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易错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典型题、易错题整理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典型题、易错题整理1、在下列说法中:(1)0.09是0.81的平方根;(2)-9的平方根是±3;(3)(-5)2的算术平方根是-5;(4)32-是个负数;(5)已知a 是实数,则||2a a =;(6)全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正确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2、若方程()()22930m x m x y ----=是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则m 的值为( ) A. 3± B. 3 C. -3 D. 93、不等式组 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为()4、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 无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1-≤aB 、1-<a 或2>aC 、21<<-aD 、2≥a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B∥y 轴,AB=5,点A 的坐标为(-5,3),则点B 的坐标为( )A .(-5,8)B .(0,3)C .(-5,8)或(-5,-2)D .(0,3)或(-10,3)6、已知整数a 1,a 2,a 3,a 4,…满足下列条件:a 1=0,a 2=-|a 1+1|,a 3=-|a 2+2|,a 4=-|a 3+3|,…,依此类推,则a 2012的值为()A .-1005B .-1006C .-1007D .-20127、2006年我市有23 000名初中毕业生参加了升学考试,为了解23 000名考生的升学成绩,从中抽取了200名考生的试卷进行统计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23 000名考生是总体B .每名考生的成绩是个体C .2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8、已知点P 的坐标为(2-a ,3a+6),且点P 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a= .9、若不等式组⎩⎨⎧>-<+n m x n m x 的解集是53<<-x ,则不等式0<-n mx 的解集为10、16的平方根为 25的立方根为 .11、以下命题中(1)对顶角相等(2)相等的角是对顶角(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5)同位角相等,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 .12、若不等式组3x x a >⎧⎨>⎩,的解集为x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1(D)(C)(B)3322100⎨⎧<+--≤-4325x x ⎪⎩⎪⎨>->a x x 1A.3a < B.3a = C.3a > D.3a ≥13、若不等式组8x x m <⎧⎨>⎩,有解,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 14、若不等式组⎩⎨⎧->+<121m x m x 无解,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人教版最新教材七年级数学下册经典易错题初一数学

七年级下册经典易错习题一、填空题1.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立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倒数是它本身,这个数是;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2.16的平方根为,=16,16的平方根等于 .3.;,则。
4.已知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为3x-5和x-7,则这个正数为 .5.17-1的整数部分为;小数部分为;绝对值为;相反数为 .6. 如图,在数轴上,1的对应点是A、B, A是线段BC的中点,则点C所表示的数是。
7.已知,OA⊥OC,且∠AOB:∠AOC=2:3,则∠BOC的度数为。
8.如果∠1=80°,∠2的两边分别与∠1的两边平行,那么∠2= 。
9.已知点A(1+m,2m+1)在x轴上,则点A坐标为。
10.已知AB∥x轴,A点的坐标为(3,2),并且AB=5,则B的坐标为 .11.点P(a-2,2a+3)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则a= .12.将点A(1,-3)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点B(a,b),则ab=.13.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P的坐标为(-1,3),如果将平面直角坐标系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那么平移后点P的坐标为________.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2),在y轴上确定一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个。
15.点P(a+5,a)不可能在第象限。
16.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一点P(x,y),满足x=0y,则点P在17.方程52=+yx在正整数范围内的解是_____ 。
18.已知x=1,y=﹣8是方程mx+y-1=0的解,则m的平方根是。
19.关于x的不等式(a+1)x>a+1的解集为x<1,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
20.如果不等式2x-m≤0的正整数解有3个,则m的取值范围是。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重点易错题(带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重点易错题单选题1、下列定理有逆定理的是( )A.直角都相等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C.对顶角相等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答案:B分析:先写出各选项的逆命题,判断出其真假即可得出答案.解:A、直角都相等的逆命题是相等的角是直角,是假命题,此选项无逆定理;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的逆命题是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是真命题,此选项有逆定理;C、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此选项无逆定理;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逆命题是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是假命题,此选项无逆定理.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对逆定理概念的认识,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是真命题,那么它的逆命题也叫这个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是假命题,则这个定理没有逆定理.2、如图,OB⊥CD于点O,∠1=∠2,则∠2与∠3的关系是( )A.∠2=∠3B.∠2与∠3互补C.∠2与∠3互余D.不能确定答案:C分析:根据垂线定义可得∠1+∠3=90°,再根据等量代换可得∠2+∠3=90°.解:∵OB⊥CD,∴∠1+∠3=90°,∵∠1=∠2,∴∠2+∠3=90°,∴∠2与∠3互余,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垂线和余角,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垂线的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的值为()3、如图,四边形ABCO是矩形,点D是BC边上的动点(点D与点B、点C不重合),则∠BAD+∠DOC∠ADO C.2D.无法确定A.1B.12答案:A分析:过点D作DE//AB交AO于点E,由平行的性质可知∠BAD=∠ADE,∠DOC=∠ODE,等量代换可得∠BAD+∠DOC的值.∠ADO解:如图,过点D作DE//AB交AO于点E,∵四边形ABCO是矩形∴AB//OC∵DE//AB∴AB//DE,DE//OC∴∠BAD=∠ADE,∠DOC=∠ODE∴∠BAD+∠DOC∠ADO=∠BAD+∠DOC∠ADE+∠ODE=∠BAD+∠DOC∠BAD+∠DOC=1故选:A.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灵活的添加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所示,直线a∥b,∠1=35°,∠2=90°,则∠3的度数为()A.125°B.135°C.145°D.155°答案:A分析:如图求出∠5即可解决问题.详解:∵a∥b,∴∠1=∠4=35°,∵∠2=90°,∴∠4+∠5=90°,∴∠5=55°,∴∠3=180°-∠5=125°,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邻补角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5、如图,直线AB、BE被AC所截,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1与∠2是同旁内角;②∠1与∠ACE是内错角;③∠B与∠4是同位角;④∠1与∠3是内错角.A.①③④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D分析: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可直接得到答案.解:①∠1与∠2是同旁内角,说法正确;②∠1与∠ACE是内错角,说法正确;③∠B与∠4是同位角,说法正确;④∠1与∠3是内错角说法正确,故选:D.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三线八角,在复杂的图形中判别三类角时,应从角的两边入手,具有上述关系的角必有两边在同一直线上,此直线即为截线,而另外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边,它们所在的直线即为被截的线.同位角的边构成“F”形,内错角的边构成“Z”形,同旁内角的边构成“U”形.6、如图,直线a∥b,直线c分别交a,b于点A,C,∠BAC的平分线交直线b于点D,若∠1=50°,则∠2的度数是()A.50°B.70°C.80°D.110°答案:C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AD=∠1,再根据AD是∠BAC的平分线,进而可得∠BAC的度数,再根据补角定义可得答案.解:因为a∥b,所以∠1=∠BAD=50°,因为AD是∠BAC的平分线,所以∠BAC=2∠BAD=100°,所以∠2=180°-∠BAC=180°-100°=80°.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行线的性质,解题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7、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有()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平行;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④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A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基本事实,对顶角及邻补角的性质进行判断.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平行,故①是假命题;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故②是假命题;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③是假命题;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故④是真命题.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命题的真假判断,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及邻补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不能判定AB∥CD的是()A.∠B=∠DCE B.∠A=∠ACDC.∠B+∠BCD=180°D.∠A=∠DCE答案:D分析: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一一判断即可.解:由∠B=∠DCE,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判断AB∥CD.由∠A=∠ACD,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判断AB∥CD.由∠B+∠BCD=180°,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即可判断AB∥CD.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9、如图,与∠1是同旁内角的是()A.∠2B.∠3C.∠4D.∠5答案:B分析:根据同旁内角的定义求解即可.与∠1是同旁内角的是∠3所以答案是: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同旁内角的问题,掌握同旁内角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小明从A处出发沿北偏东40°方向行走至B处,又从B处沿南偏东70°方向行走至C处,则∠ABC等于()A.130°B.120°C.110°D.100°答案:C分析:根据方位角和平行线性质求出∠ABE,再求出∠EBC即可得出答案.解:如图:∵小明从A处沿北偏东40°方向行走至点B处,又从点B处沿南偏东70°方向行走至点C处,∴∠DAB=40°,∠CBE=70°,∵向北方向线是平行的,即AD∥BE,∴∠ABE=∠DAB=40°,∴∠ABC=∠ABE+∠EBC=40°+70°=110°,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方向角及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填空题11、如图,已知直角三角形ABC,∠A=90∘,AB=4cm,BC=5cm.将△ABC沿AC方向平移1.5cm得到△A′B′C′,求四边形BCC′B′的面积为________cm2.答案:6分析:根据题意,再结合平移的性质,可得AB=A′B′,AA′=BB′=CC′=1.5cm,BB′∥CC′,S△ABC=S△A′B′C′,然后再根据等量代换,得出S四边形AA′OB =S四边形OCC′B′,然后再根据等量代换,得出S四边形BCC′B′=S四边形AA′B′B,然后再根据长方形的特征,得出四边形AA′B′B是长方形,然后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算出长方形AA′B′B的面积,即可得出四边形BCC′B′的面积.解:如图,∵△ABC沿AC方向平移1.5cm得到△A′B′C′,∴A的对应点为点A′,点B的对应点为点B′,点C的对应点为点C′,∴由平移的性质,可得:AB=A′B′=4cm,AA′=BB′=CC′=1.5cm,BB′∥CC′,又∵△ABC沿AC方向平移1.5cm得到△A′B′C′,∴S△ABC=S△A′B′C′,又∵S△ABC=S四边形AA′OB+S△A′OC,S△A′B′C′=S四边形OCC′B′+S A′OC,∴S四边形AA′OB =S四边形OCC′B′,∵S四边形BCC′B′=S四边形OCC′B′+S△BOB′,S四边形AA′B′B =S四边形AA′OB+S△BOB′,∴S四边形BCC′B′=S四边形AA′B′B,∵AB=A′B′,AA′=BB′,∠A=90∘,∴根据长方形的特征,可得:四边形AA′B′B是长方形,∴S长方形AA′B′B=AB⋅AA′=4×1.5=6cm2,∴S四边形BCC′B′=S四边形AA′B′B=6cm2所以答案是:6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等量代换,根据长方形的特征判定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解本题的关键在熟练掌握平移的性质.