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泵体下体十二孔组合机床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工艺分析
二、加工示意图部份
三、机床联系尺寸图
四、多轴箱设计部份
五、液压传动及电气部份
六、体会
1前言
在机械制造中,对单件或小批量生产的工件,许多工厂采用通用机床加工。

由于通用机床要适应被加工零件形状和尺寸的要求,故机床结构一般比较复杂。

不仅如此,在实际加工中,由于只能单人单机操作,一道一道工序地完成,所以工人的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工件的加工质量也不稳定。

针对以上的问题,组合机床便出现并逐步发展起来。

组合机床是根据加工需要,以大量通用部件为基础,配以少量专用部件组成一种高效组合机床。

组合机床一般采用多轴、多刀、多工序、多面或多工位同时加工的方法,生产效率比通用机床高几倍至几十倍。

组合机床一般用于加工箱体类或特殊形式的零件。

加工时,工件一般不旋转,有刀具的旋转运动和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进给运动来实现各种加工。

组合机床的设计,目前基本上有两种方式:第一,是根据具体加工对象的特征进行专门设计,这是当前最普遍也是最实用的做法。

第二,随着组合机床在我国机械行业的广泛使用,广大工人和技术人员总结出生产和使用组合机床的经验,发现组合机床不仅在其组成部件方面有共性,可设计成通用部件,而且一些行业在完成一定工艺范围内的组合机床是极其相似的,有可能设计成通用部件,这种机床称为“专用组合机床”。

这种组合机床不需要每次按具体对象进行专门设计和生产,而是设计成通用品种,组织成批量生产,然后按被加工零件的具体需要,配
以简单的夹具和刀具,即可组成加工一定对象的高效率设备。

为了使组合机床能在中小批量生产中得到应用,往往需要应用成组技术,把结构和工艺相似的零件集中在一台组合机床上加工,以提高机床的利用率。

该课题是数控气缸盖导管孔组合机床的主轴箱设计。

该课题来源于高精公司。

这次设计任务是组合机床主轴箱部分的设计。

主轴箱设计是该次设计中一个重要的传动部分的设计。

首先,在同组同学完成对组合机床的总体设计并绘制出“三图一卡”的基础上,绘制主轴箱设计的原始依据图;接着确定主轴结构;然后根据被加工孔的位置,拟定传动系统。

这里应注意轴与轴的最小间距应符合规定要求,避免产生干涉,这一步是主轴箱设计的核心部分;第四步,计算并校核主轴是否符强度要求,其中包括对主轴配套轴承的校核;第五步,设计计算同步带传动装置;
最后,绘制出相应的主轴箱图和同步带图以及它们的一些零件图。

一、
工艺分析
零件:油泵体下体,按图中加工位臵加工右侧面放出螺纹底孔,材料为HT200。

底孔要求:孔深为14,孔径为Φ5。

具体尺寸见工序图。

具体分析如下:
零件为油泵体下体,要求孔具有足够的垂直度和圆度要求,本加工属小件加工,所以尽量采用同基准,即先加工底面,然后以下底面为精基准加工上底面,同以上底面为基准加工下底面,孔加工都采用下底面为精基准。

本设计过程为加工侧面孔,采用“一面两孔”组合定位。

平面为第一定位基准,孔Φ46中心线为第二定位基准。

孔Φ13的中心线为第三定位基准。

这样可以消除一个X不定度。

这样共消除了六个不定度。

加工右侧面的四个孔,经过零件的分析过程,具体流程见工艺过程卡。

本道工序参照工序卡。

本工序采用右臵式卧式机床四孔同时加工。

加工余量:一次加工到位,孔深为14,孔径为Φ5。

加工切削速度:
V=24m/min
F=0.07mm/r
N=766r/min
V
f
=53.6m/min
二、加工示意图部份
1、切削用量的选择:
本图要求右侧面的四小孔同时加工,所以切削,用高速切削小进给,但考虑到孔径太小,刀具的强度限制不宜过高,查《筒明手册》表6—11取相应的参数:
f=0.07mm/r v=24m/min
由式n=
d v
1000n=766n/min
u f=53.6m/min
T=10D1.9 f 0.8 HB0.6=10×51.9×0.070.8×[200-
3
1(200-160)]0.6
=583.72(N〃mm)
F’=26Df0.8HB0.6=26×5×0.070.8×[200-
3
1(200-160)]0.6 =356.96N
F总=4F’=1426.384(kv)
P 切削=D TV π9740=5
14.397402472.583⨯⨯⨯=0.0196(kw) 主轴直径为确定:P43表3-4 d=B 410T =7.34431072.58310-⨯⨯=9.2mm 10≈mm
标准系列表取d=15mm
再查表3-6通用主轴系列参数。

