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Y寨卡病毒病防控(2016)

合集下载

寨卡病毒病防控态势简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寨卡病毒病防控态势简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寨卡病毒病疫情防控态势简报Situational Report on Zika Vir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第6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2月23日(第6期)一、疫情概况(一)我国内地疫情浙江省卫计委2月23日通报,在对该省首例寨卡病毒病患者同团旅游人员健康监测中,新发现两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确诊病例。

两病例为父子关系,义乌市人。

父,38岁;子,8岁,同赴寨卡病毒病流行地区斐济、萨摩亚旅行,旅行期间有蚊虫叮咬史。

目前,两患者均在接受隔离治疗,体温正常,病情已明显好转。

(二)国际疫情WHO更新态势简报(2月19日):上周全球新增2个寨卡病毒流行地区,即阿鲁巴和博内尔,均位于美洲。

2007年以来,全球共有48个国家或地区有寨卡病毒流行的证据,其中2015年以来,报告寨卡病毒病本地传播病例的国家或地区36个;有间接证据表明存在本地传播的国家或地区6个;近期未报告病例、但曾经证实寨卡病毒传播的国家或地区5个;以及出现本地病例、但尚无蚊媒传播疫情的国家或地区1个(详见附表1和图1)。

图1 2007-2016年全球寨卡病毒流行国家或地区分布(数据来源WHO)截至2016年2月11日,美洲共有28个国家或地区发生了本地传播疫情。

据巴西卫生部估计(鉴于疫情规模,巴西已不再统计寨卡病毒病病例数),自疫情暴发以来,巴西寨卡病毒病发病数在497593例至1482701例之间。

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6日,哥伦比亚累计报告寨卡病毒病病例31555例,其中确诊病例1504例。

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31日,非洲佛得角共报告7259例寨卡病毒病疑似病例。

二、相关调查研究进展(一)小头畸形WHO(2 月19 日):2015年11月-2016年2月13日,巴西报告小头畸形和/或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疑似病例5280例,其中死亡108例。

完成了1345例的复核,确诊为小头畸形的421例,其中41例有寨卡病毒感染证据(9.7%)。

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案2016年第二版

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案2016年第二版
2016年2月9日我国江西省发现首例输入性病例,截至201 月11日共发现输入性病例13例。
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二)流行病学
传染源和传播媒介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 潜伏期和传染期 地区分布 发病季节特点
(三)临床表现
病原学
寨卡病毒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 呈球形,直径约为40-70nm,有包膜。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 10794个核苷酸,编码3419个氨基酸.分为亚洲型和非洲型 型,目前在南美地区流行的病毒为亚洲型。
治疗
3.气阴两虚证。 症状:热退,神疲,口干,少气,斑疹渐隐,小便黄
见舌红、少苔,脉细。 治法:益气养阴。 基本方药:北沙参、麦冬、山药、五味子、天花粉、
叶、白茅根、麦芽。 中成药:可选用益气养阴类中成药。
治疗
(四)其他。 对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建议定期产检,每3-4周监测
生长发育情况。
婴幼儿感染病例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眼部和听力等改变。
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胎盘功能不全、胎儿宫内发育 缓、胎死宫内和新生儿小头畸形等。
实验室检查
(一)一般检查。 血常规:部分病例可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二)血清学检查。 1.寨卡病毒IgM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疫荧光法等进行检测。 2.寨卡病毒中和抗体检测:采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PR
中成药:可选用清热解表类中成药。
治疗
2.邪郁气营证。 症状:发热,口渴,疹点稠密,紫赤成片,头痛,骨
痛。可见舌质红绛,脉数。 治法:清营透邪。 基本方药:生地、赤芍、丹皮、紫草、银花、连翘、
根、青蒿、炒栀子、生石决明。 加减: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枳实;热甚者,加生
;头疼甚者,加钩藤;关节疼痛重者,加松节、桑枝。 中成药:可选用清营透邪类中成药。

寨卡病毒的预防措施

寨卡病毒的预防措施

寨卡病毒的预防措施
(广播稿)
寨卡病毒近来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在我国已确诊三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疫
情的出现引起不少人的关注。

