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开放空间的“人情味”

合集下载

浅谈城市开放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浅谈城市开放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浅谈城市开放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摘要:我国在建设和发展生态园林城市的指导思想之下,大部分的城市相继加快城市中公园绿地的建设步伐,城市当中的居民对公园绿地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

基于这种形势,城市公园逐步的走向了开放,而边缘空间是公园绿地和城市用地的过渡空间,边缘空间是城市居民活动类型最丰富、最愿意停留的空间。

本文讲述了从城市公园开放过程中的误区和困境入手,概括出了开放性的公园绿地的边缘空间这一新型的开放空间的特点及其功能,并且对边缘的空间进行了分类。

关键词:城市;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Abstract: China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co-garden city, under the guiding ideology, most of the urban cities have accelerated the pace of building parks, urban parks among residents of the demand is also growing. Based on this situation, the city park gradually toward the opening, while the edge of the space is a parkland and urban land transitional space, the edge space is the most abundant type of activities of urban residents, most are willing to stay in spac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opening from the city park misunderstanding and difficulties to start, summed up the open space parkland edge of this new open space features and functions, and on the edge of space are classified.Keywords: urban; urban public space; humanized design一、引言按照罗伯·克里尔对城市空间定义的阐释是城市当中“开敞的、用于室外活动的、人们可以感知的空间,它具有几何特征和美学质量,包括公共的、半公共的和供内部使用的空间”。

浅谈城市公共空问环境设计的人情化要素

浅谈城市公共空问环境设计的人情化要素

浅谈城市公共空问环境设计的人情化要素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是指在城市建设中,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规划、设计和改造,营造出符合人们需求的环境。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人情化要素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社会互动、人性关怀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来探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人情化要素。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要注重社会互动。

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日常活动的场所,设计师需要考虑到人们之间的社交互动。

城市公共空间应该创造出宜人舒适的环境,从而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社会互动。

在公园中设置休憩区域、儿童游乐设施等,可以吸引人们在此休闲娱乐,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要注重人性关怀。

设计师应该关注城市居民的需求,为其提供便利和舒适的环境。

在城市街头巷尾设置座椅、休息亭等设施,给行人提供休息的场所;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上要注重人性化,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如为老年人和残障人士设置离地高度适宜的座椅,为视力障碍者设置辅助设施等。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要注重文化传承。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城市公共空间应反映城市的文化特点,提供与城市文化相符的环境。

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设置文化展示区,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使居民和游客可以了解和感受到城市的独特魅力。

城市公共空间的命名和标志设计也应融入城市的文化元素,给人以文化认同感。

探索环境设计中的人情味

探索环境设计中的人情味

探索环境设计中的人情味环境设计是指对一个区域或空间进行规划、布置和装饰,以创造出对人们有利的舒适和美感的环境。

在环境设计中,人情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因素。

它可以使人们感到亲切、温暖和舒适,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本文将探讨环境设计中的人情味,并介绍几个方法来为环境增添人情味。

用自然的元素来装饰环境是增添人情味的一种重要方式。

自然的元素,如花草树木、小溪流水等,能够给人一种和谐、宁静的感觉。

在一个装饰有花草的环境中,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让人感到舒适和放松。

而在一个有小溪流水的环境中,水声的流动让人感到宁静和平静,有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将自然元素融入到环境设计中,可以为环境增添人情味。

在环境中加入人们熟悉的物品和景象也可以增添人情味。

在一个餐厅的环境设计中,可以摆放一些老式的瓷器碟碗,或者用墙上悬挂一些传统的画作,以增强人们对于餐饮环境的熟悉感和亲切感。

同样,在一个办公室的环境设计中,可以在书柜上摆放一些书籍和纪念品,让人感受到一种家的温暖和舒适。

通过加入人们熟悉的物品和景象,可以给环境增添人情味。

为环境创造一种互动的氛围也是增添人情味的一种方式。

在一个公园的环境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供人们坐下休息的长凳,同时在长凳旁边设置一些游戏设施,如乒乓球桌、跳舞广场等,让人们可以在休息的同时进行一些互动。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人们的参与感和互动性,还可以为环境增添人情味。

