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上海语文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综合运用专题
(完整word版)2017届上海语文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综合运用专题

上海市各区2017届初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综合运用2017年普陀区初三一模:阅读下面“小语”和“明明”的对话,完成第25—26题(10分)小语:最近在网上风行一时的“蓝瘦香菇”什么意思?明明:就是“难受,想哭”。
你怎么连这也不知道。
因为一位南方口音的小伙子把“难受,想哭”发音成了“蓝瘦,香菇”,就在网络上得到了病毒式传播。
小语:如今的网络流行语,25 。
明明:我们可以试着对比一下古人的表达和当下的网络流行语。
小语:古人形容人漂亮可以用“26(1)”“26(2)”。
明明:我们只会说“高富帅”“白富美”。
小语:古人形容人难看可以用“东施效颦”“獐头鼠目”。
明明:我们只会说“矮穷矬”“颜值低”。
小语:古人表达悲伤用“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明明:我们只会用“蓝瘦香菇”……小语摇头道:26(3)25、下列符合“小语”在对话语境下表达的一项是()(3分)A.有时候常常“流行”得让人马首是瞻。
B.有时候常常“流行”得让人捧腹大笑。
C.有时候常常“流行”得让人茅塞顿开。
D.有时候常常“流行”得让人莫名其妙。
26、联系语境,在26(1)、26(2)、26(3)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1)可填成语:(2分)(2)可填成语:(2分)(3)小语摇头道:(3分)三、综合运用(10分)25. D(3分)26. (1)(2)例:貌比潘安玉树临风顾盼神飞闭月羞花(各2分)(3)例:我也“蓝瘦香菇”;语汇太匮乏了(3分)2017年奉贤区初三一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4-26题(11分)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材料二:农耕时代,当时没有现代技术,一切靠天吃饭,农田的耕作播种需要了解天象,预测天气气候。
上海市部分地区2023年中考一模(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综合运用专题

①有奖竞答:观众将左侧的经典情节的序号填入右侧的人物姓名的空白中,凡是全部答对的观众可以参与抽奖,有机会赢得演出签名海报一张。请拟好答案。
①智取生辰纲
A.武松
______
②景阳冈打虎
B.杨志
______
③风雪山神庙
C.林冲
______
④拳打镇关西
D.鲁智深
C.【甲】长短句错落排列,抑扬顿挫,便于诵读。这是现代诗歌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
D.【乙】虽语言质朴,但能发挥实用文体的优势,尽情铺排,使内容充实、表述充分。
18. 当代桥梁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用途也更加广泛,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更充裕的素材和更广阔的想象的空间。请仿照艾青的《桥》的第三节,另行创作两句现代诗歌。
【材料二】
在浦东新区,融书房、张江科学城书房、国际象棋主题分馆等十几家主题房,满足了市民个性化文化需求,成为浦东文化建设的亮丽风景线。位于陆家嘴金融城的“融书房”,由老旧社区图书馆改建而成,率先探索由普通公共图书馆向有明显个性的“金融城市书房”转变。馆藏文献约五分之一为外文书籍,以金融方面图书资料及相关社群文化为特色。每周举办两场高质量读书会。既满足金融白领群体的需求,又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了阅读场所。
上海市崇明区202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5.(20分)学期临近结束时,同学们准备就本学期的名著阅读召开年级汇报交流会。
(1)下列事项将在筹备会议上研究确定,先删去多余的一项,再补充必要的两项。
A.活动主题B.名著阅读计划C.活动主要内容
D.活动时间E.活动地点F.参加活动人员
(2)请帮助节目策划组将以下节目内容分为三类,并排列好三个类别的顺序。
材料二:调查主要有以下发现:
2021年上海市高三语文一模汇编版--共13专题--392页完整版

2021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积累应用)
2021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理解性默写)
2021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散文)
2021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散文之高频题型)
2021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社科文)
