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开大学介绍开始的教育案例

合集下载

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经典案例

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经典案例

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经典案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社会影响。

如何在思政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改革的角度,介绍一些经典案例,探讨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路径和方法。

一、南开大学《科技与社会》课程南开大学作为中国教育界的一面旗帜,一直以来都在思政课教学改革方面走在前列。

《科技与社会》课程作为南开大学思政课改革的典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内容涵盖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与人类命运、科学技术与健康等多个方面,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也非常独特,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采用了实验教学、课外讨论和社会调研等多种教学手段。

学生们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参与科技社会实践等活动,深入了解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显著,学生们对科技与社会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得到了有效培养。

以上三所大学的思政课教学案例,为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课程教学改革的共同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这些共同点为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学生们需要具备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在思政课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性思维,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社会问题和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激发他们的社会意识和创新精神。

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应当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参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一、中国南开大学教育数字化转型案例。

1.开展线上课程:中国南开大学以及国家开放大学协同开展了线上课程,学校共开设了上百门线上课程,包括学科理论课程和实践科学研究课程。

2.推动教育信息化:南开大学在推动教育信息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全国最大的教育信息化系统,实现了教育资源以及信息的有效共享。

3.实施数字化考试:南开大学也在校内实施了数字化考试,考生不但可以在本地考试点考试,还可以在远程考试点进行联网考试,极大地提高了考试效率。

二、北京大学教育数字化转型案例。

1.开展网络教学:北京大学大力推进网络教育,从本科至研究生级别推出各类网络课程,并且联合国家开放大学等机构搞定相关教学资源。

2.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北京大学搭建了一个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教育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大大提升了教育管理水平。

3.加强网络安全:北京大学还重视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网络安全,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对外来网络环境进行相关管理,确保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正常学习。

【精品】爱国主义案例(可编辑

【精品】爱国主义案例(可编辑

爱国主义案例------------------------------------------作者------------------------------------------日期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案例1:南开之父——张伯苓南开创始人是张伯苓。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陷入日益深重的灾难。

满怀爱国主义理想的严范孙、张伯苓立志兴办教育,用爱国精神和科学知识造就新人,拯救国家。

他们从传授“新学”的家学开始,一步一步办起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历尽艰辛,刻苦奋斗,矢志不渝。

南开学校的创建,为国家培育了众多杰出人才,也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问:严范孙、张伯苓先生以毕生精力实践“教育救国”理想的高风亮节,将永远为后世景仰。

你有何感想?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案例2:龙游太空耀神州2005年10月17日清晨,随着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平稳降落,中华民族光辉史册上又增添了两个闪光的名字——费俊龙、聂海胜。

“为祖国我愿飞得更高”“为祖国母亲骄傲!为五星红旗欢呼!”“继往开来,神舟与我同行。

天地往返,祖国在我心中。

”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前夜,在出征纪念簿上,费俊龙、聂海胜写出了自己的心声。

祖国,重若干钧;飞翔,为了祖国!用忠诚和汗水,费俊龙、聂海胜追逐着自己的飞天梦。

1982年中学毕业时,费俊龙正赶上空军到学校招收飞行员。

三代单传的他瞒着父母报了名,但却因眼底检查散瞳后带着墨镜回家,露了“馅”。

当天晚上,费俊龙坦白“招供”。

听到这个消息,父亲一阵沉默。

第二天,父亲终于开了口:“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后悔,干得好才对得起你的选择。

”四年的航校学习,他的每个科目总是第一个“放单飞”。

在一次媒体见面会上,有记者问费俊龙:“从一名飞行员到航天员,你如何看待自己的选择?”他回答:“作为军人,接受祖国的挑选是我最大的光荣。

” 1996年6月费俊龙参加预备航天员的选拔,顺利入选。

教师教学设计书籍

教师教学设计书籍

教师教学设计书籍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几本值得教师学习的教学设计书籍:1.《教育心理学》——南开大学周志华主编《教育心理学》是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的教材。

这本书的第一章中就提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了教学设计的各个要素。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学习目标、教学方法、评价、课程规划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教育学原理》——王树增《教育学原理》是一本介绍教育学理论及其应用的经典教材,其中的第十五章介绍了教学设计的各个要素,并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学生、教材、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特点来设计课程。

此外,此书还强调了课程评价的重要性,对于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以及教学效果具有非常实用的指导意义。

3.《教学设计与评价指南》——黄克先这本书是一本介绍怎样设计和评价教学的实用书籍。

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制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及如何评价教学效果。

此外,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评价案例,非常适合教师参考和学习。

4.《教学设计与评价》——吕潇刚这本书是一本介绍如何进行系统性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教材。

书中详细介绍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以及如何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如何进行教学评价和反思,非常适合教师学习。

5.《课程设计与评价》——孙家华这本书是一本介绍如何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评价的实用书籍。

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取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书中还提供了许多教学案例和评价案例,对于教师学习和参考非常有帮助。

总之,以上这些书籍都是非常适合教师学习的教学设计书籍,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有用的指导和方法。

