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小说译本中出现的明示化现象分析——以《从哪里传来找我的电话铃声》为中心

合集下载

直视的力量——以《纸牌屋》《来自星星的你》为例论“间离效果”的影视运用

直视的力量——以《纸牌屋》《来自星星的你》为例论“间离效果”的影视运用

演员直视镜头的使用在电影创作历史中屡见不鲜,丰富了镜头叙事的形式,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效果。

然而其断裂时间的叙事,异化人物与角色,也会令观众产生强烈的观影思考。

但演员直视镜头的表演在电视剧中较少使用,2013年两部外剧的网络热播引人注目。

一部是由美国Netflix公司制作的政治悬疑题材季播美剧《纸牌屋》,另一部则是由韩国SBS(首尔放送株式会社)发行的浪漫爱情剧《来自星星的你》。

据爱奇艺、PPS等中国主流视频网站的不完全统计,后者在中国的网络播放量破50亿,同时也成为史上第一部百度指数破400万的电视剧。

究其原因,除了明星策略等营销因素,还因为两部剧的制作水准都很高。

其中,《纸牌屋》堪称“刷新了人们对网剧的印象和看法,其播放方式震撼了整个电视行业”。

两剧使用了相似的叙事手法和视听技巧,尤其是大量直视镜头的使用,呈现了相似的戏剧效果和理念。

这似乎是一种巧合,但由于两部剧都是在网络平台热播,又不得不令人思考其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联性。

一、直视镜头直视镜头即影视剧中人物视线直视镜头进行表演,直指屏幕外的观众视线。

一般情况下,演员表演时原则上是不看镜头的,因为镜头是一个画框,所有表演都在画框里发生。

如果演员看了镜头就会破坏这个画框约定俗成的假定性,也称“打破了第四堵墙”,这样就会令观众有跳戏、出戏的感觉,会意识到画框里所发生的都是假的,破坏观影感受。

然而,影视创作史上却常有反其道而行之者。

1959年,法国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cois Truffaut)的《四百击》中,少年安托万眼神的最后定格令人难以忘怀。

2003年,韩国导演奉俊昊的《杀人回忆》里最后一个镜头,警探直视镜头的目光直逼人心。

直视镜头因为破坏观影幻觉的反幻觉性,常常被放在全片的最后,既不破坏叙事,又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特别的句号,帮助观众从电影中抽离出来,留下深深的思索。

理论上有将直视镜头归属于主观镜头的,《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一书将其定义为“point of view shot”。

韩剧国内再掀高潮的传播学分析—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韩剧国内再掀高潮的传播学分析—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及 对 国产 电视 剧 的 启 示 和 建 议 。
关键 词 :韩 剧 浪 潮 ;传 支撑 ,以 《 星星》为例 ,对韩剧热播现象的原 因作 了简要 阐述 ,旨在提出一些批判性的思考 ,对 观众 迷恋韩剧现象 的 实质进 行探析 ,并期对 国产 电视剧的制作 、传播有所启 示。 韩剧 在 我 国再 掀 高 潮 2 0 1 4年初最火的词恐怕 是 “叫 兽” 、 “千颂 伊 ” 以及 “ 炸 鸡和 啤 酒” 了。就连微信也给足千颂伊面子 ,当你在 微信输入 “ 炸鸡 和啤酒” 时便会有 雪花飘下来 。随着 《 星星》存 网络上热播 ,延续并超过 了年前 李 敏 镐 带 来 的韩 剧 热 浪 , 再 掀 高 潮 。 可 以说 是 网 络 上 到 处 充 斥 着 “ 叫 兽” 的影子 ,打开浏 览器 、视频网站 、淘宝 ,甚至是招聘 网站 ,也会有 “ 叫兽” 朝你微笑招手 ,令你顿时起 了一身鸡 皮疙瘩 。总而 言之 , 《 星 星》在 国内大受欢迎是毋庸置疑的。金秀贤火的一发不可收拾 ,全智贤 又 坐 上 了 女 神 的 宝 座 ,就连 炸鸡 店 的生 意 也 突 然 火 爆 起 来 ,这 恐 怕 会 令 炸鸡店的老板 始料未及。就连 同内主流媒体 叶 1 央 电视台也在其新 闻评论 节 目中谈 到都教授 的影 响力。可见其受 周内媒体和观众欢迎 和重视的程 度。可能这是继几年前 《 大 长今》 后又一俘虏国内观众 的热 剧 ,上至七 八} ‘ 岁的老妇人 ,下至‘ 卜 J L 岁的少年 ,都可能是 《 星星》 的粉 丝。其火 爆 程度着实令 周内同行 羡慕 嫉妒恨 。 = 、《 星星》 浪潮的传播学分析 1 . 意 见 领 袖 的 强 大 作 用 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 影响的 “ 活跃分子” ,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 过滤的作用,南 他们讲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 不 得 不 承 认 ,很 多 人 尤 其 是 年 轻 人 ,兴 趣 导 向 、娱 乐 方 式 很 容 易 受 到身边朋友尤其是掌握聊天话语权 的朋 友的影响 ,当一 个 “ 时 尚女王” 或者 “ 八卦王” 在你的朋 友阁里大谈特谈某 电视剧如何好看 的时候 ,很 少有人能够把持住 自己的 “ 好奇心 ” ,不去上 网搜搜有关信息 。其 “ 意 见领袖 ”的作用主要在微信的朋友嘲和新博上起作用 ,尤其 当一些 国内 线 明星都在微博上 谈论都教授 的超能力和千颂伊的服装造 型时 ,普通 观众更是要跟着偶像追韩剧 。甚至一 上了年纪的大学教授 、平 日里严肃 的企业 家 以及各 级党 报也 会偶 尔参 与进 来 ,调侃 一下都 教 授 的超 能 力 。这不 得不使普通博友们更加沉迷于此。实际调查也表 明,当被问及怎么开始追 《 星星》时 ,大部分观众都 回答是 “ 朋友推荐的”、“ 微博大 V都在看” 等 等。由此可见 ,意见领袖在大众传播中的作 用不 可小觑 。 2 .使 用 与 满 足原 珲 的体 现 使用与满足理论 认为 ,受众是 主动 的媒介使用者 ,他们 使用媒介 以 满足其 自身的某种需 求。换 言之 ,一个人对媒介 的接触使用 是基于各 自 的需要与动机 ,基于社会和个人心理需 求的驱使 ,人们会 主动诉诸于 大 众媒体或其他渠道以满 足这些需 求。 “ 在 这 个 后 真 理 的 世 界 ,民 众 浸 透着为赢得受众的赞同而努力的众多话语 ,所不 同的是 ,象征着现代 性 特征性 的信息爆炸 ,再也不会刻骨铭心着这些信息发出者的权威 ” 。 ②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 ,人们的媒体使用越来越多 ,当然 ,对 于媒 体 内容 的质量要求也越来 越高。虽说 国 内电视 剧种类 繁多 ,数 目庞大 。 但其不是剧本雷同他人就是制作粗陋,根本无法满足 日渐挑剔的国内观众。 随着几部制作精 良的韩剧流进 周内,满足了大批观众尤其女性观众 的口味 , 唯美 曲折的爱情故事 、轻松搞笑的故事情节 、帅气漂亮 的男女 主人公 ,奢华 精致的拍摄场景… ・ ・ 无不给观众提供 灵的慰藉,美的享受。《 星星》 引起 的韩剧高潮证明,观众不在满足于普通 人的普通爱情故事,其 口味稍微重 化 ,更 喜欢 当红 女 星和外 星人 的缠 绵悱恻 。尤其对 来 自外 星球 的都敏 俊 格外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王杨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王杨 

