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案例研究

合集下载

住区地下空间设计研究

住区地下空间设计研究

住区地下空间设计的研究背景
住区地下空间设计的研究背景
在城市规划和住宅建设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地下空间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 究领域。国内外许多城市在地下空间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提高了土地 利用率,还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在住区设计中,地下空间的利用可以 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居住面积,同时还能实现避难、停车、储藏等功能,提高住区 的整体环境质量。
住区地下空间设计的原则和标准
3、舒适性:地下空间应具有良好的通风、照明、隔音等条件,以满足居民的 基本生活需求。
住区地下空间设计的原则和标准
4、环保性:地下空间的设计应注重环保和节能,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 的影响。
住区地下空间设计的原则和标准
5、经济性:地下空间的设计应考虑到成本和效益的关系,合理利用资源,提 高土地利用率。
住区地下空间设计的原则和标准
住区地下空间设计的原则和标准
住区地下空间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标准:
住区地下空间设计的原则和标准
1、安全性:地下空间的设计和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居民的 生命财产安全。
住区地下空间设计的原则和标准
2、实用性:地下空间的设计应结合住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具备实用性和可持 续性。
住区地下空间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1、智能化设计:未来地下空间的设计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可持续性。采用智 能化的建筑设计技术和材料,可以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和居住环境质量,同时还能 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住区地下空间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2、绿色环保:未来地下空间的设计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采用生态环保的材 料和技术,打造绿色生态的居住环境,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
住区地下空间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3、多元化功能:未来地下空间的设计将更加注重功能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居 住功能,还可以增加商业、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使地下空间成为城市发展的 重要组成部分。

杭州临平新城地下空间规划案例研究

杭州临平新城地下空间规划案例研究

t o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b a c k g r o u n d o f L i n p i n g N e w T o wn,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s e d t h e s i t e l o c a t i o n,t h e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a n d t h e s c o p e o f t h e l a n d f o r t h e R e g u l a t o r y De t a i l e d P l a n n i n g I n t e r g r a t i o n o f L i n p i n g Ne w T o w n or f u n d e r g r o u n d s p a c e .T h e
s y s t e ms . Al l t h e s e e f f e c t i v e l y i mpr o v e d f u t u r e c o mp r e he n s i v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L i n p i n g Ne w To wn c o r e a r e a,a n d
重点 4个问题 。
关键词 : 地 下空间规划 ; 可 持续 发展 ; 城市空 间系统 ; 杭州临平新城
中图分类号 : T U 9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 K) 1 3 0 8 8 ( 原1 0 0 2 - 1 2 6 4 ) ( 2 0 1 3 ) 0 3 - 0 0 2 6 - 0 4
( 东南 大学 , 南京 2 1 0 0 9 6 )
摘要: 地下空 间开发 利用 规划 在未来城市发展 中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依据《 临平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 要求

城市中央活动区地下空间设计研究——以福州滨海新区CAZ核心区为例

城市中央活动区地下空间设计研究——以福州滨海新区CAZ核心区为例

题,利用地下空间这一城市空间资源,借助其特有属性增强新城空间韧性与紧凑度,降低能耗、增加碳汇以提升可持续性,则变得十分必要且紧迫。

福州滨海新区位于福州城市发展东拓南进的主要发展轴上,是18个国家级新区之一,距离福州老城区中心约40 km;它邻近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其主要发展轴西连莲花山,东临台湾海峡,背山面海,景色宜人。

滨海新区CAZ 核心区共计4个地块,总用地面积约14万 m 2,建筑面积约50万 m 2。

主要布置有5栋超高层塔楼、1个购物中心和1个城市公园等,其中东南侧为中央公园城市绿地,东北侧为购物中心,西北和西南侧用地为新区地标双塔(见图1)。

其地下空间设计充分利用区域规划要素,采取多种设计策略,将CAZ 核心区高强度开发、轨道交通枢纽门户、地下环路系统等利用片区统筹的方式为实现立体城市提供空间,对有限的空间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见图2)。

