的诸岛屿洲滩,古称长沙,分四群:西沙群岛、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
从成因来说,大部分岛礁是由海洋生物珊瑚虫的骨骼以及其他海洋生物的残骸如贝壳碎屑等堆积而成,属于珊瑚岛。
6、自然资源:(1)生物资源:中国南海海洋鱼类有1500多种,大多数种类在西南中沙群岛海域都有分布,其中很多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2)海鸟资源:在西南中沙群岛大部分岛屿上,林木茂盛,花草遍地,岛屿周围广阔的海面上有丰富的海洋食料,吸引着大批的鸟类在这里繁衍生长。
分布在各个岛屿上的鸟类共计有六十多种。
(3)植物资源:西南中沙群岛岛礁陆地总面积不过10多平方公里,但是由于气候适宜、雨量充沛,生长着200多种高等植物。
其中人工栽培的植物近50种。
(4)海底资源: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的海底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巨大。
中国地质学家认为,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盆地是南海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最好的地区之一。
蕴藏量约200亿吨,有“第二波斯湾”之称。
同样,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的水下阶地也有上千米的新生代沉积物披复,这些沉积物与我国北部湾、海南岛的新生代沉积物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也是大有希望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产地。
中国的气候区划

中国的气候区划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拥有多种气候类型。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中国的气候特点,人们对中国的气候进行了区划。
气候区划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便于对气候进行研究和描述。
中国的气候区划主要基于气温、降水和季风等因素进行划分,下面将对中国的气候区划进行详细介绍。
一、热带气候中国大部分地区南部属于热带气候区,这个区域气温高,年平均温度超过20摄氏度,并且降水充沛。
热带气候的典型代表是海南岛和台湾地区,这些地方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湿润。
二、亚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是指位于热带气候和温带气候之间的区域,中国的亚热带气候主要包括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等地。
这些地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湿润,降水较为充沛。
其中,长江流域的气候条件尤为适宜农业生产,被誉为中国的“麦田”。
三、温带气候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气候区,这个区域的气温和降水相对较为适宜。
中国的北方黑龙江、辽宁以及东北地区属于寒冷型温带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暂凉爽。
而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则属于暖温带气候,冬季温和,夏季较为炎热。
四、西北干旱气候中国的西北地区主要由高原和戈壁沙漠组成,属于干旱气候区。
这个区域的气温较高,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50毫米。
西北干旱气候对植物生长和农业产出的限制较大,是中国最具挑战性的气候类型之一。
五、青藏高原高寒气候中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属于高寒气候,这里气温低,冰川和雪峰常年覆盖,降水量较大。
由于气候寒冷,植被生长稀疏,人口稀少。
六、东南沿海地区的季风气候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属于季风气候,这个区域的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潮湿,雨水充沛。
综合来说,中国的气候呈现出南北温差大、东西降水分布不均等的特点。
综上所述,中国的气候区划主要包括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西北干旱气候、青藏高原高寒气候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季风气候。
每个气候区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挑战,这些特点和挑战对于农业、水资源管理、旅游等领域都有重要影响。
七年级下册地理各国气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地理各国气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七年级下册地理中涉及到的各国气候知识点的归纳:
1. 中国气候:
-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
北方地区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南方地区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温和,夏季潮湿。
2. 巴西气候:
- 巴西位于赤道附近,气候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交替。
热带雨林气候温暖潮湿,年降雨量大,植被茂盛;热带草原气候干燥,适宜牧业发展。
3. 美国气候:
- 美国气候分布广泛,西海岸气候多样,北部偏向寒冷,南部偏向温暖。
中部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东海岸气候温和多雨。
4. 印度气候:
- 印度位于热带,气候受到季风影响,分为季风气候区和高原气候区。
季风气候区夏季温暖潮湿,冬季干燥凉爽;高原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少,昼夜温差大。
5. 俄罗斯气候:
- 俄罗斯幅员辽阔,气候变化大。
西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东部属于寒温带气候,冬季严寒,夏季凉爽。
6. 非洲气候:
- 非洲位于赤道附近,气候多样。
北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潮湿,适合农业和渔业。
撒哈拉以南地区气候属于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干燥较为严重。
在地理环境领域中,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天气气候和自然资源有何差异?

