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广东省农业技术经济学自考试卷与答案
技术经济学题库与答案

《技术经济学》考试试卷班级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财务报表分析中的资产负债比率是指负债总额与________之比,速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总额减去存货后与______之比。
2、功能分析是价值工程的核心。
功能分析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功能评价三个步骤。
3、“年利率为15%,按季计息”,则年名义利率为________,年实际利率为________,季度实际利率为________ 。
4、经济效果表达方式通常有三种,一种是差额表示法,一种是比值表示法,还有一种____ ____表示法。
5、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称为________。
6、经济持续增长来源于________的持续活跃。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费用中()不是现金流量。
A.原材料B.折旧C.工资D.管理费用2、方案A初始投资20000元,年收益5500元;方案B初始投资为10000元,年收益30 00元,则相对追加投资回收期为()A.4.3年B.4.0年C.3.64年D.3.33年3、(C )是指设备在市场上维持其价值的时期。
A.设备自然寿命B.物质寿命C.技术寿命D.经济寿命4、单利计息与复利计息的区别在于( )。
A.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B.是否考虑本金的时间价值C.是否考虑先前计息周期累计利息的时间价值D.采用名义利率还是实际利率5、当我们对某个投资方案进行分析时,发现有关参数不确定,而且这些参数变化的概率也不知道,只知其变化的范围,我们可以采用的分析方法是()。
A.盈亏平衡分析B.敏感性分析C.概率分析D.功能分析6、可行性研究分为( )和评价、决策。
A.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和最终可行性研究B.初步可行性研究、最终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C.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和最终可行性研究D.机会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和最终可行性研究7、同一净现金流量系列的净现值随折现率i的增大而( )。
《技术经济学》考试题库及答案02

站点: 中山 专业年级: 工商 01 形式: 夜大 层次: 专科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成绩
一、单项选
择题(每小
题 1 分,共 10 分)
1、等额分付值 A 每一次都在每一期( )支付。
A、期初
B、期末 C、期中 D 任意时间
2、静态投资回收期,表明投资要多少年才能回收,便于投资者衡量( )。
3、决定设备合理更新期的依据是( )。
2、对常规投资项目,设基准收益率为 i0,若内部收益率指标 IRR>i0 则方案( )。
A、可行 B、NPV>0 C、不可可行 D、NPV<0 E、NPV>1
3、从投资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来看,衡量投资项目是否可持续发展,可采用( )指
标来考核。
A、 技术效益评价 B、生态效益评价 C、经济益评价
D、环境效益评价 E、社会效果评价
4、某手表由六个主要部件构成,其有关数据如表。计算各部件的价值系数,相差成本填表 并进行分析。
预计成本与现实成本差价表
序号 部件名称
功能系数 现实成本
.
.
1 夹板 2 原动系
11.96 7.71
3
擒纵调速系
22.83
4 防震器
9.41
5 表盘
8.75
6 表壳
39.34
序号 合部计件名称 功能评1价00系.00数
1、经济效果
2、机会成本
3、资金结构
4、常规投资方案
5、功能评价
六、计算题::
1、某公司欲引进一项专利,对方提出有两种付款方式可供选择。一种是:一笔总算售价 25
万美元,一次支付;另一种是:总算与提成相结合,其具体条件是,签约时付费 5 万元,从
1月广东省农业技术经济学自考试卷与答案

2010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卷技术经济学(课程代码06270)重要提示: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照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误、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从研究内容看,狭义技术经济学可分为()A、理论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B、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C、技术学的农业技术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农业技术经济学D、技术、经济、生态、社会、价值系统的农业技术经济学2、某种资源以一定数量增加时,总产品是不断增加的,但每次增加的数量则不断下降,这称为()A、资源报酬固定形态B、资源报酬递增形态C、资源报酬递减形态D、资源报酬平衡形态3、单项资源报酬递增形态的生产函数曲线是()A、上凸形态B、下凹形态C、直线D、无法确定4、对农业产业结构高速的技术经济学效果进行调查,通常要采用哪种调查法?AA、全面调