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及设计(一)——广场设计

合集下载

广场方案范文范文

广场方案范文范文

广场方案范文范文
一、广场设计方案
1.广场整体设计
【规划及设计理念】
本次设计的广场以大气、文化为主要设计理念,给公众提供一个舒适、实用、硬件配套齐全、绿色环保的社会休闲空间;大气的建筑设计,让人
在休闲的时候处于一种宁静的心情状态;文化的设计,则为公众提供一个
开放的学习、文化交流的平台,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

【建筑风格】
由于本次设计是人民广场的设计,因此我们采用中国古典建筑风格,
以大理石、木质、砖石等材料为主要构成,由四周建筑环绕,形成半室外
半室内的空间布局,这样的布局能更好的保证人们在休闲的时候能够更加
的舒适和安全。

【空间形态】
本次设计的广场采用环形的空间形态,中央采用植物绿化,形成一个
中央草坪,以满足人们相互交流和活动的需求,其四周设置有静态的休闲
座位、休闲木马,以及信息交流、艺术表演等设施,为公众提供一个多元化、实用的休闲空间
2.建筑设计
【地下空间设计】
为了更好的维护社会休闲的安全环境,本次设计将采用地下空间作为设施,其中包括景观庭院、活动中心、停车与物品储藏空间等,以保证现场人员的安全、舒适与闲暇。

【建筑设施】。

城市公园与广场设计规范

城市公园与广场设计规范

2、分类 面积大小:
综合性公园面积不宜小于10ha 儿童公园面积宜大于2ha 植物园面积宜大于40ha 专类植物园、盆景园面积宜大于2ha 居住区公园面积宜在5~10ha之间 居住区小游园面积宜大于0.5ha。
2、分类 面积大小:
全市性公园的规模在10公顷以上,要求有比较齐全的设施;区公园的 规模为5~8公顷;• 居住区级的公园或小游园 ,规模在1公顷左右。 全市性公园按照城市的规模和布局,设一处或多处,要求位置适中, 交通方便。 区公园服务半径不大于1公里。 居住区级的公园或小游园的服务半径不超过500米。•
专用入口:是为公园园务管理的需要设置的。
4、综合性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内容
出入口作为游人进入公园的第一个视线焦点,是给游人留下的第一个印象, 故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它对城市的街景的美化作用以及对公园景观的影响, 其平面布局、立面造型、整体风格应根据公园的性质和内容来具体确定,一般 公园大门造型应与周围的城市建筑有较明显的区别,以突出其特色。 出入口的布局方式也多种多样,其中常见的布局手法包括以下几种:
2、分类
综合公园——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 的绿地。 儿童公园——单独设置,为少年儿童提供游戏及开展科普、文体活动,有安全、 完善设施的绿地。 植物园——进行植物科学研究和种植育苗,并供观赏、游憩及开展科普活动 的绿地。 游乐公园——具有大型游乐设施,单独设置,生态环境较好的绿地。 历史名园——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缀查园艺术并被审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的园林。
城市公园与广场设计
一、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概念 类型 总体设计 规划设计的内容 规划设计的原则
1、概念
公园——是提供公共游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健身等 活动,向全社会开放,有效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

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及设计(一)――广场设计概要

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及设计(一)――广场设计概要

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及设计(一)――广场设计概要城市开放空间设计(一(广场设计城市开放空间一般指室外的公共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公园和自然风景等。

开放空间不但给城市居民提供了娱乐休闲的空间,也是交通、休憩、文化教育等多种职能的载体,同时有利于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

开放空间景观上的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对一个城市风貌的印象大多数都是来源于城市的开放空间。

本章主要从城市广场、城市公园、城市滨水区等方面进行景观设计的介绍。

城市广场设计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

城市广场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城市广场体系空间结构;城市广场功能布局;广场的性质、规模、标准;各广场与整个城市及周边用地的空间组织、功能衔接和交通联系。

本节主要讲述城市广场的概念、起源、分类、设计注意的问题、所需的资料以及设计最终形成的成果。

城市广场分类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出的位置分类可分为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

