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路易斯 康

合集下载

世界著名家具设计师资料

世界著名家具设计师资料

世界著名家具设计师资料【简介】家具设计是一门将美学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而世界上有许多杰出的家具设计师通过他们创造性的设计作品,为家具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本文将介绍几位世界著名的家具设计师,他们的作品不仅在设计界享有盛誉,也对整个家具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路易斯·康】路易斯·康(Louis Kahn,1901-1974)是美国著名的建筑师和家具设计师。

他的设计作品以简约、现代、功能性为特点,深受世界各地建筑师和设计师的推崇。

康的家具作品常常采用天然材料,如木材、皮革等,注重细节和舒适性。

他的设计作品包括椅子、桌子、灯具等,每一件作品都展现了他对空间和材料的精准把握。

【2. 里奥·迈耶·范·罗伊】里奥·迈耶·范·罗伊(Le Corbusier,1887-1965)是瑞士法国籍的建筑师、设计师和城市规划师。

他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家具设计领域的重要人物。

范·罗伊的家具作品以简洁、功能性和美学为特点,他注重人体工程学和材料的运用,创造出了许多经典的家具设计,如著名的“LC2椅子”和“LC4椅子”。

【3. 伊姆·皮尔斯】伊姆·皮尔斯(Eames,1907-1978)是美国著名的家具设计师,与他的妻子雷·埃姆斯(Ray Eames)一起合作创作了许多具有创意和实用性的家具作品。

他们的设计作品包括椅子、桌子、沙发等,其中最著名的是“Eames Lounge Chair”,这款椅子以其独特的曲线和舒适的座椅而闻名于世。

伊姆·皮尔斯的设计风格以现代主义为主,注重材料的质感和结构的稳定性。

【4. 菲利普·斯塔克】菲利普·斯塔克(Philippe Starck)是法国著名的家具设计师和工业设计师,以其奇特而富有创意的设计风格而闻名。

斯塔克的设计作品常常充满幽默感和想象力,他善于将不同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而具有冲击力的家具设计。

路易斯康作品分析

路易斯康作品分析

建筑师背景‎路易斯•康:是20世纪‎建筑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实践者、教育家和思‎想家。

他的建筑已‎经成为现代‎主义美学的‎标签,他的观念改‎变了美国建‎筑的方向。

康从早年的‎作品犹太教‎堂起,就显现出对‎”砖”的独特偏爱‎。

他对建筑环‎境和场所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认为“一座建筑在‎它存在于纸‎面上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表达着自‎身的愿望”。

康的作品的‎形式感非常‎强烈,他认为组成‎远古时期建‎筑的基本元‎素是最基本‎的,也是永恒的‎。

在他的作品‎中,这一点最明‎显的体现是‎基本几何形‎的运用。

路易斯•康,1901年‎2月20日‎生于爱沙尼‎亚的萨拉马‎岛,1905年‎随父母移居‎美国费城,1935年‎在费城开设‎设计事务所‎,1941-1944年‎先后与G•豪和斯托诺‎洛夫合作从‎事建筑设计‎,1947-1957任‎耶鲁大学教‎授,设计了该校‎的美术馆,1957年‎任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