寨卡病毒也称寨卡热,主要通过蚊媒传播,即通过被感染的伊蚊类蚊媒叮咬传播给人类。

这些蚊媒与传播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病毒的蚊媒相同,一般在水桶、碗、花盆等积水中或附近产卵,在人类住所附近活动,主要在白天叮咬人类。

当蚊媒叮咬寨卡病毒感染者时被感染,后通过叮咬的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一、寨卡病毒的临床症状
表现大多与同为蚊媒传播的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类似,表现为轻微发热、皮疹、关节痛、肌肉痛、头痛、结膜炎、眼后痛和呕吐等。

寨卡病毒对孕妇或计划怀孕的女性危险最大,目前被怀疑是新生儿小头症的罪魁祸首。

该病毒会干扰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导致胎儿流产、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死亡。

头小畸形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患者头颅明显小于常人,完全发育后头围也不超过42厘米,其智力、行动和视觉都会受影响,预期寿命较短。

目前,该病无特效药物治疗,也尚无疫苗。

二、寨卡病毒病预防措施
1、伊蚊在水缸、水盆、轮胎、花盆、花瓶等积水容器中繁殖,搞好周围环境
卫生,清除垃圾、杂草、填平污水坑,及时清理家中花盆、水缸、废弃罐子的积水,别让它们长蚊虫;尽量避免养水生植物。

2、预防寨卡病毒病最有效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在发生疫情的地区要穿长袖
衣和长裤,在身体裸露部位涂抹防蚊水、使用驱蚊剂或使用蚊帐、纱窗、防蚊网等防止蚊虫叮咬,也可以使用灭蚊药浸泡蚊帐会有良好效果。

新江路学校
2016年4月1日。

我国寨卡防控和诊疗方案

我国寨卡防控和诊疗方案
❤ 应对婴儿进行前面综合评估,包括头颅超 声、听力检查、视力以及神经相关检查; ❤ 寨卡病毒检测呈阳性的婴儿或已确诊婴儿, 需要进行长期随访,包括反复的听力筛查及 生长发育监测。
四、如何检查与诊断?
主要通过血清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病毒,由于寨卡病毒抗 体与同为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和西尼罗病毒抗体等 有较强的交叉反应,易于产生假阳性,在诊断时应注意鉴别。
诊断依据: 1.疑似病例:符合流行病学史且有相应临床表现。 (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在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报 告或流行地区旅行或居住。 (2)临床表现: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发热、皮疹、关 节痛或结膜炎等。
寨卡病毒可通过胎盘由母亲传染给胎儿。 在乳汁中曾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但尚无寨卡 病毒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寨卡病毒有 可能通过输血或性接触进行传播。 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 易感。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 具有免疫力。 该病的潜伏期尚不清楚,有限资料提示可 能为3~12天。传染期尚不清楚。

❤ 实验室寨卡病毒检测呈阳性的孕妇,临床医生应考虑对孕 妇每3~4周对其开展超声检查,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 由于尚无疫苗和预防性用药,CDC警告孕妇应考虑延迟到出 现寨卡病毒流行疫区旅行。美国来自卡指南要点针 对 婴 儿
❤ 母亲疑似寨卡病毒感染、头小畸形症或颅 内钙化的婴儿,应进行寨卡病毒检测,检测 的血清样本应采自脐带或出生2天内的新生儿;
美国寨卡指南要点
针 对 孕 妇
❤ 医务人员需询问所有孕妇的近期旅行史,以得知孕妇近期是 否前往过寨卡病毒流行区旅居; 孕妇赴寨卡疫情国旅行,并在旅行期间或2周内出现两种或 两种以上寨卡病毒相关症状,如急性发热、斑状丘疹、肌肉酸 痛或结膜炎,则推荐孕妇应与当地卫生部门联系,进行寨卡病 毒检测;若未曾赴疫情国旅行,则无需检查。