但这种分类是相对的,现实中每一类广场都或多或少具备其他类型广场的某些功能。

因此,城市广场的费雷从一定程度上描述了广场的功能。

集会游行广场。

城市中的市中心广场、区中心广场上大多布置公共建筑,平时为城市交通服务,同时也供旅游及一般活动,需要时可进行集会游行。

这类广场有足够的面积,并可合理的组织交通,与城市主干道相连,满足人流集散需要。

但一般不可通行货运交通。

可在广场的另一侧布置辅助交通网,使之不影响集会游行等活动。

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市人民广场、昆明市中心广场和前苏联莫斯科红场等,均可供群众集会游行和节日联欢之用。

这类广场一般设置较少绿地,以免妨碍交通和破坏广场的完整性。

在主席台、观礼台的周围,可重点设计常绿树。

节日时,可点缀花卉。

广场设计原理

广场设计原理

广场设计原理
广场设计原理是指通过合理、细致的规划和设计,使广场具有良好的功能性、美观性和公共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广场设计原则:
1. 布局合理:广场布局应根据实际需求和空间条件进行合理规划,确保各功能区域有序排列,便于人流和交通流动。

2. 尺度协调:广场的尺度宜与周围建筑相协调,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避免太过庞大或过于狭小。

3. 视觉引导:设置景观和标识牌等视觉引导元素,引导人们流动和定向,提高广场的可辨识度和导向性。

4. 植被绿化:合理设置植被和绿化景观,增加广场的舒适度和美观度,并提供遮阳和减少噪音的功能。

5. 设施完善:配备适当的座椅、休息区、儿童游乐设施等公共设施,提供便利和舒适的服务。

6. 多样化空间:设计多样的空间形式,如广场中央开放空间、休闲区、文化活动区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7. 安全考虑:设置合理的安全设施,如防护栏、地面凸起标识等,确保行人安全。

8. 照明设计:在夜晚提供合适的照明,增加广场的安全性和美
感。

9. 文化传承:融入当地文化元素,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广场的特色和吸引力。

10. 可持续性:在设计中考虑环保和可持续性因素,如节能照明、雨水收集利用等,促进绿色发展。

通过遵循以上的广场设计原则,可以使广场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和期望,提供一个舒适、美观、宜人的公共空间。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设计评价表一城市广场1、对四周公共开放空间的分析是否说明拟建的空间将会受到欢送和使用?2、托付人和设计师是否已定下了广场的各种设计功能——建筑的视觉退让距离、过渡区、午间休闲、等公共汽车、人行道咖啡馆、呈现或展览、表演、街区内部的行人通道?3、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是否考虑过街区位置和广场类型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在场地规划之初进展选址时还是在打算广场的具体形式和细部时——例如,街角位置适用于高利用率的广场,尽端街位置适于绿洲型的广场?4、假定效劳半径为约274m,目前未享受到效劳的人能在工程建成之后得到相应的效劳吗?5、效劳范围内是否有足够的工作人员确保对午间光临者的效劳?6、广场的位置是否有利于多种人群的使用——工作人员、旅游者以及购物者?7、广场的位置是否会对通往城市中心区的现有或拟建步行体系造成干扰?8、地方气候室和建设广场吗?假设户外空间在一年只用的使用少于三个月,就应当考虑建设室内公共空间。

尺度9、考虑到位置及环境的不同,限制广场的尺度时是否考虑了林奇和格尔的建议?林奇建议适宜的尺度是从25m_100m,而格尔认为是从70m-100m——两者都是看清物体的最大距离。

