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四综合零件加工技能训练

合集下载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第二版-项目一课件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第二版-项目一课件

工艺流程设计
根据零件的结构和材料特 性,设计合理的加工工艺 流程,包括粗加工、半精 加工和精加工等阶段。
套类零件加工技能训练
刀具选择与刃磨
根据加工需求选择合适的刀具, 并进行刃磨,确保刀具锋利、耐
用。
切削参数选择
根据材料特性、刀具类型和加工 阶段,选择合适的切削参数,如 切削深度、进给量、切削速度等
技能训练评价与反馈
训练成果评估
根据训练过程中的表现和完成的作品,对学员的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反馈与改进建议
针对学员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促进技能水平的提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刀具与夹具的选择与调整
根据零件的加工工艺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刀具和夹具,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螺纹及蜗杆零件加工技能训练
螺纹车削加工
掌握螺纹车削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刀具安装、切削参数选择、 切削液使用等。
蜗杆加工
学习蜗杆加工的关键技术,如刀具选择、切削参数调整、齿形控 制等。
质量检测与控制
掌握螺纹和蜗杆零件的质量检测方法,了解常见缺陷及预防措施 。
反馈与调整
根据训练效果评估和学生反馈,对教学方法和训 练计划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04 技能训练项目三:锥面及 曲面零件加工
锥面及曲面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1 2 3
锥面及曲面零件的特点
锥面及曲面零件在机械制造中具有特殊的应用, 其形状和结构对加工工艺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加工工艺流程
针对锥面及曲面零件的特点,需要制定合理的加 工工艺流程,包括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等 阶段。
02 技能训练项目一:轴类零 件加工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学时:104 学分:6课程负责人:魏香林参编人员:徐斌锋、李文辉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机械制造基础》是以制造一定质量的产品为目标,研究如何以最少的消耗、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进行机械产品制造的综合性技术,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该课程是学生掌握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切削加工等基础知识的教学环节,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教学课时为64学时,4学分。

(二)课程作用机械制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环节。

本课程从对机械制造过程的全面概括了解入手,以成形理论和切削理论为基础,介绍各种加工方法及工艺装备;以零件精度构成及实现为主线,介绍各种加工方法的合理综合应用,阐明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原理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方面的知识,为适应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他们成为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的合格人才。

(三)前导、后续课程由于是大一,所以同学们在学习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的前提下同时学习本门课程,同时也也为后面学习数控操作与编程、数控实训、数控铣、ug编程等课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及设计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机械制造基础》主要以培养学生机械零件质量检测能力、机械零件材料选择能力、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和零件毛坯成形技术的应用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它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内化,为后续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今后从事机械制造、数控技术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平台,以案例教学为途径,倾力打造本课程。

主要思路有:加强实践案例教学,充分利用校内机械实训室,进行教师现场辅导,师生互动交流;明确培养目标,加强上机训练、为就业拓宽一条渠道。

机电技术教育专业“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机电技术教育专业“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机电技术教育专业“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作者:王仲民邓三鹏阎兵来源:《大学教育》2014年第09期[摘要]我校机电技术教育专业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机电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采取“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即机电融合、操作与维修融合、技能训练与工程能力培养融合、校企融合,同时开发系列特色教材,全面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旨在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机电专业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工程实践[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098-02当前我国技能型人才短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作为我国重要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培养单位,被誉为“中国培养职教师资的摇篮”,担负着为天津市乃至全国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2003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国内率先创办“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教育(数控维修方向)”本科专业,2010年该专业获批为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天津市品牌专业;2012年,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该专业更名为“机电技术教育专业”(以下简称“机电专业”),以培养高素质职教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始终与学校发展和教学改革相适应,以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是学校实施“一体化”课程和“做中学”教学理念的重要基地。

该专业秉承学校“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围绕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提出了“四融合”,即机电融合、操作与维修融合、技能训练与工程能力培养融合、校企融合的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为社会培养出了大批高素质、复合型机电类工程技术人才,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一、“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一)机电融合为了将机与电充分融合,机电专业教师将机电类专业课程放在实验室中进行,实施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如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教师对照着机床,将机床各部分结构、运动控制要求、电气控制线路等现场讲解或操作演示,进而将理论认识与感性认识联系在一起,有效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数控车床教学计划