只有不断学习和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高校德育特色案例

高校德育特色案例

高校德育特色案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已经成为当今各大学校的目标之一。

因此,德育教育成为众多高校的重要一环,各大高校都在探寻德育教育的特色,探寻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发展全面素质。

德育教育特色案例一:情感共同体在不少高校中,建立情感共同体是高校德育教育的特色之一。

基于这一理念,许多高校注重建立学生社团和组织,鼓励学生加入社团,拓宽学生社交圈子,增加交流和沟通的机会,进而加强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建立了一个即时通讯工具,目的在于让师生互相联系沟通,分享生活点滴以及提供求助帮助。

该工具也成为师生之间一个特殊的情感共同体。

此举不仅让师生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也更好地增进了心灵与思想上的交流。

德育教育特色案例二: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一环,建设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推动学校的德育建设。

在很多高校中,学校人文环境的建设或是学校文化的打造一直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校园文化不仅是学生的生活场所,更是文化的载体。

例如,中国传媒大学的“青春校园文化活动月”就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更加综合的参与平台,在课外时间,学生可以参加音乐会,话剧演出,漫展等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这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宽广的学习途径,并且丰富了学生的人生阅历,让学生懂得文化与生活的融合。

德育教育特色案例三:志愿者服务志愿者服务是高校德育教育的另外一个特色方向。

志愿者服务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校在志愿者服务上面做越来越多,有的高校甚至成立了专门的组织部门来负责管理志愿者团队以及志愿者活动。

例如,南开大学校内成立了一个“爱心服务队”,该队伍致力于全方位服务,包括为退役军人、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心理支持,为社区开展义务服务等。

通过志愿服务,学生们也能从中收获更多的人生经验与感悟。

总之,高校的德育教育特色不断地更新和发展,这些特色的发现与培养,不仅能够推动学生们更加全面地成长,也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特色之一。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案例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案例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案例
1.北京大学“探究与创新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小班授课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2. 清华大学“工程训练课程”:该课程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工程项目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3. 上海交通大学“素质教育课程”:该课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文化素养、社会责任、科学精神等多个方面的培养。

4. 浙江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精神,通过创新实践项目和创业训练营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5. 南开大学“国际化课程”: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通过国际化课程设置和海外交流项目,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 1 -。

深圳清水河特大爆炸火灾事故教学案例-南开大学

深圳清水河特大爆炸火灾事故教学案例-南开大学

案例正文“深圳清水河特大爆炸火灾事故”教学案例摘要:本案例描述了深圳清水河危险化学品仓库特大爆炸火灾事故,以其为经典案例,进行了从理工科角度的专业详细解读。

以此强化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教育。

关键词:深圳清水河、危险化学品、爆炸火灾、事故、案例引言深圳清水河特大爆炸火灾事故不仅永载深圳历史,也进入了《中国特大事故警示录》。

如果当时爆炸火灾进一步波及附近的油气库,则深圳特区多年的建设成果不会存在,深圳也不会是现今的样子……背景1993年8月5日13时,深圳市安贸危险化学品储运公司的清水河危险化学品仓库发生特大爆炸事故。

爆炸引起大火,1小时后着火区又发生第二次强烈爆炸,造成更大范围的破坏和火灾。

直至8月6日5时,大火才被基本扑灭。

这起事故造成15人死亡,200多人受伤,其中重伤25人,101人住院治疗,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5亿元。

主题1. 事故时间1993年8月5日13时——8月6日5时2. 事故地点深圳市东北角,占地约2000m2的清水河仓库区*注1.本案例由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的阎晓琦撰写,作者拥有著作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改编权。

未经允许,本案例的所有部分都不能以任何方式与手段擅自复制或传播。

2.本案授权南开大学研究生院使用,南开大学研究生院享有复制权、修改权、发表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汇编权和翻译权。

3. 事故责任主体中国对外贸易开发集团公司下属的储运公司与深圳市危险品服务中心联营的安贸危险品储运联合公司4. 事故经过1993年8月5日13时10分,4号仓库的管理员发现仓库内堆放的过硫酸铵冒烟起火,因消防设施无水,用灭火器没有扑灭,电话报警又没有接通,于是保安员赶紧截住一辆汽车前往10公里外的消防中队报警。

深圳市公安局消防处值班员接到报警后,立即调消防中队的消防车前往灭火。

当消防车开出不久(13时26分),4号仓库内堆放的可燃物发生了第一次爆炸,彻底摧毁了2、3、4号连体仓,强大的冲击波破坏了附近货仓,使多种危险化学品暴露于火焰面前。

周其林育人案例分析

周其林育人案例分析

周其林育人案例分析周其林:大道至简以卓越科研“浇灌”育人之花“如果把我六十多年的生涯划分为三个阶段,真正开始做点贡献的是后20年,是在南开完成的。

”63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周其林日前获得南开大学首届科学研究奖“重大成就奖”。

在颁奖典礼上,忆及二十年多前选择南开的原因时,周其林用八个字概括——学风扎实、学生勤奋。

在旁人看来,这八个字与周其林的“气质”颇为相符。

二十年磨一剑,周其林和他的团队凭借“高效手性螺环催化剂的发现”项目,一举获得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靠的正是那份扎实和勤奋。