路易斯•康发展了建‎筑设计中的‎哲学概念,认为盲目崇‎拜技术和程‎式化设计会‎使建筑缺乏‎立面特征,主张每个建‎筑题目必须‎有独特的约‎束性。

其著作有《建筑是富于‎空间想象的‎创造》、《建筑•寂静和光线‎》、《人与建筑的‎和谐》。

建筑概况萨尔克研究‎所是由乔纳‎斯•萨尔克(Jonas‎Salk)博士——小儿麻痹症‎疫苗的发明‎人——出资建立的‎一所旨在研‎究基本生命‎原理的机构‎。

在这里,生物学家和‎其他领域的‎学者可以相‎互合作,在更广泛的‎领域协同探‎索人类发展‎中的医学问‎题。

1960年‎,萨尔克邀请‎当时已经颇‎为知名的路‎易斯•康来主持设‎计,工程至19‎65年完成‎,最终成为路‎易斯•康的代表作‎品之一。

研究所坐落‎于加州西海‎岸的拉•霍亚(La Jolla‎,Calif‎o rnia‎),静静的俯瞰‎着太平洋。

设计最初包‎括三个部分‎:实验室、社区中心、宿舍区(图3),可以容纳5‎7名教学人‎员及850‎名科研工作‎者从事研究‎,但最终只有‎实验室部分‎建成。

金贝尔美术馆_路易斯康

金贝尔美术馆_路易斯康


6 7


1
3
7
主要功能空间


4
4
3
2
9
4
7
2
8
流线示意
1
3.立面与剖面
曲线形
摆线形
立面分析 采用组合元方式,以一个四根柱子支承的摆线形 拱壳为单元,来组合成美术馆各个空间。 摆线形拱顶比曲线形拱顶低,跨度较大承重能力 较强,同时利于室内光线的漫反射。采用摆线形拱顶, 具有古典特征。
东西向剖面图 拱顶端部的墙顶和拱曲面之间开了一窄条 弧形玻璃窗,以强调墙体不承重。拱顶之间在 拱脚高度上设一条平顶过度带,也是管道空间

路易斯·康的建筑思想:

新历史主义:以20世纪60年代的技术、 材料、功能、精神为表现手段和目的,在建 筑风格上,构图的“基本元是以简单几何形 ---正方、矩形、圆,规则三角形等为主, 具有现代和古代共有的特征。但在建筑艺术 归属上,又接近20世纪的的现代风格,在空 间组合上则重现了某种历史上已有的等级空 间序列手法。
4.结构与型体分析
结构体系 拱形结构的特性是,高耸的房 间之间是低处拱脚高度上的空间。 低空间从高空间间接采光。高耸的 房间,没有隔段,是一个完整的房 间。房间的特性在于它总具有完整 性。 型体分析 博物馆由3组连续平行的拱壳组 成,每个拱壳6.5米x30米。连续平 行的拱壳造型看似简单,灰白色的变 质岩板填充在混凝土的拱形框架之中 显得异常朴素,整个建筑犹如德克萨 斯州大地上平凡的谷仓,给人以自然 质朴的美感。
路易斯康的言论:
“设计空间就是设计光亮”-----《Art
and
Architecture》 “自然光是唯一能使建筑艺术成为建筑艺术 的光” -----《Master of Light》 “材料是消耗了的光”----普林斯顿大学的 讲座 “所有自然物质,山,水,空气和我们,皆是以 耗费了的光所构成,这一大堆称作物质的东西 皆有阴影,属于光明.因此,光明确是万物之 源。” ------《Between Silence and Light》

耶鲁大学美术馆丨路易斯·康

耶鲁大学美术馆丨路易斯·康

耶鲁大学美术馆丨路易斯·康
建筑师:路易斯·康 Louis I. Kahn
地点:美国康涅狄格州
时间:1947-1953年
耶鲁大学美术馆丨路易斯·康
耶鲁大学美术馆被认为是路易斯·康的第一个代表作。

•耶鲁大学美术馆于1832年创建,是西半球最早的学校美术馆。

•1866年,Peter Bonnett Wight设计建造了Street Hall.
•1926年,Egerton Swartwout设计建造了Old Yale Art Gallery.
•1947年,在罗马的路易斯·康收到耶鲁大学的邀请,对美术馆进行扩建。

•1998年,耶鲁大学启动对美术馆三栋建筑的修复改造,于2012年完全完成。

平面图
▼ 建筑外立面
建筑外立面使用了砖、玻璃、混凝土。

▼ 建筑庭院
▼ 内部展厅
由Anne Tyng设计的金属倒模的三角锥空心混凝土既充当了楼板,也充当了天花板,并将设备管道系统安排其中。

•Anne Tyng, 1920年生于中国江西庐山,毕业于哈佛大学建筑系;对柏拉图式实体,三维多面体及荣格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

