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视功能检查流程表
视功能检查流程详解(附手绘)

五、调节反应(BCC)与PFV的关 系
• 调节反应是在双眼同时打开的情况下测量的,所 以也受调节和集合的共同影响。比如:
•
• BCC发现调节超前,这可能是患者有较大外隐斜, 而正融像性聚散PFV比较少,难以维持融像,就 需要增加调节调用调节性聚散来代偿,所以常常 会造成过度调节的表现。
不能维持双眼视而导致复像; •
• 比如该患者测得的正融像性聚散PFV,BO侧的结果是8/10/6(模糊点是8Δ,小于上述 计算)则可能会出现双眼视异常的症状(融像困难、视疲劳);
•
• 如果测得的正融像性聚散PFV,BO侧的结果模糊点远远小于上述计算结果而又没有明 显临床症状的话,需要考虑是否测量错误。
• • PFA(Positive Fusional Vergence),正融像性聚散,测
量的是在保持双眼融像的基础上,双眼能相互向内运动的 最大范围,是双眼正向(会聚)融像的能力。测量时在双 眼前放置BO棱镜并逐渐增加,当融像性聚散用尽后就需 要调用调节性会聚来代偿,此时因为使用了调节,会出现 模糊点;而当调节性会聚也用尽后就无法维持融像而出现 破裂点。
用+2.00D的镜片时隐斜变化为4+12=16exo;用-2.00D的镜片时隐斜变化为4-12=8eso。 •
• 所以,患者的负融像性聚散NFV的BI侧测量的模糊点至少要大于12Δ,才可能通过±2.00D双面镜的 负镜测试。
• • 比如该患者测得的负融像性聚散NFV,BI侧的结果是10/14/11(模糊点是10Δ,小于上述计算)则可
• 集合近点(near point of convergence,NPC),反映的 是双眼能维持融像的集合极限,是双眼能保持集合的最近 的点。
视功能检查流程

视【2 】功效检讨的流程与留意事项一.视功效检讨流程:二.视功效检讨的掌握要点:(一)远距离部分的检讨:1.同时视.融像功效检讨:(合营Worth四点视标)R=红片,L=绿片.双眼应能同时看到全体四点视标为正常,(R应看到垂直向上棱形和下方圆形视标,L应看到程度向两绿色十字视标.)若只能看到两点或三点为单眼克制,若能看到五点为复视.2.立体视功效检讨:(合营二.四立体视视标)R=135偏光,L=45偏光.二视标R应看到上右下左两竖线和中心的圆点,L应看到下右上左两竖线和中心的圆点,双眼应看到点线朋分的单竖线,并依据竖线上凹下凸延缓做出断定.(上凹线条延迟,疑合营性内斜视;下凸线条延迟,疑合营性外斜视.)四视标应依次按上.右.下.左线条与中心点比拟,依据凸起情形作定量剖析.若上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1,;若右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2,;若下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5,;若左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10,.(一般情形下,瞳距越大,立体视锐越小,所获得立体视规模越大.)3.影像不等功效检讨:(合营程度.垂直对齐实验视标)R=135偏光,L=45偏光.R应看到上.右半框和中心圆点,L应看到下.左半框和中心圆点.双眼不雅察程度.垂直对齐视标是否有框差.(对齐视标每相差一框,影像不等超7%,反复几回都差一框即为影像不等.)4.眼位检讨:4.1弥散圆(十字环形)视标:R=红片,L=绿片.不雅察弥散圆(十字)视标分别情形,可用相反偏向棱镜量值直至视标回归原位.(个中,十字环形视标可参考量值:十字位移在内圈内约为1△,位移至内圈约为2△,位移至外圈约为3△.)4.2马氏杆及点光源视标:R=程度马氏杆,L=“0”.双眼应看到点与竖线的分别情形.