2021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社科文之高频题型)
(1)该题考查诗词的语境义。选项A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大意是一丛丛盛开的桃花好像没人经管,你喜欢深红色,还是浅红色的桃花?选项C出自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大意是深江岸边静竹林中住着两三户人家,撩人的红花映衬着白花。选项D出自王维的《渭川田家》,大意是 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选项A、C、D都描绘了乡村的美丽景色,具有吸引力,适合做新农村宣传的标语。选项B出自元洁的《贼退示官吏(并序)》,大意是田租赋税有个固定期限,日上三竿依然安稳酣眠。作者把人民没有额外负担看作是年岁太平的主要标志,是“日晏犹得眠”即人民能安居乐业的重要原因,对此进行了热情歌颂,便为后面揭露“今”时统治者肆意勒索人民设下了伏笔。从诗句意思中看,选项B不能作为建设新农村的标语。
以常规的标准看,“凡尔赛”式的话语无疑是“不好好说话”的典型,然而在被群嘲之前,它的确是一种有效的自我表演、塑造、营销手段。在自媒体时代,,,,。
① 真实与仿象之间的界限正在消弭
② 表演性话语正越来越多地占领我们的嘴巴、耳朵、脑袋乃至整个生活。
③ 话语的质地变得浑浊而可疑
④ 随之而来的,是我们对世界的想象力正变得越发粗暴、单一、平面化。
A.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B.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C.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D.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上海专用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作文含解析

1.“心”是照亮美的光之源。
2.心灵与美请写一篇文章,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说的是掌控平衡好秩序和混乱的问题。
首先,人的内心深处追求一种叫做秩序的东西,那么我们不妨问自己——为什么要追求秩序?追求秩序的原因很多,你可以论证追求秩序能够让我们获得有序的结果,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增量,也可以说秩序本身能够让这个世界获得更加公平的跃迁机会,符合罗尔斯正义论中的“机会平等原则”,每个人都能够凭借自身的能力获得平等的机会,从而对于自己的命运做到掌控。
写作时考生要阐述两种观点的内涵,可以分析其中的合理性,也可以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驳斥;然后将二者统一起来,论述客观之美对人的主观心灵的作用,以及人的心灵在审美过程中的重要性,二者的辩证关系要阐述清楚;最后主要论述如何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尤其要肯定人的心灵之美在审美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提出人,尤其是青少年,应当注重心灵之美的修养,提升审美的敏感性和对美丑的辨别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客观存在的美,进而让心灵更美。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其实不妨在这个巨变的时代,暂时忘却经验主义,以一种坦然面对不确定性的心态来打理生活。这样或许我们不至于成为一个对结果与所谓“经验”孜孜以求的苦行僧,而是能在行动或生活的同时享受过程本身,找到生命本身更多的意义。而且生活中,“随性”经历往往会在我们暂时不能获取经验时,不至于过于沮丧,而是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失意,走出困境。
第二个“有人”否定了上述观点,也就是并不认为人的心灵决定美的存在。这个看法也有道理,美就在那里,你不能发现是你的问题,不能由此否定美的存在。这种观点承认美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从这个角度说,人更应该善于发现早就存在的美,这样才能感受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
2024届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高考一模卷【积累运用题】汇集附答案解析

2024届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高考一模卷【积累运用题】2024.12024届金山区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_。
(屈原《________》节选)(2)________,愿乞终养。