数控车床教学计划

武功县职教中心2017-2018学年度《数控应用技术》班教学计划一、本课程的性质数控车床能够实现通过程序控制自动完成轴类和盘类回转体零件的加工,是现代机械加工发展的重要趋势,以培养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同时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适应企业技术发展,突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本课程理论严谨,实践性强,与实际加工有密切联系,对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增强创新意识有重要的作用,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机电类数控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二、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

2、掌握G00、G01、G02、G03、G71、G70、G73指令,并能灵活运用编程3、能独立完成简单零件的加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课程特点规范性、实用性、趣味性、实践性四、教学方法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提倡特色教学,应精选内容,打好基础,加强实践,培养能力。

同时把实践的时间比例再增大些,还是釆用分组的方式以解决人多机器少的困难,同时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在培养尖子生的同时带动其他学生整体进步,以促进他们数控加工技能的发展。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切入课程,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知,努力使看似乏味的课程不再枯燥;结合车间实习,进一步丰富课程,课堂运用兴趣引导法、举例法、讨论法、项目教学法等方法。

五、教学内容本学期主要讲授以下内容:1、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2、G00、G01、G02、G03、G71、G70、G73指令的用法;3、简单零件加工的方法和步骤。

六、课时安排1、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 16课时2、学习指令进行零件的编程 20课时3、车间实习进行零件的加工 40课时七、教学进度表八、备注1、本课程教学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为课堂教学,另一部分为车间实习,其中前者是基础中的基础,务求扎实掌握,后者为实践,对于将来就业尤其重要。

《钳工实训》课程标准

《钳工实训》课程标准

《钳工实训》课程标准适用专业:铁道机车专业课程编码: SX—3开设时间:第2学期课时数:48一、课程概述《钳工实训》是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的一门基本能力实践课。

该专业培养的目标之一是适应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钳工实训课程正是为了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而开设的。

此学习领域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熟练使用常用钳工工量具进行机械零件的加工与检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意识,并具备严谨工作作风、良好团队合作意识的较高职业素养。

二、课程的培养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2、学生的专业能力目标:掌握钳工常用工、量、刃具的使用和保养方法;掌握钳工常用设备的使用和保养方法;掌握钳工主要的几项操作技能并能够综合运用。

3、学生的社会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基本技能训练,无前续课程。

2.与后继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使学生具有钳工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如《电力机车的整备》、《电力机车的检查与维护》等课程。

四、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五、教材的选用1、教材选取的原则●突出职教特色,有助于学生专业理论的学习和应用技能的训练、提高。

●对知识的传授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同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对技能训练内容要求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进行。

2、推荐教材●《金工实训》。

全燕鸣。

机械工业出版社3、参考资料●《钳工生产实习》劳动出版社六、教师要求1.具有系统的机械加工理论知识2.具备零件的机械加工的能力3.课内实践部分指导教师必须具备现场实际工作经历5年以上或钳工高级工技能等级4.具备设计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法的设计应用能力七、学习场地、设施要求实训教室:实训台位、砂轮机、台式钻床齐备;黑板、相关工具、相关量具等齐备。

模具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及技能训练 项目四 G71指令应用

模具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及技能训练  项目四 G71指令应用
其余
OZ
X
04 教学总结
课堂小结
一 G71指令U值、R值你的学含到义了什么?

G71指令U值、R值对加 工的影响及选择方法
布置作业 结合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外 圆尺寸没有保证好的原因,写 出问题分析报告。
2018
谢谢聆听
Δd: 切 削 深 度 ( 半 径 值 )
e: 退 刀 量 ( 半 径 值 )
ns:精 加 工 路 线 第 一 个 程 序 段 的 段 号 nf:精 加 工 路 线 最 后 一 个 程 序 段 的 段 号 △u: X 方 向 精 加 工 余 量 , ( 直 径 值 ) △w:Z 方 向 精 加 工 余 量
2018
0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G71指令参数的含义 2、掌握G71指令U值、R值的选择方法及对加工的影响
01
能力目标
1、掌握数控车床上工件的装夹、找正 2、应用G71指令完成阶梯轴零件的编程和仿真加工 3、能够独立加工简单阶梯轴类零件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02
03
02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重 要 内 容
1、G71指令U值、R值的选择方法 应用G71指令编写程序进行仿真加