平移的性质:1、形状大小不变;2、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3、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12、说明命题“若x>-4,则x2>16”是假命题的一个反例可以是_______.答案:x=-3,答案不唯一分析:当x=-3时,满足x>-4,但不能得到x2>16,于是x=-3可作为说明命题“x>-4,则x2>16”是假命题的一个反例.说明命题“x>-4,则x2>16”是假命题的一个反例可以是x=-3.故答案为-3.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任何一个命题非真即假.要说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一般需要推理、论证,而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13、如图,直线a∥b,AB⊥BC,如果∠1=48°,那么∠2=_______度.答案:42.∵AB⊥BC,∴∠ABC=90°,即∠1+∠3=90°,∵∠1=48°,∴∠3=42°,∵a∥b,∴∠2=∠3=42°.故答案为42.点睛:本题关键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题.14、如图,当∠ABC,∠C,∠D满足条件______________时,AB∥ED.答案:∠ABC=∠C+∠D分析:延长CB交DE于F,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EFB=∠C+∠D,再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解答即可.如图,延长CB交DE于F,则∠EFB=∠C+∠D,当∠ABC=∠EFB时,AB∥ED,所以,当∠ABC=∠C+∠D时,AB∥ED.故答案为∠ABC=∠C+∠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作辅助线,把∠C、∠D转化为一个角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AB∥CD,若GE平分∠DGH,HE平分∠GHB,GF平分∠CGH,若∠CGH=70°,则∠EHB的度数是______,图中与∠DGE互余的角共有______个.答案: 35°##35度 5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CGH=∠GHB=70°,∠GFH=∠CGF,利用邻角的补角可得∠DGH=∠GHA= 110°,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EHB=∠GHE=35°,∠CGF=∠GFH=∠HGF=35°,∠DGE=∠HGE= 55°,进而可求得答案.解:∵AB//CD,∴∠CGH=∠GHB=70°,∠DGH=∠GHA,∠GFH=∠CGF∴∠DGH=∠GHA=180°−70°=110°,又∵HE平分∠GHB,∵GE平分∠DGH,HE平分∠GHB,GF平分∠CGH,∴∠EHB=∠GHE=12∠GHB=35°,∠CGF=∠GFH=∠HGF=12∠CGH=35°,∠DGE=∠HGE=12∠DGH=55°,∴∠DGE+∠BHE=90°,∠DGE+∠GHE=90°,∠DGE+∠CGF=90°,∠DGE+∠HGF=90°,∠DGE+∠GFH=90°,∴与∠DGE互余的角共有5个,所以答案是:35°,5.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互余的定义,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及互余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解答题16、如图所示,已知∠CFE+∠BDC=180°,∠DEF=∠B,试判断∠AED与∠AC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AED=∠ACB,理由见解析分析:首先判断∠AED与∠ACB是一对同位角,然后根据已知条件推出DE∥BC,得出两角相等.解:∠AED=∠ACB.理由:如图,分别标记∠1,∠2,∠3,∠4.∵∠1+∠4=180°(平角定义),∠1+∠2=180°(已知).∴∠2=∠4.∴EF∥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D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B(已知),∴∠B=∠ADE(等量代换).∴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ED=∠AC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小提示:本题重点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难度适中.17、如图,已知AB∥DE,那么∠A+∠C+∠D的和是多少度?为什么?答案:∠A+∠C+∠D的和是360度,理由见解析.分析:如图(见解析),过点C作CF//AB,则CF//DE,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出∠A+∠FCA=180°,∠D+∠DCF=180°,再根据角的和差即可得.如图,过点C作CF//AB,则所求的问题变为∠A+∠ACD+∠D的和是多少度∴∠A+∠FCA=180°∵AB//DE∴CF//DE∴∠D+∠DCF=180°∴∠A+∠FCA+∠D+∠DCF=180°+180°=360°即∠A+∠ACD+∠D=360°.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的和差,熟记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8、图形的世界丰富且充满变化,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它们,奇妙无比.(1)如图,EF//CD,数学课上,老师请同学们根据图形特征添加一个关于角的条件,使得∠BEF=∠CDG,并给出证明过程.小丽添加的条件:∠B+∠BDG=180°.请你帮小丽将下面的证明过程补充完整.证明:∵EF//CD(已知)∴∠BEF=()∵∠B+∠BDG=180°(已知)∴BC//()∴∠CDG=()∴∠BEF=∠CDG(等量代换)(2)拓展:如图,请你从三个选项①DG//BC,②DG平分∠ADC,③∠B=∠BCD中任选出两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组成一个真命题,并加以证明.①条件:,结论:(填序号).②证明:.答案:(1)∠BC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G;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B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①DG∥BC,∠B=∠BCD,DG平分∠ADC,②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解答;(2)根据真命题的概念写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解答.(1)证明:∵EF∥CD(已知),∴∠BEF=∠BC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B+∠BDG=180°(已知),∴BC∥DG(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CDG=∠B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EF=∠CDG(等量代换);(2)①条件:DG∥BC,∠B=∠BCD,结论:DG平分∠ADC,②证明:∵DG∥BC,∴∠ADG=∠B,∠CDG=∠BCD,∵∠B=∠BCD,∴∠ADG=∠CDG,即DG平分∠ADC.所以答案是:(1)∠BC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G;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B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命题的真假判断、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50题含答案(广州)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50题含答案(广州)一、单选题1.下列四个实数中,是无理数的是()A B.0C.0.7⋅D.2 72.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点(2,3)M-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3.一个不等式组中的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如图所示,则这个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A.﹣1,0,1B.﹣1,0C.0,1D.﹣1,14.若21xy=⎧⎨=⎩是关于x、y的方程ax﹣y=3的解,则a=()A.1B.2C.3D.45.为了了解一批电视机的寿命,从中抽取100台电视机进行试验,这个问题的样本是()A.这批电视机B.这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C.所抽取的100台电视机的寿命D.1006.如图,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65°,则∠2的度数为()A.65B.35C.15D.257.如图,△ABC沿直线BD向右平移,得到△ECD,若BD=10cm,则A、E两点的距离为()A.10cm B.5cm C.10cm3D.不能确定8.已知a,b满足方程组51234a ba b+=⎧⎨-=⎩则a+b的值为()A.﹣4B.4C.﹣2D.29.某种衬衫的进价为400元,出售时标价为550元,由于换季,商店准备打折销售,但要保持利润不低于10%,那么至多打()A.6折B.7折C.8折D.9折10.如图所示,直线AB交CD于点O,OE平分∠BOD,OF平分∠COB,∠AOD:∠BOE=4:1,则∠AOF等于()A.130°B.120°C.110°D.100°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在第()象限.A.一B.二C.三D.四12.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方式的是()A.了解一批圆珠笔的使用寿命B.了解全国九年级学生身高的现状C.考查人们保护海洋的意识D.检查一枚用于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的各零部件13.如图,已知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如果要添加条件,使得MQ∠NP,那么下列条件中能判定MQ∠NP的是()A.∠1=∠2B.∠BMF=∠DNFC.∠AMQ=∠CNP D.∠1=∠2,∠BMF=∠DNF14.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A.邻补角一定互补B.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C.两直线相交,同位角相等D.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15.已知21x y =⎧⎨=⎩是方程组5{1ax by bx ay +=+=的解,则a ﹣b 的值是( ) A .1- B .2 C .3 D .416.与3( ) A .6B .7C .8D .917.已知表示实数a ,b 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a <1<bB .1<-a <bC .1<a <bD .-b <a <-1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过不同的两点P(2a ,6)与Q(4+b ,3-b)的直线PQ∠x 轴,则( ) A .a =12,b =-3B .a≠12,b≠-3C .a =12,b≠-3D .a≠12,b =-319.某次数学测验,抽取部分同学的成绩(得分为整数)整理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根据图示信息,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共抽取了50人B .90分以上的有12人C .80分以上的所占的百分比是60%D .60.5~70.5分这一分数段的频数是1220.不等式组111324(1)2()x x x x a -⎧-<-⎪⎨⎪-≤-⎩有3个整数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65a -≤<-B .65a -<≤-C .65a -<<-D .65a -≤≤-二、填空题 21.827-的立方根为______ 22.经调查,某校学生上学所用的交通方式中,选择“自行车”、“公交车”、“其它”的比例为7:3:2,若该校学生有3200人,则选择“公交车”的学生人数是_____人.23.计算:+=________.24.若点P(3,2m-1)在第四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25.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O,已知∠BOD=30°,OE是∠BOC的平分线,则∠EOA=______.26.如图,直线AB∠CD,E为直线AB上一点,EH,EM分别交直线CD与点F、M,EH平分∠AEM,MN∠AB,垂足为点N,∠CFH=α,∠EMN=______(用含α的式子表示)27.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三角形DEF是由三角形ABC平移得到的,则点C移动了________格.28.不等式-3x+1>-8的正整数解是__________.29.从学校七年级中抽取100名学生,调查学校七年级学生双休日用于数学作业的时间,调查中的总体是_________,个体是______,样本容量是____.30_______13(填“>”、“<”或“=”).31=_____.32.已知A,B两件服装的成本共500元,鑫洋服装店老板分别以30%和20%的利润率定价后进行销售,该服装店共获利130元,则A的成本是________元,B的成本是________元.33.如图,已知AB∠CD,BC∠DE.若∠A=20°,∠C=120°,则∠AED的度数是________ .3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点P(x ,y),我们把点P′(-y +1,x +1)叫做点P 的伴随点.已知点A 1的伴随点为A 2,点A 2的伴随点为A 3,点A 3的伴随点为A 4,…,这样依次得到点A 1,A 2,A 3,…,A n ,….若点A 1的坐标为(3,1),则点A 2的坐标为__________,点A 2 019的坐标为__________;若点A 1的坐标为(a ,b),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 ,点A n 均在x 轴上方,则a ,b 应满足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 35.解下列方程组:(1)125x y x y -=⎧⎨+=⎩ (2)23346x y x y ⎧=⎪⎨⎪-=⎩ 36.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23120x x +⎧⎨-⎩>< (2)1122841x x x x +⎧-⎪⎨⎪+-⎩>< 37.已知∠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将∠ABC 向右平移6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A 1B 1C 1.(图中每个小方格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1)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A1B1C1;(2)直接写出∠A1B1C1各顶点的坐标(3)求出∠A1B1C1的面积38.为了了解七年级学生体育测试成绩情况,现从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的体育成绩统计如下,其中右侧扇形统计图中的圆心角α为36°,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求样本容量及n的值;(2)已知该校七年级共有500名学生,如果体育成绩达28分以上为优秀,请估计该校七年级学生体育成绩达到优秀的总人数.39.如图,AB//CD,AE平分∠BAD,CD与AE相交于F,∠CFE=∠E.求证:AD//BC.40.