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_《穷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学设计 4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学设计 4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学设计篇4【设计理念】小学语文教学应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个交际工具为主,渗透人文性。

《穷人》一文设计,我着眼于学生发展,讲求实效,先从题目入手,让学生明白课文写了什么;再思考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最后从中进行表达方法训练,进而理解文本内容,掌握语文这个工具,以此达到简单教语文的目的。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穷人“穷”的特点,感受穷人的善良心灵。

3、有感情朗读课文。

4、学习写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教学难点】理解、运用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通过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矛盾内心),写与人物相关的事例、衬托等表达方法突出人物特点及品质。

【教学准备】学生认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认真读课文(不少于三遍)。

【教学过程】一、检查导入──整体感知课文1、检查预习: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自学了字、词,请自由拼读课后生字条里的生字,并各组一、两个词,不好写的字可动手写写;再读读课文中自己勾画的新词。

2、导入新课:齐读题目两遍,我们可知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文中写出了人的什么特点?(板书课题,给“穷”字加点)写了哪几个穷人?(相机板书:桑娜一家、桑娜、渔夫、西蒙。

)学法总结:这里告诉我们学课文要看题目,要多思考题目。

题目好比文章的眼睛,根据题目可知很多与课文相关的知识。

二、走进文本──课文写了什么1、读文勾画。

请同学们潜心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写了穷人的一些什么事?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还可在一些句段处写旁注。

点学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汇报板书。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并板书关键词句:⑴学情预设:①桑娜一家贫穷、艰难,但桑娜勤劳、能干。

②桑娜担心丈夫、关心西蒙,抱回西蒙孩子心里忐忑不安、脸色发白。

③渔夫要求快去抱回孩子,说总能熬过去。

⑵教学策略:学生说说自己理解,并读读相关语段:①学生一起赏读第一自然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沙皇时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感受桑娜、渔夫善良美好的高尚品质。

2、体会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人物语言中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体会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沙皇时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感受桑娜、渔夫善良美好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活动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穷人》这篇文章。

(二)学习第一段,感知“穷人”生活自学提示:请你默读第一大段,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1、家境贫寒:吃的、穿的2、外面环境恶劣:环境描写3、家里温暖、和睦:温暖而舒适、安静地睡着。

(与外面环境进行对比:感受渔夫和桑娜勤劳)(三)自主合作,融入“穷人”境界1、过渡:孩子们,就是如此穷困的“桑娜”一家,他们还有一个更加不幸的邻居“西蒙”——在重病中又没有一个人照顾的寡妇!已是深夜,桑娜推开屋门走出去,对丈夫十分担心。

忽然想起了生病的女邻居西蒙,于是她推开了邻居“西蒙”的门。

孩子们,拿起书来,饱含深情地齐读课文第7自然段,让我们与“桑娜”一起去看看可怜的“西蒙“吧!2、(课件:“西蒙”惨死图。

)师旁白:面对“西蒙”的凄惨死去,面对两个嗷嗷待哺的孤儿,亲爱的孩子们,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桑娜”,你会怎样做?同学们,那“桑娜”是怎样想的呢?又怎样做的?请自由地读读课文第8—11自然段,用波浪线勾画出让你最感动的句子,反复地体会体会,然后把你的体会说给周围的同学听听。

当然,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

就是标点符号也不要放过。

(1)“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而且必须这样做。

完全是发自“桑娜”淳朴、善良的本质。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穷人们受苦受难却能互相关心、相濡以沫。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归纳文章中心。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抓重点词“忐忑不安”,引读课文。

1、板书:忐忑不安。

读,今天我们抓住这个重点词语来读懂24课--穷人。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课文9-11节。

①、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哪些事情?他会怎么说?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生边说师边贴纸条)②、你能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③、是啊,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想了这么多的事情,你能把这些事情有顺序有条理地排一排吗?(一生到黑板上排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他会说什么呢?3、理解--忐忑不安。