1 CBD 与CAZ 之概念辨析美国社会学家伯吉斯(Burgess)基于他创建的城市同心圆模型在1923年提出了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CBD)的概念。

当代中央商务区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与功能核心,它集聚了众多金融、商业、贸易、信息及中介服务机构,有众多办公楼、酒店、公寓及其他配套设备,所提供的市政交通、通信等完备的基础设施也为当下活跃的商务活动提供了便捷条件。

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CBD 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城市中心区地价、物价飞涨,居民大量流失,“有商无民”现象不断加剧;中央商务区白天“钟摆式通勤”,夜晚与周末成为“死城”;城市中心区零售商业比重大幅下降。

这些问题都导致传统摘要 文章以福州滨海新区CAZ(central activities zone)核心区为实践案例,探讨TOD 一体化开发下的城市中央活动区地下空间设计策略。

首先对CBD 与CAZ 进行概念辨析,进而阐述了该项目设计的总体理念;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滨海新区CAZ 核心区地下基盘系统、交通换乘枢纽、低碳地下空间三个设计要点,总结相关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经验。

地下空间案例整理

地下空间案例整理
新城建设中在高层设置了2处直升机起降坪,可用作空中救援。同时在建筑群的2层规划设置了47座空中连廊(已建13处),仅是部分缓解了高密度开发带 来的交通问题。地下空间的建设弥补了地上交通设施的不足,充分的人车分离; 2)地下空间采用低碳环保科技手段
建设真空垃圾收集、集中供冷、喷雾降温等环保能源系统,实现节能减排,提升环境品质。 3)地下空间为市民提供绿色公共开放空间
商业、办公、文化娱乐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结合主要交通设施建设,多分布在主干道和 轨道交通线两侧,强调公共空间与地下轨道站域的连通,打造高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战略发展 基地。 3)综合管廊与地下市政智能化运营
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比较齐全, 除雨水管道外其余9种管线的干管都被纳入综合管廊,上下水、 供电通信和垃圾收集系统等连接到每座建筑。高投入换来了基础设施的高效能和安全可靠性。 综合管廊运作全部采用信息化管理,每一个出入口及管廊内都装设了大量感应器和探测器, 管线的运行情况一目了然。
东京国际展示场(连接东京临海新交通线) 丰田大型综合展销中心(含地下)
案例借鉴 上海虹桥枢纽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
项目规模:总用地面积约1.4km² 地上建筑总量158万m² 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开发量约为18.4万m² 地下停车设施规模为57.6万m²
项目简介:位于上海都市圈重心,上海市区与长三角 地区交通衔接门户。 上海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联动 长三角。 交通特点:大规模停车集中在高峰时段到发, 要求 停车系统具有较高的集散能力。 设计理念: 1)支援城市活动、引导经济发展、体现功能人性化、 实现环境生态化 ; 2)打造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地下城,支援枢纽交通功能 的高效发挥 及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3)地下一层,地下步行网络;地下二层,停车环路系 统;地下三、四层,轨道交通系统。

国内外 地下空间案例

国内外 地下空间案例

国内外地下空间案例分析报告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下空间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国内外许多城市都开展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对国内外地下空间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国内地下空间案例1.北京地铁北京地铁是中国最早的地铁系统之一,自1969年开通以来,已经发展了多条线路。

北京地铁不仅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还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了重要支撑。

例如,北京地铁10号线连接了多个商业中心和居民区,为周边地区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服务。

2.上海地下商城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地下商城是上海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形式之一。

上海地下商城通常与地铁站点相连,方便市民购物、休闲。

同时,地下商城的开发还提高了城市土地利用率,缓解了地面商业中心的人流压力。

三、国外地下空间案例3.日本东京地下街日本东京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城市之一,为了缓解交通压力,东京开展了大规模的地下空间开发。