1945年加入Kahn and Stonorov 建筑事务所,之后与康产生恋情,于1853年产一女。

▼ 楼梯空间
▼ 图纸。

路易斯·康(Louts Kahn)

路易斯·康(Louts Kahn)
一生只忠于建筑的人----路易斯·康(Louts Kahn)
@张丽钧
我是在一本关于教育的书上认识他的。那本书提到他讲过的一个精妙语段:一个人坐在树下,和一群人谈论他的主张。这个人不知道自己就是老师,那群人也不知道自己就是学生。这个人讲得可真好啊!令所有的听者折服。他们想,要是能把这个人留下来该多好!于是,“一个空间”设立起来,这就有了最早的学校。
他像摒弃俗套一样摒弃功利。在贫穷的印度,他反而找到了强烈的归属感。多年之后,在他的儿子第一次前往印度时,在毫无秩序感可言的破烂街巷中,他不禁疑惑地追问:“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古稀老人离开温暖的家,孤身一人屡次前往这样的地方。”是的,路易斯·康不是来淘金的,他是来痴心寻找那片“最适合长出建筑的土地”。在路易斯·康心中,建筑就是信仰本身。他用建筑表达他对世界的理解和对人类深挚的爱。他这个“全能与无能的混合物”在建筑中找到了活着的理由。他以专属于他的那种“宁静的从容和谦逊的尊严”的建筑风格完成了生命的优美抒情。
但是,他不是一个少年得志的建筑师,或者说,幸运之神并没有过早地垂青他。50岁之前,都可以看作是路易斯·康的“蜕壳期”。他的“蜕壳期”是那么漫长,漫长得让人以为那破茧成蝶的神话再也不可能属于他了。但是,他的心没有死去。他像一座活火山一样悄悄蕴蓄着力量,等待着喷发那一刻的必然到来。
“一个建筑师必须有哲学家的头脑、社会学家的眼光、工程师的精确和实践、心理学家的敏感、文学家的洞察力和艺术家的表现力。”这段话是梁思成说的。我曾经以为梁思成说尽了一个出色的建筑师所应该具备的一切品质。但是,路易斯·康使我明白,还有重要的一点梁思成没有道出,那就是——圣徒般的宗教情怀。
眼睛在这段话上流连了好久。同时,也记住了一个人的名字:路易斯·康(Louts Kahn)。

路易斯·康

路易斯·康

路易·康(Louis Isadore Kahn)路易·康(Louis Isadore Kahn 1901-1974)简介(路易·康是建筑设计中光影运用的开拓者)美国现代建筑师。

1901年2月20日生于爱沙尼亚的萨拉马岛,1905年随父母移居美国费城,1924年毕业于费城宾西法尼亚大学,后进费城J・莫利特事务所工作。

1928年赴欧洲考察,1935年在费城开业。

1941-1944年先后与G・豪和斯托诺洛夫合作从事建筑设计,1947-1957任耶鲁大学教授,设计了该校的美术馆(1952-1954)。

1957年后又在费城开业,兼任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

路易·康(Louis Isadore Kahn)设计思想:路易·康发展了建筑设计中的哲学概念,认为盲目崇拜技术和程式化设计会使建筑缺乏立面特征,主张每个建筑题目必须有特殊的约束性。

他的作品坚实厚重,不表露结构功能,开创了新的流派。

他在设计中成功的运用了光线的变化,是建筑设计中光影运用的开拓者。

在有的设计中他将空间区分为“服务的”和“被服务的”,把不同用途的空间性质进行解析、组合、体现秩序,突破了学院派建筑设计从轴线、空间序列和透视效果入手的陈规,对建筑师的创作灵感是一种激励启迪。