点线重合眼正位,竖线在点的右方(内隐斜);竖线在点的左方(外隐斜).R=垂直马氏杆,L=“0”.双眼应看到点与横线的分别情形.横线在点的上方(下隐斜);横线在点的下方(上隐斜).同理,可用相反偏向棱镜量值直至点线重合.提醒:马氏杆操作进程中,如有融会偏向,留意先将右眼隐瞒3-5s.4.3偏光十字视标:R=135偏光,L=45偏光.R应见十字竖线,L应见十字横线.双眼不雅察十字短线位移情形,同理,可用相反偏向棱镜量值直至十字回归正位.4.4远/近眼位的检讨:程度眼位的检讨:在双眼均衡全矫基本上,远用远瞳,近用近瞳.取被检眼最佳目力上一行单一视标,R=12△(BI)测量棱镜,L=6△(BU)分别棱镜,而后右眼逐渐削减(BI)反转展转,并嘱注目下方视标,记载视标垂直对齐时所调正的棱镜量值,即远/近程度偏向斜位量.(留意近用眼位测量棱镜应大于12△,一般15△为宜.)垂直眼位的检讨:同上办法,仅R=12/15△(BI)为分别棱镜,L=6△(BU)为测量棱镜,而后左眼逐渐削减(BU)反转展转,记载视标程度对齐时所调剂的棱镜量值,即远/近垂直偏向斜位量.提醒:该办法设置棱镜时,必定留意双眼遮闭.附注:也可用马氏杆合营5米(远用).0.4米(近用)点光源分别检讨远/近斜位.附正常参考值:(远距)正位~2△(BI)(近距)正位~6△(BO)5.固视差异检讨:(合营固视差异视标)R=135偏光,L=45偏光.R应见上.右短线和中心圆点,L应见下.左短线和中心圆点.双眼不雅察十字短线是否产生位移.(R正固视差十字上短线右移,R负固视差十字上短线左移;R上固视差十字右短线下移;R下固视差十字右短线上移.)若十字短线亮度暗淡,疑视网膜周边克制.提醒:该办法可查单眼眼位,斟酌更多改正量分派患眼.(二)近距离部分的检讨:1.BCC检讨:(合营近交叉格子视标)正视眼状,±0.50D交叉圆柱镜,红点负轴置90(若组合验光仪将±0.50D置视窗)不雅察比较横.竖线清楚程度的差异,消除视疲惫.(若横线清楚,增长正度数.)提醒:若中断性竖线清楚,疑散光改正不准确,垂直向可减+0.25D柱镜.若横.竖线仍无法均衡,则保留横线最黑的球镜.2.调节功效检讨:2.1调节幅度(Amp)的检讨:可用近距离法(负透镜法)测定共性调节幅度,再与最小调节幅度(15-年纪×0.25)作比较.留意应在全矫前提下,若两眼显著参差最好单独测试.提醒:最好用距离法,(移近法.移远法)规范视标长3mm.宽0.2mm.2.2调节反响的检讨:2.2.1正视眼状,40cm距离检影镜不雅察2.5D应中和,若影动为顺动用正镜(量值为滞后量);影动为逆动用负镜(量值为超前量).2.2.2正视眼状 ,40cm距离加±0.50D交叉圆柱镜,不雅察近交叉格子视标,横线清楚加正镜(量值为滞后量);竖线清楚加负镜(量值为超前量).2.3正.负相对换节:正视眼状,40cm距离不雅察近用三条十字视标,(或最佳目力的上一行)双眼等量并按±0.25D递加,由清楚到隐约.所加:负镜度即正相对换节(PRA);正镜度即负相对换节(NRA).附正常参考值:正相对换节-1.75/-3.00D;负相对换节+1.75/+2.25D.提醒:先用负镜,查找所能增长的最大调节量,再用正镜,查找所能放松的最大调节量.掌握点:必须正调节大于负调节.且负相对换节应小于2.5D,此值可反应是否过矫.2.4调节灵巧度:一般选用±2.0D的反转拍,一侧清楚反转,待另一侧清楚再反转,记载每分钟轮回次数.附正常参考值:双眼10次/min;单眼12次/min.提醒:一般先查双眼,若双眼艰苦或平常再单眼测试.3.聚集功效的检讨:3.1聚集近点(NPC)的检讨:0.8近视标或笔灯置面前,按5cm/s速度,由远渐近至复视.(记载该点到角膜的距离为决裂点参数.)而后逐渐远移还原单视.(记载该点到角膜的距离即恢复点参数.)附正常参考值:决裂点/恢复点6/10cm.提醒:若决裂点小于5cm疑聚集过度.