2、G71指令U值、R值的选择方法 及对加工的影响
03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任务导入
观看G71指令加工阶梯轴
G71指令加工视频
G71指令走刀轨迹视频
教学过程
指令学习
G71 U Δd R e G71 P ns Q nf U Δu W Δw
G71指令的U值 与R值是如何选
择的?
教学过程 编写程序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项目四 配合件制作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项目四  配合件制作

0 200.05
(4)加工垂直面时要避免锉刀面破坏另 一垂直面,必须将锉刀在砂轮上打磨成 小于90°,并用油石磨光。
任务Ⅱ 制作角度开口配件
本项目的第二个任务就是用Q235钢 制作图4.13所示的角度开口配件,其尺寸 如图4.14所示。
图4.13 角度样板
图4.14 角度样板尺寸图
相关知识和工艺
(6)加工凸凹配合时,必须先锉配两个侧 面,再锉配端面。 (7)基准加工成形之后,不再进行修整, 以免因破坏了基准而无法达到配合要求。
任务Ⅲ 制作四方封闭配件
本项目的第三个任务就是用45钢制 作图4.25所示的四方封闭配件,其尺寸如 图4.26所示。
图4.25 四方封闭配件
图4.26 四方封闭配件尺寸图
图4.9 加工凸形
①用排钻加工出图4.10所示的排孔。 ② 用锯削、錾削去除凹形面的多余部分, 并用精锉、细锉加工达到与凸形件配合精 度,得到图4.11所示的效果。
图4.10 钻排孔
图4.11 加工凹形
三、修饰
1.锐边倒角 2.检查尺寸 3.锯削锯缝
按图4.2所示的图纸锯削锯缝,并修 去锯缝毛刺,得到图4.12所示效果。
任务实施
一、备料
1.检查毛坯尺寸
检查毛坯尺寸(或下坯料)是否大于 60mm80mm 20mm 。
2.去毛刺
将毛坯锐边毛刺去掉。
二、加工
1.锉削基准
(1)按图纸要求锉削好外廓基准面至 (60 0.05) (80 0.05) 的尺寸要求。 (2)如图4.6(a)所示利用直角尺检查 垂直度,如图4.6(b)所示利用百分表 检查平行度。
图4.12 立体效果
注意事项 T形开口配件的制作注意事项如下。 0 (1)要确保 200.05 mm处的对称度误差测 量的准确性,尺寸(60±0.05)mm在实 际测量时必须确保准确,并将实际尺寸 值带入对称度误差的计算中。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项目4(划线)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项目4(划线)

模块二基本操作技能项目4 划线【课题设计】(两课日)第一天,了解划线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并在纸上进行绘图练习。

第二天,在学生绘图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平面划线训练,进一步提高划线操作的技能与技巧。

【课前准备】1.工、卡量具:划线平板、划线盘、划针、划规、90°角尺、样冲、游标高度尺、钢直尺、小锤等。

2.材料:500×330×1铁皮。

3.生产实习挂图、相关光盘。

【理论教学组织】1、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并做好记录。

2、调整学生的注意力,为上课作准备。

【复习提问】(用提问的形式,复习回顾常用量具的使用等知识,为学习划线知识奠定基础)【作业讲评】(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讲评)【导入新课】划线是钳工的重要工作之一,它是我们生产实习的重点课题,操作者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产品加工质量。

(用实例说明划线的重要性以及在生产中的地位,如钳工钻孔划线、锯削划线以及复杂异形零件在机床上的找正线等)【讲授新课】划线相关工艺知识一、概念划线:根据图样要求,在毛坯或工件上用划线工具划出加工界线或作为基准的点、线的操作称为划线。

