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西师版数学二年级下册7.整理与复习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收集与整理

第七单元收集与整理第1课时收集与整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页例1及91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2、在统计过程中能积极思考,选择适宜的方法整理数据,发展统计观念。
3、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
【教学难点】选择简便科学的统计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鱼、小鸟、小兔卡片若干张。
为学生准备学具盒6个,每个盒子里放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卡片共15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教师出示杂乱地贴在黑板上的学具卡片。
谈话:今天有一些小动物想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大家高兴吗?看一看都有谁呀?学生看图把小动物分成小鱼、小鸟、小兔。
教师:谁来告诉我们大家,小鱼的卡片有几张?学生1:看不清楚,太乱了。
学生2:数不准。
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很清楚地看出小鱼、小鸟、小兔的卡片各有多少张吗?(指名学生说一说。
)教师: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分一分,排一排?(找一个学生上来分一分,排一排。
)教师:现在你能说出它们各有多少张了吗?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回答。
教师:像这样分一分、再数一数的方法是我们学习过的统计。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
(出示课题)二、统计图形,探索统计方法1、设置问题,激发兴趣。
(1)教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一个盒子,里面有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从盒子里摸出一个来看一看,并告诉大家盒子里有许多这样的纽扣。
(有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有黄色、灰色)教师:咱们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都来看一看盒子里的这些纽扣,你有什么想法?学生1:太乱了,我没看到圆形纽扣。
学生2:我想知道三角形的纽扣有几个,就是数不准。
学生3:我想知道正方形的纽扣有几个,但看不出来。
教师:我也想知道你们小组里圆形纽扣有几张,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1:我们把纽扣拿出来在课桌上摆一摆,再数一数就行了。
学生2:我认为不行,如果课桌太小了,放不下怎么办?2.参与活动,探索方法(1)教师:我有一个办法,你们愿意听一听吗?(2)老师对学生提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同学说图形名称,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为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5节,主要包括对前四章内容的复习与整理。
具体涵盖整数加减法、表内乘法、几何图形的认识以及简单的数据收集与处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对前阶段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回顾,加强理解,巩固记忆,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掌握前四章的基本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整理与复习,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4. 加强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乘法表内乘法的规律,并能熟练运用。
2. 引导学生正确识别和描述几何图形,理解其基本属性。
3. 指导学生如何收集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含复习内容的要点和典型例题。
2. 学生每人一份练习册,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准备一些几何图形卡片,用于直观教学。
4. 准备计数器、小棒等教具,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与回顾(2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前四章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和讨论。
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第二阶段:重点讲解与练习(40分钟)针对教学难点,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典型例题示范解题方法。
随后,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第三阶段:小组活动(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有趣的几何图形”、“乘法口诀游戏”等,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第四阶段: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包括以下内容:1. 整数加减法、表内乘法的关键点。
2. 几何图形的识别和属性。
最新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优质课件

08:15
分减分, 时减时, 分不够 减,向 时借1当 60分。
整理与复习
中央电视台“动画城”栏目从下午5时48分开始, “大风车”栏目从下午6时18分开始。这两个节 目开始的时间相隔了多长?