查主轴外伸长度及外伸轴直径,因主轴采用滚珠轴承:
由d 3=15 栏中查到长主轴
D/d1=25/16mm. L=85mm
接杆为莫氏圆锥1号
按要求加长锥柄麻花钻头。

总长为132,刀刃长为90,莫氏锥度可选1号。

查表8-1得可调接杆为:
Tr16⨯1.5 接杆长为182mm
调整中的选择见表8-2,由名义尺寸16查得:
d 1= Tr16⨯1.5 d 2=24.6 h=12mm
为保证加工精度,一般需要设导向套,而由于V=24m/min ,取固定导向装臵。

查表8 - 4得导向套的有关规定。

由 d 刀>4-6系列到D=10mm 配合取
6
7H H D 1=15mm 取合取
67H H D 2=18mm L 选短为12mm , L=8mm , L 1=3mm
采用单面后导向方式:由于所钻孔都为盲孔,所以无切出长度,选切入长度为10mm ,且加工部份为L=14mm ,取切出长度为10mm 。

则:Lz=L 1+L+L 2=10+14+10=34mm
本机床快退时,刀具回到夹具,取前备量为30mm ,后备量为40mm 。

L 行=34+30+40=104mm
快进为178mm ,快退为212mm
本设计中对工件采用单面加工,且四孔一样,所以四根主轴的参数差全一样。

绘制加工示意图如图07。

加工示意图按机床实际加工状态绘制,并且是机床加工绘制状态。

所有尺寸链及参数如图所示。

动力部件的长度为250mm 。

插表5-1取动力滑台为1HY25
选取配套为侧底座为1CC251。

三、机床尺寸联系图
本设计采用多轴箱,动力滑台结构。

影响动力部件选择的主要因素有:
①切削功率,作为动力箱选用依据
②进给力
③快进速度
④行程
⑤多轴箱的轮廓尺寸
⑥动力滑台精度和导轨。

材料:
1)动力箱的选择:共驱动功率由多轴箱的所用动力的功率
选用:多轴箱所用电机功率为:
P
主=P

+P

+P

P
主=
n Pn
P X’=
n
P主=
8.0
0196
.0
4 =0.098(kw)
多轴箱传动功率有加工黑色金属时为 =0.8
P114,表5 -38
根据选定的切削用量,计算的总的进给力,考虑工作的稳定性,取TD25IA 的动力箱。

电机的型号为Y100L-6,电机的功率为1.5kw
电机转速为940m/min ,驱动轴的转速为520r/min
2)装料高度的确定
由支承块高度为H ,夹具底座高度为H2,中间底座高度为H3,也可由其至联系尺寸来确定。

其中:H=h 1+h 2+h 3+h 4+h min
其中:h 1=158mm ,等轴箱最低轴底部的高度
h min =52mm
h 2 多等轴箱底面滑动面的距离为
h 2=0.5mm
h 3 滑台的高度,取h 3=250mm
h 4 侧底面高度,取h 4=560mm
H=h 1+h 2+h 3+h 4+h 5-h min
=560+250+0.5+158-52 =916.5mm
4)具体轮廓尺寸的确定
本设计为主轴箱的外廓尺寸的设计
据表4-4,表3-6
B=b+2b 1=40+2240100=⨯mm
H=h+h 1+b 1=52+124.5+100=274.5mm
据P135,据7-1
取多轴箱的尺寸为400⨯320
5)中间底座尺寸的确定
中间底座轮廓尺寸,在长度方向应满足夹具的安装要求,根据有关相关要求取其尺寸,
取L=600mm
该尺寸的确定经过多次反复才能以确定
H=630mm
6)机床联系尺寸图见总图,如图01
7)生产率计算: Q=辅
机T T +60 L 1=178, L 2=34, L 3=212
V f1=53.6m/min, V f2=5m/min, V f3=3m/min
t 1=0.01min, t 2min,73≥ t 3=1.5min,
T 机=
21f V L + t 1=6.5325+0.1=0.29min T 辅=22
f V L +33f V L +t 1+ t 3=300034+1800
212+0.12+1.5 =166min
Q 1=66
.129.060+=30.76件/h 机床负荷率:
=η 1
2Q Q 当二班时,机床的理想生产率:
Q 2=
4046100000=24.6件/h
则: η=
=⨯1006307624679.9%
四、多轴箱设计部份
多轴箱定组合机床的主要部件之一,按专门要求进行设计,由通用零件组成,其主要作用是根据被加工零件加工要求,安排后主轴位臵,并将动力和运动由电机或动力部份传给工作主轴,使之得到要求的转速和转向。