评论路易·康(Louis Isadore Kahn):相当多的建筑评论家认为,路易斯·康是一位在现代建筑的演变中居关键地位,因而为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提供重要启迪的学者,认为他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是一个理论、实践皆极为出色,因而无愧为当代大师的人物。

他的理论,既有德国古典哲学和浪漫主义哲学的根基,又糅以现代主义的建筑观,东方文化的哲学思想,乃至中国老庄学说。

在建筑理论方面,他的言论常常如诗的语言一般晦涩、艰深、令人费解;然而也确如诗句一般,充满着隐喻的力量,引人而又多义。

他的实践,似乎为这些诗句般的理论做了注解;而他的理论,似乎又为他的实践泼洒上一层又一层神秘的色彩。

建筑存在——路易斯·康的建构哲学

建筑存在——路易斯·康的建构哲学

“神”塑像,并将其安置于神庙内,创造神在凡间的居所,人们通过神像和神庙与神建立沟通和联系,颇有“己欲立而立神,己欲达而达神”的意味。

路易·艾瑟铎·康(Louis Isadore Kahn,以下简称“康”)在古建筑遗迹游历旅程中发现,那时的建筑不仅要赋予人一个“存在的立足点”,还要赋予“神”一个“存在的立足点”。

受此启发,康在此后的建筑设计生涯中,接续叩问:建筑“存在的立足点”在哪里?建筑空间的存在有何特性?什么见证了建筑的存在?这些也正是设计师在完成本土特色建筑时所面临的问题。

1建筑在人们认知的环境中寻找“存在的立足点”耶鲁大学美术馆扩建工程是康从古罗马、古希腊和古埃及游历归来的第一个建筑作品,原馆建于1928年,是由艾杰敦·施瓦德沃特设计的一个由石灰石建造,有着连续高大的圆拱窗户的具有厚重历史形式的折中主义建筑。

扩建部分在整体上是两个矩形体块的简单组合,以一个小的矩形体块连接较大的体块和原馆,并顺势将沿街凹口设置为出入口[1](见图1)。

为响应外部环境秩序,建筑西南侧入口面向街道的整个立面采用完全封闭的褐色砖墙,使扩建部分与原有建筑在色彩、立面质感上保持协调,细部处理简洁、粗犷,姿态放得很低(见图2),处处体现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和意义。

扩建部分与原馆之间在地位上存在一种主从关系,人们在日常活动中对原馆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认知:一种原馆似乎以前就存在于那儿,似乎以后也会存在于那儿,似乎就应该存在于那儿的状态。

康对扩建建筑的处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探讨路易斯·康的建筑作品中呈现出的某种隐性的建构秩序,探索建构背后的建筑精神。

讨论路易斯·康在建筑实践中追问“建筑存在的立足点”,探究建筑自身与外部环境的依存关系,探讨其整合建筑空间存在的意义,以及一系列对建筑存在的相关因素的本质追寻与呈现的建筑活动。

发掘路易斯·康的建构哲学对我国建筑实践的意义,有助于建筑师在当下思潮泛滥的建筑学语境中把握中国现代建筑的基本价值和意义。

经典建筑:路易斯·康萨尔克生物研究所

经典建筑:路易斯·康萨尔克生物研究所

经典建筑:路易斯·康萨尔克生物研究所萨尔克生物研究所设计:路易斯·康时间:1959-1965,美国加州萨尔克生物研究所是建筑师路易·康走向巅峰的代表作品。

建筑座落在圣地亚哥市一块能够俯瞰太平洋的用地上。

这栋建筑的主体部分具有明确的轴线构图;空间组合上重现历史上已有的空间等级序列;在建筑形体、大小、开阖明暗等方面展现了许多古典传统的特征;最为重要的是,康在这里成功实现了古典的复兴并与现代建筑主流的融合。