(李密《陈情表》)(3)王羲之《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兰亭的气候宜人。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推动了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
①在中华古代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国传统科技不仅自身持续发展②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同时古人也不断吸收外来科技知识,促进传统科技的创新发展④也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深远影响A.①④③②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2)小明近日收到朋友的请柬,发现正文中有一处划线部分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3分)(甲)适逢家父六十岁生日,特备薄酒,(乙)邀请您阖家光临广发大酒店大快朵颐。
(丙)12月18日11点28分恭候大驾,(丁)敬请赏光。
A.甲B.乙C.丙D.丁()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部分积累应用(10分)1.(5分)(1)固前圣之所厚离骚(2)乌鸟私情(3)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评分说明:答对1空给1分,多字少字错字别字均不得分。
2.(5分)(1)B(2分)(2)B(1分)赴宴或参加宴会(2分)评分说明:选择正确1分,修改正确2分。
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上学期高考一模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贾谊《过秦论》)(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毛泽东《·长沙》)(3)君子能够兼得先天之质朴本性与后天之修饰华美,正如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道:,。
2023届上海市中考各区一模语文考试试题专项(综合运用)汇编(附答案)

2023届上海市中考各区一模语文考试试题专项(综合运用)汇编2023年上海市长宁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三、综合运用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7—19题长宁区图书馆面向中小学生开设了“馆校携手,谱写公益新篇章”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17.【任务一:读者导引】某读者通过输入“我爱这土地”检索该作者的诗集,发现馆藏中并没有该书目。
你输入关键词“________”帮助他扩大检索范围,并快速锁定该作者的诗集。
18.【任务二:好书推荐】你在审校图书馆公众号“每周一推”栏目内容时,发现下列( )项表述出现了错误。
A.《童年》讲述了阿廖沙历经磨难,最终成长为坚强、正直的人。
B.《昆虫记》揭开了昆虫世界诸多的奥秘,是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C.《水浒传》是一部汇聚各路英豪降妖除魔,聚义梁山的奇书。
D.《红星照耀中国》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19.【任务三:阅读分享】(1)本期读书分享会将围绕《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进行线上讨论。
以下哪两项不适宜作为本次讨论会的题目?( )A.是斗士?是勇士?还是泼猴?B.充满浪漫主义、奇思幻想的经典C.七十二变,变的是本领,不变的是什么?D.精读与跳读的选择(2)图书馆公众号选定了以下两幅绘画作品作为本期读书分享会的海报插图。
请结合图中涉及的情节,从下列选项中,为故事中的孙悟空选择一组最合适的配词(填序号)①不畏艰难,坚持不懈②细心机敏,火眼金睛③桀骜不驯,敢于挑战天庭权威(3)下期读书分享会的主题是“记忆中的温暖”,你准备选择下列哪本书进行分享?请结合具体情节说明理由。
(100字左右)A.《昆虫记》 B.《朝花夕拾》 C.《童年》我选择: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综合运用17.艾青诗选18.C19.(1)BD(2)大闹天宫(③)三借芭蕉扇(①)(3)示例:选择B,《朝花夕拾》中不乏充满温情与童趣的文章。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闵行区初三期末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参考答案1.(3分)心忧炭贱愿天寒2.(3分)静影沉壁3,(3分)无可奈何花落去4.(4分)怡然不动,做尔远逝(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9 题(22分)5.(1分)宋(1分)欧阳修6.(2分)来到(2分)看,回头看7.(3分)D8.(2分)心远(2分)超脱世俗 (2分)与民同乐9.(2分)有意 (2分)无心 (3分) 顺其自然/凡事不必刻意二、现代文(3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15分)10.(2分)(1)以文润心,提升文化的育人功能;(2分)(2) 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融会贯通:(2分)(3)提升文化的育人功能,还应强化内外联动。