2023年7月第39卷㊀第4期外国语文(双月刊)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bimonthly)July,2023Vol.39㊀No.4收稿日期:2023-03-2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外译介与传播的效能㊁影响与机制研究 (19XWW002)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王杨,女,长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四川外国语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翻译与文化研究㊁中韩比较文学研究㊂胡安江,男,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翻译与文化研究㊁中译外研究㊂引用格式:王杨,胡安江.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J].外国语文,2023(4):32-42.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王杨1,2㊀胡安江3(1.四川外国语大学博士后流动站,重庆㊀400031;2.长春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㊀130022;3.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重庆㊀400031)摘㊀要:中国文学的译介与传播是近年来翻译学的前沿话题,其中翻译与传播的效果㊁功能㊁影响与机制等问题值得关注㊂本文立足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理论和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的范式,尝试从多元视角考察译介模式和接受情况,探寻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译介传播历程㊁现状㊁特征㊁效能与机制等核心议题㊂总结分析在韩译介传播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从国家层面统筹和重构对韩译介与传播机制等相关对策,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言献策㊂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韩国;译介与传播;效能与机制中图分类号:H315.9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6414(2023)04-0032-110㊀引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译介与传播是中国文学 走出去 发展战略的必经之路,它既是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一根主线,又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㊂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语语境中的译介与传播效果如何?如何统筹和重构对韩译介与传播机制?客观而论,中韩两国学术界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译介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考和专门研究,但主要聚焦在某一时间区间或者某一文学体裁的译介㊁接受与传播研究㊁译本研究㊁译者的主体性㊁翻译策略等研究领域,以及中国作家在韩语世界中的形象研究等个案探讨㊂具体而言,第一,以某一时间区间为线索,从宏观的视角来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㊁传播㊁接受与影响等,比如金惠俊(2001)分别从理论著作㊁小说㊁散文㊁诗歌与剧本方面对20世纪80㊁90年代的中国文学在韩国的译介情况进行了综合述评㊂李嘉英(2012)全面梳理了2001 2009年中国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研究的情况㊂孙志峰(2015)以出版年鉴中提供的韩国翻译出版数据为基础,主要分析2011 2013年中韩文学翻译的现状及展望㊂庄源和吴钵(2022)对2016 2020年期间中国文学作品进行了统计分析㊂第二,从微观角度出发对以某一类文学体裁为线索展开的研究,如王艳丽(2016)考察了中国现当代小说在韩国的整体译介情况,吴彩霞和孟伟根(2021)探讨了中国戏剧在朝鲜㊁韩国的译介与研究的情况㊂第三,针对一些中国当代作家及作品译介的研究,如鲁迅㊁林语堂㊁莫言㊁余华等(江志全,2017;李慧兰,2013;张乃禹,2019)㊂也有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韩译本展开的翻译学研究(金娥兰,2013;李莹,2022)以㊃23㊃㊀王杨㊀胡安江㊀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㊀及针对知名翻译家如金光洲㊁丁来东等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活动的研究(金哲,2020;彭睿玢,2021)㊂综合来看,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译介与传播研究不仅范围广泛,且呈现出多元化发展递增趋势㊂但是很多核心问题并没有得到深入探讨和解决,例如,基于整体观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出版情况如何?接受情况和传播效果如何?呈现出怎样的译介与传播规律和模式?如何提升外译策略与传播机制的融合?上述问题在先行研究中虽都有所涉及,但是都没有从整体上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出版㊁译介㊁传播与接受㊁影响与机制等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㊂本文将焦点锁定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上,对1920 2022年期间在韩国出版发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进行统计,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深入的译介与传播研究㊂1㊀研究数据来源与统计分析本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知网㊁韩国riss㊁naver㊁Yes24等网站㊁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 翻译索引 