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运动休闲行为发展阶段限制因素的研究

合集下载

体育休闲行为发阶段大学生体育休闲阻碍因素探究

体育休闲行为发阶段大学生体育休闲阻碍因素探究

体育休闲行为发阶段大学生体育休闲阻碍因素探究————————————————————————————————作者:————————————————————————————————日期:体育休闲行为发展阶段大学生体育休闲阻碍因素探究-企业管理论文体育休闲行为发展阶段大学生体育休闲阻碍因素探究吴丽袁诗哲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摘要院本文在体育休闲限制的相关理论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浙江师范大学的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体育休闲发展阶段女大学生的体育休闲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院休闲限制;发展阶段;女大学生女性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身份、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其体育休闲限制的因素较其他人群较多[1]。

因此,本文对女大学生体育休闲限制因素进行分析,根据限制特点结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其进行引导,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法1.1 研究对象本文以浙江师范大学大一、二年级在校生为研究对象,发出问卷650 份,回收595 份,其中有效问卷有559 份,有效率是86%。

1.2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邱亚君的体育休闲限制因素问卷,[2]共15 道题,在大量发放之前,通过少量发放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检验,通过KMO 和Bartlett 对问卷因素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其中KMO 为0.804,显著性为0.000,可以做因素分析;采用Cronbach 系数琢值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测试,总体的Cronbach 系数琢值为0.813,这意味着数据是可靠的,可以进行分析。

2 体育休闲行为发展阶段限制因素理论框架20 世纪80 年代早期,西方学术界就已经开始对休闲限制进行研究,Crawford 和Godbey 对休闲限制的研究进行归纳,将休闲制约归纳为:自身结构限制、人际限制和结构限制,并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构建了休闲限制阶层模型。

邱亚军通过对现有理论的分析和思考,认为现有的模型不能完全解释休闲体育行为的局限性,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张个体在休闲行为发生之后的限制因素也被考虑,提出了关于休闲体育行为发展阶段限制因素解释性理架[2],使得休闲限制因素模型更加丰富。

极限运动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极限运动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布体育产业发展新政策将全面健身 动的理论研究的热点及发展趋势,
首次上升为国家战略,而极限运动 进而促进我国极限运动各项目理论
是大众喜欢的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一 研究的发展。
项 体 育 休 闲 运 动, 尤 其 对 于 青 少 年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儿童而言极限运动以自身独特的速
(一)研究对象
度 快、 难 度 大、 对 运 动 者 自 身 的 技
兴比赛项目,我国竞技体育对极限 文献,剔除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无
运动项目的重视程度也超过了以往, 关的文献,共获得有效数据 255 篇,
前不久体育总局成立跨界跨项目选 文中的分析都是基于数据清理后的
材工作小组。而极限运动项目的跨 255 篇 文 献 进 行 的, 检 索 日 期 为:
界夸项选材也在这一举措中,而这 2017 年 10 月 18 日。通过北京体育大
智库论坛
智库时代
极限运动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王衍卜 耿琰 李淑敏
(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摘要:极限运动项目(小轮车、攀岩、滑板、冲浪)被 2020 东京奥运会设置为新兴比赛项目,我国竞技体育对极限
运动项目的重视程度也超过了以往。为了备战东京奥运会体育总局已经积极开展极限运动项目的跨界跨项目选才工
频率的高低,根据判断关键词使用频 率的多少可以反映出项目发展中的聚 焦,从而更明确的表明现阶段我国极 限运动项目发展的现实状况。
因此如图 2 我们可以看出发文 量排名前十的文献中以关键词攀岩 运 动 研 究 最 为 多, 其 次 是 极 限 运 动 。 [15] 另一部分研究如繁星点点般研 究程度散落不均如:高校、大学生、 现 状、 跑 酷、 对 策、 青 少 年。 从 关

基于极限运动的内涵及特点论“极限休闲”

基于极限运动的内涵及特点论“极限休闲”

