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心理咨询师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整理2014)
心理咨询师三级一般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师三级一般心理问题在心理咨询领域,心理咨询师三级所涉及的一般心理问题是较为常见且基础的范畴。
一般心理问题是指在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
一般心理问题通常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
比如说,一位大学生因为最近的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感到沮丧和焦虑,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一般心理问题。
考试失利是现实的刺激因素,这种不良情绪持续的时间不长,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并且努力调整,不至于因为这个问题而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同时,这种情绪也没有扩散到对其他方面的评价和感受上。
那么,一般心理问题都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呢?常见的包括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适应不良等。
以焦虑为例,一个人可能会因为即将到来的面试而感到紧张不安、心跳加速、难以集中注意力。
抑郁情绪则可能表现为心情低落、对原本感兴趣的事物失去兴趣、自我评价降低等。
人际关系敏感的人可能会过度在意他人的看法,在社交场合中感到不自在或者容易产生误会。
适应不良则可能出现在新环境中,比如刚入职的员工无法适应新的工作节奏和工作氛围。
造成一般心理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
从社会环境来看,竞争压力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关系的复杂等都可能成为诱因。
家庭方面,不良的家庭氛围、父母的过高期望、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等也可能给个体带来心理压力。
个人自身的性格特点、认知方式、应对能力等同样对一般心理问题的产生有着重要影响。
比如,性格内向、敏感的人可能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具有消极认知方式的人,可能会对一些事情做出过度负面的评价,从而引发不良情绪。
对于心理咨询师三级来说,准确地识别一般心理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这需要通过与来访者的深入交流,了解其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情绪体验、行为表现等。
在倾听的过程中,要给予来访者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让他们能够敞开心扉,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三级心理咨询师2017复习之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

三级心理咨询师2017复习之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大家做好准备迎接考试了吗?心理咨询师栏目诚意整理“三级心理咨询师2017复习之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欢迎广大考生前来学习。
精神科医生是为了诊断和治疗,心理咨询师是为了鉴别和转诊。
可以对需要进行系统治疗的患者进行辅助性的心理咨询,条件是:①经过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以后②咨询的主要目标是社会功能的康复和预防复发③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
第一单元认知障碍(感知、思维、注意记忆智能、自知力)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四种基本的认知过程;语言是符号系统,不是认知,言语是认知活动,但不是基本的认知过程。
一、感知障碍(一)感觉障碍①感觉过敏: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
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②感觉减退: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患者对针刺反应迟钝,NS器质性疾病时常常有感觉减退③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
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综合征。
(二)知觉障碍1、错觉:指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有固定倾向的,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病理性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在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时,错觉常带有恐怖性质。
2、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
感知到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并对此坚信不疑。
(1)根据感受器官不同:最为常见的是幻听,幻视次之①幻听:包括言语性和非言语性的幻听。
言语性更常见,诊断和鉴别诊断精神疾病,又可分为:命令性、评论性、争论性。
见于多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器质性、心因性、功能性精神障碍②幻视:缺乏具体形态和明确结构的幻视,叫原始性幻觉。
如见到闪光,火花等。
幻视也可以同外界事物的形象一样。
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疾病和高热③幻嗅:嗅到异味感。
如尸臭、轮胎烧焦后。
见于精神分裂症,颞叶癫痫或颞叶肿瘤④幻味:在食物或水中尝到某种特殊的怪味道。
见于精神分裂症⑤幻触:感到皮肤或黏膜上有虫爬、针刺、电灼等异常感觉。
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异常心理是指个体在心理活动中出现了异常的情况,包括情绪、行为、认知等方面的异常。
对于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准确判断个体是否存在异常心理问题,从而进行相应的干预和治疗。
首先,外部行为表现是判断异常心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个体的行为表现往往可以反映其内心的状态。
比如,情绪异常可能表现为情绪低落、易怒、焦虑等;行为异常可能表现为自伤、自杀倾向、暴力行为等;认知异常可能表现为思维混乱、幻觉、妄想等。
通过观察和记录个体的行为表现,可以初步判断其是否存在异常心理问题。
其次,个体的生活适应能力也是判断异常心理的重要指标之一。
个体是否能够适应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环境,是否能够与他人正常交往,这些都可以反映其心理状态是否正常。
如果个体出现了生活适应能力下降、社交障碍等问题,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异常心理问题的可能性。