多次反复测量,若数值逐渐变小,疑聚集有障碍,若数值变化不大,解释较为正常.3.2离合规模的检讨:3.2.1程度偏向远距(近距)离合规模的检讨:正视眼状,远距(选远瞳)近距(选近瞳),双眼注目单一竖线视标,同时等量按1-2△/s速度添加底内(外)棱镜,并记载:视标隐约(即隐约点量值);视标分别(即决裂点量值);反向运作视标还原归位(即恢复点量值).附正常参考值:远距(底内) X/7±3/4±2(底外) 9±4/19±8/10±4近距(底内)13±4/21±4/13±5(底外)17±5/21±6/11±73.2.2垂直偏向远距(近距)离合规模的检讨:同上办法,仅垂直偏向所增长棱镜,因调节不变,故只查决裂点/恢复点.(另因人眼垂直偏向融会力较弱,故一般只单眼R加棱镜.)附正常参考值:远(近)距决裂点/恢复点3-4△/1.5-2△3.3正.负相对聚集:正视眼状,40cm距离不雅察单一近用竖线视标,并逐渐加底内(外)棱镜,由清楚到复视.所加:底内棱镜量值,即负相对聚集(NRC);底外棱镜量值,即正相对聚集(PRC).附正常参考值:正相对聚集9.0ma;负相对聚集1.0ma.提醒1:必定留意先用底外棱镜,查找心理最大的聚集力,再用底内棱镜,查找心理最大的披发力.提醒2:三分之一为聚集舒适区,若显示注目点不在区域内,需用三棱镜补偿.3.4聚集敏锐度:一般选用12△(BO)/3△(BI)反转拍,40cm选单行竖线近视标,一侧清楚反转,待另一侧清楚再反转,记载每分钟轮回次数.附正常参考值:近距聚集敏锐度13次/min.4.AC/A比值的检讨:R=6△(BU),L=扭转棱镜“0”置垂直偏向,40cm选单行横线近视标,经由过程调剂扭转棱镜至视标恢复对齐,记载量值.继后双眼同时±1.0D的调节,同上中断调剂扭转棱镜至视标恢复对齐,记载量值.前后两次的差值即AC/A比值.附正常参考值:3-5△/D三.同视机三级功效的检讨要点:1.调零:留意下颔托及瞳距的调剂,瞄准目镜.其他各刻度归零.2.同时视功效的检讨:(同时知觉才能的检讨)插入同时知觉图片,(完整不同图形构成的画片)不雅察是否重合.只看到一片图片为单眼克制;完整重合为正常同时视.若看到两画片不能完整重合,有同时视但疑有斜视.可转变镜筒角度至画片重合,该角度为自发斜视角.瓜代打开镜筒灯光,若两眼分别注目镜筒中间点,眼球不动,该角度为他觉斜视角.(若眼球迁移转变,可推进镜筒至眼球不动,此角也是他觉斜视角.)3.融像功效的检讨:(部分雷同,部分不同,可否融为一体的检讨)插入融像画片,(一对部分雷同的图片,图上有掌握/对比点)不雅察是否重合.两画片不能重合,无融会功效;能使两画片重合,有融会功效.(该指导刻度即融像点.)锁定镜筒,使两镜筒按雷同角度聚集/离开,迁移转变至画片消失重合/离开.该指导刻度即聚集/离开量值,其规模即融会规模.4.立体视功效的检讨:(立体视觉,高下深浅才能的检讨)镜筒置融会点,插入立体视画片,(一对画片有渺小差异,即程度视差.)不能解释物像层次或次序错误,无立体视功效;能准确解释物像层次温柔序,有立体视功效.(用不同视角设计的立体视画片,可分别查立体视功效的高下,用立体视锐度表示.)提醒1:有同时视功效才能进行融像检讨,有同时视.融像功效才能进行立体视检讨.提醒2:融像规模应先查离开,再查聚集.上海唯尊光学眼镜有限公司培训部:林浩。
视功能检查流程详解

视功能检查流程详解视功能检查是指通过专业仪器设备对人的视觉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和量化分析的过程。
主要通过对视力、调节能力、眼球运动、眼位、立体视觉等方面的检测,以了解人眼的健康状况和各种视觉问题的性质和程度。
视功能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解决视觉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辅助措施。
1.病史询问和初步评估:检查前首先对患者进行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过敏史、眼镜佩戴情况、以前的视觉问题等。