在地理环境领域中,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天气气候和自然资源有何差异?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剧,天气气候和自然资源的差异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的不同,使得两个国家在这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下面,将就此为大家逐一讲解。
一、天气气候方面中国和另一个国家在天气气候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首先,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之上,东西长约8000公里,南北宽约5500公里,纵横交错的山脉、平原、河流等地貌形成了复杂的地形地貌。
这使得中国在气候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比如,北方地区大气干燥,而南方地区湿润多雨;西北地区干旱少雨,而东南地区阳光明媚。
但总体来说,中国处于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的交界处,年平均气温大约在10度左右。
而另一个国家,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的不同,其气候趋向于温带或寒带,年平均气温要比中国低一些。
此外,该国的气候也受大洋洋流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其东部海岸的气候温和潮湿,而西部山区则多雨多雪。
总体来说,该国的气候显得更加温和湿润。
二、水资源方面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两国在水资源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水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水资源的分布十分不均衡。
大量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受限于干旱的气候条件,水资源较为匮乏。
此外,中国在近些年也面临了严重的水污染和水资源的浪费的困境。
而另一个国家,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的不同,其水资源更加充沛。
这主要是因为该国地区的降水量比中国大,水资源相对丰富。
此外,该国在保护水资源方面也做得较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遏制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三、土地资源方面两国在土地资源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国面积较大,但是由于人口多和土地利用不合理等因素,致使土地资源十分紧张。
此外,中国的土地面积逐年缩减,自然资源也因此丧失。
而另一个国家,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该国土地资源相对比中国更为充裕。
该国讲究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保证土地的可持续性利用,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越南对981钻井平台发难的背景及对策想定

越南对981号钻井平台发难的背景及对策想定中海油“海洋石油981”号钻井平台位于西沙群岛中建岛以南大约17海里处,它也是中国西沙群岛最南端的一个岛屿,地处北纬15度47分、东经111度12分,归属永乐群岛,该岛距离西沙群岛最大的永兴岛178公里。
该岛长1850米,宽800米,面积1.2平方公里,为纪念1946年中国派去接收西沙群岛的“中建”号军舰而得名。
该地区油气储量十分丰富。
本月4 日,越南外交部针对我在中建岛海屿进行钻井作业发表声明,抗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钻井平台在西沙中建岛附近海域钻井作业是非法和无效的,并宣称中方作业位臵属于越南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要求立即停止违法行为。
据美国《商业周刊》5日称,越南油气集团发布声明的同时还提供了一张地图,显示中方钻井平台位于越方此前颁布的勘探区块118和119以东的水域。
去年11月,越南油气集团首席执行官曾向外界表示埃克森美孚集团在西沙海屿的勘探有了巨大发现,估计该地区天然气储量高达6万亿到8万亿立方英尺左右。
长期以来,越南不仅在西沙等地进行侵犯中国主权的活动,还侵占我国多处南海岛礁,而且早就染指南海油气资源,事实上越南是南海开发的最大受益者。
南海的油气使越南从一个贫油国变成了油气出口国,现在仍在变本加利地不断与西方石油公司合作扩大开采。
有专家指出,目前在我国南海的九段线内的石油资源不断被周边国家非法开采,其中越南居首,且越南在我南海非法占据的岛礁最多,有的还在上边修筑了永久建筑物和军事设施。
中海油公司在自己国家的领海内作业,越南根本没有资格向中方抗议,中国也不接受越南的所谓抗议。
去年5月,越南渔船曾试图在中建岛海域骚扰中国的勘探船队,被执法的中国海警船驱逐,对个别不听劝阻仍我行我素硬闯我作业海区的越南船用水炮予以驱逐。
越南政府明知在西沙钻井冲突中不占理,也不会占到便宜,且采取恶人先告状的伎俩,在国际上发动了强有力的外交与舆论攻势来维护其立场,某些具有反华倾向的西方媒体也借机说中国以大欺小、故意制造紧张局势来显示中国的强硬。
南海局势紧张 何为导致南海问题的原因

南海局势紧张何为导致南海问题的原因中国南海局势日趋紧张,越南、菲律宾等国家纷纷在南海对中国出手,挑战中国底线,那么形成南海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1.南海地区资源丰富南海地区的气候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较为充沛。
南沙群岛上灌木繁茂,海鸟群集。
底栖生物极为丰富,水产种类繁多,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
南沙群岛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矿藏资源,有石油和天然气、铁、铜、锰、磷等,其中尤以油气资源极其丰富。
南海是世界四大海底储油区之一,南海海域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曾母暗沙、万安西和礼乐滩等10几个盆地。
其中,南沙海域油气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公里,油气地质储量总量达600亿吨.被誉为海上中东或称为“第二个海湾”。
在我国南沙群岛海域里的就有420亿吨,仅曾母暗沙海域已经探明石油储量就有120亿-130吨.到目前,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都在南海开采石油,他们已经在南沙海域钻井1000多口,发现含油气构造200多个和油气田180个,年采石油量超过5000万吨。