再次,个体的自我认知和情绪体验也是判断异常心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情绪体验是否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异,比如自我评价过低、对自己的情绪体验无法控制等,都可能是异常心理的表现。
因此,需要通过与个体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其自我认知和情绪体验,以便更准确地判断其是否存在异常心理问题。
最后,个体的心理测试结果也是判断异常心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心理测试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客观地评估个体的心理状态,包括情绪、认知、人格等方面。
通过心理测试的结果,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准确地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判断异常心理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外部行为表现、生活适应能力、自我认知和情绪体验以及心理测试结果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准确地判断个体是否存在异常心理问题,从而进行相应的干预和治疗。
希望本文提供的判断标准能够对相关工作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心理咨询师教材常见异常心理症状汇总

幻视
缺乏具体形态和明确结构的幻视(原始性幻觉)
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疾病、高热患者
见到闪光、火花等
幻嗅
患者嗅到异味感
精神分裂症、颞叶癫痫
尸臭、焦味
幻味
患者在食物或水中尝到某种特殊的怪味道
精神分裂症
幻触
感到皮肤或黏膜上有虫爬、针刺、电灼等异常感觉
精神分裂症、癫痫
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
思考过程中突然出现与主题无关的意外联想,或自己思维(灵感或思想火花)被夺走了,对此有明显不自主感。部分受控。
精神分裂症
思维云集
强制性思维。不受患者控制的思潮强制性大量涌入,杂乱而毫无意义。完全受控,没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活动。
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病理性赘述
交谈时夹杂很多不必要的细节,啰嗦
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问:你来干嘛?答:我来这里没法说生活困难。算是叨语。今天是下午。
思维不连贯
发生在意识障碍情况下的严重的破裂性思维。词语杂拌。
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思维中断
患者无意识障碍,无明显外界干扰,思维突然中断。言语在不应该停掉的地方停顿,伴有明显不自主感
精神分裂症
当时我心理明白但脑子一片空白
躁狂状态、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
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词汇丰富、诙谐幽默
思维迟缓
抑制性思维联想障碍,思维活动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钝。语量少,语速慢,语音低沉,反应迟缓。脑子不灵了
抑郁状态、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
尽管非常努力,但仍无法一篇简短的发言稿或作文
思维贫乏
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回答问题简单,平时沉默寡言。语速并不减慢,漠然处之
2014年三级心理咨询师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2014年三级心理咨询师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选择题1.在意识中反复出现一种固定的观念,挥之不去,但确定是自己想的而不是外力强加的,这些念头属于( )。
A.强迫观念B.强制性思维C.妄想性思维D.超价观念2.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不包括( )。
A.情感迟钝B.情感焦虑C.情感淡漠D.情感倒错【答案】B3.患者感到“脑力好像转不动”,并对此着急。
这种症状被称为( )。
A.思维贫乏B.思维迟缓C.思维奔逸D.强制性思维【答案】B4.患者有做出某种动作的强烈冲动,但不付诸行动,这被称为:( )。
A.强迫动作B.强迫意向C.意向增强D.意向倒错【答案】B5.患者回答医生问题时,想不出应回答什么,也不想说什么,对什么都很漠然,语速还是很快的,这属于( )。
A、思维松弛B、思维散漫C、思维迟缓D、思维贫乏【答案】D6.下列描述中不符合感知综合障碍涵义的是( )。
A.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B.感觉周围的人在监视自己C.感觉周围事物像水中月、镜中花D.感觉自己的面孔或体形改变了形状【答案】B7.偷偷地给求助者50度的热刺激,问其有无感觉,是何种感觉。
求助者答:“是痒觉”,这一现象应称为( )。
A.幻触B.感觉过敏C.感觉减退D.错觉【答案】D8.关于应对概念的错误叙述是( )。
A.应对的涵义是多维度的B.应对与多种应激因素有相关性C.应对保护个体免受应激损害的作用D.应对活动涉及应激全过程【答案】C9.日常麻烦带来的苦恼所构成的应激源称为( )。
A.困扰B.担忧C.沉默D.焦虑【答案】A10.癌症患者独特的心理压力是( )。
A、压抑B、绝望C、社会支持缺乏D、焦虑【答案】B选择题1.效标效度的评估方法包括( )。
A.区分法B.命中率法C.相关法D.专家判断法【答案】ABC2.美国心理学家吉赛利提出了如何找出干涉变量的一套方法,它们是( )。
A.用回归方程求得每个人的预测效标分数,将该分数与实际效标分数相比较,获得差异分数D如果D的绝对值很大,说明测验中可能存在干涉变量B.根据样本团体的组成分析,找出对照组,分别计算效度,从而找出干涉变量C.对于欲测团体,根据某些易见的干涉变量将其区分为预测性高和预测性低的两个亚团体。
三级心理咨询师第四章

第三单元 意志行为障碍
一、意志增强: 二、意志缺乏: 三、意志减退: 四、精神运动性兴奋: 五、精神运动抑制: 享受你的生活,不必与人比 较。羡慕别人常带给我们更 多的痛苦,但去想想自己所 拥有的,将会带给我们更多 的感恩及幸福。
布罗卡,,1824-1880), 法国外科医生、神经病理 学家、人类学家,也是最 早发现大脑左半球语言中 枢的生理学家。第一个做 环钻(开颅)以治疗脑脓 肿。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1. 有2个基本命题 (1)“精神分析第一个令人不愉快的 命题是: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 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则仅仅 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 ….。精神分析以为心灵包含有 情感、思想、欲望等等作用, 而思想和欲望都可以是潜意 识的。”
(二)知觉障碍
1.错觉:在特
定条件下产生 的带有固定倾 向的、对客观 事物歪曲的知 觉。病理性错 觉不能接受现 实检验,在意 识障碍的谵良 状态时,错觉 常带有恐怖性 质。
2.幻觉:无对象性的知觉,感知到形象不是由客观 事物引导,并且对此坚信不疑。是一种很重要的精 神病性症状。 (1)幻听 (2)幻视 (3)幻嗅 (4)幻味 (5)幻触 (6)内脏性幻觉 按幻觉体验的来源有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P297 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可分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 因性幻觉等