同时,医生会对患者的眼镜进行初步测量,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视功能检查。
2.视力测量:视力测量是视功能检查的基本内容。
常见的视力测量方法包括使用近、远视力表对患者的视力进行评估。
通过测量患者的视力,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有无近视、远视、散光等问题。
3.调节能力检查:调节能力检查主要是对患者的调节功能进行评估。
通过使用调节仪器,医生可以对患者的近距离调节、远距离调节、眼轴调节等功能进行测量和分析。
同时,医生还会检查患者的调节灵敏度和调节幅度,以判断患者的调节能力是否正常。
4.眼球运动检查:眼球运动检查是对患者眼球运动功能的评估。
医生会通过让患者追随移动物体的运动或让患者进行眼球运动训练,来观察患者的外眼肌运动情况。
此外,通过眼电图等仪器的使用,还可以测量和记录患者的眼球运动数据,如眼球位置、眼震等。
5.眼位检查:眼位检查是对患者眼球位置的评估。
医生会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球位置、眼球相对位置和移动方向等,来判断患者是否有斜视、偏视等问题。
同时,医生还会对患者的眼位进行定量测量,以了解患者眼球位置的具体偏移程度。
6.立体视觉检查:立体视觉检查是对患者立体视觉功能的评估。
常见的立体视觉检查方法包括立体视觉图形测量、立体视觉颜色测量等。
通过这些检测方法,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立体视觉能力,如立体视觉敏感度、立体视觉深度等。
7.结果分析和诊断:医生在完成视功能检查后,会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比较患者的检查结果和正常值,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视功能异常或视觉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视功能检查流程图

视功能检查的流程与注意事项一、视功能检查流程:二、视功能检查的控制要点:(一)远距离部分的检查:1.同时视、融像功能检查:(配合Worth四点视标)R=红片,L=绿片。
双眼应能同时看到全部四点视标为正常,(R应看到垂直向上棱形和下方圆形视标,L应看到水平向两绿色十字视标。
)若只能看到两点或三点为单眼抑制,若能看到五点为复视。
2.立体视功能检查:(配合二、四立体视视标)R=135偏光,L=45偏光。
二视标R应看到上右下左两竖线和中间的圆点,L应看到下右上左两竖线和中间的圆点,双眼应看到点线分割的单竖线,并根据竖线上凹下凸延缓做出判断。
(上凹线条延迟,疑共同性内斜视;下凸线条延迟,疑共同性外斜视。
)四视标应依次按上、右、下、左线条与中央点相比,根据凸起情况作定量分析。
若上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1,;若右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2,;若下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5,;若左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10,。
(一般情况下,瞳距越大,立体视锐越小,所获得立体视范围越大。
)3.影像不等功能检查:(配合水平、垂直对齐试验视标)R=135偏光,L=45偏光。
R应看到上、右半框和中央圆点,L应看到下、左半框和中央圆点。
双眼观察水平、垂直对齐视标是否有框差。
(对齐视标每相差一框,影像不等超7%,反复几次都差一框即为影像不等。
)4.眼位检查:4.1弥散圆(十字环形)视标:R=红片,L=绿片。