(e Dt etfP  ̄ n o E,Ti a oee Tin2 12 , hnog, h a o hnC lg ,a 7 0 1 Sa dn C / ) s l a a
Ab 醴 : a e n te a ay i o h eaimhp b t e n te c n e t n h h rceit so xr me s r n B s d O n ls fte rlt h s o l ew e o c p d te c aa tr i fe t h a se e I t a d  ̄ s rc e t n tp t fr a d te e n oain a d te c aa tr t s o e e te e r ain n e c n t c o f e rai ,i us o w r h o n t o n h h ree i i ft xrme rce t ,a d t o s u t n o o t sc h o h r i
po l ’ vrd vlea dsea c nmi eeome t e pe seey a i n o il o o cdv lp n、 f e
Ke r s e l y wo d : x  ̄me s t;rc e t n;e  ̄ me le e d n I s e rai  ̄r o x ' e r a o e '
基 于 极 限运 动 的 内 涵 及 特 点 论 “ 限 休 闲 " 极
赵意迎 , 王雷亭
( 泰山学院体育科 学系 , 山东 泰安 2 12 ) 70 1
摘 要: 通过对极限运动 的概念 、 特点与休 闲关系的分析 , 出“ 提 极限休 闲” 概念 , 示极 限休 闲的 内涵与 揭 特征 , 出极限休 闲的环境体 系构 建。研 究结果表明 : 限休 闲是运 动性的休 闲方式 。 积极性 的休 闲 。 提 极 是 已经渗 透到文化 、 育、 教 生活等各个 方面。极 限休 闲的社会 实践 活动价值在于 实现人与 自然环境的和谐 统一、 物质与精神 的统一、 体力和智 力的统一 、 身体活动和心理 活动 的统一 ; 极限休 闲是参 与性和观 赏刺 激 性 活 动 的 统 一 、 代 化 生 产 劳 动 方 式 和 现 代 生 活 方 式 的 统 一 。 它 作 为休 闲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在 人 们 的 现 日常 生 活和 社会 的 经 济 发 展 中 占有 重要 地 位 。 关键词 : 极限运动 ; 闲 ; 限体 闲 体 极 中图分类号 : 8 0 G 0— 5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9 80 20 )2 03— 4 A 10 —9 4 (0 80 —05 0

竞技体育强国背景下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桎梏因素探析

竞技体育强国背景下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桎梏因素探析

竞技体育强国背景下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桎梏因素探析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为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期。

我国体育事业在举国体制背景下发展壮大,竞技体育已成为世界强国,但是我国的群众体育发展还很滞后,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不足,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桎梏因素,本文对相关桎梏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

标签:竞技体育强国;休闲体育产业;桎梏因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举国体制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不断发展壮大。

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国获得38枚金牌和88枚奖牌,竞技体育成绩一直稳步的呈跳跃式的提升,竞技体育的根基是坚实和稳定的,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我国是世界竞技体育强国。

竞技体育强国为我国实现大众体育强国和体育强国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断加强,健康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对于体育活动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同时,《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等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国务院还批准从2009年起,每年的8月8日被确定为“全民健身日”,规定到2015年全国各类体育场地将达到120万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

这些都加速了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

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在相对自由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条件下,根据个人喜好,自主自愿选择并从事的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的统称,由此催生出的休闲体育产业包括体育健身业、体育用品业、体育旅游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彩票业等。

在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关系上,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

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如当年中国女排五连冠,让排球普及到了全国各大中院校;容国团夺得世界冠军,让全中国掀起了乒乓球热潮。

极限运动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极限运动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极限运动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及发展1. 引言极限运动作为一种追求极限挑战和个人突破的运动方式,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青睐。

作为一项新兴的极限运动,它涵盖了滑板、攀岩、跳伞、极限车技、极限轮滑等多种运动项目,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

然而,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在极限运动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尚属于起步阶段。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全面探讨我国极限运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和全面认识我国极限运动领域的机会。

2. 我国极限运动的发展历程极限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当时一些引进的极限运动项目开始在一些大城市流行起来。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和文化的原因,我国极限运动的发展相对较晚。

直到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提升和体育产业的兴起,我国的极限运动才开始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

目前,在一些大中城市,极限运动场馆和赛事逐渐增多,相关的社团和组织也在不断壮大。

一些专业的极限运动培训机构也开始涌现,为极限运动爱好者提供更加专业和系统的培训服务。

3. 我国极限运动的研究现状就我国极限运动的研究现状而言,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3.1. 极限运动的普及与推广在我国,极限运动的普及与推广是当前的热点之一。

政府和体育组织纷纷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计划,以促进极限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发展。

一些专业的赛事和活动也起到了推动极限运动发展的作用,比如国际滑板比赛、攀岩锦标赛等。

3.2. 极限运动的教育与培训随着对极限运动的认识深入和健身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极限运动对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个人意志品质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极限运动的教育与培训也成为相关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些体育教育机构和专业培训机构纷纷推出了相关课程和项目,为广大极限运动爱好者提供了更加系统和科学的培训服务。

3.3. 极限运动的安全与保障由于极限运动的特殊性和危险性,安全与保障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中国极限运动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极限运动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极限运动发展现状分析极限运动是指那些具有高风险和高技术要求的运动项目,它们挑战人体极限,追求极致的运动体验。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极限运动在中国逐渐兴起,并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本文将从运动项目、场地设施、赛事组织和发展前景四个方面对中国极限运动的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的极限运动项目越来越多样化。

过去,中国的体育运动主要局限于传统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而极限运动项目的发展给中国的体育运动带来了全新的活力。