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5、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为()A、资料收集与整理、制定研究计划、方案优选和综合评价B、制定研究计划、资料收集与整理、方案优选和综合评价C、制定研究计划、资料收集与整理、综合评价和方案优选D、资料收集与整理、制定研究计划、综合评价和方案优选6、某改良水稻产值为26000元,种植面积为40公顷,消耗的总生产成本为8000元,其中生产费用为6000元,则单位土地面积的纯收益为()A、450元/公顷B、500元/公顷C、560元/公顷D、654元/公顷7、资金生产率指标组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A、成本产品率指标和成本利润率指标B、固定资金占有率指标和流动率指标C、成本生产率指标和资金占用生产率指标D、成本净产率指标和资金占有资产率指标8、研究农业技术措施,方案和政策实施后经济效果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的方法,属于比较分析法中的()A、平行比较法B、分组比较法C、动态比较法D、比较分析法9、犁耕和机耕具有可比性,这是基于比较分析法的哪个原则()A、劳动对象的可比性B、资源的可比性C、技术功能的可比性D、特定因素的可比性10、生产弹性EP取何值时称为生产的合理阶段?()A、EP <0 B、0<EP<1 C、EP>1 D、-1<EP<111、某生产函数表达式为y=2x2-0.5x,当x=2时,其精确边际产量为()A、9B、8C、7.5D、712、一定的资源生产产品Y1和Y2,当产品生产的组合方案由(20,22)变为(28,14)时,在这两点之间,产品Y2代替Y1的平均边际代率为()A、-1B、-1.5C、-3D、-413、为排除实验点的天气干扰,建立如下生产函数:y=eβω(a+bx-cx2),式中β为常数,ω为表示天气的随机参数。
全国2010年1月自学考试工程经济试题

全国2010年1月自学考试工程经济试题课程代码:0219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没有物质实体,能使拥有者长期受益的资产被称为( )A.流动资产B.无形资产C.递延资产D.固定资产2.工程概算法中,预备费用一般占建筑工程、设备投资和其他费用之和的比例为( )A.3%—6%B.4%—7%C.5%—8%D.6%—9%3.影子价格的确定,首先必须区分投入物与产出物是( )A.出口货物和进口货物B.外贸货物和非外贸货物C.自行生产货物和购买货物D.实体货物和非实体货物4.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的可供外销的产品、半成品以及工业性作业的价值称为( )A.商品产值B.总产值C.净产值D.销售收入5.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是指工程项目( )A.生产与产出的比较B.投入与投资的比较C.所得与所费的比较D.利润与税收的比较6.当相比较的各技术方案的经济寿命周期有倍数关系时,各技术方案的共同计算期应采用 () A.最大公约数 B.最小公倍数C.一般采用20年D.应采用约定的计算期7.设K 0为投资总额,H m 为年净收益,则投资收益率可表示为( ) A.m H K 0 B. 0K H mC. m H K 0×100% D. 0K H m×100%8.差额投资回收期对多个方案进行比较优选时,各比较方案投资额的排列顺序为( )A.任意B.由大到小C.由小到大D.大小间隔9.在技术方案寿命周期内,方案的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收益率为( )A.净现值率B.投资收益率C.折现率D.内部收益率10.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确定企业产品方案、工艺方案和生产结构的主要依据是( ) A.生产规模 B.技术选择C.经济方案D.市场调查11.规模经济是指因生产规模变动而引起的( )A.成本变动B.固定资产变动C.产量变动D.销售量变动12.在工程项目评价中,反映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利润总额、所得税及税后利润分配情况的财务报表,称为( )A.现金流量表B.损益表C.资产负债表D.资金来源与运用表13.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试制和销售的新产品称为( )A.换代新产品B.国内新产品C.世界新产品D.企业新产品14.价值工程是分析功能、成本和价值三者关系的科学方法,其成本是指( )A.生产成本B.寿命周期成本C.经营成本D.使用成本15.制约功能的条件包括5W 和( )A.2AB.2CC.2MD.2H 16.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力的作用,使零部件产生实体磨损,导致零部件的尺寸、形状和精度发生改变,直至损坏,称为( )A.第I 种形式的有形磨损B.第I 种形式的无形磨损C.第II 种形式的无形磨损D.第II 种形式的有形磨损17.如果设备的磨损是可以消除的有形磨损,则相应的补偿方式应该是( )A.更新B.修理C.完全补偿D.现代化改装18.在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计算中,当设备最佳使用年限T 为偶数时,改用直线折旧法的年度是( ) A.2T B. 2T +1 C. 2T +211 D. 2T +2 19.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实际就是控制( )A.生产成本B.固定成本C.设计成本D.研制成本20.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时,称为( )A.偏差B.有利差异C.不利差异D.误差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农业技术经济学_习题集(含答案)

