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 继续教育研究满分作业.doc

合集下载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满分题库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满分题库

1.(A)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与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生命意识等绿色理念相关的,以绿色行为为表象的,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进共荣共发展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文化现象的总和。

(单选)A绿色文化B绿色富国C绿色惠民D绿色发展2.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在(A)要树立大国土理念,坚持陆海统筹发展,充分发挥海洋国土作为经济空间、战略通道、资源基地、环境本底和国防屏障的重要作用。

(单选)A陆海层面B区域层面C城乡层面D产业层面3. (B)年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2008年出台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也都着眼于环境污染的溯源式预防。

(单选)A2000B2002C2004D20084. (A)并不仅仅是因为生态问题表现得并不凸显,还由于统治者们没有认识到生态问题与人类的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并且他们将大部分精力都用于维系统治权力的稳定上,已无暇他顾。

(单选)A农业社会时期政府的无为而治B农业社会时期政府的多元参与C工业社会时期政府的无为而治D工业社会时期政府的全面规制5. 生态系统保持动态平衡状态,具有一定的(ABCD)。

(多选)A自主性、适应性B自动调节、自动控制C韧性机制D稳定性6. 高效利用国土空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通过各项政策的配合,(ABCD)等都应根据这一方针进行调整。

(多选)A户籍政策B土地政策C住房政策D人口政策7. 高小平教授澄明了生态管理的主体应为政府,他认为生态环境具有(ABD)等公共性特征,因而对生态的管理属于公共管理领域,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

(多选)A利用上的广泛性B不可分割性C排他性D非排他性8. “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的自然观。

这个“天”,正是指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判断)正确错误9. 由于现行生育政策和人们生育意愿的矛盾依然突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生育水平还比较低。

(判断)正确错误10. 一些曾经取得辉煌成就的古文明之所以失去其昔日的光辉或者消失在历史的遗迹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态系统被破坏了。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2021年淄博继续教育作业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2021年淄博继续教育作业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2021年淄博继续教育作业2021年淄博市继续教育《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作业5分1. 气体废弃物的特征有()。

(单选 )A来源广泛,成分复杂B空间层次性C造成多种典型污染D以上都是2. 按气体废弃物排放后的影响范围,分为微观、中型和宏观三个层次,()是指工业生产及汽车排放所引起的室外周围空气的污染。

(单选 )A微观空气污染B中观空气污染C中宏观空气污染D宏观空气污染3. 灰霾的出现与相对湿度呈稳定()关系。

(单选 )A正相关线性B负相关线性C正相关曲线D负相关曲线4. ()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权利、环境诉讼的基础,是公民参与原则得以更好贯彻的前提条件。

(单选 )A公民环境权B宪法权利C知情权D人身权利5. 要构筑低碳社会涉及到()。

(多选 )A发展低碳交通B构建低碳政府C发展低碳社区D发展低碳校园6. 我国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等等。

(多选 )A垃圾投放不分类甚至乱丢乱弃B水资源的浪费使用C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D铺张浪费的餐饮习惯7. 我国政府生态管理存在着机构()等管理问题,需要尽快在“多元合作”的维度上展开行政体制变革,主动去适应多主体参与生态治理的新时代。

(多选 )A职能交叉B条块分割C权责清晰D权责不清8. 人口问题本质上是计划生育问题。

(判断 )正确错误9. 一般来说,大气污染物浓度与风速平方呈正比,与污染源排放强度呈反比。

(判断 )正确错误10. 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

(判断 )正确错误11. 有经济学家称:“现在新能源企业没有一个可以不靠补贴生存,这样的行业要想成为主流是不可能的。

” (判断 )正确错误12. 今后一个时期人口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简答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 13. 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生态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最新继续教育美丽中国及生态文明建设题目及答案打印版.doc

最新继续教育美丽中国及生态文明建设题目及答案打印版.doc

2016继续教育美丽中国及生态文明建设题目及答案一、填空题1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具有(经济价值),应实行生态资源的有偿使用。

P22(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

P343《环境保护法》是环保的基本法。

P1354(生态保护)的内容,包括“保护自然环境”与“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两个方面。

P46 5(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

P1266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在没有受到外力的剧烈干扰的情况下总是平稳地进行着,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这就是(生态平衡)。

P37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规范和监督、约束力量。

P1188(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P19(自然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

P110早在(2005)年,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就使用了“生态文明”这一术语。

P15011人口均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紧密联系,构成了生态文明系统的三大要素。

P2612(人口均衡)发展,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P2613(植物修复)这一概念大约是20世纪80年代前期提出来的,其最初的思想是利用超累积植物的的超量富集作用来去除污染环境中多余的重金属。

P5214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系统整体,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023年继续教育建设美丽中国答案