如山地自行车、攀岩、滑板、滑翔、跳伞等项目在中国逐渐受到青年人的喜爱和追捧。

这些项目既有助于锻炼身体素质,又能满足人们对刺激和挑战的追求,因此在年轻人中间的受欢迎程度逐渐提升。

其次,中国的极限运动场地设施不断完善。

随着极限运动的普及,中国各地纷纷建设了專门为极限运动设计的场馆和设施。

如滑板公园、攀岩墙、自行车赛道、空中蹦极平台等,这些设施不仅提供了极限运动的场地,还提供了各种保护设备和教练辅导,以确保运动的安全性。

再次,中国的极限运动赛事组织逐渐成熟。

越来越多的极限运动赛事在中国举办,吸引了大量的参与者和观众。

这些赛事不仅提升了中国极限运动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为运动员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

例如,中国自行车公开赛、攀岩世界杯等重要赛事逐渐成为国内外运动员争夺奖牌和荣誉的重要舞台。

最后,中国极限运动的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休闲娱乐文化的发展,极限运动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

同时,中国政府也意识到了极限运动的重要性和潜力,开始加大对极限运动场馆和设施的建设和支持,并且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极限运动的发展。

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极限运动的繁荣和壮大。

总之,中国的极限运动在运动项目、场地设施、赛事组织和发展前景四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随着极限运动的不断发展壮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成为极限运动的重要发展国家之一。

极限运动是否应该被禁止

极限运动是否应该被禁止

极限运动是否应该被禁止近年来,极限运动作为一种极具挑战性和刺激性的运动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然而,随之而来的危险性和安全隐患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讨论极限运动是否应该被禁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极限运动的发展与特点极限运动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一些冒险家为了寻求刺激和挑战而进行的一系列极端运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极限运动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涌现出了滑翔伞、攀岩、跳伞、激流泛舟等各种形式。

极限运动以其高度刺激、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界限的特点,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参与和关注。

极限运动的安全隐患虽然极限运动给人带来了无穷乐趣和挑战,但同时也伴随着较高的安全风险。

比如,滑翔伞可能受到气流变化影响导致失控;攀岩存在着摔落、失足等意外风险;跳伞需要考虑气象条件和降落地点等诸多因素。

这些安全隐患往往使得极限运动成为一项高危险性的运动项目。

极限运动应该被禁止吗?针对极限运动是否应该被禁止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角度一:个人自由选择权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和生活方式,在尊重他人、不侵犯他人前提下,个人有权利决定是否要从事极限运动。

法律并不应该过多干涉个人的自由选择权。

角度二:安全管理与监管对于极限运动,更应该强调其安全管理和监管工作。

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从事极限运动的组织应当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和设施建设工作,确保参与者充分了解风险,并采取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率。

角度三:保护环境和公共利益有些极限运动可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比如攀岩会导致岩石断裂,滑翔伞可能干扰野生动物栖息地等。

此时,社会应当平衡保护环境和发展极限运动之间的关系,防止负面影响。

角度四:合理规范与宣传引导通过制定相关法规、标准和政策,规范极限运动的发展与开展,增强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同时,加强对极限运动的宣传引导工作,鼓励其积极向上的一面,并注意避免过度包装刺激性。

新时代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瓶颈与突破

新时代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瓶颈与突破

新时代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瓶颈与突破休闲体育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成为了促进健康、释放压力的重要途径。

我国休闲体育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瓶颈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当前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瓶颈,并提出应对之策,以期为我国休闲体育的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一、瓶颈分析1. 对休闲体育认知不足在过去,人们对休闲体育的认知主要停留在“娱乐”、“消遣”等表面层面,缺乏对休闲体育更深层次的认识。

这导致了一些人在休闲体育活动中存在盲目跟风、简单模仿等现象,甚至存在一些不安全的行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安全隐患。

2. 体育设施不足尽管我国的城乡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休闲体育设施的建设仍然滞后。

很多地方缺乏休闲体育设施,使得人们在进行休闲体育活动时无从选择,甚至有些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也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3. 缺乏专业的休闲体育指导在休闲体育的大众化背景下,人们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动机愈发多元化,但也使得运动方式、规范性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缺乏专业的休闲体育指导,一些人在进行运动时易出现受伤,甚至形成不良习惯。

4. 休闲体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对休闲体育的认可度不高,很多人认为休闲运动只是无聊的“玩意”,对于那些不从事竞技体育的人来说,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并不被社会所认同,这也成为了一个影响休闲体育发展的瓶颈。

5. 休闲体育消费的高门槛虽然休闲体育的普及程度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一些原因,休闲体育活动的消费门槛仍然偏高。

例如一些高档健身会所的会员费用高昂,很多人望而却步;好的运动装备价格昂贵,让人望而却步。

这也使得一部分人望尘莫及,无法真正享受到休闲体育带来的益处。

二、突破之策1. 加强休闲体育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升社会对于休闲体育的认知水平。