《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习题集一、单选题1. <农业技术经济>正式命名时间是( )A. 20世纪50年代B. 1962年C. 1963年D. 1978年2.既是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析手段,又是农业技术经济学的重要基础学科,是指( )A. 政治经济学B. 经济学C. 社会学D. 数学3.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性质属于( )A. 管理科学B. 经济科学C. 技术科学D. 社会科学4.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特征之一是( )A. 经济适用性B. 经济实效性C. 技术可行性D. 技术与经济的结合5.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在农业生产中大大增加了产量,产品质量显著提高以及( )A. 劳动生产率上升B. 效益提高C. 劳动消耗持续下降D. 以上全部6.经济效果的二重性中,社会属性体现了( )A. 生产关系的性质和要求B. 生产力的性质和要求C. 上层建筑的性质和要求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性质和要求7.农业技术经济的综合效果是指( )A. 经济效果B. 生态效果C. 社会效果D. 以上全部8.经济效果的二重性中,自然属性体现了( )A. 生产关系的性质和要求B. 生产力的性质和要求C. 上层建筑的性质和要求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性质和要求9.从农业生产考察,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具有的特点有:适应自然、不确定性和( )A. 生产周期长B. 因土制宜C. 资金占用量大D. 依赖性强10.经济效果是指()A. 产出与投入之比B. 投入与产出之比C. 投入与产出之差D. 消耗与成果之比11.农业技术经济评价的一般资料包括农业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和( )A. 环境条件B. 农业生产技术条件C. 资金条件D. 地理条件12.反映和估计将来的成本支出、销售收入及利润,并测算出项目经济效益的价格是( )A. 市场价格B. 影子价格C. 销售价格D. 批发价格13.农业技术经济评价的经济效果指标的好坏表明某项技术措施、技术方案的( )A. 优劣B. 满意程度C. 生命力D. 经济效益14.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之一是( )A. 结构清楚B. 少而精C. 全面D. 系统15.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有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 )A. 单位面积纯收入B. 资金生产率C. 劳动盈利率D. 产品成本率16.指标体系的设置,应保证做到意义明确和( )A. 全面B. 理论恰当C. 方法简便D. 数据准确17.评价投资效益的动态方法有内部报酬率法和( )A. 投资回收期法B. 投资收益率法C. 投资报酬率法D. 净现值法18.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的原则之一,既要考虑经济效果,生态效果,又要考虑( )的统一.A. 技术效果B. 社会效果C. 公众效果D. 环境效果19.农业技术经济评价的边际性,一是指边界的意思,再就是指( )A. 经济B. 技术C. 增量D. 减量20.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果的评价指标有( )A. 新增总产量B. 新增纯收入C. 科技费用新增收益率D. 以上全部21.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效果具有多重涵义,既有绝对经济效果,又有( )A. 预期经济效果B. 技术经济效果C. 社会经济效果D. 相对经济效果22.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是科研,推广和( )共同活动的结果.A. 销售B. 中介C. 生产D. 管理23.从农业技术考察,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具有的特点有: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相关性,综合性,多样性,不稳定性和( )A. 适用性B. 经济性C. 持续性D. 季节性24.农业劳动生产率是()A. 农产品产量与活劳动时间的比值B. 活劳动时间与农产品产量的比值C. 生产成本与活劳动时间的比值D. 活劳动时间与生产成本的比值25.土地生产率是()A. 产品量与土地面积的比值B. 土地面积与产品量的比值C. 生产总成本与土地面积的比值D. 土地面积与生产总成本的比值26.经济效果指标包括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内部报酬率和()A. 农产品商品率B. 农产品创汇率C. 投资回收期D. 森林覆盖率27.生态效果指标包括土壤肥力指标、水土保持指标、生态环境污染程度指标和()A. 土地生产率B. 内部报酬率C. 森林覆盖率D. 农产品商品率28.社会效果指标包括农产品创汇率、人均农业劳动力供养非农业人口数量指标和()A. 土地生产率B. 劳动生产率C. 农产品商品率D. 投资回收期29.评价投资效益静态指标有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和( )A. 内部收益率B. 外部收益率C. 