人情味是环境设计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因素。

通过使用自然的元素、加入人们熟悉的物品和景象、创造互动的氛围以及添加一些细节,可以为环境增添人情味,使人们感受到亲切、温暖和舒适。

在进行环境设计时,我们应该注重人情味的营造,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舒适和美感的需求。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人性化因素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人性化因素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人性化因素摘要: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社会活动的场所,是城市实质环境的精华、多元文化的载体和独特魅力的源泉。

公共空间建设的整体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大众的满意程度。

本文就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人性化因素做一浅要论述。

tn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 (2012)07-0000-01人类在一起生活所构成的空间和环境逐渐形成为城市,于是城市中慢慢有了公共活动空间。

所谓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开放空间体,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开放性场所它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各种社会活动提供了开放的公共空间,在城市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记录着城市历史与文脉的积淀。

和建设中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传统和特色在丧失,绿地空间在减少,城市的建设和公共空间却让人感到是为了供他人评价、观赏、排场,而不是以人为本,切合实际文化底蕴,使科学与艺术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不是用来为公众所使用,这样的公共空间使人慢慢有了距离感,使其没有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

并且公共空间的功能单调,面貌单一,难以激起人们活动的兴趣,“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正在使城市空间环境走向人性化的反面。

观形式,由长、宽、高等量度和范围表现出来,是物质存在广延性和扩张性的表现。

但形成具有实质意义的公共空间应该是具有地域文化和内涵的,并赋予空间涵构意义的“场所”。

,它是公共活动与公众交往的结晶。

城市景观中的公共空间、广场、步行街、公园以及小区户外活动空间,是人们进行公共交流不可缺少的开放性场所,是城市中人与人接触的平台。

因此,城市公共空间被誉为“城市的起居室”“城市的会客厅”。

北大建筑系王昀教授说:“在城市不断发展过程当中,空间的风景在不断地消失。

”为了让我们生活的城市更美好,人们在扫净自家门前雪的同时,也要保护好我们的公共空间。

1、环境设计缺乏创新,没有感情。

目前许多公共空间忽略对空间的环境品质的塑造,规模过大,缺乏吸引力、开放性、人情味不足,功能单一,空间布局不合理,休息、游戏、信息服务及景观等公用设施考虑甚少,不适应人体工程学的需求,仅为观赏不能参与。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理念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理念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理念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城市居
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城市文化和社交交流的重要载体。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理念的核心是要满足城市居民多样化的需求,为他们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环境,促进城市社区的和谐发展。

首先,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要注重人文关怀,尊重和体现当地的文化传统和
历史特色。

在设计中融入当地的建筑风格、园林景观和民俗文化,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和人文情怀的公共空间,使居民在其中感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其次,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要注重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绿地、公
园和广场的规划和建设中,要注重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生态平衡,打造绿色、环保的城市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清新的空气和舒适的自然环境。

另外,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要注重功能多样化和互动性。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
居民的多样化需求,设置各种休闲娱乐设施,如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文化演艺场所等,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和兴趣爱好的需求。

同时,设计中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打破空间的封闭性,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社区共建。

最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要注重便捷和安全性。

在设计中要考虑到交通便
利和安全保障,设置合理的交通引导和安全设施,确保居民在公共空间中的出行和活动安全。

总的来说,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理念的核心是要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的多样
化需求,为他们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公共空间,促进城市社区的和谐发展。

只有这样,城市公共空间才能成为人们生活的舒适之地,成为城市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探索环境设计中的人情味

探索环境设计中的人情味

探索环境设计中的人情味环境设计在当今社会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停留在建筑结构和装饰布局上,更多的是在于打造一个温馨舒适、人情味浓厚的空间环境。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环境,都会对他们的情绪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环境设计中融入人情味,成为了当下设计者们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为环境设计者,他们不仅仅要注重空间的布局和装饰,更需要关注人们在其中的感受和情感表达。

一个富有人情味的环境设计,不仅能够为人们带来愉悦和舒适的体验,更能够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环境设计需要考虑人的情感需求。

现代社会节奏快速,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都居高不下,因此他们在休闲和放松的空间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一个好的环境设计应该能够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让人们在其中能够感受到温暖、快乐和放松。