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甲、乙两人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同一起点同时背向起跑,40秒后相遇,若甲先从起跑点出发,半分钟后,乙也从该点同向出发追赶甲,再过3分钟后乙追上甲,求甲、乙两人的速度.41.如图1,O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点A坐标为(4,0),同时将点A,O分别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对应点B,C.(1)求四边形OABC的面积;(2)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MOA的面积与四边形OABC的面积相等?若存在这样一点,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在OA边上,且∠CBP=∠CPB,Q是AO延长线上一动点,∠PCQ 的平分线CD交BP的延长线于点D,在点Q运动的过程中,求∠D和∠CQP的数量关系.42.解不等式322x-≤2,并把它的解表示在数轴上.43.已知:(2x+5y+4) 2+|3x-4y-17|=044.如图,BD平分∠ABC,F在AB上,G在AC上,FC与BD相交于点H.∠GFH+∠BHC=180°,求证:1=2∠∠.45.九年三班的小雨同学想了解本校九年级学生对哪门课程感兴趣,随机抽取了部分九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每名学生必只能选择一门课程).将获得的数据整理绘制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在这次调查中一共抽取了名学生,m的值是.(2)请根据据以上信息直在答题卡上补全条形统计图;(3)扇形统计图中,“数学”所对应的圆心角度数是度;(4)若该校九年级共有1000名学生,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请你估计该校九年级学生中有多少名学生对数学感兴趣.4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3),B(-5,1),C(-2,0),P(a,b)是∠ABC的边AC上任意一点,∠ABC经过平移后得到∠A1B1C1,点P的对应点为P1(a+6,b-2).(1)直接写出点C1的坐标;(2)在图中画出∠A1B1C1;(3)求∠AOA1的面积.47.今年义乌市准备争创全国卫生城市,某小区积极响应,决定在小区内安装垃圾分类的温馨提示牌和垃圾箱,若购买2个温馨提示牌和3个垃圾箱共需550元,且垃圾箱的单价是温馨提示牌单价的3倍.(1)求温馨提示牌和垃圾箱的单价各是多少元?(2)该小区至少需要安放48个垃圾箱,如果购买温馨提示牌和垃圾箱共100个,且费用不超过10000元,请你列举出所有购买方案,并指出哪种方案所需资金最少?最少是多少元?48.如图∠,已知直线l1∠l2,且l3和l1,l2分别相交于A,B两点,l4和l1,l2分别交于C,D两点,∠ACP=∠1,∠BDP=∠2,∠CPD=∠3,点P在线段AB上.(1)若∠1=22°,∠2=33°,则∠3=________;(2)试找出∠1,∠2,∠3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应用(2)中的结论解答下列问题;如图∠,点A在B处北偏东40°的方向上,在C处的北偏西45°的方向上,求∠BAC 的度数;(4)如果点P在直线l3上且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其他条件不变,试探究∠1,∠2,∠3之间的关系(点P和A,B两点不重合),直接写出结论即可.参考答案:1.A【分析】分别根据无理数、有理数的定义即可判定选择项.【详解】解:0,.0.7,27是有理数,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注意带根号的要开不尽方才是无理数,难度不大 2.B【分析】横坐标小于0,纵坐标大于0,则这点在第二象限.【详解】解:20-<,30>,(2,3)∴-在第二象限,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四个象限内坐标的符号: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3.C【分析】由不等式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即可得.【详解】由数轴可知,此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0、1.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组的整数解,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不等式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4.B【分析】根据方程的解满足方程,把解代入方程,可得关于a 的一元一次方程,根据解一元一次方程,可得答案.【详解】解:∠21x y =⎧⎨=⎩是关于x 、y 的方程ax ﹣y =3的解, ∠代入得:2a ﹣1=3,解得:a =2,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掌握方程解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5.C【详解】解:要了解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100台,故样本是所抽取的100台电视机的使用寿命.故选:C.6.D【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3的度数,再由余角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如图,∠直尺的两边互相平行,∠1=65°,∠∠3=∠1=65°,又∠∠3与∠2互余,∠∠2=90°-65°=25°.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记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B【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出BC=CD,进而解答即可.【详解】解:由平移可得:BC=CD,AE=BC,∠BD=10cm,∠BC=AE=5cm,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平移的基本性质,难度不大8.B【详解】解:512{34a ba b+=-=①②,∠+∠:4a+4b=16则a+b=4.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加减消元法、代入消元法是解题的关键.9.C【分析】设该商品可打x折,则该商品的实际售价为550×0.1x元,根据“利润不低于10%”列出不等式求解可得.【详解】解:设该商品可打x折,根据题意,得:550×0.1x﹣400≥400×10%,解得:x≥8.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根据利润率公式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是解题的关键.10.B【分析】先设出∠BOE=α,再表示出∠DOE=α∠AOD=4α,建立方程求出α,最用利用对顶角,角之间的和差即可.【详解】解:设∠BOE=α,∠∠AOD:∠BOE=4:1,∠∠AOD=4α,∠OE平分∠BOD,∠∠DOE=∠BOE=α∠∠AOD+∠DOE+∠BOE=180°,∠4α+α+α=180°,∠α=30°,∠∠AOD=4α=120°,∠∠BOC=∠AOD=120°,∠OF平分∠COB,∠∠COF=1∠BOC=60°,2∠∠AOC=∠BOD=2α=60°,∠∠AOF=∠AOC+∠COF=120°,故选B.【点睛】此题是对顶角,邻补角题,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意义,解本题的关键是找到角与角之间的关系,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几何问题是初中阶段常用的方法.11.D【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点的特征,判断其所在象限,四个象限的符号特征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详解】解:由题意得:点A(2,-3)位于第四象限,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点的坐标判断点所在的象限,熟知每个象限点的坐标特征是解题的关键.12.D【详解】A、了解一批圆珠笔芯的使用寿命,由于具有破坏性,应当使用抽样调查,故本选项错误;B、了解全国九年级学生身高的现状,人数多,耗时长,应当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故本选项错误;C、考察人们保护海洋的意识,人数多,耗时长,应当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故本选项错误;D、检查一枚用于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的各零部件,事关重大,应用普查方式,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13.D【分析】由图中各角的位置关系,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对选项逐一判断即可.【详解】A.∠1与∠2不是同位角,不能判定MQ∠NP,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BMF=∠DNF,只能判定AB//CD,不能∠BMF=∠DNF,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AMQ与∠CNP不是同位角,不能判定MQ∠NP,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 ∠∠BMF=∠DNF,∠AB//CD,∠EMB=∠MND,∠∠1=∠2,∠∠EMQ=∠MNP,∠MQ∠NP,故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正确识别“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解题的关键.14.C【分析】利用邻补角的定义、平移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及对顶角的定义分别判断后即可得到正确的选项.【详解】A.邻补角一定互补,正确,是真命题,B.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正确,是真命题,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故该选项是假命题,D.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正确,是真命题,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邻补角的定义、平移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及对顶角的定义等知识.15.D【分析】根据方程组解的定义将21xy=⎧⎨=⎩代入方程组,得到关于a,b的方程组.两方程相减即可得出答案.【详解】∠21xy=⎧⎨=⎩是方程组5{1ax bybx ay+=+=的解,∠25 {21a bb a+=+=.两个方程相减,得a﹣b=4.故选:D.16.C3即可得答案.【详解】∠4+3<5+3即:7<38∠24更接近于25,∠与3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数的估算,熟练掌握估算方法是解题关键.17.A【分析】首先根据数轴的特征,判断出a、-1、0、1、b的大小关系;然后根据正实数都大于0,负实数都小于0,正实数大于一切负实数,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逐一判断每个选项的正确性即可.【详解】根据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可得a<-1<0<1<b,1<|a|<|b|,-b<a.由图可知,1<|a|<|b|,故选项A结论错误∠|a|<|b|,a<-1,b>1,∠1<-a<b,故选项B结论正确;∠1<|a|<|b|,b>1∠1<a<b,故选项C结论正确;∠1<|a|<|b|,b>1,a<-1,∠-b<a<-1,选项D结论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及实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正实数>0>负实数,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18.D【分析】根据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点的纵坐标相等列出方程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过不同的两点P(2a,6)与Q(4+b,3-b)的直线PQ∠x轴,∠2a≠4+b,6=3-b,.解得b=-3,a≠12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熟记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点的纵坐标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9.D【分析】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分别进行计算,即可找出描述不正确的选项.【详解】A、抽样的学生共有:4+10+18+12+6=50人,故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 90分以上的有12人,故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 80分以上的所占的百分比是121850+=60%;故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 60.5~70.5分这一分数段的频数是10,故本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20.B【分析】解不等式组,可得不等式组的解,根据不等式组有3个整数解,可得答案.【详解】解:不等式组11132412xxx x a-⎧--⎪⎨⎪-≤-⎩<()(),由13x-﹣12x<﹣1,解得:x>4,由4(x﹣1)≤2(x﹣a),解得:x≤2﹣a,故不等式组的解为:4<x≤2﹣a,由关于x的不等式组11132412xxx x a-⎧--⎪⎨⎪-≤-⎩<()()有3个整数解,得:7≤2﹣a<8,解得:﹣6<a≤﹣5.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利用不等式的解得出关于a的不等式是解题的关键.21.2 3 -【分析】a【详解】-827的立方根是-23.故答案为-2 3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立方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立方根.22.800【分析】设选择“公交车”的学生人数是3x,则自行车的有7x,其他的有2x,根据该校学生有3200人,列出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设选择“公交车”的学生人数是3x,根据题意得:7x+3x+2x=3200,解得:x=8003,则选择“公交车”的学生人数是8003×3=800人;故答案为800【点睛】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23【分析】先去掉绝对值,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详解】+.【点睛】此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4.m<1 2【分析】根据第四象限的点的纵坐标是负数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详解】解:∠点P(3,2m-1)在第四象限,∠2m-1<0,∠m<12.故答案为m<12.【点睛】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以及解不等式,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25.105°【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求出∠AOC,根据邻补角求出∠BOC,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COE即可.