然而,熟悉他的师生则从中听出:从教几十年来,在周其林心中,科研和育人重若千钧,未曾有一日改变。

做科研——从兴趣出发,坚持“0到1”的原创,不急不躁,板凳坐得十年冷。

带学生——务实严谨,身教言传,自豪于“最好的科研成果,是培养出的学生”。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未来科学大奖,在science等国际顶刊发表文章,摘得中国自然科学领域最高奖……尽管各种荣耀加身,但周其林始终淡然从容,大道至简,依旧在化学领域里躬耕不辍,引领更多青年学子爱上化学,打开创造世界的大门。

为学:追求卓越1977年,作为南京农村的一名普通回乡知青,耕田、除草、收割是周其林每天生活的全部。

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他重新拾起荒废已久的学业,第二年,21岁的他成为兰州大学化学系的一名学生。

从农田到课桌,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周其林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临近毕业,便已明确未来的人生方向——从事有机化学的基础研究。

本科毕业后的十几年,周其林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并先后赴德国、瑞士、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1999年,到南开大学任教。

自此,在南开大学严谨的学风、厚重的文化之中,周其林勤奋地耕耘在自己的分子世界里,尽情享受着化学之美。

过去20年里,周其林带领团队潜心攻关,合成了一系列手性螺环催化剂——国内外同行称之为“周氏催化剂”。

这成为合成化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被用于200多种不对称合成反应,还被用于多种手性药物的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南开大学介绍开始的教育案例多年担任高三班主任的经历告诉我,为了帮助当今高中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选一些有代表性的的大学介绍给学生是非常必要的。

为此,我于2007年开始以对南开大学的系列早检和班级活动为突破口,对高一学生进行为期约半年的相关教育。

南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

南开大学创建于1919年,创办人是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和严修。

抗日战争时期,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昆明组成举世闻名的西南联合大学,被誉为“学府北辰”。

南开大学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光荣传统,培养了以周恩来、陈省身、吴大猷、曹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世纪新阶段,南开大学获得教育部和天津市重点共建支持,跻身21世纪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第一步:讲述南开大学创建及历史沿承,早检形式(2007年九月)人物介绍,南开创始人张伯苓(1876-1951):名寿春,字伯苓,1876年4月5日生于天津,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

张伯苓是南开大学创办人之一,1919年至1948年出任南开大学校长。

张伯苓亲任南开大学校长30年。

1937年日军炸毁南开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昆明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与梅贻琦、蒋梦麟共同担任联大常
务委员。

1986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举行张伯苓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

南开大学敬塑张伯苓铜像,以资永怀。

校友介绍:讲述周恩来、陈省身、吴大猷、曹禺等知名校友成就和南开大学的故事,介绍南开大学的学术精神。

通过对老一辈教育家和知名校友的介绍;通过对南开大学校史,名人经历和故事的讲述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和知识分子的使命感。

第二步:介绍南开大学校园文化精华,早检形式(2007年10月)2 (1)南开大学校钟铭文:河海泱泱,立学设庠;英彦蔚起,山高水长;翔宇负笈,邦国之光;七七事变,倭寇似狂;毁我校园,景钟云亡;今兹重铸,宫生喤喤;莘莘学子,济济堂堂;允公允能,蹈励发扬;日新月异,科教腾骧;猗欤南开,宏业无疆。

(2)南开大学校歌歌词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汲汲駸駸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通过对南开大学校钟铭文的学习和校歌的学习是学生了解抗战时期的民族精神和南开精神。

对比当今大学精神的缺失,反思我们本身的不足。

第三步:学生查资料做我的大学专题系列早检,(2007-2008学年度上半年)
展示南开大学校园图片,介绍南开大学现有专业和重点学科,介绍南
开知名校友。

陆续几星期还有同学介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名校,比较学生自己的成绩,学生自发查找自己学习上问题。

通过系列早检绝大部分学生立志要考上南开大学或同档次大学,去全国名校去圆自己大学之梦。

第四步:班级开展活动;培养养成习惯。

形式班级同学自查互查
张伯苓信奉这样的理念:一衣不整,何以拯天下。

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合适的着装习惯和文明行为,张伯苓特意在南开中学过道左侧立一面一人高的大镜子,上面镌刻着张伯苓请严范孙书写的四十字:“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勿傲、勿暴、勿怠。

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使学生出入校门有所儆戒,后得名“镜箴”,一直流传至今。

通过镜箴学习,把南开镜鉴作为班级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纠正部分同学不当举止行为和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班风。

教育成果:高一时期经过大约半年的系列活动,学生面貌一新,养成了良好习惯,树立了崇高理想,培养了爱国精神。

班级郝宏阳同学2010年考入南开大学国防生管理科学与工程类(非指挥)专业。

班主任介绍:刘伯竹2000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现中学高级职称,2002年起连续担任班主任11年,先后于2005,2006,2007,2010,2013年担任高三班主任工作。

先后获于洪区优秀班主任,于洪区优秀教师,于洪区师范教师称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