其中,东京地下街是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之一。

东京地下街连接了多个地铁站和商业中心,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和购物环境。

同时,地下街还设置了各种设施,如餐厅、咖啡厅、书店等,丰富了市民的生活。

4.法国巴黎大拱门法国巴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为了保护城市风貌和文化遗产,巴黎在城市中心区域开展了地下空间开发。

其中,巴黎大拱门是巴黎最著名的地下空间项目之一。

巴黎大拱门位于卢浮宫附近,连接了多个地铁站和商业中心。

大拱门内部设有各种设施,如电影院、餐厅、博物馆等,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

同时,大拱门还采用了先进的建筑设计和技术手段,如穹顶、玻璃幕墙等,使地下空间与地面建筑融为一体。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国内外地下空间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地下空间开发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丰富市民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推动地下空间开发工作的发展,我们建议:1.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地下空间开发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为地下空间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城市地下空间灾害事故案例选编

城市地下空间灾害事故案例选编

城市地下空间灾害事故案例选编
一、地下商场坍塌
2017年11月,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一家地下商场发生坍塌,导致9人死亡,10人受伤。

事后调查发现,商场地下空间存在违法建设行为,建筑结构存在问题,并且经常有水泥管道破裂漏水。

二、地铁站人员被卷入扶梯
2015年4月,重庆市江北区一家地铁站发生扶梯事故,一位女性被卷入扶梯,另外两人也受伤。

经过调查,事故原因是扶梯维护不当,导致链条脱离。

三、地下停车场坍塌
2018年6月,上海市某小区地下停车场发生坍塌,导致多辆车被埋,部分人员被困。

经过抢险救援,所有被困人员成功获救,但其中有3人受伤。

四、地下管道泄漏引发爆炸
2015年8月,天津市港口区某地下管道发生泄漏,导致燃气爆炸,造成多人死伤。

此次事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对相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管提出了质疑。

五、地下通道内停车拦路抢劫
2017年3月,广州市某地下通道内发生一起停车拦路抢劫案件,导致一名女子被劫持,并且抢劫者成功逃脱。

此次事件引起了市民的强烈关注,并加强了地下空间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国内外 地下空间案例

国内外 地下空间案例

国内外地下空间案例地下空间是指在地下建造的设施或空间,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的目的,包括住宅、商业、交通、文化和娱乐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国内外的地下空间案例。

国内案例:1.上海地下商城:上海地下商城位于南京东路地铁站地下,是全球最大的地下商业街之一。

地下商城内有各种各样的商店和餐馆,成为上海市民和游客购物和休闲的热门选择。

2.北京地下城:北京地下城是一条地下通道,连接了北京天安门广场和天坛公园。

这条地下通道提供了便利的交通环境,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3.深圳地下铁路:深圳地下铁路是中国最大的地铁系统之一,为深圳市居民提供了便利的交通选择。

铁路穿越了整个城市,连接了各个重要区域和景点。

4.成都华氏地下城:成都华氏地下城是一个地下购物中心,位于成都市中心。

地下城内有各种商店和餐馆,成为年轻人和家庭的热门去处。

国外案例:1.东京地下商城:东京地下商城是日本东京的一个地下购物区,拥有众多的商店和餐馆。

地下商城内的购物中心和百货公司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消费者。

2.纽约地铁系统:纽约地铁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铁系统之一,为纽约市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方式。

该系统连接了整个城市,并且通过地下通道与许多建筑物相连。

3.巴黎地下墓地:巴黎地下墓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墓地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墓地内有许多著名的墓碑和纪念碑,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历史爱好者。

4.伦敦地下博物馆:伦敦地下博物馆是一个地下博物馆,展示了伦敦的历史和文化。

博物馆内有各种展览和活动,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和学者。

总结:地下空间在国内外都有广泛的应用,不仅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和娱乐选择,还展示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随着人们对空间的需求不断增加,地下空间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乐趣。

国外地下空间开发案例分析

国外地下空间开发案例分析

国外地下空间开发案例分析发达国家对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有近150年的历史,业已形成地下交通、城市管网、地下能源、水源储备与地下商业综合体开发等一系列综合开发模式。