【详解】解:∠∠BOD=30°,∠∠AOC=∠BOD=30°,∠BOC=180°-∠BOD=150°,∠OE是∠BOC的平分线,∠∠COE=12∠BOC=75°,∠∠AOE=75°+30°=105°,故答案为105°【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定义,邻补角,对顶角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对顶角相等求出∠AOC.26.2α﹣90°【分析】先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EH=∠CFH=α,再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到∠MEH=∠AEH=α,再利用邻补角的定义得到∠MEN=180°-2α,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得出∠EMN的度数.【详解】∠AB∠CD,∠∠AEH=∠CFH=α,∠EH平分∠AEM,∠∠MEH=∠AEH=α,∠∠MEN=180°-2α,∠MN∠AB,∠∠MNE=90°,∠∠EMN=90°-(180°-2α)=2α-90°.故答案为2α-9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性质定理、角平分线定义、邻补角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有关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7.5【分析】根据网格结构,找出对应点C、F之间的格数即可.【详解】∠∠DEF是由∠ABC平移得到,点C到F有5格,∠点C移动了5格.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根据网格结构找出对应点是解题的关键.28.1,2【分析】先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在取值范围内可以找到正整数解.【详解】不等式3x+1<8的解集为x<73,∠不等式3x+1<8的正整数解是:1,2.故答案是:1,2【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整数解.解答此题要先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再确定正整数解.29.七年级学生双休日用于数学作业的时间七年级每个学生双休日用于数学作业的时间100【详解】根据总体,个体,样本容量的概念即可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我们在区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查的对象.从而找出总体、个体.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最后再根据样本确定出样本容量.解:本题考查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双休日用于数学作业的时间,故总体是七年级学生双休日用于数学作业的时间;个体是七年级每个学生双休日用于数学作业的时间;样本是所抽取的100名学生双休日用于数学作业的时间,故样本容量是100.30.>【详解】∠4<5,2>0,13=>0,13>.故答案为:>.31.-7 5【分析】根据平方根、立方根及绝对值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可.【详解】原式=12+0.1-2-=7 5 -.故答案为7 5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32. 300 200【分析】设A 服装的成本为x 元,B 服装的成本为y 元,根据题中等量关系列方程组求出x 、y 的值即可.【详解】设A 服装的成本为x 元,B 服装的成本为y 元,则50030%20%130x y x y +=⎧⎨+=⎩, 解得300200x y =⎧⎨=⎩, 故答案为300;200【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找出题中各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是解题关键.33.80°【分析】延长DE 交AB 于F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FE =∠B ,∠B+∠C =180°,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详解】延长DE 交AB 于F ,∠////AB CD DE BC ,,∠180B C AFD B ∠+∠=︒∠=∠,,∠∠C=120°,∠∠AFD =60°,∠∠AED =∠AFD +∠A ,∠A =20°,∠∠AED =80°,故答案为:8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4. (0,4) (-3,1) -1<a <1且0<b <2【分析】根据伴随点的定义,计算出A2的坐标,罗列出部分点A的坐标,根据点A的变化找出规律即可求出A2019的坐标;根据x轴上方的点的纵坐标大于0列出不等式组求解即可.【详解】∠A1的坐标为(3,1),∠A2(0,4),A3(-3,1),A4(0,-2),A5(3,1),…,依此类推,每4个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2019÷4=504……3,∠A2019的坐标为(-3,1).(3)∠点A1的坐标为(a,b),∠A2(-b+1,a+1),A3(-a,-b+2),A4(b-1,-a+1),A5(a,b),…,依此类推,每4个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点An均在x轴上方,∠1010aa+>⎧⎨-+>⎩且20bb-+>⎧⎨>⎩解得-1<a<1,0<b<2.故答案为(0,4);(-3,1);-1<a<1且0<b<2【点睛】本题是对点的变化规律的考查,读懂题目信息,理解“伴随点”的定义并求出每4个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是解题的关键.35.(1)21xy=⎧⎨=⎩(2)23xy=-⎧⎨=-⎩【分析】两方程组利用加减消元法求出解即可.【详解】(1)125x yx y-=⎧⎨+=⎩①②,∠+∠得:3x=6,解得:x=2,把x=2代入∠得:y=1,则方程组的解为21xy=⎧⎨=⎩;(2)方程组整理得:32346x yx y=⎧⎨-=⎩①②,把∠代入∠得:2y-4y=6,解得:y=-3,把y=-3代入∠得:x=-2,则方程组的解为23xy=-⎧⎨=-⎩.【点睛】此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利用了消元的思想,消元的方法有:代入消元法与加减消元法,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法则36.(1)-1<x<2(2)x>3【分析】(1)分别求出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其公共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2)分别求出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其公共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详解】(1)解不等式2x+3>1,得:x>-1,解不等式x-2<0,得:x<2,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2,将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如下:(2)解不等式x-12x+>12,得:x>2,解不等式x+8<4x-1,得:x>3,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3,将不等式组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如下:【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熟知“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7.(1)详见解析;(2)A1(4,−2),B1(1,−4),C1(2,−1);(3)7 2【分析】(1)直接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A,B,C平移后对应点位置;(2)利用(1)中图形得出各对应点坐标;(3)利用∠A 1B 1C 1所在矩形面积减去周围三角形面积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如图所示:∠A 1 B 1 C 1,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A 1 (4,−2), B 1 (1,−4), C 1 (2,−1);(3) ∠A 1B 1C 1的面积为:3×3−12×1×3−12×1×2−12×2×3=72. 【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平移变换,解题关键在于掌握作图法则.38.(1)样本容量为50,n=10;(2)300人.【分析】(1)先求得样本容量,根据得30分的圆心角度数,即可求出得30分的认识,即可求出n 的值;(2)28分(包括28分)以上的人数1510530=++=人,占的比例=30÷50=60%,即可求得该校九年级体育成绩达到优秀的总人数.【详解】(1)样本容量为8÷16%=50,∠30分的人数为36505360⨯=人, ∠()5081215510n =-+++=;(2)估计该校七年级学生体育成绩达到优秀的总人数为1510550030050++⨯=人.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 39.见解析【分析】由AB 与DC 平行,利用两直角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AE 为角平分线,得到一对角相等,再根据已知角相等,等量代换得到一对内错角相等,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得证. 【详解】解:∠ AB //CD ,1CFE ∴∠=∠, AE 平分BAD ∠ ,12∴∠=∠,CFE E ∠=∠,2E ∴∠=∠,∠ AD //B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准确识图,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40.甲的速度分别为6013m/s ,乙的速度分别为7013m/s 【分析】设甲、乙二人的速度分别为xm/s ,ym/s ,根据:相向而行时甲的路程+乙的路程=400,同向而行时甲的路程=乙的路程,列方程组求解即可.【详解】设甲、乙二人的速度分别为xm/s ,ym/s ,根据题意列方程为:4040400210180x y x y +=⎧⎨=⎩, 解得:60137013x y ⎧=⎪⎪⎨⎪=⎪⎩, 答:甲的速度分别为6013m/s ,乙的速度分别为7013m/s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根据相向而行路程之和等于两地间距离、同向而行俩人路程相等列方程是关键.41.(1)8(2)M (0,4)或(0,-4)(3)∠CQP=2∠D【分析】(1)首先证明四边形OABC 是平行四边形,理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2)存在.如图1中,设M (0,m ),根据绝对值方程即可解决问题;(3)结论:∠CQP=2∠D .如图3中,延长CP 到K .首先证明∠DPQ=∠DPK ,设∠DPQ=∠DPK=x ,∠DCQ=∠DCP=y ,构建方程组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如图1中,由题意B (3,2),C (-1,2),∠BC∠OA ,BC=OA ,∠四边形ABCO 是平行四边形.∠S 平行四边形ABCD =4×2=8.(2)存在.理由:如图1中,设M(0,m)由题意S△AOM=8,×4×|m|=8∠12∠m=±4,∠M(0,4)或(0,-4).(3)结论:∠CQP=2∠D.理由:如图3中,延长CP到K.∠BC∠OA,∠∠CBP=∠DPQ,∠∠CBP=∠CPB,∠CPB=∠DPK,∠∠DPQ=∠DPK,设∠DPQ=∠DPK=x,∠DCQ=∠DCP=y,则有22x y CQPx y D=+∠⎧⎨=+∠⎩①②,∠-2×∠得到∠CQP=2∠D.【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综合题、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二元一次方程组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方程的思想思考问题,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组解决问题42.x≤2,将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见解析.【详解】分析:先根据不等式的解法求解不等式,然后把它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详解:去分母,得:3x-2≤4,移项,得:3x≤4+2,合并同类项,得:3x≤6,系数化为1,得:x≤2,将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如下: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不等式的解法以及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43.±2【详解】【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可得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后把x、y.【详解】由题意,得:2540 34170x yx y++=⎧⎨--=⎩,解得:32xy=⎧⎨=-⎩,=4,±2.【点睛】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平方根等,熟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那么每个非负数都为0是解题的关键.44.见解析.【分析】求出∠GFH+∠FHD=180°,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FG∠B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1=∠ABD,求出∠2=∠ABD即可.【详解】∠∠GFH+∠BHC=180°,∠BHC=∠FHD∠∠GFH+∠FHD =180°∠FG//BD∠∠1=∠ABD∠BD平分∠ABC∠∠2=∠ABD∠∠1=∠2.【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角平分线定义,对顶角相等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45.(1)50,18;(2)补全的条形统计图见解析;(3)108;(4)该校九年级学生中有300名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详解】【分析】(1)根据统计图化学对应的数据和百分比可以求得这次调查的学生数,进而求得m的值;(2)根据(1)中的结果和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求得选择数学的人数,从而可以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求得“数学”所对应的圆心角度数;(4)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求得该校九年级学生中有多少名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详解】(1)在这次调查中一共抽取了:10÷20%=50(名)学生,m%=9÷50×100%=18%,故答案为50,18;(2)选择数学的有;50﹣9﹣5﹣8﹣10﹣3=15(名),补全的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

信达DACEB易错题:1.将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放置,已知AE BC ∥,求AFD ∠的度数.2.如图④,AB ∥CD ,∠BAE = 120º,∠DCE = 30º,则∠AEC = ___ 度。
3.如图所示,是用一张长方形纸条折成的.如果∠1=100°,那么∠2=___ ___°.4.下面的四个命题中,真命题有( )○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 任何n 边的内角和都为)2(1800 n ○3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三角形的每个内角 ○4 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的面积平分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5.阅读下列语句:①对顶角相等;②同位角相等;③画∠AOB 的平分线OC ;④这个角等于30°吗?在这些语句中,属于真命题的是_____ _____(填写序号)6.如图,已知直线AB 、CD 交于点O ,且∠1∶∠2 = 2∶3,∠AOC = 60°,求∠2的度数。