“大风车” 开 始时间-“动画 城”开始时间= 相隔的时间。
6时18分-5时48分=30分
整理与复习
想一想,填一填。
1.夏天午睡大约1( 时 )。 2.小芳吃饭大约用了25( 分 )。 3.脉搏跳10次大约用了8( 秒 )。
4.一节课的时间是40( 分 )。 5.写五个字大约需要25( 秒 )。
整理与复习
读一读,写一写(两种形式)。
7时45分 7:45
10时25分 10:25
9时5分 9:05
秒针走1大格是5秒
整理与复习
1.认识时、分、秒
秒针转1圈是60秒 分针转1圈是60分 时针转1圈是12时
整理与复习
1分 1时
1.认识时、分、秒
60秒 60分
整理与复习
2. 认识几时几分
时针刚过了几 就是几时。
时针过了2 就是2时。
分针指向55 分。
所以是2时55 分。
整理与复习
3、时、分、秒单位换算
结束时刻减 去开始时刻
10:11
分减分,时减时, 分不够减,向时 借1当60分。
11:55
经过了( 1 )时( 44 )分。
整理与复习
综合运用 1.说说是什么时刻。
1:43
下午2时28分
1时43分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 川地震。
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 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 第一次对接。
春二年级数学下册7收集和整理教案新版西师大版

七、收集和整理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学习分析、描述整理的过程。
2、通过实例,初步认识最简单的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能克服统计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单元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最简单的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并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三、单元教学难点:
收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四、课前准备:
各种统计材料。
五、教学课时:
1、例1……………………………………………………………………1课时
2、例2、例3……………………………………………………………1课时
3、例4……………………………………………………………………1课时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收集与整理 第4课时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收集与整理第4课时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收集与整理”的第4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复习和巩固数据收集的方法,如何整理数据,以及如何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学生将通过实例了解和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步骤,以及如何运用图表来展示数据。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图表进行数据描述和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1.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图表的绘制和数据的描述分析。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图表绘制工具,实例材料。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图表绘制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课时内容的兴趣。
二、新课导入1. 讲解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2. 讲解如何运用图表进行数据描述和分析,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引导学生进行实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三、实例讲解1. 通过实例讲解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2.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图表进行数据描述和分析。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课堂小结对本课时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板书设计:1.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
2. 图表的绘制和数据的描述分析。
作业设计: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课后反思:本课时通过实例讲解和课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图表进行数据描述和分析。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本次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操作来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图表进行数据描述和分析。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整理与复习 西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对二年级下册数学前五章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包括:整数的加减法、表内乘法、角的初步认识、长度的测量、以及数据的初步认识。
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回顾,加强记忆,提高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1. 巩固和深化学生对整数加减法、表内乘法、角的初步认识、长度的测量、数据初步认识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归纳。
2. 如何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3. 如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材、教学计划。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前五章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2. 新课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整理和复习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整理和复习方法。
4. 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分享本组的整理和复习成果。
5.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整理和复习方法进行点评,给出建议。
6. 练习巩固: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8.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整理和复习方法进行复习。
板书设计1. 整理与复习:整数加减法、表内乘法、角的初步认识、长度的测量、数据的初步认识。
2. 整理方法:列表法、思维导图法、问答法。
3. 复习重点:整数加减法、表内乘法、角的初步认识、长度的测量、数据的初步认识。
作业设计1. 请学生按照自己的整理和复习方法,对前五章的内容进行复习。
2.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请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对前五章的内容有了系统的回顾,提高了学生的运用能力。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7.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6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题。
2样化。
34法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回顾学法(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你又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可能回答: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我们可以解决简单的买文具的问题;我们可以简单地记账;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租船……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些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
(揭示并板书课题)(2)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二、结合实际,解决问题1587本,小红家有图书239本。
教师:同学们,根据这两个条件,你想到些什么?学生可能想到:小明家和小红家的图书很多,小明和小红都喜欢看书……教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回答:小明家和小红家一共有多少本图书?小明家比小红家的图书多多少本?小红家比小明家的图书少多少本?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
587+239 587-239学生估算第1个算式,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学生1:587+239≈800,我把587看成600,把239看成200,600+200=800。
学生2:587+239≈850,我把587看成600,把239看成250,600+250=850。
学生3:587+239≈830,我把587看成590,把239看成240,590+240=830。
教师:谁估算的答案与正确答案最接近呢?该怎么办?学生4:同学3估算得比较接近。
学生5: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进行比较,看谁估算的答案与正确答案最接近。
学生用竖式计算,一人板演,全班齐练。
587+239/826集体订正后,说说计算时要同学们注意什么。
学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应该向前一位进1。
学生计算第2个减法算式,要求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看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
2课件出示下面的动画:小明的爸爸和小明一起到超市买东西,刚好买了50元的商品,小明的爸爸从钱包里摸出了一些钱,发现只有2元和5元的面值。
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7.2整理西师大版

对没志气的人,路程显得远;对没有银钱的人,城镇显得远。 在年轻人的颈项上,没有什么东西能比事业心这颗灿烂的宝珠。
就是通过这些载体提取的信息进行分 志正则众邪不生。
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 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追踪着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
收集与整理
01
说教材
说教材
同一个标准
一年级
初步感受分类与分 类标准的关系。
不同标准
二年级
……
感受收集与整理在 生活中的应用和价 值。
02
说学情
说学情
求知欲强
直观性 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加适当的
文字,文字最好不要超过200 字
具体性
形象性
03
说目标
说目标
巩固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初步认 识和完成简单的统计表。
“六一”节开展庆祝活动。最受大家欢迎的 有:唱歌、跳舞、讲故事和弹琴。你最喜欢 哪个项目?