(用下图解释此概念)平面划线:只需要在工件的一个表面上划线后即能明确表示加工界线的,称为平面划线。

立体划线:需要在工件上几个不同角度(通常相互垂直)的表面上划线后,才能明确表示出加工界线的,称为立体划线。

(用实例说明)二、划线的作用1、确定工件各表面的加工余量,孔的位置等。

使机械加工有明确的标志。

2、便于复杂工件在机床上装夹,可按划线找正定位。

3、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的毛坯,避免加工后造成损失。

4、采用借料划线可使误差不大的毛坯得到补救,提高毛坯的利用率。

三、划线精度一般为0.25~0.5mm。

因此,在加工过程中,必须通过测量来保证工件最后尺寸的准确性。

四、常用划线工具的使用(展示实物,讲明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钢板尺2、划线平板3、划线盘4、划针5、划规6、游标高度尺7、90°角尺8、样冲五、划线前的准备工作(分析该项工作的目的及方法)1、工件的清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刀具与切削用量的选择
STEP 2
编制加工程序
用φ25 mm 麻花钻钻孔
STEP 2
编制加工程序
用 φ16 mm立铣刀,铣 75 mm×75 mm 四边形、外五边形、
铣孔至 φ32 mm
STEP 2
编制加工程序
用 φ16 mm立铣刀,铣 75 mm×75 mm 四边形、外五边形、
铣孔至 φ32 mm
制定加工工艺
一、加工工艺路线的确定 1. 建立工件坐标系,以工件的上表面中心为原点; 2.使用 φ25 mm 麻花钻钻 φ25 mm 的孔; 3.使用φ16 mm 的立铣刀铣 75mm×75mm 四边形、外五边形以及 铣孔至 φ32 mm;
4.使用 φ10 mm 麻花钻钻 2 - φ10 mm 的孔。
2.制定如图 4-1-3 所示箱体类零件的加工工序并编制加工程序。
任务二
带复杂曲面的塑料模具类零件加工训练
如图所示是利用 CAXA 制造工程师软件 2008 给出的一个加工订单,要
求加工出符合该可乐瓶底零件。通过完成这个利用 CAD/CAM 软件给定实体
造型图样所示的工件加工任务,训练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完成这类订单加工的 技能。
二、刀具与切削用量的选择
STEP 1
编制加工程序
一、加工工艺路线的确定 1. 建立工件坐标系,以工件的上表面中心为原点; 2. 使用 φ25 mm 麻花钻钻 φ25 mm 的孔; 3. 使用φ16 mm 的立铣刀铣 75mm×75mm 四边形、外五边形以及 铣孔至 φ32 mm;
4. 使用 φ10 mm 麻花钻钻 2 - φ10 mm 的孔。
1. 利用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2008完成如图4-2-10所示飞机模具的加工。 2. 利用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2008完成如图4-2-11所示吊钩模具的加工。
任务三
如图所示 工件是一个 既含有孔又 含有多个平 面的综合工 件,通过完 成此工件的 加工过程, 训练加工综 合类工件的 基本技能
STEP 1
加工减速箱体零件中的 4 -φ45H7、φ35H7 通孔,2 -φ58H9 沉孔
(毛坯为铸件)
STEP 1
制定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表
STEP 2
编制加工程序
工件原点为 φ35H7 孔的中心,编制零件加工程序如下:
用 φ34 mm 锥柄钻头钻孔
STEP 2
编制加工程序
用 φ44 mm 锥柄钻头钻孔
STEP 2
编制加工程序
用φ 20 mm 立铣刀粗铣孔至 φ 57 mm ,再精铣至 φ58H9
STEP 2
编制加工程序
用φ 20 mm 立铣刀粗铣孔至 φ 57 mm ,再精铣至 φ58H9
STEP 2
编制加工程序
用φ 20 mm 立铣刀粗铣孔至 φ 57 mm ,再精铣至 φ58H9
一般来说,主轴孔的精度等级为 IT6 ,表面粗糙度约为 Ra0.4 μm ;其他各纵向孔
二、箱体类零件加工工艺
1. 粗基准的选择
粗基准的选择主要影响零件上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