4、练读9-11节,同学们读桑娜想的话,老师读其他的。

5、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桑娜第二次沉思的内容,(板书:沉思2)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学懂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来帮助我们读懂课文。

二、抓桑娜的心理活动,串读全文。

㈠、1、我们知道桑娜她忐忑不安地想了这样四方面的事,下面我们先来学习“自己的五处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2、你从课文哪儿具体读懂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3、①学习课文第二节“你从这一节读懂了什么?这是桑娜第一次沉思的内容(板书:沉思1)②、学习课文第16节,你读懂了什么?㈡、学习“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1、请同学默读课文3-8节,思考:桑娜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2、完成练习纸第一大题:口答,联系课文补充句子句式训练。

①、如果桑娜不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②、如果桑娜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③、桑娜想:与其(),不如()。

宁可(),也要()。

3、我们一起读第8小节,体现出桑娜这种美丽的心灵--指导朗读,齐读第8节。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 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2. 联系上下文,了解人物的心理,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3. 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内心活动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了解人物心理,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内心活动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师:今天有几位老师来听课,其实我有些紧张,心里一直在打鼓,总是想:“咱们班同学能像平时上课那样无拘无束地积极回答问题吗?能像平时上课那样快乐地学习吗?我们能够成功地完成任务吗?”一个个问题在老师脑海中闪现,看,老师的手心都出汗了。

此时此刻,同学们心里想些什么呢?(学生发言)听了你们的话,老师心里有底了,不由得想:“嗨,不愧是我们六3班的同学,都是好样的!我们一定能上好这节课!我充满信心!同学们有信心吗?”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当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在我们的心里自然而然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想法,这就是我们的心理活动,怎样写好心理活动,方法有哪些呢?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穷人》这篇课文,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学习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

(板书课题)2.课件出示:重点关注3——11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在旁边批注桑娜的品质。

学生根据要求自学。

二、走进文本,读文识人师: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刚才所画到的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按照这样的方式(请大家关注第( )自然段,从文中句子( )我感受到了桑娜( )的好品质。

)进行交流。

师:哪一组讨论好了我们分享一下。

请坐正,相信大家都找到了相关的句子。

预设:请大家关注第四自然段,从文中句子“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

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我感受到桑娜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小学六年级语文《穷人》优质教案优秀7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穷人》优质教案优秀7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穷人》优质教案优秀7篇穷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脉络。

教学过程:一、读课题,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查阅并介绍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

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穷人》一文,讲述的是什么内容?(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2、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课文可以分为几段呢?3、学生讨论,汇报。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讲述了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的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讲述了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

第三段(12-结束)讲述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孩子。

三、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自学:(学生自己学习,掌握生字音形义)(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2、教师教学。

检查自学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搁板、魁梧、蜷缩、黧黑记住字形:“怨”上下结构,形近字有:苑、碗、腕;“熬”上下结构,形近字有:傲、嗷;“揍”左右结构,形近字有:奏、凑。

理解词义: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汹涌澎湃:形容水势浩大,不可阻挡,也用来形容人的感情十分激动。

心惊肉跳:形容恐惧不安。

蜷缩:身体弯曲的缩着。

四、作业: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穷人》教案篇二一、通过学习生字、新词。

小学六年级语文《穷人》优秀教学设

小学六年级语文《穷人》优秀教学设

小学六年级语文《穷人》优秀教学设计三篇《穷人》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穷人》优秀教学设计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语文《穷人》优秀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结合阅读理解有关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和桑娜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课,揭示课题1、作者为什么将课题定为“穷人”,课文仅仅写了穷人的“穷”吗?2、板书课题:穷人二、阅读第二段1、教xx读,渲染故事发生的环境。

2、学生思考: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桑娜是穷人不是富人?从这段中你还读懂了什么?(恶劣的环境、桑娜焦急的心情、桑娜的勤劳等)3、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当引导。