观察弥散圆(十字)视标分离情况,可用相反方向棱镜量值直至视标回归原位。
(其中,十字环形视标可参考量值:十字位移在内圈内约为1△,位移至内圈约为2△,位移至外圈约为3△。
)4.2马氏杆及点光源视标:R=水平马氏杆,L=“0”。
双眼应看到点与竖线的分离情况。
点线重合眼正位,竖线在点的右方(内隐斜);竖线在点的左方(外隐斜)。
R=垂直马氏杆,L=“0”。
双眼应看到点与横线的分离情况。
横线在点的上方(下隐斜);横线在点的下方(上隐斜)。
万里路 视功能检查流程

万里路视功能检查流程
视功能检查流程如下:
1. 问诊:验光之前,验光师会询问患者的常规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电话、职业等。
此外,还会询问患者的屈光不正史,包括视远情况、视近情况、症状年限、疲劳程度等。
配镜目的、配戴眼镜史以及眼病史也是问诊的重要内容。
2. 视力初步检查:用视力表检查患者的裸眼视力。
已经配戴眼镜的患者,还要戴上原来的眼镜检查矫正视力。
必要时,要检查近用视力。
3.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通过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眼前节的基本情况,检查患者是否患有睑内翻、倒睫、结膜炎、角膜炎、白内障等眼部疾病。
4. 眼压检查: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检查患者眼压,筛查青光眼等眼部疾病。
5. 角膜曲率测定:了解角膜大致状况,对于验配隐形眼镜的患者选择提供依据。
6. 客观验光:通过检影验光或电脑验光仪得出客观验光度数,了解双眼屈光状态的基本情况。
7. 确定验光方式:根据屈光状态、年龄、是否第一次配镜以及眼部健康状况等,决定验光方式,选择散瞳验光或小瞳验光。
需要注意的是,散瞳须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8. 视功能检查:这是视功能检查的核心步骤,包括屈光全矫后用Worth-4点来检查同时视和融像功能,远距和近距水平隐斜的检查,梯度性AC/A的检查,负相对调节(NRA)、调节反应(BCC)和正相对调节(PRA)的检查等。
如果需要做全套的视功能检查,可能还需要进行立体视、远距离水平隐斜以及近距离水平融修的检查。
请注意,视功能检查流程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双眼视功能检查流程表

双眼视功能检查表
8
集合近点
破裂点<7cm,恢复点<10cm
9
负/正相对辐辏
隐斜的2倍
10
远距隐斜
1±2exo
11
近距隐斜
3±3exo
12
远距水平融像范围
BI(发散):
BI:X / 7±3 / 4±2
BO(汇聚):
BO:9±4 / 19±8 / 10±4
13
近距水平融像范围
BI:
BI:13±4/ 21±4 / 13±5
BO:
BO:17±5/ 21±6 / 11±7
14
AC/A
Δ/D
3~5Δ/D
15
调节反应
MEM
+0.5±0.25D
FCC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龄岁联系电话检查日期验光师姜振华
编号
检查项目
检查结果
正常参考值
1
屈光度
右眼
左眼
2
4
调节幅度
15—年龄/4
5
调节近点
<10cm
6
负/正相对调节
+1.75~+2.25D/-1.75~-3.0D
7
调节灵敏度
右眼cpm
左眼cpm
双眼cpm
双眼10cpm单眼12cpm
【视光知识】视功能检查流程