人情味的环境设计还需要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社交方式越来越冷漠和单一,而一个好的环境设计应该能够激励人们之间的交流和联系。

这不仅体现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更需要通过布局和装饰来营造温馨的氛围,让人们在其中能够愉快地进行交流和互动。

人情味的环境设计也需要考虑到文化和历史的渗透。

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而一个好的环境设计应该能够融入当地的文化和历史元素,让人们在其中能够感受到这种文化和历史的温暖。

这不仅能够增强人们对环境的情感认同,更能够唤起人们对这种文化和历史的尊重和热爱。

如何才能在环境设计中融入人情味呢?设计者们应该从人的感官和情感出发,通过布局和装饰来打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空间。

设计者们需要关注公共空间的设计和搭配,让人们在其中能够愉快地进行交流和互动。

设计者们需要考虑到地域文化和历史的融合,让人们在其中能够感受到这种文化和历史的温暖。

在当代社会,人们对环境设计的需求已经不再停留在实用和美观上,更希望能够得到一种心灵上的抚慰和满足。

而一个好的环境设计需要能够打破僵化的界限,从人的情感需求出发,打造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人性化理念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人性化理念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人性化理念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时代,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变得愈发重要。

一个优秀的城市公共空间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更能为居民提供舒适、便捷、愉悦的生活体验。

而在这其中,人性化理念的融入则是关键所在。

人性化理念意味着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人的需求、感受和行为习惯。

它不仅仅是关于美观和功能的简单叠加,更是对人的尊重和关怀的体现。

当我们步入一个城市公共空间时,无论是广场、公园、街道还是购物中心,我们都期望能够感受到一种归属感和舒适感。

这就需要设计师从人的角度出发,深入了解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首先,安全性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最基本的人性化考量。

一个让人感到不安全的空间,无论其设计多么新颖独特,都难以吸引人们长久停留。

比如,在街道设计中,合理设置人行道和车行道的分隔,确保行人的通行安全;在公园中,避免设置过于复杂的地形和危险的水域,同时保证照明设施的充足,让人们在夜间也能安心活动。

此外,公共空间中的设施也应经过精心设计,避免尖锐的边角和不稳定的结构,以防对人们造成意外伤害。

舒适性也是人性化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舒适的公共空间能够让人们放松身心,享受其中。

这包括适宜的气候调节、良好的声学环境和舒适的座椅等设施。

在炎热的夏季,遮荫的树木和凉爽的喷泉能够为人们带来一丝清凉;在嘈杂的环境中,有效的隔音措施能够减少噪音对人们的干扰。

而座椅的设计则需要考虑人体工程学,提供足够的支撑和舒适的坐姿,让人们可以在疲惫时有地方休息。

可达性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点。

它意味着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人都能够方便地进入和使用公共空间。

对于行动不便的人士,如轮椅使用者和老年人,需要设置无障碍通道和设施,确保他们能够自由地在公共空间中移动。

同时,公共交通站点与公共空间的衔接也应便捷高效,让人们能够轻松地抵达目的地。

在功能布局方面,人性化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人们的活动需求。

例如,在广场上设置表演区域和观众区域,满足人们观看演出和参与活动的需求;在公园中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如儿童游乐区、健身区和休闲区,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城市空间开放与社会交往的关系研究

城市空间开放与社会交往的关系研究

城市空间开放与社会交往的关系研究城市是现代社会的核心,其发展水平与人们的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城市空间的开放度对社会交往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城市空间开放的角度出发,探讨其与社会交往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一、城市空间的开放性城市空间的开放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城市公共空间对所有人群开放,无论其身份、财富或社会地位。

例如,公园、广场以及文化、艺术设施等公共场所都为人们提供了平等的社交交流空间。

其次,城市内部地理结构的内外连接性决定了城市空间的开放程度。

城市内部的道路网、交通枢纽以及公共交通系统对人们的流动提供了便利,使得社会交往变得更加频繁和自由。

最后,城市开放程度还与城市规划和政策有关。

例如,城市规划可以鼓励建设大型购物中心、大型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社交空间。

二、城市空间开放与社会交往的关系城市空间的开放性与社会交往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城市空间的开放程度决定了社交网络的复杂性和广度。