数据库和‘韩国出版年鉴“,经过人工查阅和筛选,获得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韩国的出版目录㊂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分类对比,得到初步数据㊂对于不确定的信息,安排课题组成员亲赴韩国各大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进行求证,以确保数据较为全面准确㊂基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效能及机制研究等问题,本文主要利用中韩权威学术及图书网站收集中国现当代文学译作在韩国排名㊁评论等信息,统计图书关注度及销售量并总结特征等㊂同时从相关联的著作㊁文集㊁研究论文以及译作的评论㊁序言㊁注释等副文本信息中分类总结译介及研究情况,再借助CiteSpace等软件来统计分析,并生成科学知识图谱和图表,以呈现研究热点的动态演化过程,且能直观地反映出主题研究的规模㊁广度和深度等㊂在图表的解读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探析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译介与传播的真实面貌㊁传播效能以及影响与机制等核心议题㊂2㊀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韩国的译介情况2.1翻译出版量及年度分布一般来说,出版数量能够直观地呈现出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情况㊂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图1显示的是1920 2022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翻译出版的动态演化历程㊂由图可知,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始于1920年,20世纪20年代,当时韩国最为重要的中国文学译介者梁白华最先把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动向介绍到韩国,他在‘开辟“上发表了‘以胡适为中心的中国文学革命“的文章,1929年,她又翻译出版了‘中国短篇小说集“(金惠俊,2001)㊂另外柳基石翻译了鲁迅的‘狂人日记“㊁丁来东翻译了‘伤逝“‘孔乙己“‘故乡“等,在李光洙㊁梁柱东等这些作家和翻译家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引起了一定的反响,译介正式进入起步阶段(1920 1949)㊂从出版量的曲线变化可看出: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和传播的萌芽期㊂后来由于受到 九㊃一八 事变和中日战争等影响,评介活动呈下降趋势,40年代颇为曲折,译介活动大致经历了低迷㊁复苏和发展三个阶段㊂ 然而随着战争的爆发,以及随之而来的冷战意识,两国关系进入了空白期,两国间的文学交流也遭遇了较大阻碍 (张敏,2022:61),译介及研究活动也基本进入了停滞阶段(1950 1979),直到20世纪60年代,全面低迷的状态开始逐渐改变,整个译介阶段又呈现出过于偏重某一位㊃33㊃㊀外国语文2023年第4期㊀作家的情况,比如鲁迅㊁林语堂㊁胡适等人的作品在韩国得到了较好的译介和传播㊂1980 2000年译介与传播趋于稳步增长态势,尤其是1992年中韩建交后,中国现代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不仅在数量而且在质量上都得到显著提升,且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㊂2000年以后开始迅速发展,特别是在2008年因北京奥运会等综合原因达到了一个高峰,尽管之后因韩国经济危机而稍微有些回落现象(王艳丽,2016),但从整体看,仍在继续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㊂近十年来,随着中国文化 走出去 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热情持续升温,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保持着迅速增长态势的同时,涉及的范围更广㊁内容更丰富㊁质量更好,译介进入了全面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㊂图1㊀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韩国译介出版量年度分布图2.2译介的选本类型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历经多次低谷和热潮,随着中韩两国的外交关系以及国际政治形势的不断变化,两国间的文学关系也受到了制约㊂通过对在韩国出版的中国文学目录的分类统计,根据年度数量的多少和在韩国译介作品中所占比例绘制了1920年至2022年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韩国译介类别统计表,如图2所示㊂被译介到韩国的作品类型琳琅满目,有小说㊁诗歌㊁戏剧㊁散文㊁传记㊁随笔等㊂其中小说的译介量占比最高,形成这种占比偏重的现象不仅是因为与其他文学类型相比小说的内容更为丰富,颇受译者和读者青睐,而且销售及利润都相当可观㊂其次散文㊁诗歌㊁儿童文学也颇具规模,而剧本㊁传记㊁绘画等其他类型体裁有限,译介量也不占优势㊂通过图3的信息可知,在韩国各文学类型中小说的译介题材主要可分为言情类㊁悬疑类㊁历史权谋类㊁志怪类㊁科幻类㊁武侠类㊁社会类㊁小说集㊁儿童小说类等㊂而散文的译介作品的题材偏重情感类和励志类,主要以爱情㊁亲情㊁友情为主线,阐发人生哲理和人间冷暖(庄源等,2022:170)㊂诗歌译介的聚焦对象主要是知名诗人及获奖诗人和诗派的作品,如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偶然“‘拜献“等;朦胧派代表诗人舒婷的‘致橡树“;自由体新诗的代表诗人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野火“‘透明的夜“;九叶诗人辛笛的‘辛笛诗选“和穆旦的‘穆旦诗“;现代诗人卞之琳的‘断章“等㊂剧本的译介种类主要以话剧为主,其中曹禺的‘雷雨“因其影响范围最为广泛,曾受韩国观众一致好评,所以金钟铉译本(韩国中央译报社,1989)等多个韩文版本也陆续被推出㊂其他方面的译介则主要包括绘画类㊁人物传记类㊁哲学类㊁漫画类等多种类型作品㊂㊃43㊃㊀王杨㊀胡安江㊀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㊀图2㊀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韩国译介类别统计图表图3㊀在韩国各文学类型译介类别统计2.3译介原著者分析受韩国译者青睐的中国现当代作家统计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韩国翻译家的选材倾向㊁影响