寨卡病毒防控方案1版20160204

寨卡病毒防控方案1版20160204

小结
一、属于黄病毒科的寨卡病毒在全球流行, 中国大陆目前尚未发现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二、寨卡病毒通过伊蚊传播 二、寨卡病毒引起较轻的急性自限性疾病, 无疫苗和针对病毒的特异性药物 三、寨卡病毒感染可能与小头畸形、GBS有 关 四、寨卡病毒病的诊断目前主要依靠PCR 五、预防控制;检疫、监测、媒介控制
谢谢!
病例报告
• 各县(区)内出现首例病例,暂按照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通过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 报告。 • 接到报告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 内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 门报告。
治疗和预防
没有特异性治疗药物 主要是对症处理 没有可用疫苗
+++
+++ ++
++++
+&##43;
++ ++++
结膜炎
四肢水肿 眼眶后痛
+++
++ ++
++
+
+
淋巴结肿大
肝肿大 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
-
++
+++
++
+++ +++
出血
-
+
-
寨卡病毒病并发症
一、神经系统 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膜脑炎 二、免疫系统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细胞减少症 三、出生缺陷 新生儿小头畸形?

广东疾控机构寨卡病毒病防控工作指引

广东疾控机构寨卡病毒病防控工作指引

广东省疾控机构寨卡病毒病防控工作指引(2016年第一版)一、目的疾控机构在寨卡病毒病(Zika virus disease)防控工作中主要为政府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及时开展疫情监测、疫情现场处臵、实验室检测及技术培训。

为规范指导疾控机构防控工作,特制定本指引。

二、主要工作措施(一)无病例发生时。

1.开展疫情监测。

在辖区内各有关医疗机构内开展病例监测,一旦发现可疑病例,立即安排采样检测,并及时开展疫情处臵。

2.开展病原检测工作。

地市级及以上疾控中心应建立寨卡病毒病检测方法,做好技术和检测试剂储备工作,同时做好生物安全管理。

3.开展风险评估。

密切追踪寨卡病毒病国内外疫情进展信息,结合当地病例监测和蚊媒检测结果,动态开展风险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上报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4.开展日常蚊媒监测与控制。

日常监测范围、方法及频次要求同登革热,可参照《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指南》中的常规监测进行。

当监测发现媒介伊蚊布雷图指数及诱蚊诱卵器指数超过20时,及时提请当地政府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室内外各种媒介伊蚊的孳生地及开展预防性灭蚊运动,降低伊蚊密度,以降低或消除寨卡病毒病等蚊传疾病的暴发风险。

5.预警提示和健康宣传。

协助相关部门向前往寨卡病毒病流行区旅行者(特别是孕妇和计划怀孕的女性)和海外中国公民发布预警提示和健康宣传。

(二)发生输入病例时。

1.病例报告。

符合疑似病例标准的,要及时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报告。

各县(市、区)内出现首例病例或聚集性病例,应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1)个案调查:发生输入病例后,对所有病例按照国家和- 2 -省疾控中心统一制定的《寨卡病毒病个案调查表》开展个案调查。

重点调查病人发病前2周的活动史,查明可疑感染地点,寻找感染来源;同时调查发病后一周的活动史。

2016年 赛卡病毒课件

2016年  赛卡病毒课件
府和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
精选版课件ppt
27
治疗

•本病一般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针对
该病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临床上主要 采取对症治疗。
精选版课件ppt
28
病例管理
•对急性期病例必须采取防蚊隔离措
施,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 于7天,且应持续到发热症状消退。 重症病例应住院治疗。
精选版课件ppt
精选版课件ppt
36
宣传与沟通
•存在流行风险的地区应采取多种有效形式,
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宣传 要点包括:寨卡病毒病由伊蚊(俗称花斑蚊 或花蚊子)叮咬传播;伊蚊在水缸、水盆、 轮胎、花盆、花瓶等积水容器中繁殖;清除 积水、翻盆倒罐,清除蚊虫孳生地可以预防 寨卡病毒病流行;在发生疫情的地区要穿长 袖衣裤,在身体裸露部位涂抹防蚊水、使用 驱蚊剂或使用蚊帐、防蚊网等防止蚊虫叮咬。
精选版课件ppt
15
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母婴传播:曾自孕妇胎盘中检测出寨卡
病毒,提示寨卡病毒可通过胎盘由母亲 传染给胎儿。此外,有寨卡病毒血症的 孕妇,可能会在分娩过程中将寨卡病毒 传播给新生儿。在乳汁中曾检测到寨卡 病毒核酸,但尚无寨卡病毒通过哺乳感 染新生儿的报道。
精选版课件ppt
16
人群易感性
精选版课件ppt
3
疫情扩散
•2015年5月,巴西报告首例寨卡病毒病
病例,截至2016年1月底,巴西等24个 美洲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感染病例。
•欧洲、北美等地的多个国家报告发现输
入性病例,我国台湾也报告1例来自泰 国的输入性病例。
精选版课件ppt
4
•在寨卡病毒疫情发生时,巴西等国
新生儿小头畸形病例数显著增加, 现有证据提示,新生儿小头畸形可 能与孕妇寨卡病毒感染有关。疫情 的快速蔓延以及与小头畸形之间的 可能因果关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 广泛关注。