在开放的城市空间中,人们更容易结识到不同背景、不同行业的他人,从而扩大了社交圈子,促进了社会交往的多样性。

其次,城市空间的开放性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进行社交活动。

例如,在公园、咖啡馆等场所,人们可以与陌生人聊天、交流,增加了社会互动和交往的机会。

此外,城市空间的开放程度还会影响到人们对于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开放的城市空间可以激发人们对于城市的热爱和自豪感,进而促使他们参与社会交往的活动,推动城市的发展。

三、城市空间开放对城市发展的意义城市空间的开放程度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开放的城市空间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

在具有开放空间的城市中,人们更容易获得培训、工作和创业的机会,从而吸引了大量具有创新和创业意识的人才。

其次,城市空间的开放还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开放的城市空间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项目,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此外,开放的城市空间还能够提升城市的文化和艺术氛围,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城市开放空间的“人情味”
摘要: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大规模的景观广场、气派的世纪大道等这些令人惊叹的城市开放空间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然而当身临这些华丽的场所之中,为何感受却越发冷漠?人们不禁开始思索:这华丽气派的城市开放空间缺少些什么?这恢宏的设计是为谁而做?人们呼吁城市开放空间中自然的回归、故事的回归,渴望更具有“人情味”的设计,这也是文章研究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城市开放空间;人情味
1 城市开放空间的冷漠
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空间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向市民公众开放、为城市各种公共活动、社会生活服务的空间场所,又可称为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或城市群中、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

随着城市急剧扩张,大规模的景观广场和世纪大道比比皆是。

然而那暴晒在太阳光下的世纪广场(见图1),还有那“亮起来”的街道并没有展现出热情洋溢的场景,而是千城一面。

传统和特色在丧失,绿地空间在减少,城市开放空间透发着冷漠。

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华丽的设计是为谁而作?尽管许多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极富创造性,然而它们往往离普通人的生活是遥远的、格格不入的。

我们常说城市的开放空间其实就是城市的“起居室”,满足着人们日常生活需求。

但现在有许多城市开放空间的功能似乎更多是为了供人们观赏,而不是用来为公众所使用。

这些恢宏的、令人惊叹的开放空间设计正在使城市空间环境走向冷漠。

自从有了人类,便产生了城市,也就有了城市中的开放空间。

中世纪的城镇广场或方场通常是一个城市的核心,是城市的户外生活和聚会的场所,是集市和庆典等公共活动的场地,同时也是市民了解新闻、购买食物、谈论时政、观察世态万象的场所。

公共开放空间至今在许多地方仍是展示政治变革运动中众多拥护者力量的重要场合。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几乎每一次影响深远的呼吁政治变革的示威都发生在首都的大街和主要的广场上。

今天城市大多数居民已经不再去露天市场购买食物、公共水井打水、去中心广场听别人发布消息。

洛杉矶市市政委员会委员迈克尔·费弗说:“……人们常常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孤独、依赖于汽车……人们渴望步行的生活。

人们正在寻求摆脱汽车的方式,生活在一个人性化的城市中心”。

由此可见人们渴望公共生活,公共开放空间与人们密不可分。

现代城市空间不应是为神设计的,也不应是为领导者设计的,而是为生活在城市中普通的人们所设计的。

因而城市空间设计应注重普通人在场所中的活动和情感体验。

城市的开放空间的设计除应当满足一定基本功能外,还注重整个环境带给人们的精神满足,从而避免当人们身临其境时感受的是它的华丽与冷漠。

2 城市开放空间对“人情味”的呼唤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城市开放空间“人情味”的呼唤更加强烈。

以往,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往往把美观与经济实用割裂甚至对立,片面的把美限于“观”,认为单纯的“美”是一种社会进步。

于是越来越多地城市空间设计追求这种“进步”,大小城市都出现了如出一辙的景观大道、各个城市千篇一律的景观广场,这些设计师们努力将这“最美丽”“最壮观”“最奢华”的设计奉献给人们。