通用多轴箱由箱体、主轴、传动轴、齿轮、轴套、轴承等零件和通用(专门)附加机构组成。

在多轴箱体前后壁之间各安厚度为24mm 或32mm 的齿轮分别为3排和2排,在后盖和前盖安一排齿轮。

本设计为钻削类多轴箱,经结合各种因素,采用滚动轴承后支承为向心球轴承,因推力轴承设臵在前端,能承受反向的轴向反力,适用于钻孔主轴。

本设计用刚性连接,即选用多轴箱前外伸长度为85mm ,采用接
杆直接相连。

主轴材料为45#钢经热处理,即可达到相应要求。

δ剪=P W T =3
102.072.583-⨯=2.9186 MPa < 31 MPa 通用传动轴也可以用45#钢。

多轴箱的通用齿轮有: 传动齿轮、动力齿轮、电机齿轮三种各种型号的选用见表7-21~
表7-23
多轴箱用套详见表7-24,因本设计d<32,不需要用防油套。

本设计采用《ZD27-2》多箱型式。

1-4根据主轴式号为:15-170722-41
5.6.8的型式代号为:20-170731-41
20-170731-42
以下为多轴箱具体设计过程:
1)绘制多轴箱设计原始依据图
主要根据“三图一卡”绘制的
①首先根据机床联系尺寸图绘制多箱外形图,并标注轮廓尺寸得动力箱驱动轴的相对位臵。

②根据联系尺寸图和加工示意图,标注所有主轴位臵尺寸及工件与主轴,主轴承驱动轴相对位臵尺寸。

③当主轴逆时针转向可不标,只标清顺时针方向。

④对后轴的情况有所标注。

2)主轴、齿轮的确定及动力计算
①主轴型式和直径、齿轮模数的确定
主轴直径及外伸长度尺寸先按加工示意图所示,主轴类型及外
伸尺寸初步确定,经校核后确定,传动轴直径暂定选 20mm。

齿轮模数一般用类此法确定有公式
m≥(30~32)3
2n
d
确定m≥0.321
因为多轴箱中齿轮模数常用2、2.5、3、3.5、4等几种,但一般情况下一传动轴及主轴齿轮模数不超过2种,经过几次计算验正得知确定本机床使用模数为3和2的两种模数齿轮,驱动齿轮取Z=21,m=3。

②多轴箱的动力的计算
传动轴系统确定后,P多轴箱按下列公式计算:
P
多=P

+P+P

=0.3+0.001+0.003=0.3=0.0196(kw)
按所选的动力部件符合要求
3)多轴箱传动设计
按传动系统的设计,一般要求:力求使传动轴,齿格规格数量为最少。

本设计的系列的方法如下:
驱动轴“0”轴由助力箱带动,驱动轴“0”轴通过m=3(n=520),Z=21齿轮带齿轮m=3,Z=18,8号轴转动n=606,由8号轴上的m=3,Z=18齿轮啮合m=3,Z=19带动
5号轴和6号轴,同时5号和6号轴的m=2,Z=24齿轮分别带动1.2.3.4轴上的齿轮m=2,Z=18,使主轴运动。