视觉的简单性10、设计中是否将丰富多彩的形式、颜色、材质融合在一起——比方喷泉、雕塑、不同的休息空间、角落空间、植物和灌丛、高程变化?11、假设从广场上可以获得丰富的视景,设计是否突出了这点?使用和活动12、广场设计得是适应休闲闲逛者还是穿行着?假设两种功能都有,他们是否位于不同的分区以避开冲突?13、假设鼓舞人们从广场上超近道,是否已经消退了人行道和广场之间包括坡度变化在内的各种障碍?14、假设要鼓舞人们在广场上逗留和闲逛,是否布置了大量的设施、引人注目的景点以及丰富多变的边界?假设要进展音乐会、集会等,是否供给了没有障碍的开放空间?15、广场的设计是否留意到了两性的不同需求,男性对于“前院”体验〔公共、相互接触〕的偏好,以及很多女性对于轻松和安全的“后院”体验的青睐?16、广场的设计是否通过鼓舞高强度使用来削减恶意破坏行为和“不受欢送的人”的存在〔或者他们在人群中显得不突出〕?或者承受更为结实的设计形式?微气候17、广场的位置是否可以在全年内得到充分的阳光?18、在夏季格外炎热的地方,是否利用植被、遮阳棚、花架等供给了阴凉?19、作为一种城市政策,对建筑高度和体量的把握是否能够保持并增加到达公共空间的光照量?20、广场在午间时的温度在一年中是否至少有三个月超过55 华氏度?假设没有,应当考虑增加户内公共开放空间。

广场配套设施布设方案

广场配套设施布设方案

广场配套设施布设方案
为了提高广场的配套设施,我们制定了以下布设方案:
1. 商业区域:在广场的中心位置设置商业区域,包括各种购物店、餐厅和咖啡馆。

商业区域应具有多样性,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娱乐区域:设立娱乐设施,如电影院、游乐场和体育场。

这些设施将为广场的参观者提供放松身心的机会。

3. 健身区域:设置户外健身器材和跑步道,鼓励人们参与锻炼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4. 绿化景观:在广场周围种植大量的树木和花卉,创建绿色的环境。

这将为广场提供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景观,吸引更多人来访。

5. 休闲区域:布置休闲座椅和遮阳伞,提供舒适的休息场所。

广场的参观者可以在这里放松、交流和观赏周围的景色。

6. 公共设施:提供充足的洗手间和婴儿换护室,以满足广场的参观者的基本需求。

同时,设置无障碍设施,方便行动不便的人群。

7. 安全措施:安装监控摄像头和安全警报系统,确保广场的安全。

此外,设置消防设备和安全疏散通道,以应对突发事件。

8. 充电设施:为电动汽车和手机等电子设备提供充电设施,方便人们在广场停留期间进行充电。

9. 信息服务:设置信息中心,提供关于广场活动、商店、餐厅等详细信息,帮助访客更好地了解广场的各项服务。

通过以上布设方案,我们相信广场的配套设施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和提升,为广场的参观者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服务。

城市公园与广场设计规范

城市公园与广场设计规范

综合性公园的功能分区 (一)文化娱乐区
文化娱乐区是公园中人流最集中的活动区域,在该区内开展较多的 是比较热闹、有喧哗声响、活动形式较多、参与人数较多的文化、娱乐 等活动。 区内的主要设施包括:俱乐部、游戏广场、技艺表演场、露天剧场、 影剧院、音乐厅、舞池、溜冰场、戏水池、展览室(廊)、演讲场地、科 技活动场等。当然,以上各设施应根据公园的规模大小、内容要求因地 制宜合理地进行布局设置。
2、分类
综合公园——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 的绿地。 儿童公园——单独设置,为少年儿童提供游戏及开展科普、文体活动,有安全、 完善设施的绿地。 植物园——进行植物科学研究和种植育苗,并供观赏、游憩及开展科普活动 的绿地。 游乐公园——具有大型游乐设施,单独设置,生态环境较好的绿地。 历史名园——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缀查园艺术并被审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的园林。
1)公园按其价值高低、景观效果、规模大小、管理水平等 原则分为三级。
• 规模较大,历史、文化、科学价值较高,景观环境优美,设施完备, 有健全管理机构的定为一级公园。 • 有一定规模和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景观环境较好,设施较完备, 有相应管理机构的定为二级公园。 • 规模较小,有一定的景观环境和设施,机构具有管理能力的定为三 级公园。
主入口:应与城市主要道路及公园交通有便捷的联系;有足够的用地解 决大量人流疏散、车辆同转停靠等问题;位置的选定利于园内组织游线 和景观序列等。 公园大出入口一般应考虑供两股车流并行所以宽度大约7-8米。 次入口:可设于人流来往的次要力向,还可设在公园有大量人流集散的 设施附近。 公园小出入口一般应考虑1-3股人流并行即可,所以宽度大约1-2米。
3、总体设计
• 公园游人容量计算 • C=A/Am 式中 C——公园游人容量(人) A——公园总面积(㎡) Am——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人)