一方面,引导人们正确对待休闲体育,避免盲目跟风、模仿的不良行为;普及休闲体育的知识,如安全运动、运动健康常识等,培养人们正确的运动观念,促进休闲体育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 2卷 第 1期
Vo . 2 NO 1 13 .
2 0年 3月 01
M a c 01 rh2 0
极 限 运 动 休 闲 行 为 发 展 阶 段 限 制 因 素 的 研 究
赵 意迎
( 山学 院体育科学 系 , 泰 山东 泰安 2 12 ) 7 0 1


摘 要 : 体 的 极 限运 动 休 闲行 为 是 一 个 动 态的 阶 段 变 化 过 程 , 于 不 同 的 阶 段 , 体 所 遇 到 的 限 制 因 个 处 个 素是 不同的。在对跨理论模 型理论及休 闲限制理论 的回顾 和思考的基础上 , 结合极 限运动休 闲的特性 。 探 讨 极 限运 动 休 闲行 为 发展 阶段 和 限 制 因素 , 而提 出极 限运 动 休 闲行 为五 个 阶段 层 次 、 类 限 制 因 素 从 四
涔 育C 币e ¨& 史T

( eat e o hs a E uai ,T i a oee T in2 12 ,h ̄ ) Dp r m m fP yi l dct n a h nC lg ,aa 7 0 1 C i c o  ̄ l
Ab t a t At h ie s i td fc o si h i e e td v lp n t g s i d vd a  ̄r me s ot e r a o sr c : e d v re l e tr n t e df r n e eo me tsa e , ii u le e p r r c e t n t mi a n s i
t e r n o i ig wi h r c e fe te p r e r ain b h vo . i p p r i v sia e h e eo — h o y a d c mb n n t c a a t ro xr me s ot r c e t e a r t s a e n e t t s te d v lp h s o i h g

o o g

K e r s e te p r e r a in; e eo i g sa e;i t g fc o ; x i n x ei n e y wo d : xr me s ot rc e t s o d v l pn tg l i a tr e ct g e p r c mi n i e
从追求温饱 到寻求 刺激 、 从追 求结果 到享受 过程是 人们 随
着 经 济发 展 和 生 活 提 高 的 自然 选 择 , 们 在 物 质 生 活 丰 富 的 今 人
1 1 跨理论模 型理论 和休 闲限制理论的研究概述 . 1 1 1 跨理论模 型理论 .. 跨理论模 型( r 也被 称 为转变 阶段 模式 ( O 或 阶段 T M) S O) 性行 为 改变 理论 , 它是 由 Pohsa和 Dce et rcak i mn l e于 18 93年 、 18 94年研究吸烟者 的行为 变化 时分别 提 出的。他们综 合 了主 要心理学理论 的精华 而又将 这些 理论有 机地 结合 成一 个 改变
On l ie a t r f d v l p ng sa e o x r m e s r s r c e to e v o i t d f c o so e eo i t g f e t e po t e r a i n b ha i r m
ZHAO Yi—y n ig
行 为 的完 整 方 法 。 18 9 6年 ,os om 和 Anrl 先 把 跨 理 论 S nt e r la 首 a
天, 更有休 闲发展 的需求 和动力 , 体育 休 闲越来 越趋 向于多 元
化, 因此 , 限运动 休 闲也 逐 渐成 为现代 人 们休 闲生 活 的重 要 极
选 择 方 式 。行 为是 人 的 有 意 识 的 活 动 , 的 行 为 发 生 与 改 变 是 人

个 复杂 、 渐进 、 连续 的过程。所谓极 限运 动休 闲行为 , 是指 在 自由支配的时间内 , 人们为不断 满足 自身的强身 健 心需求而 处
于 的极 限运 动 创 造 、 限 运 动 文 化 欣 赏 、 限 运 动 文 化 构 建 的 极从而揭 开 了跨 理
me tg s a d lmie a tr ft  ̄r m es o t e r ai n b ha i rS h tt s ump in t e r r e r t n sa e n i t d fc o so hee e p rsr c e to e v o Ot a hea s to oy fa wo k h m o v e eo ng lv l d f u e ti td  ̄ co e p e e t d. ff e d v lpi e es a o r srce i n r tr a r s n e s r
b h vo s a d n mi a yn r c s . a e n t e r ve fT a s—t e r t a d la d l i r e t ce e a iri y a c v r i g p o e s B s d 0 h e w o r n i h o e il Mo e n es e rsr td c u i
的假设性理论框 架。


p o
关键词 : 限运动休 闲; 极 发展 阶段 ; 限制 因素 ; 激 体 验 刺 中图分类号 :8 G7 文 献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9— 80 2 1 ) 1 0 7— 4 A 10 9 4 (0 0 O —0 8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