【视光知识】视功能检查流程视功能检查要记住一定是在全矫正屈光度数的情况下去做的(CAMP)1、Worth 4 dot灯检查主要为红绿分离方式检查双眼视的方式;飞行员运动鞋!不用穿袜子!广告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查双眼是否存在抑制、隐斜、和有无融像能力的功能性障碍;步骤:在臵入全矫正屈光度数(CAMP)后,将左眼的内臵辅镜转到GL(绿色滤光片),右眼的内臵辅镜转到RL(红色滤光片),投放Worth 4dot视标,询问患者每只眼能看到几个视标,双眼能看到几个光点;情况:能看到4个光点,证明用正常的融像能力,无异常;能看到2个光点,看不到绿色的十字光点,而下方的圆形光点为红色,证明左眼有可能被抑制;展开剩余95%能看到3个光点,看不到上面的菱形红色的光点,而下方的圆形光点为绿色,证明右眼有可能被抑制;能看到5个光点,比较麻烦了,两个红点,三个绿点或下方的圆形光点呈横臵的椭圆形,表明有复视,为双眼融合技能障碍的表现,询问患者光点的相对位臵,若两个红点在绿点右侧,为同侧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内隐斜,反之,为交叉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外隐斜;两个红点,三个绿点交替看到,表示有交替性抑制存在,患者无融像能力。
(4点灯呢,没有什么太深的含义,也不需要过多的去理解,只要记得能看到几个点就可以了,对于隐斜来讲,后面会有专门的检查方法,所以这里只需要知道个大概就可以了,为什么把这个放在第一步去检查呢,主要是为了检查患者是否存在抑制,如果真的存在抑制的话,后面那些双眼的检查基本上是不需要做了,需要先把当前抑制的问题解决了才是最主要的!)2、立体视检查主要为偏正分离法检查双眼视的方式;主要目的为检查双眼立体视功能;步骤:投放立体视视标,将双眼打开(O_状态),让患者注视视标中间的融合点(中间的圆点),此时患者能看到上方和下方距离相等的4条线。
调整左右眼内臵辅镜均在P状态上,让患者注视视标,询问患者看到了什么;患者能看到圆点上下均为单竖线,而且带有立体感,证明患者融像能力正常,有立体视能力;患者能看到上方视标为双竖线,下方视标为单竖线,为同侧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内隐斜;能看到上方视标为单竖线,下方视标为双竖线,为交叉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外隐斜。
双眼视功能检查流程

双眼视功能检查流程双眼视功能检查流程如下:1. 准备工作:测定瞳距、测定近远视力和测定优势眼。
2. 测定原戴眼镜。
3. 电脑验光仪验光。
4. 置入客观验光处方。
5. 远雾视。
6. 右红绿平衡。
7. 右交叉柱镜测试。
8. 左红绿平衡。
9. 左交叉柱镜测试。
10. 双眼视力平衡测试。
11. 测试双眼雾视,红绿平衡。
12. Worth视标检测。
13. 立体视测试。
14. 影像不等检测测试。
15. 远水平隐斜测试。
16. 远垂直隐斜测试。
17. 旋转隐斜测试。
18. 注视差异测试。
19. 注视差异诱发实验。
20. 近水平隐斜测试。
21. AC/A定量测试。
22. 近垂直隐斜测试。
23. 负相对调节测试。
24. 正相对调节测试。
25. 老视定量测试。
26. 调节幅度测试。
27. 集合幅度测试。
28. 近BI聚散储备测试。
29. 计算正负融像储备。
30. 检影测试。
31. 进行遮盖试验,检查集合近点、立体视、远距水平以及垂直隐斜,远距水平以及垂直集合能力,近距水平以及垂直隐斜,近距水平以及垂直结合能力,融合性交叉柱镜等。
32. 将患者的远屈光矫正度数调整好,然后将Risley棱镜调整到零位,摆在双眼前面并能够在水平位置调整棱镜度,正常情况下能够看到清晰的物象,否则就记录为复视,再进行水平聚散能力检查,记录结果。
以上步骤完成后,您就可以得到完整的双眼视功能检查结果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RA 与 PRA 在视功能检查中的意义