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在南沙群岛海域还没有开采出一滴石油.2.南海争端的历史因素南沙群岛主权之所以后来成为“问题”并酿成争端,除了资源丰富外,还与20世纪30年代后外国殖民主义势力侵略南沙群岛的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19世纪中后期,腐朽没落的清王朝在经历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之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周边国家如朝鲜、越南等也落入日本、法国等的殖民统治之下,而中国南海也成为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目标,尤其是法国和日本先后对南沙群岛进行了一系列严重侵略活动。
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之后,统治越南的法国殖民者乘机于12月4日声称安南对西沙群岛拥有所谓“先有权”1933年,法国派炮舰“阿勒特”号和一艘测量船侵占了南威岛等9座南沙岛礁,时称“九小岛事件”.1939年3月30日,日本将法国人驱逐出南沙,取而代之。
后来,日本将所占东沙、西沙、南沙等群岛一并命名为“新南群岛”,隶属台湾南雄县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钻井平台撤西沙南海的大气候和越南的小气候
2014-07-22
中国和越南的南海争端或许可以暂告一段落。
原因在于中国“示好”。
据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15日晚些时候发布的消息,由该企业运营管理的“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已于当天结束在西沙中建岛附近海域的钻探作业,按计划顺利取全取准了相关地质数据资料。
将转场至海南岛陵水项目作业。
“示好”非“示弱”,中国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灵活操作南海策略,不仅使自身战略回旋余地更加游刃有余,同时也照顾到了越共的执政现实,并且也为缓和南海周边局势展示了善意,变相抨击了国际社会的不实之词。
南海的“大气候”和越南的“小气候”
围绕981钻井平台的纷争始于5月初。
国际媒体最先报道出中国在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部署该平台。
中国官方和民间对此相对低调,而越南却开始大规模炒作,最终酿成了越南反华抗议及骚乱,中越关系出现波折。
此事也一步步地由中国内政,演变为中越争端,乃至成为某些别有用心人士眼中的“国际问题”。
在笔者看来,这种演变是由南海的“大气候”和越南的“小气候”决定的。
实话实说,在因为981钻井平台事件而引发的中越南海争端中,中国在国际舆论上的形象并没有加分,而越南方面以弱者形象示人,获得了不少同情分。
这一方面是因为西方媒体对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争端的报道,通常带有有色眼镜;另一方面因为西方国家对类似事件的表态通常是批评中国,中国早被形容为是南海周边的“巨人”。
这些因素夹杂在一起,无疑契合了西方怀疑中国和平崛起的氛围。
具体涉及到南海问题,所谓的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领土纠纷就形成一个西方精心营造的南
海“大气候”。
从越南的角度而言,越南政府需要用民族主义来凝聚民心。
中国和越南之间的南海争端就成为一个突破口。
早在5月中旬,越共十一届九中全会闭幕公报罕见提及南海争端。
虽然公报也宣示越南愿意维护中越友好,和平解决分歧,但批评中国态度激烈,明显带有国内宣传和安抚人民不满情绪的作用。
不久前越南召开的十三届国会第七次会议上,越南高层也不失时机地对南海问题表态。
越共总书记阮富仲和总理阮晋勇等高层,还利用和选民接触的各个场合,无一例外地提到南海争端,给越南民众一种高层团结和共同抗华的立场。
甚至有媒体报道出,被视作一贯温和
的阮富仲竟然能说出“不排除和中国开战”的话。
战端一开,越南自然没有必胜的把握,因而阮的表态更多地还是一种国内宣传手段。
无论如何,这些因素叠加,使越南国内逐渐形成了一种高调抨击中国的“小气候”。
中国南海政策的根本目标就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打破“大气候”和“小气候”的影响怪圈。
中国南海策略聪明灵活
这次看似正常的调动其实也体现了中国策略的聪明。
因为无论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中国都可以利用这次钻井平台的调动活获得一定的战略利益和价值。
首先,981钻井平台完成任务的时间点“恰到好处”。
围绕南海的国际争端有日趋复杂的趋势。
美国参议院10日通过亚太领土主权争议的412号决议案,提到了981钻井平台。
第二天,,美国国务院亚太副助卿福克斯在“南海局势暨美国政策”研讨会,提出针对所谓“南海三不”建议,即各方不再夺取南海岛礁并建立前哨站、不改变地形地貌现状,以及不针对他国采取单边行动。
美国的接连表态说明该国对南海的关注的前所未有。
此外,目前越南和菲律宾正在积极推动南海问题的“国际解决”,并获得美国等西方国家暗中支持。
中方需要作出某种姿态,来瓦解在
南海问题上利益趋于一致的“美越菲阵线”。
981钻井平台完成任务撤回海南,有助于缓和中越矛盾。
其次,在此事件缘起和发酵的几个月里,中国在与相关国家的博弈中认识到了东南亚、南亚和东亚等邻国对南海问题的真实态度和考虑,也认识到了美国、俄罗斯等大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甚至底线。
中国对此类事件积累了足够的战略预判空间和时间,今后在遇到类似事件,抢占先机、采取主动的可能性更大。
因而可以说南海981钻井平台的出现和顺利完成初步使命,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营造出来的南海制华“大气候”,以及越南抗华的“小气候”,不仅亮明了态度,也实现了中国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契合。
第三,981钻井平台由于主要集中于中越争端,因而平台撤回海南,其实对越南政府而言,多了一个内部压力下,暂且可以转圜的空间。
越南对981钻井平台的抗议,已经持续了2个月。
对越南政府而言,显然除了抗议之外,无计可施,即使连抗议也被中国官方驳斥。
在此背景下,海外越南人通过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工具,已经逐渐将“斗争”的苗头从对华转向国内,越共成了中国的“替代品”,不仅被批软弱无力,威信更是空前降低。
钻井平台的争端暂时停歇,客观上有利于越共政权的稳定,避免中国南缘的动荡可能,对中国东南亚的睦邻政策也有好处。
有利越共稳政权
981钻井平台争端,越南人借机表达对政府的不满超出了越共的想象。
笔者的一位越南华人朋友介绍,在相对开放的越南官方媒体青年报的论坛上,有人隐晦的批评:如果政府连主权都不能收回,我们还要支持他们什么?