广场设计ppt课件

广场设计ppt课件
雕塑与艺术品可以为广场增添艺术气 息和文化内涵,提高广场的品质和形 象。
雕塑与艺术品的选型
在选择雕塑和艺术品时,应考虑到广 场的主题和风格,以及当地的文化背 景和历史背景。雕塑和艺术品的造型 、材料和颜色应与广场的整体风格相 协调。
休闲设施与娱乐设施
休闲设施与娱乐设施的作用
休闲设施与娱乐设施可以为人们提供休息、娱乐和放松的场所,增强广场的吸引力和活力。
详细描述
抽象艺术风格的广场设计追求创新、个性, 通过非具象的手法表达内在精神和情感。设 计上不受传统形式的限制,自由运用线条、 色彩、空间和质感等元素,创造出独特的视 觉效果。整体设计注重表达内在精神和情感
,给人以自由、无限的感觉。
装饰艺术风格
总结词
装饰艺术风格广场设计注重装饰性和细节处理,运用复 杂的图案和精细的工艺,展现出华丽、高贵的氛围。
详细描述
自然风格的广场设计强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运用自然元素如水体、植物、山石等来营 造出自然、和谐的氛围。同时,采用生态技 术如雨水收集、绿化灌溉等,以实现可持续 发展。整体设计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呼应和协 调,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抽象艺术风格
总结词
抽象艺术风格广场设计追求创新、个性,通 过非具象的手法表达内在精神和情感,给人 以独特的视觉体验。
节水措施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控 制灌溉水量、调整灌溉频 率等,降低用水成本。
景观照明设计
照明方式选择
根据广场的功能和使用需求,选 择适当的照明方式,如路灯、地
灯、装饰灯等。
灯光布置
合理布置灯光位置和角度,营造出 舒适、美观的照明效果。
能耗控制
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如LED 灯具等,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一)(广场设计)城市开放空间一般指室外的公共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公园和自然风景等。

开放空间不但给城市居民提供了娱乐休闲的空间,也是交通、休憩、文化教育等多种职能的载体,同时有利于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

开放空间景观上的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对一个城市风貌的印象大多数都是来源于城市的开放空间。

本章主要从城市广场、城市公园、城市滨水区等方面进行景观设计的介绍。

城市广场设计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

城市广场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城市广场体系空间结构;城市广场功能布局;广场的性质、规模、标准;各广场与整个城市及周边用地的空间组织、功能衔接和交通联系。

本节主要讲述城市广场的概念、起源、分类、设计注意的问题、所需的资料以及设计最终形成的成果。

城市广场分类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出的位置分类可分为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

但这种分类是相对的,现实中每一类广场都或多或少具备其他类型广场的某些功能。

因此,城市广场的费雷从一定程度上描述了广场的功能。

集会游行广场。

城市中的市中心广场、区中心广场上大多布置公共建筑,平时为城市交通服务,同时也供旅游及一般活动,需要时可进行集会游行。

这类广场有足够的面积,并可合理的组织交通,与城市主干道相连,满足人流集散需要。

但一般不可通行货运交通。

可在广场的另一侧布置辅助交通网,使之不影响集会游行等活动。

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市人民广场、昆明市中心广场和前苏联莫斯科红场等,均可供群众集会游行和节日联欢之用。

这类广场一般设置较少绿地,以免妨碍交通和破坏广场的完整性。

在主席台、观礼台的周围,可重点设计常绿树。

节日时,可点缀花卉。

为了与广场及周围气氛相协调,一般以规整形式为主,在广场四周道路两侧可布置行道树组织交通,保证广场上的车辆和行人互不干扰、畅通无阻。

广场还应有足够的停车面积和行人活动空间,其绿化特点是一般沿周边种植,为了组织交通,可在广场上设绿地种植草坪、花坛,装饰广场,形成交通岛的作用,但行人一般不得入内。