力高低以及对该作家的认可度㊂图4共显示了10个较大模块,译介作品数量和综合影响力排名前10的中国现当代作家依次是鲁迅㊁林语堂㊁琼瑶㊁莫言㊁金庸㊁余华㊁阎连科㊁巴金㊁郭沫若㊁苏童㊂通过对相关文献和出版目录进一步整理统计,综合考虑译介数量㊁韩国翻译家和读者的喜爱度,排名相对较低的依次为茅盾㊁老舍㊁曹文轩㊁曹禺㊁郑渊洁㊁胡适㊁戴厚英㊁张爱玲㊁梁羽生㊁三毛㊁常新港㊁北岛㊁舒婷㊁艾青㊁朱湘㊁冰心㊁顾城㊁余秋雨㊁郭敬明㊁臧克家等㊂另外,以最小的圆点模型呈现的是其译介数量最少且被翻译作品低于五部的作者,比如有傅雷㊁高行健㊁田汉㊁夏衍等400余人㊂其中,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作品和研究论著在韩国的译介经久不衰,尤其是其小说在韩国现当代小说翻译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如‘彷徨“‘呐喊“‘故事新编“等作品被多次翻译出版㊂事实上,其散文的韩译也比较突出,最早的散文集翻译始于20世纪70年代,到了90年代以后呈现爆发式增㊃53㊃㊀外国语文2023年第4期㊀长,直到2001年‘坟“的翻译完成,标志着鲁迅的主要散文作品基本都在韩国翻译出版了(张敏,2022)㊂除此之外,李旭渊编译的‘朝花夕拾“㊁俞炳台翻译出版的第一本杂文集‘花边文学“的译本,以及申荣福和刘世钟共译的鲁迅传记的第一本韩译本‘鲁迅传“都具有极大的开拓意义㊂特别是2010 2015年间在韩国陆续出版的‘鲁迅全集“20卷本涵盖了鲁迅小说㊁散文㊁杂文㊁书信㊁日记等全部作品㊂由此可见,鲁迅作品译介由小说扩展到散文诗及散文,再扩展到杂文和书信,译介数量多且种类丰富多样㊂另外,林语堂也是在韩国译介最多的现代作家之一㊂对于他的译介,大致经历了20世纪40年代的起步期㊁50年代的停滞期和60至80年代的稳步发展期,再到改革开放以后的全面发展期㊂译介作品也由最初的小说扩展到散文㊁戏剧等类型,但是散文译介比重最大,特别是在20世纪已出版的近150本散文集中,林语堂的散文就占了一半,且以‘生活的艺术“命名的散文就达20余本(金惠俊,2001:148)㊂此外,还有随笔作品‘林语堂随笔集“等以及小说‘京华烟云“‘吾国与吾民“等,其戏曲作品‘孔子与卫侯夫人“以及演讲文㊁纪行文㊁传记等多种类型作品也都被翻译到韩国㊂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现当代作品群体中,还有琼瑶㊁余华㊁金庸㊁莫言的小说译作也都深受韩国译者和读者喜爱㊂对于散文著作的翻译,韩国译者比较青睐的是巴金㊁茅盾㊁季羡林㊁傅雷㊁史铁生㊁余秋雨㊁余华㊁周国平㊁贾平凹等人,另外郭沫若的自传三部曲‘少年时代“‘学生时代“‘革命春秋“㊁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㊁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类作品均得到了广泛的译介和推广㊂在诗歌翻译方面,韩国译者比较倾向的作家主要有郭沫若㊁艾青㊁舒婷㊁北岛等人㊂在戏剧翻译方面,1946年作为中国戏剧译介与传播的先驱者金光洲翻译的曹禺的‘雷雨“在韩国影响比较大㊂另外还有郭沫若的‘王昭君“㊁田汉的‘田汉戏剧选“㊁夏衍的‘夏衍戏剧选“等知名剧作也得到了集中翻译与推广㊂在儿童文学韩译方面,深受韩国译者和读者喜欢的作家主要是郑渊洁和曹文轩,其次是常新港㊁张天翼㊁严文井等人的作品㊂自2010年以来,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在韩国的译介跨入了高峰期㊂图4㊀在韩国受韩国译者青睐的中国现当代作家统计图2.4译者分析图5能够清晰地展示出各年代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韩国主力译介者信息㊂值得重点说明的是1920 1930年代先后涌现的译介者如梁白华㊁李光洙㊁梁柱东㊁朴钟和㊁梁建植㊁丁来东等人中,梁白华㊃63㊃㊀王杨㊀胡安江㊀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㊀是对中国文化关注最多㊁投入精力最大㊁翻译作品最多且最为重要的译介者(李晓虹等,2020)㊂同样为中国文学的翻译与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还有丁来东,他通过作家介绍与作品选择相结合的方式发表的‘朱湘与中国诗坛“,开辟了中国现代诗歌韩译的先河㊂作为译者㊁研究者与创作者身份的他,其翻译作品涉及的体裁广泛,与同时期其他译作相比,更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彭睿玢,2021)㊂此外,丁来东还以批评家的身份同梁建植㊁李允宰㊁李东谷㊁梁明㊁柳基石㊁金光洲㊁金台俊㊁李陆史等人一道共同掀开了对鲁迅文学㊁中国现代戏剧和电影等的译介与批评的热潮㊂另外,当代韩国著名的曹禺剧作翻译家韩相德在戏剧译介方面的成就是不容小觑的㊂他于1996年将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部中国现代戏剧史专著‘中国现代戏剧史稿“译介到韩国(陈白尘等,1996)㊂综合来看,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译介到韩国的众多译者中,有专门从事中国文学翻译的如全秀贞等,也有专门研究中国文学的专家或研究员如李家源㊁朴宰雨等,还有业余译者如杨泰恩等,以及著名小说家如李文烈㊁郑飞石等㊂译者迥异的文化身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㊂图5㊀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韩国译介者统计图表2.5研究热点分析本部分将主要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和时间轴图谱来呈现可视化的前沿动态和国内外研究趋势走向,进而考察普通读者的关注度和兴趣点,同时检验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传播力和影响力㊂本文运用CiteSpace 软件绘制1920 2022年间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研究热点㊂首先数据来源选择中国知网,之后搜索的主题词为: 中国现代文学在韩国 中国当代文学在韩国 中国文学译介 和 中国文学传播 ,经过重复检索㊁人工阅读㊁筛选和整理,将282篇文献作为基础的研究对象,再绘制关键词的共现网络知识图谱,通过计算,共出现了330个关键词节点㊂再重新设置Pruning 参数,同时将Threshold 