投资收益率D. 净现值30.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在农业生产中大大增加了产量,产品质量显著提高以及( )A. 劳动生产率上升B. 效益提高C. 劳动消耗持续下降D. 以上全部31.从农业技术措施的内容看,可以分为生物技术措施、机械技术措施和( )A. 管理技术措施B. 信息技术措施C. 经济技术措施D. 农业技术措施32.农业的发展一是靠正确的政策,二是靠( )A. 科学技术进步B. 人们的努力C. 经济的发展D. 社会的进步33.农业企业规模经济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 )A. 产值成本率B. 商品率C. 资金周转率D. 农民收入34.为使技术方案能顺利实施,一般要做好( )A. 实施程序B. 典型实验C. 检验和修正D. 以上全部35.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在技术经济分析中的应用主要是用于技术方案的选优和( )A. 技术经济预测B. 市场预测C. 经济预测D. 需求预测36.一般常用的数量分析法中,有比较分析法,试算分析法,综合评分法和( )A. 统计分析法B. 会计分析法C. 数学分析法D. 因素分析法37.求内部报酬率的基本方法是( )A. 试差法B. 盈亏法C. 净现值法D. 线性规划法38.边际平衡的原理是( )A. 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B. 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C.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D. 边际收益等于零39.“边际”的概念,是()“因变量”的变化率。
xx年1月06270《技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xx年1月06270《技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xx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卷技术经济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误、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属于应用经济学内容的是 A、技术经济史B、农业技术经济模型 C、技术经济方法 D、种植业技术经济学2、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是 A、国际、国家水平 B、部门、地区水平C、企业、事业单位水平D、农户水平3、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自然资源是 A、风力B、森林C、耕地D、矿产4、下列关于经济效益临界值表达式正确的是A、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0B、经济效益临界=产出/投入≧1C、经济效益临界=所得-所费≧1D、经济效益临界=所得-所费≦15、为了提高经济效果,可采用的途径是A、在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同时增加的情况下,劳动耗费的增加量大于劳动成果的增加量B、在劳动耗费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劳动成果量C、在劳动耗费增加的同时,劳动成果量减少D、在劳动成果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劳动耗费6、选择课题项目时,应注意评价项目必须具备三个特征,即成果可以计量、责任可以明确和A、完成时间较短B、完成时间较长C、完成时间可以界定D、完成时间无限制7、衡量农业技术经济研究工作成果是否具有推广价值的先决条件是 A、确定课题项目B、拟定课题研究提纲 C、收集与占有农业技术经济资料D、综合评价农业技术方案8、下列属于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分析指标的是 A、土地生产率B、土地利用率C、农产品商品率D、劳动生产率9、在运用比较分析法时,一般来说,必须尊许的原则是 A、一致性原则B、可量化原则C、可比性原则D、动态性原则10、生产弹性取何值时成为生产的绝对不合理阶段?A、Ep﹤0B、0﹤Ep﹤1C、Ep>1D、-1﹤Ep﹤111、某生产函数表达式为y=,若x=3时,其精确边际产量为 A、B、C、D、-12、齐次生产函数Y=的齐次阶是 A、B、C、1 D、13、当所有要素投入增加1%,产出增加小于1%,这种情况称为 A、固定比例报酬B、比例经济C、比例不经济D、规模报酬14、农业技术市场的市场主体是 A、农业技术商品B、农业技术市场的买方、卖方和中介三方 C术交易场所15、某项新技术的综合评分为160分,该技术的参照农业技术评分为1xx年技术进步速度C、科技成果转化率D、综合要素生产率19、我国作为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适宜采用的技术进步类型是A、劳动节约型B、资金节约型C、土地节约型D、中心技术进步型xx年技术进步速度 B、A为转换系数 C、D、bi为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E、存在计算困难、误差值大、运用不便的局限性23、农业科技成果的分类有A、基础性成果B、间接性成果C、应用性成果D、软科学性成果E、直接性成果24、公共政策的特征有A、阶段性B、合法性C、功能单一性D、权威性E、强制性25、下列关于中性技术进步描述,正确的有A、一般变现为既节约资金,又节约土地和劳动B、现实中,中性技术进步是很少见的C、同比例地减少了生产同量农产品的资本、劳动与土地的投入量D、又称为偏向技术进步E、资金节约远远大于劳动和土地的节约三、判断题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