E DCBA 217.已知:如图,∠ABD=∠DBC ,∠ACD=∠DCE. ⑴若∠A=50°,求 ∠D 的度数; ⑵猜想∠D 与∠A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⑶若CD ∥AB ,判断∠ABC 与∠A 的关系。
8.下列四个命题中,真命题的是 ( ) A.同位角相等 B.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C.邻补角相等 D. a ,b ,c 是同一平面上的三条直线,且a ∥b ,b ∥c ,则a ∥c.9.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当a ∥b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有∠1=∠2B.一定有∠1+∠2=90°C.一定有∠1+∠2=100°D.一定有∠1+∠2=180° ABCDEF12题图ab 1 2c (第9题图)信达10. 如图,小明从A 处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行走至B 处,又沿北偏西20°方向行走至C处此时需把方向调整到与出发时一致,则方向的调整应是 ( ) A.右转80° B.左转80° C.右转100° D.左转100°11. (7分)如图,AB ∥DC,∠B=55°,∠2=40°,∠3=85°. (1)求∠D 的度数; (2)求∠1的度数; (3)能否得到DA ∥CB,请说明理由.12.四边形ABCD 中,∠A=140°,∠D=80°.(1)如图①,若∠B=∠C ,试求出∠C 的度数;(2)如图②,若∠ABC 的角平分线交DC 于点E ,且BE ∥AD ,试求出∠C 的度数; (3)如图③,若∠ABC 和∠BCD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 ,试求出∠BEC 的度数.初中数学试卷(第10题图)321DC B A (第19题图) BA CD图①BACE 图②D BACD 图③E(第25题图)。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数学第二学期第六章 实数单元 易错题难题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数学第二学期第六章 实数单元 易错题难题测试题一、选择题1.一个正数a 的平方根是2x ﹣3与5﹣x ,则这个正数a 的值是( )A .25B .49C .64D .81 2.若24a =,29b =,且0ab <,则-a b 的值为( ) A .5±B .2-C .5D .5- 3.若()2320m n -++=,则m n +的值为( )A .5-B .1-C .1D .5 4.16的算术平方根是( )A .2B .2±C .4D .4± 5.下列命题中,①81的平方根是9;②16的平方根是±2;③−0.003没有立方根;④−64的立方根为±4;⑤5,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 .1B .2C .3D .4 6.估计27的值在( ) A .2和3之间 B .3和4之间 C .4和5之间 D .5和6之间7.已知m 是整数,当|m ﹣40|取最小值时,m 的值为( ) A .5B .6C .7D .8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2的正平方根是aB .819=±C .﹣1的n 次方根是1D .321a --一定是负数 9.在实数13-,0.7,34,π,16中,无理数有( )个.A .1B .2C .3D .4 10.在数轴上表示7和6-的两点间的距离是( )A .76-B .67-C .76+D .(76)-+二、填空题11.如图,四个实数m ,n ,p ,q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为M ,N ,P ,Q ,若0n q +=,则m ,n ,p ,q 四个实数中,绝对值最大的是________.12.对于有理数a ,b ,规定一种新运算:a ※b=ab +b ,如2※3=2×3+3=9.下列结论:①(﹣3)※4=﹣8;②若a ※b=b ※a ,则a=b ;③方程(x ﹣4)※3=6的解为x=5;④(a ※b )※c=a ※(b ※c ).其中正确的是_____(把所有正确的序号都填上).13.对于三个数a ,b ,c ,用M{a ,b ,c}表示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用min{a ,b ,c}表示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数.例如:M{-1,2,3}=123433-++=,min{-1,2,3}=-1,如果M{3,2x +1,4x -1}=min{2,-x +3,5x},那么x =_______. 14.按下面的程序计算:若输入n=100,输出结果是501;若输入n=25,输出结果是631,若开始输入的n 值为正整数,最后输出的结果为656,则开始输入的n 值可以是________.152(2)-的平方根是 _______ ;38a 的立方根是 __________.16.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__.17.写出一个大于3且小于4的无理数:___________.18.有若干个数,第1个数记作1a ,第2个数记为2a ,第3个数记为3a ,……,第n 个数记为n a ,若1a =13,从第2个数起,每个数都等于1与前面的那个数的差的倒数,则2019a =_____.19.若x <0323x x ____________.20.若实数x ,y (2230x y ++=,则22x y --的值______.三、解答题21.观察下列两个等式:1122133-=⨯+,2255133-=⨯+,给出定义如下:我们称使等式 1a b ab -=+成立的一对有理数,a b 为“共生有理数对”,记为(),a b ,如:数对12,3⎛⎫ ⎪⎝⎭,25,3⎛⎫ ⎪⎝⎭,都是“共生有理数对”. (1)判断下列数对是不是“共生有理数对”,(直接填“是”或“不是”).(2,1)- ,(13,2) . (2)若 5,2a ⎛⎫- ⎪⎝⎭是“共生有理数对”,求a 的值; (3)若(),m n 是“共生有理数对”,则(),n m --必是“共生有理数对”.请说明理由; (4)请再写出一对符合条件的 “共生有理数对”为 (注意:不能与题目中已有的“共生有理数对”重复).22.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如何计算1111122334910++++⨯⨯⨯⨯呢? 小明带领的数学活动小组通过探索完成了这道题的计算.他们的解法如下:解:原式1111111(1)()()()22334910=-+-+-++- 1110=- 910= 请根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计算:111112233420192020++++⨯⨯⨯⨯; (2)计算:111126129900++++; (3)利用上述方法,求式子111115599131317+++⨯⨯⨯⨯的值. 23.你会求(a ﹣1)(a 2012+a 2011+a 2010+…+a 2+a+1)的值吗?这个问题看上去很复杂,我们可以先考虑简单的情况,通过计算,探索规律:()()2111a a a -+=-,()()23111a a a a -++=-,()()324111a a a a a -+++=-,(1)由上面的规律我们可以大胆猜想,得到(a ﹣1)(a 2014+a 2013+a 2012+…+a 2+a+1)= 利用上面的结论,求:(2)22014+22013+22012+…+22+2+1的值是 .(3)求52014+52013+52012+…+52+5+1的值.24.已知2a -的平方根是2±,33a b --的立方根是3,整数c 满足不等式1c c <+. (1)求,,a b c 的值.(2)求2232a b c ++的平方根.25.对非负实数x “四舍五入”到各位的值记为x <>.即:当n 为非负整数时,如果12n x -≤<1n 2+,则x n <>=;反之,当n 为非负整数时,如果x n <>=,则1122n x n -<+≤. 例如: 00.480<>=<>=,0.64 1.491, 3.5 4.124<>=<>=<>=<>=.(1)计算: 1.87<>= ;= ;(2)①求满足12x <->=的实数x 的取值范围,②求满足43x x <>=的所有非负实数x 的值; (3)若关于x 的方程21122a x x -<>+-=-有正整数解,求非负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6.如果有一列数,从这列数的第2个数开始,每一个数与它的前一个数的比等于同一个非零的常数,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比数列(Geometric Sequences).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1)观察一个等比列数1,1111,,,24816,…,它的公比q=;如果a n(n为正整数)表示这个等比数列的第n项,那么a18=,a n=;(2)如果欲求1+2+4+8+16+…+230的值,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令S=1+2+4+8+16+…+230…①等式两边同时乘以2,得2S=2+4+8+16++32+…+231…②由② ﹣①式,得2S﹣S=231﹣1即(2﹣1)S=231﹣1所以3131212121S-==--请根据以上的解答过程,求3+32+33+…+323的值;(3)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探索:若数列a1,a2,a3,…,a n,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的常数为q,请用含a1,q,n的代数式表示a n;如果这个常数q≠1,请用含a1,q,n的代数式表示a1+a2+a3+…+a n.【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根据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可得(2x﹣3)+(5﹣x)=0,可求得x,再由平方根的定义即可解答.【详解】解:由正数的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可得(2x﹣3)+(5﹣x)=0,解得x=﹣2,所以5﹣x=5﹣(﹣2)=7,所以a=72=49.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的性质,理解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及联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A解析:A【分析】首先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求出a、b的值,再由ab<0,可知a、b异号,由此即可求出a-b 的值.【详解】解:∵a2=4,b2=9,∴a=±2,b=±3,而ab<0,∴①当a>0时,b<0,即当a=2时,b=-3,a-b=5;②a<0时,b>0,即a=-2时,b=3,a-b=-5.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的概念.注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3.C解析:C【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m、n的值,然后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由题意得,m-3=0,n+2=0,解得m=3,n=-2,所以,m+n=3+(-2)=1.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非负数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4.C解析:C【分析】本题是求16的算术平方根,应看哪个正数的平方等于16,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详解】∵(±4)2=16,∴16的算术平方根是4.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运算.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应该是非负数.5.A解析:A【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对①②进行判断;根据立方根的定义对③④进行判断;根据命题的定义对⑤进行判断.【详解】解:81的平方根是±9,所以①错误;±2,所以②正确;-0.003有立方根,所以③错误;−64的立方根为-4,所以④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立方根和平方根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题目比较典型,但是一道比较容易出错的题目.6.D解析:D【分析】用平方法进行比较,看27在哪两个整数平方之间即可.【详解】∵252527=<,263627=>∴5<6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比较二次根式的大小,常见方法有2种:(1)将数字平方,转化为不含二次根号的数字比较;(2)将数字都转化到二次根式中,然后进行比较.7.B解析:B【分析】根据绝对值是非负数,所以不考虑m 为整数,则m 取最小值是0,又0的绝对值为0,令0m =,得出m =m 的整数可得:m=6.【详解】解:因为m 取最小值,0m ∴=,0m ∴=,解得:m =240m =,67m ∴<<,且m 更接近6,∴当6m =时,40m -有最小值.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绝对值的非负性,以及估算二次根式的大小,理解并熟练掌握绝对值的非负性是本题解题关键;在估算二次根式大小的时候,先算出二次根式的平方,再看这个平方在哪两个平方数之间,就相应的得出二次根式在哪两个整数之间,即可估算出二次根式的大小.8.D解析:D【分析】根据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判断A 、B 、D ,根据乘方运算法则判断C 即可.【详解】A :a 2的平方根是a ±,当0a ≥时,a 2的正平方根是a ,错误;B :819=,错误;C :当n 是偶数时,()1=1n - ;当n 时奇数时,()1=-1n -,错误;D :∵210a --< ,∴321a --一定是负数,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以及乘方运算,掌握相关的定义与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9.B解析:B【分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判断即可.【详解】13-,0.7,16=4,是有理数,34和π是无理数,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无理数的定义,熟练掌握定义是关键.10.C解析:C【分析】在数轴上表示7和-6,7在右边,-6在左边,即可确定两个点之间的距离.【详解】如图,和在右边,在左边,和-().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可以发现借助数轴有直观、简捷,举重若轻的优势.二、填空题11.【分析】根据可以得到的关系,从而可以判定原点的位置,从而可以得到哪个数的绝对值最大,本题得以解决.【详解】∵,∴n 和q 互为相反数,O 在线段NQ 的中点处,∴绝对值最大的是点P 表示的数.故解析:p【分析】根据0n q +=可以得到n q 、的关系,从而可以判定原点的位置,从而可以得到哪个数的绝对值最大,本题得以解决.【详解】∵0n q +=,∴n 和q 互为相反数,O 在线段NQ 的中点处,∴绝对值最大的是点P 表示的数p .故答案为:p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数轴的特点,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2.①③【解析】【分析】题目中各式利用已知的新定义公式计算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详解】(−3)※4=−3×4+4=−8,所以①正确;a※b=ab+b,b※a=ab+a,若 a=b ,两式解析:①③【解析】【分析】题目中各式利用已知的新定义公式计算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详解】(−3)※4=−3×4+4=−8,所以①正确;a※b=ab+b,b※a=ab+a,若a=b,两式相等,若a≠b,则两式不相等,所以②错误;方程(x−4) )※3=6化为3(x−4)+3=6,解得x=5,所以③正确;左边=(a※b)※c=(a×b+b) )※c=(a×b+b)·c+c=abc+bc+c右边=a※(b※c)=a※(b×c+c)=a(b×c+c) +(b×c+c)=abc+ac+bc+c2两式不相等,所以④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说法有①③.