值设为3,经反复裁减后形成如图6所示的知识图谱㊂同时,表1总结了相关研究中出现频次在三次及以上的高频关键词㊂㊃73㊃㊀外国语文2023年第4期㊀图6㊀国内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表1㊀高频关键词表频次中心性关键词540.50译介410.41中国文学240.22文学译介140.04传播120.01接受110.13文学翻译90.10翻译70.05对外译介70.08莫言60.08文学传播50.00出版频次中心性关键词40.02文化传播30.00传播路径30.01周作人30.00国际传播30.01对外传播30.02当代文学30.02影响30.01文学作品30.04汉学家30.01译介效果30.03韩国㊀㊀综合图6和表1的信息可知,迄今为止,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研究中的高频关键词包括译介㊁中国文学㊁文学译介㊁翻译㊁传播㊁接受㊁文学传播㊁对外译介㊁莫言等㊂由表1信息可知,中介中心性大于0.1的节点,即关键节点从大到小依次为译介㊁中国文学㊁文学译介㊁翻译㊂这些高频关键词的核心地位㊁研究热度与节点圆圈面积大小成正比,这也就说明它们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译介与传播研究中占据的地位㊂总体而言,图6从微观层面分析出的 译介 和 中国文学 无疑是出现最多的关键词,且呈动态增长趋势,也可从侧面看出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研究中热度最高㊂通过对1920 2022年国内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研究的关键词展开系统分析,利用CiteSpace的关键词共现强度功能及中介中心性特点来反映各个研究热点间的突变和转化,同时从共时维度来揭示并帮助我们全面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译介与传播研究的热点内容和核心主题㊂㊃83㊃㊀王杨㊀胡安江㊀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㊀图7㊀国内研究的关键词时间轴视图知识图谱通过时间轴视图知识图谱分析,如图7所示,则可从历时的维度呈现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译介与传播研究相关领域的知识演进和研究热点的趋势㊂在时间轴视图中,中国文学(#0)㊁译介(#1)㊁文学传播(#4)三个聚类在2005年前后,文献数量明显增多,达到了一定峰值,且近15年的跨度中文献数量较多,说明该研究领域一直属于研究热点主题㊂而文学译介(#3)㊁海外传播(#7)㊁文学翻译(#2)三个聚类在2010年前后,文献数量开始增多,分别在2009年㊁2010年㊁2013年左右达到高峰㊂其中文学翻译(#2)和文学传播(#4)在2020年左右,文献数据减少,说明对该相关研究领域的关注度有所下降㊂相比之下,莫言(#6)在时间跨度中文献数量不多,在2012年左右达到峰值,在2019年前后文献数量骤减,表明对于其作品的关注呈现周期性波动的特点㊂图8㊀国外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㊃93㊃㊀外国语文2023年第4期㊀利用同样的计量分析法,我们以wos数据为中心,如图8显示,迄今为止,国外研究的热点主要聚焦在中国文学㊁中国小说㊁翻译研究㊁文化研究等领域,再通过人工筛选国外文献可知,小说的研究仍占有绝对优势,对作家的关注与研究由以鲁迅㊁林语堂为中心逐渐扩大到余华㊁莫言㊁曹文轩等作家㊂综合中韩两国学者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相关研究热点与现状来看,上述分析也从侧面折射出韩国读者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既有态度㊂随着这种研究与阅读潮流的反推,被译介到韩国的作品也会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进而对传播及推广中国现当代文学起到积极作用㊂3㊀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传播与影响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经历了萌芽期㊁停滞期㊁发展期㊁黄金期四个阶段,那么整体的译介模式和传播策略有何规律和特征?传播效果如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中国文学 走出去 的国家战略下,如何重构对韩译介与传播机制?本部分主要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㊂通过抽样调查与统计中国现当代文学主流作家及边缘作家作品在韩国的译介情况,可以看出前者呈全面且连贯性的译介模式,而后者则因受文化语境㊁意识形态等综合因素影响而呈现出阶段性㊁零散化的译介模式㊂以鲁迅为例,其小说 包括‘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在内的33篇小说一直被反复翻译,至今发行版本已超过60种 (张敏,2022:25)㊂此外还有散文诗及散文㊁书信和杂文等在韩国出版的作品几乎囊括了鲁迅的整个文学世界㊂从接受层和影响层来看,不仅有李陆史㊁丁来东㊁李光洙㊁韩雪野㊁李泳禧等作家㊁知识分子以及研究者,还有金九经㊁申颜俊等留学生和新闻界人士,都深受鲁迅影响㊂值得注意的是,余华曾在韩国掀起了 余华热 ,其‘活着“‘兄弟“等小说㊁散文等作品被译介到韩国并得到了积极传播,尤其是他的‘人生“‘许三观卖血记“‘第七天“一直受到韩国读者的欢迎㊂近20年来,余华的小说成为热销书,在韩国国内的中国小说排名中占据首位(王乐,2022)㊂同样具有很大影响力的还有曹文轩㊁网络作家猫腻等人,尤其后者的‘庆余年“因具有独特的代入点和创新火爆韩国,加之译者在翻译时采用本土化的翻译策略来减少文化差异,其传播力㊁影响力更是得到充分的认可㊂然而也有的译介作品因传播渠道的不同而导致不同的传播效果,如赵乾乾的‘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在网站的评分有高有低,分差较大,其改编剧的影响力及传播效果远大于以纸质版和电子图书为主的传播模式㊂如果考察‘步步惊心“‘琅琊榜“等中国网络文学及其IP改编,综合考察出版社的营销方式㊁销售情况以及读者评价等,可清晰地看到网络文学在 后疫情时代 以及全球化与数字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能否成功在韩国得到推广及认可,不仅取决于读者的兴趣和出版社等权威机构的宣传力度及合理的营销策略,还要受跨文化语境中文化适应度和意识形态等综合因素影响㊂当然,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传播,其传播效果是检验翻译成败与否的重要标准 (张茜,2021:105)㊂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为扭转当前传播规模与效果失衡等问题,需要有关方面进一步加强传播机制建设,从而持续提升国家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㊂如图9所示,需要以 走出去㊁请进来 为中心,采用双向交流模式,构建创作㊁翻译㊁出版㊁传播等各领域的联动机制,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外传播新格局㊂具体而言,在创作翻译阶段,以市场需求和目标受众群体期待视野为导向,从文化共情㊁共融㊁共创层面出发,创作和选择符合目标文化市场需求和受众期待的文学文本,采取 读者中心 市场导向 等多元化的创作与翻译策略㊂而在出版与传播阶段,则要把握好内宣与外宣的关系,有针对性地制定并落实出版㊁流通㊁传㊃04㊃。