技术经济学题库与答案

《技术经济学》考试试卷班级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财务报表分析中的资产负债比率是指负债总额与________之比,速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总额减去存货后与______之比。
2、功能分析是价值工程的核心。
功能分析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功能评价三个步骤。
3、“年利率为15%,按季计息”,则年名义利率为________,年实际利率为________,季度实际利率为________ 。
4、经济效果表达方式通常有三种,一种是差额表示法,一种是比值表示法,还有一种____ ____表示法。
5、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称为________。
6、经济持续增长来源于________的持续活跃。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费用中()不是现金流量。
A.原材料B.折旧C.工资D.管理费用2、方案A初始投资20000元,年收益5500元;方案B初始投资为10000元,年收益30 00元,则相对追加投资回收期为()A.4.3年B.4.0年C.3.64年D.3.33年3、(C )是指设备在市场上维持其价值的时期。
A.设备自然寿命B.物质寿命C.技术寿命D.经济寿命4、单利计息与复利计息的区别在于( )。
A.是否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B.是否考虑本金的时间价值C.是否考虑先前计息周期累计利息的时间价值D.采用名义利率还是实际利率5、当我们对某个投资方案进行分析时,发现有关参数不确定,而且这些参数变化的概率也不知道,只知其变化的范围,我们可以采用的分析方法是()。
A.盈亏平衡分析B.敏感性分析C.概率分析D.功能分析6、可行性研究分为( )和评价、决策。
A.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和最终可行性研究B.初步可行性研究、最终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C.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和最终可行性研究D.机会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和最终可行性研究7、同一净现金流量系列的净现值随折现率i的增大而( )。
广东省自考《06270农业技术经济学》章节笔记和计算题资料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业技术经济学》章节笔记和计算题资料课程代码:06270第一章导论1、广义技术的含义(名词解释)。
P72、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三要素:技术、经济、计量(单选题)。
P153、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定义(单选题)。
P19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判断改错)。
P26倒数第3行—倒数1行2、研究肥料利用率、全价饲料配合比例、种子发芽率、农机作业合格率,反映满足特定技术目标要求的程度,它的特点是没有劳动产品,可称为技术中间效果(多选题)。
P293、经济临界点:它标志着……转折点(名词解释)。
P33倒数第3行—倒数1行4、提高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如下五种可能性(单选题)。
P355、一个经济总体的整体功能……而是决定于最弱一部分的能力值(判断改错)。
P36倒数第4自然段6、高度差表明了各要素能力值的最大差距和不平衡度……平衡工作的任务愈小(判断改错)。
P37倒数第2行—P38第2行7、物质资源(判断改错)。
P40第1和第2自然段8、资源的贮藏性与流失性。
劳动力、时间都是流失性的资源,一去而不能复返(单选题)。
P41第2自然段9、农业生产资源报酬形态三种,图表2—2注释文字更正为:a.报酬固定形态,b.报酬递增形态,c.报酬递减形态(单选题、判断改错)。
P43—P4410、农业生产资源报酬递减规律,结合图2—3(简答题)。
P44倒数第4-2行11、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报酬递减现象的两方面原因(简答题)。
P46第三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一般程序1、在确定课题项目时,选择难易适当的项目(判断改错)。
P502、在确定课题项目时,优先选择成果可以计量、完成时间可以界定、责任可以明确的项目(单选题)。
P50第四章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1、复杂问题简单化是对一项复杂经济事物仅设置一两项指标用来全面评价、综合衡量经济效果(判断改错)。