下处方、制定训练方案及解决投诉时做视功能检查尤为必要且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我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体会很深,遇
到过各种各样的情况,比较常见的是关于调节方面的问题。
调节是远近全程视力的基础,只有调节功能好了才能有一个 好的全程视力,才能保持两只眼睛的等量同步,才能弥补一些小的屈光缺陷(例如:某些人有 0.50D 的远视或近视或散 光,但是有良好的调节能力,这些人就不会配眼镜,也可以不配眼镜,因为不影响学习和生活) 。
而通过视功能项目中的
四大调节(正负相对性调节、调节反应、调节灵敏度及调节幅度)的检查最能发现与解决顾客存在是视觉问题。
本次就 NRA 检查,如果眼睛能够完全放松,那么 NRA 的值应为 +2.50D 。
所以,在视功能检查中 NRA 的正常值为 +2.50D 。
举个例子说
明一下:
某位顾客平衡后的屈光度为-
2.00D ,顾客戴上-2.00D 的眼镜检查 NRA ,如果NRA=+2.50D ,说明正常。
这个正常包
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给顾客的配镜处方正确;二是该顾客的调节放松的能力很好。
如果
不能完全放松,晶状体表面还残留有 1.00D 的调节,也可以说顾客平衡后的屈光度-2.00D 里面有混杂
因素----调节存在, 导致不能完全放松。
顾客经过散瞳之后,调节因素去除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屈光度就应该是- 1.00D 。
验光师检查NRA 检
查的是眼睛的调节放松能力,可以用这个值去评估给出的屈光度是不是合理,即是不是顾客眼睛在调节完全放松的状态 下的屈光度。
所以,验光师验光时不仅要让顾客的眼睛视力正常,还要让 NRA 正常,这样的处方才算合理、正常、妥
当。
如果顾客的 NRA 值低于 +2.50D, 就要为顾客散瞳(先测眼压排除青光眼、高眼压) ,儿童、青少年、成年人都要散瞳,去 掉调节因素,这是视功能检查的目的。
配镜的目的就是戴上平衡后的眼镜达到清晰、舒适、持久。
舒适的第一个指标就
是 NRA 的值正常, 眼睛没有调节存在能够完全放松。
还有一种情况, 散瞳前 NRA=+1.50D, 散瞳后 NRA=+2.50D 正常了, 过几天复检时 NRA=+1.50D 了,这说明了什么?该怎么来做呢?说明该顾客散瞳后复检前又有调节因素参与了,该顾客 易于疲劳。
所以,看远的屈光度还是-
1.00D ,不过要给ADD 处方,让顾客看近时要像正式眼一样少用调节,帮助顾客
的双眼放松。
在不考虑眼位的情况下,所给出的 ADD 处方应为+1.00D ( +2.50D - +1.50D )。
如果顾客的NRA 值高于+2.50D,说明验光师给出的屈光度高了,过矫了,需要重新验光。
二、 PRA 的讨论
PRA 即正相对性调节,代表的是调节储备。
检查时为近距离眼前 40 厘米处,注视视标为最佳视力的上一排视标,双眼
同时等量上拨球镜直至视标变模糊, 上拨量即为 PRA 的值。
人为刺激调节时能够快速的产生一个反应, 这种储备越多越 好,其正常值大于等于
-2.50D 。
近视眼理论:大量的调节滞后造成了离焦像,离焦像的表现就是在视网膜成像模糊,这种大量的模糊像刺激眼球诱使模 糊像变清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近视。
如果我们的眼球没有离焦像,视物随时都是清晰的,那么眼球就要有足够的调节 储备。
例如:一个人有-3.00D 调节储备,另一个人有-1.50D 的调节储备,那么做同样的近距离工作的话,
有着-1.50D
的调节储备的人就会感到眼睛累,因为调节储备太少很快就会用完,视网膜上就会产生离焦像。