交通广场。

一般是指环行交叉口和桥头广场。

设在几条交通干道的交叉口上,主要为组织交通用,也可装饰街景。

在种植设计上,必须服从交通安全的条件,绝对不可阻碍驾驶员的视线,所以多用矮生植物点缀中心岛。

例如广州的海珠广场。

在这类广场上可种花草、绿篱、低矮灌木或点缀一些常绿针叶林,要求树形整齐,四季常青,在冬季也有较好的绿化效果;同时也可设置喷泉、雕塑等。

交通广场一般不允许入内,但也有起街心花园作用的形式。

商业广场。

当代交通拥挤,采取人车分流手段,以步行商业广场和步行商业街的形式为多,及各种集市露天广场形式。

城市广场还可以按照广场形态分为有规整形广场、不规整形广场及广场群等,且现代城市广场形态越来越走向复向化、立体化,包括下沉式广场、空中平台和步行街等等;按照广场构成要素分析可分为建筑广场、雕塑广场、水上广场、绿化广场等;按照广场的等级可分为市级中心广场、区级中心广场和地方性广场(如居住街区广场、重要地段公共建筑集散广场和建筑物前广场)等。

城市广场建设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城市广场功能问题。

从前文的广场分类中我们多少已经感觉到了城市广场所具有的一定功能。

城市广场建设首要的问题是清楚确认其使用对象,随后依据服务的对象确定其应该具备的功能,最后采用相应的手法来满足既定的功能。

从前面广场的历史发展以及分类中,我们可以窥视到城市广场的发展和其功能的关系。

城市广场功能经历了从交流议事、集会、交通、商业活动的变化或者是诸多功能的组合。

目前,城市空间的完整性、城市形态或城市形式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确认,但是城市形态和城市功能之间的关系或相互作用人们却关心的不多。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形态的一部分,人们不应该只关注其外在形式的美观、华丽,更应该关心其承载的功能。

因此,城市广场设计和建设一定要考虑影响人们这些活动行为变化的因素。

从某种角度来看,城市和城市广场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但更本质的应该归咎于科技的进步。

因此,我们从科技进步的层面去分析广场功能的变化或“转移”。

早先由于科技水平较低,先进的交通、通讯工具还没有出现,人们会去露天广场购物,会到公共水井去打水,会到中心广场去听别人发布信息。

现在由于科技发展出现的汽车、电视、互联网,使得人们对信息的获取、购物甚至部分工作都可以在家里实现。

但是这样的论述并不是否认人们对广场的需要。

相反人们会对广场由更多的期待,然而此时广场需要提供的功能已经悄然发展了变化,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转移”。

这是对建筑、景园、规划设计者的一种暗示。

我们应该随时清楚自己作品所服务的对象,而不只是自乐于作品的精美构图或技术的熟练上。

设计原则问题生态环境原则。

城市广场建设应从设计的阶段通盘考虑,结合规划地的实际情况,从土地利用到绿地安排,都应当遵循生态规律,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或通过规划手段恢复、改善已经恶化的生态环境。

适宜性原则。

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

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是一种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

目前中国的城市广场中,中心广场、大广场较多,散布于城市中的小型广场还不能充分满足市民娱乐健身活动。

中心广场草坪大、可入性低,其发展模式尚需进一步探讨。

城市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古典的广场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广场则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

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

因此,城市广场的设置内容大致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广场要有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同时也应保证不少于广场面积25%比例的绿化地,为人们遮挡夏天烈日,丰富景观层次和色彩。

2、广场中需有坐凳、饮水器、公厕、电话亭、小售货亭等服务设施,而且还要有一些雕塑、小品、喷泉等充实内容,使广场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只有做到设计新颖、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才能充分满足广大市民大到高雅艺术欣赏、小到健身娱乐休闲的不同需要。

3、广场交通流线组织要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处理好与周边的道路交通关系,保证行人安全。