P702、见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图,人均农产品占有量是属于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目的指标(判断改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卷技术经济学(课程代码06270)重要提示: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照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误、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从研究内容看,狭义技术经济学可分为()A、理论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B、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C、技术学的农业技术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农业技术经济学D、技术、经济、生态、社会、价值系统的农业技术经济学2、某种资源以一定数量增加时,总产品是不断增加的,但每次增加的数量则不断下降,这称为()A、资源报酬固定形态B、资源报酬递增形态C、资源报酬递减形态D、资源报酬平衡形态3、单项资源报酬递增形态的生产函数曲线是()A、上凸形态B、下凹形态C、直线D、无法确定4、对农业产业结构高速的技术经济学效果进行调查,通常要采用哪种调查法?AA、全面调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5、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为()A、资料收集与整理、制定研究计划、方案优选和综合评价B、制定研究计划、资料收集与整理、方案优选和综合评价C、制定研究计划、资料收集与整理、综合评价和方案优选D、资料收集与整理、制定研究计划、综合评价和方案优选6、某改良水稻产值为26000元,种植面积为40公顷,消耗的总生产成本为8000元,其中生产费用为6000元,则单位土地面积的纯收益为()A、450元/公顷B、500元/公顷C、560元/公顷D、654元/公顷7、资金生产率指标组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A、成本产品率指标和成本利润率指标B、固定资金占有率指标和流动率指标C、成本生产率指标和资金占用生产率指标D、成本净产率指标和资金占有资产率指标8、研究农业技术措施,方案和政策实施后经济效果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的方法,属于比较分析法中的()A、平行比较法B、分组比较法C、动态比较法D、比较分析法9、犁耕和机耕具有可比性,这是基于比较分析法的哪个原则()A、劳动对象的可比性B、资源的可比性C、技术功能的可比性D、特定因素的可比性10、生产弹性EP取何值时称为生产的合理阶段?()A、EP <0 B、0<EP<1 C、EP>1 D、-1<EP<111、某生产函数表达式为y=2x2-0.5x,当x=2时,其精确边际产量为()A、9B、8C、7.5D、712、一定的资源生产产品Y1和Y2,当产品生产的组合方案由(20,22)变为(28,14)时,在这两点之间,产品Y2代替Y1的平均边际代率为()A、-1B、-1.5C、-3D、-413、为排除实验点的天气干扰,建立如下生产函数:y=eβω(a+bx-cx2),式中β为常数,ω为表示天气的随机参数。
若好于正常天气,则ω的取值()A、小于0B、等于0C、大于0D、无法确定14、某生产函数的表达式为:y=e0.8t x10.9x20.3,则资源x1的产出弹性为()A、1.2B、0.9C、0.8D、0.315、当所有的投入要素增加1%,产出增加为1.2%时,这种情况称为()A、固定比例报酬B、规模经济C、比例经济D、比例不经济16、某项新技术的综合评分为140分,该技术的参照技术评分为100分,价格为20万元,若该新技术的供方希望避免正面的竞争,则新农业技术的价格应()A、在28万元以上B、等于28万元C、在28万元以下D、无法确定17、农业技术商品处于成熟阶段的特点是()A、市场销售不断减少,经济效益下降B、成本下降,销售量迅速增长C、成本高,效益低D、产量高,产品销售量已达饱和,销售增和减缓18、某项新的科研成果的有效期内新增纯收益为60万元,该成果应用的新增生产费用为12万元,生产单位在新增纯收益中应占份额系数为0.3,则新增生产费用收益率为()A、5B、3.5C、1.5D、0.219、关于中性技术进步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般表现为节约资金或节约土地B、现实中中性技术进步是常见的C、不改变资金、劳动和土地的比率D、又称偏向技术进步20、农业技术测算模型中,可把技术进步份额分为中性技术进步和偏向技术进步作用的模型是()A、平均生产函数模型B、增长速度方程C、综合要素生产率指数D、边界生产函数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误、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下列各项中属于理论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内容的有()A、种植业技术经济学B、技术经济学说史C、林业技术经济学D、农业技术经济模型E、渔业技术经济学22、关于单项资源报酬固定形态描述正确的有()A、生产函数形态是直线,直线的斜率就是资源报酬率B、资源投入增加时,边际产品保持不变C、生产函数曲线是下凹D、资源投入增加时,产出相应成比例增加E、资源投入增加时,产出以不断增加的比例增加23、某项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2400万元,年平均利润增加额为40万元,该基本建设的使用年限为8年,则该项基本建设()A、投资回收期为6年B、投资回收期为3年C、能保证在报废前全部收回投资D、不能保证在报废前全部收回投资E、投资回收期无法确定24、关于成本线描述正确的有()A、等成本线的斜率为两种生产资源的价格之比B、总成本越大,等成本线离原点越远C、总成本保持不变,生产资源价格发生变化时,等成本线的斜率保持不变D、总成本越大,等成本线离原点越近E、生产资源价格不变,总成本发生变化时,等成本线的斜率随之发生变化25、农业技术进步特点有()A、综合性B、内生性C、突变性D、选择性E、渐进性三、判断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划线部分。