如果有了模糊像的话, 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就意味着眼睛又长度数了; 对于 20几岁到 30几岁的成年人来说意味着眼睛疲劳了, 不愿意再阅读了、 视近了;对于 30几岁的人来说意味着出现了早期老花。
验光师在验光过程中,如果检查到
PRA 偏低, 首先应该认识到,
如果是青少年儿童, 那么度数会增长较快; 如果是 20几岁到 30几岁的成年人, 那么视疲劳则会多些; 如果是 35岁以上 的中年人则会是早老花。
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则希望度数增长的慢些。
如果 PRA 偏低,则不能给其选择抗疲劳或多焦 点,因为造成近视增长的原因是调节储备少, 调节力量弱在这种情况下让其仅有的少量调节不用则会更加削弱调节功能, 加重 PRA 降低,加重离焦像以致加快度数增长的速度。
对于 PRA 较低的青少年儿童配镜要长戴, 无论是远距离看黑板还是近距离看书做作业都要戴镜。
看近虽然不戴眼镜也能
够看清楚,但是其 PRA 较低,假如还有较大外隐斜的话,就会更不容易调节,由调节引起的调节性集合就会更低,这时 则会动用辐辏,而外隐斜辐辏能力又很差,只有通过刺激调节来补偿看近的外隐斜和调节不足,最后的结果就是近视加 快。
所以 PRA 较低的青少年儿童看远看近都要戴眼镜的, 而且还要辅助做一些调节训练,把衰弱的疲劳、衰弱的肌肉力 量锻炼出来。
上述是对 PRA 较低的第一个认识, 第二个认识就是容易顾客投诉, 因为验光师给出的屈光度看远清楚没有什么问题, 当 看近的时候就会出现看不清楚或者看的不舒服,这是因为由远到近时可动用的调节力太小了、太弱了,没有足够的力量 承受验光师所给出的屈
视功能检查项目中的 NRA 与 PRA 展开一次讨论, 一、 NRA 的讨论
NRA 即负相对性调节,代表的是调节放松的能力。
双眼同时等量下拨球镜直至视标变模糊,下拨量即为 NRA 与 PRA 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检查时为近距离眼前 40 厘米处,注视视标为最佳视力的上一排视标, NRA 的值。
40 厘米处能够产生 2.50D 的调节,那么屈光平衡后做 NRA=+1.50D 呢?说明眼睛
光度。
那么有些顾客会说验光师给出的度数过高了,而验光师把度数降低,虽然看近清楚了、舒服了,但是看远清晰度却下降了,这就说明验光师给出的屈光度没有问题,是顾客眼睛的问题,调节力太差的缘故。
例如:某位顾客原来戴-2.00D,本次验光-4.00D,远处静态平衡屈光。
看近时还需要产生一个调节的力量来中和给出的
-4.00D,二者要融合为一体才行。
能不能发挥出来- 2.00D的调节力呢?这个时候看看PRA的值是否足够高?是否有
能力接受新配的眼镜。
PRA 不是足够高,则说明眼睛接受不了,那么要接受训练把调节力练出来,这也是解决顾客投诉的办法。
戴镜不舒服的问题还有一点需要关注,那就是早期老花。
例如:一个28 岁的小伙子,远处静态屈光平衡后检查视功能,
PRA= - 1.25D , BCC=+1.00D (这种状态应该是40多岁的人才具备的),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呢?选择抗疲劳、渐进片还是单光?抗疲劳与渐进片虽然配戴起来看近不适症状能够减轻或克服,但是从眼睛健康长远来看是不可取的,年轻人的调节力可改善的潜力比较大,是可以通过调节训练来改善到和实际年龄相匹配的调节力。
所以,有这种症状的年轻人建议配单光镜片配合调节训练来解决,这样才能保证眼睛的健康。
这就是我在工作中对NRA与PRA的认识,把一些在实际工作中在这两方面出现的情况总结、整理及一些切身体会与大家分享,希望从事这个职业的同仁都能认识到视功能检查的重要性,尤其是对NRA与PRA认识、检查与总结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