权衡利与弊,计算多与少, 永远不要做那种为了微不足 道的一两个而丢掉整体一切 的愚蠢之举。
第二单元 情感障碍P306
一、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 (一)情感高涨 (二)情感低落 (三)焦虑 (四)恐怖
心理咨询师三级 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1、由现实生活、工作压力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
2、时间:不良情绪不间断的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的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降低
4、至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严重心理问题:1、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2、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的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
半年以下;3、遭受的刺激越大,反映越强烈。
4、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次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三级心理咨询师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整理2014)解读

心境障碍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也称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改变为基本特征。
1.抑郁状态:即情绪低落、兴趣和活动性减低、自我评价降低的“三低”状态。
2.躁狂状态:即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性增高的“三高”状态。
3.双相障碍:二者以混合形式出现,情绪时而高涨时而低落。
4.持续性心境障碍:经常发作神经症:又称为神经官能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应激障碍(案例中有可能出现)1.急性应激障碍(持续数小时至一周,1个月内缓解)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隘,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
2.创伤后应激障碍(持续3个月以上。
PTSD)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如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面临类似灾难境遇可感到痛苦和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3.适应障碍(持续1个月以上,半年以内)是指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上,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了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
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
人格障碍心理生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是指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以进食、睡眠及性行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
包括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呕吐)、睡眠障碍(失眠症、嗜睡症和发作性睡眠障碍,如夜惊、睡行症、梦魇等)。
癔症癔症(hysteria)又称歇斯底里。
是一种没有器质性病变,以人格倾向为基础,在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产生的的精神障碍。
分离性障碍(dissociative disorders),又称癔症性精神障碍,是癔症较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癔症性意识障碍,癔症性假性痴呆,癔症性遗忘,癔症性身分障碍,癔症性精神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也称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改变为基本特征。
1.抑郁状态:即情绪低落、兴趣和活动性减低、自我评价降低的“三低”状态。
2.躁狂状态:即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性增高的“三高”状态。
3.双相障碍:二者以混合形式出现,情绪时而高涨时而低落。
4.持续性心境障碍:经常发作
神经症:又称为神经官能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应激障碍(案例中有可能出现)
1.急性应激障碍
(持续数小时至一周,1个月内缓解)
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隘,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
2.创伤后应激障碍
(持续3个月以上。
PTSD)
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如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面临类似灾难境遇可感到痛苦和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3.适应障碍
(持续1个月以上,半年以内)
是指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上,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了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
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
人格障碍
心理生理障碍
心理生理障碍是指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以进食、睡眠及性行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
包括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呕吐)、睡眠障碍(失眠症、嗜睡症和发作性睡眠障碍,如夜惊、睡行症、梦魇等)。
癔症
癔症(hysteria)又称歇斯底里。
是一种没有器质性病变,以人格倾向为基础,在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产生的的精神障碍。
分离性障碍(dissociative disorders),又称癔症性精神障碍,是癔症较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癔症性意识障碍,癔症性假性痴呆,癔症性遗忘,癔症性身分障碍,癔症性精神病等。
转换性癔症障碍
癔症的特殊形式:流行性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