“韩流”是否是国家意识推动的结果?——从《来自星星的你》热播

“韩流”是否是国家意识推动的结果?——从《来自星星的你》热播

每 部 电视 剧 在 筹拍 阶 段 就 会 考 虑 到 国外市 场 , 韩 国K B S 电视 台主 管 就 曾坦 言 “ 我们在推动每部戏 剧时, 都 将 海
化 的这 架 飞 机 上 , 没 有驾 驶 员” , 这个 论 断 同样适 用 于对
韩流的解释。 虽然韩流在客观上确实为韩国带来 了巨大
的国际声誉 , 但韩 国政府并没有用宣传的意识去主导文 土壤 , 也带 动 了文化 衍 生行 业的 出现 和 发展 。 当我 们 感 叹 化, 也没有以行政力量直接介入文化产品的内容生产。 政 韩 国影视行业与时尚界、 旅游界、 饮食界的无缝融合 时, 府力量在文化领域的弱化 , 恰恰是韩国文化产业能够保持 应 该 明 白, 这 得益于 宏观 层面 的政 策培 育。 活力、 并源源不断输送优质产品的重要原 因。 2 、 大资本介入为韩流 出现提供资金保证。
等细分行业。 不只如此 , 2 0 1 4 年3 月, 王岐山在两会期 间 额 为1 2 5 6 万美元 , 占总体 的7 %, 但与2 0 1 1 年相比增长了 亦重点提及了 ( ( 来 自星星的你) ) , 可以说 , 这是一股 由全 2 5 2 - 7 %。 这说 明 , 以东 亚 文化 圈的相似 性 , 来解 释 韩 流在
‘ ‘ 韩流 " 是 否是 国家意 识推动 的结果?
从 来自星星的你 热播看韩国文化产品与国家软实力
文春英 中国传媒大 学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教授 刘小晔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助教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博 士生
( ( 来 自星星的你 在 中国有多受欢迎? 就拿播放量来
生 效 应 更是 大放 异 彩 , 带动 了饮 食 、 时 尚、 旅 游 甚 至家 居
韩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

韩剧的传播攻略_符号与偶像

韩剧的传播攻略_符号与偶像

1993年中央电视台引进第一部韩国电视剧《嫉妒》,打开了韩流的闸门。

12年后的今天以韩剧为急先锋的韩国文化生态已在我国培育了深厚的自下而上土壤,“哈韩一族”超越了社会阶层、年龄结构,俨然成为老少咸宜的流行文化的合法代言人。

在中国,韩剧的成功有着很多因素支撑,比如韩国发达的经济及其对影视文化的大力扶持,传媒发达的制作方式与促销手段,再比如其内涵深厚的儒家文化在中国的寻根。

大众文化消费是个巨大的产业链,成功者在每一 环节都是成功的。

从韩剧的传播本体上看,符号诠释与偶像建立则是构成其强势传播的基础。

一场场的生活剧和爱情剧就在一系列的符号支撑下造就了一系列的偶像,在符号与偶像的空间里韩剧实现了它的传播攻略。

所谓符号,是指“总显示着某种意义的有机体能够感受到的非实在的刺激物或刺激物,它是两者之间的代表①,从一定意义上说任何传播都是建立在符号体系基础上的,韩剧也不例外。

像八卦图对韩国国旗的意义指代一样,符号系统诠释着韩剧的传播意义。

正如传播大师施拉姆说的,“一个姿势、一种面部表情、声调类型、响亮程度、一个强调语气、一次接吻、把手搭在肩上、理发或不理发、八角星的停车标志牌,这一切都带着信息”。

②下文对韩剧中的这些符号进行简单的分类与分析。

一、人物形象《蓝色生死恋》中的宋慧娇、宋承宪、元斌,《妙手情天》中的安在旭、金喜善、秋尚美,《天涯海角》中的柳时元、金浩真,《明朗少女成功记》中的张娜拉,这些韩剧人物形象,中国观众耳熟能祥。

与其说他们的形象来自韩剧的传播,倒不如说韩剧的传播得益于他们的演绎。

1、外貌:具有韩国式的美的人物形象几乎成了韩剧的代言人。

不少观众坦言,他们选择看韩剧就是因为具有俊帅美丽外表的演员。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制度上体制上的,各种思想在碰撞、交流,大众中流行着快餐文化。

具有美好外表的人物对影视的成功不具有决定性,但“不成功”的影视剧往往凭着美好的外表吸引眼球和利益。

而且快餐文化产业的成功似乎也可以以票房收入衡量。

韩剧热播的传播符号学解析

韩剧热播的传播符号学解析

韩剧热播的传播符号学解析
郜书锴;王文博
【期刊名称】《现代视听》
【年(卷),期】2014(000)011
【摘要】传播是社会的基础,符号是传播的基础,人类试图通过符号了解自己的存在环境,这就是传播的起点。

本文从传播符号学切入,以韩剧文本为例,从符号分类、文本叙事、符号消费等不同角度对韩剧进行解析,探讨韩剧热播的秘密。

显然,韩剧通过偶像、饮食、道具等符号能指建构所指,通过朴素的叙事与受众产生共鸣,加之大众媒体又为受众提供了话语权,文本的共享意义得以合作生成。

而这个话语场又成为韩剧符码背后的男权制度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展示场,带给我国影视剧海外传播以深思与启迪。