三、阅读第二段1、学生默读,思考分层。

2、浏览阅读,分组讨论。

3、指名朗读第一层。

思考:这一层,你读懂了什么?从桑娜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指导朗读,读出桑娜的关心和同情)4、轻声读第二层。

思考:西蒙是个怎么样的人?哪段文字最使你动情?(指导朗读,从读中感悟对比描写的魅力)5、自由读第三层,感悟桑娜的矛盾心理。

(分组自由读,小组推荐读,从中体会桑娜的激动——紧张——担忧——后悔——坚定矛盾心理过程,启发学生找到桑娜矛盾心理的客观原因)6、教师小结。

四、阅读第三段1、轻声速读,准备角色。

2、分角色朗读。

思考:通过渔夫的言行,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3、教师小结。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设问:这篇课文叙述了穷人之间的什么事?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六、布置作业1、思考练习第三题,体会句子深刻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桑娜夫妇的美好品质。

七、板书设计穷人勤劳xxxx善良心惊肉跳忐忑不安淳朴渔夫忧虑熬过去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小学六年级语文《穷人》优秀教学设计二[教学要求]一、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之间相互关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贵品质。

《穷人》教学设计15篇

《穷人》教学设计15篇

《穷人》教学设计15篇《穷人》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解题1、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__。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

穷人(物质上的贫穷)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____;孩子们没有_____;吃的是_____,菜_____鱼。

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

寡妇的日子_____!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____垂下来。

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___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包住他们的小脚。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四、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1、回忆__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三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三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三篇】《穷人》教案一教学要求:1、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理解穷苦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协助别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9---11自然段的心理活动描写的理解,体会桑娜的忐忑不安与善良。

教具:文字片一张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质疑: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什么了?桑娜一家和西蒙一家是什么关系?你还想知道什么?二、理解课文1、桑娜和西蒙两家到底穷到什么水准呢?打开书,放开声音读1——7自然段,边读边填空,先自己填,然后同桌交流。

2、他们的确是穷啊,不过当西蒙死后,桑娜是怎样对待西蒙家的两个孩子的呢?迅速浏览相关段落,用一句话来概括。

3、当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呢?默读8——11自然段,边读边把桑娜是怎样想的划下来,划好后大声朗读一遍(1)指名读划下来的句子。

(2)出示投影: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指名读——齐读——指名说:你觉得桑娜是怎样的一个人?把这种善良读出来。

通过你的读要让人感到桑娜的善良,应该怎样读。

练读——指名读——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4、桑娜的确是善良,不过当她真的把孩子抱回家的时候,她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出示投影:“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1)指名读——想:桑娜的内心有什么变化(2)再读这段话:读出由害怕、紧张、矛盾到坚定。

(3)自己再读读这段话,看看还有那些不懂的。

(4)处理五个省略号A、看第一个省略号,他忐忑不安的想……受得了吗……如果你是桑娜你会怎么想——学生说第一个省略号。

B、一个省略号看出桑娜思绪万千,以下四个你任选一个,就照刚才的方法,想一想桑娜会想些什么?但要记住你就是桑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穷人[教学目标]一、认知和能力目标1、认读、掌握生字:搁、填、怨、掀、唉、裹、魁梧、淋、撕、霉、虑2、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心惊肉跳、勉强、倾听、探望、张罗、忐忑不安、自作自受、黧黑等。

3、理解课文内容,熟悉抓住人物、场景、理清线索的读书方法。

二、方法和过程目标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投人情感,展开想象,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2.、与同伴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沙俄统治的黑暗以及穷人的贫苦生活。

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人性之美,感受和学习穷人勤劳、善良的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体会、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困和悲惨。

教学难点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谈话入题:同学们,当你穿上崭新闪亮的新衣服时,当你在宴席中享受丰盛的大餐时,当你在亲人的包围中感受着无比的幸福时,你可曾想到生活在极度贫困中的穷人?今天,让我们跟随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走进穷人的世界,体验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心灵。

