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影——路易·康建筑作品解读
路易斯·康和安藤忠雄和光影设计

路易斯·康和安藤忠雄和光影设计作者:方盼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年第11期摘 ; 要:随着现代主义发展至今,建筑大师们追求与进步从未停止过,从最开始是追求功能、技术、经济性到后来的更多的注重美感和趣味性。
当建筑空间孕育出让人震撼之感时候,人们只能用“伟大”来形容建筑。
路易斯·康和安藤忠雄的建筑都具有伟大建筑的品质。
建筑中所蕴含东西并不仅仅是表明内容,更是一种思想与情感的表达。
他们二人作品中所蕴含的力量与感动是其他建筑空间所无法替代的。
尤其是光影的表现是二人的共通点之一。
关键词:空间;光影;建筑中图分类号:TU-86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2-0262-02一、人物简介1.路易斯·康。
被誉为建筑界的诗哲,大器晚成的代表。
建筑作品永远呈现给人是永恒和典雅,他在赖斯大学演讲中阐述和探究建筑应该怎样反映人类对本质的思考创作中创作奇迹。
他擅长把握光影,启发着人们对于建筑存在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路易斯·康的建筑风格受到柯布西埃启迪而投入现代建筑主流中,一如柯布西埃于《走向新建筑》所说:建筑是量体在阳光下精巧、正确、壮丽的一幕戏,光也成为康的建筑理论范畴。
认为建筑是呈现光艺术的舞台,而可概分为自然之光与表现之光。
路易斯·康一直认为现代主义发展从一定方面使人们盲目崇拜建筑技术和建筑程序化,这样发展的结果必然会使建筑缺乏立面特征,并且他主张每个建筑题目必须有特殊的约束性。
他在设计中成功的运用了光线的变化,是建筑设计中光影运用的开拓者。
有的设计中他将空间区分为“服务的”和“被服务的”,把不同用途的空间性质进行解析、组合、体现秩序,突破了学院派建筑设计从轴线、空间序列和透视效果入手的陈规,对建筑师的创作灵感是一种激励启迪。
2.安藤忠雄人生也富有传奇色彩,1995年,安藤忠雄获得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终究成为一代建筑大师。
浅析路易斯·康的砖建筑

理查医学实验楼要 求建造一所 医学科研 、 实验 的综合性 建 筑物 。如果按照“ 国际式” 的一般手法( 当时流行方 式)这样 一 , 个设计 , 往往搞成一个方盒子。而康巧妙地把工作室、 实验室 、 动物研究 、 管理 、 办公等 内容分在四个塔 罩 , 同时将辅助因素各 自集 中布置。这样康将“ 主空间( 被服务空问)和“ 空间 ( ” 辅 服务 空 间) ”的概念转化 为建筑形式 与所体现 出的秩序表达 。所 谓
重新被挖掘 , 康才在这一斗争 中洞察建筑本 身的诉求 , 关注建 筑本 身的每一处细节 , 称之 为“ 诗意 的建筑” 。 诗意 的建筑 呼唤诗 意的形式 ,诗意 的形式产生理 想的秩 序。 在理查德 医学研究 大楼有着清晰的构造逻辑 , 钢筋混凝土 、
人类对空间恒久性 的追求 , 是人类对材料世界 控制 的开始。 因
路 易斯 ・ 康
一 .