寨卡病毒病疫情态势和防控技术要点

寨卡病毒病疫情态势和防控技术要点

西太区
美洲区 西太区
佛得角 阿鲁巴、博内尔、巴巴多斯、 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 哥斯达黎加、库拉索岛、多 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 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瓜 德罗普、危地马拉、圭亚那、 海地、洪都拉斯、牙买加、 马提尼克岛、墨西哥、尼加 拉瓜、巴拿马、巴拉圭、波 多黎各、法属圣马丁、荷属 圣马丁*、圣文森特和格林纳 丁斯*、苏里南、特立尼达和 多巴哥*、美属维尔京群岛、 委内瑞拉 马尔代夫、泰国 美属萨摩亚、马绍尔群岛*、 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汤加、 瓦努阿图 加蓬 印度尼西亚 柬埔寨、斐济、菲律宾、马 来西亚 复活节岛 库克群岛、法属波利尼西亚、 新喀里多尼亚、雅普岛
江西 2月9日 2月19 日 2月23 日 2月23 日 2月26 日 2月15 日 2月27 日 2月27 日
中国
旅行史
委内瑞拉
接触史
备注
浙江

男 男 女 男 男
42
28 6 8 40 23
截至目前,我国共 报告了12例寨卡 病毒感染病例。江 西1例、广东7例、 浙江4例。
蚊虫叮 工作 咬 蚊虫叮 斐济和萨摩亚 咬 蚊虫叮 斐济和萨摩亚 同团旅游 咬 蚊虫叮 斐济和萨摩亚 咬 蚊虫叮 苏里南 工作 咬 委内瑞拉 委内瑞拉 委内瑞拉 委内瑞拉 委内瑞拉 委内瑞拉 华侨 父女 经商