(板书:穷人)•2.引导预测:看到“穷人”这个课题,你想弄明白哪些问题?你觉得文章重点应该叙述什么内容?3,以疑激读:托尔斯泰有没有按照我们的想法写“穷人”呢?让我们走进课文,探个究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认认真真读三遍课文:第一遍,轻声慢读,读准每个字,读通每句话;第二遍,快速默读,找出课文中依次出现的几个穷人;第三遍,仔细默读,将作者叙述的内容在脑海里转换成画面,看看作者重点描述了哪几个场景。

同桌的同学如果都读完了,可以稍稍议论一下。

2.反馈初读情况:。

(1)出示重点生字,着重正音析形。

(2)指名若干学生,分段朗读全文。

(朗读完毕,学生评议,教师评点,再择难句适度指导)(3)抓住“穷人”“场景”,讨论课文要点。

①课文中依次出现的穷人是:桑娜、西蒙、渔夫。

(板书:桑娜、西蒙、渔夫)启发:其中作者要着力表现的穷人是谁?(桑娜)(板书:“桑娜”两字下加着重号)②以桑娜的活动为主线,作者描述了以下几个场景:场景一: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来。

场景二:桑娜看望西蒙,发现她死了,于是抱回了她的儿子。

场景三:渔夫听说了西蒙的不幸,主动提出要抱回她的孩子。

启发:其中作者要着力描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桑娜与丈夫收养寡妇西蒙的儿子)依据三个场景,板书“中心词”:;①补破帆,等丈夫。

②看西蒙,抱遗孤。

③吐真情,得支持。

三、细读课文,体会“穷”境1、谈话提示:托尔斯泰笔下的穷人究竟穷到什么程度呢?让我们走进他描写的第一个场景,看看桑娜一家生活得怎样。

2、个人自读:找出体现穷的语句,体会体会。

3、小组讨论:交流体现穷的语句,说说理由。

4、班级交流:(可以打破课文固有的顺序,言之成理即可)●发表读书感悟,穿插朗读指导:5.引导深究:是啊!正因为穷,作为一家子的唯一顶梁柱,渔夫每天得在风浪中出生人死;正因为穷,作为家庭主妇,每天都得牵肠挂肚地等待丈夫。

让我们再次细细地读第一部分,看看桑娜怎样焦急万分地等待丈夫,哪些情况让她焦急万分。

●发表读书感悟,穿插朗读指导:(先说出词语,后理解意思,想象情境,再体会心情,读出感情)6.齐读全段。

[板书设计]等待丈夫抱养孤儿吐露真情第二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认为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是什么?你们之间有哪些相互帮助的事?(学生交流)2、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穷人》这篇课文,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世界。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有了怎样的了解?学生交流3、过渡:是啊!为了养活五个孩子,渔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桑娜也是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他们的日子过得是那么困窘。

尽管家境贫寒,生活艰难,可是当邻居西蒙死了以后,桑娜还是义无返顾地抱回了两个孤儿。

4、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研读文本,感悟人物品质请大家默读课文8--11自然段,划出让你感动的语句,自己读一读,简单地写一下感受。

1、指名读划的句子。

2、“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1)学生交流感受。

你特别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板:非……不可(2)“非这样做不可”就是什么意思?(一定要这样做)(3)为什么桑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呢?(如果不这样做,西蒙的两个孩子会死的)(4)那,是什么力量促使她在生活如此困窘的情况下,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呢?(善良的本性)小结:说得真好,善良的本能促使桑娜在生活如此困窘的情况下,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她真是太善良了!谁能通过朗读把桑娜的善良读出来呢?(读好重点词)指名朗读(2—3人)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再一次感受桑娜的善良。

3、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她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学生交流(2---3人)(桑娜的心理极其复杂、善良等)(1)同学们,“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心神不定)刚才,大家是从词典中理解的,我们还可以从字形理解。