形体与秩序的统一
“ 主空间” 指的是周围包括实验室和研究室的塔楼 ,辅空 间” “ 则 是 中, bN务塔楼 ; 两个 区域被 竖塔 明确地分开 , 通过联 接的廊
道 , 助部 分 又可 很 方 便 地 为 主 空 间部 分 服 务 。 辅
秩序产生于形式 , 秩序的建立昭示着空间和形体 的相应 的
而此 秩 序 即 宇 宙 。 ”
— —
砖墙 、 玻璃和钢各 施其职 , 并且在外观视觉 上有意加强这样一
种关系。 服务 空间” 被服务空间” “ 与“ 观点创造性地 成为形式与 秩序的物化切入点 。 这个关于康建筑 中最核心 的问答产 生于新
泽西特伦顿 的公共浴室设计 中, 而成熟于费城 宾夕法尼 亚理查
堵 围墙 、 座 房屋 乃 至 一座 城 市— — 中世 纪 欧 洲 的许 多教 堂 一
路易斯·康建筑中的光环境设计研究

路易斯·康建筑中的光环境设计研究作者:廖跃春来源:《设计》2018年第03期摘要:被誉为“建筑界的诗哲”的路易斯·康,在世界建筑史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的建筑作品有着丰富的光影关系,以及强烈的精神性与纪念性的特征。
本文的研究着力于路易斯·康建筑中的光环境设计,在对路易斯康的建筑思想与作品特点的研究基础上,结合相关设计作品,对路易斯康作品中光的处理手法和用光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纪念性气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路易斯·康光影建筑精神一、路易斯·康的建筑思想与作品特征(一)路易斯·康和他的建筑思想路易斯.康(Louis I.kahn)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建筑师,他与勒.柯布西耶、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密斯·凡·德·罗和贝聿铭为同一时期的建筑大师,但路易斯.康的建筑风格与他们截然不同,他的作品独具一格,纯朴而又神秘。
他是位精神主义者,建筑对于他来说就相当于宗教,而光给了他表达情感的力量。
这也是为什么他的建筑总能启发人们对哲理和存在思考的原因。
路易斯.康的建筑思想具有功能的不确定性、古典主义的取长补短、光与建筑的精神寄托。
1.功能的不确定性路易斯.康认为建筑的功能就是依据对用户的心理活动而不是简单的生理活动的分析,并以此作为他建筑设计的起点。
路易斯.康还认为一名建筑师的伟大程度更多取决于他理解“住宅”这一样式的能力,而不是设计“一座住宅”的能力。
从路易斯康的一些表述中可以发现,他并没有承袭现代主义的“形式追随功能”思想,反而放弃了常用的功能模式分析,冲破了建筑学功能分析的条条框框,提出了“形式启发功能”的理念。
他认为建筑的生命力在于建筑内在性的东西,这种内在性的东西就是他非常擅长的结构和光。
结构和光就是他用来消解单一的功能模式的方式。
关于“功能的不确定性”,当代建筑师中的库哈斯和妹岛和世等人都已经意识到其重要性,并在他们的建筑设计中加以运用。
光之絮语:建筑艺术的灵魂“光影”

2014-07-01设计师何锐【新朋友】点标题下蓝字设计师何锐关注【老朋友】点手机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光影”建筑艺术的灵魂“自然光给予空间特性,自然光给予建筑生命,因为建筑是由光的环境照射而产生生命。
基于此,除非给予它(建筑)生命(光),否则没有一个空间是真实的”。
——著名美国现代建筑师路易斯·康自然光的高贵和它那种飘渺无形的类似于精神的特点使它成为表现建筑灵魂的最佳选择。
光以不同的方式穿过建筑的表皮,进入内部空间,在被建筑改变的同时,也以自身独特的语言塑造了空间的性格,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氛围。
光影是统一局部的有效方法。
统一各局部的手法多种多样,形式、材料、细节都是可考虑的手法,但是没有那种手法如光影来的有效。
太阳升起之后,所有构件都向同一个方向抛射出影子,这些影子有着共同的属性,当它们连接在一起时如同围棋盘上的棋子,形成的强大力量将各种部件“贴合”在一起。
让·努维尔《阿布扎比卢浮宫博物馆》如能很好的运用光影,可使各局部之间既存在强烈的对比,又能达成完美的统一,达到这种境界的建筑,可谓艺术之上品。
如上图光影是产生韵律的捷径。