除交通广场外,其他广场一般限制机动车辆通行。

4、广场的小品、绿化、物体等均应以“人”为中心,时时体现为“人”服务的宗旨,处处符合人体的尺度。

如飞珠溅玉的瀑布、此起彼伏的喷泉、高低错落的绿化,让人呼吸到自然的气息,赏心悦目,神清气爽。

此外,根据地形特点和人类活动规律,结合其它设计原则,在城市的特殊节点上发展小型广场是今后城市广场发展的一个方向。

这些小型城市广场可以成为社区级的或小区级的中心,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城市的交通量。

城市空间的完整性。

城市空间包括开放空间和封闭空间(建筑空间),城市空间的完整性需要通过城市建筑的安排来实现。

开放空间及其体系是人们认识体验城市的主要窗口和领域。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部分,其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城市景观完整性,使城市空间呈现连续性、流动性、层次性和凝聚性。

地方特色原则。

城市广场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

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

城市广场建设应继承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

如济南泉城广场,代表的是齐鲁文化,体现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

广东新会市冈州广场营造的是侨乡建筑文化的传统特色。

西安的钟鼓楼广场,注重把握历史的文脉,整个广场以连接钟楼、鼓楼,衬托钟鼓楼为基本使命,并把广场与钟楼、鼓楼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其次,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

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

如北方广场强调日照,南方广场则强调遮阳。

一些专家倡导南方建设“大树广场”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多功能性。

不同地段的城市广场具有的职能有主次之分,在充分体现其主要功能之外,应当尽可能地满足游人的娱乐休闲活动。

人们的乐意逗留对商家来说则存在着无限的商机,城市地价也会因城市广场的布置发生变化。

“广场热”的问题。

主要是指城市广场建设的模仿性以及广场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展开讨论的,并不是指责和非议建设城市广场,只要城市广场设计符合城市的需要,能够满足市民的生活文化需要,为何不兴而建之?城市广场的面积问题。

城市广场面积大小的确定,一般来说,城市大,城市中心广场的面积也大;城市小,市中心广场也不宜规划得太大。

片面地追求大广场,以为城市广场越大越好、越大越漂亮、越大越气派,那是错误的。

大广场不仅在经济上花费巨大,而且在使用上也不方便;同时,广场尺寸不宜人,也很难设计出好的艺术效果。

城市广场尺寸太大会缺乏活力和亲和力。

维特鲁威说:“罗马广场的尺寸应适应听众需要,否则场地会不够用,听众少的时候场地又会显得太大。

所以这样来定广场的宽度就可以了:把长度分成三份,两分之长作为宽度。

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长方形,排列方式也更适合与游览观赏的目的。

”故此建议:小城市中心广场的面积一般在1-2公顷,大中城市中心广场面积在3.0-4.0公顷,如有必要可以再大一些。

至于交通广场,面积大小取决于交通量的大小、车流运行规律和交通组织方式等;集会游行广场,取决于集会时需要容纳的最多人数;影剧院、体育馆、展览馆前的集散广场,取决于在许可的集聚和疏散时间内能满足人流与车流的组织与通过。

此外,广场面积和应满足相应的附属设施,如停车场、绿化种植、公用设施等。

观赏要求方面还应考虑人们在广场上,对广场上主体建筑有良好的视线、视距。

在体形高大的建筑物的主要立面方向,宜相应地配置较大的广场。

表5-1 中外著名城市广场面积比较地理位置广场名称面积(公顷)北京 天安门广场 39.6威尼斯 圣马可广场 1.28郑州 “二七”广场 4.0天津 海河广场 1.6太原 “五一”广场 6.3大同 红旗广场 2.9美国纽约 洛克菲勒中心广场 0.60佛罗伦萨 长老会议广场 0.54意大利 罗马市政广场 0.40莫斯科 红场广场 5.0城市广场与周边建筑的关系。

广场与周边建筑的比例尺度是没有定式的。

例如,天安门广场的宽为500米,两侧的建筑,如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的高度均在30-40米之间,其高宽之比约为1:2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