2023年继续教育建设美丽中国答案

• 1.目前,北京市PM2.5最重要的来源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扬尘o B.工业排放o C.燃煤o D.机动车尾气• 2.在生态文明的概念中,生态文明建设以()为基础,以可连续的社会经济政策为手段,致力于构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文明形态。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国家的经济总量o B.和平的国际社会环境o C.资源环境承载力o D.国民生产总值•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绿色经济的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可连续交通o B.环境基础设施建设o C.废物管理o D.钢铁冶金• 4.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o B.排污收费o C.先发展、后治理o D.谁污染谁治理• 5.我国城市中,其车用柴油含硫率与国际接轨的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洛阳o B.哈尔滨o C.北京o D.秦皇岛• 6.近年来,美国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明显减少,其因素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不再使用化石能源o B.太阳能发电技术的提高o C.大规模运用核能o D.页岩气产量的提高•7.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几个层次,其中在我国还没有大量实行的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区域战略环评o B.政策环评o C.规划环评o D.项目环评•8.在我国,大气污染物最重要的来源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水o B.天然气o C.石油o D.煤•9.农村面源污染涉及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下列选项中属于外源性污染的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畜禽粪便导致的污染o B.秸秆燃烧导致的污染o C.使用化肥导致的污染o D.工矿公司导致的污染•10.在循环经济的三个原则中,应放在首位的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无害化o B.资源化o C.减量化o D.无害化•11.关于美丽中国建设,下列说法对的的有()。

美丽中国与生态建设 继续教育作业

美丽中国与生态建设  继续教育作业

1.()是指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自然环境和地球生物,改善人类社会环境的生存状态,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保证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

(单选 )A绿色生产方式B绿色经济理念C绿色环境发展理念D绿色政治生态理念2.从()层面看,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

(单选 )A物质B生产方式C生活方式D以上都是3.()指自然界本身的地球化学异常释放有害物质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场所。

(单选 )A自然污染源B化学性污染源C扩散污染源D生物性污染源4.政府生态管理中,()是可交易的排放许可证与环境伦理的两难。

(单选 )A市场主导下的困境B社会维度下的参与困境C政府管制的困境D国家发展困境5.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法律的约束,更需要道德的感悟。

应当通过生态道德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生态道德文化水准。

为此,必须()。

(多选 )A在广大城乡居民中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生态道德文化宣传教育B重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道德文化水准C转变消费观念D实行村居民生态自治6.目前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运用并不广泛,主要有()等。

(多选 )A排污收费B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C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D排污权收费7.“行政界碑”使生态管理的联合行为变得极为复杂冗长,需要进行新的协作制度设计以及一系列由联合行动引发的()等等冗长的程序。

(多选 )A授权B博弈C权责划分D绩效考核8.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见物也要见人”。

(判断 )正确错误9.我国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不包括矿业废弃物。

(判断 )正确错误10.工业废水是水体最重要的污染源。

它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

(判断 )正确错误11.在追求控制或崇尚竞争的治理环境中,社会组织难以获得成长的空间,但在追求合作的治理环境中却能够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作业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作业
正确
错误
10.通常,为了节省环境治理的成本,物理修复或化学修复往作为生物修复的前处理阶段,近年来更是作为生态修复的构成要素。(判断 )
正确
错误
11.虽然人类在农业社会并未理解生态环境及其问题的实质,但在农业的“锁定效应”下,人们没有退回到狩猎采集的生活中去,而是继续沿着农业一途大步向前,并达致了一种看似“无为而治”的生态管理。(判断 )
D排污权收费
6.雾和霾均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异同点主要在于()等。(多选 )
A组分类型
B水分含量
C可见厚度
D外观颜色
7.地热能属于()。(多选 )
A新能源
B可再生能源
C传统生物能
D现代生物质能
8.农民居住用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不断扩大,大量耕地被占用,出现了很多“实心村”。(判断 )
正确
错误
9.在从量定额征税方式下,资源税税额标准不能随着产品价格的变化及时调整,不利于发挥税收对社会分配的调节作用。(判断 )
3.A)并不仅仅是因为生态问题表现得并不凸显,还由于统治者们没有认识到生态问题与人类的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并且他们将大部分精力都用于维系统治权力的稳定上,已无暇他顾。(单选 )
A农业社会时期政府的无为而治
B农业社会时期政府的多元参与
C工业社会时期政府的无为而治
D工业社会时期政府的全面规制
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B)。(单选 )
A减量化
B资源化
C无害化
D增量化
4.污染直接受害者大多数是普通民众,高昂的诉讼费用、律师费、鉴定费用使他们难以支付,地方保护使得诉讼难上加难。这体现生态环境法律诉讼困难中的()。(单选 )B
A难以举证
B难以起诉
C难以鉴定评估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 满分作业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 满分作业

1.“美丽中国”首重()。

从忽视生态到重视生态,从遭受自然报复到享受自然馈赠,实现自然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化。

(单选 )A自然美B生活美C艺术美D人民美2.()是指列入国家废弃物名录或是根据国家规定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害性的废弃物。