11.(3分)B12.示例:(1分)放在第3段。
(2 分)阳明中学举办了“阳明文化周”活动,不仅学习了儒家思想,加强了阳明学子践行儒家思想。
(1分)作为事实论据或者举例论证;(2 分)论证了通过以行践知,外化于行的方式,达到了知行合一的观点。
13,(1)(2分)“我”在书桌前删改文章、想象文章发表、画插图等(2)(2分)书桌带给“我”温馨、享受、安全感14(3分)A (2分)B15.(2分)让人心灵舒适的书16.“释放”好,(3分)“释放”这个动词,写出了“美好与忧伤”先是积蓄在内心里,然后通过写作表达出来的过程,(1分)表现了写作带给作者的酣畅与惬意。
(1分)点明了在书桌前写作对“我”的意义。
“流消”好,(2分)“流淌”这个动词,将“美好与忧伤”有形象化,(2分)写出了在写作中情绪表达的舒缓与轻柔,写出了写作带给作者的美好感受,(1分)点明了在书桌前写作对“我”的意义。
17.(1分)用“迷人”修饰“书桌”,新颖别致:(1分)“迷人的书桌”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指“我”在书桌前读书写作的日子;(2 分)书桌之所以“迷人”,是因为了我在书桌前的阅读,能让我思绪纷飞,进行无尽的文学想象,与作者与书中人物相遇,在做梦中去向远方等,我在书桌前的写作,能让我表达内心的感受,书桌见证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2 分) 用“迷人的书桌”为题,蕴含了阅读与写作对“我”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揭示了本文的主旨。
2024年上海静安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初三语文一模静安区语文试卷(含答案)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
(《竹石》)2.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3.……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学生在求学过程中,也应拿出杜甫《望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概,满怀豪情,不断进取,从而领略每一段学习征程中最美丽的风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10题(22分)【甲】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醉翁亭记(节选)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喜雨亭记(节选)苏轼①亭以雨名,志喜也。
……②子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②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③。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⑤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③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注释】①扶风:折凤翔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各区2017届初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综合运用2017年普陀区初三一模:阅读下面“小语”和“明明”的对话,完成第25—26题(10分)小语:最近在网上风行一时的“蓝瘦香菇”什么意思?明明:就是“难受,想哭”。
你怎么连这也不知道。
因为一位南方口音的小伙子把“难受,想哭”发音成了“蓝瘦,香菇”,就在网络上得到了病毒式传播。
小语:如今的网络流行语, 25 。
明明:我们可以试着对比一下古人的表达和当下的网络流行语。
小语:古人形容人漂亮可以用“ 26(1)”“ 26(2)”。
明明:我们只会说“高富帅”“白富美”。
小语:古人形容人难看可以用“东施效颦”“獐头鼠目”。
明明:我们只会说“矮穷矬”“颜值低”。
小语:古人表达悲伤用“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明明:我们只会用“蓝瘦香菇”……小语摇头道: 26(3)25、下列符合“小语”在对话语境下表达的一项是()(3分)A.有时候常常“流行”得让人马首是瞻。
B.有时候常常“流行”得让人捧腹大笑。
C.有时候常常“流行”得让人茅塞顿开。
D.有时候常常“流行”得让人莫名其妙。