影子是实体形态的拷贝,是略带变异的重奏,它将实体的韵律加强,将有效的图案扩大,更重要的是它增加了人们欣赏实体图案的角度,在很多不易看到的实体的地方通过阴影建筑得以展示。
光影是最廉价的艺术手段。
产生光影不需要高科技,不需要复杂的技术手段,不需要花费过多的金钱,只要建筑师投入更多的心智。
产生光影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①直射的阳光;②产生阴影的构件;③承受阴影的实体。
光影:建筑艺术的灵魂

光影:建筑艺术的灵魂古往今来,历代建筑师都在追求对光线真正意义的理解,并在建筑设计中不断实践着对光影的探究。
无论是路易斯·康的“设计空间就是设计光亮”,还是柯布西耶的“建筑是光线下形状正确、绝妙、神奇的游戏”,这些都表明了光与建筑空间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座建筑,如其他生灵一般存在于自然之中时,当它遇到了光线,有了光影的陪伴,便有了灵魂。
营造多彩的建筑语汇光影美学近几年的研究与应用让许多设计师取得了巨大成功,为社会增添了新的元素和活力,如家具设计、室内外建筑设计等,无一不说明光影美学的价值和存在意义。
光影美学作为科学和方法论,提供给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中的创意、实施、建造上的一种强有力的语言或工具。
光影是建筑设计的材料。
光是实体、是材料,而且是最基本的材料。
一旦感受到光是如此的丰富多变,建筑的语汇立刻变得不同,这是许多经典建筑所没有意识到的。
光随时改变建筑的形态,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艳阳天或是阴霾密布,建筑都会根据时间与天气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面貌。
光影赋予建筑每一个存在的瞬间变成了永恒,这种瞬间与永恒精神使光影作为语汇而显出了特有的诗意。
光影可以塑造建筑的形体。
如果没有适当的光,实体的立体感就显示不充分,相互关系也交待不清,会使设计中很多富有美感的特征失去作用。
例如玻璃、抛光金属、抛光石材,这些材料在强光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刺激,令人精神振奋,但如果运用不当,又会造成光的泛滥和污染,加重人的视觉和心理负担。
表面粗糙的材料,如天然石材和未经加工的木材,因为没有光的直接反射,色彩会表现得更加真实,很多建筑师钟情于这些未经表面加工的材料,因为它们给人以亲近感。
柯布西耶在法国马赛公寓和印度昌迪加尔行政中心办公大楼的外立面设计中,使阳光照射在表面粗糙的混凝土遮阳板上,落下浓重的阴影,他利用这些光强化了所要表达的建筑造型的粗犷。
另外,对于具有一定透明度的材料来说,光更展示了它的无穷魅力。
在传统日本茶室中,其空间往往是用屏风一类的隔断分割的,这些隔断往往是精美的木框架上糊上布纸。
路易·康的设计思想诠释

第4期2018年4月福建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NO.4April.2018路易•康的设计思想诠释吴旭超(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厦门361000)摘要:路易•康设计体系受古典建筑的影响颇深,从均衡质感中感受雄伟壮丽。
他的作品被世人认为 是超越了现代主义的宝贵杰作。
他使创新的建筑技术与现代建筑物技术相融合,引导人们迈向回归本初和原始 力量之和的永恒阶梯。
关键词:路易•康;设计思想;建筑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3-9884 (2018) 04-0116-03一、关于路易•康被誉为建筑界的诗哲的路易.康,设计风格以其 简洁、柏拉图式而闻名。
他信奉“光是人与神之间相 互对话的一种语言,是人性与神性共同现身的具象化 领域”这一至理名言,并融人其83个高含金量作品里,由此也赢得了 “20世纪最具独创性、最重要的建筑师”美誉。
路易•康于1901年出生于波罗地海的萨列玛岛。
先前大家耳熟能详的“路易斯.康”这个叫法,是不 够准确的,“Louis”中的“S”在这是不发音的,⑴ 更为确切的名字应当是“路易•康”;而“康”是一 个典型犹太家庭的“姓”。
一家人在1905年举家迁 移到美国费城,成为了美国社会的第一代移民。