【总页数】5页(P10-14)
【作者】郜书锴;王文博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06
【相关文献】
1.新“韩剧”传播现象解析——以热播剧《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J], 孙文文
2.传播学视阈下韩剧在中国热播原因探析——以《太阳的后裔》为例 [J], 孟烨
3.韩剧热播的传播学解读——以热播韩剧《太阳的后裔》为例 [J], 王梦悦
4.韩剧在中国热播现象的传播学探讨 [J], 王春杰
5.对韩剧在中国热播原因的传播学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J], 苏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来电狂响》:本土化改编探究

《来电狂响》:本土化改编探究

《来电狂响》:本土化改编探究《来电狂响》是一部韩国电影,于2019年上映,属于喜剧片和恐怖片的结合。

该片讲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神秘电话狂响事件,引发了一连串离奇而可怕的故事。

而本文将从本土化改编的角度探究,探讨如何将该电影在中国市场进行适应和改编。

要将《来电狂响》在中国进行本土化改编,就需要对影片的题材和故事背景进行合适的调整。

韩国电影中的题材和背景与中国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需要根据中国的观众喜好和文化特点,进行相应的改编。

可以考虑将故事背景移植到中国的某个中小城市,通过突发事件揭露社会的一些问题,例如利用电话狂响事件来探讨手机依赖、社交媒体浮躁、小城市话题等等,使得观众更易接受和理解。

对电影中的角色进行本土化改编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韩国电影中的角色形象和人物性格与中国观众的审美和喜好也有所不同,因此可以对部分角色进行调整。

对一些角色的喜剧元素进行强化,增加幽默和搞笑的情节,以迎合中国观众对于喜剧片的需求。

在演员的选择上也要考虑到中国观众的偏好,选择中国的知名演员或当红偶像来出演,能够带来更多的话题和关注度。

对电影中的恐怖元素进行调整,适应中国观众的口味。

中国观众对于恐怖片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可以在本土化改编过程中对恐怖元素进行适度的削弱。

可以通过增加喜剧和悬疑的元素,使整个电影更多地偏向喜剧和悬疑的方向,减少血腥和恐怖的场景,以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需求。

市场宣传也是本土化改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韩国电影在中国市场的推广和宣传需要针对中国观众的喜好和文化特点进行调整。

可以在电影的预告片中增加一些中国元素,或者与中国的知名品牌或媒体进行合作,增强观众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电影的宣传活动中可以举办与电影相关的线下活动,例如与影院合作进行特定场次的观影活动,或者与明星进行线下见面会等等,以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与参与。

将韩国电影《来电狂响》进行本土化改编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从故事背景、角色形象、恐怖元素以及市场宣传等方面进行着手。

韩国SK电讯彩铃业务渗透(A0928012-高文利)

韩国SK电讯彩铃业务渗透(A0928012-高文利)

彩铃的目标用户群:主要定位于学生、时尚青年和追求前卫的商务人士。 彩铃的目标用户群:主要定位于学生、时尚青年和追求前卫的商务人士。

LOGO
影响用户初次购买彩铃的因素( 影响用户初次购买彩铃的因素(续)
第一次使用的原因
业务宣传吸引人, 7. 0% 操作简便、容易使 用, 14. 7% 朋友推荐, 2. 3%
价格尚在可接受范 围内, 29. 5%
彩铃多样化、可选 的产品丰富, 26. 2% 有很强的时尚感, 20. 3%
结论:彩铃的价格、产品的多样性、个性化感受、产品可操作性为用户首选原因。 结论:彩铃的价格、产品的多样性、个性化感受、产品可操作性为用户首选原因。

LOGO
影响用户再次购买彩铃的因素: 影响用户再次购买彩铃的因素:
以上是沉默用户的抽样调查结果,从结果可以看出“彩铃操作复杂” 以上是沉默用户的抽样调查结果,从结果可以看出“彩铃操作复杂”、“无法简单选换 歌目” 新歌资费高” 歌目”、“新歌资费高”是影响彩铃用户活跃度的最几大因素 。

业务高速发展阶段:中国移动从2004年彩铃收入8.48 2004年彩铃收入8.48亿元增长到 二、业务高速发展阶段:中国移动从2004年彩铃收入8.48亿元增长到 2005年的34.2亿元 彩铃下载次数超过3000 年的34.2亿元, 3000万 2006年收入升达67.51亿 年收入升达67.51 2005年的34.2亿元,彩铃下载次数超过3000万,2006年收入升达67.51亿 元人民币。 元人民币。
收入
简评:2004-2007年均增长率为129.3%,传统话音业务中的增值服务, 简评:2004-2007年均增长率为129.3%,传统话音业务中的增值服务,把运营商 年均增长率为129.3% ARPU值提升了 10元 值提升了5 的ARPU值提升了5—10元,一度低迷的话音业务因彩铃而东山再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 在 中 国被 评 为 “21世 纪 年 度 最 佳 外 国小 说 ” 。 … 本 文 以将 明示化 翻 译 理 论 为基 础 对 小
说 原 文及 中 译本 进行 仔细 对 照 ,对 中译 本 中 出现
的 明示化 类 型进 行研 究 。
1.明示 化 翻译
明示 化 (ExpliCitneSs)又 译 明晰 化 、 明 朗 化 、 明示 等 , 指 的是 “目标文 本 以更 加 明显 的表 达 方式 表述 源 文本 的信 息 。即 ,译 者在 翻译 过 程 中增添 解释 性 短语 或添 加 连接 词 等 来增 强译 本 的 逻 辑性 和 易解 性 ” (Shuttleworth & Cowi e,