26、联系语境,在26(1)、26(2)、26(3)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1)可填成语:(2分)(2)可填成语:(2分)(3)小语摇头道:(3分)三、综合运用(10分)25. D(3分)26. (1)(2)例:貌比潘安玉树临风顾盼神飞闭月羞花(各2分)(3)例:我也“蓝瘦香菇”;语汇太匮乏了(3分)2017年奉贤区初三一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4-26题(11分)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材料二:农耕时代,当时没有现代技术,一切靠天吃饭,农田的耕作播种需要了解天象,预测天气气候。
于是,我们的先人就发现可以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来认识外界自然变化,认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慢慢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
材料三:从科学角度上讲,“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视太阳从春分点,也就是黄金零度出发,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
为一回归年,24个节气正好360度。
材料四:不仅古代,在现代“二十四节气”也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清明节气的祭祖活动、冬至的吃饺子等;在农村,二十四节气仍然指导着农民朋友们的农事活动;中医的理论体系会要求医生考虑节气,也就是结合天气气候特点和病人的病症来看病,广大老百姓也会按照节气规律来改变作息饮食和养生。
24、根据材料一,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曲中的景物应该在________、________等节气中。
(4分)25、后三组材料分别从“二十四节气”的、、三方面来介绍。
(3分)26、以下是征集到的传承“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措施,其中不符合的两项是()(4分)A.鼓励种植、销售反节气疏果。
B.把节气列入课本,把节气故事编成民谣。
C.各大报纸设专版宣传节气知识。
D.各个单位定期举行相关节气的知识竞赛。
E.取消小长假,恢复“五一”长假。
三、综合运用(10分)24、从立秋到霜降的六个节气中任选两个(2+2分)25、由来或来历;科学原理或科学说明;(社会)意义或者影响(各1分)26、A、E(2+2分)2017年宝山区初三一模:三、综合运用(1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5-26题。
材料一:在诗词中引用历史上的故事,或借用古籍中的诗句,叫做“用典”。
这些被引用的历史故事或古籍中的诗句,被叫做“典故”。
使用典故,是古诗词常用的一种手法,使用典故能够增加表达的内涵,增添语言的厚重感和趣味性。
材料二:史记记载,班超少年时就有远大志向,在家孝顺勤谨,辛苦操劳,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养家,长期抄写,劳苦不堪。
有一次他扔下手中的笔,感叹道:“大丈夫应该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一辈子在笔砚之间忙碌呢?”(均摘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八(上),有删改)25、(1)根据“材料一”,使用典故的好处是。
(2分)(2)“材料二”涉及的典故出处是《》(书名),陆游在《诉衷情》中“当年万里觅封侯”,就是借用这个典故表达了。
后人用成语概括这个典故。
(4分)26、下列在诗词中未用典故的是()多项选择。
(4分)A.到乡翻似烂柯人B.水光潋滟晴方好C.孤蓬万里征D.黄衣使者白衫儿E.怀旧空吟闻笛赋F.但余钟磬音25.(1)(2分)增强表达的内涵,增添语言的厚重感和趣味性 (2)(4分,第二空2分,其余两空各1分)后汉书报效祖国的壮志投笔从戎 26.(4分)BCDF2017年静安区初三一模:三、综合运用(10分)25、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试题。
经过5个多月的市民投票和专家评审,市民文化节组织评选的100个乡土文化符号近日出炉。
在上海这样一个大都市,乡土文化符号不仅仅指向农村文化,而应把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重要文化符号也纳入进来。
“乡土”即“本乡本土”,强调地方色彩和区域文化,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符号均可纳入。
评选出来的100个乡土文化符号分为名胜史迹、景观地标、海派人文三个类别。
其中,名胜史迹作为城市历史记忆的活化石,在入选的100个乡土文化符号中占比逾40%。
海派人文类文化符号则囊括了文化名人、海派技艺、民俗风情、特产美食等不同子类别。
(1)材料围绕□□□□□□□□□□□□□□□这一新闻事件,主要从□□和□□两方面作了介绍。
(4分)(2)根据材料,以下属于..景观地标的两项是()(3分)A.东方明珠B.石库门C.广富林遗址D.黄浦江(3)“外滩”此次作为名胜史迹入选十大“最上海”乡土文化符号,请为它撰写入选理由。