这位越南华人讲,很多越南人其实对中越经济发展差异越来越大,早有怨言。
“光路况就能说明问题。
如果你从广西进入越南,会发现到河内的一段不仅没有高速公路,一般公路的条件也不太好,不到200公里路程要走3个多小时。
从越南进入广西后完全是两个世界。
”因而他认为,最近的南海争端可能成了他们对政府经济政策不满的“出气筒”,老百姓对中国羡慕或许也会转为嫉妒。
2007年开始,越南经济形势开始下滑,通胀率高和货币贬值是经济的两大噩梦,加之巨额的财政和贸易双赤字,国际金融界甚至认为越南经济面临崩溃。
近些年越南经济逐步恢复, 2013年越南的GDP 为5.4%,但距离民众的期待还有差距。
越南高层对此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
政治成为其利用的一个手段。
中国钻井平台为何能引发越共这么强烈的反应和担忧?一是因为
这涉及到越南所谓的“主权”,政府不能轻易退步,二是越共明显感觉到了此事背后的黑手。
境外媒体毫不隐晦的报道,总部设在美国的越南反对派——越南改革党在呼吁民众争取主权上充当了“急先锋”。
这个组织的本质是要推翻越共领导,在越南实现美式民主。
这次以“保护主权”的名义在网络活跃,争取到了不少越南人。
很多人甚至呼吁与其“建立对华统一战线”,要求越共善待这个反对派。
在中国部署981钻井平台后不久的5月中旬,越南政府纵容下爆发了大规模反华示威,流亡海外的这些组织有了推波助澜的机会。
在游行中有人在“打倒中国”的横幅下,趁势喊出来“打倒独裁”、“争取民主”的口号,这让越共高度警惕。
随即对反华游行开始收紧,并以打击暴徒为名抓捕反对势力。
南海政策并未改变
笔者曾与相关熟悉越南的老专家交流,他们对越共在围绕981钻井平台争端中的矛盾表现感到不解,认为一旦街头民主扩散,越南共产党或许难以控制局势,最终将“引火烧身”,由此将直接影响到中国周边安全和战略利益。
笔者数年来也一直关注越南的政治变化。
越南的政治改革目前已经到了深水区。
越南人的表达空间大幅提升,可以在国会会议上公开
质询政府,甚至前政府官员上书建议多党制。
如果在这种改革的背景下出现社会动荡的话,上述专家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
此前杨洁篪到越南与越南高层会晤,中越双方在领土主权各说各话,但共同利益依然存在,那就是都强调了意识形态上的友谊。
此后一个月中国的南海钻井平台完成任务,合理撤离到海南,可以说,此举无形中让越共长出了一口气。
至少越共可以对国内宣传有所把握,并且给国内民众一个“交代”:越南对中国的抗议有了效果。
对于越南共产党而言,理顺并修复与中共的关系也出现了一个契机。
不过,不要以为981钻井平台回海南,是中国南海问题的“示弱”,并或预示着某些政策的改变。
其实仔细分析,钻井981平台的转场并不会影响中国对南海“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进取策略。
中国的海洋战略也会一如既往地积极推进。
一个最有力的证据是,目前中国在南海水域的钻井平台并非只有981号,6月份中国官方曾公开表示,6月13日至8月12日,中国3处海上钻井平台“南海二号”、“南海四号”、“南海五号”将在南海相关水域进行钻井作业,在明显处显示规定的号灯和号型,要求航船远离各平台1海里以外通过。
和981钻井平台一样,这3处钻井平台的本质在于宣示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同时进行相关领域的油气开发,为经济利益服务。
众多钻
井平台的“接续作业”是中国南海既定政策的一部分,因而不能说981钻井平台完成任务的撤离是中方对南海政策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