卫生计生委将会在官方网站和“健康中国”微博 微信继续及时发布寨卡病毒相关信息。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2月22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同中国 疾控中心、中国科学院科研攻关,在广东和深 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支持下,经乳鼠颅内接 种成功分离出寨卡病毒并成功传代。 军事医学科学院与国家质检总局所属单位、广 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密切合作、联合攻关,成功 分离出2株寨卡病毒,一株来源于从委内瑞拉 入境广州的患者尿液标本(GZ01 株),另一株来 源于从萨摩亚入境深圳的患者血液标本(SZ01 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得角 4,164 例
圭亚那 1例 苏里南 5例 法属圭亚那 1例 巴西 56,318例 巴拉圭 6例
暴发疫情国家/地 区(5)
散发病例国家/地 区(25) 输入病例国家/地 区(16)
萨摩亚 31例 法属波利尼西,库 克群岛, 新咯里多 尼亚,瓦努阿图
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玻利维亚 1例
FCY
寨卡病毒病:全球疫情概况
寨卡病毒病防控
傅朝阳 主任医师 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6年3月
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FCY
寨卡病毒病:热点持续上升
自2015年以来巴西等多个国家相继发生寨卡 病毒病疫情。 2016年1月28日,世卫组织称:寨卡病毒在 美洲“爆炸式”传播。 美洲预计该病毒可能在美洲感染300-400万 人。其中哥伦比亚感染寨卡病毒案例巳超过3万 例,是目前寨卡病毒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哥政府称可能有5000名孕妇被病毒感染 。
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FCY
寨卡病毒疫情:流行史
2007年以前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主要集中于非洲(如埃 及、中非共和国、坦桑尼亚、乌干达和塞拉利昂)和亚 洲(如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印度、菲律宾和越 南等国),被证实的人感染寨卡病毒病例仅 14例。 2007年第一次在密克罗尼西亚雅浦岛爆发流行。185 例患者出现发热、头痛、皮疹、结膜炎和关节痛的症状, 其中49例以实验室证实为寨卡病毒感染的确诊病例,59 例被诊断为寨卡病毒感染疑似病例,成为有史以来最大 的一次寨卡病毒人类感染爆发事件,但没有导致住院或 死亡的严重患者。
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FCY
寨卡病毒疫情:流行史
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FCY
寨卡病毒疫情:流行史
2007年后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印度、菲律宾和 越南等出现散发病例,但没有规模性聚集疫情。 2013-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寨卡病毒病流行, 并出现扩散、蔓延。
2015年后,南美洲的巴西、哥伦比亚和非洲的佛得角相 继出现大规模寨卡病毒病疫情,并向全球快速蔓延。
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FCY
寨卡病毒流行病学:易感人群
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
易感。
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患者可能对未来感染 具有免疫力。
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FCY
寨卡病毒流行病学:潜伏期和传染期
潜伏期
目前该病的潜伏期尚不清楚,有资料认 为可能为3-12天。
传染期
患者的传染期尚不明确,现有研究表明 患者发病早期产生病毒血症,并具有传 染性。约为5-7天。
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FCY
Hale Waihona Puke 寨卡病毒流行病学:宿主有证据表明:非人灵长类动物(猴)可能是 寨卡病毒自然宿主,病毒可在自然界非人灵 长类动物中循环。 其他宿主如猪和蚊子是否可成为宿主有待研 究。
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FCY
寨卡病毒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 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FCY
埃及伊纹
脚上都有黑白相间 的条纹称为花斑蚊
白纹伊纹
胸部背侧 有一对弯 曲的白线, 中间有两 条纵形白 线
胸部背面有 一条白线
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FCY
我国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分布图
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FCY
寨卡病毒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1.伊蚊叮咬是主要传播途径。
2.可通过宫内感染、产程感染。 3.输血、性传播罕见,但已有报道。
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FCY
内容
1.寨卡病毒的发现与疫情流行史; 2.流行病学特征; 3.临床特征; 4.寨卡病毒病疫情风险评估; 5.应对与防控要点。
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FCY
寨卡病毒发现
“寨卡” (Zika)一词在当地的乌干达语里意为“杂草”。 1947年,科学家们在乌干达抓来一些猴子放在笼子里,准 备用于黄热病的研究。其中一只猴子突然出现发热的症状。 科学家们从这只猴子体内分离到一种病毒。由于这些猴子生 长在乌干达的杂草丛中,科学家们把这种病毒命名为“寨卡 病毒”。 1948年,在同一地区的非 洲伊蚊中分离到寨卡病毒。
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FCY
寨卡病毒疫情:流行史
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发现人感染 寨卡病毒; 1954年,从西非(尼日利亚)“黄疸”暴 发中的病人分离到寨卡病毒 。 1956年,动物试验证明寨卡病毒通过蚊虫 叮咬传播。后来的调查发现,寨卡病毒在非 洲和亚洲南部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动物(特别 是猴子)中广泛流行。