与其他同时代著名的建筑师一样,在高中时期,康第一次接触到了建筑学,随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接 受保罗•甚列特(Paul Cret)的指导并在此学习,这 是一所在世界建筑史上颇负盛名的学校,在此诞生了 诸多名家。
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康获得了在建筑事 务所工作的机会,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47年 他开设个人事务所开业,随后十年内,大器晚成的康 达到了个人职业生涯顶峰,在他的事物所中聚集了一 批把他奉为神明的信众,在众多信众的陪伴之下,康开始用他自己思想去引领建筑的发展,去引导人们的 行为习性。
刹那间,他仿佛进人了一个无尽的循环,他自己就是崇拜的对象,向世人传播福音,想把人导 向自己的天堂。
路易斯康建筑设计思想详解

三段式空间划分比例接近于古罗马巴西利卡(Basilica)的空间原型,一种综合用作为法庭、交易所与会场的大厅性建筑。
圣保罗巴西利卡式教堂内景,罗马
中庭广场采用了完全中心对称的空间构成,一道水渠居于轴线的中央,强调了轴线对称和空间指向性。水流始于矩形的源头并指向尽 端的太平洋,源头和归处的含蓄隐喻,带来对于生命起始的潜意识联想。
中庭广场两侧的塔楼类似于教堂空间中的侧廊,围合出中厅空间,同时保持者中央与两侧空间的联通
塔楼扭转角度的实墙形成了广场空间的两面性:一面是科学家的日常生活; 一面是坚实的屏蔽,面向天空和大海。角度的扭转暗示着视线的方向,同时 形成空间的尺度感和节奏。
萨克研究所所有的混凝土墙均为粉刷,显现出强烈粗犷的质感,加上温暖的淡棕色柚木,色彩材质加上 光影的变化让体块更显精神勃发,独具魅力。
路易斯·康 和乔纳·萨克(业主)
路易斯·康和乔纳·萨克于1959 年相识,在设计萨克生物研究所 时,路易斯康并没有拿到书面的 任务书,设计始终是在他与萨克 的讨论之中完成的。
仪式感的空间原型:
萨克生物研究所最初的灵感来源于意大利阿西西的修道 院(Monastery of San Francesco,Assisi)修士的房间 环绕着朴素的矩形内院,中央是一口泉水。
美国·萨克生物研究院 Salk Institute,La Jolla,California (代表性作品)
萨克生物研究院 (Salk Institute)
图片为研究所中庭广场
设计时间:1959—1969
地点:美国加州圣迭戈市拉霍亚(La Jolla,California)
北郊悬崖上
路易斯·康作品分析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和屈灵顿的游泳池相比,小空间已经独立,服务与被服务的空间关系更加清晰
1)建筑概况
作品位于美国费城宾州大学校园内,1957年开始设计,1964年建成。这个建筑 有一个曲折的通廊,由医学和生物学两个部门资助,两者对环境的要求有 很多不同。
.康的建筑思想及作品欣赏
第一节:建筑师的背景
1)康的个人简介
1901 出生于俄罗斯的奥塞尔岛(现爱沙尼亚的萨列马岛) 1924 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士 1928—1929 旅游欧洲 1935 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建筑师事务所 1941 和乔治.霍伟合作 1947—1957 担任耶鲁大学建筑系的设计评论员与教授 1901 担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教授 19241974 于纽约逝世
在建筑语言的表达方面,他注重的是某种历史上用来交流概念,思想,意 图的手法,将形式和结构关系作为表达的语言,他所用到的“词汇”是相
当新的,但同时也是相当原始的。
“砖,你喜欢什么?” “嗯,我喜欢做个券。” “不过,券不容易做,花费也多。我认为你可以用
混凝土穿过你的洞口,这是一样的。” “唔,我明白,你是对的。但要知道,如果你问我
代的大多数标准建筑形式,甚至强调横向的高层形式形成对比。
一种趋势的演进
2)建筑平面
服侍空间与被服侍空间
(servant spaces and served spaces)
康以最基本的几何形正方形 作为构图的基本元
在几何的控制下构图
使平面本身有着结构 和组成的逻辑
从平面到剖面 一个“凸”字 型 反复出现