结 合 本 文 的研 究 目的 以及 以上 的理 论 分析 ,
由于 篇幅 有 限 ,本文 将从 词汇 层 面 、语 法 层面 、
句 法层 面 对 中译 本 中 出现 的 明示 化现 象进 行 分析
研 究 。
Hale Waihona Puke 2.明示 化 的类 型 2.1 词 汇 层 面
在 文 学 作 品翻 译过 程 中 ,单 词 的明示 化是 最 基 本 的 ,也 是 出现 率最 高 的 。在 韩 中翻 译时 单词 的 明示 化主 要包 括 基本 的添 词法 、单词 补充 说 明 法 、单 词拆 分说 明法等 。在 此 部分主 要 就添 词法 和 单词 补充 说 明法进 行研 究 。
拗 韩 国语教学与研 究
韩 国小说译 本中出现的明示化现象分析
1997:55)。 贺显斌 (2003)就英 译 汉过程 中的 明示
化 (明晰化 )现 象作 了一项实证研 究。他选 取
欧 ·亨利 的短 篇小 说The Last Leaf及 其 中译 本
进 行 明示 化现 象 的分 析 ,其考 察 的结果 是 英文 小
2.1.1 添 词 法
在翻 译 过程 中 ,经常 会遇 到将 原 语 直接 翻译 的话 ,会使 译入 国读者 对句 子 内容 不 明所 以的情 况 。翻 译工 作者 在 翻译 过程 中既要 了解 原语 的 意 思 ,还 要有 充 分的运 用 译入 语 的能力 。
1.]7 叫1
暑 c){
}圊 a§g 寻I目目雹目
韩 国小说译本 中出现 的明示化 现 象分析
— — 以 从哪里传 来找 我 的 电话铃 声 为 中心
孙 敬 l天津 外 国语 大 学
[摘要]近年来很多韩 国小说被介译到中国,但是质量却不尽相 同。为 了提高翻 译质量对 中 译 本进 行 研 究 并 提 出有 效 的翻 译 方法 是 非常 必要 的 。因此 ,本 文对 比小 说 《从 哪 里传 来找 我 的电话铃声》原文及 中译本 ,对译文中出现的明示化翻译现象进行粗浅研究。主要从词汇 、 语 法 、句 法 等方 面 的 明示 化 现 象 进 行 研 究 。发 现 明示 化 翻 译 方 法 在 韩 国文 学 作 品 中译 过 程 中 ,对 于 中 国读 者 理解 韩 国文学 作 品起着 重要 作用 。
“穿上就 出去 了” 。虽仅 一 字之差 ,但 后者 多 了 “顺 承 ” 之 意 , 显 得 句 子 不 这 么 生 硬 古 板 。 “亡 ”原 文直 译为 “看 到 的东西 更加 丰富 了 ”与 “看 到 的东西 反而 更加 丰 富 了”一 句相 比,少 了 原文 中意 欲表达 “出乎 意料 ” 的意味 。
旱 .
三个人走 的时候 需要考 虑彼此 ,因此不 能像独 自
走路 的时候那 样仔细观察 这个城 市。因为有了三个
人 ,看到的东西反而更加 丰富了。
形 容 词 和 副 词 是 非 常 具 有 语 言表 现 力 的 词 汇 ,添 加进 译 文句 子中不 影 响原文 意思 的表 达 , 并 能够 使 译文传 递 效果更 加清 晰 明确 ,因此 在翻 译 过程 中经 常 使用 。以上 例句 是在 不影 响原 文 意 思表达 基础 上 符合 译入 国读 者思维 习惯 添加 的 副 词 。其 中原文 “] ”的意思 为 , “没有 收到 他 的 电话 已经有 八 年 了 ”,但 中国人不 这样 表达 , 因 此 用 了 中国人 常用 的 “已经 多少年 后 ”这种 表达 方 式 。 “L ”如 果 直 接 用 “穿上 出去 了 ” , 与
说 全 篇 134句 ,译 成 汉 语 后 明晰 化程 度 提 高 的有
79句 , 占58.96%。由上面 的研 究 结果可 知 ,明示
化 翻 译法 在翻 译 过程 中是普遍 存 在 的现 象 。为 了
增 加 文本 的可读 性 , 明示 化翻 译 在翻译 过 程 中起
着 不可 替代 的作用 。

世o1 5:i珥.
他 再次给我打 电话 己经 是八年 后了。
L .
世 咖
罟斟暑 u1 卫 鲁 斟.
我从鞋柜里拿 出运动鞋,穿上 就出去 了。
亡 .
贺o1
呈 叫1
坠 斟 喜
鲁 Ⅷ 审 o1王^1暑 列司 旦 吴营
旦L} 司爿 01 71硎导咖 旦 o1亡1 詈
本研究是以韩国文学作 品 《o{叫 71- 乙+暑 委 斟避o1鲁 卫》 (2010,申京淑)以及 中译 本 《从 哪里 传 来找 我 的 电话 铃 声 》 (2011,
薛 舟 、徐丽 红 )为研 究对 象 展开 研 究 。 《叫q
71-叶 詈
斟避o1鲁 卫》 出版后在韩
国 累计 销 量 过 50万 册 , 并获 得 极 高 评 价 , 并 在
[关键词]明示化翻译 ; 《从哪里传来找我的电话铃声》;韩国小说中译
绪论
中 韩建 交 以来 ,很 多 韩 国现 代 小说 被 介译 到 中 国 ,至 2014年 ,数 量 上 己达 N 5oo多 部 ,数 量 上 的繁 荣也 呼 唤质 量 上 的提 高 。为 了能够 更好 地 符合 中 国读 者 的 口味 ,在翻 译 时 需要对 原 文进 行 一 些再 创造 。但 ,现 今 对这 些 翻 译版本 的研 究却 很有 限 ,尤 其 是 中译 本 中 的一 些翻 译 策 略的相 关 研 究 。对这 些 文 学译 本 进行 深 入研 究 ,不 仅 能增 进 中 国读 者对 原 文 的理 解 ,而 且 对翻 译 工作 者来 说 也有 很大 的启 迪与 帮 助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