班上喜欢哪个项目的人最多? 哪个项目的人最少?
怎么才能准确知道呢?
说过程——在探究中建模
02 01
经历统计 的过程。
02
初步认识 并完成统 计表。
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加适 当的文字,文字最好不
要超过200字
说过程——在探究中建模
弹琴
)的人最多,喜欢( )的人最少。
说反思
贫穷是一切艺术职业的母亲。 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莫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志。 卒子过河,意在吃帅。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丈。 母鸡的理想不过是一把糠。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经典励志短句(二) 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贫困能造就男子气概。 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6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总结自己的收获,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并感受算法的多样化。
3 能根据现实生活情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4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整理知识、回顾学法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回顾学法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你又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可能回答: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我们可以解决简单的买文具的问题;我们可以简单地记账;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租船……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些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
(揭示并板书课题)
(2)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二、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1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出示:小明家有图书587本,小红家有图书239本。
教师:同学们,根据这两个条件,你想到些什么?
学生可能想到:小明家和小红家的图书很多,小明和小红都喜欢看书……
教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回答:小明家和小红家一共有多少本图书?小明家比小红家的图书多多少本?小红家比小明家的图书少多少本?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
587+239 587-239
学生估算第1个算式,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学生1:587+239≈800,我把587看成600,把239看成200,600+200=800。
学生2:587+239≈850,我把587看成600,把239看成250,600+250=850。
学生3:587+239≈830,我把587看成590,把239看成240,590+240=830。
教师:谁估算的答案与正确答案最接近呢?该怎么办?学生4:同学3估算得比较接近。
学生5: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进行比较,看谁估算的答案与正确答案最接近。
学生用竖式计算,一人板演,全班齐练。
587+239/826
集体订正后,说说计算时要同学们注意什么。
学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应该向前一位进1。
学生计算第2个减法算式,要求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看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
2 根据现实生活情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能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下面的动画:小明的爸爸和小明一起到超市买东西,刚好买了50元的商品,小明的爸爸从钱包里摸出了一些钱,发现只有2元和5元的面值。
同学们猜一猜,小明的爸爸可以怎样付钱?
(1)学生独立思考。
(2)学生汇报。
(略)
(3)怎样才能得出尽量多的答案而又不重复呢?小组讨论交流,并完成如下的表格:
2元的张数(张)5元的张数(张)第1种第2种第3种第4种
(4)学生汇报,出示表格:
2元的张数(张)5元的张数(张)第1种58第2种106第3种154第4种202 (5)仔细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2元的张数如果增加,5元的张数就减少;2元的张数如果增加5张,5元的张数就减少2张;2元的张数只能5张5张的数;5元的张数都是双数……
三、反馈练习,拓展运用
(1)明明一家3人到动物园去参观,参观的门票有两种:价格最低的为30元,价格最高的为50元。
明明买了3张票,一共可能用去多少元?
(2)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二的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