的位置和加工表面的余量分配。 2. 精基准的选择 选择精基准主要是为了能保证加工精度,所以一般优 先采用基准重合原则。
三、箱体加工顺序的安排
STEP 2
用 φ16 mm立铣刀,铣 75 mm×75 mm 四边形、外五边形、
铣孔至 φ32 mm
编制加工程序
STEP 2
编制加工程序
用φ 10 mm 麻花钻钻 2 - φ10 mm 孔
STEP 3
检测评分
检测评价表
STEP 4
质量分析
综合工件加工的质量分析
1. 加工如图所示零件,编写工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程序。
综合零件加工技能训练
任务一
任务二
箱体类零件加工训练
带复杂曲面的塑料模具类零件加工训练
任务一
综合零件加工训练
任务一
如图所示 为一个典 型箱体类 零件,通过 完成这个 典型箱体 零件的加 工,掌握 箱体零件 加工的基 本技能。
一、箱体零件的功能与结构特点(以减速器Βιβλιοθήκη 体为例)项目孔径 精度
主要技术要求
STEP 1
设置加工参数
STEP 1
设置加工参数
STEP 1
设置加工参数
STEP 2
生成G代码
单击主菜单“加工(N)”→“后置处理(P)”→“生成 G 代码…”,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为代码命名并选择保存路径→单击【确定】;拾取图 4-28 所示刀具轨迹再右击,生成代码如图 4-2-9 所示。关闭窗口后代码按所设 路径保存。将生成的如图 4-2-9 所示程序,通过传输软件输入到数控铣床进 行加工(传输程序过程参照项目三中的任务3)。
2. 加工如图所示零件,编写工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
STEP 2
编制加工程序
粗镗φ35H7 孔
STEP 2
编制加工程序
精镗 φ35H7 孔
注:粗、精镗 φ 45 H7 孔程序同粗、精镗 φ35 H7 孔。
STEP 3
检测评分
检测评价表
STEP 4
质量分析
箱体类质量分析
1.制定如图所示箱体类零件图中的 4-φ12 孔的加工工序并编制加工程序。
箱体零件轴承支撑孔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表面结构质量要求都较高。孔径过大, 配合过松,使主轴回转轴线不稳定,并降低了支撑刚度,易产生振动和噪声;孔径 太小,会使配合过紧,轴承外环将因受到径向挤压力产生变形,不能正常运转而缩 短寿命。轴承孔若不圆,也会使轴承外环变形而引起主轴径向圆跳动。
孔与孔 同一轴线上各孔的同轴度误差和孔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误差,会使轴和轴承装配到 的位置 箱体内时出现歪斜,造成传动轴径向圆跳动和轴向窜动,加剧了轴承磨损。孔系之 精度 间的平行度误差会影响齿轮的啮合质量,造成传动噪声大,设备使用寿命短。 孔和平 同一轴线的孔应当有一定的同轴度要求,主要孔对箱体零件上基面的平行度、垂直 面的位 度或形成的夹角精度,直接决定了传动轴与箱体基准面的相互位置关系,也决定了 置精度 机械传动的平稳性、噪声大小以及使用寿命。 主要平 装配基准面的平面度影响箱体与连接传动轴的接触刚度,在装配过程中,决定了箱 面的精 体与机座等总装后的接触刚度和相互位置精度。在加工过程中,若将装配基准面作 为定位基准面将直接影响到各孔的位置精度。 度 表面粗 的精度等级为 IT7 ~ IT6,表面粗糙度约为 Ra1.6 μm ;装配基准面和定位基准面 糙度 的表面粗糙度为 Ra2.5~0.63 μm ,无关紧要的其他平面的表面粗糙度则很低。
箱体机械加工顺序的安排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先面后孔
先加工平面,为孔加工提供可靠的定位基准,再以平面为精基 准定位加工孔。 2. 先粗后精 加工箱体类零件时应粗、精加工分开,先对工件进行粗加工再 进行精加工。 3. 先主后次 箱体上用于紧固的螺孔、小孔等可视为次要表面。对于次要孔 与主要孔相交的孔系,必须先完成主要孔的精加工,再加工次要孔。 4. 先基准后其他 先用粗基准定位加工出精基准面,可以为下一步加工提供一个 精确可靠的定位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