(3分)三、综合运用(10分)(1)100个上海乡土文化符号评选出炉(2分)范围/定义/内涵(1分)类别/分类(1分)(2)A、D(3分。
选对一个给2分,两个给3分)(3)示例:外滩是旧上海十里洋场的真实写照/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始的起点/是旧上海金融、外贸机构的集中地/素有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是上海城市历史记忆的活化石,故得以入选。
(3分)2017年徐汇区初三一模:三、综合运用(10分)2016年11月18日14时07分,举国欢腾。
在太空遨游了33天的神舟11号飞船返航成功,为世界载人航天事业再添新彩。
校园里,大家对该事件也十分关注,学校准备举办以“航天梦”为主题的校园活动。
26、在策划活动过程中,同学间产生了以下对话,请你根据上下文补全对话内容。
策划者甲:“你知道吧,在我国21名航天员中,吴杰、李庆龙二人兼任教练员,他们从未上过太空。
我认为他们的相关材料不能入选本次活动的宣传栏,他们只是幕后人员,功绩远不如那些在太空遨游的航天员们。
”策划者乙:“(1)”策划者甲:“(2)。
我们就给吴杰、李庆龙的材料做一次晨板,你给晨报起个标题来突显“航天梦”这个主题吧”策划者乙:“我想了两个,一个是“天路基石”,一个是“飞天英雄”,你选一个合适的吧。
”策划者甲:“(3)”策划者甲:“还有一件事想听听你的建议,学校打算近日给返航的英雄们送一面锦旗,你帮我看看这里四句中哪一句在锦旗上最合适?”策划者甲:“太好了,和你交谈很有收获。
”三、综合运用26.(1)答案要点,表明不同意见指出两人在航天事业上的贡献,如他们身为教练员,都培养了很多航天员为航天事业的发展默默奉献,值得我们敬佩,应该加以宣传。
(4分)(2)答案要点:表明对策划者乙的赞同(1分)。
(3)天路基石。
(1分)(4)九天探径,神州园梦(3分)2017年杨浦区初三一模:三、综合运用(10分)近期,骑着漂亮的小橙车来上学,已成为一种时尚。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加入绿色出行的队伍,班级拟开展“膜拜单车(mobike)”主题探究活动。
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24、以下是三则关于膜拜单车的介绍,请为它们加上小标题。
(3分)(1)将前沿的移动互联网科技与中国擅长的自行车制造业结合在一起,诞生了世界上第一辆智能无桩自行车——摩拜单车:它采用了B2C分享经济运营模式,即企业拥有一个产品,但不是卖给用户,而是让这个产品不断地周转,大家共享。
这就是摩拜单车的创新价值所在!(2)使用前,用户需下载摩拜单车APP客户端,进行实名认证。
支付押金;通过“手机APP点击图标——地图找车——扫码取车”即可使用;使用完毕后,用户将车辆停放政府划线的停放点即可。
摩拜方面表示,摩拜单车这一新生事物是以倡导绿色出行的方式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3)目前,上海已建立了230多个摩拜单车推荐停车点,有71个地铁站的自行车收费点对摩拜单车免费开放。
摩拜在上海的良好发展受益于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25、结合了解的信息和生活实际,说说摩拜单车除价格低廉外的其他益处。
(3分)①;②;③。
26、目前,摩拜单车出现了强劲的对手OFO单车,阅读下表,用一句话写出两者的比较结果。
(4分)三、综合学习(10分)24、①摩拜单车的诞生和运营的创新价值②摩拜单车的使用方法(使用流程)③摩拜单车在上海的良好发展受益于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3分)25、如:①使用便捷②绿色环保,减少污染③锻炼身体,有益健康(3分)26、摩拜单车除价格略高外,在车辆来源、安全性能、使用方法方面都优于ofo。
(4分)2017年黄浦区初三一模:三、综合运用(10分)24、2016年4月,上海街头出现了“摩拜单车(mobike)”,它与原本的公共自行车不同,不用办卡,没有车桩,用二维码就能开锁,在APP上就能找车。
用户可以把车停放在除弄堂、小区、楼道等区域外的任意合法非机动车停放点。
半年后,“摩拜单车”有推出了轻骑(Mobike Lite),有了更人性化的设计:重量接近日常用的自行车,安放了车篮,设计了可升降座椅。
在试运营一段时间后,公司对投放的1000辆“摩拜单车”进行了使用状况的调查,发现还存在不规范停放、私自占有、恶意损坏等现象。
(1)“摩拜单车”针对“知晓度”和“使用率”,在20-45岁人群中随机抽取300名进行了小型调查:未曾使用2%23%31%25%19%是:;根据阅读文段《堵车,是一种城市病》推测,产生这一调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4分):(2)右图是小刘的“摩拜单车”骑行图,请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描述小刘的骑行路线。
(2分)(3)小刘给“摩拜单车”的客服经理王明发了一封邮件,指出了“摩拜单车”自重较重的不足,同时,他还认为“摩拜单车”没有必要收取299元押金。
假设你就是“摩拜单车”的客服经理王明,请你结合上述所有相关材料,完成以下对小刘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