1955年4月,萨尔克宣布针对小儿麻痹症的一种新疫苗的试验取得成功。

在他的协助下,由神父巴兹尔·奥康纳领导的小儿麻痹症国家基金会于1956年基本上实现了根除急性骨髓灰白质炎的目标。

萨尔克和奥康纳有感于生物研究的重要性,于20世纪50年代末,他们开始讨论设立一个生物中心。

1959年,圣地亚哥市(San Diego city)为了配合加州大学在拉·霍亚(La Jolla)的郊区建设新的分校,在获得市民同意的情况下,向萨尔克提供了一块占地约 27 英亩、能俯瞰太平洋的用地,并极力邀请萨尔克于该地建立研究中心。

萨尔克被这里迷人的风景所打动,在多个候选的城市中,他于1960年决定将研究所选址于此。

1959年10月,机缘巧合,萨尔克拜访了康在费城的事务所。

很快,他就被康的个人魅力所深深打动。

与此同时,康在萨尔克身上发现了“所有客户中最使人难忘的智慧”并为他的观点所迷住——科学和艺术完全可以结合。

在那次的讲座中,萨尔克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双关语描述了他的目标,他想让实验楼成为一个“毕加索也能来的地方”。

萨尔克的观点引起了康的共鸣。

“不可量度的量度”一直就是康的个人追求,康认为“科学作为可量度的事物,要尊重事物要存在,要表达伟大的愿望。

作为科学家,他体会到需要请无可量度的事物出场,而这是艺术家的领域”。

1959年,萨尔克正式把设计任务委托给康,在接下来的6年里科学家与建筑师完美合作,共同缔造了这座科学和艺术完美结合的经典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理查德森医学研究楼 理查德森医学研究楼是20世纪少有的建筑形式——竖向组织的不连续序列 空间形成整个建筑。在空间组织上遵照传统形式:八层高的有规整轴线的 标准实验室平面,在当时的教学研究建筑中非常常见。建筑突出的竖向组 织不仅与周围校园建筑的横向展开形式形成对比而且与那以时代的大多数 标准建筑形式甚至强调高层形式形成对比。 它形成了与 耶鲁大学美 术馆初始形 式一样的被 服务空间与 服务空间之 间的辨证关 系,康在他 的大部分作 品中都回归 到了这一点 上。
空间伦理 “空间本性的特征进一步由少数的服侍空间决定。储藏室、服务室和更衣室不能是一个 独立空间结构的部分区域,它们要有自己的结构。原室是心灵的场所。”“小房间的语 言绝对不能与大房间的语言混为一谈。”设备空间被独立出来,赋予一定的空间属性。 可度量的建造 1:结构:从一个超凡的结构切出一块以求得到一个空间,这成不了一个超凡的空间; (空间高于结构的秩序) 2:材料:材料是耗散的光; (所以材料从属于光) 3:细部:细部是空间的精神; (细部从属于空间) 4:光线:因为选择一种结构,与选择光线是同义的,要给空间以好的影响。 (光线也从属于空间的秩序)
在矶崎新的筑波中心,这个可以看作后现代“历史主义”典型体现 的作品中,也有类似先驱者康的许多形式元素 文丘里是这样评价路易斯.康的是康教会我用诗意般的感觉去塑造年前后的纪念间设计的几座家庭小住宅之一,这些 住宅都在在费城及周围。建筑有一个连续的屋脊线,但是平面却是由二 个长方形组成:一个是方形,在一层有一个入口厅即主卧室,二层有两 间次卧室;另一个是一个近似方形的综合空间,包括餐厅和起居空间。 改变方形的相对位置形成45°连接。综合空间稍微压过方形空间一部分 形成过道空间。