作品中反映出康的建筑哲学思想中 对人和空间的关系的思考 他提出的“服务”与“被服务”的 空间 关系的概念已经上升到相当成熟的 理性高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建筑研究】
一、关于光影
自远古社会至今,对光明的追求和探寻是
人类一直以来坚持不懈的梦想,从钻木取火到
工业时代电灯的诞生都体现了光明这一人类一
直追求不懈的目标。
圣经里也提过,“上帝说
要有光,于是有了光”
,宗教理念里光明就是救赎,认为黑暗、阴暗是混沌的,因此人们更
应该在个人精神追求里从黑暗走向光明。
这种
观念的辐射广泛并且深入人心。
影,新华词典———路易·康建筑作品解读
光与影
殷常腾飞
摘要:光和影是大自然的礼物,它们二者的存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无限情调和趣味。
在建筑领域里,建筑光影通过材料质感、明暗关系、虚实之间,将空间和形态紧密连接,成为建筑艺术设计中的重要元素。
光影赋予建筑以生命,为建筑带来一种虚幻古典的气质。
令人心醉的光影艺术不仅是建筑效果,还是一种建筑表现形式手段,光与影同时存在,强烈的光线与深沉的阴影相得益彰,让空间形式、质量、体感、空间感被明确体现。
而对光影的运用,建筑大师路易·康的作品可谓展现的淋漓尽致,本文旨在通过对路易·康建筑作品的赏析来浅谈光影美学的应用。
关键词:光影;空间;路易·
康
里是这样定义的:“物体挡住光线时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亦指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如人影,花影,倒影,幻影等。
”我们由此可以得知影并不是一种具象的存在,它伴随着光,依附着光的存在同样也被光改变。
光影之间的艺术美学,自古以来都是这个文艺领域里面的主流研究对象,油画中的光影明暗对比,雕塑里人体线条依附光影刻画出的磅礴气势,工业设计领域里的投影工艺技术等等方面都体现着光影美学的结合。
同样的,建筑领域也自然被光影艺术影响很大。
从罗马的万神殿到近现代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尽管建筑结构材料不断更新,技艺不断进步,但是对光影的追求一直没有改变。
光影和建筑之间的关系,可以理
解为光影被建筑所捕获,却又通过光和影的艺术美感结合将整个建筑设
计艺术与自然环境谐和共存,进而成就了具有独特格调的建筑艺术。
二、关于路易·康
路易·康1901年2月20日生于爱沙尼亚萨阿拉玛岛一座普通家庭。
1950年他随父母移民至费城,他从小受犹太式教育长大,因为在他以后
的建筑设计人生里一直保留着犹太法典式的好问特质。
后来他在宾州大
学攻读建筑期间表现杰出,并且在1947年到1957年间在耶鲁大学任教,
期间设计了耶鲁大学美术馆,这栋建筑为他以后的设计人生种下了创意
点子。
直至1957年到1961年之间,他设计的宾州大学的理查德医学研
究生中心让他在当时的建筑设计圈闻名遐迩,这栋建筑也被认为对现代
建筑具有重要贡献,也标志着路易·
康个人风格正式确立。
他将建筑视为可度量的物质和不可度量的结合,“静谧和光明”是他整个建筑人生的
思想主题。
他认为伟大的建筑开始于对不可度量的领悟,然后把可度量
的变成工具去完成建造它,最终建筑的完成将又会把受众的我们带回不
可度量的领域中,即人类的精神意志+创造力的精神体现=不断再生于
追求新领悟的人身上。
路易·康与其说是一位建筑师,倒不如说是一位艺术家,他用自己对
自然对生活的独有哲学丈量着每一寸土地,他用建筑诠释永恒,诠释时
间,诠释用日常经验无法与时间空间对话的这个世界。
尽管1974年3月因心脏病突发匆匆离世,但他对个人的领悟,对场
所及自然的比例的把握,对“静谧与光明”的追求,影响着每一位建筑
师。
他的不朽建筑到现在都还让每一个身临其境的人深深被震撼。
三、光和影在路易·康作品里的体现
“自然中的所有物质是发出来的光,山陵,小溪,空气,以至于我们
自己,都是发出的光这块皱成一团叫物质的东西投射一道影子,而影子
理查德医学研究中心理查德医学研究中心26
2018·07即属于光。
”这是路易·康对他建筑里光影的认知。
可以说整句话非常的意识形态却又极富美感,路易·康认为世间万物都皆为光,都可以投射影,影属于光,光映照影,而当下的这一束光又区别于刹那之前的那束;世间万物都皆为自然,感受自然,让自然的光影投射建筑中,就能实现建筑本身的静谧和光明,即将可度量的物质和不可度量的物质和谐结合。
接下来我们就从路易·康的两个经典作品里展示他心中光影是如何在建筑里体现的。