26、技术、经济、农业构成了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三要素。
( )27、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的关系表现为既存在一致性又存在矛盾性。
( ) 28、农机具属于流失性的资源。
( )29、通常所说的劳动生产率,实际上是活劳动生产率。
( )30、比较优势法是根据绝对成本来确定地区间的专业化分工。
( )31、在宣量的资源分配于两种产品生产的情况下,等收益线与等产量线的相切之点是收益最高的产品组合点。
( )32、一般而言,农业技术商品的寿命周期越长,价格越低。
( ) 33、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科技体系的核心。
( )34、单位土地面积纯收益指标反映了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水平。
(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5、生产弹性36、固定比例报酬37、科技费用新增收益率 38、土地节约型技术进步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9、简述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应用分析的一般步骤。
40、简述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41、某养殖场养殖每千克对虾所花费饲料成本的分析如下表。
饲料成本与各种影响因素的关系为:单位对虾饲料成本=1/单位产量×单位饲料消耗量×饲料单价。
采用连环代替法分析各种因素对饲料成1122(1)写出X 1与X 2的边际产量函数(2)当X 1=3,X 2=5,计算X 2对X 1的精确边际替代率。
2010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卷技术经济学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课程代码 06270)一、单项选择题1-5 ACBAC 6-10 ADCCB 11-15 CACBC 16-20 CDCCD 二、多项选择题21.BD 22.ABD 23.AC 24.ABC 25.ADE35.是产品数量变化与生产资源投入变化率的比率,反映产品产量对生产资源投入变动的敏感程度。
36.指所有的生产资源投入增加1%后,产出增加也为1%的比例报酬情况。
37.指在有效使用期间,累计有效推广范围内,新科研成果耗费每元科技费用能为社会新增加多少纯收益。
38.在农业要素投入的最佳组合中,技术进步相对使土地的份额减少了的技术进步类型。
五、简答题39.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主要特点有:(2分)(1)函数中的参数与各生产要素变量的经济意义是联系在一起的,且与使用的生产要素单位无关,计算方便。
(1分)(2)函数式通过取对数可以线性化,求解比较容易。
(1分) (3)函数式中 可以大于1,可以小于1,或等于1,因此,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农业生产实际。
(1分)40.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
(1分)②专业队伍与农民科技组织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体系。
(1分) ③精干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
(1分) ④强有力的农业科技保障体系。
(2分) 六、计算题 41.解:(1)计划数额:1/6*24*2=8元(2)单位对虾产量变动对对虾饲料成本的影响程度: 1/9*24*2=5.3 5.3-8=-2.7这说明了单位对虾产量的增加使得每千克对虾饲料成本降低了2.7元 (3)单位饲料消耗量变动对对虾饲料成本的影响程度: 1/9*30*2=6.7 6.7-5.3=1.4这说明了单位饲料消耗量的增加使得每千克对虾饲料成本增加了1.4元 (4)单位饲料单价变动对对虾饲料成本的影响程度: 1/9*24*3=10 10-6.7=3.3这说明了单位饲料单价的增加使得每千克对虾饲料成本增加了3.3元 (5)综合各因素变动对每千克对虾饲料成本的影响程度: -2.7+1.4+3.3=2因此,所有因素的变动使得每千克对虾饲料成本增加2元。
42.解:(1)x1的边际产量函数为:1212i n b b b b t i n Y Ax x x x e σ= i b ∑i bMPPx1=10-2x1 (3分)X2的边际产量函数为:MPPx2=20-2x2 (2分)(2)据资源替代率的计算公式为MRS=MPPx2/MPPx1=-(20-2x2)/(10-2x1) (3分)将x1=3,x2=5代入上式中可得MRS=-2.5所以,当x1=3,x2=5,x2对x1的精确边际替代率为-2.5. (2分)43.这三个方面的绝对经济效益如下:R1/C1=50/42=1.19R2/C2=72/62=1.16R3/C3=63/50=1.26三个方案的绝对经济效益都大于1,其中方案3的绝对经济效益最大,但是是否是最佳方案,还要进行相对经济效益分析。
这三个方案的相对经济效益如下:E12=(R2-R1)/(C2-C1)=1.1E23=(R2-R3)/(C2-C3)=0.75E13=(R1-R3)/(C1-C3)=1.625因为E12大于1,且C2大于C1,所以方案2优于方案1;因为E23小于1,且C2大于C3,所以方案3优于方案2;因为E13大于1,且C3大于C1,所以方案3优于方案1;所以方案3无论在绝对经济效益上,还是在相对经济效益上都是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