“忐忑”,心七上八下,形容心神不定。

(2)是的,桑娜抱回孩子的一瞬间是心神不定的,此时,她想到了什么呢?(自由交流)小结:桑娜想到了……(3)这段话省略号特别多,从这五个省略号你感受到了什么?(4)师过渡:从这五个省略号中,我们感受到桑娜的思绪混乱与不安,感受到了桑娜的内心矛盾。

这就是忐忑不安。

那谁能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读出来呢?指名朗读(3—4人)注意读好省略号(读不好,师范度读,再指名读)(5)那她为什么会忐忑不安的想到这些呢?请联系上文说说。

师:是啊!桑娜的家境贫穷到如此地步,她还是把两个孩子抱了回来,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桑娜善良)同学们,你们从“嗯,揍我一顿也好!”感受到了什么?你能用“宁可……也”来说一说吗?(桑娜宁可挨揍,也要抱回那两个孩子;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板书)(6)请大家好好读读这段话,读出桑娜的美好品质。

(7)请同学们读读下文,还有哪些语句也能表现桑娜的忐忑不安?(“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等)指导朗读,谁也愿意来读一读,读出桑娜的忐忑不安师过渡:桑娜出于善良的本能,抱回了两个孩子,尽管没有征得丈夫的同意,尽管心里忐忑不安,但她并不后悔自己所做的事,正心事重重地等待着丈夫回来。

就在这时,渔夫拖着湿淋淋的渔网回来了。

4、请同学们读读12—26自然段,找出渔夫的表现学生交流渔夫皱起眉头,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请大家读读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学生交流同学们,请注意渔夫的神情变化。

“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他在为什么而忧虑?“得……怎么行”这个“得”你能给它换个词吗?从这里你感受到什么?(下定决心)大家再好好读读这段话,文中的哪个字用得特别好?大家想象一下,什么样的日子是“熬”呢?学生想象交流(7)大家再想象:那再加两个孩子渔夫一家将来的生活会是怎样的熬呢?教师小结:是啊!渔夫肩上的担子会越来越重,日子也会越来越难,可以说是度日如年。

可他还是决定抱回两个孩子,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渔夫的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小结:这段话虽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由忧虑到最后作出决定的过程。

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

这期间,要消耗他多少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这一切,从这里我们也感受到渔夫和桑娜一样的善良,一样的心灵美好。

谁能有感情的读一读,读出渔夫的善良和美好心灵。

指导感情朗读5、过渡:12---26自然段重点描写了桑娜与渔夫的对话,写得细致、精彩,我们想不想来读一读?下面就请大家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对话,注意人物语气。

学生练习指名朗读(教师适时指导)6、过渡:桑娜拉开了帐子,看到七个孩子安静的睡着了,睡得是那样的香(插图)渔夫和桑娜默默地看着。

小结:是的,此时无声胜有声,两颗善良的心在进行着碰撞。

这亮丽的火花深深地震撼了老师的心,同学们,你们被震撼了吗?此时,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学生交流三、总结全文,升华中心1、课文学到这里,让我们再回味一下列夫.托尔斯泰的这篇文章,课文通篇除了课题之外,找不到一个“穷”字,然而在字里行间却处处反映了穷人的贫穷和困苦;全文也没有一个“美”字,而文章却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心地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

2、同学们,给处于不幸和痛苦中的人一份关心,一份安慰,能让他人点燃生命之火、扬起生命之帆。

同时也使自己得到快乐,觉得生命有价值。

请拥有一颗善心,献上一份爱,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四、作业任选一题进行小练笔:续编《穷人》的故事要求:A人物的坚强意志不能变;B人物的善良本性不能变C人物的悲苦命运不能变2、读《穷人》有感五、板书设计:穷人非…不可桑娜善良忐忑不安得…怎么行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渔夫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