她们的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实践表明,有序、合理、综合、高效地开发与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就是城市现代化改造与建设中解决中心城区高密度疏散、扩充基础设施容量、达到人车立体分流、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寻求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均衡与统一、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土地资源等现代化城市更新与复苏问题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中最有效途径之一。

各个国家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有的特色。

有鉴于国外在地下空间开发方面起步早,经验成熟,现选取几个典型的城市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了解其特色与经验,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日本日本国土狭小,城市用地紧张。

1930年,日本东京上野火车站地下步行通道两侧开设商业柜台形成了“地下街之端”。

至今,地下街已从单纯的商业性质演变为包括多种城市功能的、有交通、商业及其它设施共同组成的相互依存的地下综合体。

东京著名的购物中心与商业设施,比如秋叶原、新宿、银座等,都与地铁直接接通,基本上所有的地铁出口都直通地下商场。

1973年之后,由于火灾,日本一度对地下街建设规定了若干限制措施,使得新开发的城市地下街数量有所减少,但单个地下街规模却越来越大,设计质量越来越高,抗灾能力越来越强,同时在立法、规划、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已形成一套较健全的地下街开发利用体系。

据统计,日本已至少在26个城市中建造地下街146处,日进出地下街的人数达到1200万人,占国民总数的九分之一。

不仅大大缓解了路面交通压力,同时也推动了人防、灾防建设,给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日本的地下共同沟就是世界上兴建数量居于前列的国家之一。

日本东京将基础设施设置在地下,采用区域供应的方法。

在供电供热方面,东京采用的就是“区域供冷供热”系统,在一定区域建一座地下供冷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络线,光华南路地下联络线,商务中心区东西街地下联络线
功能布局
地下一层主要为商业设施 地下二层主要为内部管理停车及设备用房,并在通道的过街处,设 臵少量地下二层商业,以保持地下商业网络的连续
地下三层、四层主要为停车及设备用房,以满足商务中心区内较
高的机动车停车位指标要求
3
上海静安公园地铁枢纽地下空间开发
地下空间网络 地下空间实景图
业和其他设施共同组成功能相互依存的城市综合体。
交通区位
新宿车站位于新宿中心,是汇集了JR线、地铁、私营 铁路共十数条电车的日本最大的枢紐站,每天乘客多 达80万人次,站內进出口极多,与地上商业设施结为
一体,犹如一座巨大的迷宫
周边用地功能
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空间实景图
基本情况
面积:58000平方米地下零售空间 设施:中高档零售及餐厅 连通性:与京王广场、新宿政府大楼、伊势丹高级 购物中心和地铁站区地面购物组团相连。 特点:新宿车站地下空间是东京最大的交通枢纽, 共有9条地铁线路通过,地下交通服务与各项商业服 务在新宿车站区形成复杂而功能强大的地下空间体系。
4
加拿大多伦多PATH地下空间开发
PATH是位于多伦多中心区的大型地下空间,不仅拥有 世界最大的地下商业综合体,商业设施服务整个 TORONTO,同时四通八达,是TORONTO中心区的地 下疏散通廊
TORONTO中心区 中庭
规划原则
改善地面交通的拥挤状况,为商务中心区提供必要的商 业、文化等辅助服务设施 生态:引入阳光与绿色,地下地上空间融为一体 科学连通:地下空间的格局不拘泥于地面的方格街区, 而是更注重人行的便捷和连通,并辅以明显的标识 预留:为未来扩展预留接口,PATH规划扩展至60公里

地铁和各物业之间以室内形式连接 连接交通转换站 人流量大 较多区外的人前往
地铁和不同物业之间以高架天桥连接 以经过户外的形式连接不同的空间 没有连接交通转换站 人流量较少 利用九龙湾车厂的庞大面积兴建综合 住宅及商业发展项目 地区接驳交通设施设于平台层 人流非常大
部分设计特色
利用公交之便把车站发展为聚集点 人车分流
特征:通过城市道路下的公共通道连接区