一、耶鲁大学美术馆扩建工程(1950~1953) 康设计的建筑外表面相当简洁——清水砖墙突出的石条带体现处自然的 楼层划分,玻璃幕墙呈现出简单的竖向重复形式。他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嵌在 圆柱形混凝土筒中的外轮廓成等边三角线的铁质楼梯与原有建筑之间有一个 小面积区域相联系。 在耶路大学美术馆扩建工程中服务空间与被服务空间中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 区分,这成为在康以后的设计中十分重要的方面。他提供了平面可以由建筑 空间和服务空间填满的可行性建议。强调建筑中服务空间元素的本来地位, 同时尊重平面中空间的等级秩序
1957-1964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理查德医学研究中心 1952-1954年 :耶鲁大学美术馆 索克大学研 爱塞特图书 1962-1983年:孟加拉国达卡国民议会厅 艾哈迈德巴德的印度管理学院 费城市规划设计 米尔溪公建住宅 米尔溪社区中心 奥瑟住宅 1964-1967年:费舍住宅 1974年卒于从达卡返回美国的途中。
四、孟加拉国达卡国际会议中心 这是康最伟大的具有地方性 特色的建筑设计,在达卡平面中 心的清真寺和一会大楼的联合中 最明显的表达了路易斯· 康的建筑 联系的愿望。作为一个连续的母 题把清真寺首尾相连。路易斯· 康 设计了一种局部之间有力的积极 的并列,这种积极的并列的几何 母题在他后来的作品中占有很重 要的地位。
1901年2月20日生于爱沙尼亚的萨拉马岛。 1905年随父母移居美国费城。 1924年毕业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后进费城J·莫利特事 务所工作。 1928年赴欧洲考察。 1935康展开了自己独立的事业。 1941-1944年先后与G·豪和斯托诺洛夫合作从事建筑设计。 1947-1957任耶鲁大学教授,设计了该校的美术馆 (1952-1954)。 1957年后又在费城开业,兼任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
建筑平面分析与功能组织 建筑传统的中心性通过面向太平洋 的狭长庭院来实现,线性中心,左 右对称,体现出康后期的静态构图 原则。两个实验楼通过中心庭院组 合成整体,而在各自的部分里,大 空间的实验室四周,围绕着研究人 员使用的各个小房间,是各自结构、 形态都独立的空间单元,不同功能 的空间单元分离出来,并与各自的 结构单元对应,服务与被服务空间 的界限清晰可见。各栋楼之间有实 验室的大型开放空间作为中心统合 小房间,而整个建筑则以庭院为中 心加以整合,形成了由分层级中心 进行空间统合的中心核结构。建筑 中还体现了康一贯的基本几何形体 控制原则,45 °对角线的构图,双 层立面等设计手法。
建筑形体特征
康的设计由两个对称的长方体块组成,中间 形成一个空旷的庭院,可以远眺太平洋。在这 个没有种植一棵树,没有布置任何古典柱式和 神像的广场上,只安排了一组“泰姬玛哈尔 陵”式的清冽丰盈、错落有致的水池和大理石 座,有的尽是“空”的感觉,而厚重的清水混 凝土墙与广场上唯一保留的一条小水沟,又将 人们的视线引向空广的太平洋。这种简洁空灵 的处理手法,跟东方的空间哲学十分接近,是 空亦非空。它远避了城市的喧器,开辟了无限 的空间和视野,回到原始而朴素的空间原型。 这个石头和沙砾组成的无顶的中庭空间,得到 了一个与天连接的立面,也许能与具有伟大思 想的心灵相接,其所传达的艺术感染力常 研究室体现为八个同等的立方体单元静静排列 于两侧,护送中央的庭院和水池缓缓通向无际 的大海,立方体体形的重复加强了广场的中轴 线感,为康试图创造的诗意作出贡献。当人们 走在其中时,因建筑的尖角的造型,看不到另 一边的立面,等到行进一段时间后,因视点角 度的不同,而出现叠置的情形,墙上的开窗、 阳台慢慢展现,虚实交替,建筑的角度正好呼 应了整个太平洋的景观。