由6号轴上的m=2,Z=26带动齿轮泵,m=2,Z=24以n=623r/m 的速度运转。

因为主轴速度为n=766转,把动轴转速为n=520r/min 。

总转动为: u=520=0.68
每根的转速为上表。

1)传动零件校核
1.验算传动轴直径
T 总=T 1u1+T 2u2 + T nun
作用在每根轴的转矩:
T 1=T 2=T 3=T 4=583.72(Nm )
每根传动轴至主轴间传动比为:
u=0.75
T 总=0.755834⨯⨯=1749(Nm )
代入下式3-4
d=B410T=5.2410
1749⨯=11.2(mm)
传动轴取Φd=20mm 符合要求
2.模数在进行速度计算已验算过
根据以上方案查表8-19油标,8-19圆螺母,8-16分油器,8-10止动垫圈,图7-5主轴滚珠承组件,传动轴组件查图7-7,动力齿轮表7-22,套由表7-24查,液压泵图表7-11,传动齿轮见7-21
2)多轴箱的坐标计算
①4根主轴与一根驱动轴的坐标:
②各轴的坐标分布如下图
绘制多轴箱及展开图为图02
五、液压传动及电气传动的设计过程
六、体会
毕业设计是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独立解决机床设计问题的能力的一个重要
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这次设计,使我们对原来所学的知识有了新的理解,而且将我们原来所学的知识学的联系不大的知识相互联系起来。

对整个的机床设计过程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通过设计,我懂得了几下几方面的知识:
1.初步掌握了正确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巩固,深化和扩大所学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和独立工作能力。

2.获得机床总体设计、结构设计、零件计算,编写说明的方法,通过绘制部件总图(展开图、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的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3.更加熟悉基准、规格及手册、资料的运用。

4.对现有机械结构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

[1] 成大先主编.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机械传动[M].北京:化学工
业出版社,2004.
[2] 徐锦康主编.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王旭,王积森主编.机械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 王大康,卢颂峰主编.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
[5] 谈嘉祯主编.新编机械设计师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6]谢家瀛主编.组合机床设计简明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7] 吉林工业大学,吉林工学院,东北工学院主编.金属切削机床设计[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
[8] 沈世德主编.机械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9] 王章忠主编.机械工程材料[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0] 王伯平主编.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致谢
在此次毕业设计中,指导老师给我大力的帮助,在这,我衷心地向表示感谢。

设计中遇到的每个问题,老师都细心的给了我详细的指导,虽然老师公务繁重,但仍然定期给我们辅导。

他不仅传授给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广征博引,开阔我们的思路,使我们对传统的设计有了新的认识,新的发现。

在设计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都是通过和同学们讨论解决的,我对这些同学也要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对图书馆的老师也要表示感谢,他们为我查阅资料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经过三个多月的设计,终于完成了毕业前的最后一份作业,在本次设计中,孙振军老师给予了精心的指导工作,给我们提出了许多精心的指导,对孙老师,我们表示忠心的感谢,对孙老师表示诚挚的敬意。

本文是在孙振军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论文完成之际,我首先要感谢我尊敬的孙振军老师。

是指导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求实的治学作风、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诲人不倦的师者风范和敏锐的洞察力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在毕业设计进展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在,每当出现问题或遇到困难时,总能得到指导老师准确而及时的指点,尤其在论文最后的修改过程中,更给予了我精心的指导,使得论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我还要感谢学院领导和本组全体成员,在我进行本次毕业设计期间,他们给我很多无私的帮助和支持,我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都离不开他们的殷殷支持。

感谢我的家人多年对我学业的理解和支持,感谢所有关心、帮助过我并且给予我支持和方便的老师和同学,感谢所有参考文献的作者。

本次设计从任务分配,数据计算到装订都是在孙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

在此特别感谢孙老师的热心和耐心指导,孙老师为人师表,刻苦敬业,是我学习的榜样,使我养成了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好习惯,在这里我忠心的感谢我的指导老师。

同时,在毕业设计中,我们得到了系里许多领导的帮助和关怀,使我们的设计得以顺利进行。

对他们,我们致以由衷的感谢,还
有在毕业设计结束之际,我忠心地对三年来给我们谆谆教诲,始终帮助和关心我们的各个系里领导和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最后,祝愿各位老师工作顺利,生活美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