交通问题。系统结构清晰,方向感强。实现自山 连接,连接的建筑和街区数量较多。
优点:通道实行全天开放,有效缓解地面
缺点:道路下建设成本较高。人流量少时, 容易形成浪费。
1
日本新宿车站地下空间开发
背景
新宿(Shinjuku),素有东京副都心之称,现已成为 东京的重要商业和办公中心。由于CBD区域用地紧 张,地下街从单纯的商业性质演变成具有多种城市功 能。新宿车站地下空间就是其中的典型,其交通、商

商业设施
PATH有37.16万平米商业空间,1200多家 商铺,提供超过5000人就业,每年进行全世 界最大规模的地下sideway sale

4
加拿大多伦多PATH地下空间开发
地下结构示意图
地下空间基本网络
轨道交通线
轨道站点
枢纽站union站,共有5条相对独 立的通道引导人流,平均每条宽6 米,百米内到达bus terminal、 铁路、street car等公交枢纽
5
新加坡的中央商务区 开发背景
新加坡土地资源有限,除了填海以外,要让新加坡的土
地“变大”唯一的途径就是多加善用土地和资源。在人 口逐渐增长的压力下,新加坡当局和专家们提出三个方 案,让新加坡更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延长土地使用时 间、建多功能建筑和发展地下空间。
功能布局
地下空间主要功能为商场、货物存点与地下停车 场,将停车场设施当作车辆交通与步行交通的转 换节点来布局,对中心区的动态交通流量和流向 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通过地下车库的出入 口设计,科学布局,为车辆出入车库提供方便, 进一步净化地面交通。
1
日本新宿车站地下空间开发
新宿交通枢纽地下空间立体示意图 本案例的借鉴点
充分利用新宿车站交通枢纽优势, 创造富有价值的商业空间,方便人流 与商业的联系,构建有机的交通与商 业综合体 强调地下与地上功能的有机复合, 提供集合商业、艺术、文化娱乐一体 化的购物天堂,创造一个多元功能充 满活力的城市空间 倡导行人优先的顺畅步行体系,挖 掘地下空间功能潜力,对区域机动交 通进行渠道化组织 地下空间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 巧妙引入阳光和绿色,提升地下空间
4、市政共同沟整体规划
过街通道规划图
地下空间开发设计策略
公园地下负二层建立地铁三站的持票换乘系统
公园地下负一层建立地铁进站、购物和过街的公共活动空间网络层 地下空间由静安公园的地下向四周扩展组织地下公共空间网络 以32 棵成行古树为轴创造地面地下结合、地形起伏、立体化生态景观 环境
地下商业规划平面图
运用下沉广场以增加地下空间的地面感 地面景观 下沉广场 地下商业
新加坡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
开发结构
地下一层为综合体的主要内容,主要为商店和通道 地下二层主要是停车库和车站 地下三层主要是停车库和车站
新加坡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建筑设计
6
地铁与物业融合——香港九龙站地段
背景
香港的土地资源极其有限也极其宝贵,受这个条件限 制,政府大力发展地铁和巴士等公共交通,并在发展 轨道交通的同时结合周边物业共同发展。具体做法是 在为建设地铁集资时采取出售周边物业的方式,将地 铁站点附近的土地出售给开发商进行开发。由于公共 交通的发展必然导致人们出行方式的“步行化”,而 步行化又必然要求开发商在打造P+R的时候注重广场、 花园、商服、天桥等公共设施的建设以吸引和方便居 民搭乘地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商代替政府进行 了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香港政府也采取了一定的政 策优惠,比如说如果开发商可以将退红线增加一米的 话,政府会允许开发商提高容积率并增加建设面积。
7
法国巴黎市中心的LesHalles
区位:
巴黎旧城中心部位
基本情况:
广场西侧设一个面积为3000m2, 深13. 5m 的下沉广场, 地下总面积: 27 万m2, 地下新建的住宅、旅馆、会堂 等建筑面积: 8. 5 万m2
设施:
强调保持传统建筑特色的同时, 开辟了一个以绿化为主 的步行广场, 广场地下一、二层是购物中心以及体育馆、 游泳池、音乐厅、剧场、图书馆、热带植物馆、海洋 馆等文化娱乐设施,地铁在地下第四层, 地下三层是高速 公路和车站大厅与可容纳1850 辆汽 车的停车场。
R2
M 6 M 7
力求城市要素的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特别要注意地下与地上空间,
以及自然生态、交通和商业等要素系统的整合 。
3
上海静安公园地铁枢纽地下空间开发
地下空间开发具体目标
建立地铁RZ 、M6 和M7 三站之间的换乘体系 组织地区有序的交通体系:以地铁站为中心组织过街人车分流,组织公 共停车与地铁换乘 建立地铁站通勤购物体系,促进地区商业网络形成 构筑地下地上一体化的休闲、商业购物空间 改建静安公园,形成立体化的生态型城市公共绿地
上海静安公园规划总平图
区域背景
静安寺地区位于上海中心城的西侧,是上海中心城西区的中心。静安寺 地区的发展有诸多有力条件支撑,同时存在很多劣势,首先是商业空间 严重不足,其次是交通严重超负荷。区域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旨在解决 上述问题。
区域交通
静安寺地区有3 条地铁线路通过,现状R2 线在静安公园北侧设站;规划 M7 线在常德路设站;规划M6 线沿华山路通过并设站。
重点开发建设东三环路两侧、长安街与光华路之间的商务中心区核
心区与国贸一、二、三期工程下的地下空间 两点——地下空间主要集散点:地铁1号、10号线国贸换乘站,地 铁10号线光华路车站(远期有地铁14号线光华路车站) 三线——地下空间主要公共联络线:建国门外大街及建国路地下
北京商务中心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图