故答案为①③.【点睛】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解一元一次方程,属于定义新运算专题,解决本题的关键突破口是准确理解新定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运算能力.13.或【解析】【分析】根据题中的运算规则得到M{3,2x+1,4x-1}=1+2x,然后再根据min{2,-x+3,5x}的规则分情况讨论即可得.【详解】M{3,2x+1,4x-1}==2x+1解析:12或13【解析】【分析】根据题中的运算规则得到M{3,2x+1,4x-1}=1+2x,然后再根据min{2,-x+3,5x}的规则分情况讨论即可得.【详解】M{3,2x+1,4x-1}=321413x x+++-=2x+1,∵M{3,2x+1,4x-1}=min{2,-x+3,5x},∴有如下三种情况:①2x+1=2,x=12,此时min{2,-x+3,5x}= min{2,52,52}=2,成立;②2x+1=-x+3,x=23,此时min{2,-x+3,5x}= min{2,73,103}=2,不成立;③2x+1=5x,x=13,此时min{2,-x+3,5x}= min{2,83,53}=53,成立,∴x=12或13,故答案为12或13.【点睛】本题考查了阅读理解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等,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依题意分情况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14.131或26或5.【解析】试题解析:由题意得,5n+1=656,解得n=131,5n+1=131,解得n=26,5n+1=26,解得n=5.解析:131或26或5.【解析】试题解析:由题意得,5n+1=656,解得n=131,5n+1=131,解得n=26,5n+1=26,解得n=5.15.2a【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及立方根的定义解答.【详解】的平方根是,的立方根是2a,故答案为:,2a.【点睛】此题考查平方根及立方根的定义,利用定义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及立解析:【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及立方根的定义解答.【详解】38a的立方根是2a,故答案为:,2a.【点睛】此题考查平方根及立方根的定义,利用定义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及立方根. 16.0或±1.【分析】根据立方的定义计算即可.【详解】解:∵(﹣1)3=﹣1,13=1,03=0,∴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0或±1.故答案为:0或±1.【点睛】本题考查了乘方的解析:0或±1.【分析】根据立方的定义计算即可.【详解】解:∵(﹣1)3=﹣1,13=1,03=0,∴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0或±1.故答案为:0或±1.【点睛】本题考查了乘方的定义,熟练掌握立方的定义是解题关键,注意本题要分类讨论,不要漏数.17.如等,答案不唯一.【详解】本题考查无理数的概念.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介于和之间的无理数有无穷多个,因为,故而9和16都是完全平方数,都是无理数.解析:π等,答案不唯一.【详解】本题考查无理数的概念.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介于3和4之间的无理数有无穷多个,因为2239,416==,故而9和16,15都是无理数.18.-2【分析】根据1与它前面的那个数的差的倒数,即,即可求得、、……,然后根据得到结果出现的规律,即可确定.【详解】解:=……所以数列以,,三个数循环,所以==故答案为:.【解析:-2【分析】根据1与它前面的那个数的差的倒数,即111n n a a +=-,即可求得2a 、3a 、4a ……,然后根据得到结果出现的规律,即可确定2019a .【详解】解:1a =13 2131213a ==-312312a ==--411123a ==+ …… 所以数列以13,32,2-三个数循环, 20193673÷=所以2019a =3a =2-故答案为:2-.【点睛】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是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19.0【分析】分别利用平方根和立方根直接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x<0,∴,故答案为:0.【点睛】本题只要考查了平方根和立方很的性质;平方根的被开方数不能是负数,开方的结果必须是解析:0【分析】分别利用平方根和立方根直接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x <0,0x x =-+=,故答案为:0.【点睛】本题只要考查了平方根和立方很的性质;平方根的被开方数不能是负数,开方的结果必须是非负数;立方根的符号与被开方的数的符号相同;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符号.20.【分析】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求出x ,y 的值,代入原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和二次根式的非负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计算的方法,准确地进解析:1-【分析】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求出x ,y 的值,代入原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详解】(20y +=∴x 20y 0+=⎧⎪⎨+=⎪⎩∴x -2=⎧⎪⎨⎪⎩∴(2222-=-=2-3=-1y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和二次根式的非负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计算的方法,准确地进行化简求值.三、解答题21.(1)不是;是;(2)a=37-;(3)见解析;(4)(4,35)或(6,57)【分析】(1)根据“共生有理数对”的定义即可判断;(2)根据“共生有理数对”的定义,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3)根据“共生有理数对”的定义即可判断;(4)根据“共生有理数对”的定义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2-1=-3,-2×1+1=1,∴-2-1≠-2×1+1,∴(-2,1)不是“共生有理数对”,∵3-12=52,3×12+1=52,∴3-12=3×12+1,∴(3,12)是“共生有理数对”;故答案为:不是;是;(2)由题意得:a-5()2- =512a-+,解得a=37 -.(3)是.理由:-n-(-m)=-n+m,-n•(-m)+1=mn+1∵(m,n)是“共生有理数对”∴m-n=mn+1∴-n+m=mn+1∴(-n,-m)是“共生有理数对”,(4)3344155-=⨯+;5566177-=⨯+∴(4,35)或(6,57)等.故答案为:是,(4,35)或(6,57)【点睛】本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共生有理数对”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2.(1)原式=20192020(2)原式=99100(3)原式=417【分析】(1)类比题目中的拆项方法,类比得出答案即可;(2)先把原式拆分成题(1)原式的样子,再根据(1)的拆项方法,类比得出答案即可;(3)分母是相差4的两个自然数的乘积,类比拆成以两个自然数为分母,分子为1的两个自然数差的14即可.【详解】解:(1)原式=(1-12)+(12-13)+(13-14)+……+(12019-12020)=1-1 2020=2019 2020;(2)原式=1111 12233499100 ++++⨯⨯⨯⨯=(1-12)+(12-13)+(13-14)+……+(199-1100)=1-1 100=99 100(3)原式=14×(4444155********+++⨯⨯⨯⨯)=14×(1-15+15-19+19-113+113-117)=14×(1-117)=14×1617=4 17【点睛】本题考查算式的规律,注意分子、分母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规律灵活拆项,并进一步用规律解决问题.23.(1)a2015﹣1;(2)22015﹣1;(3)2015514-.【分析】(1)根据已知算式得出规律,即可得出答案.(2)先变形,再根据规律得出答案即可.(3)先变形,再根据规律得出答案即可.【详解】(1)由上面的规律我们可以大胆猜想,(a ﹣1)(a 2012+a 2011+a 2010+…+a 2+a+1)=a 2015﹣1,故答案为:a 2015﹣1;(2)22014+22013+22012+…+22+2+1=(2﹣1)×(22014+22013+22012+…+22+2+1)=22015﹣1,故答案为:22015﹣1;(3)52014+52013+52012+…+52+5+1 =14×(5﹣1)×(52014+52013+52012+…+52+5+1) =2015514-.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运算的规律题,掌握算式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24.(1)6a =,8b =-,2c =;(2)12±【分析】(1)利用平方根,立方根定义以及估算方法确定出a ,b ,c 的值即可;(2)把a ,b ,c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所求.【详解】解:(1)根据题意得:a−2=4,a−3b−3=27,23<<,∴a=6,b=−8,c=2;(2)原式=2×62+(-8)2+23=72+64+8=144,144的平方根是±12.∴2232a b c ++的平方根是±12.【点睛】此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平方根以及立方根的定义,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5.(1)2,3 (2)①5722x ≤<②330,,42(3)00.5a ≤< 【分析】(1)根据新定义的运算规则进行计算即可;(2)①根据新定义的运算规则即可求出实数x 的取值范围;②根据新定义的运算规则和43x 为整数,即可求出所有非负实数x 的值;(3)先解方程求得22x a =-<>,再根据方程的解是正整数解,即可求出非负实数a 的取值范围.【详解】(1) 1.87<>=2;=3;(2)①∵12x <->= ∴1121222x --<+≤ 解得5722x ≤<; ②∵43x x <>= ∴41413232x x x -<+≤ 解得3322x -<≤ ∵43x 为整数 ∴333,0,,442x =- 故所有非负实数x 的值有330,,42; (3)21122a x x -<>+-=- 1241a x x -<>+-=-22x a =-<>∵方程的解为正整数∴21a -<>=或2①当21a -<>=时,2x =是方程的增根,舍去②当22a -<>=时,00.5a ≤<.【点睛】本题考查了新定义下的运算问题,掌握新定义下的运算规则是解题的关键.26.(1)12 ,1712 ,n-112 ;(2)24332-;(3)()11111n a a a -- 【分析】(1)12÷1即可求出q ,根据已知数的特点求出a 18和a n 即可; (2)根据已知先求出3S ,再相减,即可得出答案;(3)根据(1)(2)的结果得出规律即可.【详解】解:(1)12÷1=12,a18=1×(12)17=1712,a n=1×(12)n﹣1=112n-,故答案为:12,1712,112n-;(2)设S=3+32+33+ (323)则3S=32+33+…+323+324,∴2S=324﹣3,∴S=2433 2-(3)a n=a1•q n﹣1,a1+a2+a3+…+a n=() 11111na aa--.【点睛】本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题目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数学第二学期第六章 实数单元 易错题难题同步练习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数学第二学期第六章 实数单元 易错题难题同步练习试卷一、选择题1.对于每个正整数n ,设()f n 表示(1)n n +的末位数字.例如:(1)2f =(12⨯的末位数字),(2)6f =(23⨯的末位数字),(3)2f =(34⨯的末位数字),…则(1)(2)(3)(2019)f f f f ++++的值为( )A .4040B .4038C .0D .4042 2.如果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n ,则下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 )A .n +1B .21n +C D3 )A .BC .52±D .5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①0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 ②无限小数是无理数;③数轴上原点两侧的数互为相反数; ④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是0; ⑤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正数;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5.下列各数是无理数的为( )A .-5B .πC .4.12112D .06.若23(2)0m n -++=,则m+n 的值为( ) A .-1B .1C .4D .77.下列各数中,属于无理数的是( ) A .227B .3.1415926C .2.010010001D .π3-8.1是a 的相反数,那么a 的值是( )A .1B .1C .D9.若a b a+b 的值是( ) A .4B .4或0C .6或2D .6 10.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2=±B 2=-C 2=-D .|2|2--=二、填空题11.如图,按照程序图计算,当输入正整数x 时,输出的结果是161,则输入的x 的值可能是__________.12.如图所示,把半径为2个单位长度的圆形纸片放在数轴上,圆形纸片上的A 点对应原点,将圆形纸片沿着数轴无滑动地逆时针滚动一周,点A 到达点A′的位置,则点A′表示的数是_______.13.实数,,a b c 在数轴上的点如图所示,化简()()222a a b c b c ++---=__________.14.将1,2,3,6按下列方式排列,若规定(,)m n 表示第m 排从左向右第n 个数,则(20,9)表示的数的相反数是___15.49的平方根是________,算术平方根是______,-8的立方根是_____.16.如图,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到达O '点,那么O '点对应的数是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17.设a ,b 都是有理数,规定 3*=a b a b ()()48964***-⎡⎤⎣⎦=__________.18.如图,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半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O 到达点'O ,则点'O 对应的数是_______.19.如图,数轴上的点A 能与实数15,3,,22---对应的是_____________20.若x ,y 为实数,且|2|30x y ++-=,则(x+y) 2012的值为____________.三、解答题21.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出国访问途中,看到飞机上邻座的乘客阅读的杂志上有一道智力题:求59319的立方根.华罗庚脱口而出:39.众人感觉十分惊奇,请华罗庚给大家解读其中的奥秘.你知道怎样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吗?请你按下面的问题试一试: ①3310001000000100==,又1000593191000000<<,31059319100∴<<,∴能确定59319的立方根是个两位数.②∵59319的个位数是9,又39729=,∴能确定59319的立方根的个位数是9.③如果划去59319后面的三位319得到数59, 333275964<<33594<<,可得3305931940<<,由此能确定59319的立方根的十位数是3 因此59319的立方根是39.