这时往往是把人们仅仅当成了观众,而不是内在的生活者和体验者。

现在,人们开始了解,城市中步行环境的重要性往往远胜于其美学的吸引力。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对公共利益的理解和服务有特殊的责任,而美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充满“人情味”的公共开放空间应该是人与人交流的地方,一个供人分享、同欢、看和被看的所在,是寄托希望并以其为归属的地方(见图2)。

离开了人的活动、人的故事和精神,公共开放空间便失去了意义
怎样的城市开放空间是具有“人情味”呢?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使其更加具有“人情味”呢?
具有“人情味”的城市开放空间是能为人们带来愉悦、舒适、可亲可近、寄托心灵、富于意义的人性场所。

当设计是为了生活、为了人的内在体验,当设计师成为一个内在者而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当设计的对象具有功能和意义时,我们方可重归人性的场所,体味到这城市带来的“人情味”。

首先,让人性充分发挥。

“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附录)。

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是一种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宜。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好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

例如,打破传统广场缺少绿地以硬地铺装或建筑为主的形式,适当增加绿化面积,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

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使其更加体贴人的心理感受。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城市开放空间“人情味”不仅体现在对“普通人”的体贴,还应体现在更需要关怀的特殊使用群体。

例如老人、残疾人、学龄前儿童、青少年、病人等更需要特殊关怀的群体。

充满“人情味”的开放空间是人们交流、分享、同乐、关注与被关注、有归属感的场所,离开了这些,城市开放空间便成了“没有故事的地方”,城市的开放空间便失去了它的深层意义,成为失落的缺少“人情味”的场所。

其次,感悟认识自然。

在中国传统的哲学体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即所谓“天人之际”。

设计应以自然环境特征为依据。

大自然的风、水、雨、雪,植物的繁衍和动物的运动过程,灾害的蔓延过程都无时无刻不在指引着我们的设计怎样更具有“人情味”。

自然用特殊的语言向人类传达它的旨意:如何种树、如何蓄水、如何布局、如何让设计健康吉祥空间环境。

可以说,自然景观是一部人文的书,它以它独特的表达方式向我们讲述着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
故事,人类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的关系。

因此,阅读自然便是感悟自然,感悟自然便是认识自然,认识自然便是认识我们人类自己。

再次,做“有故事”的设计。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应该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和地方社会特色,强化地理特征,突出其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

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艺术手法和材料,继承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及文化主题。

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风格内涵,把握好设计场所的主题和风格取向,突出城市个性和民族的地区性,开掘地方文化的资源,展示地方文化的风采,增强设计的生命力。

在这种场所进行的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人们可以享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成为人们心灵沟通的一种形式。

不同的城市开放空间也像不同的人一样有着不同的“人情味”:有自己的个性、幽默感、各种文化情趣。

可见,在城市开放空间设计中要体现出“人情味”,就要可以综合运用城市规划、建筑学、生态学、环境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等知识,结合自然、结合人文、结合居民、结合城市、结合现代文化广场设计基本原则。

对于视觉艺术表达和社会环境要求应给以相同的关注。

过于重视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会造就失衡的或不健康的开放空间。

3 结语
目前,人们愈发重视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与建设,但在城市开放空间设计领域仍然存在目的不够明确的根本问题:创作思想的单向思维与封闭思维定式,以设计者主观的形式美标准作为公共空间的评价准绳,过分重视城市公共空间的视觉形态设计,而忽视了城市开放空间的终极目的——人类的生活质量。

具有“人情味”的开放空间设计的本质特征是“为人而设计”。

对城市开放空间人性化设计内涵的理解应该包括物理层次、心理层次、社会层次和对人群细分的关怀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因而,作为一种人类生活的承载者,城市开放空间从来也不应该服从于某种先验的美学观点,它因人的行为、心理需要而存在。

“人情味”是一种注重人性需求的设计,所有的设计其实都是针对人类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方面,这才是设计的本源。

参考文献:
[1] 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著.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西蒙兹.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3).
[3] 芭芭拉·科瑞丝普.人性空间[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4] 吴弘.滨水步行带的空间与活动研究——杭州湖滨步行带的用后评价[D].上海:同济大学,2005.
[5] 钟旭东.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内涵探析[J].现代装饰,20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