(一)理查德医学研究中心(Afred Nwton Richards Medical Re 鄄search Buildings )
这是路易·康在五十多岁后期(1957-1961年期间)设计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也是日后奠定其风格标志的转折之作。
从图里可以看到,路易·康之前的设计相
对于后期的作品还是倾向于机能主义和保守主义,但是已经超越了当时的建筑,成为一个新的起点。
在设计这个大楼的开始,路易·康就发现未来光影对建筑的影响,他在设计中发现远离光线直接照射的影区做弹性功能分区最佳,因此他在医学中心实验室靠近窗子的地方,安排了一个让科学家自由活动的舒适区域,整个区域充分利用光影的艺术,营造出动静分区,平衡着建筑间各元素的静谧。
这两个区域又结合成一个空间,变成一个以混凝土预铸作为结构支撑的单元,这样的安排在整个建筑群内重复了七次。
路易·康用光影成功地创造了所谓的被服务与服务的空间,被服务空间供人使用,服务空间供设备和管道使用。
这种空间层次的划分,开创了现代建筑所呈现的光影结合更透彻的实验性发展。
同样的,将光影之间的结合运用到建筑设计手法中的设计趋势正式由此诞生。
(二)索克生物研究中心(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 )索克生物研究中心(1959-1965年,未完工)是路易·康最为知名的代表作,至今都还是建筑爱好者的朝圣之地。
它的闻名不单单是从建筑的形式架构上发生变革,而是将光影这种虚实之间的抽象艺术完美地融合到实体建筑群中,建筑的每一处都散发着光影的存在。
这样的存在让整个建筑群仅仅只是从图片上都能感到一种静谧祥和的存在,也恰好验证了路易·康一直以来推崇的“静谧与光明”的思想。
医学建筑都有一些自身的短板限制:实验室空间太小,天花板的管线清洁,直射空间内部的光线会不会影响科学家做实验。
但在索克研究中心里这些都一一被解决,实验室地空间扩大,使用新型管道材质,大而宽的挑檐让光的直射变得不再直接,而投下的影则很好的保护了实验室室内光线的亮度标准。
索克生物研究中心沿着中庭轴线一条带状的流水指向远方的大海,两侧建筑错落排列,完美地制造光影交叠,墙壁的角度朝向海洋,表示着万物皆自然的理念。
由于光影位置的变换交叠,整个静谧的建筑群变得生动,自然的光影造景艺术让单调的建筑体变得有趣,一种庄重质朴的宗教厚重感油然而生,只有对光影的完美把握才能达到如此效果。
靠近中庭的入口处带状水流的源头,水流过中庭然后在高低错落的石台另一端形成喷泉,光亮的一面宁静祥和,光暗的影区静谧沉稳,这种如今成为建筑景观设计新思潮的靠光影制造的动态化景观在路易·康的作品中就早早体现了。
图书馆下的走廊,在斑驳的光影衬托中体现着深邃古朴的格调,让观者的内心感到平静,这大概就是有灵魂的建筑所能体现的最终目的,即天人合一。
路易·康的经典作品不胜枚举,他也一直传承者“静谧与光明”的个人哲学理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
最后我们用路易·康的话作为结尾,为未来的设计道路点一盏明灯。
“我认为,若要把建筑下定义,那就会毁了它……为什么会有万物?也许答案就在里面。
而光是所有存在物的来源,我告诉我自己,当这个世界仍在混沌状态里,没有任何形状和方向时,混沌便充满了表现之欲,是喜悦的凝结……我领悟到墨水画过的黑色就是没有光的地方,那就是我画过的景色。
静谧才是不可度量的完美居所……”参考文献:[1][日]原口秀昭.路易·I ·康的空间构成[M].徐苏军,吕飞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王维洁.路易·康建筑设计哲论文集[C].田园城市,2003.[3][美]戴维·B ·布朗宁.路易·I ·康:在建筑的王国中[M].马琴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4][日]渊上正幸.世界建筑师的思想和作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5][美]约翰·罗贝尔.静谧与光明:路易·康的建筑精神[M].成寒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作者单位:成都师范学院
索克生物研究中心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