(1)现在换一个数195112,按这种方法求立方根,请完成下列填空. ①它的立方根是_______位数. ②它的立方根的个位数是_______. ③它的立方根的十位数是__________. ④195112的立方根是________. (2)请直接填写....结果: 313824=________. 3175616=________.22.据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访问途中,看到飞机邻座的乘客阅读的杂志上有一道智力题:一个数32768,它是一个正数的立方,希望求它的立方根,华罗庚不假思索给出了答案,邻座乘客非常惊奇,很想得知其中的奥秘,你知道华罗庚是怎样准确计算出的吗?请按照下面的问题试一试:(1)由33101000,1001000000==,因为1000327681000000<<______位数;(2)由32768的个位上的数是8________,划去32768后面的三位数768得到32,因为333=27,4=64_____________(3)已知13824和110592-分别是两个数的立方,仿照上面的计算过程,请计算:________=23.先阅读然后解答提出的问题:设a 、b是有理数,且满足3+=-a b a 的值.解:由题意得(3)(0-++=a b ,因为a 、b 都是有理数,所以a ﹣3,b+2也是有理数,是无理数,所以a-3=0,b+2=0, 所以a=3,b=﹣2, 所以3(2)8=-=-ab .问题:设x 、y都是有理数,且满足2210x y -+=+x+y 的值. 24.下面是按规律排列的一列数: 第1个数:11(1)2--+. 第2个数:()()231112(1)11234⎡⎤⎡⎤----+++⎢⎥⎢⎥⎢⎥⎢⎥⎣⎦⎣⎦. 第3个数:()()()()2345111113(1)111123456⎡⎤⎡⎤⎡⎤⎡⎤------+++++⎢⎥⎢⎥⎢⎥⎢⎥⎢⎥⎢⎥⎢⎥⎢⎥⎣⎦⎣⎦⎣⎦⎣⎦. …(1)分别计算这三个数的结果(直接写答案).(2)写出第2019个数的形式(中间部分用省略号,两端部分必须写详细),然后推测出结果. 25.阅读理解: 计算1111234⎛⎫+++ ⎪⎝⎭×11112345⎛⎫+++ ⎪⎝⎭﹣111112345⎛⎫++++ ⎪⎝⎭×111234⎛⎫++ ⎪⎝⎭时,若把11112345⎛⎫+++ ⎪⎝⎭与111234⎛⎫++ ⎪⎝⎭分别各看着一个整体,再利用分配律进行运算,可以大大简化难度.过程如下: 解:设111234⎛⎫++⎪⎝⎭为A ,11112345⎛⎫+++ ⎪⎝⎭为B , 则原式=B (1+A )﹣A (1+B )=B+AB ﹣A ﹣AB=B ﹣A=15.请用上面方法计算:①11111123456⎛⎫+++++ ⎪⎝⎭×111111234567⎛⎫+++++ ⎪⎝⎭-1111111234567⎛⎫++++++ ⎪⎝⎭×1111123456⎛⎫++++ ⎪⎝⎭②111123n ⎛⎫++++ ⎪⎝⎭111231n ⎛⎫+++⎪+⎝⎭-1111231n ⎛⎫++++⎪+⎝⎭11123n ⎛⎫+++ ⎪⎝⎭. 26.阅读下面的文字,解答问题: 大家知道2是无理数,而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因此2的小数部分我们不可能全部地写出来,于是小明用21-来表示2的小数部分,你同意小明的表示方法吗?事实上,小明的表示方法是有道理的,因为2的整数部分是1,将这个数减去其整数部分,差就是小数部分.又例如:∵22<(7)2<32 ,即2<<3, 7的整数部分为27-2). 请解答:(110的整数部分是__________,小数部分是__________(2)5a 37的整数部分为b ,求a +b 5的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A 解析:A 【分析】首先根据已知得出规律,f (1)=2(1×2的末位数字),f (2)=6(2×3的末位数字),f (3)=2(3×4的末位数字),f (4)=0,f (5)=0,f (6)=2,f (7)=6,f (8)=2,f (9)=0,…,找出规律,进而求出即可. 【详解】解:∵f (1)=2(1×2的末位数字),f (2)=6(2×3的末位数字),f (3)=2(3×4的末位数字),f (4)=0,f (5)=0,f (6)=2,f (7)=6,f (8)=2,f (9)=0, …,∴每5个数一循环,分别为2,6,2,0,0…, ∴2019÷5=403…4,∴f (1)+f (2)+f (3)+…+f (2019) =2+6+2+0+0+2+6+2+…+2+6+2+0 =403×(2+6+2)+10 =4040故答案为: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数字变化规律,根据已知得出数字变化以及求出f(1)+f(2)+f(3)+…+f(2019)=403×(2+6+2)+10是解题关键.2.D解析:D【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这个自然数,得出下一个自然数,可得答案.【详解】n ,解:这个自然数是2n,则和这个自然数相邻的下一个自然数是2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掌握一个数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数是解题关键.3.B解析:B【分析】直接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计算即可.【详解】,∴5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算术平方根,关键是掌握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4.A解析:A【分析】分别利用绝对值的定义、无理数、有理数的定义、相反数的定义分别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答案.【详解】①0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得出,故此选项正确;②无限小数是无理数;根据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判断,故此选项错误;③数轴上原点两侧的数互为相反数;根据到原点距离相等的点是互为相反数,故此选项错误;④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是0;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判断,故此选项正确;⑤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正数;还有0的绝对值也等于本身,故此选项错误.∴正确的个数有2个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绝对值的定义、无理数、有理数的定义、相反数的定义等知识,熟练掌握其性质是解题关键.5.B解析:B 【分析】根据无理数与有理数的概念进行判断即可得. 【详解】解:A. -5是有理数,该选项错误; B. π是无理数,该选项正确; C. 4.12112是有理数,该选项错误; D. 0是有理数,该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数定义,初中范围内学习的无理数有三类:①π类,如2π,3π等;②开方0.1010010001…,等.6.B解析:B 【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m 、n 的值,然后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23(2)0m n -++= ∴m-3=0,n+2=0, 解得:m=3,n=-2, ∴m+n=1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性质.7.D解析:D 【分析】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理解无理数的概念,一定要同时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与分数的统称.即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由此即可判定选择项. 【详解】解:A 、227是有理数,故选项A 不符合题意; B 、3.1415926是有理数,故选项B 不符合题意; C 、2.010010001是有理数,故选项C 不符合题意;D 、π3-是无理数,故选项D 题意; 故选:D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其中初中范围内学习的无理数有:π,2π等;开方开不尽的数;以及像0.1010010001…,等有这样规律的数.8.A解析:A 【详解】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1)1=-=-a 考点:相反数的定义9.C解析:C 【分析】由a a=±2,由b b=4,由此即可求得a+b 的值. 【详解】∵a ∴a=±2,∵b ∴b=4,∴a+b=2+4=6或a+b=-2+4=2.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及立方根的定义,根据平方根及立方根的定义求得a=±2、 b=4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0.C解析:C 【分析】分别计算四个选项,找到正确选项即可. 【详解】2=,故选项A 错误;2==,故选项B 错误;=-,故选项C正确;2--=-,故选项D错误;D. |2|2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开平方、开立方和绝对值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各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解析】解:∵y=3x+2,如果直接输出结果,则3x+2=161,解得:x=53;如果两次才输出结果:则x=(53-2)÷3=17;如果三次才输出结果:则x=(17-2)÷3=5;解析:53、17、5、1.【解析】解:∵y=3x+2,如果直接输出结果,则3x+2=161,解得:x=53;如果两次才输出结果:则x=(53-2)÷3=17;如果三次才输出结果:则x=(17-2)÷3=5;如果四次才输出结果:则x=(5-2)÷3=1;则满足条件的整数值是:53、17、5、1.故答案为:53、17、5、1.点睛:此题的关键是要逆向思维.它和一般的程序题正好是相反的.12.-4【解析】解:该圆的周长为2π×2=4π,所以A′与A的距离为4π,由于圆形是逆时针滚动,所以A′在A的左侧,所以A′表示的数为-4π,故答案为-4π.解析:-4π【解析】解:该圆的周长为2π×2=4π,所以A′与A的距离为4π,由于圆形是逆时针滚动,所以A′在A的左侧,所以A′表示的数为-4π,故答案为-4π.13.0【分析】由数轴可知,,则,即可化简算术平方根求值.【详解】解:由数轴可知,,则,,故答案为:0. 【点睛】此题考查数轴上数的大小关系,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整式的加减计算.解析:0 【分析】由数轴可知,0b c a <<<,则0,0a b b c +<-<,即可化简算术平方根求值. 【详解】解:由数轴可知,0b c a <<<, 则0,0a b b c +<-<,||()()0c a a b c b c a a b c b c =-+++-=--++-=,故答案为:0. 【点睛】此题考查数轴上数的大小关系,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整式的加减计算.14.【分析】根据数的排列方法可知,第一排:1个数,第二排2个数.第三排3个数,第四排4个数,…第m-1排有(m-1)个数,从第一排到(m-1)排共有:1+2+3+4+…+(m-1)个数,根据数的排列解析:【分析】根据数的排列方法可知,第一排:1个数,第二排2个数.第三排3个数,第四排4个数,…第m-1排有(m-1)个数,从第一排到(m-1)排共有:1+2+3+4+…+(m-1)个数,根据数的排列方法,每四个数一个轮回,根据题目意思找出第m 排第n 个数到底是哪个数后再计算. 【详解】(20,9)表示第20排从左向右第9个数是从头开始的第1+2+3+4+…+19+9=199个数,∵1994493÷=……,即1中第三个数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数字的变化规律,这类题型在中考中经常出现.对于找规律的题目找准变化是关键.15.±7 7 -2 【解析】试题解析:∵(±7)2=49,∴49的平方根是±7,算术平方根是7; ∵(-2)3=-8,∴-8的立方根是-2.解析:±77-2【解析】试题解析:∵(±7)2=49,∴49的平方根是±7,算术平方根是7;∵(-2)3=-8,∴-8的立方根是-2.16.π 圆的周长=π•d=1×π=π【分析】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说明OO′之间的距离为圆的周长=π,由此即可确定O′点对应的数.【详解】因为圆的周长为π解析:π圆的周长=π•d=1×π=π【分析】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说明OO′之间的距离为圆的周长=π,由此即可确定O′点对应的数.【详解】因为圆的周长为π•d=1×π=π,所以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OO'=π.故答案为:π,圆的周长=π•d=1×π=π.【点睛】此题考查实数与数轴,解题关键在于注意:确定点O′的符号后,点O′所表示的数是距离原点的距离.17.1【分析】根据规定,利用算术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定义计算即可得答案.【详解】∵,∴=()()=(2+2)(3-4)=4(-1)==2-1=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平方解析:1【分析】根据规定,利用算术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定义计算即可得答案.【详解】∵*=a b∴()()48964***-⎡⎤⎣⎦=*)=(2+2)*(3-4)=4*(-1)==2-1=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平方根与立方根,正确理解规定,熟练掌握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是解题关键.18.【分析】点对应的数为该半圆的周长.【详解】解:半圆周长为直径半圆弧周长即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关系.明确的长即为半圆周长是解答的关键. 解析:12π+【分析】点O '对应的数为该半圆的周长.【详解】解:半圆周长为直径+半圆弧周长 即12π+ 故答案为:12π+.【点睛】本题考查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关系.明确OO'的长即为半圆周长是解答的关键.19.【分析】先把数轴的原点找出来,再找出数轴的正方向,分析A点位置附近的点和实数,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数轴的正方向向右,A点在原点的左边,∴A为负数,从数轴可以看出,A点在和之间,解析:【分析】先把数轴的原点找出来,再找出数轴的正方向,分析A点位置附近的点和实数1-.2【详解】解:∵数轴的正方向向右,A点在原点的左边,∴A为负数,-之间,从数轴可以看出,A点在2-和1<=-,故不是答案;2刚好在2-和1-之间,故是答案;11->-,故不是答案;2是正数,故不是答案;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的基本概念、实数的比较大小,要掌握能从数轴上已标出的点得到有用的信息,学会实数的比较大小是解题的关键.20.1【分析】先根据绝对值的非负性、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求出x、y的值,再代入计算有理数的乘方即可.【详解】由绝对值的非负性、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得:解得则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解析:1【分析】先根据绝对值的非负性、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求出x 、y 的值,再代入计算有理数的乘方即可.【详解】由绝对值的非负性、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得:2030x y +=⎧⎨-=⎩解得23x y =-⎧⎨=⎩则201220122012()(23)11x y +=-+==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非负性、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利用绝对值的非负性、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求解是常考知识点,需重点掌握.三、解答题21.(1)①两;②8;③5;④58;(2)①24;②56.