住宅结构是木质框架,外观呈竖向舌装线条形式,康对窗户的处理手法既 不是固定样式的玻璃也不是提供竖向的必要连续的大面积对称,在房间里 的许多窗户与家具配套浑然天成——这是康后期的建筑作品的重要特征, 使康创造出的许多特殊空间是同时代的建筑师无法赶超的 。
路易斯· 康抛弃了追求玻璃盒子的潮流,走向历史感和宗教感的建筑, 其中的某些历史风格的元素可以和后来的“新现代”或“后现代” 建筑师相比较。这些元素被赋予强烈的形式感以及精神含义。 安藤忠雄从康那儿吸取了厚重的纪念性、精神性空间和光的运用, 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冥想之庭。 安藤自己最知道他从康那里 学到什么,和哪些方面不如康。只是看康设计的空心楼梯扶手就知道 康的深刻入骨髓。 遮掉他不想要的,留下他想要的,令内外空间有 趣而单纯,是安藤的拿手好戏。安藤说他是站在路易斯.康的肩膀上 做设计的!
建筑的师哲——路易斯.康
路易斯·康:“砖,你需要什么?”
砖:“我需要一个拱。
建筑师背景 路易斯•康:是20世纪建筑领域最具影 响力的实践者、教育家和思想家。他 的建筑已经成为现代主义美学的标签, 他的观念改变了美国建筑的方向。康 从早年的作品犹太教堂起,就显现出 对”砖”的独特偏爱。他对建筑环境和 场所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认为“一座建 筑在它存在于纸面上之前,就已经存 在并表达着自身的愿望”。康的作品的 形式感非常强烈,他认为组成远古时 期建筑的基本元素是最基本的,也是 永恒的。在他的作品中,这一点最明 显的体现是基本几何形的运用。
三、肯贝尔艺术博物馆 肯贝尔艺术博物馆是康最满意的一个作品。在康为该博物馆设计 的一系列方案中,不变的特征是覆盖了建筑跨度的 拱形屋顶,有一个 拱顶在中心处被打破,留出一条狭长的缝隙让自然光进入。镂空的铝 板是最理想的材料可以制造康所设想的应色光线。整个博物馆由16个 拱顶覆盖,从南到北贯穿整个建筑的长度,在他们之间是平屋顶的单 元与非结构的墙之间由细缝分开。
建筑概况 萨尔克研究所是由乔纳斯• 萨尔克(Jonas Salk)博 士——小儿麻痹症疫苗的发明人——出资建立的一所 旨在研究基本生命原理的机构。在这里,生物学家和 其他领域的学者可以相互合作,在更广泛的领域协同 探索人类发展中的医学问题。1960年,萨尔克邀请当 时已经颇为知名的路易斯• 康来主持设计,工程至 1965年完成,最终成为路易斯•康的代表作品之一。 研究所坐落于加州西海岸的拉• 霍亚(La Jolla, California),静静的俯瞰着太平洋。设计最初包括 三个部分:实验室、社区中心、宿舍区(图3),可 以容纳57名教学人员及850名科研工作者从事研究, 但最终只有实验室部分建成。康的设计由两座对称的 实验楼组成,每栋建筑6层,包括3层实验室和每层实 验室上方的设备层。中央是被称为第五立面的研究所 庭院,一座大理石的广场,中央一条水道穿过,充满 了仪式的纪念性。面向中央庭院的是许多独立的小塔 楼,作为科学家独立的工作室,成为康 “指数空间” 的代表。萨尔克研究所是路易斯• 康成熟时期的作品, 在这座建筑中,康一系列充满古典情怀的现代设计思 想都得以清晰的体现。 由于康的卓越设计,研究所于1991年被认定为美国历 史遗产。1995年,在实验室东侧增建了东楼(East Building,由Anshen +Allen设计),增加了部分实 验室、礼堂及相关附属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