地下空间商铺 地下空间标识
交通组织
疏散通廊:PATH位于多伦多TTC地铁线路U型凹口之间, 长27公里,连接6个地铁站,和公共交通枢纽,每天疏散数 十万的通勤人流和游客 连通性:超过125个接口可通往中心区任一地点,链接50 多个商务楼,20个停车场,2个百货公司,6个酒店以及铁 路、码头、多伦多重要景点
环境质量
2
北京商务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
开发背景
北京商务中心区位于北京城东朝阳区内,西起东大桥路、东至西大望路, 南起通惠河、北至朝阳路之间,CBD核心地区规划用地规模约4平方公里 为使商务中心区尤其是公共设施最集中的区域形成有机的整体,规划要 求在东三环路两侧的核心地带,各地块的地下公共空间要相互连通并形 成系统。主要将地下一层连通作为人行系统,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小于6米。 有条件的地段地下车库尽可能连通,以减少地面交通压力,同时进一步 研究建设地下输配环的可能性 地下商业开发规模约30万平方米左右
锦城广场东地块地下空间综合利用
前期研究方案
1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日本
日本地下街发展模式——“轴向滚动” 发展模式
以地铁交通线为发展轴,沿着轴向滚动发展, 建设星罗棋布的地下综合体。主要特点是在城市 道路下开发建设地—厂街(商业街),用地下街的 形式宋组织区域的地下空间系统。
地下空间实景图

内各建筑和地铁车站,到达车站无需穿越其它用 地。地下街中间为通道,两侧为商业,通道全天 开放。
地下空间开发原则
节约土地资源的生态原则; 文物古树的有效保护原则; 结合地铁站进行地下空间开发能促进城市的综合发展,包括有序的交
静安公园周边地铁线路及站点示意图
通组织、商业的集约系统化和地面绿色化等;
土地资源的立体使用,规划特别注重地下公共空间开发通过地下公共 空间将城市的地下要素和地上要素整合成一体包括地铁站、地下车库、 地下商场、地下过街道等和地上的道路、园林绿化,商场、公和私的建 筑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