【分析】(1)①根据例题进行推理得出答案;②根据例题进行推理得出答案;③根据例题进行推理得出答案;④根据②③得出答案;(2)①先判断它的立方根是几位数,再判断个位、十位上的数字,即可得到结论; ②先判断它的立方根是几位数,再判断个位、十位上的数字,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①31000100==,10001951121000000<< ,∴10100<<,∴能确定195112的立方根是一个两位数,故答案为:两;②∵195112的个位数字是2,又∵38512=,∴能确定195112的个位数字是8,故答案为:8;③如果划去195112后面三位112得到数195,<<∴56<<,可得5060<<,由此能确定195112的立方根的十位数是5,故答案为:5;④根据②③可得:195112的立方根是58,故答案为:58;(2)①13824的立方根是两位数,立方根的个位数是4,十位数是2,∴13824的立方根是24,故答案为:24;②175616的立方根是两位数,立方根的个位数是6,十位数是5,∴175616的立方根是56,故答案为:56.【点睛】此题考查立方根的性质,一个数的立方数的特点,正确理解题意仿照例题解题的能力,掌握一个数的立方数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22.(1)两;(2)2,3;(3)24,-48.【分析】(1)根据题中所给的分析方法先求出这32768的立方根都是两位数;(2)继续分析求出个位数和十位数即可;(3)利用(1)(2)中材料中的过程进行分析可得结论.【详解】解:(1)由103=1000,1003=1000000,∵1000<32768<100000,∴10100,故答案为:两;(2)∵只有个位数是2的立方数是个位数是8,2划去32768后面的三位数768得到32,因为33=27,43=64,∵27<32<64,∴3040.3.故答案为:2,3;(3)由103=1000,1003=1000000,1000<13824<1000000,∴10100,∵只有个位数是4的立方数是个位数是4,4划去13824后面的三位数824得到13,因为23=8,33=27,∵8<13<27,∴2030.;由103=1000,1003=1000000,1000<110592<1000000,∴10100,∵只有个位数是8的立方数是个位数是2,8,划去110592后面的三位数592得到110,因为43=64,53=125,∵64<110<125,∴4050.;故答案为:24,-48.【点睛】此题考查立方根,解题关键在于理解一个数的立方的个位数就是这个数的个位数的立方的个位数.23.7或-1.【分析】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方法,对所求式子进行变形,求出x 、y 的值,进而可求x+y 的值.【详解】解:∵2210x y -=+∴()22100x y --+-=,∴2210x y --=0-=0∴x=±4,y=3当x=4时,x+y=4+3=7当x=-4时,x+y=-4+3=-1∴x+y 的值是7或-1.【点睛】本题考查实数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弄清题中给出的解答方法,然后运用类比的思想进行解答.24.(1)12,32,52;(2)2019-(1+12-)(1+2(1)3-)(1+3(1)4-)…(1+()4036-14037)(1+4037(1)4038-)=40372. 【分析】根据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即可求解;按照规律,写出第2019个数:2019-(1+12-)(1+2(1)3-)(1+3(1)4-)…(1+()4036-14037)(1+()4037-14038 ),化简后,算出结果,即可.【详解】解:(1)12,32,52(2)第2019个数:2019-(1+12-)(1+2(1)3-)(1+3(1)4-)…(1+()4036-14037)(1+()4037-14038)=2019-1436523456⨯⨯⨯⨯×…×4038403740374038⨯=2019-12=4037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乘方和四则混合运算,关键是观察分析出前几个数之间的变化规律,写出第2019个数的形式,并进行计算.25.(1)17;(2)11n +. 【解析】【分析】①根据发现的规律得出结果即可;②根据发现的规律将所求式子变形,约分即可得到结果.【详解】(1)设1111123456⎛⎫++++ ⎪⎝⎭为A ,111111234567⎛⎫+++++ ⎪⎝⎭为B , 原式=(1+A )B ﹣(1+B )A=B+AB ﹣A ﹣AB=B ﹣A=17; (2)设11123n ⎛⎫+++ ⎪⎝⎭为A ,111231n ⎛⎫+++ ⎪+⎝⎭为B , 原式=(1+A )B ﹣(1+B )A=B+AB ﹣A ﹣AB=B ﹣A=11n +. 【点睛】 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6.(1)33;(2)4【解析】分析:求根据题目中所提供的方法求无理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详解:(1的整数部分是3,3;(2)∵∴a2,∵∴b=,6∴+264+=.a b点睛:求无理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需要先给这个无理数平方,观察这个数在哪两个整数平方数之间.需要记忆1-20平方数,1² = 1, 2² = 4 ,3² = 9, 4² = 16, 5² = 25, 6² = 36 ,7² = 49 ,8² = 64 ,9² = 81 ,10² = 100,11² = 121, 12² = 144 ,13² = 169 ,14²= 196 ,15² = 225, 16² = 256, 17² = 289 ,18² = 324, 19² = 361 ,20² = 40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易错题(含解析)

七年级数学易错题1、a一定负数吗?错解:一定.剖析:带有负号的数不一定就是正数,关键是确定a是一个什么数,这就要应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进行讨论.解:不一定,a 可能是正数,0,负数分析:若a 是正数,则a就是负数,若a=0 则a=0 若a 是负数,则a 就是正数.2、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7.点B,C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且C与A之间的距离为2,求点B,C 对应的数.错解:点C与点A 之间的距离为2,点C 表示的数为5.点B 和点C 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B 表示的数为-5.剖析:点C与点A之间的距离为2,则点C有可能在点A的左侧也有可能在点A右侧.故要分情况讨论.正解:点C与点A 之间的距离为2,点C在点A的左侧2个单位长度或点C在点A的右侧2个单位长度.① 点C在点A的左侧2个单位长度,则点C表示的数为5.点B 和点C 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B 表示的数为-5.② 点C在点A的右侧2个单位长度,则点C表示的数为9.点B 和点C 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B 表示的数为-9.1 1 1 13、.计算:1 5 5 9 9 13 13 17 2001 2005错解:原式=1 1 1 1 1 1 1 1 1 15 5 9 9 13 13 17 2001 20051=120052004=2005剖析:由于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形成的思维定式,用类似于解1 1 1 1 11 1 1 1 1方法直接去求解.而忽视本12 23 34 2003 2004 2004 20051 4 1 1 4413 13 17 20011 2005题1 1 4,1 1 4结果中分子是4而不是1.故这样做是错的.5 5 5 9 451正解:原式=55991 1 1 156= (1 )4 2005 = 501.=2005174、计算: 391713 . 2617错解】原式 39 13 17 1326 17 507 21 515 .2错解剖析】本题错误原因是把 3917 看成 39与17 的和,而它应是 39与26 2617 17的和. 26正确解答】原式 39 13 17 13 507 17 5151 .26 2 25、计算:1) 14 61 2 ( 3)2 ;错解剖析】错解一中是将 14计算成 1得到163,错解二中是去括号符号出错解】错解一:原式 =1- 16 =1-16 =1+76=13.=6.错解二:原式 =-1- 1 × 6 =-1- 1 ×6 =-1-76 13 =- . 62-9) -7)2-9) -7)13错得到7正确答案】原式 =-1- 1×( 2-9)6 1=-1- 1 ×(-7)6=- 1+ 76 162) ( 1)4 32 22 ( 1)2.2错解】原式 =1- 9÷ 1=-8.错解剖析】没有按照运算顺序计算,而是先计算 22 ( 3)2 .2正确答案】原式 =1-9× 1 × 144=1-916 7=16.1)要表示的是“比 x 与 y 的和的平方小 x 与 y 的和的数”,应该先求和再求平方即应该是 (x y)2 (x y) ,而不应该是 x 2y7、用代数式表示下列语句:1)比 x 与 y 的和的平方小 x 与 y 的和的数;a 的 2倍与b 的1 的差除以 a 与b 的差的立方 .32) 错解: 1) x 2y 2x y 2) 2a 13b a b 3. 6、 用代数式表示下列语句:1) 比 x 与 y 的和的平方小 x 与 y 的和的数;剖析: 2)是书写不规范,除号要用分数线代替,即应该写成1 2a b3 (a b)3正解:(1)(x y) 2 (x y) (2)12a b3 (a b) 3222)a的2倍与b的1的差除以a与b的差的立方.37373剖析:(1)要表示的是“比 x 与 y 的和的平方小 x 与 y 的和的数”,应该先求和 再求平方即应该是 (x y)2 (x y) ,而不应该是 x 2 y 2x y .2a1b正解:(1)(x y)2 (x y) (2)33(a b) 38、已知方程 (m 3)x 4 m 2是关于 x 的一元一次方程. 求:(1) m 的值; (2) 写出这个关于 x 的一元一次方程. 【错解】 m=±3. 【剖析】忘记 m-3≠0 这个条件.m 2 1 【正解】(1)由 m 2 1得 m=-3.m 3 0 (2)-6x +4=-5.9、解方程 7x -1 x 1(x 1) 2(x 1).2 23 1 1 2【错解】 7 x - 1 x 1(x 1) 2(x 1).2 2 342x 3x 3(x 1) 4(x 1) . 42x 3x 3x 3 4x 4 . 32x=-7.7x= .3211 【剖析】 去中括号时 1(x 1)漏乘系数 1 ,另外,同样在这一步去括号时忘 22记了考虑符号问题. 【正解】第一次去分母,得142 x - 3 x (x 1) 4(x 1).2第一次去括号,得 42 x - 3x 3(x 1) 4x 4 .2 第二次去分母,得 84 x- 6x + 3x -3=8x-8.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73 x =- 5. 把系数化为 1,得x =10. 解方程 x 1 = 5.错解:(1) x 2 y 2x y2) 2a 1b a b 3.32)是书写不规范,除号要用分数线代替,即应该写成1 2a b3 (a b)3【错解】由x 1=5 得到x- 1=5.∴ x=6.【剖析】去绝对值符号必须考虑正负性x-1=5 或x-1=-5.【正解】由x 1=5得到x- 1=5或x- 1=- 5.∴ x=6 或x=-4.11、某水果批发市场香蕉的价格如下表:张强两次共购买香蕉50千克(第二次多于第一次),共付264元,请问张强第一次、第二次分别购买香蕉多少千克?【错解】⑴当第一次购买香蕉少于20千克,第二次购买香蕉20 千克以上但不超过40千克时,设第一次购买x 千克香蕉,第二次购买(50-x)千克香蕉,根据题意,得:6x+5(50-x)=264,解得:x=14.50-14=36(千克).∴第一次购买14 千克香蕉,第二次购买36 千克香蕉.⑵当第一次购买香蕉少于20 千克,第二次香蕉超过40千克的时候,设第一次购买x 千克香蕉,第二次购买(50-x)千克香蕉,根据题意,得:6x+4(50-x)=264,解得:x=32.∴第一次购买32 千克香蕉,第二次购买18 千克香蕉.【剖析】本题是一道分类讨论题,分类讨论的关键是第二次的购买量,关键得考虑第二次多于第一次,解题时应该重点考虑.【正解】⑴当第一次购买香蕉少于20千克,第二次香蕉20 千克以上但不超过40 千克的时候,设第一次购买x 千克香蕉,第二次购买(50-x)千克香蕉,根据题意,得:6x+5(50-x)=264,解得:x=14.50-14=36(千克).∴第一次购买14 千克香蕉,第二次购买36 千克香蕉.⑵当第一次购买香蕉少于20 千克,第二次香蕉超过40千克的时候,设第一次购买x 千克香蕉,第二次购买(50-x)千克香蕉,根据题意,得:6x+4(50-x)=264,解得:x=32(不符合题意,舍去).答:第一次购买14 千克香蕉,第二次购买36 千克香蕉.12、下列哪些空间图形是柱体?错解:A 、B 、C 、D 都是柱体. 错解剖析:柱体的主要特征是上下两个底面形状、大小完全一样且互相平行.此题错误 地认为 C 、D 也是柱体.图形 C 因为上下底面不平行,所以不是柱体;图形 D 上下底面 大小不等,所以也不是柱体.正确答案: A 和B 是柱体( A 是圆柱, B 是棱柱).13、已知点 B 在直线 AC 上,AB =6,AC =10,P 、Q 分别是 AB 、AC 的中点,求PQ 的长. 错解: PQ=2.错解分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数形结合题, 用几何的思想, 代数的方法进行计算,重点要画 出符合条件的两种图形 ,注重分类的完备性.正确答案:本题 B 点有在线段 AC 上或在射线 CA 上两种可能.由 P 、Q 分别为 AB 、AC 的 11 中点可知 AP = AB =3,AQ = AC =5,所以 PQ =AQ -AP =2 或 PQ =AQ + AP =8.22AP Q B CB P A Q C所以 PQ 的长为 2 或 8.14、 (1)计算 14° 41′ 25;″×5(2)把 26.29 °转化为度、分、秒表示的形式. 错解一 :( 1) 14°41′25″=×750°205′12=5″72°6′2;5″( 2) 26 . 29°= 26°29.′错解二 :( 1) 14°41′25″=×750°205′12=5″91°7′;5″ ( 2) 26 . 29°= 26°2′.9″剖析: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之间是六十进制(即满 60 进1),而不是百进制或十进 制,在由大单位化成下一级小单位时应乘以 60,由小单位化成上一级大单位时应除以 60 ,上述错解均因单位间的进制关系不清而致错.正解:( 1)14°41′25″=×750°205′12=5″73°27′;5″ ( 2) 26 . 29°= 26°+0.29°=26°+0.29×60′ =26°+17.4′=26°+ 17′+0.4×60″=26°17′2.4″15、如图,已知∠ AOC =∠ BOC =∠ DOE =90°,问图中是否有与∠ COE 互补的角?错解:观察图形可知,图中没有与∠ COE 互补的角.剖析:图中真的没有与∠ COE 互补的角吗?还是让我们分析后再下结论吧!由∠ AOC =90°可知:∠AOD 与∠COD 互为余角;由∠ DOE=90°可知:∠ COE与∠ COD 互为余角,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 COE=∠ AOD.可见,要找与∠ COE 互补的角,可转化为找与∠AOD 互补的角,观察图形知:∠ BOD 与∠ AOD 互为补角,因此与∠ COE 互补的角是∠ BOD .由上可知,在识图时,我们不单单要认真观察图形,而且还要仔细分析题设条件,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正解:图中有与∠ COE 互补的角,它是∠ BOD .思考:图中有没有与∠ COD 互补的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七年级下数学易错题第五单元平行线与相交线
第六单元实数
1.不能识别有关概念
1.下面几个数:0.23,1.010010001…,,3π,,,其中,
无理数的个数有()
A、1
B、2
C、3
D、4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的算术平方根是-3;(2)的平方根是±15.
(3)当x=0或2时,(4)是分数
2.数形混乱
2. 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则A,B两点的距离为______
★如图,数轴上表示1,的对应点分别为A,B,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C,则点
C表示的数是().
A-1 B .1-C.2-D.-2
3.实数绝对值的应用
3.化简下列各式:
(1) |-1.4|(2) |π-3.142|
(3) |-| (4) |x-|x-3|| (x≤3)
(5) |x2+6x+10|
★已知:=0,求实数a, b的值。
第七单元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八单元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九单元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5x+5<--10
第十单元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