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FCY
寨卡病毒病:我国疫情概况
2月16日,广东向浙江通报1 例深圳口岸入境发热且寨卡病毒核酸检 测阳性患者,该患者为浙江省义乌市人,男,38岁,2月2日启程赴斐 济和萨摩亚(寨卡病毒病疫情发生国)旅游,2月15日返回义乌市。 经浙江方面流行病学调查及中国疾控中心实验室符合,于2月19日确 诊为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目前,患者在浙江义乌市中心医院隔离 治疗,病情已明显好转。 2月23日,浙江省又确诊2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两病例为父 子关系,义乌市人。父:38岁,子:8岁,均为该省首例患者的同团 旅游人员。 2月26日,浙江省新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患者,女, 42岁,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在南美洲苏里南工作,有被蚊虫叮咬 史;21日回国探亲,归国途中发现全身发痒、皮疹逐渐增多等症状, 未发热。
-
+++
+++
+++ FCY
+ 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寨卡病毒病的危害:并发症
一、出生缺陷(孕妇)
新生儿小头畸形
二、免疫系统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细胞减少症
三、神经系统 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膜脑炎
FCY
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新生儿小头畸形
巴西卫生部2016年1月27日通报,自2015年第45周以来, 共报告疑似小头畸形4180例,已调查732例,其中270 例(37%)确诊中枢神经系统畸形,6/270(2.2%)寨 卡病毒感染阳性。 1月15日,美国夏威夷,1名寨卡病毒实验室确诊病例所生 婴儿患有小头畸形,该妇女曾在2015年5月期间前往巴西 居住生活一段时间。 —现有资料提示,新生儿小头畸形可能与孕妇怀孕期间寨 卡病毒感染有关,但两者之间确切病因关系仍有待研究。 环境和遗传因素可造成小头畸形,如唐氏综合症,接触药 物、酒精以及其它毒素,怀孕期间风疹病毒感染等。
2007年以来,全球共39个国家出现寨卡病毒病本地病例, 16个国家或地区出现输入病例。其中,发生本地疫情的国 家或地区主要集中在南美洲,出现输入的国家或地区遍布 欧洲、北美洲、亚洲和大洋洲。
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FCY
寨卡病毒病:全球疫情概况
根据(WHO:wer9107,73-88)2016年2月19日寨卡病 毒病疫情更新报告: 近期疫情严重的国家主要是南美洲的巴西、哥伦比亚 和非洲的佛得角,其中,巴西已报告约150万例病例、 累计报告小头畸形病例超过4000例,哥伦比亚报告疑 似病例25000例、确诊1331例,佛得角报告7081例疑似 病例。 2月12日,WHO将泰国列为寨卡病毒病本地流行国。 印度尼西亚近期也发现寨卡病毒感染案例,且有研究 表明,病毒已在当地传播了“一段时间”。
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FCY
寨卡病毒病:病原学
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单股正链 RNA病毒,直径40-70nm;10794 个核苷酸,编码3419个氨基酸。
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FCY
寨卡病毒病:病原学
基因分为非洲型和亚洲型两个亚型;目前在 美洲地区流行的为亚洲型,与2013年-2014年 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亚洲型病毒相似度最高。
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FCY
寨卡病毒病:疾病谱及临床表现
仅约20%的感染者出现临床症状;多数为轻症,临床症状 温和,一般持续2-7天缓解,预后良好,自限性疾病,重 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少见。 主要表现为发热(多为中低热)、皮疹(多为斑丘疹)。 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主要是手、足 等小关节)、全身乏力、眶后痛以及头痛。 少数病例可有腹痛、恶心、腹泻、粘膜溃疡、皮肤瘙痒 等。 目前尚无疫苗和特异性抗病毒药物。
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FCY
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FCY
寨卡病毒病:临床表现的比较
临床症状 发热 寨卡病毒病 +++ 登革热 ++++ 基孔肯雅热 +++
斑丘疹
肌痛/关节痛 结膜炎
+++
++ +++
++
+++ -
++
++++ +
四肢水肿
眼眶后痛 淋巴结肿大
++
++ +
++ ++
+ ++
肝肿大
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出血
欧洲输入病例国家:意 大利、丹麦、芬兰、德 国、葡萄牙、荷兰、西 班牙、瑞典、英国、瑞 士、奥地利
其他输入病例国家: 澳大利亚 3例 中国台湾 1例 以色列 1例
墨西哥 萨尔瓦多 巴拿马 危地马拉 洪都拉斯
3例 3,836例 99例 1例 2例 委内瑞拉 7例 厄瓜多尔 6例 哥伦比亚20,000+ 例
巴西寨卡病毒疫情
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FCY
寨卡病毒病:我国疫情概况
2016年2月9-26日,我国先后确诊6例疫区国家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 病例。 2月6日,一名从委内瑞拉回国的江西省赣州市赣县34岁男子因发热等 身体不适到赣县人民医院就诊,疑似感染寨卡病毒。经调查,患者于1 月28日在委内瑞拉(寨卡病毒病疫情发生国)出现发热伴头晕、头痛症 状,曾在当地医院接受门诊治疗。2月9日,国家卫计委组织的专家组根 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患者标本复核 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2月14日, 该病例痊愈出院。 2月12日,一名在委内瑞拉经商的广东江门28岁男子于广州白云国际 机场入境检疫时发现有发热、皮疹,经广东省疾控中心和中国疾控中心 实验室检测,2月15日被确诊为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目前,该病例尚在 隔离治疗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