(单选 )A工业固体废弃物B矿业废弃物C放射性废弃物D危险固体废弃物3.()进一步提出要求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法律制度。

(单选 )A十七届三中全会B十七届四中全会C十八届三中全会D十八届四中全会4.政府生态管理中,()是可交易的排放许可证与环境伦理的两难。

(单选 )A市场主导下的困境B社会维度下的参与困境C政府管制的困境D国家发展困境5.建设生态文明,要树立()的理念。

(多选 )A尊重自然B顺应自然C保护自然D征服自然6.生态修复客户来源主要是()。

(多选 )A政府B大型矿C水类企业D油类企业7.逆温是空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高的大气垂直层结现象,逆温层是指出现逆温现象的极其稳定的大气层。

逆温可分为()等。

(多选 )A辐射逆温B平流逆温C下沉逆温D锋面逆温8.法国美学家席勒说:“美是形式,我们可以观照它,同时美也是生命,因为我们可以感知它。

总之,美既是我们的状态,也是我们的作为。

” (判断 )正确错误9.稳定低生育水平仍然是现阶段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必须紧紧抓住三个关键点:重点在农村,难点在流动人口,关注点在人口“大”省、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较“晚”省份和流动人口较“多”省份。

(判断 )正确错误10.在区域发展上各国均强调均衡发展和分散发展,认为集聚是国家和地区发展中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

(判断 )正确错误11.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就是要搭好基础性框架,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判断 )正确错误12.简述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简答 )13.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民主、、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教育作业3(6分)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教育作业3(6分)

1.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提高了农产品形象、价格及竞争力,实现了优质优价,体现()。

(单选 )A优质性B高效性C持续性D先进性2.太阳能、风能发电成本为火力发电的(),如无强制性规定,根本无法进入市场。

(单选 )A3~10倍B0.3~2倍C0.3~10倍D13~30倍3.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

(单选 )A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B市场体系C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D环境治理体系4.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更多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

(单选 )A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B市场体系C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D环境治理体系5.雾和霾均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异同点主要在于()等。

(多选 )A组分类型B水分含量C可见厚度D外观颜色6.()等等问题接踵而至,但政府的觉醒是迟钝的,当20世纪中期的行政官僚们意识到生态问题的严重性时,已到了不得不立即采用“严刑峻法”来全面遏制环境恶化的紧迫时期。

(多选 )A雾霾B土地荒漠化C水体污染D森林减少7.构建科学的生态和谐社会发展机制系统,要注意()。

(多选 )A通过民主政治制度及机制的构建,化解对抗性社会矛盾B确立生态系统和谐的经济运行机制制度C以生态文化理念为指导,建设生态和谐自然系统D构建健康的社会分配及社会保障机制制度8.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见物也要见人”。

(判断 )正确错误9.工业废水是水体最重要的污染源。

它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

(判断正确错误10.下垫面是指大气层下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大气圈以地球的水陆表面为其下界,称为大气层的下垫面。

(判断 )正确错误11.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就是要搭好基础性框架,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满分作业
1.()是指列入国家废弃物名录或是根据国家规定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害性的废弃物。

(单选 )
A工业固体废弃物
B矿业废弃物
C放射性废弃物
D危险固体废弃物
2.气体废弃物的特征有()。

(单选 )
A来源广泛,成分复杂
B空间层次性
C造成多种典型污染
D以上都是
3.按气体废弃物排放后的影响范围,分为微观、中型和宏观三个层次,()是指工业生产及汽车排放所引起的室外周围空气的污染。

(单选 )
A微观空气污染
B中观空气污染
C中宏观空气污染
D宏观空气污染
4.()年施行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单选 )
A2015
B2014
C2013
D2012
5.从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再到四中全会,我们党分别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化了生态文明的认识,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建设任务、改革任务、法律任务。

(多选 )
A建设
B改革
C发展
D法律
6.高效利用国土空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通过各项政策的配合,()等都应根据这一方针进行调整。

(多选 )
A户籍政策
B土地政策
C住房政策
D人口政策
7.地热能属于()。

(多选 )
A新能源
B可再生能源
C传统生物能
D现代生物质能
8.通常,为了节省环境治理的成本,物理修复或化学修复往作为生物修复的前处理阶段,近年来更是作为生态修复的构成要素。

(判断 )
正确
错误
9.固体废弃物的管理主要是指控制其污染和实行资源化。

(判断 )
正确
错误
10.工业废水是水体最重要的污染源。

它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

(判断 )
正确
错误
11.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谋求地区经济效益的增长而对本区域破坏环境的状况视而不见,有法不依,从而束缚了公民参与原则作用的发挥。

(判断 )
正确
错误
1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要把握哪三个问题? (简答 )
13.
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填空 )
14. 1.0km的天气现象,记为“≡”。

(填空 )
15.
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填空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